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4•石油地质学:就是研究地壳中油气成因、油气成藏的基本原理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源控论: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普遍具有多隆多坳的特征,而陆相沉积又具有近物源、短水流的特点,陆相地层岩性岩相变化快、断裂发育,油气很难进行长距离运移。因此生油坳陷生成的石油主要聚集在生油坳陷的内部和周缘,主要生油区控制了大中型油气田的分布。复式油气藏聚集带:就是主要受二级构造带、区域断裂带、区域岩性尖灭带、物性变化带、地层超覆带、地层不整合带等控制的,形成以一种油气藏类型为主,而以其他油气藏类型为辅的多种类型油气藏成群成带分布,在平面和剖面上构成不同层系、不同类型油气藏叠合连片分布的含油气带。未熟—低熟油:干酪根晚期热降解生烃模式可能是常规的生烃模式,但不是唯一的生烃模式。在自然界中还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各类早期生成的非常规油气资源。特别在陆相盆地沉积物中,常含有某些活化能低的特定有机母质,可以低温早熟生成油气,就是未熟油气。煤成油理论:一般认为,煤系地层主要含田型干酪根,以生气为主,不能形成大油田人们认识到煤系地层到底是生气还是生油与煤的显微组分有关。如果煤系地层含有的富氢显微组分达到一定的比例就可以生成商业价值的液态石油,并形成大油田,同时还对煤系富氢显微组分的类型、形成环境、生烃机理、排烃条件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系统的煤成油理论。•石油:是以液态烃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可燃有机矿产。天然气:地壳岩石孔隙中天然生成的、以烃类为主的可燃气体,也包含少量的非烃气体,如CO2、H2s等(油气地质学研究的主要是指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气体)气藏气:指圈闭中具有商业价值的单独天然气聚集,特别是巨大的非伴生气藏(田)气,是研究的重点。气顶气:指与石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态存在于油气藏顶部的天然气。煤层气:煤层中所含的吸附和游离状态的天然气 ;煤型气(煤成气):腐殖型有机质(包括煤层和煤系地层中的分散有机质)热演化生成的天然气。固态气水合物:是一种在一定条件下,主要由甲烷气体与水相互作用形成的白色固态结晶物。油田水: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xx(层):凡是具有一定的连通孔隙、能使流体储存并在其中渗滤的岩石(层)都成为储集岩(层)盖层:位于储集层上方,能阻止油气向上散逸的岩层,主要起封闭作用。储集物性:岩石的孔隙性和渗透性是反映岩石储存流体和运输流体能力的重要参数,通常把它们称为储集物性。(绝对)总孔隙度:岩样中所有空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有效孔隙度:指那些相互连通的、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可以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体积之和与岩样总体积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绝对渗透率:当岩石为某一单相流体饱和,岩石与流体之间不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时,在一定压差作用下,流体呈水平线性稳定流动状态时所测得的岩石对流体的渗透率。