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标要求学习目标(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2)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学习重点西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上的巩固措施学习难点两汉衰亡的历史原因知识点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1.西汉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即。
2.“文景之治”(1)原因: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政策。
(2)措施: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3)结果: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概念阐释]黄老之学黄老之学是战国时期兴起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黄老之学的特点是强调“无为而无不为”,它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3.制度建设(1)“汉承秦制”: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2)王国问题①由来:汉初采取制。刘邦先后分封异姓诸侯王和同姓诸侯王。
②危害:他们拥兵自重,对中央集权造成严重威胁,甚至导致“七国之乱”。③解决:剪除异姓诸侯王,平定。
[易混易错]“汉承秦制”并非完全照搬秦朝所有制度,在承袭秦朝制度的基础上,又有所损益。1.汉初,推行“与民休息”政策的具体体现有哪些方面?2.汉初“王国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知识点二西汉的强盛1.对内:加强中央集权(1)政治①地方管理:汉武帝颁布“”,解决了王国威胁。
②中央官制:设立,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③选官制度:确立以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
④监察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⑤社会治理: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2)经济①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②商业管理:实行,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③平抑物价:推行,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
④税收改革: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概念阐释]均输平准均输法是指在汉武帝时期推行的由国家在各地统一征购和运输货物的经济政策。平准法是国家平衡物价的政策,在长安和主要城市设立平准官,利用均输官所存物资,根据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这一政策,有利于平抑物价,增加中央收入。(3)思想①措施:接受的建议,尊崇儒术。
②影响:儒学独尊地位确立,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2.对外:开拓疆域(1)对匈奴: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控制了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
(2)对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3)对西域: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4)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更加有效。1.汉武帝“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本质是否相同?2.张骞出使西域有何意义?3.“思考点”(教材第21页)汉武帝为什么要建立刺史监察制度?知识点三东汉的兴衰1.王莽改制(1)背景: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为,西汉灭亡。
(2)目的:挽救社会危机。(3)结果:措施不切实际,反而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爆发了农民大起义,最终绿林军攻入长安,推翻王莽政权。[深化认识]正确认识王莽改制王莽改制是地主阶级的一次自救运动。王莽试图解决土地问题与奴婢问题,看到了当时社会矛盾的根源所在。但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加上用人不当,特别是触及了大地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反对,导致了改制的失败。2.“光武中兴”(1)东汉建立:25年,重建汉朝,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2)措施①政治:加强皇权,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
②经济: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③思想:重视。
(3)结果:社会经济在稳定的政局下重新发展起来。3.“党锢之祸”(1)背景:东汉中期以后,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政治腐朽黑暗。(2)由来:一些正直官员和士人不满现实,品评人物,抨击时政,称为“”。
(3)概况:他们被诬陷为“党人”,遭到严厉镇压,史称“党锢之祸”。[概念阐释]外戚与宦官外戚是封建社会中君主的母族、妻族,即君主母亲或妻妾娘家的人。宦官又称“太监”,指中国古代专供皇室役使的人员。外戚干政、宦官专权是利用皇帝年幼或者无能而把持朝廷政权的现象。4.“黄巾军”起义(1)背景:豪强地主势力在东汉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2)爆发:184年,张角创立的民间秘密宗教“”在多个地方同时发动起义。
(3)影响:起义军相继被官兵各个击破,但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局面出现,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概念阐释]豪强地主追随刘秀一统天下的28员大将,成为朝廷新贵,权倾朝野并逐渐形成“累世公卿”集团,他们占有大量的土地和人口,形成自成一体的庄园。1.东汉的兴衰中“兴”指的是什么?“衰”又有哪些表现?2.试分析汉光武帝“释放奴婢”的措施在恢复和发展经济方面的积极作用。3.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根源和危害都有哪些?知识点四两汉的文化类别代表人物或作品特点或影响史学司马迁的《史记》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班固的《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
文学汉赋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讲究,辞藻华丽
乐府诗采集民歌修改而成的诗,很多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
