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礼仪学课件_第1页
现代礼仪学课件_第2页
现代礼仪学课件_第3页
现代礼仪学课件_第4页
现代礼仪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讲:陈文丽现代礼仪学主讲:陈文丽现代礼仪学2提在前面的几个问题:你以前学习过礼仪吗?你心中是怎样理解礼仪的?你希望在这门课中学到一些什么?你打算怎么来学习这门课?2提在前面的几个问题:你以前学习过礼仪吗?你心中是怎样理解礼学习本课程的缘由与目的缘由:“道德仁义礼智信”中藏着中华民族文明的大智慧。人无礼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不仅仅是人生成功的手段,更是人生通向成功的桥梁。目的:学此课程,知礼、懂礼,做有素质的高尚人。通过考试,得到自己满意的成绩,提升自己。学习本课程的缘由与目的缘由:学习方法了解考试题型、分数分配,有关事项。通读全书一遍。(速读法)每章重点阅读,如此全书读一遍。(精读法)按考试题型,将每章分类,重点记忆、理解一遍。(强化复习法)做题(网上查找以往试题)(考前冲刺法)学习方法了解考试题型、分数分配,有关事项。一、考试题型、分数分配,有关事项

(一)考试题型及分数分配1、单选题(33题,每题1分,共33分)2、多选题(5题,每题2分,共10分)3、填空题(10题,每题1分,共10分)4、简答题(4题,每题6分,共24分)5、论述题(1题,共10分)6、案例分析(1题,共13分)(二)客观题的常考内容有人名,地点,时间。(三)注意答论述题的要求(分点,字迹清晰,考试态度端正)

。(四)重点章节第1章、第2章、第3章、第4章、第8章、第9章、第12章、第13章,兼顾其他。

一、考试题型、分数分配,有关事项

(一)考试题型及分数分配三、每章重点阅读,全书如此读第二遍。(精读法)二、通读全书一遍。(速读法)以下逐章重点讲解。三、每章重点阅读,全书如此读第二遍。(精读法)二、通读全书一上编第一章现代礼仪学的研究对象第一节什么是礼和仪1.礼仪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概念P3礼仪学的核心概念是礼基本概念是仪、礼仪、礼貌、礼节等上编第一章现代礼仪学的研究对象第一节什么是礼2.我国古代礼的概念的三个基本含义P3

▲典章制度

▲礼节仪式(吉凶军宾嘉)

▲道德规范(三纲五常)3.礼的意义,《辞海》中列的六条P6礼,是指特定的民族、人群或国家基于客观历史传统而形成的,以确立、维护社会特级秩序为核心内容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典章制度,行为方式。P82.我国古代礼的概念的三个基本含义P3吉礼:祭祀以祈求吉祥的礼仪。(如:祭祀天神地祗和宗庙(祖先)的祭祀。封禅是历代最大的吉礼。)

凶礼:伤亡灾变之礼。(如:水旱、饥馑、兵败、寇乱等礼,丧礼最为重要。)军礼:军武之礼。(如:亲征、遣将、受降、凯旋、大射等。)

宾礼:主宾相见场合的礼仪。(如:朝拜,会见,会盟,中国与外国之间关系的仪典。)

嘉礼:“喜庆”之礼。(如:登基、册封、婚冠、宴乐、颁诏等。)

中国从周朝到清代,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要求和表现形式,或因地制宜,或约定俗成。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也是五礼的历史。汉族的统治者用这个系统治天下,少数民族统治中国也是用这个系统治天下,到了民国时期也将当时的礼仪制度纳入到五礼的分类之中。吉礼:祭祀以祈求吉祥的礼仪。(如:祭祀天神地祗和宗庙(祖先)

按荀子的说法有三本

”即“

天地生之本”,“先祖者类之本”,“君师者治之本

。在礼仪中,丧礼的产生最早。丧礼于死者是安抚其鬼魂,于生者则成为分长幼尊卑、尽孝正人伦的礼仪。在礼仪的建立与实施过程中,孕育出了中国的宗法制(见中国宗法)。礼仪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人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看不见的鬼神在操纵,履行礼仪即是向鬼神讨好求福。因此,礼仪源于鬼神信仰,也是鬼神信仰的一种特殊体现形式。

“三礼”(《仪礼》、《礼记》、《周礼》)的出现标志礼仪发展的成熟阶段。宋代时,礼仪与封建伦理道德说教相融合,即礼仪与礼教相杂,成为实施礼教的得力工具之一。行礼为劝德服务,繁文缛节极尽其能。直到现代,礼仪才得到真正的改革。无论是国家政治生活的礼仪还是人民生活礼仪都改变成无鬼神论的新内容,从而成为现代文明礼仪。

按荀子的说法有三本

”即“

天地生之本”,《辞海》有六条1)本为敬神,神为敬意的通称,如:敬礼;礼貌。2)表敬意或表隆重而举行的仪式婚礼;丧礼。3)泛指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做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4)礼物如:送礼;礼单5)古书名。6)姓。春秋时有大夫“礼孔、礼至。《辞海》有六条1)本为敬神,神为敬意的通称,如:敬礼;礼4.“仪”的概念5个P9(1)法度、准则。(2)典范、表率。(3)形式、仪式。(4)容貌、风度。(5)礼物。4.“仪”的概念5个P95.现代关于礼仪的一部分解释10条P11(1)行礼之仪式。(2)礼节和仪式。(3)礼节和仪式、风度或传统的变种,历史地形成的和专门规定的一种行为规范。(4)礼在社会生活中之形式化或名物化的体现,主要指各种符合礼的精神、要求、规范的交往方式、行为方式社会活动、典礼程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饰物、标志、服饰、象征。(5)包括礼节和仪式,是社会、道德、风俗、宗教等方面人们行为的规范,是文明道德修养程度如何的外在形式的表现。(6)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第二节什么是礼仪5.现代关于礼仪的一部分解释10条P11第二节什么是(6)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7)人们在共同生活和长期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规定,以协调相互的行为举止,恰如给无数零件组成社会这部大机器注入润滑剂,使得复杂的人际关系少一点摩擦。(8)“礼”的表现方式,“礼”的具体化结果。(9)交往的规范。(10)向宾客表示敬重和尊重的方式。6.P16的第4段《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礼貌是指言语动作和表情。(6)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貌、7.礼仪的理论问题作初步切入的6个方面P18礼仪学研究对象的探讨。礼仪历史的简单回顾。礼仪性质的讨论。礼仪构成要素的分析。礼仪规律的探讨。社会主义礼仪基本原则的考虑8.P21第一段9.P21最后一段第三节礼仪的研究对象7.礼仪的理论问题作初步切入的6个方面P18第三节1.荀子的说法和其他类存在的两个问题P22最后一段荀子说:“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始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这样的说法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对礼及礼仪的内容作了片面化的理解与解释,认为礼及礼仪只是所谓“圣王”出现以后的产物。二是对礼及礼仪的形成过程过程作了简单化的说明与阐释。第二章礼仪的起源与发展第一节原始社会的礼仪1.荀子的说法和其他类存在的两个问题P22最后一段第二章2.原始社会礼仪的特点4个P26(1)礼仪在社会生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2)礼仪内容广泛,以各种崇拜尤为突出。(3)礼仪活动具有明确的实用动机。(4)礼仪的等级观念是民主平等的。2.原始社会礼仪的特点4个P263.奴隶社会的礼仪在体现和维护奴隶主统治阶级的礼仪方面的3个特征P35(1)原始社会礼仪的全民意向被奴隶社会礼仪的尊君观点所取代。(2)原始社会礼仪的民主、平等精神被奴隶社会礼仪的强制与不平等所取代。(3)妇女地位下降得不到起码的尊重。第二节奴隶社会的礼仪“五礼”为:吉、凶、宾、军、嘉(P39)3.奴隶社会的礼仪在体现和维护奴隶主统治阶级的礼仪方面的3个封建社会的礼仪的特征除了沿袭奴隶社会礼仪特征外,还有伪善和封闭第三节封建社会的礼仪封建社会的礼仪的特征除了沿袭奴隶社会礼仪特征外,还有伪善和封既文明又不文明是资本主义礼仪的显著特征,两个方面说明P44资本主义社会奉行“一切人生而自由平等”的原则,但又不能做到“一切人生而自由平等”。资本主义社会具有强烈的民族利己主义的动机。第四节资本主义社会的礼仪既文明又不文明是资本主义礼仪的显著特征,两个方面说明P44礼仪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批判继承和不断地推陈出新的文化现象,体现着强烈的民族性和地方性,有时还表现出一定的阶级色彩。社会规范是一个社会对其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加以提倡或限制的准则,包括法律规范、非法律规范两大类别。非法律规范泛指法律规范以外的一切社会规范,包括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习俗,共同生活准则以及非国家组织(如企业,学校,团体等)的规章制度。礼仪是一种非法律规范。第三章礼仪的性质第一节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礼仪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批判继承和不3.礼仪的批判继承和推陈出新的做法P56礼仪的批判继承和推陈出新的做法上,我们既要反对抱残守缺、顽固不化的守旧思想和态度,也要反对割断历史、另起炉灶的做法。第二节礼仪的批判继承与推陈出新3.礼仪的批判继承和推陈出新的做法P56第二节礼4.礼仪的民族性和地方性P58

