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1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1一、流行病学世界性分布4亿HBsAg(+)率<2%低度流行区
2%-8%中低度流行>8%高低度流行区
1992年9.75%2一、流行病学世界性分布4亿2中国卫生部20082006年1-59岁9.75%1992降至7.18%
1-4岁0.96%5-14岁2.42%15-59岁8.57%1992年以来儿童HBV感染者减少1900万3中国卫生部20082006年1-59岁9.7WHO2001年指南指出HBsAg携带者中90%是围产期感染。HBeAg阳性母亲在围产期传染给新生儿的危险性70%-90%,HBeAg阴性HBsAg阳性母亲在围产期传染给新生儿的危险性5%-20%。44二、HBV母婴垂直传播通过孕育的过程,携带HBV的女性将HBV传播给子女。主要包括宫前感染(相关研究甚少,尚不能确证)、宫内感染、产时感染和产后感染成为人群中新一轮的HBV储存库和传染源。目前由此导致的慢性HBV感染无法根治5二、HBV母婴垂直传播通过孕育的过程,携带HBV的女性将H乙肝病毒感染的危害:慢性化。年龄越小,形成持续性感染机会越大。围产期80%持续性携带,幼儿期(1-4岁)30%-50%,正常成人5%以下。在婴儿时期,特别是新生儿阶段,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受到病毒感染时,不能有效地识别和清除病毒,形成免疫耐受状态,导致感染的慢性化6乙肝病毒感染的危害:慢性化。年龄越小,形成持续性感染机会越大7慢性HBV感染代偿性肝硬化失代偿性肝硬化肝细胞癌死亡无活动携带状态1.6-3.8%forHBeAg(+)hepatitisB2.8-9.7%forHBeAg(-)hepatitisB0.3-0.6%2.2-3.7%7-8%20-50%20-50%0.02-0.2%HBV感染持续致失代偿性肝硬化、肝癌FattovichG,etal.JHepatol,2008,48:335-3523-5%60-70%30-40%慢性乙型肝炎1-17%HBeAg(+)CHB15-24%HBeAg(-)CHB7慢性HBV感染代偿性肝硬化失代偿性肝硬化肝细胞癌死亡无活婴幼儿感染HBV→
慢性HBV携带→免疫耐受状态减轻或消失→反复免疫清除期、再活动期→慢性乙肝肝硬化年发生率2.1%HCC年发生率2%-3%HBV携带者发生HCC10倍8婴幼儿感染HBV→慢性HBV携带→免疫耐受状态减轻或三、血清中乙肝标记物HBsAg阳性,目前感染,患者或病毒携带者。
抗HBs阳性,曾感染或免疫,保护性抗体。抗HBc阳性,曾感染,病情趋于稳定。HBeAg阳性,HBV复制,传染性强,转为慢性肝炎者多。抗HBe阳性,感染恢复期,传染性低,病情趋于稳定。
9三、血清中乙肝标记物HBsAg阳性,目前感染,患者或HBVDNA阳性,HBV复制,有传染性
HBeAg阳性,HBVDNA阳性
HBeAg阴性,HBVDNA阳性
HBV前c区变异或基本c区启动子变异10HBVDNA阳性,HBV复制,有传染性10我国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占21%,血清HBV阳性率40%。肝脏严重炎症的组织学活动指数评分58.1%46.0%,严重纤维化45.3%27.9%平均9年随访,肝硬化发生率23%肝癌发生率4.4%11我国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占21%,血清HBV阳性率4HBeAg阴性不表示HBV低复制和肝组织炎症的静止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有世界增加趋势12HBeAg阴性不表示HBV低复制和肝组织炎症的静止12乙型肝炎病毒携带:HBsAg阳性/HBeAg阳性
HBVDNA阳性
1年内随访3次以上,ALT和AST正常,肝组织学检查70-80%肝病理有病变,多为非特异性病变和轻度病变,20%轻、重肝炎,肝硬化;仅10%肝组织正常。
