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培训课件_第1页
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培训课件_第2页
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培训课件_第3页
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培训课件_第4页
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青岛海慈医疗集团肝胆内科王兰青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青岛海慈医疗集团肝胆内科1第一篇内科疾病第三章消化系统疾病第一篇内科疾病第三章消化系统疾病2第三章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

(脾胃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四季脾旺不受邪”“脾胃内伤,百病由生”,故对脾胃病的治疗和研究一直为历代医家所重视,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和经验的积累,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脾胃学说。在脾胃学说的指导下,中医药治疗脾胃病的疗效独特,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第三章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

(脾胃病)3一、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中医证型1.胃气壅滞:主证:胃脘胀痛,食后加重,嗳气。兼次证:嗳腐吞酸,纳差。苔腻、脉滑。治法:理气和胃止痛方药:香苏散。香苏陈皮炙甘草,胃气壅滞此方好常见于慢性胃炎、胃溃疡。一、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中医证型1.胃气壅滞:42.肝气犯胃(肝胃不和):主症: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每因情志因素而诱发。兼次症:嗳气频繁,大便不畅,不思饮食,精神抑郁,喜太息。苔薄白,脉弦。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方药:柴胡疏肝散。柴胡疏肝枳芍草,香附川芎二味妙,疏肝理气兼止痛,肝胃气滞此方好。常见于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胃溃疡。2.肝气犯胃(肝胃不和):53.胃中蕴热:主症:胃脘灼痛,得凉则减,遇热则增。兼次症:口干口苦,喜冷饮,或口臭、口舌生疮,小便黄,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少津。脉滑数。治法:清胃泻热、和中止痛。方药:泻心汤合金铃子散泻心汤用芩连黄,胃中蕴热此方尝。金铃子散用延胡,理气止痛多用途。常见于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胃溃疡。3.胃中蕴热:64.肝胃郁热:主症:胃脘灼痛,痛势急迫。兼次症: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清肝泻热,和胃止痛方药:化肝煎化肝煎用青陈皮,芍药栀子与丹皮,再加泽泻与贝母,肝胃郁热此方宜常见于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胃溃疡。4.肝胃郁热:75.瘀血阻滞:主症:胃脘疼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食后加剧,入夜尤甚。兼次症:病程长久,胃痛反复发作而不愈,面色晦暗无华。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治法:理气活血,化瘀止痛。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失笑五灵及蒲黄,瘀血阻滞此方良。丹参饮用檀香砂,理气活血效堪夸。常见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脂肪肝、肝硬化。5.瘀血阻滞:86.胃阴不足:主症:胃脘隐痛或隐隐灼痛。兼次症:嘈杂,似饥而不欲饮食,口燥咽干不欲饮,大便干结。