礼仪的民族性和地方性是指不同民族和地方的礼仪具有不同于其它民族和地方礼仪的一些特点。这种特点表现为内部统一性和外部差异性的结合。第三节礼仪的民族性与地方性4.礼仪的民族性和地方性P58第三节礼仪的民族性与地5.礼仪具有阶级性(P63第二段)6.《礼记。曲礼上》中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叫“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7.我们认为进入阶级社会后,礼仪便是在这两种力量的作用下继续向前发展的:一是满足全地区、全民族、乃至全人类需要的驱动力量,一种是满足统治阶级的强制力量。(P68第一段)第四节礼仪的阶级色彩5.礼仪具有阶级性(P63第二段)第四节礼仪的阶1.礼仪的构成要素(4个P70)

第四章礼仪的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媒体环境礼仪1.礼仪的构成要素(4个P70)第四章礼仪的构2.礼仪的主体P70主体是指各种礼仪行为和礼仪活动的操作者和实施者。包括个人和组织两种基本类型,还有一种介乎个人和组织之间的礼仪主体,如某个临时组成的经贸代表团等。组织类型的礼仪主体,其礼仪行为和活动不能靠组织自身来完成,必须由具体的人进行操作和实施。3.礼仪主体在选派代表者时应考虑的问题P72(1)代表着必须能够真正代表礼仪的主体,不但具备资格而且具备能力,足以胜任工作能较好完成代表礼仪主体操作和实施具体礼仪的特定任务。(2)代表着必须能够为礼仪对象所认可,所接受、所欢迎、能巩固并发展礼仪对象与礼仪主体之间的良好关系。第一节礼仪的主体和对象2.礼仪的主体P70第一节礼仪的主体和对象4.礼仪的对象P73礼仪的对象是指各种礼仪行为和活动的指向者和承受者。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可以近在眼前,也可以远在天边,可以品位高洁,也可以恶浊不堪。5.礼仪主体和礼仪对象之间的关系P75礼仪主体和礼仪对象之间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礼仪主体和礼仪对象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是一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同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关系。任何一个礼仪行为的活动,都包含着礼仪主、客体的矛盾运动。礼仪主体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礼仪行为或活动的发展方向,由礼仪主体所决定。两者间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随着礼仪过程的转换,主体与对象的地位也会发生变化。应该认识到,为了建立、维护和发展更融洽的人际关系,往往需要人们自觉地、主动地、及时地促成这种转换和变化。4.礼仪的对象P73礼仪的对象是指各种礼仪行为和活动的礼仪的媒体的概念P75任何礼仪行为和活动都必须信托一定的媒介或媒体,就叫礼仪媒体,也叫礼仪符号。

7.礼仪的内容和礼仪形式之间的关系P77

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虽然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它们在礼仪媒体中的地位却不是完全一样的,礼仪内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决定地位;而礼仪形式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服从地位;礼仪内容决定礼仪形式,礼仪形式服从礼仪内容。两者的主次地位也不是绝对不变的,在定条件下这两方面是可以互相转化的。8.P80-81两个图解

第二节礼仪的媒体礼仪的媒体的概念P75第二节礼仪的媒体9.礼仪环境的含义P83

实施礼仪行为和礼仪活动的特定时空条件。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10.礼仪环境对礼仪的制约作用P85(两个方面)实施何种礼仪要由礼仪的环境决定。具体礼仪如何实施也要由礼仪的环境决定。第三节礼仪的环境9.礼仪环境的含义P83

第三节礼仪的环境1.礼仪的三个要点和四个规律P89

三个要点:(1)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的,科学就是要揭示规律。(2)规律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但能够认识和利用。(3)规律具有强制性(命令性)和普遍性(一般性)。三个要点说明:(1)我们至少在理论上应该坚信,礼仪是有规律的,而揭示这种规律性,正是礼仪学责无旁贷的任务。(2)礼仪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研究礼仪规律绝不是要从虚构中编造出礼仪规律,我们的任务是要揭示礼仪的规律并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礼仪实践。第五章礼仪的规律第一节礼仪规律的概述1.礼仪的三个要点和四个规律P89

第五章礼仪的规律第

(3)凡是作为规律所总结出来的东西,必然具有规律的依据和标准,二不具备这两个特征的就绝不可能是规律。故约定俗成律、时空有序律、等级相称律、客随主便律,这四个礼仪的规律基本上具备了规律的两个特征,就是说这四个规律都是礼仪形成和实施中不能违反的,而且他们对所有的礼仪行为和活动中都是有效的。

(3)凡是作为规律所总结出来的东西,必然具有规律的约定俗成律,是指各种礼仪规范都是在社会生活中共同议定,众所习用而形成的。《礼记·曲礼下》中说过:“君子行礼,不求变俗。祭祀之礼、居丧之服、哭泣之位,皆如其国之故。谨修其法而审行之。”(P93解释)《荀子·正名》中也说过:“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第二节约定俗成律约定俗成律,是指各种礼仪规范都是在社会生活中共同议定,众所习等级相称律,指礼仪是划分为一定等级的,礼仪的等级与礼仪主体和客体的等级必须相称。等级相称律的要求,从根本上说,就是礼仪的规模、规格和形式都恰如其分,既不能“贵用贱礼”,也不能“贱用贵礼”。第三节等级相称律第四节时空有序律时空有序律,是指一切礼仪行为和礼仪活动中的时间、空间顺序都是有意义的。要求:时间和空间的顺序安排都要尽可能为尊者、长者、亲者考虑。等级相称律,指礼仪是划分为一定等级的,礼仪的等级与礼仪主体和客随主便,是指处于客位的礼仪当事人必须遵循处于主位的礼仪当事人所在地域的礼仪规范。要求:处于客位的礼仪当事人需要暂时放弃比较熟悉的一套礼仪规范,转而学习、熟悉并遵循比较陌生的新的礼仪规范,从这个意义上说,客随主便更多的、主要的还是对于客位一方礼仪当事人的制约和限制。客随主便要求处于客位的礼仪当事人遵守所到地域的礼仪规范并不是没有任何原则的,更不意味着对所到地域的无论什么样的礼仪安排都必须无条件地遵从。第五节客随主便律客随主便,是指处于客位的礼仪当事人必须遵循处于主位的礼仪当事