有效渗透率 (相渗透率 ):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其中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相对渗透率:岩石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某一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岩石绝对渗透率的比值。孔隙结构: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圈闭:指地下适合油气聚集的场所,圈闭由三部分构成:储集层、盖层、阻止油气继续运移、造成油气聚集的遮挡物。 •油气藏:是地壳上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是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一个油气藏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单一圈闭"的"单一"主要是指在单一的 (储集层)中,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 )和统一的 (油、气、水界面 )油气柱高度:指油气藏油气水界面至油气藏最高点的垂直距离。充满系数:油气藏的含油气高度与圈闭的闭合高度的比值。构造圈闭:由于构造作用使地层发生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圈闭。构造圈闭中聚集油气形成的油气藏称为构造油气藏。断层圈闭:指沿储集层上倾方向受断层遮挡所形成的的圈闭;在断层圈闭中的油气聚集称为断层油气藏。地层圈闭:指由于不整合作用导致的储集层纵向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又称不整合圈闭。岩性圈闭:指储集层岩性变化所形成的圈闭,其中聚集了油气就称为岩性油气藏。干酪根: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性的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有机质,既包括分散状态存在于沉积岩中的不溶有机质,也包括以集中状态存在于煤中的不溶有机质。成熟温度 :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界限称为有机质的成熟温度或生油门限。生油门限:有机质开始大量生油的起始点,也是有机质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转折点。生油窗:液态石油包括凝析油和湿气主要存在于热催化生油气阶段和热裂解生湿气阶段,该阶段生油窗生油量达到最高峰,它代表了地下液态石油赋存的范围,即为主要生油期或生油窗。烃源岩:指富含有机质、在地质历史过程中生成并排出了或者正在生成和排出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由烃源岩组成的地层称为烃源层或源岩层。源岩层系:具有相同岩性 -岩相特征的若干源岩层与其间非源岩层的组合。镜质体反射率:是镜质体反射光的能力,是研究干酪根演化和成熟度的最佳参数。油源对比:包括油气与源岩之间以及不同油藏中油气之间的对比,其目的在于追踪油气藏中油气的来源。通过对比研究,可以搞清含油气盆地中石油、天然气与烃源岩之间的成因联系,从而进一步圈定可靠的油源区,确定勘探目标,有效地指导油气勘探开发。油气运移:油气在地层条件下的移动。初次运移:油气从烃源岩层向储集层的运移。润湿性:指流体附着固体的性质,是一种吸附作用。易附着在岩石上的流体称润湿流体又称润湿相。二次运移:石油和天然气进入储层之后的一切运移,包括在储集层内部、沿断层或不整合面、油气藏调整和破坏的再运移。地层压力(地层流体压力、孔隙流体压力):地下岩石孔隙中流体的压力。剩余压力:岩层的实际压力超过相同深度的静水压力的部分。