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法规课件_第1页
《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法规课件_第2页
《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法规课件_第3页
《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法规课件_第4页
《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法规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法规《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1989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实施宪法规定的保护人民健康的重要法律之一。使我国传染病防治工作从行政管理走上了法制管理轨道。《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2传染病防治涉及的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国境卫生检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公共场所管理条例食品卫生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弃物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涉及的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3传染病防治涉及的法规性病防治管理办法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血液制品管理条例预防用生物制品生产供应管理办法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刑法传染病防治涉及的法规性病防治管理办法4传染病防治涉及的标准、规范GB15973-1995麻风病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GB15974-1995梅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75-1995淋病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GB15976-1995我国控制和消灭血吸虫病标准GB15977-1995日本血吸虫病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GB15978-1995人间鼠疫疫区处理标准及原则GB15983-1995麻疹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GB15984-1995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5-1995丝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传染病防治涉及的标准、规范GB15973-1995麻风病诊断5传染病防治涉及的标准、规范GB15986-1995黑热病(内脏利什曼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7-1995传染性肺结核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8-1995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9-1995疟疾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90-1995乙肝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91-1995鼠疫诊断标准GB15992-1995鼠疫控制及考核原则与方法GB15985-1995丝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传染病防治涉及的标准、规范GB15986-1995黑热病(内6传染病防治涉及的标准、规范GB15993-1995猩红热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94-1995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95-1995钩端螺旋体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96-1995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97-1995白喉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98-1995百日咳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99-1995丁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6000-1995HIV/AIDS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6001-1995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传染病防治涉及的标准、规范GB15993-1995猩红热诊断7传染病防治涉及的标准、规范GB16002-1995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6393-1996新生儿破伤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6394-1996脊髓灰质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6853-1997结核病监测指标GB16882-1997动物鼠疫监测标准GB16883-1997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GB16884-1997流行性脑脊髓灰质炎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6885-1997布鲁氏菌病监测标准传染病防治涉及的标准、规范GB16002-1995细菌性痢疾8传染病防治涉及的标准、规范GB17009-1997风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010-1997甲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011-1997戊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012-1997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013-1997包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014-1997狂犬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015-1997甲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016-1997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传染病防治涉及的标准、规范GB17009-1997风疹诊断标9传染病防治涉及的标准、规范GB17010-1997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标准流行性地方斑疹伤寒诊断标准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诊断标准登革热诊断标准GB15979-1995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15980-1995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GB15981-1995消毒与灭菌的评价方法与标准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6383-1996医疗卫生用品辐射灭菌质量控制标准传染病防治涉及的标准、规范GB17010-1997丙型病毒性10传染病防治涉及的标准、规范GB14930.2-94《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消毒剂卫生标准》GB14934-9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T17218-1998《饮用水化学处理剂卫生安全性评价》HG/T2777-1996《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GB17988-2000《食具消毒柜安全和卫生要求》QB/T2493-2000《纸尿裤(含纸尿片/垫)》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2176-90次氯酸钠发生器《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传染病防治涉及的标准、规范GB14930.2-94《食品工具11传染病防治涉及的标准、规范CJ/T3025-1993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CJ/T3028.1-1994臭氧发生器CJ/T3028.2-1994臭氧发生器臭氧氧浓度、产量、电耗的测量

GB19082-2003医用一次性防护技术要求GB19083-200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19084-2003普通脱脂棉口罩GB19085-2003商场、服务业经营场所传染性疾病预防GB19104-2003过氧乙酸求传染病防治涉及的标准、规范CJ/T3025-1993城市污水12传染病防治涉及的标准、规范GB19105-2003过氧乙酸包装要求GB19106-2003次氯酸钠溶液GB19106-2003次氯酸钠溶液包装要求GB19107-2003过氧乙酸含量测定GB19108-2003次氯酸钙包装要求GB18278-2000医疗保健产品灭菌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工业湿热灭菌