1.社会主义礼仪的四个基本原则和礼仪的四个构成要素P111

社会主义礼仪的四个基本原则:相互尊重、诚信真挚、顾全大局和不卑不亢。

第六章社会主义礼仪的基本原则第一节社会主义礼仪的本质特征礼仪的四个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媒体和环境。

1.社会主义礼仪的四个基本原则和礼仪的四个构成要素P112.相互尊重原则是以人格地位平等为条件的。第二节相互尊重的原则第三节诚信真挚的原则3.诚信真挚就是心诚,守信,感情真实热烈。2.相互尊重原则是以人格地位平等为条件的。第二节相互尊重5.不卑不亢是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者的必备品质和精神状态。不卑,就是不自卑;不亢,就是不高傲。第五节不卑不亢的原则4.顾全大局的基本原则,指的是一切礼仪行为和礼仪活动都要符合小局要服从大局的原则精神,以大局为重。第四节顾全大局的原则5.不卑不亢是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者的必备品质和精神状态。不卑

仪表举止是人的外在表现,包括容貌,衣着,装饰,举止,表情等。

下编第七章礼仪的常识与规范第一节仪表第一节仪表仪表可以表现人的精神状态和文明程度。一、着装(一)着装和自身特点的谐调

1.着装与体型谐调2.着装与脸型谐调3.着装与肤色谐调4.着装与年龄谐调5.全套衣服的款式谐调

仪表举止是人的外在表现,包括容貌,衣着,装饰,举止(二)不同场合的着装

喜庆场合的服饰,悲伤场合的服饰和庄重场合的服饰应该注意的方面:(P134-136)

喜庆场合的服饰:色彩丰富、款式新颖。悲伤场合的服饰:▲(1)最好是黑色或者其他深色、素色服装,内着白色或暗色衬衣,忌大红大绿或五彩缤纷的服饰。(2)服装款式要让人有一种庄严感。(3)穿着要规范严整。(4)在举行追悼仪式时,要脱帽致哀。(5)不能用花手帕,不涂口红,也不戴装饰品。庄重场合:(1)凡是在请柬上规定着装要求的,一定要按规定穿着。(2)严格遵循穿着规范。(3)行为要彬彬有礼。(4)男子在室内一般不要带墨镜。(二)不同场合的着装二、装饰1.饰品与服装谐调;2.饰品与个体谐调;▲戒指的戴法P137

戴在食指上,是“求婚”,中指是“在恋爱中”,无名指上是“已婚”,小指上是“独身”。3.饰品与环境谐调;4.饰品之间的谐调二、装饰三、化妆1.化妆的适度2.化妆的礼貌▲3.化妆的风格(1)现代型;(2)聪慧型;(3)知识型。四、整洁三、化妆一、举止有度所谓举止有度,是说一个人的举止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即“站有站姿,坐有坐相”(一)站的姿势1.站立的要领:挺胸、收腹、梗颈。2.男女站姿第二节举止一、举止有度第二节举止(二)坐的姿势(二)坐的姿势走的姿势走的姿势二、举止得当经常使用的礼仪举止有:点头、举手、起立、鼓掌、拥抱。我们交往中应做到举止有度,得当,文明,潇洒。应该避免的不文明举止4个P146

▲不文明举止:(1)抖动腿脚(2)挠头摸脑(3)揉鼻挖耳(4)距离不当:一般来说,人们的交谈大致可分为敞开、交流、亲密三种交流形式。交谈形式不同,应保持的距离也就不同。三、举止文明二、举止得当经常使用的礼仪举止有:点头、举手、起立、鼓掌、拥男士的举止应具有“阳刚之美”,女士的举止要优雅得体。三、举止文明男士的举止应具有“阳刚之美”,女士的举止要优雅得体。三、举止表情是内心情感在面部或身体姿态上的表现,由人的神经支配。人际交往中,表情是相互交流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一、表情的特征(1)愉快的表情特征:嘴角向后拉长;双颊向上飞扬;眉毛拉平,眼缝变细。(2)不愉快的表情特征:嘴角下垂;双颊松垂而细长;皱眉而成八字形。第三节表情表情是内心情感在面部或身体姿态上的表现,由人的神经支二、色温与制怒P150

表情温和、含蓄叫做色温。以理智战胜情感冲动称为制怒,二者有所联系,色温须制怒,易怒则难色温。色温与制怒,都是为人处世的艺术。三、微笑的功能亲切、温馨的微笑,可以有效地缩短交往双方的距离,创造良好的心理气氛。二、色温与制怒P150四、眼神的作用注视环视目光语的使用四、眼神的作用第八章言谈礼仪第一节称呼1.称呼P155

称呼主要是指人们在交往的过程彼此的称谓语,在交谈时运用正确的恰当的称呼十分重要,它表示一个人对对方的尊敬。称呼反映了人们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一个人的修养,也影响着社会风尚还可以认为称呼是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交谈前的敲门砖。如果称呼使用得当,你的社交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2.姓前名后的国家P164,名前姓后的国家为欧美的大多数国家P165,有名无姓的国家P166

姓前名后的国家:中国、朝鲜、越南、日本、阿富汗、匈牙利第八章言谈礼仪第一节称呼第二节介绍3.正式介绍的原则P169,非正式介绍的宗旨P171,自我介绍应该注意的几点P171,

正式介绍的原则:(1)把年轻人介绍给年长者(2)把男士介绍给女士(3)将地位低者介绍给地位高者非正式介绍的宗旨:礼貌、轻松、愉快、自然自我介绍应该注意的两点:(1)把握时机(2)及时简要

4.握手应该注意的几点P173

(1)握手的顺序:

主人与客人之间,主人应先伸手;年长者与年轻者之间,年长者先伸手;身份、地位不同等者之间,应由身份和地位高者先伸手;女士与男士之间,应由女士先伸手。人多时,握手次序一般应掌握一个原则:先女士后男士,先长辈后晚辈,先近处后远处。第二节介绍(2)双目注视对方微笑示意或问好。(3)握手需用右手。(4)对方如果伸手时,不要拒绝。(5)……(6)……(7)……第三节寒暄5.寒暄的方式和要求P176

方式:(1)问候式(2)赞扬式(3)言他式(4)触景生情式要求:(1)积极的心理准备(2)精力集中(3)善选话题(4)注意场合(5)讲究方式(6)避讳的话题

(2)双目注视对方微笑示意或问好。第四节其他6.赞美,批评,安慰,拒绝,开玩笑和应避免令人生厌的谈话的要点P181-190

赞美:(1)要出自真诚(2)要明确具体(3)要选准时机(4)要注意场合批评:(1)不要当众批评(2)以情动人的批评法

安慰:(1)富有同情心(2)避谈自己(3)认真倾听(4)富有耐心

拒绝:(1)无效回答(2)移花接木(3)诱导反问(4)先扬后抑

开玩笑:(1)男女有别(2)尊敬师长和上级(3)文明高雅(4)亲疏有别(5)切合场景应避免令人生厌的谈话:(1)喋喋不休(2)逢人便诉苦(3)尖酸刻薄(4)过于沉默

