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3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卷_第1页
XX3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卷_第2页
XX3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卷_第3页
XX3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卷_第4页
XX3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卷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

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卷一、选择题:1、国民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是(A、科研机构 B、居民家庭

C )P1C、企业 D、事业单位2、决定企业劳动报酬水平的指标是(A、劳动效率 B、劳动生产率

B)p7C、劳动效益

D、工资利润率3、出勤率反映的是员工的( A )P38A、劳动积极性 B、文化水平 C、道德水平 D、职业技能4、下列不属于现场培训的是( A )A、技术表演示范 B、师傅带学徒 C、技术成人大中专班

D、岗位练兵5、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产品实物总量与相应的活劳动消耗是之间的比值, 称为C)p112A、劳动生产率的价值量指标 B、劳动效益C、劳动生产率的实物量指标

D、单位产品劳动生产率6、人在劳动中运用劳动能力综合水平的高低程度指的是( AA、企业人力资源素质 B、企业人力资源数量 C、企业人力资源总量

)p32D、企业人力资源结构7、参国社会性的抢险救灾活动属于( B )p51A、缺勤工日 B、非生产工日 C、加班工日 D、停工工日8、企业人力资源不包括( A )p14A、不再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实行个人承包人员 B、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编制外人员C、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未出勤人员 D、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临时在国外工作人员9、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 为劳动者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或一定工作量所预先规定的时间消耗标准,称为( A ) p147A、产量定额

B、劳动定额

C、劳动生产率

D、劳动效益10、生产工人在工作时间内劳动条件失常情况下的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指标是指(