流体势(质量势):单位质量的流体相对于基准面所具有的总机械能。(体积势)单位体积的流体相对于基准面具有的总势能。测压水头:测点高程与测点的静水柱高度之和。测点的折算压力:测点的地层压力与测点至基准面距离高度的静水柱压力之和。流体封存箱:沉积盆地纵向沉积剖面上封隔层分开,形成的相互独立的互相不连通的流体密封压力系统单元。油气聚集:烃源岩生成的油气经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从分散的状态逐渐在圈闭中集中形成油气藏的过程。生烃强度:单位盆地面积内某一层系内的烃源岩的生烃量。圈闭的有效性:指在具有油气来源的前提下圈闭聚集油气的实际能力。油气差异聚集:在一系列连通的圈闭中,低处的构造圈闭中充满天然气,而在高处的构造圈闭中却充满着石油,而构造位置更高的圈闭中可能只有水而没有油气,这种现象称为油气差异聚集原理。凝析气藏:在地下深处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烃类气体经采到地面后,由于温度和压力降低,反而会凝结出液态石油,这种液态的轻质油就是凝析油,这种气藏就是凝析气藏。•深盆气藏:是一种赋存于盆地深凹部位、低孔渗储集层中的一种气水关系倒置的非常规气藏,但深盆气藏的绝对深度不一定很深。流体包裹体:是在矿物生长过程中包裹在矿物晶格的缺陷或窝穴中的成矿流体。均一化:把包裹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两相又恢复为均一的单相,这时的温度称为均一温度,这一过程称为均一化。含油气盆地:是必须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和圈闭条件,并且已经发生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过程,形成商业性油气聚集的沉积盆地。有效烃源岩:指现在仍处于生排烃过程或现在也许已不再生烃或已消耗殆尽而地质历史中曾经发生过生排烃的烃源岩。油气系统:指在任一含油气盆地(凹陷)内,与一个或一系列烃源岩生成的油气相关,在地质历史时期中经历了相似的演化史,包含油气成藏所必不可少的一切地质要素和作用在时间、空间上良好配置的物理 —化学动态系统。其顶为区域性盖层所限制,底为底层烃源岩所覆盖的储集层。生烃潜量指数 SP:I地下的1m2面积的源岩柱内能生成油气的最大量。油气田:指的是受单一局部构造单元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油气聚集带:受同一个二级构造带或地层岩相变化带控制的、互有成因联系、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一系列油气田的总和。裂谷盆地:岩石圈板块在拉张作用下减薄下沉形成的沉积盆地。前陆盆地:指发育在收缩造山带与相邻克拉通之间,平行于造山带呈狭长带状展布的不对称的冲断挠曲盆地。x:x指具有厚层大陆地壳的广大地区,包括稳定的、变形微弱的地质和地台。克拉通盆地指发育在克拉通地块之上的沉积盆地。叠合盆地:指经历了多期构造变革、由多个单型盆地经多方位叠加复合而形成的、具有复杂结构的盆地。族组分:饱和烃、芳香烃、非烃和沥青质•组分:油质、胶质、沥青质•石油的烃类组成包括(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三大类・凯(V)和银(Ni)具成因意义的两种元素;吓咻-石油成因;咔嚏-运移路径; •石油物理性质:颜色、相对密度、粘度、荧光性、旋光性、溶解性。石油的荧光性:石油在紫外光的照射下,由于不饱和烃及其衍生物的存在而产生荧光的特性。油质天蓝色、胶质黄色、沥青——褐色。