13乙型肝炎病毒携带:13四、乙肝的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14四、乙肝的传播途径血液传播14母婴的传播途径宫内传播产时传播产后及水平传播15母婴的传播途径宫内传播15母婴的传播途径血源性:胎盘渗透发生率妊娠头6个月内约为5%,后3个月及近分娩时为25%~76%。早期流产而保胎成功的HBsAg携带者母亲对胎儿的感染高于无流产者细胞源性:胎盘感染---蜕膜细胞到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感染生殖细胞感染卵泡和精细胞中可检出HBVDNA16母婴的传播途径血源性:胎盘渗透发生率妊娠头6个月内约为影响母婴传播的主要因素母亲HBV感染状态:高水平复制地坛医院乙肝母婴阻断失败组HBVDNA为7.892.12(log),显著高于阻断成功组(6.143.42)(t=2.13,p=0.034)。
母亲HBVDNA>1000MEg时,有25%-40%的阻断失败17影响母婴传播的主要因素母亲HBV感染状态:高水平复制17五、HBV的母婴阻断母婴阻断的重点时期:围生期是乙肝母婴传播的主要时期胎婴儿感染率在妊娠早、中期约为5%,妊娠晚期及分娩时为25%~76%。
18五、HBV的母婴阻断母婴阻断的重点时期:围生期是乙肝母婴传播世界卫生组织
1991年提出全球儿童应接受乙肝疫苗注射。
1992年世界卫生大会提议1997年前各国把乙肝疫苗纳入免疫扩大计划。
1999年全球有超过90个国家把乙肝疫苗纳入本国的免疫计划。
19世界卫生组织
1991年提出全球儿童应接受乙肝疫苗注射。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确定将普及儿童乙肝疫苗接种作为我国控制乙肝流行的主要策略。新生儿及婴儿期新生儿0、1、6月可有效、长期预防HBV传播20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确定将普及儿童乙肝中华肝病学会05年12月慢性乙肝防治指南
慢性HBsAg阳性携带母亲的新生儿非活动性HBV携带母亲的新生儿
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21中华肝病学会05年12月慢性乙肝防治指南21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HBIG,剂量应≥100IU,同时在不同部位注射10μg重组酵母或20μg中国仓鼠卵母细胞(CHO)乙型肝炎疫苗1个月后再注射第二针HBIG,并按程序(0、1、6)接种乙肝疫苗。新生儿:大腿前部外侧肌肉22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HBIG,剂量应≥100IU,同时在不同CHO苗重组CHO细胞技术为我国专有技术,用我国乙肝病毒流行株adr亚型的HBsAg基因酵母苗酵母技术系美国默克公司技术转让,流行株为adw亚型23CHO苗重组CHO细胞技术为我国专有技术,用我国乙肝病毒流行母婴传播阻断中细胞免疫起主要作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产生细胞免疫较早。国产乙肝酵母疫苗的母婴传播阻断率达到80.56%-92.59%(87.8%)2424婴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产生的血清免疫效价最好,能较好地阻断HBV的母婴传播。25婴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产生的血清免疫效价最好,乙型肝炎疫苗
26乙型肝炎疫苗
26新生儿期接种乙肝疫苗后,随时间的推移,抗HBs可阴转,但仍具有对HBsAg的特异性免疫回忆反应,是再感染的有力免疫屏障。新生儿期接种乙肝疫苗可受益终生。27新生儿期接种乙肝疫苗后,随时间的推移,抗HBs可阴转,但仍具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阳性母亲的新生儿,第2针在第1针接种后1个月接种(1~2月龄);第3针在第1针接种后6个月(5~8月龄)接种。
如果出生后24小时内未能及时接种,仍应按照上述时间间隔要求尽早接种。如果第2针或第3针滞后,应尽快补种。第2针和第1针间隔不得少于1个月。如第2针滞后时间较长,第3针与第2针间隔不得少于2个月,并且第1和第3针的间隔要在4个月以上。