第四节其他第九章往来礼仪第一节邀请与约会1.发请帖邀请要注意的几点P192,应邀出去做客应该注意的事项P193

发请帖邀请要注意的几点:(1)在封面写明“请柬”请帖二字。(2)交代活动内容,并写明活动的时间、地点,如果是请看戏或其他表演时,还应将入场卷附上。(3)结尾要“具礼”,如“此致—敬礼”等。(4)注明邀请者的名称和发出请柬的时间。(5)语言上要求典雅、大方、热情。根据场合、内容和对象,认真措词,讲究文字美。第九章往来礼仪第一节邀请与约会应邀出去做客应该注意的事项:(1)核对时间、地点。(2)核对邀请范围,决定是否邀请夫人、子女。(3)对服装有何要求。(4)明确活动目的,看有无特殊意义,决定是否要带花,表示祝贺或慰问。(5)到现场就应主动与门口接待的东道主或工作人员到招呼。(6)入席时要看准自己的位子,尤其不要随便坐到主宾席上。(7)有些聚会需自己承担费用,应带些钱前往。(8)考虑是否需要回请,如需回请,可当场表示以后正式发请帖,也可当场邀请。(9)活动结束时同主人告别,也应同周围的人握手告别,不要径自离开。应邀出去做客应该注意的事项:第二节邀请与约会2.接待的分类P200

(1)群众来访接待礼仪(2)日常接待礼仪(3)接待敬语(4)接待的忌讳(5)对分批来访客人的接待(6)送客礼仪3.接待人员正确的对待态度3个P202,日常接待礼仪6个P203-205

接待人员正确的对待态度:(1)切勿采取粗暴态度。(2)不能默然处之,流露出似听非听的神情。(3)可以适当予以提醒。

第二节邀请与约会2.接待的分类P200

日常接待礼仪:(1)事先做好准备(2)热情周到(3)注意礼节(4)调节环境(5)殷勤好客(6)关心客人

4.接待的忌讳3个P206,送客的礼仪4个P209

接待的忌讳:(1)忌讳接待失礼(2)忌讳怠慢客人(3)忌讳下逐客令(4)幽默争取主动送客的礼仪:(1)真诚挽留(2)真诚感谢(3)送客礼节(4)关心客人第三节欢迎与欢送5.奏国歌,鸣礼炮P212

奏国歌,鸣礼炮:奏两国国歌,先奏客方国歌,全体人员肃目礼,军人行军礼,鸣放礼炮。二十一响为最高规格,用于欢迎外国国家元首,一般地,欢迎政府首脑鸣十九响,欢迎副总理一级官员鸣十七响。日常接待礼仪:6.陪同乘车P213

来宾抵达邀请国后,在前往住地或临行时由住地前往机场、码头、车站时,一般都应安排迎送人员陪同乘车,陪车时应请宾客坐在主人右侧,若是两排座轿车,译员坐司机旁;若是三排座轿车,译员则坐中间,上车时应让客人从右侧门上,主人从左侧上。如夫妇同乘一车,那么男宾坐右侧座位,并让女宾先上车,接待礼宾人员替其关门,关门时要注意车内人是否坐好,既要注意不要轧伤客人的手,又要确保将门关好,注意安全。当代表团达9人以上需乘大轿车时,原则上职位低者先上车,下车时则顺序相反。但前座者可先下车开门。大轿车以前排为尊位,自右向左,按序排列。7.公务迎送的规格P214,送客的礼仪的三个方面P214-215

公务迎送的规格:(1)由级别相当的人员或组织出面接送(2)住宿安排要合乎规格(3)掌握车辆的使用送客的礼仪的三个方面:(1)要为客人的返程提供方便(2)要到客人的住地送行(3)在客人返程的当天送行,一般要送到火车站、飞机场或者码头,要等到火车、飞机或轮船启动后再离开。6.陪同乘车P213

第十章

通迅礼仪第一节书信的一般礼仪

1.书信的格式包括P216

称呼、问候、正文、祝颂、具名、日期、信封等第二节专用书信礼仪

2.邀请信的主要内容4个P221

(1)向对方表示简短的寒暄或问候。(2)说明邀请对方参加什么活动以及邀请的原因(3)说明活动安排的细节(4)如有必要,请被邀方确认能否应邀。

3.正式介绍信的内容P223

(1)简单介绍呗介绍人的姓名、身份、职务。(2)接洽事项和要求。(3)对对方的帮助预先表示感谢。

第十章

通迅礼仪第一节书信的一般礼仪第三节柬帖卡片礼仪第四节电话通迅礼仪第五节英文书信的格式规范4.英文书信的七个部分P232

(1)信头(2)信内地址(3)称呼(4)正文(5)结尾套语(6)签名(7)信封写法

第十一章

集会礼仪第一节会议礼仪第二节仪式礼仪第三节集会及聚会礼仪1.

沙龙的含义P257

沙龙是法文Salon的音译,即会客厅和客厅之意。是社交聚会的一种形式。目前,我国把扩大交际范围的各种各样的室内聚会也统称为沙龙。其中比较多见的有由熟悉的朋友、同事结成的定期或不定期的社交性“沙龙”,由职业、志趣相投或相近的人组成的以探讨某一学术或理论问题为主要目的学术性“沙龙”,以接待来访者,谋求增进了解和友谊为目的应酬性“沙龙”;以联络第三节柬帖卡片礼仪第四节电话通迅礼仪感情和相聚娱乐为目的的文娱性“沙龙”,以及参加人数较多的兼有各种目的的综合性“沙龙”。上述“沙龙”聚会所取的活动形式有讨论会,茶话会,冷餐会,酒会,家庭晚宴和舞会。2.主要的节日P258,团拜活动的三种形式P259

主要的节日:元旦、春节、元宵节、花朝节、清明节、五一劳动节、端午节、夏至节、中元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冬至节。团拜活动的三种形式:集会方式、茶话式、晚会式。3.

节庆集会的要求P260

(1)着装要求

(2)谈吐要求

(3)时间要求

(4)赠礼要求

(5)其他礼仪

4.

参加追悼的礼仪应注意P264

(1)要注意服装(2)注意礼貌(3)要关心逝者亲属。

感情和相聚娱乐为目的的文娱性“沙龙”,以及参加人数较多第十二章馈赠礼仪第一节馈赠的基本要求1.馈赠的礼品的集中常见目的P267

表祝贺、表关心慰问、表酬谢、表惜别、表亲切、表友好。2.

馈赠礼品的类型P270-271

(1)能引起美好回忆的礼品(2)对方喜爱并恰好需要的物品(3)具有特殊意义的礼品(4)持久耐用性的礼品(5)鼓励对方的礼品(6)慰问性礼品(7)支持援助性礼品(8)喜庆祝贺类礼品第二节涉外馈赠礼仪第十二章馈赠礼仪第一节馈赠的基本要求3.

日本送礼的习俗7个,日本人送礼的禁忌P273

送礼的习俗:(1)业务交往中第一次见面。(2)为能先为对方送礼而感到高兴。(3)向日本人还礼时,不要比其送的礼重,否则对方会认为你有意使他欠你人情。(4)日本人讲究还礼,但所还礼品的价值一般只需对方送礼的一半即可,日本人不愿意接受对方的赠礼时,就加倍还礼。(5)日本人一般不当着客人面打开礼物的包装。(6)重视礼品包装,在日本礼品包装是一门精巧的艺术。(7)如果你送的礼品是含金的,那么含金量一定要高;日本人更喜欢白色的贵重金属品送礼禁忌:(1)日本人视奇数为吉利数字,忌送双数的礼品(2)送病人鲜花应先了解病人是否对鲜花有禁忌。(3)不要把印有自己公司名字的东西送给日本人(4)不要用颜色鲜亮的包装纸,黑白颜色则代表丧事。3.

日本送礼的习俗7个,日本人送礼的禁忌P273

4.美国人馈赠的习俗和禁忌P274

(1)不太注重礼物的轻重(2)礼尚往来不受时间的限制

(3)一般追求新奇禁忌:(1)不要送不值钱的饰品。(2)不要送带有公司标志的便宜东西。(3)男性不要送美国妇女香水、衣服和化妆品。第三节亲朋之间的馈赠礼仪5.小辈送长辈礼品的要点P277

(1)注意礼品的实用性(2)注意受礼者的偏好和身体状况(3)注意禁忌(如钟表等带有谐音的礼品)

6.