•天然气的产出状态:聚集型(气藏气、气顶气)分散型(油溶气、水溶气、煤层气、固态气水合物)低硫石油 0.5%含硫石油 2%高硫石油天然气物理性质:相对密度、粘度、蒸汽压力、溶解性、扩散性;油田水的沉积水、渗入水、转化水:深成水.x份类的四种为:(硫酸钠型 )(重碳酸钠型 )(氯化钙型 )(氯化镁型 )可燃有机矿产按其存在状态可分为(气态)(液态)(固态)三类•孔隙三种类型(超毛细管孔隙)(毛细管孔隙)(微毛细管孔隙)岩石孔隙系统组成:孔隙、喉道;影响碎屑岩储集层储集物性的主要因素:一、物源和沉积环境对储集层孔隙发育和物性的影响1,微观因素的控制(碎屑岩的矿物成分、碎屑颗粒的粒度和分选程度、碎屑颗粒的排列方式和圆球度、基质的含量)2,碎屑岩的沉积环境对孔隙发育的控制(不同的沉积相带对储集物性的重要控制作用)二、造成储集物性损失的成岩作用(1,压实作用和压溶作用 2,胶结作用)三、次生孔隙形成对储集物性的影响四、其他因素对储集物性的影响(注水或酸性溶液堵塞孔隙或喉道、外来颗粒堵塞孔隙喉道、工作液在储集层发生化学沉淀、结垢及产生油水乳化物)碳酸盐岩储集空间:原生孔隙(粒间空隙、粒内孔隙、生物骨架孔隙、生物体腔孔隙)次生孔隙(晶间空隙、溶蚀孔隙)裂缝(构造裂缝、成岩裂缝、风化裂缝、压溶裂缝); •储集层类型:碎屑岩储集层、碳酸盐岩储集层、火山岩储集层、结晶盐储集层、泥质岩储集层;影响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物性的主要因素: 1,沉积环境和岩石类型 2,成岩后生作用【溶蚀作用(溶解作用、淋滤作用、岩溶作用)重结晶作用、白云化作用】 3,裂缝发育程度(岩性因素、构造因素)碳酸盐岩储集层的类型:孔隙型储集层、溶蚀型储集层、裂缝型储集层、复合型储集层;•盖层类型:(膏盐类、泥质岩类、碳酸盐岩类)(区域性盖层、局部盖层)盖层的微观封闭机理:微观1,物性封闭机理 2,超压封闭机理 3,烃浓度封闭机理;宏观 1,盖层的岩性2,盖层厚度 3,盖层的分布范围和连续性 4,韧性;圈闭的度量: 1,溢出点2,闭合面积 3,闭合高度油气藏的度量: 1,油气水界面 2,含油气边界和含油气面积 3,油气柱高度4,气顶和油环 5,充满系数 6,底水和边水;圈闭和油气藏分类一、构造圈闭与构造油气藏,背斜圈闭与背斜油气藏(挤压背斜圈闭与挤压背斜油气藏、基底隆升背斜圈闭与基底隆升背斜油气藏、底辟拱升背斜圈闭与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披覆背斜圈闭与披覆背斜油气藏、逆牵引背斜圈闭与逆牵引背斜油气藏)2,断层圈闭与断层油气藏(断鼻圈闭与断鼻油气藏;断块圈闭与断块油气藏;) 3,裂缝性油气藏4,岩体刺穿圈闭与岩体刺穿油气藏(盐体刺穿油气藏;泥火山岩体刺穿油气藏;岩浆岩体刺穿油气藏;)二、地层圈闭与地层油气藏,地层不整合圈闭与地层不整合油气藏(潜伏剥蚀突起油气藏;潜伏剥蚀构造油气藏;) 2,地层超覆圈闭与地层超覆油气藏三、岩性圈闭与岩性油气藏,储集岩上倾尖灭圈闭与储集岩上倾尖灭油气藏2,储集岩透镜体圈闭与储集岩透镜体油气藏3,生物礁圈闭与生物礁油气藏四、复合圈闭与复合油气藏,构造 -地层圈闭与构造 -地层油气藏,构造 -岩性圈闭与构造 -岩性油气藏,地层 -岩性圈闭与地层 -岩性油气藏4,水动力圈闭与水动力油气藏干酪根显微组分:腐泥组,壳质组,镜质组,惰质组;油气生成的动力条件:温度和时间的作用、细菌的生物化学作用、催化作用和放射性作用。有机质演化过程:生物化学生气阶段、热催化生油气阶段、热裂解生湿气阶段、深部高温生气阶段;A生物化学生气阶段 ——沉积有机质演化未成熟阶段:埋深0-1500m温度10-60C演化阶段Ro<0.5版积物的成岩作用阶段为碳化作用中的泥炭 -褐煤阶段,作用因素厌氧细菌,生物降解作用,产物气态烃,干酪根,少量的未熟油,有机质部分被氧化。B热催化生油气阶段 ——成熟阶段:埋深1500-400m温度60-180C演化阶段Ro0.5-1%后生作用阶段前期,有机质成熟、进入生油门限,作用因素为温度和催化剂,热催化作用,产物为液态石油和湿气。C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 ——高成熟阶段:深度4000-6000m温度 180-250℃℃ 演化阶段Ro1-2%后生作用后期,碳化作用瘦煤 -贫煤阶段,有机质高成熟时期,作用因素为温度,石油热裂解、热焦化作用,产物:凝析气、湿气。