28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阳性母亲的新生儿,第2针在乙肝疫苗第一针后有30%±的人产生抗体,而第二针后有50%~70%±,第三针后90%±产生抗体。29乙肝疫苗第一针后有30%±的人产生抗29乙肝疫苗预防HBV母婴垂直传播的作用198名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免疫母亲仅HBsAg阳性的新生儿经全程免疫后,第1年抗-HBs阳性率达97.2%,到第6年抗-HBs阳性率仍达92.2%。母亲HBeAg阳性的新生儿经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及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第1年抗-HBs阳性率为74.4%,第6年抗-HBs阳性率为66.0%。30乙肝疫苗预防HBV母婴垂直传播的作用30
HBV疫苗的长期效果疫苗接种后存在免疫记忆,暴露HBV后可产生回忆性抗-HBs应答对疫苗有应答者中很少有HBV慢性感染31HBV疫苗的长期效果31乙肝疫苗的保护率和加强免疫问题国产基因工程乙肝疫苗保护时间可以达到12年,从全国来讲不常规加强。母亲HBsAg阳性的新生儿在全程接种后复测抗体,4.6%~15%的儿童不产生抗-HBs或仅产生低滴度的抗-HBs(小于10IU/L),对乙肝疫苗的无应答或弱应答者。免疫功能抑制或免疫功能正常
32乙肝疫苗的保护率和加强免疫问题国产基因工程乙肝疫苗保护时间免疫无应答分析疫苗因素:注射剂量不够。乙肝疫苗免疫后抗-HBs的阳转率随着疫苗的抗原含量增加而提高。机体因素:性别、年龄、体重、遗传因素等。接种因素:包括接种途径、接种部位、接种针次、免疫程序等其它因素:母亲HBV感染指标的状况、疾病因素、不良嗜好因素、病毒变异等33免疫无应答分析疫苗因素:注射剂量不够。乙肝疫苗免疫后抗-HB低或无免疫应答
全程免疫后,检测抗体(抗-HBs)滴度,如低应答或无应答,首先要考虑是否HBsAg阳性。HBsAg和抗-HBs均阴性,可以重新接种一个(或两个)全程免疫,或用不同种乙肝疫苗交替使用,如酵母疫苗不产生抗体,换用CHO疫苗。34低或无免疫应答
34正确接种6针乙肝疫苗后不产生抗—HBs者<5%
35正确接种6针乙肝疫苗后不产生抗—HBs者<5%
35乙肝免疫球蛋白成分作用机理使用方法禁忌症36乙肝免疫球蛋白成分36乙肝免疫球蛋白母婴阻断的机理抗HBs与HBsAg结合,使整个Dane颗粒被机体清除,降低母血病毒颗粒,同时激活补体系统。但HBeAg存在于Dane颗粒外的游离HBeAg和IgGHBeAg两种可溶形式,HBIG无法与之结合清除。
HBIG不能抑制HBV复制。37乙肝免疫球蛋白母婴阻断的机理抗HBs与HHBIG成分利用自然感染HBV后产生的抗-HBs或注射乙肝疫苗后产生抗-HBs的个体之血浆制备而成的。高浓度特异性乙肝表面抗体的免疫球蛋白,抗-HBs效价达1∶1000以上。针对HBV的特异性被动免疫制剂。38HBIG成分利用自然感染HBV后产生的抗-HBHBIG使用禁忌症禁忌症:超敏性体质,IgA缺乏使用后6周-3个月内可降低减毒活疫苗的作用:如麻疹疫苗、风疹疫苗、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水痘疫苗39HBIG使用禁忌症禁忌症:超敏性体质,IgA缺乏39乙肝疫苗和HBIG的作用乙肝疫苗系主动免疫,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持续时间长,并有记忆性免疫反应,故可终身受益。主要针对HBV母婴的产时、产后传播。HBIG系被动免疫,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持续时间短,无记忆性免疫反应。主要针对HBV母婴的产时传播及填补乙肝疫苗的早期空白。40乙肝疫苗和HBIG的作用乙肝疫苗系主动免疫,产生的保护性抗体
HBIG应在生后6小时之内注射,越早效果越好:乙肝病毒侵入人体后在肝细胞内繁殖,抗HBs只能在体液中不能进入肝细胞。
出生48小时后注射,其预防作用明显减小,超过7天无效。41HBIG应在生后6小时之内注射,越早效果越肌注HBIG2~3h,外周血内抗一HBs水平开始升高,2~5天达到高峰,其半衰期平均为24.0±3.8天,对人体的保护时间平均为3周。有效性与新生儿母亲HBV传染性大小有关42肌注HBIG2~3h,外周血内抗一HBs水平开始升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指南》2005年12月16日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出生后24h内尽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最好在出生后12h内,剂量应≥100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μg重组酵母或20μg中国仓鼠卵母细胞(CHO)乙型肝炎疫苗。