-洁净手术室建筑规范传染病防治涉及的标准、规范GB19105-2003过氧乙酸包13传染病防治的法律制度基本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政府领导分工负责传染病防治的法律制度基本原则14传染病防治的法律职责政府的法律责任领导传染病防治,制定并组织实施传染病防治规划(国务院)公布甲类传染病卫生健康教育公共卫生设施的建设、改造预防接种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防治力量的组织传染病暴发、流行时采取的紧急措施的决定与解除疫区的宣布与解除疫区封锁与解除传染病防治的法律职责政府的法律责任15传染病防治的法律职责政府部门的责任(一)卫生行政部门监督管理传染病防治工作公布乙、丙类传染病病种疫情的通报和公布增加或减少菌(毒)种重大传染病疫情时医疗卫生人员调集聘任传染病管理监督员(二)军队监督管理军队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传染病防治的法律职责政府部门的责任16传染病防治的法律职责(三)铁路、交通、民航部门受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委托在本系统内行驶传染病管理监督权交通卫生检疫(四)农业部门同人畜共患传染病有关家畜家禽的传染病防治管理犬类的疫菌注射

(五)公安部门协助对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源携带者,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病人、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的强制隔离治疗措施犬类管理传染病防治的法律职责(三)铁路、交通、民航部门17传染病防治的法律职责(六)出入境检疫部门出入境卫生检疫疫情通报(七)其他部门:医药、工商、水利、城建、民政、邮政、广播电视等传染病防治的法律职责(六)出入境检疫部门18传染病防治的法律职责机构的责任(一)卫生防疫机构疫情报告组织、指导预防接种传染病的监测与预警流行病学调查提出卫生措施并监督落实对甲类传染源污染场所的卫生处理对传染病病人等进行隔离治疗、医疗观察传染病防治的法律职责机构的责任19传染病防治的法律职责机构的责任(二)医疗保健机构疫情报告预防接种传染病的监测地段内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消毒隔离、预防院内感染对传染源污染场所的卫生处理对传染病病人等进行隔离治疗、医疗观察传染病防治的法律职责机构的责任20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卫生行政部门监督管理职权第三十二条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传染病防治工作行使下列监督管理职权:

(一)对传染病的预防、治疗、监测、控制和疫情管理措施进行监督、检查;

(二)责令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限期改进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

(三)依照本法规定,对违反本法的行为给予行政处罚。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委托其他有关部门卫生主管机构,在本系统内行使前款所列职权。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卫生行政部门监督管理职权21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卫生监督网络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医疗保健机构检查员监督员社会举报或投诉疾病控制机构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卫生监督网络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医疗22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卫生监督员职权:(一)监督检查《传染病防治法》及本办法的执行情况;

(二)进行现场调查,包括采集必需的标本及查阅、索取、翻印复制必要的文字、图片、声象资料等,并根据调查情况写出书面报告;

(三)对违法单位或者个人提出处罚建议;

(四)执行卫生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卫生主管机构交付的任务;

(五)及时提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措施的建议。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卫生监督员职权:23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传染病管理检查员职权:(一)宣传《传染病防治法》及本办法,检查本单位和责任地段的传染病防治措施的实施和疫情报告执行情况;

(二)对本单位和责任地段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三)执行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防疫机构对本单位及责任地段提出的改进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的意见;

(四)定期向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卫生防疫机构汇报工作情况遇到紧急情况及时报告。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传染病管理检查员职权:24卫生监督机构职责(32条)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1、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疫情报告;2、医疗机构、留验站(所)的隔离、消毒、防护和医疗废弃物处理;3、公共场所的消毒;4、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疫点的环境消毒;5、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的消毒产品、防护用品的质量;6、依法开展其他监督检查工作。卫生监督机构职责(32条)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25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监督执法的目的:为了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预防:指在传染病发生前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减少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控制:指在传染病发生后及时采取综合性防疫措施,消除各种传播因素,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以保护易感人群,使疫情不再继续蔓延。

消除:指某种传染病在一定范围内经过一定时间的监测,不再出现,虽然发生这种传染病的可能性已仍然存在,但可以认为在这一范围内该传染病已被消除。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监督执法的目的:26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抓好传染病疫情的监测和报告,依法执行疫情的报告制度,任何人不得干扰上报、隐瞒疫情。要防止传染病暴发和流行,保证预防、控制的措施落实;一旦发生传染病,政府和医疗卫生机构必须采取措施切断传播途径,把疫情控制消灭在最小范围。各级政府要调动财力、物力、人力予以支持,提高医疗卫生机构防范和处理重大疫情以及中毒事故、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抓好传染病疫情的监测和报告,依法执行疫情27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监督执法的主要内容

