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复习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大学之道》复习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大学之道》复习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大学之道》复习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大学之道》复习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之道》复习课1.古今异义(1)大学之道古义:“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今义:现指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古义:到今义:表示事情达到某种程度。2、连词,表示另提一事或另一情况。2.词类活用(1)在明明德(形作动,彰明)(2)则近道矣(形作动,接近)(3)先齐其家(使动用法,使……整齐有序)(4)在止于至善(形作名,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5)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使动用法,使……端正,使……真诚)3.特殊句式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3一词多义明:(1)在明明德(彰明)(2)在明明德(美好的)道:(1)大学之道(宗旨)

(2)则近道矣(宗旨)(3)不足为外人道也(说)(4)道芷阳间行(取道)(5)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6)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原因)

(7)策之不以其道(方法,策略)

(8)师道之不存(风尚)

(9)朝闻道,夕死可矣(道理,真理)修:(1)先修其身(修养)(2)修守战之具(修造)(3)邹忌修八尺有余(高)(4)乃重修岳阳楼(修建、建造)(5)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修正)得:(1)虑而后能得(处事合宜)(2)谁得而族灭也(能够)(3)故不为苟得也(取得)(4)未得与项羽相见(能够)5)此言得之(适宜,恰当)(6)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诚:(1)欲正心者,先诚其意(使……真诚)(2)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如果)(3)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4)帝感其诚(诚心)(5)必竭诚以待下(诚心)(6)知至而后意诚(真诚)四、文化常识1.《礼记》是(儒)家“十三经”中的三部礼学经典之一,另外两部分别是记载周代各种礼仪的《仪礼》和记载周代官制及战国时期各国制度的《周礼》。2.《礼记》是(先秦)以来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3.“四书”,宋代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合称“四书”4.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也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经书。五、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大学之道

不以其道得之B.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C.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D.欲治其国者其皆出于此乎答案B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彰明B.知止而后有定知:知道C.定而后能静静:心不妄动D.安而后能虑虑:忧虑答案D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先正其心A.见贤思齐焉

B.在明明德C.自贼者也D.先诚其意答案D4.下列选项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大学之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虑而后能得物格而后知至C.欲治其国者其孰能讥之乎D.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答案B5.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①道:道理②明:美好的B.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①亲:亲近爱抚②止:停止C.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①静:心不妄动②安:平安

D.物格而后知至

①格:推究②知:对外物之理的认识答案D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②在止于至善③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④先正其心⑤先诚其意⑥必先苦其心⑦南征北战A.①④/②③/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④⑤⑥/②/③/⑦答案A7.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君子,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B.小人,统治者对劳动者的蔑称,也用于古时男子对地位高于自己者或平辈自称的谦辞。C.四书五经,是“四书”与“五经”的合称。“四书”有《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有《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D.《礼记·大学》中提出修身养性的八个条目是:格物、致知、诚信、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答案】DD项,“诚信”错,应为“诚意”。8.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周礼》《礼书》合称“三礼”。B.儒家所称道的礼,可谓包罗万象,其内容涵盖政治制度、宗教仪式和社会风俗习惯等。C.中国古代礼乐并称,乐其实是礼的一部分,附属于礼,用来补充仪文(礼仪形式)的不足,以助教化。D.孔子教导学生“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周朝时,礼、乐皆为贵族社会专有。【答案】A【解析】A项,“与《周礼》《礼书》合称‘三礼’”错误。《礼记》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9.“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下列对“止于至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B.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D.只有做大事,才能达到至善【答案】D【解析】“止于至善”是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追求“至善”要求我们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因此A、B、C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项说法错误。10.选出画线文句翻译正确的一项(3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A.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亲近;在于使人停止“至善”。B.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于使人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C.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明白德育;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于使人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D.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于到达善良之地。【答案】B【解析】做此类题目,要把握关键词语的翻译。此句中判断的点首先在“明明德”,第一个“明”在此处应为动词词性,意为“发扬、弘扬”,据此可排除C项;第二个判断的关键点为“止于至善”,此句应为状语后置,正常句式应该是“于至善止”,“至善”应是一种最高境界,所以此句子应翻译为“到最高境界‘至善’才停止”,由此可排除AD两项。1.《大学之道》中,用“_______