舌体瘦,质嫩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治法:养阴益胃方药: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益胃沙参与麦冬,生地玉竹冰糖冲。常见于慢性胃炎、胃溃疡、脂肪肝。6.胃阴不足:97.脾胃虚寒:主症: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或受凉疼痛加剧,得饮食或温熨后减轻。兼次症:面色无华,泛吐清水,神疲纳差,四肢倦怠、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法:温中健脾方药:黄芪健中汤黄芪建中芍药多,桂枝甘草饴糖和,生姜大枣调营卫,脾胃虚寒此方瘥。常见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功能性便秘。7.脾胃虚寒:108、痰湿郁阻主症:胸脘痞闷,泛恶纳呆。兼次症:头昏或沉,身重肢卷,夜寐欠佳,大便溏薄。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你或腻而微黄。脉滑。治法:健脾理气,化痰降浊。方药:温胆汤加味黄芪建中芍药多,桂枝甘草饴糖和,生姜大枣调营卫,脾胃虚寒此方瘥。常见于慢性胃炎、胃溃疡、脂肪肝、为食管反流病、胃下垂。8、痰湿郁阻主症:胸脘痞闷,泛恶纳呆。119、脾胃虚弱主症:胃痛隐隐,食后腹胀,食欲不振,便下溏薄。兼次症:面色无华,倦怠乏力。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法:益气健脾方药:六君子汤四君子汤(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加半夏、陈皮。常见于慢性胃炎、肠激惹综合症、功能性便秘。9、脾胃虚弱主症:胃痛隐隐,食后腹胀,食欲不振,便下溏薄。1210、肝气乘脾(肝郁脾虚,肝脾不和)主症:情志抑郁,闷闷不乐,脘胁胀闷,食后尤甚,大便唐薄或干稀不调。兼次症:面色滞暗,腹痛腹泻,泻后痛减。舌暗淡,苔薄白。脉弦细弱。治法:利气健脾方药:逍遥散或痛泻要方加减。常见于慢性胃炎、功能性便秘。10、肝气乘脾(肝郁脾虚,肝脾不和)主症:情志抑郁,闷闷不乐1311、脾虚气陷脾气虚(食少、腹胀、便溏)+下陷症(脘腹坠胀,便意频数,肛门重坠,或久泻久痢,或小便浑浊如米泔,或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眼睑下垂)。舌脉同脾胃虚弱证。治法:益气健脾,升阳举陷。方药:补中益气汤主要见于胃下垂。11、脾虚气陷脾气虚(食少、腹胀、便溏)+下陷症(脘腹坠胀,1412、饮食损伤主症:胃脘胀满,疼痛拒按,暧腐食臭。。兼次症:恶心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或矢气后疼减,厌食,大便不爽或秽臭。舌苔厚腻。脉滑。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方药:保合丸加减。常见于慢性胃炎、胃柿石证。12、饮食损伤主症:胃脘胀满,疼痛拒按,暧腐食臭。。15二、常见消化系疾病的中医治疗特色中医药发展与生存的关键在于疗效。中医药治疗脾胃病的疗效独特,涉及的病种覆盖消化系统疾病的方方面面。而独具代表性的疾病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为柿石证、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为食管反流病、胃下垂、脂肪肝、肝硬化。现就几个消化系统疾病的中医药治疗特色简介如下

二、常见消化系疾病的中医治疗特色中医药发展与生存的关键在于161.功能性消化不良定义: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非器质性病变所致的消化不良。是一组十分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常有胃动力障碍或感觉高敏。其病因不清,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部分患者伴有焦虑和抑郁,临床上表现为上腹不适,疼痛,早饱,上腹胀,嗳气,恶心,食欲减退等,但有关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证据。1.功能性消化不良定义: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非器质性病变所17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1、持续或间断性消化不良,表现为上腹疼痛或不适,2、缺乏可解释症状的疾病证据,3、症状与排便无关,4、在近一年内症状至少达三个月的时间(不一定持续)。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18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1、一般治疗:避免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或不规律的饮食习惯。2、腹痛为主者可选用抗酸剂或抑酸剂,3、腹胀不适有餐后加重者可选用促动力药,4、伴有感染者,如以上治疗疗效不佳,可接受抗治疗,5、有明显焦虑和抑郁状态者可应用抗焦虑或抑郁药物治疗。