卫生防疫和医疗保健机构的传染病疫情的登记、报告生活饮用水公共卫生设施?预防用生物制品经营大型建设项目医疗卫生机构、美容整容等单位的消毒隔离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监督执法的主要内容28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7.消毒药械、卫生用品的生产、经营、使用8.从业人员健康状况9.传染病污染场所的卫生处理10.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隔离治疗、医学观察11.传染病流行暴发期间的控制措施的落实12.对管理相对人的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取证,提出处理意见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7.消毒药械、卫生用品的生产、经29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常见的违法案件生活饮用水不符合卫生标准案违反饮用水水源管理案违反饮用水卫生管理案未按规定修建公共卫生设施案违章养犬伤人或致人发病案造成传染病感染或致病微生物扩散案自然疫源地未经卫生调查施工建设案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常见的违法案件30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常见的违法案件出售或运输被污染物品案违反规定造成传染病传播或流行案违反传染病疫情管理规定案违反传染病管理案违反传染源管理案违反交通卫生检疫案违反《消毒管理办法》案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常见的违法案件31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疫情报告监督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2)。

乙类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24)丙类传染病:(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9)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疫情报告监督32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时,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此类疫情报告时,应于6小时内上报省、地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时组织核实调查、疫点处理和进行核实情况报告。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33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发现其它乙类传染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时,城镇应于12小时内、农村应于24小时内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出《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时,应按甲类传染病报告时限与方式上报。疾病监测地区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于24小时内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出《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这类疾病暴发流行时,应按甲类传染病报告时限与方式上报。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发现其它乙类传染病人34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第十七条从事预防、医疗和保健工作的人员确诊或疑诊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后,应立即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卫生防疫机构在接到报告后,于12小时内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疫情。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第八、九条规定性病专科必须经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许可。《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必须按下列时间报出《结核病报告卡》:(一)监测区在24小时内报告;(二)城市非监测区在一周内报告;(三)农村非监测区在两周内报告。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第十七条从35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疾病监测地区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于24小时内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出《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这类疾病暴发流行时,应按甲类传染病报告时限与方式上报。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疾病监测地区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发现丙类3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

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时,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其它乙类传染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时,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

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对甲类传染37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预防性工作监督各种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消毒隔离工作:综合性医院、传染病院、皮肤病防治所、结核病防治所、采供血机构等。从业人员健康证检查;集中式供水单位的水源、饮用水传染病菌(毒)种的保藏、携带、运输其他场所的消毒工作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预防性工作监督38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实施办法》第十八条对患有下列传染病的病人或者病原携带者予以必要的隔离治疗,直至医疗保健机构证明其不具有传染性时,方可恢复工作:

(一)鼠疫、霍乱;

(二)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炭疽、斑疹伤寒、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淋病、梅毒;

(三)肺结核、麻风病、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实施办法》第四十八条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以及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淋病、梅毒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必须按照有关规定接受检疫、医学检查和防治措施。