D深部高温生气阶段 ——过成熟阶段:深度>6000-7000m温度>250C变生作用阶段Ro>2%半无烟煤-无烟煤的高度碳化阶段,作用因素温度,热变质作用,产物,甲烷,碳沥青或石墨。煤生液态烃与煤的类型、显微组分组成;天然气生成特点:一、生气母质的多元性(无机物、原始沉积有机质、各种类型的干酪根、液态石油和分散可溶有机质)二、生气机理的多样性(生物化学作用、热降解作用、热裂解作用、无机化学反应)三、生气环境的xx天然气成因类型:无机成因气(宇宙气,幔源气,岩浆岩气,变质岩气,无机盐类分解气,放射作用气)有机成因气(油型气、煤型气)不同成因类型天然气的鉴别三方面: 1,天然气组成特点2,成气母质的有机质类型和演化程度等 3,天然气伴生物特征;一,根据天然气的组成和碳同位素特征鉴别;二,天然气成因类型鉴别图版;三,根据天然气伴生的轻烃包括凝析油组成鉴别;烃源岩岩石类型:粘土岩类烃源岩、碳酸盐岩类烃源岩,煤烃源岩烃源岩形成的地质环境A大地构造条件:沉降速度与沉积速度相近或稍大,可长期保持适于生物大量繁殖和有机质沉积保存的环境,可形成巨厚的生油岩系;若沉降速度大大超过沉积速度(Vs>>V0,水体急剧变深,不利于生物的发育和有机质的保存;若 VsvVd,水体迅速变浅,盆地上升为陆地,有机质易受氧化,不利于有机质的堆积和保存。B岩相古地理条件:在海相环境中,浅海区及三角洲区时最有利于油气生成的古地理区域,三角洲地区,陆源有机质源源不断的搬运而来,加上原地繁殖的海相生物,致使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含量特别高,是极为有利的生油区域;至于海湾和潟湖,属于半闭塞无底流的环境,也对保存有机质有利。在这些浅海区域,浮游生物特别发育,属于I-II型干酪根。大陆环境,深水、半深水湖泊是陆相生油岩发育区域。因为一方面湖泊能够汇聚周围河流带来的大量陆源有机质,增加了湖泊营养和有机质数量;另一方面湖泊有一定深度的稳定水体,提供水生物的繁殖发育条件。而浅水湖泊和沼泽地区,水体动荡,氧气易于进入水体,不利于有机质的保存;这里的生物以高等植物为主,有机质多属 m型干酪根,生油潜能差,适于造煤和生气。C古气候条件:温暖潮湿的气候,日照时间长,能增加生物的繁殖力。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有机质丰度(总有机碳含量 TOC、氯仿沥青A、总炫HC、岩石热解生炫潜量)有机质类型(元素分析法、显微组分分析法、岩石热解方法)有机质演化程度(镜质体反射率、烃源岩可溶有机质的数量、烃源岩抽提物中正烷烃分布特征和奇偶优势比、烃源岩抽提物中甾、萜烷异构化比值、岩石热解参数);•比较气藏与油藏形成和保存条件的异同天然气藏:1)烃类来源广泛,具多源,多阶段性。既有有机气,又有无机气,各类有机质在不同演化阶段均生成天然气,多源天然气复合成藏。2)储盖层条件对储层要求低,对盖层要求高,盖层封闭机理多样,烃浓度封闭可起重要作用3)运移方式易于运移且方式多样:渗滤、脉冲式混相涌流、扩散、水溶对流,其中扩散、水溶对流为重要运移机理。4)聚集机理:多样:游离天然气直接排替地层水成藏,已聚集石油的圈闭被天然气驱替成藏,水溶气脱溶成藏,富含气的地层水可形成水溶气藏。5)演化和保存条件易于散失,扩散损失重要,气藏形成始终处于聚合散的动平衡中,成藏期晚有利于气藏的保存,聚集效率低。油藏:1)烃类来源来自腐泥、腐殖——腐泥型有机质。主要生成于一定埋藏深度的生油窗中。2)储盖层条件对储层要求高,对盖层要求低。盖层封闭机理为物性封闭、异常压力封闭 3)运移方式主要是渗滤和脉冲式混相涌流4)聚集机理较单一,游离相石油排替地层水聚集成藏5)演化和保存条件主要为渗滤损失。扩散损失不很重要,聚集效率相对较高•油源对比:包括油气与源岩之间以及不同油藏中油气之间的对比,其目的在于追踪油气藏中油气的来源。通过对比研究,可以搞清含油气盆地中石油、天然气与烃源岩之间的成因联系,从而进一步圈定可靠的油源区,确定勘探目标,有效地指导油气勘探开发。油源对比的依据:1)来自同一烃源岩的油气有亲缘关系,在化学组成上具有相似性;不同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差异较大;(2)烃源岩中排出的油气与残留油气具有相似性。