C )p154A、企业工人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统计指标 B、合格品的定额工时占实耗工时的比重C、增耗工时占实耗工时的比重 D、计入产品产量的废品的实际消耗工时指标11、劳动效益可表示为( A )P141A、实际收益与活劳动消耗量的比值 B、劳动产品总量与实际收益的比值C、劳动产品总量与活劳动消耗量的比值 D、活劳动消耗量与劳动产品总量的比值12、反映企业内职代会组建的普通程度和职工民主权利的落实情况的指标是(A)P237A、职工代表大会组建率B、职工代表人数及构成C、召开职代会的次数D、职工代表大会组建的数量13、反映劳动争议严重程度的指标是(B)P244A、每千名职工劳动争议件数B、平均每件劳动争议人数C每千名女职工劳动争议数D、每千名职工劳动争议人次数14、按照工伤事故损失工作日分类,轻伤事故的工作日损失在(C)P93A、1~30日B、1~90日C、1~104日D、1~120日15、根据企业人力资源统计报表和企业人力资源统计核算的要求而设置的按时间顺序登记和积累原始记录资料的表册是( B )P265A、统计报表 B、统计台账 C、企业报表 D、原始记录16、考勤卡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 C )P261A、统计台账 B、统计报表 C、原始记录 D、统计年表17、下列属于劳动保护措施的是( A )p81A、辅助房屋及设施 B、企业新建列入固定资产投资的安全措施 C、公共浴室 D、修养所18、下列计算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的公式正确的是( C )A、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 =制度工作时间-出勤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B、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 =制度工作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停工被利用时间C、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 =出勤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停工被利用时间D、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 =制度工作时间+缺勤时间-非生产时间19、下列不属于企业社会保险统计范围的指标是( D )p247A、企业职工失业保险统计B、企业职工医疗保险统计C、企业职工退休养老保险统计D、集体福利20、下列不属于集体福利事业的补贴围的是( A )p256A、消毒室B、公共浴室 C、理发室 D、哺乳室21、产品产量提高而单位产品成本却下降,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是( D )A、正相关B、负相关 C、不相关D、非线性相关22、针对某一专门问题而进行的集中、深入的分析研究方法是( A )p270A、专题分析法B、定期分析法C、预计分析法D、综合分析法二、多项选择题2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特点有( ABD )P3A、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质量特征 B、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关联与动态特征C、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数量特征 D、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关联与静态特征D、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揭示规律性特征24、影响企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因素主要有( ACD )P130A、企业人员结构变动B、实际工作月长度C、企业人均技术装备程度D、工人工时利用情况E、实际工作日长度25、企业职业技能开发进程分析中的培训结业分析指标包含( AD )P206A、全员培训率 B、职工入学率 C、教师负担系数 D、结业率 E、退学率26、企业福利费支出包括( ABCDE )P256A、集体福利事业补贴B、职工文娱体育宣传费C、集体福利设施费D、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费E、职工探亲路费补贴27、企业工人的分组方法有( ACDE )P21A、按与生产作业的关系程度B、按劳动技能水平高低C、按生产技术水平高低D、按劳动定额的完成程度E、按操作年限长短28、劳动过程因素包括( ABDE )P77A、劳动组织制度 B、工艺流程、作业安排和劳动强度 C、安全防护设备D、人体器官或系统的紧张程度 E使用的劳动工具和体位状况等29、企业劳动争议统计的原则有( ACE )P242A、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发生的争议、主要是指企业行政和职工之间的争议B、劳动争议是企业领导与职工之间的纠纷 C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双方的有关劳动权利与义务问题的纠纷D、劳动争议包括职工与职工之间的纠纷 E、劳动争议是必须提出申诉的30、为了能准确地反映企业劳动经济的活动情况,原始记录的内容应包括( ABCDE )P261A、原始记录的名称和编号B、活动内容的记载C、计量单位D、填写时间E、填表人及责任人签章31、因素分析法可分为(ADE)A、总和因素分析法B、平衡因素分析法C、动态因素分析法D、连乘因素分析法E、差额因素分析法三、简答题32、简述企业人力资源构成的一般分组方法P18答:1.按性别分;2.按年龄大小分;3.按文化水高低分;4.安身份分;5.按从事的职业分组;6.按技术专业等级分。33、简述原始记录的概念和特点P260答:原始记录是通过一定的表格形式,用数字或文字对企业内部所发生的每一项劳动经济活动所作的最初记载。原始记录的特点是,具有记录内容的广泛性、记录时间的经常性、记录项目的具体性和记录工作的群众性。四、论述题34、论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指标体系P6答:1.企业人力资源数量与素质统计;2.企业人力资源的生活日分配统计;3.劳动环境与劳动保护统计;4.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益统计;5.劳动定额统计;6.劳动报酬统计;7.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统计; 8.企业人力费用统计; 9.劳动关系同济; 10.企业社会保险统计。35、试述企业在实际工作中计算劳动定额的方法。答:企业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是按工作性质的不同,将计算劳动定额的形式分为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看管定额。工时定额:是指生产单件合格产品的劳动时间消耗量规定的标准产量定额:是指单位时间内生产合格产品数量的标准看管定额:指规定作业者在劳动时间内看管设备的数量五、计算题36、山西某煤炭企业资料如下表:年份20002008总产量(万吨)40009000平均职工人数(人)10001500问题:(1)计算报告期、基期的劳动生产率(2)计算并分析劳动生产率变动及职工人数变动对总产量变动的影响 p134答:(1)报告期劳动生产率 =9000/1500=6吨/人 基期劳动生产率 =4000/1000=4吨/人2)报告期比基期的劳动生产率增加125%(9000-4000)/4000*100%=125%报告期比基期的职工人数增加50%(1500-1000)/1000*100%=50%a、劳动生产率变动对总产量的影响 =(6-4)*1500=3000 这说明劳动生产率增加125%,使产量增加了 3000吨b、职工人数变动对部产量的影响劳动力数量=产品产量/劳动生产率 如果劳动生产率不变,报告期比基期的生产率提高125%,则人数需要2250人[(100%+125%)*1000=2250],而实际上只用了1500人,企业节约了劳动力750人(2250-1500)。六、综合计算分析题37、某企业某月份( 30日)有假 8天,采取一班制劳动,每班 8小时,生产工人月平均人数为3000人,其它情况为:全日缺勤 3500工日3,非全日缺勤 4000工时;全日停工 1000工日,其中被利用 800工日,非全日停工 2600工时;全日非生产 1500工日,非全日非生产1900工时;公休日加班 9000工日,加点 6000小时。1)计算该企业的日历工时数、分假工时数、制度工时数、缺勤工时数、出勤工时数、停工工时数、非生产工时数、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数、全部实际工时数;2)分析计算该企业的出勤率、出勤时间利用率、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加班加点比重、加班强度。答:(1)企业日历工时=30*8*3000=720000(时)休假工时=8*8*3000=192000(时)制度工时=(30-8)*8*3000=528000(时)缺勤工时=3500*8+4000=32000(时)出勤工时=528000-32000=496000(时)停工工时=1000*8+2600=10600(时)非生产工时=1500*8+1900=13900(时)制度内实际工时 =720000-192000-32000-10600+800-13900=472300(时)全部实际工时=472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