43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指南》2005年12月16日HBs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指南》2005年12月16日也可在出生后12h内先注射1针HBIG,1个月后再注射第2针HBIG,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10μg重组酵母或20μgCHO乙型肝炎疫苗,间隔1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各10μg重组酵母或20μgCHO乙型肝炎疫苗)。保护率高于前者。44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指南》2005年12月16日也可在出生联合免疫:双阳性母亲的婴儿感染率10%,单阳性母亲的婴儿感染率4%单用疫苗:双阳性母亲的婴儿感染率25%,单阳性母亲的婴儿感染率10%
45联合免疫:45乙型肝炎疫苗儿童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中国CDC2002
乙肝疫苗在2℃~8℃条件下贮存、运输贮存量一般不得超过2个月的使用量承担接种工作的接生单位必须配有可以贮存乙肝疫苗的冰箱基层接种单位要有专人负责疫苗的管理,建立健全疫苗领发、保管制度,设立疫苗专用帐本,做到帐、苗相符填写《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附件一),并由儿童监护人及时报送至其居住地所在的基层接种单位,接生单位接种后要保留存根以备核查
46乙型肝炎疫苗儿童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中国CDC谁接生谁接种第1针的原则在家中分娩的新生儿要主动开展及时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接种由接生员完成,或者由预防接种人员上门及时接种。对在家分娩率高的地区,接种人员要做好孕妇的登记工作,可将乙肝疫苗在预产期前预先下发给接生员保存在4℃冰箱。如无冰箱可存放在避光阴凉处,在没有温度指示标签(VVM)情况下,存放最好不要超过1个月(南方)或2个月(北方)47谁接生谁接种第1针的原则47注意事项
(1)应避免将乙肝疫苗与其它疫苗在一个注射器内混合后接种。
(2)乙肝疫苗在使用前要充分摇匀,使疫苗液中的氢氧化铝胶体完全悬浮。如果未能将乙肝疫苗中氢氧化铝胶体完全悬浮均匀,或因贮藏不当导致氢氧化铝胶体呈块状,其接种效果将明显降低或完全无效。
(3)如乙肝疫苗安瓿破裂、容量不足、变质、有摇不散的凝块、超过效期,均不得使用。
(4)乙肝疫苗不得冻结,冻融后的乙肝疫苗不得使用。
(5)乙肝疫苗接种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注射操作制度。
48注意事项
(1)应避免将乙肝疫苗与其它疫苗在一个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正常为冷藏储存方式2℃-10℃,在常温下(25摄氏度)不宜保存超过30分钟乙肝免疫球蛋白应冷藏贮存,严禁冻结,久存可能出现低量沉淀,但一经摇匀立即消散。若有摇不散的沉淀、异物或安瓿有裂纹等,均不可使用。49乙肝免疫球蛋白正常为冷藏储存方式2℃-10℃,在常温下(2六、婴儿免疫后的监测乙肝病毒的母婴阻断尚不能达到100%免疫是否成功需较长时间的观察50六、婴儿免疫后的监测乙肝病毒的母婴阻断尚不能达到100%50
接种HBV疫苗后免疫应答
高应答:100mIU/ml
低应答:10-99mIU/ml
无应答:<10mIU/ml
51
接种HBV疫苗后免疫应答
高应答:100mIU/ml婴儿免疫后几种常见的化验结果单项抗HBs阳性是最理想的结果,>100mIU/ml抗HBs、抗HBc二项均阳性为免疫成功,是母婴预防后最常见的结果;如一年后抗HBc不转阴,应查HBVDNA抗HBs、抗HBc、抗HBe三项阳性,应查HBVDNA,如为阴性,表示预防有效抗HBs、HBsAg同时阳性,需延长监测时间52婴儿免疫后几种常见的化验结果单项抗HBs阳性是最理想的结果,HBsAg阳性孕妇孕期保健感染史、家族史、发病情况、治疗经过、目前肝脏情况(B超、ALT、AST、凝血功能、PLT及粒细胞等)给予营养、休息等指导孕期动态检测ALT、AST53HBsAg阳性孕妇孕期保健53遵照普遍性防护原则,落实各项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有关消毒隔离制度,最大限度地避免医源性感染及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
