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背影》-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4课《背影》-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4课《背影》-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4课《背影》-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14课《背影》-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背影(第一课时)

同学们,这是当代画家罗中立所画的油画《父亲》,你看完之后有什么感受?《父亲》——罗中立

学习目标一.学习、积累生字词,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和线索脉络。三.感知父亲形象,尤其是“背影”的形象,体会父亲

对儿子的深厚情感。01.字词检测差使交卸奔

狼藉

簌簌

闲游逛

躇马褂

栏蹒

橘子琐

唐晶

莹举

拭读准红色字的字音:chāixièsānɡjísùsùfùɡuànɡchóuchúɡuàzhàpánshānjúsuǒxiètuíyínɡzhùyūshì差使:旧时指官场中临时委任的职务,后来也泛指职务或官职。祸不单行: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来临。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典质:把财物等典当、抵押出去。赋闲:这里指失业在家。词语解释: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勾留:短时间停留。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踌躇:犹豫。迂:言行守旧,不合时宜。颓唐:衰颓败落。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心里感到悲伤。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02.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朱自清(1898年—1948年),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曾任清华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等校教授,并致力于学术研究。他的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的气息。代表作有《春》《荷塘月色》《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等。

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身无分文的父亲,还欠下五百元外债。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

作者当时20岁,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到了扬州,父亲将金银首饰都拿出来,又当了一件狐皮袍,才还上欠债。又借钱办了丧事。办完丧事,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二人便在浦口车站依依惜别。1920年朱自清从北大毕业后,曾在杭州、扬州、台州、北京等地任教,与父亲产生了一些隔阂。1925年的一天朱自清收到父亲的信,回想八年前父子在浦口分别的情景,不禁泪如泉涌,写下了这篇经典纪实散文。03.初见“背影”朗读课文(节选):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背影在文章中总共出现多少次?四

影点题的背影

买橘子时的背影离别时的背影思念中的背影原

句“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他的背影”(第一自然段)“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第六自然段)“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第六自然段)“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第七自然段)04.聚焦“背影”1.四处背影的描写,哪一处写得最详尽?为什么?……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外貌描写:写出境遇糟糕,和作者的“毛大衣”对比,体现父爱。动作描写:写出举止艰难,体现拳拳爱子之心。铺垫:身材的肥胖加重了爬月台买橘子的难度。理解父亲,为父亲的举动所感动。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此刻作者心中感受到父子情深,想到父亲的至亲至爱,想到父亲的命运,想到父亲的前程,百感交集。这一次对背影逝去的描写,包含无尽的牵挂。2.文章写了作者几次流泪?流泪的原因又是为何?流泪原因

见父亲

睹家境

想祖母望父买橘

父子离别背影远去

依依惜别泪光莹莹

再现背影四次流泪思念之泪悲哀之泪感动之泪惜别之泪3.明确线索四次背影点题的背影买橘子时的背影离别时的背影思念中的背影四次流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望父买橘

再现背影父子离别悲哀之泪感动之泪惜别之泪思念之泪背影(明线)

对父爱理解感受过程(暗线)(详写)

本文围绕一个重要的形象“背影”展开,以“背影”为中心选材,详写了车站送别情景,着重写了“背影”,其余略写。作者将目光凝聚在父亲的“背影”上,恰当地表现了深沉的父爱。切入点小,所见者大。05课文小结作业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完成课后练习一。三、思考课后练习二、三。谢谢观看!

课题:背影(第二课时)

一、以“背影”为中心扩展,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深厚情感。二、把握文中“我”情感态度的变化,深入理解课文。三、品味课文独具特色的语言,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学习目标01.感受父爱速读课文,并作圈点勾画,思考:文章除了写父亲为我买橘子之外,还为儿子做了哪些事?从中你能感受到怎样的父爱?父亲劝(慰)“我”嘱咐茶房亲自送“我”忙讲价钱拣定座位(紫毛大衣)嘱“我”小心嘱托茶房给“我”买橘远行回头惦记儿孙