结婚赠礼的要点P280

(1)等对方发出请柬或通知后,再携礼登门祝贺。(2)礼物的价值因双方交情深浅而定。(3)送礼时间可在接到有人喜帖后,也可以在婚礼举行之前或婚礼进行期间,不要等到结婚之后。(4)礼品的类型则应因人而异。

第四节馈赠的基本礼仪7.抓住时机及时送礼P285

4.美国人馈赠的习俗和禁忌P274

第十三章宴会礼仪第一节宴会的类型与筹备1.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国宴P291

接待人员正确的对待态度:宴会是指请人赴宴的聚会。它是国际国内社会交往中比较常见的礼仪活动形式之一。人们通常把由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举办的,具有一定目的和比较讲究礼仪的酒宴,称为宴会。把私人举办的规模较小的酒宴称为筵席。宴会和筵席的基本含义相同,都是请人聚餐,但宴会比筵席更讲究礼节礼仪。国宴是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为欢迎外国元首、政府首脑来方或庆祝重要节日而举办的宴会,宴会厅内悬挂国旗,设乐队,奏国歌,席间致辞,菜单上和席卡上印有国徽,国宴是规格最高的宴会,盛大隆重,礼仪严格。第十三章宴会礼仪第一节宴会的类型与筹备3.确定宴请时间,地点P294

4.请柬一般提前一周或两周发出,以便被邀请人及早安排。5.安排席位P296

正式宴会一般都排席位,有的可以只排部分客人的席位,其他人只能排桌次或自由入座。无论采取哪种做法,都要在入席前通知每一个出席者,使大家心中有数,现场还要有人引导。6.什么是迎宾线P298

迎客时,主人一般在门口迎接。官方活动,除男女主人外,还有少数其他主要官员陪同主人排列成迎宾行,通常称为迎宾线。其位置宜在客人进门存衣以后进入休息厅之前经过的地方。第二节宴会礼仪7.宴会主人的时间注意要点P300(1)宴请外宾时,宴会日期最好不要定于周末或假日。(2)被邀请宾客中,如有天主教教徒时,则应避免星期五(天主教徒星期五不吃肉)如邀请其他宗教的教徒也应了解清楚他们的宗教习惯。3.确定宴请时间,地点P294

(3)宴会场所,必须有适当的卫生设备。(4)宴会场所应有休息室,供宴会前后谈话之用。8.使用筷子的礼仪P304

一忌敲筷,二忌掷筷,三忌叉筷,(放碗边,不能放碗上)四忌插筷,(中途离开时不要插在饭里,要放餐碟边),五忌挥筷(谨防筷子打架),六忌舞筷。9.整理仪容P307

在宴会开始前,服务员要整理个人卫生并整理仪容仪表,要将酒精棉球进行双手消毒。操作时要穿统一的工作服。男服务员穿西装、打领带或系领结,皮鞋要打油擦亮,衬衫要扎如裤腰内。女服务员不能佩戴任何金银首饰,不能涂抹口红、指甲油,不准梳披肩发,最好不穿高跟鞋。第三节饮酒喝茶的礼仪(3)宴会场所,必须有适当的卫生设备。第十四章舞会礼仪第一节男性舞会礼仪1.跳舞托握的三种方式P323

一是男伴手掌摊开,让女伴手掌平摊放手心,谓之托。二是男伴用拇指与四指捏住女伴掌心,谓之捏。三是两手交叉而握,谓之握。2.重视小细节P324参加舞会男士不宜忽视的小细节:(1)舞前用餐不宜喝烈性酒,也不宜多吃葱蒜。(2)不要打嗝、咳嗽、打喷嚏,实在憋不住应用手帕掩住口部。也不要伸懒腰、挖耳朵、挖鼻孔或条牙缝(3)吸烟时应征得女伴同意。第十四章舞会礼仪第一节男性舞会礼仪(4)不要询问陌生女性的年龄和婚姻状况。

(5)与女伴跳舞后不要立即用手帕擦手。(6)夏季穿衬衣,衬衣应束在裤内;着凉鞋必须穿短袜。(7)要向你服务的小姐说“谢谢”。(8)不要当着女伴的面,夸另一位女伴。(9)遇见熟人,应向你同舞的女伴相互介绍。(10)参加室内舞会,不可带墨镜。第二节女性的舞会礼仪第三节有特殊身份者的舞会礼仪第四节举办舞会的礼仪(4)不要询问陌生女性的年龄和婚姻状况。

第十五章服务礼仪第一节宾馆服务礼仪第二节商店服务礼仪举止行为10个要点P357

(1)要有“站相”。(2)穿着要得体。(3)营业时不宜抽烟。(4)动作要轻巧。(5)收款时应坚持唱票。(6)主动热情地迎接客人。(7)百问不倦,实事求是。(8)公平交易,童叟无欺。(9)礼貌待客,先后有序。(10)体谅顾客,当好参谋。第十五章服务礼仪第一节宾馆服务礼仪第十六章节日第一节中国节日中国节日的其他称谓,时间和习俗P365-371

中国传统节日:1、元旦又称元日。阳历1月日汉族传统节日。2、春节俗称新年阳历正月初一汉族传统节日。3、元宵节上元节、元夕节、灯节正月十五汉族传统节日。4、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汉族传统节日。5、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端午节、重五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汉族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6、中秋节又称仲秋节、团圆节汉族传统节日,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三大传统佳节,农历八月十五。7、重阳节又称重九节农历九月初九。第十六章节日第一节中国节日中国现代节日:1、妇女节1949年12月确定为每年3月8日。2、植树节1979年2月确定为每年3月12日。3、劳动节五一国际劳动节。4、青年节5月4日青年节。5、儿童节六一国际儿童节。6、建党节七一党生日7、建军节八一建军节。8、教师节9、国庆节十一国庆节。10、少先队节10月13日,中国少先队诞生日。第二节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第三节外国传统节日中国现代节日:第十七章风俗第一节中国传统风俗1.抓周礼抓周礼是指旧时称“拈周试晬”,亦称“周晬”(读音:zhōuzuì)用以预卜幼儿前途和职业的礼仪。2.节令习俗5个P380

(1)贴春联。(2)贴年画。(3)拜年。(4)守岁。(5)吃年夜饭。第二节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风俗3.少数民族婚恋习俗P384-386

(1)牵手婚高山族婚姻方式(2)苗族踩女脚恋爱(3)傣家偷姑娘婚俗(4)佤族相背而认(5)树叶情书,云南景颇族以树叶作情书第十七章风俗第一节中国传统风俗4.少数民族的中秋习俗(1)行月,是广西侗族欢度中秋的方式。(2)拜月是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的“拜月”习俗。(3)跳月是阿细族过中秋的传统习俗。(4)闹月是苗族群众在中秋节举行的活动。第三节外国传统风俗4.少数民族的中秋习俗第十八章禁忌第一节中国传统禁忌1、中国传统禁忌十二个P398

(1)正月头七日忌。(2)忌生。(3)忌言死、鬼、杀。(4)嘉庆忌白。(5)忌乞火。(6)送结婚礼品忌单。(7)忌筷子击空碗。(8)忌扣碗。(9)朝外扫地。(10)忌面朝里坐。(11)门槛忌。(12)喷嚏兆灾第二节中国少数民族禁忌2、藏族禁忌P401