五言诗语言朴实、生动,传播广泛(续表)类别代表人物或作品特点或影响医学《》
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神农本草经》中国古代第一部专著
科技数学:《》
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蔡伦改进造纸术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大大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概念阐释]纪传体纪传体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情景的史书体裁。“纪”指本纪,按年编写帝王的传记及国家大事;“传”指列传,以传记的方式记录各类人物。还有“志”或“书”采用专史体裁记录各种制度。1.蔡伦的纸是不是最早的纸?他改进造纸术有何意义?2.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历史与文化,有何积极影响?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汉时期科技文化繁荣的原因有哪些。探究主题一从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的角度探究汉承秦制【素材依托】史料1秦朝在法家学说上建立起来的无情的专制思想,渐渐地被儒家的伦理价值观所取代了。……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看似势不两立,但前者为后者创造了一个适合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史料2汉武帝几乎和秦始皇一样信奉法家思想,不过据说在其统治时期他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思考探究】(1)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始皇信奉法家思想的主要措施。汉武帝时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有何影响?(2)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汉以来法家思想地位的演变。【思维拓展】如何全面理解汉承秦制?(1)汉代沿袭了许多秦朝的具体制度,如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法律制度、郡县制度、监察制度等。(2)汉代继承了秦朝建立制度的方向,那就是建立一套适应大一统条件下加强和巩固君主专制的制度,如汉武帝设立中朝和实行刺史制,等等。探究主题二从时空观念与历史解释的角度探究两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素材依托】史料1丝绸之路线路图史料2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4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据《汉书》《后汉书》等【思考探究】(1)通过地图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及走向。结合上图和所学,指出丝绸之路开辟的目的,分析其历史意义。(2)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思维拓展】西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局面形成的原因、措施和影响(1)原因①客观原因:西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为大一统局面奠定物质基础。②主观原因: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2)措施①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创立刺史制度,监察地方。②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统一。③经济上,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④军事上,反击匈奴,收复失地,巩固国家统一。(3)影响①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②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③国家统一成为中华文化最基本的思维观念及中国各民族共同的精神理念。探究主题三从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的角度探究两汉衰亡的原因【素材依托】史料1西汉后期,尤其到了桓帝、灵帝统治时期,统治阶级更加腐朽。后宫采女(宫女)都有数千人,衣食之资日费数百金。国家财政枯竭,经常减百官俸禄,借王侯租税,以应付军国急需;桓帝还公开地卖官鬻爵,大肆聚敛。……政府为了多卖官,就经常调换官吏,甚至一个地方官,一个月内就调换几个人。这个搜刮走了,那个又来搜刮。史料2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妖童美妾,填乎绮室;倡讴伎乐,列乎深堂。……三牲之肉,臭而不可食;清醇之酎,败而不可饮。……荣乐过于封君,势力侔于守令。财赂自营,犯法不坐。刺客死士,为之投命。【思考探究】(1)史料1反映了西汉后期的什么现象?结合史料及所学,概括西汉灭亡的原因。(2)分析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与东汉政权衰亡的关系。【思维拓展】两汉衰亡的原因(1)西汉灭亡原因①政治上,西汉后期,统治阶级奢侈、荒淫、昏庸;外戚干政和宦官专权现象严重,政局混乱。②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破产,百姓生活困难,起义不断。(2)东汉灭亡原因①经济上,豪强地主田庄经济的恶性膨胀,土地高度集中,破坏了国家的税收来源;田庄自给自足,且掌握着强大的私人武装,对国家政权构成严重威胁。②政治上,外戚专政、宦官专权与“党锢之祸”也是东汉衰亡的重要原因。③民族政策上,东汉对少数民族采取“以夷制夷”策略,过多考虑利用,导致少数民族兵役负担过重,民族矛盾激化,造成边疆危机。【典例展示】《后汉书·何进传》说:灵帝死后,外戚何进等人谋诛宦官,宦官张让、段珪等知其谋后,“诈以太后召进……斩进于嘉德殿前”。张让、段珪等自拟诏书,举兵作乱。以上事实从一个方面反映出A.中央集权制度已有名无实B.皇帝无能会导致政治腐朽黑暗C.宦官已成为重要政治势力D.外戚宦官交替执政的局面结束[试答]
[解题思路]审题干:(1)提取关键词,明确考向。结合《后汉书·何进传》可判断为东汉时期;结合“外戚”“宦官”“举兵作乱”等可判断与东汉政治中的外戚和宦官专权有关。(2)把握题干主旨,判断选项。结合题干材料可知,东汉外戚何进力图消灭宦官势力,宦官设计杀害何进并进而叛乱。判选项:A项与史实不符,汉代为中央集权制度巩固时期,并非有名无实,故表述错误,排除B项表述正确,但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由“自拟诏书,举兵作乱”可知宦官已成为重要政治势力,正确D项与史实不符,外戚宦官交替执政的局面并未结束,排除【评价试练】1.“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材料描述的是()A.秦亡教训 B.汉承秦制C.文景之治 D.大定之治2.公元前127年,汉武帝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诸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得封地为列侯。这一规定 ()A.强化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B.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C.巩固了刘姓宗室的血缘亲情D.增强了地方封国的实力3.“《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据此,董仲舒主张 ()A.建立刺史制度 B.颁布“推恩令”C.实行中外朝制度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与这些事件密切相关的是 ()A.汉承秦制 B.文景之治C.光武中兴 D.党锢之祸5.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名家名作迭出。下列各项最能体现当时赋的特色的是 ()A.巧文多智 B.意境深沉C.气势恢宏 D.清新活泼