前款以外的乙类传染病病人及病原携带者的密切接触者,应当接受医学检查和防治措施。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实施办法》第十八条对患有下列传染病的39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防治法》第二十六条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报经上一级地方政府决定,可以宣布疫区,在疫区内采取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紧急措施,并可以对出入疫区的人员、物资和交通工具实施卫生检疫。《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检疫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以及国务院确定并公布的其他传染病。《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第五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确定检疫传染病疫区,并决定对出入疫区的交通工具及其乘运的人员、物资实施交通卫生检疫。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防治法》第二十六条甲类、乙类传染病暴40传染病监督执法中主要存在问题政府的职责需进一步落实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公共卫生设施的建设、改造预防接种的落实三大体系的建设经费保障传染病监督执法中主要存在问题政府的职责需进一步落实41传染病监督执法中主要存在问题二、完善法律体系1.明确新发传染病的确定、管理分类、发布等职责。对现有的传染病分类方法进一步科学化,不能再出现像非典按甲类传染病控制而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2.增加监督管理可操作性,加大执法处罚力度。增加处罚种类对所有单位和个人的违法行为均应进行处罚,特别是法律中设置的禁止性条款。3.《传染病防治法》与相关的法律法规应保持连续性、系统性,如增加卫生防疫用消毒药剂、消毒器械、一次性卫生用品生产企业和产品卫生许可的条款,加大对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或规范要求的生产企业及其消毒药剂、消毒器械、一次性卫生用品的处罚力度,如按生产、经营的金额进行处罚,没收非法产品和违法所得。4.要明确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执法体系建设、医疗保障体系职责、建设标准或要求传染病监督执法中主要存在问题二、完善法律体系42传染病监督执法中主要存在问题(三)加强卫生监督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卫生监督机构的建立,特别是农村基层的卫生监督问题已得到领导人的重视。充实卫生监督机构人员改善卫生监督机构办公用房、设备设施等监督执法条件明确卫生监督机构的职责保障卫生执法经费的投入传染病监督执法中主要存在问题(三)加强卫生监督体制的改革与发43传染病监督执法中主要存在问题(四)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加强有关单位和个人的经常性监督检查医疗卫生单位的传染病登记、报告的检查医疗卫生单位消毒隔离制度、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消毒产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检查其他需消毒的场所和单位的监督检查:招收流动人员单位、洗涤衣物单位、出租旧衣服(如婚纱)等从事食品、化妆品、美容整容、保育、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生产等人员健康状况传染病监督执法中主要存在问题(四)加强卫生监督执法44传染病监督执法中主要存在问题(四)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加强与疾病控制机构的联动传染病管理中违法案件,如传染病不报、迟报、漏报卫生监测中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如饮用水、医疗机构消毒监测、消毒产品卫生质量监测大型建设项目未经卫生调查兴建的传染病监督执法中主要存在问题(四)加强卫生监督执法45传染病监督执法中主要存在问题(四)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大力宣传,拓宽举报渠道造成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院内感染、实验室感染的集中式供水水源范围排污的无卫生许可证擅自供水的违章养犬造成伤人或导致发病的故意传播传染病的致人感染的传染病监督执法中主要存在问题(四)加强卫生监督执法46传染病监督执法中主要存在问题(四)加强卫生监督执法转变政府职能依法行政卫生行政部门依法管理医疗卫生单位卫生行政部门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或人员的责任地段传染病监督执法中主要存在问题(四)加强卫生监督执法47传染病防治相关立法工作计划传染病防治法修订

国务院法制办、卫生部正联合起草预防性计划免疫管理条例

国务院法制办正在调研论证艾滋病防治管理条例血吸虫病管理条例结核病防治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相关立法工作计划传染病防治法修订48关于传染病防治法的修订一、修订的思路(卫生部赵司长)建立和完善我国传染病防治体系,全面考虑保障层面、技术层面、执法层面进一步明确政府及有关部门和社会的责任增加医疗救治方面的内容进一步明确法律责任法律条文力求明确具体关于传染病防治法的修订一、修订的思路(卫生部赵司长)49关于传染病防治法的修订(续)二、修订的重点内容—总则对法定管理传染病各类病种进行评估,考虑新发传染病的分类问题传染病防治的政府职责及体系建设、经费保障—预防明确各有关部门预防传染病的职责明确各有关单位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明确传染病日常监测机构的职责及工作方式关于传染病防治法的修订(续)二、修订的重点内容50关于传染病防治法的修订—疫情的报告和公布规定疫情报告、通报、公布三方面进一步明确层级报告的程序和时限—控制对不同类别传染病的控制措施进一步明确细化有关部门以及疾病控制机构的责任关于传染病防治法的修订—疫情的报告和公布51关于传染病防治法的修订—增加医疗救治一章明确传染病医疗救治服务网络设置要求明确各类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防治中的职责—监督明确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职责与权限—法律责任与各章设定义务相对应,进一步细化关于传染病防治法的修订—增加医疗救治一章52关于传染病防治法的修订