藏族禁忌杀生,不喜欢别人在背后吐唾沫、拍巴掌。禁妇女在人面前抖裙子,遇到寺院、佛塔从左往右绕行。翻越高山顶,禁止发声。绝对禁吃驴、马、狗肉。第三节外国传统禁忌3、日本人忌绿色,欧美许多国家忌黑色,欧美国家厌恶数字13,西方人认为星期五是不吉利的,波兰餐桌要铺餐布。第十八章禁忌第一节中国传统禁忌主讲:陈文丽现代礼仪学主讲:陈文丽现代礼仪学77提在前面的几个问题:你以前学习过礼仪吗?你心中是怎样理解礼仪的?你希望在这门课中学到一些什么?你打算怎么来学习这门课?2提在前面的几个问题:你以前学习过礼仪吗?你心中是怎样理解礼学习本课程的缘由与目的缘由:“道德仁义礼智信”中藏着中华民族文明的大智慧。人无礼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不仅仅是人生成功的手段,更是人生通向成功的桥梁。目的:学此课程,知礼、懂礼,做有素质的高尚人。通过考试,得到自己满意的成绩,提升自己。学习本课程的缘由与目的缘由:学习方法了解考试题型、分数分配,有关事项。通读全书一遍。(速读法)每章重点阅读,如此全书读一遍。(精读法)按考试题型,将每章分类,重点记忆、理解一遍。(强化复习法)做题(网上查找以往试题)(考前冲刺法)学习方法了解考试题型、分数分配,有关事项。一、考试题型、分数分配,有关事项

(一)考试题型及分数分配1、单选题(33题,每题1分,共33分)2、多选题(5题,每题2分,共10分)3、填空题(10题,每题1分,共10分)4、简答题(4题,每题6分,共24分)5、论述题(1题,共10分)6、案例分析(1题,共13分)(二)客观题的常考内容有人名,地点,时间。(三)注意答论述题的要求(分点,字迹清晰,考试态度端正)

。(四)重点章节第1章、第2章、第3章、第4章、第8章、第9章、第12章、第13章,兼顾其他。

一、考试题型、分数分配,有关事项

(一)考试题型及分数分配三、每章重点阅读,全书如此读第二遍。(精读法)二、通读全书一遍。(速读法)以下逐章重点讲解。三、每章重点阅读,全书如此读第二遍。(精读法)二、通读全书一上编第一章现代礼仪学的研究对象第一节什么是礼和仪1.礼仪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概念P3礼仪学的核心概念是礼基本概念是仪、礼仪、礼貌、礼节等上编第一章现代礼仪学的研究对象第一节什么是礼2.我国古代礼的概念的三个基本含义P3

▲典章制度

▲礼节仪式(吉凶军宾嘉)

▲道德规范(三纲五常)3.礼的意义,《辞海》中列的六条P6礼,是指特定的民族、人群或国家基于客观历史传统而形成的,以确立、维护社会特级秩序为核心内容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典章制度,行为方式。P82.我国古代礼的概念的三个基本含义P3吉礼:祭祀以祈求吉祥的礼仪。(如:祭祀天神地祗和宗庙(祖先)的祭祀。封禅是历代最大的吉礼。)

凶礼:伤亡灾变之礼。(如:水旱、饥馑、兵败、寇乱等礼,丧礼最为重要。)军礼:军武之礼。(如:亲征、遣将、受降、凯旋、大射等。)

宾礼:主宾相见场合的礼仪。(如:朝拜,会见,会盟,中国与外国之间关系的仪典。)

嘉礼:“喜庆”之礼。(如:登基、册封、婚冠、宴乐、颁诏等。)

中国从周朝到清代,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要求和表现形式,或因地制宜,或约定俗成。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也是五礼的历史。汉族的统治者用这个系统治天下,少数民族统治中国也是用这个系统治天下,到了民国时期也将当时的礼仪制度纳入到五礼的分类之中。吉礼:祭祀以祈求吉祥的礼仪。(如:祭祀天神地祗和宗庙(祖先)

按荀子的说法有三本

”即“

天地生之本”,“先祖者类之本”,“君师者治之本

。在礼仪中,丧礼的产生最早。丧礼于死者是安抚其鬼魂,于生者则成为分长幼尊卑、尽孝正人伦的礼仪。在礼仪的建立与实施过程中,孕育出了中国的宗法制(见中国宗法)。礼仪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人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看不见的鬼神在操纵,履行礼仪即是向鬼神讨好求福。因此,礼仪源于鬼神信仰,也是鬼神信仰的一种特殊体现形式。

“三礼”(《仪礼》、《礼记》、《周礼》)的出现标志礼仪发展的成熟阶段。宋代时,礼仪与封建伦理道德说教相融合,即礼仪与礼教相杂,成为实施礼教的得力工具之一。行礼为劝德服务,繁文缛节极尽其能。直到现代,礼仪才得到真正的改革。无论是国家政治生活的礼仪还是人民生活礼仪都改变成无鬼神论的新内容,从而成为现代文明礼仪。

按荀子的说法有三本

”即“

天地生之本”,《辞海》有六条1)本为敬神,神为敬意的通称,如:敬礼;礼貌。2)表敬意或表隆重而举行的仪式婚礼;丧礼。3)泛指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做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4)礼物如:送礼;礼单5)古书名。6)姓。春秋时有大夫“礼孔、礼至。《辞海》有六条1)本为敬神,神为敬意的通称,如:敬礼;礼4.“仪”的概念5个P9(1)法度、准则。(2)典范、表率。(3)形式、仪式。(4)容貌、风度。(5)礼物。4.“仪”的概念5个P95.现代关于礼仪的一部分解释10条P11(1)行礼之仪式。(2)礼节和仪式。(3)礼节和仪式、风度或传统的变种,历史地形成的和专门规定的一种行为规范。(4)礼在社会生活中之形式化或名物化的体现,主要指各种符合礼的精神、要求、规范的交往方式、行为方式社会活动、典礼程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饰物、标志、服饰、象征。(5)包括礼节和仪式,是社会、道德、风俗、宗教等方面人们行为的规范,是文明道德修养程度如何的外在形式的表现。(6)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第二节什么是礼仪5.现代关于礼仪的一部分解释10条P11第二节什么是(6)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7)人们在共同生活和长期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规定,以协调相互的行为举止,恰如给无数零件组成社会这部大机器注入润滑剂,使得复杂的人际关系少一点摩擦。(8)“礼”的表现方式,“礼”的具体化结果。(9)交往的规范。(10)向宾客表示敬重和尊重的方式。6.P16的第4段《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礼貌是指言语动作和表情。(6)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貌、7.礼仪的理论问题作初步切入的6个方面P18礼仪学研究对象的探讨。礼仪历史的简单回顾。礼仪性质的讨论。礼仪构成要素的分析。礼仪规律的探讨。社会主义礼仪基本原则的考虑8.P21第一段9.P21最后一段第三节礼仪的研究对象7.礼仪的理论问题作初步切入的6个方面P18第三节1.荀子的说法和其他类存在的两个问题P22最后一段荀子说:“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始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这样的说法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对礼及礼仪的内容作了片面化的理解与解释,认为礼及礼仪只是所谓“圣王”出现以后的产物。二是对礼及礼仪的形成过程过程作了简单化的说明与阐释。第二章礼仪的起源与发展第一节原始社会的礼仪1.荀子的说法和其他类存在的两个问题P22最后一段第二章2.原始社会礼仪的特点4个P26(1)礼仪在社会生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2)礼仪内容广泛,以各种崇拜尤为突出。(3)礼仪活动具有明确的实用动机。(4)礼仪的等级观念是民主平等的。2.原始社会礼仪的特点4个P263.奴隶社会的礼仪在体现和维护奴隶主统治阶级的礼仪方面的3个特征P35(1)原始社会礼仪的全民意向被奴隶社会礼仪的尊君观点所取代。(2)原始社会礼仪的民主、平等精神被奴隶社会礼仪的强制与不平等所取代。(3)妇女地位下降得不到起码的尊重。第二节奴隶社会的礼仪“五礼”为:吉、凶、宾、军、嘉(P39)3.奴隶社会的礼仪在体现和维护奴隶主统治阶级的礼仪方面的3个封建社会的礼仪的特征除了沿袭奴隶社会礼仪特征外,还有伪善和封闭第三节封建社会的礼仪封建社会的礼仪的特征除了沿袭奴隶社会礼仪特征外,还有伪善和封既文明又不文明是资本主义礼仪的显著特征,两个方面说明P44资本主义社会奉行“一切人生而自由平等”的原则,但又不能做到“一切人生而自由平等”。资本主义社会具有强烈的民族利己主义的动机。第四节资本主义社会的礼仪既文明又不文明是资本主义礼仪的显著特征,两个方面说明P44礼仪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批判继承和不断地推陈出新的文化现象,体现着强烈的民族性和地方性,有时还表现出一定的阶级色彩。社会规范是一个社会对其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加以提倡或限制的准则,包括法律规范、非法律规范两大类别。非法律规范泛指法律规范以外的一切社会规范,包括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习俗,共同生活准则以及非国家组织(如企业,学校,团体等)的规章制度。礼仪是一种非法律规范。第三章礼仪的性质第一节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礼仪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批判继承和不3.礼仪的批判继承和推陈出新的做法P56礼仪的批判继承和推陈出新的做法上,我们既要反对抱残守缺、顽固不化的守旧思想和态度,也要反对割断历史、另起炉灶的做法。第二节礼仪的批判继承与推陈出新3.礼仪的批判继承和推陈出新的做法P56第二节礼4.礼仪的民族性和地方性P58