油源对比条件:1,在运移过程中,没有或很少有来自不同烃源岩的油气混杂2,分布在岩石与原油中的特征化合物性质稳定,在运移和热变质等次生过程中很少或几乎无损失;油源对比指标: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异戊间二烯型烷烃、甾萜烷化合物特征(正规甾烷原始构型化合物碳数分布、生物标志物多因素综合对比)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石油初次运移相态:游离油相、气溶油相、xx相;天然气初次运移相态:水溶气相、游离气相、油溶气相、分子状态运移;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一、压实作用形成的瞬时剩余压力(压实流体排出机理、运移方向)二、烃源岩内部的异常高压(泥质烃源岩的欠压实现象、蒙皂石脱水作用、有机质的生烃作用、流体热增压作用、构造应力)三、烃类的浓度梯度油气初次运移的通道:孔隙、微裂缝;油气初次运移模式:压实排烃模式、异常高压微裂缝排烃模式、扩散排烃模式; •油气二次运移力的作用:毛细管力、浮力和重力、水动力;油气二次运移通道:输导层(孔隙、裂缝、孔洞)、断层、不整合面;输导体系与运移方式:侧向输导体系与侧向运移、垂向输导体系与垂向运移、阶梯状输导体系与阶梯式运移;油气二次运移方向和距离的控制因素:油气沿着渗透性最好、阻力最小的路径运移。总方向:盆地中心一边缘或中央隆起带,深层-浅层。主要指向:生油凹陷中或邻近地区长期继承性发育的正向构造带。一、控制油气二次运移方向的地质因素(地层的产状与区域构造格局、优势运移通道的分布、水动力条件)二、油气二次运移方向的研究方法:1,地质分析2,流体势分析3,地球化学分析(1沿着石油运移的方向,在石油族组成中,芳香烃、非烃和沥青质的含量相对减少,饱和烃的含量相对增加,其中相对分子质量高的饱和烃含量相对减少,相对分子质量低的饱和烃相对增加; 2,石油中咔唑类含氮化合物总量随运移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少3,某些生物标记化合物在运移过程中有规律变化。4,13C/12C比值逐渐降低方向是运移方向。5石油密度、粘度沿着油气运移的方向降低。流体封存箱的形成机理:岩性封隔、成岩封隔;油气藏形成基本条件: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是生、储、盖、运、圈、保多种地质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可以概括为:一,充足的油气来源(烃源岩的规模与质量、烃源岩的排烃条件、有利的运移条件)二,有利的生储盖组合配置关系1,生储盖组合类型:(按空间配置关系划分:正常式生储盖组合、顶生式生储盖组合、侧变式生储盖组合、自生自储式生储盖组合;按时代关系划分:新生古储式的组合、古生新储式、自生自储式;)2,不同类型生储盖组合的聚集效率;三,有效的圈闭:(圈闭形成时间与区域性油气运移时间的关系、圈闭与油源区的距离、圈闭位置与油气运移优势方向的关系、水动力强度和流体性质对圈闭有效性的影响)四,良好的保存条件(良好的区域性盖层、相对稳定的大地构造环境、相对稳定的水动力环境)•油气差异聚集原理:假如在静水条件下,同一渗透层相连的多个圈闭的溢出点海拔依次递增,且由单一油气源供油气,其聚集过程如下:第一个圈闭充满油气后,油气继续运移,气就会聚集在第一个圈闭,圈1中原来的油会被排挤出去,多余的油和被挤出的油就会运移至圈闭二中;再继续运移,直到1中仅剩天然气而 2中仅有油;再继续运移,2会重复1中的聚集过程,至到全部被天然气所充满。运移的最终结果,可能1、 2为纯气藏, 3为油气藏,4、 5为纯油藏。当供油气不充足,或特别充足,其结果会有所变化,但所遵循的原理是不变的。•差异聚集结果:1)在离源岩区最近,溢出点最低的圈闭中,在油气源充足的前提下,形成纯气藏;稍远处,溢出点较高的圈闭中,可能形成油气藏或纯油藏;在溢出点更高,距油源区更远的圈闭中可能只含水。