对感觉高敏患者需应用调整感觉的药物。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19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辨治:1、辨病:本病属中医胃痛、痞证、嗳气、纳呆的讨论范畴。2、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情志内伤、饮食伤胃、劳倦伤脾所致,以肝郁气滞、脾运失职、胃失通降为其基本病机。病位在胃,而又涉及肝脾两脏。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辨治:20功能性消化不良3、辩证施治:(1)肝胃不和型:症状特点:胀痛连胁,情绪相关。治法:疏肝理气,通络止痛。柴胡疏肝散加减;(2)湿热中阻型:症状特点:胃脘胀闷,呕恶纳呆,舌苔黄腻,治法:燥湿健脾,,佐以清热,小陷胸汤合平胃散加减;(3)肝胃郁热型:症状特点:脘胁灼热或疼痛,嗳气口苦,舌红台黄,脉弦滑。治法:疏肝泄热,和胃降逆。化肝煎;柴胡疏肝散合佐金丸;功能性消化不良3、辩证施治:21功能性消化不良(4)瘀血阻络型:症状特点:刀割、刺痛,痛有定处,+瘀血舌脉。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失笑散合丹参饮等(5)胃阴不足型:症状特点:胃痛隐隐,食欲不振,口干厌饮,舌嫩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治法:养阴益胃。沙参麦冬汤;麦门冬汤;益胃汤,柴芍六君子汤加减;功能性消化不良(4)瘀血阻络型:症状特点:刀割、刺痛,222.消化性溃疡定义:消化性溃疡主要指由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而发生的在食管下段、胃、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溃疡的粘膜缺损超过粘膜肌层,故不同于糜烂。引起消化性溃疡的因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消炎药、胃酸分泌过多、遗传因素、应激和心理因素,并与粘膜的防卫力下降有关。2.消化性溃疡定义:消化性溃疡主要指由于胃酸/胃23消化性溃疡诊断:1、内窥镜检查是确诊消化性溃疡的首先方法。2、上消化道气钡双对比造影——龛影3、胃液分析:胃酸分泌量测定消化性溃疡诊断:24消化性溃疡治疗:1、HP阳性者: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或再加铋剂,治疗一到两周,此后继续用抑酸药保证溃疡愈合(GU6~8周,DU4周),停药一月后复查胃镜或尿素呼气试验核实HP是否根除,不必用抗酸药维持治疗。2、HP阴性者:寻找并祛除溃疡诱因,用H2受体拮抗剂或治疗(GU6~8周,DU4周)后,维持治疗3~6个月。3、溃疡病可加用胃粘膜保护剂或促动力药。消化性溃疡治疗:25消化性溃疡——中医辨治1、辨病:本病属中医胃痛、泛酸、痞证、纳呆的范畴。2、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外感寒邪、饮食所伤、情志不遂等病因引起,主要病机是胃气失和、气机不利、胃失濡养、脾胃气虚等,常涉及多个脏腑。消化性溃疡——中医辨治1、辨病:本病属中医胃痛、泛酸、痞证、26消化性溃疡——中医辨治3、辩证施治:(1)肝胃不和型:症状特点:胀痛连胁,情绪相关。治法:疏肝理气,通络止痛。柴胡疏肝散加减;(2)瘀血阻络型:症状特点:刀割、刺痛,痛有定处,+瘀血舌脉。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失笑散合丹参饮等消化性溃疡——中医辨治3、辩证施治:27消化性溃疡——中医辨治(3)胃阴不足型:症状特点:胃痛隐隐,食欲不振,口干厌饮,舌嫩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治法:养阴益胃,和络止痛。益胃汤加减;4)脾胃虚寒型:症状特点: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减,肢冷便溏,舌淡苔白脉沉细。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加味。其中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益气活血则是预防溃疡复发的主要机制。消化性溃疡——中医辨治(3)胃阴不足型:症状特点:胃痛28消化性溃疡——中医辨治现代研究:现代医学认为感染是其致病和致复发的重要原因。通过体外抑菌实验,证明黄芩、黄连、黄柏、大黄等清热燥湿药具有较好的抑杀菌作用;许多学者认为清热解毒药有杀灭的作用,常用药物有蒲公英、半枝莲、金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黄连等;而一些益气健脾药、活血化瘀药也有一些疗效。消化性溃疡——中医辨治现代研究:现代医学认293.