_____”来表达大学之道的最高境界。2.《大学之道》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本末始终的道理,进而说明“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观点。3.《大学之道》中,齐家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修身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4.《大学之道》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家庭经营有序与国家治理走上轨道的重要性。5.《大学之道》中的“____________”说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而“____________”是说推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6.

《大学之道》中,写心不妄动才能够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够思虑周详的句子是“

”。7.《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9.

《大学之道》中,“

”是讲自身的修养;“

”就是讲由己推人,就是不仅自己要明明德,而且要教化别人,提高别人的修养,祛除别人身上的污垢,使其成为新民;“

”就是讲不论明明德,还是亲民,都要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从而使全社会的成员的道德趋于完善。。10.《大学之道》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家庭经营有序与国家治理上轨道的重要性。11.

《大学之道》中,写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的句子是“

”。12.《大学之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三纲”出发,表明要想彰明美德于天下,应该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13.

《大学之道》中用“

”两句,强调上自天子,下至平民,一切都要以修身为做人处世的根本。14.

大学之道》中,“

”是说发扬自己固有的德性,是激发求学者完善自己的自觉性,而不是用某种外在的、固定的道德准则束缚自己。15.《大学之道》中,写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的句子是“

。”16.《大学之道》中,写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的句子是“

”。17.《大学之道》中,写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获得知识的句子是“

”。18.《大学之道》中,写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的句子是“

”。19.《大学之道》中,写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的句子是“

”。20.《大学之道》中,写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的句子是“

”。1.在止于至善2.“物有本末;事有终始3.先修其身;先正其心。4.