2)一个充满了石油的圈闭,仍然可以做为有效的聚集天然气的圈闭;反过来,一个充满天然气的圈闭,则不再是一个聚油的有效圈闭。3)若油气按密度分异比较完善,则离供油区较近,溢出点较低的圈闭中,聚集的油和气密度应小于距油源区较远、溢出点较高的圈闭中的油和气。4)所形成的纯气藏、纯油藏、油气藏的数目,取决于供烃的充分程度、所供烃类性质及圈闭的大小和数目。•油气差异聚集的必备条件:1)具有区域性较长距离运移的条件,要求具区域性的倾斜;储集层岩性稳定,渗透性好;区域运移通道发连通性好。1)存在相联系的一系列圈闭,它们的溢出点海拔依次增高。2)油气源供应区位于盆地中心带,有足够数量的油气补给。3)储集层中充满水并处于静水压力条件下,石油和游离气是同时一起运移的。庆然气溶解度减小80C溶解度逐渐增大;大规模气藏形成条件: 1有充沛的气源 2生气高峰出现的地质时代越新越好3良好的封盖条件 4生气高峰期比较稳定的大地构造环境;凝析气藏的形成条件: 1在烃类物系中,气体数量必须胜过液体数量才能为液相反溶于气相创造条件;2地层埋藏较深,地层温度介于烃类物系的临界温度与临界凝结温度之间,地层压力超过该温度时的露点压力的物系才可能发生显著的逆蒸发现象;深盆气藏的特征: 1深盆气藏一般分布在盆地的坳陷或斜坡的下倾部位,没有常规意义上的圈闭条件;2深盆气藏储集层的孔渗性差3深盆气藏具有气水倒置关系4深盆气藏的压力特征与常规气藏的压力特征有着本质的不同;x戏成机理:毛细管力封闭和力平衡原理是深盆气成藏的主要机理、天然气运聚动平衡过程的物质平衡作用制约深盆气藏的分布范围;x修成条件:气源条件、储集层条件、区域性平缓的构造倾斜、储集层普遍致密背景下的局部高渗带是形成商业性气田的关键;控制煤层气富集的地质因素:煤的组成、煤的变质程度、煤层厚度、煤层的埋藏深度、煤层围岩的封闭性、地质构造运动;油气藏破坏的地质作用:剥蚀和断裂作用、热蚀变作用、生物降解作用、氧化作用、水动力作用和水洗作用、渗漏和扩散作用;•油气藏破坏产物:次生油气藏、油气苗、固体沥青。油气藏形成时间的确定:一,根据圈闭发育史确定油气藏形成的最早时间二,根据烃源岩生排烃期确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妆用爽肤水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家禽环产品供应链分析
- 2024年安徽沚津大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招聘18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水务行业大数据的应用前景计划
- 施工现场关键人员变更申请
- 推动数字化管理的年度计划
- 主管的自我反思与成长计划
- 实施员工健康管理的方案计划
- 火场救援专业培训
- 学校美术作品评比活动实施方案计划
- 2024《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全文课件
- 北京市八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含解析
- 职能科室对医技科室医疗质量督查记录表(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功能科、内镜室)
-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规范知识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2024年社区工作者考试必背1000题题库【含答案】
- 《电路分析基础》说课课件
- 20以内加减法口算题(10000道)(A4直接打印-每页100题)
- 【S】幼儿绘本故事《三只小猪》课件
- PCBA审核表实用模板
- 后进生转化课件
- 教研员蹲点调研实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