慢性胃炎定义: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的慢性炎症性病变,我国多数为以胃窦为主的全胃炎,后期以胃粘膜固有腺体萎缩和肠腺化生为主要病理特点,主要病因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免疫因素以及其他系统疾病如营养不良、年龄因素、遗传因素等。3.慢性胃炎定义: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的慢性炎症性病变30慢性胃炎诊断:病史不典型,症状不特异,确诊需胃镜检查和活组织学检查。X线钡餐检查对慢性胃炎的诊断帮助不大,但有助于鉴别。慢性胃炎诊断:31慢性胃炎治疗:1、一般治疗:去除病因,调饮食,戒烟酒等。2、对症治疗:可参照溃疡病的治疗,但以症状消失为治疗的终点。3、抗幽门螺杆菌治疗4、萎缩性胃炎伴重度不典型增生与早期胃癌难以鉴别,可考虑内镜下或外科手术治疗。慢性胃炎治疗:32慢性胃炎中医辨治1、辨病:属于中医的胃痛、痞证、泛酸、腹胀等范畴。2、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与饮食不节、劳倦太过、情志不畅、先天禀赋等有关,其病在胃,与肝脾有密切关系,病机变化可由气虚、气滞到血虚、血瘀,可由标实与本虚相互夹杂,亦可虚寒中夹有湿热。慢性胃炎中医辨治33慢性胃炎3、辩证施治:本病的中医证治与溃疡病大致相同,除此之外还可常见以下两个类型:(1)肝胃郁热型:症状特点:脘胁灼热或疼痛,嗳气口苦,舌红台黄,脉弦滑。治法:疏肝泄热,和胃降逆。化肝煎;柴胡疏肝散合佐金丸。(2)饮食伤胃型:症状特点:胃脘胀满,疼痛拒按,暧腐食臭;恶心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或矢气后疼减,厌食,大便不爽或秽臭。舌苔厚腻。脉滑。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加减。慢性胃炎3、辩证施治:本病的中医证治与溃疡病大致相同,除此之34慢性胃炎中医药对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卓著。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之一,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是胃癌的癌前疾病(状态)之一。中医药开展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的治疗工作已有多年,并初步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众多的临床报道及病理结果证实,中医药可使部分肠化生和异型增生减轻或消失,从而扭转了胃癌癌前病变难以逆转的观点,使胃癌的药物预防成为可能。慢性胃炎中医药对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卓著。慢性354、肠易激综合症定义:是一种慢性肠道运动功能紊乱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和排便异常,缺乏形态学、微生物学和生化学异常。本病临床上常见,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的诱因有情绪紧张、精神异常(焦虑、抑郁)、环境改变、食物过敏、肠道感染后等。4、肠易激综合症定义:是一种慢性肠道运动功能紊乱性疾病。主要36肠易激综合症临床表现:1、腹痛-为慢性腹痛,部位不确定,左下腹多见或弥漫而非局限,-性质多样,可谓隐痛、胀痛、绞痛等,-轻重程度不等,从轻微的腹部不适到剧烈的腹痛,-常在进餐后发生,有排便后完全缓解的特点。-腹痛仅发生在清醒时,无夜间痛醒。肠易激综合症临床表现:37肠易激综合症2、排便异常-可以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腹泻时大便不成形或水样,可有粘液但无脓血。3、其他表现-多数病人伴有其他消化道症状,如腹胀、食欲不振、早饱、胃灼热、嗳气等,还可有其他系统表现,如失眠、、心慌、头晕、头痛、乏力等。部分病人有明显焦虑或抑郁表现。肠易激综合症2、排便异常38肠易激综合症诊断:1、首先排除器质性疾病;2、在过去12个月中,腹部不适和疼痛的时间不短于12周,症状可以是不连续存在,且具备以下三项中的两项:排便能使其缓解或减轻伴有排便频率的改变,大于3次/天,或小于3次/周伴有排便性状(外观)的改变(干硬或稀便)肠易激综合症诊断:39肠易激综合症治疗:1、心理治疗:消除病人的心理顾虑2、饮食调整:除避免可能成为诱因的敏感食物外,应避免进食过多产生肠气的食物产生肠气多的食物:牛奶及奶制品、豆类、洋葱、萝卜、芹菜、葡萄干、香蕉等,产生肠气中等的食物:面食、茄子、土豆、柑橘类等。产生肠气少的食物:肉类(鱼、禽)、黄瓜、西红柿、米类等。肠易激综合症治疗:40肠易激综合症3.药物治疗:以对症为主亲水胶体:能吸收水分,增加粪便体积,使粪便松软匹维溴铵:为选择性作用于胃肠道的钙离子拮抗剂,主要用于腹痛明显者促胃肠动力药:用于腹胀、便秘者止泻药:用于腹泻严重者,应短期应用。