修订中需要调查研究的主要问题法定传染病的分类及各类病种传染病疫情公布的原则、权限及程序对艾滋病的管理方式传染病防治医疗机构的设置传染病的医疗救治方式对于监督机构能否规定及如何规定关于传染病防治法的修订

修订中需要调查研究的主要问题53《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法规《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法规5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1989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实施宪法规定的保护人民健康的重要法律之一。使我国传染病防治工作从行政管理走上了法制管理轨道。《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55传染病防治涉及的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国境卫生检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公共场所管理条例食品卫生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弃物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涉及的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56传染病防治涉及的法规性病防治管理办法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血液制品管理条例预防用生物制品生产供应管理办法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刑法传染病防治涉及的法规性病防治管理办法57传染病防治涉及的标准、规范GB15973-1995麻风病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GB15974-1995梅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75-1995淋病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GB15976-1995我国控制和消灭血吸虫病标准GB15977-1995日本血吸虫病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GB15978-1995人间鼠疫疫区处理标准及原则GB15983-1995麻疹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GB15984-1995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5-1995丝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传染病防治涉及的标准、规范GB15973-1995麻风病诊断58传染病防治涉及的标准、规范GB15986-1995黑热病(内脏利什曼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7-1995传染性肺结核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8-1995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9-1995疟疾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90-1995乙肝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91-1995鼠疫诊断标准GB15992-1995鼠疫控制及考核原则与方法GB15985-1995丝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传染病防治涉及的标准、规范GB15986-1995黑热病(内59传染病防治涉及的标准、规范GB15993-1995猩红热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94-1995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95-1995钩端螺旋体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96-1995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97-1995白喉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98-1995百日咳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99-1995丁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6000-1995HIV/AIDS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6001-1995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传染病防治涉及的标准、规范GB15993-1995猩红热诊断60传染病防治涉及的标准、规范GB16002-1995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6393-1996新生儿破伤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6394-1996脊髓灰质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6853-1997结核病监测指标GB16882-1997动物鼠疫监测标准GB16883-1997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GB16884-1997流行性脑脊髓灰质炎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6885-1997布鲁氏菌病监测标准传染病防治涉及的标准、规范GB16002-1995细菌性痢疾61传染病防治涉及的标准、规范GB17009-1997风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010-1997甲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011-1997戊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012-1997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013-1997包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014-1997狂犬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015-1997甲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016-1997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传染病防治涉及的标准、规范GB17009-1997风疹诊断标62传染病防治涉及的标准、规范GB17010-1997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标准流行性地方斑疹伤寒诊断标准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诊断标准登革热诊断标准GB15979-1995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15980-1995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GB15981-1995消毒与灭菌的评价方法与标准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6383-1996医疗卫生用品辐射灭菌质量控制标准传染病防治涉及的标准、规范GB17010-1997丙型病毒性63传染病防治涉及的标准、规范GB14930.2-94《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消毒剂卫生标准》GB14934-9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T17218-1998《饮用水化学处理剂卫生安全性评价》HG/T2777-1996《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GB17988-2000《食具消毒柜安全和卫生要求》QB/T2493-2000《纸尿裤(含纸尿片/垫)》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2176-90次氯酸钠发生器《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传染病防治涉及的标准、规范GB14930.2-94《食品工具64传染病防治涉及的标准、规范CJ/T3025-1993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CJ/T3028.1-1994臭氧发生器CJ/T3028.2-1994臭氧发生器臭氧氧浓度、产量、电耗的测量

GB19082-2003医用一次性防护技术要求GB19083-200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19084-2003普通脱脂棉口罩GB19085-2003商场、服务业经营场所传染性疾病预防GB19104-2003过氧乙酸求传染病防治涉及的标准、规范CJ/T3025-1993城市污水65传染病防治涉及的标准、规范GB19105-2003过氧乙酸包装要求GB19106-2003次氯酸钠溶液GB19106-2003次氯酸钠溶液包装要求GB19107-2003过氧乙酸含量测定GB19108-2003次氯酸钙包装要求GB18278-2000医疗保健产品灭菌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工业湿热灭菌