54遵照普遍性防护原则,落实各项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我国卫生部于1992年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对所有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但疫苗及其接种费用需由家长支付;2002年起正式纳入计划免疫,对所有新生儿免费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但需支付接种费;2005年6月1日起改为全部免费。55我国卫生部于1992年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对所有5656谢谢57谢谢57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58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1一、流行病学世界性分布4亿HBsAg(+)率<2%低度流行区
2%-8%中低度流行>8%高低度流行区
1992年9.75%59一、流行病学世界性分布4亿2中国卫生部20082006年1-59岁9.75%1992降至7.18%
1-4岁0.96%5-14岁2.42%15-59岁8.57%1992年以来儿童HBV感染者减少1900万60中国卫生部20082006年1-59岁9.7WHO2001年指南指出HBsAg携带者中90%是围产期感染。HBeAg阳性母亲在围产期传染给新生儿的危险性70%-90%,HBeAg阴性HBsAg阳性母亲在围产期传染给新生儿的危险性5%-20%。614二、HBV母婴垂直传播通过孕育的过程,携带HBV的女性将HBV传播给子女。主要包括宫前感染(相关研究甚少,尚不能确证)、宫内感染、产时感染和产后感染成为人群中新一轮的HBV储存库和传染源。目前由此导致的慢性HBV感染无法根治62二、HBV母婴垂直传播通过孕育的过程,携带HBV的女性将H乙肝病毒感染的危害:慢性化。年龄越小,形成持续性感染机会越大。围产期80%持续性携带,幼儿期(1-4岁)30%-50%,正常成人5%以下。在婴儿时期,特别是新生儿阶段,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受到病毒感染时,不能有效地识别和清除病毒,形成免疫耐受状态,导致感染的慢性化63乙肝病毒感染的危害:慢性化。年龄越小,形成持续性感染机会越大64慢性HBV感染代偿性肝硬化失代偿性肝硬化肝细胞癌死亡无活动携带状态1.6-3.8%forHBeAg(+)hepatitisB2.8-9.7%forHBeAg(-)hepatitisB0.3-0.6%2.2-3.7%7-8%20-50%20-50%0.02-0.2%HBV感染持续致失代偿性肝硬化、肝癌FattovichG,etal.JHepatol,2008,48:335-3523-5%60-70%30-40%慢性乙型肝炎1-17%HBeAg(+)CHB15-24%HBeAg(-)CHB7慢性HBV感染代偿性肝硬化失代偿性肝硬化肝细胞癌死亡无活婴幼儿感染HBV→
慢性HBV携带→免疫耐受状态减轻或消失→反复免疫清除期、再活动期→慢性乙肝肝硬化年发生率2.1%HCC年发生率2%-3%HBV携带者发生HCC10倍65婴幼儿感染HBV→慢性HBV携带→免疫耐受状态减轻或三、血清中乙肝标记物HBsAg阳性,目前感染,患者或病毒携带者。
抗HBs阳性,曾感染或免疫,保护性抗体。抗HBc阳性,曾感染,病情趋于稳定。HBeAg阳性,HBV复制,传染性强,转为慢性肝炎者多。抗HBe阳性,感染恢复期,传染性低,病情趋于稳定。
66三、血清中乙肝标记物HBsAg阳性,目前感染,患者或HBVDNA阳性,HBV复制,有传染性
HBeAg阳性,HBVDNA阳性
HBeAg阴性,HBVDNA阳性