微生态制剂:调整肠道菌群抗抑郁、抗焦虑药:用于精神神经症状明显者。肠易激综合症3.药物治疗:以对症为主41肠易激综合症中医辨治1.辨病:属腹痛、便秘、泄泻范畴;2.病因病机:七情不和,肝气横逆,克伐脾土,或饮食不节,寒热不和而伤脾,表象为气滞、痰湿、瘀热的实证;脾失健运、久病及肾,表现为脾肾双亏之虚证。临床常见虚实夹杂,数脏同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肠易激综合症中医辨治42肠易激综合症3、辩证施治:(1)肝气乘脾型:主症:情志抑郁,闷闷不乐,肠鸣腹痛,便下如水,或粪便挟气,水气俱下,泻后痛减每因情志不畅或情绪紧张而发病。苔白,脉弦。治法:抑肝扶脾,理气燥湿。痛泻要方合平胃散加减。(2)脾胃虚弱型:主症:大便时溏时泻,腹胀不适,面色萎黄,倦怠乏力,每因进食生冷油腻而泄泻加重,舌淡苔白,脉细弱。治法:健脾止泻。参苓白术散加减。肠易激综合症3、辩证施治:43肠易激综合症(3)气机郁滞型:主症:大便秘结,欲解不能,或腹痛较甚,胁腹气胀攻痛,嗳气频作,食后腹胀,苔薄脉弦。治法:顺气导滞。六磨汤加减。4.常用方剂:四逆散合五磨饮子,麻子仁丸,柴平散,胃苓汤,柴芍六君汤,柴芍地黄汤,附子理中丸等。肠易激综合症(3)气机郁滞型:主症:大便秘结,欲解不能,或腹445、功能性便秘定义:是由于非器质性病变造成的大便次数减少,和(或)排便困难,粪便干燥。又称单纯性便秘或习惯性便秘。多见于老年人。诊断:1、大便次数减少(每周排便少于2—3次)答辩剑英、干燥、或难解(排便延时)。2、伴有口苦、腹胀、纳呆、下腹不适、头晕、头痛、疲乏等症。3、左下腹可触及条索状痉挛或充填粪块的结肠。4、X线钡剂或结肠镜检查无器质性病变。5、功能性便秘定义:是由于非器质性病变造成的大便次数减少,和45功能性便秘治疗:一般治疗:1、定时排便,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2、适当劳动或运动,促进肠蠕动;3、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蔬菜、水果),多喝水。4、不要滥用泻药。功能性便秘治疗:46功能性便秘促进大便排出:1、溶积性泻药2、润滑性泻药3、高渗性泻药4、刺激性泻药功能性便秘促进大便排出:47功能性便秘中医辨治:1、气滞便秘型:腹部胀满,时而腹痛,痛无定处,欲便不能,便后腹胀可缓解,苔白,脉沉弦。治法:理气通便。四逆散加味(杏仁、瓜蒌、厚朴、桔梗等)。2、气虚便秘型:便秘、头晕气短、乏力、自汗、食少、面色萎黄、大便努挣难下、苔白、脉沉弱。治法:益气、温阳、通便。补中益气汤加减(肉苁蓉、麻仁、何首乌等)。3、津血不足型:便秘干结,大便努挣难下,时有心烦失眠,口干欲饮,舌红少苔,脉沉细或数。治法:养血润燥通便。四物汤加减。功能性便秘中医辨治:486、胃柿石症定义:食入的柿子或黑枣在胃内形成大块柿石。空腹食入大量未成熟、未加工的柿子或未去皮的柿子与黑枣最易成疾。其形成的机理是,大量的柿子或黑枣入胃后,其所含的鞣酸和树胶在胃酸的作用下凝结形成胃石。诊断:1、季节,食入史。2、食后半小时12小时内即可出向上腹疼痛,腹胀、恶心呕吐、适于不振等胃肠道症状,始为剧痛,渐为隐痛,呕吐物中可见柿子或黑枣的碎块。6、胃柿石症定义:食入的柿子或黑枣在胃内形成大块柿石。空腹食496、胃柿石症3、上腹部压痛,可触及表面光滑、边缘清晰、可移动的包快。4、钡餐:为内圆形或椭圆形充盈缺损,呈网状或条索形结构,表面不平、边缘清楚、可移动。5、胃镜:胃腔内墨绿色或黄褐色团块,触及可动,钳取物为黄绿色胶状物,其中无活体组织。6、B潮:检查前先喝水,可见胃液性暗区有强回声光团或光带,其后有声影。6、胃柿石症3、上腹部压痛,可触及表面光滑、边缘清晰、可移动506、胃柿石症治疗:1、一般治疗:休息、多喝水、进易消化食物2、溶石碎石:苏打水、氢氧化铝凝胶等。胃镜碎石。3、排石:口服胃肠动力药。4、外科手术:石形过大,内科失败,或并发胃肠梗阻时。6、胃柿石症治疗:516、胃柿石症中医辨治1、阴寒凝结型:胃中冷痛,得热痛减,恶心呕吐,泛吐清水,口不渴,舌淡苔白,脉弦紧。治法:温胃散寒,软坚导滞。良附丸加味(乌珠玉、干姜、陈皮、半夏、白芍、甘草、鸡内金,另加调胃承气汤。2、瘀血停着型:胃脘刺痛、拒按,或见呕吐。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治法:活血化淤,软坚导滞。血府逐瘀汤加消导剂加减。6、胃柿石症中医辨治52三、脾胃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三、脾胃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53三、脾胃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辨病和辨证相结合,逐步形成新的中西医结合的诊断模式。近年来,在慢性胃病中,中西医结合辨病和辨证的诊断模式体现了中西医诊断上的特点,正在逐步形成一种新的诊断模式;辨病和辨证结合,把西医侧重病因和病理形态的诊断与中医侧重全身生理病理的疾病反应的诊断结合起来,对整个病情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增强了诊断的深度和广度。