-洁净手术室建筑规范传染病防治涉及的标准、规范GB19105-2003过氧乙酸包66传染病防治的法律制度基本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政府领导分工负责传染病防治的法律制度基本原则67传染病防治的法律职责政府的法律责任领导传染病防治,制定并组织实施传染病防治规划(国务院)公布甲类传染病卫生健康教育公共卫生设施的建设、改造预防接种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防治力量的组织传染病暴发、流行时采取的紧急措施的决定与解除疫区的宣布与解除疫区封锁与解除传染病防治的法律职责政府的法律责任68传染病防治的法律职责政府部门的责任(一)卫生行政部门监督管理传染病防治工作公布乙、丙类传染病病种疫情的通报和公布增加或减少菌(毒)种重大传染病疫情时医疗卫生人员调集聘任传染病管理监督员(二)军队监督管理军队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传染病防治的法律职责政府部门的责任69传染病防治的法律职责(三)铁路、交通、民航部门受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委托在本系统内行驶传染病管理监督权交通卫生检疫(四)农业部门同人畜共患传染病有关家畜家禽的传染病防治管理犬类的疫菌注射

(五)公安部门协助对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源携带者,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病人、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的强制隔离治疗措施犬类管理传染病防治的法律职责(三)铁路、交通、民航部门70传染病防治的法律职责(六)出入境检疫部门出入境卫生检疫疫情通报(七)其他部门:医药、工商、水利、城建、民政、邮政、广播电视等传染病防治的法律职责(六)出入境检疫部门71传染病防治的法律职责机构的责任(一)卫生防疫机构疫情报告组织、指导预防接种传染病的监测与预警流行病学调查提出卫生措施并监督落实对甲类传染源污染场所的卫生处理对传染病病人等进行隔离治疗、医疗观察传染病防治的法律职责机构的责任72传染病防治的法律职责机构的责任(二)医疗保健机构疫情报告预防接种传染病的监测地段内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消毒隔离、预防院内感染对传染源污染场所的卫生处理对传染病病人等进行隔离治疗、医疗观察传染病防治的法律职责机构的责任73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卫生行政部门监督管理职权第三十二条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传染病防治工作行使下列监督管理职权:

(一)对传染病的预防、治疗、监测、控制和疫情管理措施进行监督、检查;

(二)责令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限期改进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

(三)依照本法规定,对违反本法的行为给予行政处罚。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委托其他有关部门卫生主管机构,在本系统内行使前款所列职权。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卫生行政部门监督管理职权74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卫生监督网络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医疗保健机构检查员监督员社会举报或投诉疾病控制机构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卫生监督网络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医疗75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卫生监督员职权:(一)监督检查《传染病防治法》及本办法的执行情况;

(二)进行现场调查,包括采集必需的标本及查阅、索取、翻印复制必要的文字、图片、声象资料等,并根据调查情况写出书面报告;

(三)对违法单位或者个人提出处罚建议;

(四)执行卫生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卫生主管机构交付的任务;

(五)及时提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措施的建议。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卫生监督员职权:76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传染病管理检查员职权:(一)宣传《传染病防治法》及本办法,检查本单位和责任地段的传染病防治措施的实施和疫情报告执行情况;

(二)对本单位和责任地段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三)执行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防疫机构对本单位及责任地段提出的改进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的意见;

(四)定期向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卫生防疫机构汇报工作情况遇到紧急情况及时报告。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传染病管理检查员职权:77卫生监督机构职责(32条)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1、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疫情报告;2、医疗机构、留验站(所)的隔离、消毒、防护和医疗废弃物处理;3、公共场所的消毒;4、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疫点的环境消毒;5、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的消毒产品、防护用品的质量;6、依法开展其他监督检查工作。卫生监督机构职责(32条)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78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监督执法的目的:为了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预防:指在传染病发生前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减少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控制:指在传染病发生后及时采取综合性防疫措施,消除各种传播因素,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以保护易感人群,使疫情不再继续蔓延。