HBV前c区变异或基本c区启动子变异67HBVDNA阳性,HBV复制,有传染性10我国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占21%,血清HBV阳性率40%。肝脏严重炎症的组织学活动指数评分58.1%46.0%,严重纤维化45.3%27.9%平均9年随访,肝硬化发生率23%肝癌发生率4.4%68我国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占21%,血清HBV阳性率4HBeAg阴性不表示HBV低复制和肝组织炎症的静止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有世界增加趋势69HBeAg阴性不表示HBV低复制和肝组织炎症的静止12乙型肝炎病毒携带:HBsAg阳性/HBeAg阳性
HBVDNA阳性
1年内随访3次以上,ALT和AST正常,肝组织学检查70-80%肝病理有病变,多为非特异性病变和轻度病变,20%轻、重肝炎,肝硬化;仅10%肝组织正常。
70乙型肝炎病毒携带:13四、乙肝的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71四、乙肝的传播途径血液传播14母婴的传播途径宫内传播产时传播产后及水平传播72母婴的传播途径宫内传播15母婴的传播途径血源性:胎盘渗透发生率妊娠头6个月内约为5%,后3个月及近分娩时为25%~76%。早期流产而保胎成功的HBsAg携带者母亲对胎儿的感染高于无流产者细胞源性:胎盘感染---蜕膜细胞到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感染生殖细胞感染卵泡和精细胞中可检出HBVDNA73母婴的传播途径血源性:胎盘渗透发生率妊娠头6个月内约为影响母婴传播的主要因素母亲HBV感染状态:高水平复制地坛医院乙肝母婴阻断失败组HBVDNA为7.892.12(log),显著高于阻断成功组(6.143.42)(t=2.13,p=0.034)。
母亲HBVDNA>1000MEg时,有25%-40%的阻断失败74影响母婴传播的主要因素母亲HBV感染状态:高水平复制17五、HBV的母婴阻断母婴阻断的重点时期:围生期是乙肝母婴传播的主要时期胎婴儿感染率在妊娠早、中期约为5%,妊娠晚期及分娩时为25%~76%。
75五、HBV的母婴阻断母婴阻断的重点时期:围生期是乙肝母婴传播世界卫生组织
1991年提出全球儿童应接受乙肝疫苗注射。
1992年世界卫生大会提议1997年前各国把乙肝疫苗纳入免疫扩大计划。
1999年全球有超过90个国家把乙肝疫苗纳入本国的免疫计划。
76世界卫生组织
1991年提出全球儿童应接受乙肝疫苗注射。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确定将普及儿童乙肝疫苗接种作为我国控制乙肝流行的主要策略。新生儿及婴儿期新生儿0、1、6月可有效、长期预防HBV传播77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确定将普及儿童乙肝中华肝病学会05年12月慢性乙肝防治指南
慢性HBsAg阳性携带母亲的新生儿非活动性HBV携带母亲的新生儿
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78中华肝病学会05年12月慢性乙肝防治指南21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HBIG,剂量应≥100IU,同时在不同部位注射10μg重组酵母或20μg中国仓鼠卵母细胞(CHO)乙型肝炎疫苗1个月后再注射第二针HBIG,并按程序(0、1、6)接种乙肝疫苗。新生儿:大腿前部外侧肌肉79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HBIG,剂量应≥100IU,同时在不同CHO苗重组CHO细胞技术为我国专有技术,用我国乙肝病毒流行株adr亚型的HBsAg基因酵母苗酵母技术系美国默克公司技术转让,流行株为adw亚型80CHO苗重组CHO细胞技术为我国专有技术,用我国乙肝病毒流行母婴传播阻断中细胞免疫起主要作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产生细胞免疫较早。国产乙肝酵母疫苗的母婴传播阻断率达到80.56%-92.59%(87.8%)8124婴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产生的血清免疫效价最好,能较好地阻断HBV的母婴传播。82婴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产生的血清免疫效价最好,乙型肝炎疫苗