父亲的一个眼神,一个细微动作,一句质朴的话语,一个孤立的背影,一处离别时的回眸,都饱含着父亲对孩子深深的爱。02.理解父爱

面对父亲无微不至的爱,作者是自始至终理解接受的吗?“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

“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看到家里“祸不单行”而悲伤,对父亲的“颓唐”或许带着怜悯。当时不仅不接受父亲的关爱,还心里暗笑父亲的“迂”;如今回想起“聪明”是反语,在此是褒词贬用,是自作聪明、糊涂的意思。表现不理解父爱的自责之情。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的眼泪又来了……被父亲打动,饱含对父爱的感受,也包含自己对父亲的体谅。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对父亲的易怒的理解,对父亲的思念,表现出父子之间曾有的隔阂的消融。不耐烦“他说话不大漂亮”“迂”十分感动

爬上、爬下“聪明过分”、“自然”“自然”“何时再与他相见”愧疚

感念

为什么面对父亲无微不至的爱,20岁的朱自清是不理解不接受的?资料链接1915年,朱自清父亲包办朱自清婚姻,朱自清有怨言,父子生隙。1916年,朱自清上北大后自作主张改“朱自华”为“朱自清”,父亲很生气。1917年,父亲失业,祖母去世,家庭经济陷入困顿,朱自清二弟几乎失学。

《背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年。1921年,朱自清北大毕业参加工作,父亲为了缓解家庭经济紧张,

私自扣留了朱自清工资,父子发生剧烈矛盾。朱自清离家出走。1922年,朱自清带儿子回家,父亲不准他进门,朱自清只能怅然离开。

父子开始长达多年的冷战。1925年,朱自清父亲写信给儿子: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朱自清在泪水中完成了《背影》。1928年,朱自清父亲读到《背影》,父子冷战解冻。

去年父亲来信,问起阿九,那时阿九还在白马湖呢;信上说,“我没有耽误你,你也不要耽误他才好。”我为这句话哭了一场:我为什么不像父亲的仁慈?我不该忘记,父亲怎样待我们来着!人性许真是二元的,我是这样地矛盾;我的心像钟摆似的来去。——朱自清《儿女》

新旧思想交替时期,作者与父亲之间曾有种种不合。直到后来,体验到为人父艰难的朱自清,终在28岁这一年想起父亲过往种种的好,想起了20岁时父亲送别买橘子的“背影”,才深深理解父爱。

所以,作者借“背影”不只在写父爱,更是表达自己的愧疚与感念。03.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朴素而不失典雅,匀净而不失细腻,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与感染力,结合文章,试着分析一下。朴素如口语一般,多用白描手法,简洁而表现力强。典雅

多用文言词汇,增强了语言的概括力,又使文章显得典雅。匀净细腻

只写与“背影”相关的内容,使全文用语显得匀净。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表现细节,使得文章整体的叙述描写给人细腻之感。1.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语句都很短,没有多余的话。其中“典质”“亏空”“惨淡”“赋闲”等词很文雅,但总体而言是口语,明白易懂。短促的语句,将事件、氛围、原因概述的清清楚楚。带给读者一种忙碌、沉重的感受。2.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作者基本是以叙述代描写,表现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父亲“拣定椅子”,反复叮咛,都是极琐细的事,作者却不厌其烦地一一写来,看似细碎,却并不让人觉得烦冗,因为点点滴滴,都是父爱的真实流露。其中写“我”用父亲“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座位,点出一个细节,变换了叙事的视角,削减了从一个角度连续叙事可能存在的单调感。3.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地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月台,就不容易了。——作者使用白描手法,笔法简净却细致而传神地描画了父亲的形象。这三个句子看似平淡,其实内有起伏,“本来”“只好”“尚不”“可是”“就”等词语,看似寻常,却表现出“我”心中并不平静的感情。4.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这几句话的书面语特点明显,既用了文雅的四字词语,还使用接近文言文的句式,强化了句子的概括力,短短几句,概括了父亲的人生历程。虽以第三人称来写,“哪知”“触目伤怀”等词语却写出了父亲的心境。连用两个“自然”,为父亲辩护,表现了“我”对父亲的理解。《背影》一文,没有花哨的词语,也较少使用修辞手法。语言平淡质朴,多写口语。但是,这种质朴的语言又绝不是随意、乏味,而是有着典雅的气息。适当使用文言词汇,却又能融为一体,不显生硬。《背影》的语言被叶圣陶先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