礼仪的民族性和地方性是指不同民族和地方的礼仪具有不同于其它民族和地方礼仪的一些特点。这种特点表现为内部统一性和外部差异性的结合。第三节礼仪的民族性与地方性4.礼仪的民族性和地方性P58第三节礼仪的民族性与地5.礼仪具有阶级性(P63第二段)6.《礼记。曲礼上》中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叫“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7.我们认为进入阶级社会后,礼仪便是在这两种力量的作用下继续向前发展的:一是满足全地区、全民族、乃至全人类需要的驱动力量,一种是满足统治阶级的强制力量。(P68第一段)第四节礼仪的阶级色彩5.礼仪具有阶级性(P63第二段)第四节礼仪的阶1.礼仪的构成要素(4个P70)

第四章礼仪的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媒体环境礼仪1.礼仪的构成要素(4个P70)第四章礼仪的构2.礼仪的主体P70主体是指各种礼仪行为和礼仪活动的操作者和实施者。包括个人和组织两种基本类型,还有一种介乎个人和组织之间的礼仪主体,如某个临时组成的经贸代表团等。组织类型的礼仪主体,其礼仪行为和活动不能靠组织自身来完成,必须由具体的人进行操作和实施。3.礼仪主体在选派代表者时应考虑的问题P72(1)代表着必须能够真正代表礼仪的主体,不但具备资格而且具备能力,足以胜任工作能较好完成代表礼仪主体操作和实施具体礼仪的特定任务。(2)代表着必须能够为礼仪对象所认可,所接受、所欢迎、能巩固并发展礼仪对象与礼仪主体之间的良好关系。第一节礼仪的主体和对象2.礼仪的主体P70第一节礼仪的主体和对象4.礼仪的对象P73礼仪的对象是指各种礼仪行为和活动的指向者和承受者。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可以近在眼前,也可以远在天边,可以品位高洁,也可以恶浊不堪。5.礼仪主体和礼仪对象之间的关系P75礼仪主体和礼仪对象之间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礼仪主体和礼仪对象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是一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同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关系。任何一个礼仪行为的活动,都包含着礼仪主、客体的矛盾运动。礼仪主体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礼仪行为或活动的发展方向,由礼仪主体所决定。两者间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随着礼仪过程的转换,主体与对象的地位也会发生变化。应该认识到,为了建立、维护和发展更融洽的人际关系,往往需要人们自觉地、主动地、及时地促成这种转换和变化。4.礼仪的对象P73礼仪的对象是指各种礼仪行为和活动的礼仪的媒体的概念P75任何礼仪行为和活动都必须信托一定的媒介或媒体,就叫礼仪媒体,也叫礼仪符号。

7.礼仪的内容和礼仪形式之间的关系P77

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虽然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它们在礼仪媒体中的地位却不是完全一样的,礼仪内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决定地位;而礼仪形式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服从地位;礼仪内容决定礼仪形式,礼仪形式服从礼仪内容。两者的主次地位也不是绝对不变的,在定条件下这两方面是可以互相转化的。8.P80-81两个图解

第二节礼仪的媒体礼仪的媒体的概念P75第二节礼仪的媒体9.礼仪环境的含义P83

实施礼仪行为和礼仪活动的特定时空条件。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10.礼仪环境对礼仪的制约作用P85(两个方面)实施何种礼仪要由礼仪的环境决定。具体礼仪如何实施也要由礼仪的环境决定。第三节礼仪的环境9.礼仪环境的含义P83

第三节礼仪的环境1.礼仪的三个要点和四个规律P89

三个要点:(1)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的,科学就是要揭示规律。(2)规律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但能够认识和利用。(3)规律具有强制性(命令性)和普遍性(一般性)。三个要点说明:(1)我们至少在理论上应该坚信,礼仪是有规律的,而揭示这种规律性,正是礼仪学责无旁贷的任务。(2)礼仪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研究礼仪规律绝不是要从虚构中编造出礼仪规律,我们的任务是要揭示礼仪的规律并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礼仪实践。第五章礼仪的规律第一节礼仪规律的概述1.礼仪的三个要点和四个规律P89

第五章礼仪的规律第

(3)凡是作为规律所总结出来的东西,必然具有规律的依据和标准,二不具备这两个特征的就绝不可能是规律。故约定俗成律、时空有序律、等级相称律、客随主便律,这四个礼仪的规律基本上具备了规律的两个特征,就是说这四个规律都是礼仪形成和实施中不能违反的,而且他们对所有的礼仪行为和活动中都是有效的。

(3)凡是作为规律所总结出来的东西,必然具有规律的约定俗成律,是指各种礼仪规范都是在社会生活中共同议定,众所习用而形成的。《礼记·曲礼下》中说过:“君子行礼,不求变俗。祭祀之礼、居丧之服、哭泣之位,皆如其国之故。谨修其法而审行之。”(P93解释)《荀子·正名》中也说过:“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第二节约定俗成律约定俗成律,是指各种礼仪规范都是在社会生活中共同议定,众所习等级相称律,指礼仪是划分为一定等级的,礼仪的等级与礼仪主体和客体的等级必须相称。等级相称律的要求,从根本上说,就是礼仪的规模、规格和形式都恰如其分,既不能“贵用贱礼”,也不能“贱用贵礼”。第三节等级相称律第四节时空有序律时空有序律,是指一切礼仪行为和礼仪活动中的时间、空间顺序都是有意义的。要求:时间和空间的顺序安排都要尽可能为尊者、长者、亲者考虑。等级相称律,指礼仪是划分为一定等级的,礼仪的等级与礼仪主体和客随主便,是指处于客位的礼仪当事人必须遵循处于主位的礼仪当事人所在地域的礼仪规范。要求:处于客位的礼仪当事人需要暂时放弃比较熟悉的一套礼仪规范,转而学习、熟悉并遵循比较陌生的新的礼仪规范,从这个意义上说,客随主便更多的、主要的还是对于客位一方礼仪当事人的制约和限制。客随主便要求处于客位的礼仪当事人遵守所到地域的礼仪规范并不是没有任何原则的,更不意味着对所到地域的无论什么样的礼仪安排都必须无条件地遵从。第五节客随主便律客随主便,是指处于客位的礼仪当事人必须遵循处于主位的礼仪当事