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5.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6.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7.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8.致知在格物9.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10.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11.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1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13.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4.大学之道,在明明德15.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16.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17.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18.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19.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20.国治而后天下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朱熹,字元晦,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孝宗即位,诏求直言,熹上封事言:“帝王之学,必先格物致知,以极夫事物之变,而可以应天下之务。”隆兴元年,复召。入对,其一言:“今日所当为者,非战无以复仇,非守无以制胜。”洪适为相,主和,论不合,归。淳熙元年,始拜命。五年,史浩再相,除知南康军,降旨便道之官,熹再辞,不许。明年夏,大旱,诏监司、郡守条其民间利病,遂上疏言:“今宰相、台省、谏诤之臣皆失其职,而陛下所与亲密谋议者,不过一二近习之臣。名为陛下独断,而实此一二人者阴执其柄。”上读之,大怒曰:“是以我为亡也。”熹以疾请祠,不报。熹以前后奏请多所见抑,幸而从者,率稽缓后时。蝗旱相仍,不胜忧愤。复奏言:“为今之计,独有君臣相戒,痛自省改。其次惟有尽出内库之钱,诏户部免征旧负,遴选贤能,责以荒政,庶几犹足下结人心,消其乘时作乱之意。”光宗即位,改知漳州。奏除属县无名之赋七百万,减经总制钱四百万。以习俗未知礼,采古丧葬嫁娶之仪,揭以示之,命父老解说,以教子弟。土俗崇信释氏,男女聚僧庐为傅经会,女不嫁者为庵舍以居,熹悉禁之。宁宗即位,有旨修葺旧东宫,为屋三数百间,欲徙居之。熹奏疏言四方之人但见陛下亟欲大治宫室六军万民之心将有扼腕不平者矣前鉴未远甚可惧也疏入不报,然上亦未有怒熹意也。始,宁宗之立,韩侂胄自谓有定策功,居中用事。熹忧其害政,数以为言,在讲筵复申言之。赵汝愚既相,收召四方知名之士,中外引领望治,熹独惕然以侂胄用事为虑。汝愚方谓其易制,不以为意。及汝愚亦以诬逐,而朝廷大权悉归韩侂胄矣。庆元四年,熹以年近七十,申乞致仕,五年,依所请。明年卒,年七十一。(节选自《宋史·朱熹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熹奏疏言/四方之人但见陛下亟欲大治/宫室六军/万民之心/将有扼腕不平者矣/前鉴未远/甚可惧也/B.嘉奏疏言/四方之人但见陛下亟欲大治宫室/六军万民之心/将有扼腕不平者矣/前鉴未远/甚可惧也/C.嘉奏疏言/四方之人但见陛下/亟欲大治宫室/六军万民之心/将有扼腕不平者矣/前鉴未远/甚可惧也/D.熹奏疏言/四方之人/但见陛下亟欲大治宫室/六军/万民之心将有扼腕不平者矣/前鉴未远/甚可惧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封事,是指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时,为防止有泄漏,用皂囊封缄,故称。B.内库,是皇宫(皇家私人)的府库,与国库有所不同,国库出纳的是国家财政资金。C.户部,六部之一。掌全国疆土、户籍、赋税、俸饷等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D.讲筵,是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讲官只能传授知识而不能论及朝政。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熹屡次进谏,竭尽一片忠心。他规劝孝宗格物致知,主张当前应出战复仇,又认为皇帝与少数宠臣过于亲近,建议面对旱灾君臣自省。B.朱熹体恤百姓,教化百姓风俗。朱熹治理漳州时,减免多种赋税费用;安排父老解说礼来教导当地百姓;抑制当地崇尚释氏的风俗。C.朱熹重视历史,反对大兴土木。宁宗即位后要修葺东宫房屋三百多间,朱熹指出应吸取历史教训,防止军民愤怒,皇帝因被激怒没有答复。D.朱熹见识深远,洞察侂胄居心。韩侂胄居功用事,朱熹深以为忧,先后向皇帝和赵汝愚进言提醒,赵如愚不以为意,终遭诬谄驱逐被夺权。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熹以前后奏请多所见抑,幸而从者,率稽缓后时。

(2)遴选贤能,责以荒政,庶几犹足下结人心,消其乘时作乱之意。参考答案:10.B[解析]A项,“大治宫室”指的是前文中提到的“修葺旧东宫,为屋三数百间”,不可断开。C项,“四方之人但见陛下"主语是“四方之人”,“亟欲大治宫室”主语承前省略,也成了“四方之人”,不合事理。D项,“六军万民之心”做主语,不可断开。(3分)11.D[解析]“只能传授知识而不能论及朝政”错误,从文中可知朱熹在讲筵中曾申述关于韩侂胄的事情。(3分)12.C[解析]“皇帝因被激怒没有答复”错误,原文是“疏人不报,然上亦未有怒熹意也”。(3分)13.(1)朱熹因为前后几次奏请多数被压制,侥幸得到采用的,也都拖延迟缓耽误了时间。(关键点:以、见抑、率、稽缓各1分,句意1分。)(2)选拔贤能之士,责成他们实施救荒的政策(用要实施救荒的政策来要求他们),也许这样还能结下民心,消除灾民乘灾荒之际叛乱的打算。(关键点:责、荒政、庶几、乘时各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

朱熹,宇元晦,考中绍兴十八年的进士。孝宗即皇帝位,下诏要求朝臣直言朝政得失,朱熹陈上密封的奏章说:帝王的学问,必须先穷究事物的本原而获得知识,以便遗彻地认识事物的变化,进而可以治理好天下的事情”隆兴元年,又被朝延召见入朝奏对治策说:“现在所应该做的,就是不同金人作战就不能复仇,不坚守边关就不能取得胜”洪适担任宰相,主张同金讲和,因观点不相同,朱熹回乡了淳熙元年,才接受任命淳熙五年,史浩再次任宰相,任命点管理南康军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