83乙型肝炎疫苗
26新生儿期接种乙肝疫苗后,随时间的推移,抗HBs可阴转,但仍具有对HBsAg的特异性免疫回忆反应,是再感染的有力免疫屏障。新生儿期接种乙肝疫苗可受益终生。84新生儿期接种乙肝疫苗后,随时间的推移,抗HBs可阴转,但仍具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阳性母亲的新生儿,第2针在第1针接种后1个月接种(1~2月龄);第3针在第1针接种后6个月(5~8月龄)接种。
如果出生后24小时内未能及时接种,仍应按照上述时间间隔要求尽早接种。如果第2针或第3针滞后,应尽快补种。第2针和第1针间隔不得少于1个月。如第2针滞后时间较长,第3针与第2针间隔不得少于2个月,并且第1和第3针的间隔要在4个月以上。
85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阳性母亲的新生儿,第2针在乙肝疫苗第一针后有30%±的人产生抗体,而第二针后有50%~70%±,第三针后90%±产生抗体。86乙肝疫苗第一针后有30%±的人产生抗29乙肝疫苗预防HBV母婴垂直传播的作用198名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免疫母亲仅HBsAg阳性的新生儿经全程免疫后,第1年抗-HBs阳性率达97.2%,到第6年抗-HBs阳性率仍达92.2%。母亲HBeAg阳性的新生儿经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及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第1年抗-HBs阳性率为74.4%,第6年抗-HBs阳性率为66.0%。87乙肝疫苗预防HBV母婴垂直传播的作用30
HBV疫苗的长期效果疫苗接种后存在免疫记忆,暴露HBV后可产生回忆性抗-HBs应答对疫苗有应答者中很少有HBV慢性感染88HBV疫苗的长期效果31乙肝疫苗的保护率和加强免疫问题国产基因工程乙肝疫苗保护时间可以达到12年,从全国来讲不常规加强。母亲HBsAg阳性的新生儿在全程接种后复测抗体,4.6%~15%的儿童不产生抗-HBs或仅产生低滴度的抗-HBs(小于10IU/L),对乙肝疫苗的无应答或弱应答者。免疫功能抑制或免疫功能正常
89乙肝疫苗的保护率和加强免疫问题国产基因工程乙肝疫苗保护时间免疫无应答分析疫苗因素:注射剂量不够。乙肝疫苗免疫后抗-HBs的阳转率随着疫苗的抗原含量增加而提高。机体因素:性别、年龄、体重、遗传因素等。接种因素:包括接种途径、接种部位、接种针次、免疫程序等其它因素:母亲HBV感染指标的状况、疾病因素、不良嗜好因素、病毒变异等90免疫无应答分析疫苗因素:注射剂量不够。乙肝疫苗免疫后抗-HB低或无免疫应答
全程免疫后,检测抗体(抗-HBs)滴度,如低应答或无应答,首先要考虑是否HBsAg阳性。HBsAg和抗-HBs均阴性,可以重新接种一个(或两个)全程免疫,或用不同种乙肝疫苗交替使用,如酵母疫苗不产生抗体,换用CHO疫苗。91低或无免疫应答
34正确接种6针乙肝疫苗后不产生抗—HBs者<5%
92正确接种6针乙肝疫苗后不产生抗—HBs者<5%
35乙肝免疫球蛋白成分作用机理使用方法禁忌症93乙肝免疫球蛋白成分36乙肝免疫球蛋白母婴阻断的机理抗HBs与HBsAg结合,使整个Dane颗粒被机体清除,降低母血病毒颗粒,同时激活补体系统。但HBeAg存在于Dane颗粒外的游离HBeAg和IgGHBeAg两种可溶形式,HBIG无法与之结合清除。
HBIG不能抑制HBV复制。94乙肝免疫球蛋白母婴阻断的机理抗HBs与HHBIG成分利用自然感染HBV后产生的抗-HBs或注射乙肝疫苗后产生抗-HBs的个体之血浆制备而成的。高浓度特异性乙肝表面抗体的免疫球蛋白,抗-HBs效价达1∶1000以上。针对HBV的特异性被动免疫制剂。95HBIG成分利用自然感染HBV后产生的抗-HBHBIG使用禁忌症禁忌症:超敏性体质,IgA缺乏使用后6周-3个月内可降低减毒活疫苗的作用:如麻疹疫苗、风疹疫苗、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水痘疫苗96HBIG使用禁忌症禁忌症:超敏性体质,IgA缺乏39乙肝疫苗和HBIG的作用乙肝疫苗系主动免疫,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持续时间长,并有记忆性免疫反应,故可终身受益。主要针对HBV母婴的产时、产后传播。HBIG系被动免疫,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持续时间短,无记忆性免疫反应。主要针对HBV母婴的产时传播及填补乙肝疫苗的早期空白。97乙肝疫苗和HBIG的作用乙肝疫苗系主动免疫,产生的保护性抗体