1.社会主义礼仪的四个基本原则和礼仪的四个构成要素P111

社会主义礼仪的四个基本原则:相互尊重、诚信真挚、顾全大局和不卑不亢。

第六章社会主义礼仪的基本原则第一节社会主义礼仪的本质特征礼仪的四个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媒体和环境。

1.社会主义礼仪的四个基本原则和礼仪的四个构成要素P112.相互尊重原则是以人格地位平等为条件的。第二节相互尊重的原则第三节诚信真挚的原则3.诚信真挚就是心诚,守信,感情真实热烈。2.相互尊重原则是以人格地位平等为条件的。第二节相互尊重5.不卑不亢是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者的必备品质和精神状态。不卑,就是不自卑;不亢,就是不高傲。第五节不卑不亢的原则4.顾全大局的基本原则,指的是一切礼仪行为和礼仪活动都要符合小局要服从大局的原则精神,以大局为重。第四节顾全大局的原则5.不卑不亢是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者的必备品质和精神状态。不卑

仪表举止是人的外在表现,包括容貌,衣着,装饰,举止,表情等。

下编第七章礼仪的常识与规范第一节仪表第一节仪表仪表可以表现人的精神状态和文明程度。一、着装(一)着装和自身特点的谐调

1.着装与体型谐调2.着装与脸型谐调3.着装与肤色谐调4.着装与年龄谐调5.全套衣服的款式谐调

仪表举止是人的外在表现,包括容貌,衣着,装饰,举止(二)不同场合的着装

喜庆场合的服饰,悲伤场合的服饰和庄重场合的服饰应该注意的方面:(P134-136)

喜庆场合的服饰:色彩丰富、款式新颖。悲伤场合的服饰:▲(1)最好是黑色或者其他深色、素色服装,内着白色或暗色衬衣,忌大红大绿或五彩缤纷的服饰。(2)服装款式要让人有一种庄严感。(3)穿着要规范严整。(4)在举行追悼仪式时,要脱帽致哀。(5)不能用花手帕,不涂口红,也不戴装饰品。庄重场合:(1)凡是在请柬上规定着装要求的,一定要按规定穿着。(2)严格遵循穿着规范。(3)行为要彬彬有礼。(4)男子在室内一般不要带墨镜。(二)不同场合的着装二、装饰1.饰品与服装谐调;2.饰品与个体谐调;▲戒指的戴法P137

戴在食指上,是“求婚”,中指是“在恋爱中”,无名指上是“已婚”,小指上是“独身”。3.饰品与环境谐调;4.饰品之间的谐调二、装饰三、化妆1.化妆的适度2.化妆的礼貌▲3.化妆的风格(1)现代型;(2)聪慧型;(3)知识型。四、整洁三、化妆一、举止有度所谓举止有度,是说一个人的举止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即“站有站姿,坐有坐相”(一)站的姿势1.站立的要领:挺胸、收腹、梗颈。2.男女站姿第二节举止一、举止有度第二节举止(二)坐的姿势(二)坐的姿势走的姿势走的姿势二、举止得当经常使用的礼仪举止有:点头、举手、起立、鼓掌、拥抱。我们交往中应做到举止有度,得当,文明,潇洒。应该避免的不文明举止4个P146

▲不文明举止:(1)抖动腿脚(2)挠头摸脑(3)揉鼻挖耳(4)距离不当:一般来说,人们的交谈大致可分为敞开、交流、亲密三种交流形式。交谈形式不同,应保持的距离也就不同。三、举止文明二、举止得当经常使用的礼仪举止有:点头、举手、起立、鼓掌、拥男士的举止应具有“阳刚之美”,女士的举止要优雅得体。三、举止文明男士的举止应具有“阳刚之美”,女士的举止要优雅得体。三、举止表情是内心情感在面部或身体姿态上的表现,由人的神经支配。人际交往中,表情是相互交流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一、表情的特征(1)愉快的表情特征:嘴角向后拉长;双颊向上飞扬;眉毛拉平,眼缝变细。(2)不愉快的表情特征:嘴角下垂;双颊松垂而细长;皱眉而成八字形。第三节表情表情是内心情感在面部或身体姿态上的表现,由人的神经支二、色温与制怒P150

表情温和、含蓄叫做色温。以理智战胜情感冲动称为制怒,二者有所联系,色温须制怒,易怒则难色温。色温与制怒,都是为人处世的艺术。三、微笑的功能亲切、温馨的微笑,可以有效地缩短交往双方的距离,创造良好的心理气氛。二、色温与制怒P150四、眼神的作用注视环视目光语的使用四、眼神的作用第八章言谈礼仪第一节称呼1.称呼P155

称呼主要是指人们在交往的过程彼此的称谓语,在交谈时运用正确的恰当的称呼十分重要,它表示一个人对对方的尊敬。称呼反映了人们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一个人的修养,也影响着社会风尚还可以认为称呼是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交谈前的敲门砖。如果称呼使用得当,你的社交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2.姓前名后的国家P164,名前姓后的国家为欧美的大多数国家P165,有名无姓的国家P166

姓前名后的国家:中国、朝鲜、越南、日本、阿富汗、匈牙利第八章言谈礼仪第一节称呼第二节介绍3.正式介绍的原则P169,非正式介绍的宗旨P171,自我介绍应该注意的几点P171,

正式介绍的原则:(1)把年轻人介绍给年长者(2)把男士介绍给女士(3)将地位低者介绍给地位高者非正式介绍的宗旨:礼貌、轻松、愉快、自然自我介绍应该注意的两点:(1)把握时机(2)及时简要

4.握手应该注意的几点P173

(1)握手的顺序:

主人与客人之间,主人应先伸手;年长者与年轻者之间,年长者先伸手;身份、地位不同等者之间,应由身份和地位高者先伸手;女士与男士之间,应由女士先伸手。人多时,握手次序一般应掌握一个原则:先女士后男士,先长辈后晚辈,先近处后远处。第二节介绍(2)双目注视对方微笑示意或问好。(3)握手需用右手。(4)对方如果伸手时,不要拒绝。(5)……(6)……(7)……第三节寒暄5.寒暄的方式和要求P176

方式:(1)问候式(2)赞扬式(3)言他式(4)触景生情式要求:(1)积极的心理准备(2)精力集中(3)善选话题(4)注意场合(5)讲究方式(6)避讳的话题

(2)双目注视对方微笑示意或问好。第四节其他6.赞美,批评,安慰,拒绝,开玩笑和应避免令人生厌的谈话的要点P181-190

赞美:(1)要出自真诚(2)要明确具体(3)要选准时机(4)要注意场合批评:(1)不要当众批评(2)以情动人的批评法

安慰:(1)富有同情心(2)避谈自己(3)认真倾听(4)富有耐心

拒绝:(1)无效回答(2)移花接木(3)诱导反问(4)先扬后抑

开玩笑:(1)男女有别(2)尊敬师长和上级(3)文明高雅(4)亲疏有别(5)切合场景应避免令人生厌的谈话:(1)喋喋不休(2)逢人便诉苦(3)尖酸刻薄(4)过于沉默

第四节其他第九章往来礼仪第一节邀请与约会1.发请帖邀请要注意的几点P192,应邀出去做客应该注意的事项P193

发请帖邀请要注意的几点:(1)在封面写明“请柬”请帖二字。(2)交代活动内容,并写明活动的时间、地点,如果是请看戏或其他表演时,还应将入场卷附上。(3)结尾要“具礼”,如“此致—敬礼”等。(4)注明邀请者的名称和发出请柬的时间。(5)语言上要求典雅、大方、热情。根据场合、内容和对象,认真措词,讲究文字美。第九章往来礼仪第一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