参考答案【新课导学·预习提示】知识点一知识梳理1.汉高祖2.与民休息3.郡县与分封并行七国之乱学情调查1.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2.汉初实行郡县与分封并行制,诸侯王拥兵自重。知识点二知识梳理1.推恩令中朝察举制盐铁官营均输平准董仲舒2.阴山学情调查1.汉武帝“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焚书坑儒”在本质上都是思想文化专制政策,目的都是巩固封建专制统治。2.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3.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负责对地方官吏、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这一做法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更好地发挥官吏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知识点三知识梳理1.新2.刘秀外戚干政儒学3.清议4.太平道军阀割据学情调查1.兴指的是“光武中兴”,由于刘秀调整了统治政策,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衰主要表现在东汉中期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败,最终导致黄巾起义。2.奴婢增多,使封建国家掌握的编民减少,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释放奴婢可以增加社会劳动力,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3.根源:君主专制。危害: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导致政权不稳,危害社稷安定,造成政治腐朽黑暗,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加速了政权的灭亡。知识点四知识梳理断代史铺陈排比乐府黄帝内经药物学九章算术学情调查1.不是。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大大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2.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历史与文化,其中许多杰出的人物的昂扬进取、不屈不挠的斗志,给后世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1)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2)经济的发展。(3)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4)对之前科技文化成就的继承和发展。【素养落实·师生互动】探究主题一[提示](1)措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焚书坑儒;严刑峻法;等等。(言之有理即可)影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儒学教育官方化、制度化,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儒学地位上升,推动了中国的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2)演变:秦朝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汉代以来,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探究主题二[提示](1)目的: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的陆上要道。意义: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中国的丝织品沿着这条道路传向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2)确立了中国的基本疆域;强化了民族认同感;形成了追求统一的价值观;创立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探究主题三[提示](1)现象:政治腐败。原因:统治腐败、赋税沉重、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爆发。(2)关系: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兼并土地现象严重,生活奢华,加剧了阶级矛盾。东汉豪强地主势力强大,削弱了中央集权。【解题突破·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七年级学有余力学生的教学方法研究
- 《土壤地理学》笔记
- 2025年湖北省高考数学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
- 数据迁移与转换
- 阅读理解记叙文(练习)(学生版)-2025年高考英语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 2024年18-萘二甲酰亚胺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有理数的乘方(六大题型)-2024-2025学年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练习
- 3.2 二次函数 同步练习
- 读书交流会主持词
- 血标本采集法并发症
- DB15-T 3651-2024 光伏项目防沙治沙技术规程
- 2024年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4至2030年中国钢铁行业当前现状及未来趋势发展预测报告
-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分类必刷: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答案解析)
- 2024年领导干部任前廉政知识测试试卷题库及答案
- 项目经理或管理招聘面试题与参考回答(某大型国企)
- 中医外科揿针
- DB13T 5958-2024 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采场边坡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 2024年新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新版教材)
- 2024年统编版新教材语文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