HBIG应在生后6小时之内注射,越早效果越好:乙肝病毒侵入人体后在肝细胞内繁殖,抗HBs只能在体液中不能进入肝细胞。
出生48小时后注射,其预防作用明显减小,超过7天无效。98HBIG应在生后6小时之内注射,越早效果越肌注HBIG2~3h,外周血内抗一HBs水平开始升高,2~5天达到高峰,其半衰期平均为24.0±3.8天,对人体的保护时间平均为3周。有效性与新生儿母亲HBV传染性大小有关99肌注HBIG2~3h,外周血内抗一HBs水平开始升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指南》2005年12月16日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出生后24h内尽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最好在出生后12h内,剂量应≥100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μg重组酵母或20μg中国仓鼠卵母细胞(CHO)乙型肝炎疫苗。100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指南》2005年12月16日HBs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指南》2005年12月16日也可在出生后12h内先注射1针HBIG,1个月后再注射第2针HBIG,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10μg重组酵母或20μgCHO乙型肝炎疫苗,间隔1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各10μg重组酵母或20μgCHO乙型肝炎疫苗)。保护率高于前者。10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指南》2005年12月16日也可在出生联合免疫:双阳性母亲的婴儿感染率10%,单阳性母亲的婴儿感染率4%单用疫苗:双阳性母亲的婴儿感染率2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民办学校教师职称评定与晋升合同3篇
- 2025版高端住宅门窗定制与施工一体化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出租车司机聘用合同样本
- 二零二五年度出租车公司司机外包管理合同法律意见
- 2025知识产权劳动合同补充协议范本:企业知识产权布局与战略规划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合同
- 2025年度智能化农业大棚建设与土地租赁合同
- 2025年度木托盘生产原料供应链金融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牛羊肉产业链投资合作合同4篇
- 2025年度农业种植与农产品溯源技术服务合同4篇
- 2024年安全教育培训试题附完整答案(夺冠系列)
- 神农架研学课程设计
- 文化资本与民族认同建构-洞察分析
- 2025新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单词默写表
- 【超星学习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南开大学)尔雅章节测试网课答案
- 《锡膏培训教材》课件
- 断绝父子关系协议书
- 福建省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费用参考指标
- 2024年中国工业涂料行业发展现状、市场前景、投资方向分析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自然科学基础(小学教育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工程勘察资质分级标准和工程设计资质分级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