消除:指某种传染病在一定范围内经过一定时间的监测,不再出现,虽然发生这种传染病的可能性已仍然存在,但可以认为在这一范围内该传染病已被消除。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监督执法的目的:79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抓好传染病疫情的监测和报告,依法执行疫情的报告制度,任何人不得干扰上报、隐瞒疫情。要防止传染病暴发和流行,保证预防、控制的措施落实;一旦发生传染病,政府和医疗卫生机构必须采取措施切断传播途径,把疫情控制消灭在最小范围。各级政府要调动财力、物力、人力予以支持,提高医疗卫生机构防范和处理重大疫情以及中毒事故、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抓好传染病疫情的监测和报告,依法执行疫情80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监督执法的主要内容

卫生防疫和医疗保健机构的传染病疫情的登记、报告生活饮用水公共卫生设施?预防用生物制品经营大型建设项目医疗卫生机构、美容整容等单位的消毒隔离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监督执法的主要内容81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7.消毒药械、卫生用品的生产、经营、使用8.从业人员健康状况9.传染病污染场所的卫生处理10.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隔离治疗、医学观察11.传染病流行暴发期间的控制措施的落实12.对管理相对人的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取证,提出处理意见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7.消毒药械、卫生用品的生产、经82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常见的违法案件生活饮用水不符合卫生标准案违反饮用水水源管理案违反饮用水卫生管理案未按规定修建公共卫生设施案违章养犬伤人或致人发病案造成传染病感染或致病微生物扩散案自然疫源地未经卫生调查施工建设案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常见的违法案件83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常见的违法案件出售或运输被污染物品案违反规定造成传染病传播或流行案违反传染病疫情管理规定案违反传染病管理案违反传染源管理案违反交通卫生检疫案违反《消毒管理办法》案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常见的违法案件84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疫情报告监督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2)。

乙类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24)丙类传染病:(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9)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疫情报告监督85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时,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此类疫情报告时,应于6小时内上报省、地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时组织核实调查、疫点处理和进行核实情况报告。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86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发现其它乙类传染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时,城镇应于12小时内、农村应于24小时内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出《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时,应按甲类传染病报告时限与方式上报。疾病监测地区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于24小时内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出《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这类疾病暴发流行时,应按甲类传染病报告时限与方式上报。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发现其它乙类传染病人87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第十七条从事预防、医疗和保健工作的人员确诊或疑诊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后,应立即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卫生防疫机构在接到报告后,于12小时内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疫情。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第八、九条规定性病专科必须经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许可。《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必须按下列时间报出《结核病报告卡》:(一)监测区在24小时内报告;(二)城市非监测区在一周内报告;(三)农村非监测区在两周内报告。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第十七条从88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疾病监测地区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于24小时内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出《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这类疾病暴发流行时,应按甲类传染病报告时限与方式上报。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疾病监测地区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发现丙类8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

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时,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其它乙类传染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时,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

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对甲类传染90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预防性工作监督各种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消毒隔离工作:综合性医院、传染病院、皮肤病防治所、结核病防治所、采供血机构等。从业人员健康证检查;集中式供水单位的水源、饮用水传染病菌(毒)种的保藏、携带、运输其他场所的消毒工作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预防性工作监督91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实施办法》第十八条对患有下列传染病的病人或者病原携带者予以必要的隔离治疗,直至医疗保健机构证明其不具有传染性时,方可恢复工作:

(一)鼠疫、霍乱;

(二)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炭疽、斑疹伤寒、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淋病、梅毒;

(三)肺结核、麻风病、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实施办法》第四十八条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以及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淋病、梅毒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必须按照有关规定接受检疫、医学检查和防治措施。

前款以外的乙类传染病病人及病原携带者的密切接触者,应当接受医学检查和防治措施。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实施办法》第十八条对患有下列传染病的92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防治法》第二十六条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报经上一级地方政府决定,可以宣布疫区,在疫区内采取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紧急措施,并可以对出入疫区的人员、物资和交通工具实施卫生检疫。《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检疫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以及国务院确定并公布的其他传染病。《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第五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确定检疫传染病疫区,并决定对出入疫区的交通工具及其乘运的人员、物资实施交通卫生检疫。新时期传染病监督执法《防治法》第二十六条甲类、乙类传染病暴93传染病监督执法中主要存在问题政府的职责需进一步落实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公共卫生设施的建设、改造预防接种的落实三大体系的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