例如临床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病和辨证,一方面要系统的明确西医的诊断,不仅要诊断出是什么病,而且要尽量辨明这种病的发病因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特点和病势转归等;另一方面,要正确地、客观地进行中医的辨病和辨证,通过四诊合参,以了解患者的全面情况,就是把该病的中医辨证与胃黏膜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镜肉眼观察和病理活检所见的病理形态、胃酸测定、胃黏膜功能检查等结合起来。将所获得的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定出病因病机、病位和病性等,找出中西医在病情方面有哪些内在的联系,有哪些一致的规律,从而找到一些可以结合的地方。三、脾胃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辨病和辨证相结合,逐步形成新的中西54三、脾胃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我国已相继制定出有关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肝硬化等的中西医结合、辨病和辨证结合的诊断标准,并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我院对消化道胃、肠、肝、胆病采用西医诊断、中医辨病,治疗上采用中医辨证、专病专方专药为主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对慢性胃炎、溃疡病等首先用胃镜或钡餐检查诊断病变部位、性质、程度,再根据患者体质、虚实、阴阳,选用研制的系列协定处方对证治疗,疗程结束后,再用胃镜复查其病理改变情况,至病变消失即为确实治愈。三、脾胃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我国已相继制定出有关消化系统疾病如55四、中医药在脾胃病治疗中的优势中医药对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之处。其特色及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四、中医药在脾胃病治疗中的优势中医药对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具有56四、中医药在胃病治疗中的优势1.首先是整体调节,中医认为人体是统一的整体,五脏六腑是相互关联的,一脏功能失常,必影响他脏或由他脏功能失调所致。所以,中医治疗胃病,并非单治胃,而是从整体调节,使各脏腑的气血阴阳平衡,而达到治病的效果。四、中医药在胃病治疗中的优势1.首先是整体调节,中医认为人57四、中医药在胃病治疗中的优势2.治疗用药灵活多变,遵循辨证论治原则,因时因人因地制宜。如春季肝气旺,故应防止肝木克土,宜适当疏肝健脾;夏季湿气盛,易感湿伤脾,宜健脾利湿,秋冬季节燥气盛行,宜养阴润燥。此外,中医治疗手段多样,有中药内服、外敷、药浴、针灸推拿、食疗等,均可达到补益虚损,调畅气机的作用,并且副作用极小,许多治疗脾胃病的中药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或调料,如生姜、大枣、茯苓、薏苡仁等。四、中医药在胃病治疗中的优势2.治疗用药灵活多变,遵循辨证58四、中医药在胃病治疗中的优势3.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疗效显著。(1)中西医结合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癌前病变中,临床症状改善较西药快速而显著,急性炎症性病变消退明显,对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也显示出一定的缓解和逆转作用。四、中医药在胃病治疗中的优势3.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59四、中医药在胃病治疗中的优势(2)中药对消化性溃疡的抗复发治疗取得明显效果,能巩固疗效,减少复发率,并使患者体质增强。消化性溃疡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约3/4的十二指肠溃疡愈合后在一年内复发,几乎100%的病人在五年内复发;胃溃疡愈合后也易复发,6个月平均复发率约为50%。四、中医药在胃病治疗中的优势(2)中药对消化性溃疡的抗复发治60四、中医药在胃病治疗中的优势(3)西医在防止消化性溃疡复发的治疗方面目前有以下几种方式:A去除病因和诱因B正常维持治疗:H2受体阻滞剂睡前一次服用,或用硫糖铝1克日两次口服,多主张至少1-2年。C间歇全剂量治疗:出现溃疡时给予全剂量治疗。简便易行,易被病人所接受。D按需治疗:症状复发时给予短疗程治疗,症状消失后即停药。目的在于控制症状,而让溃疡自发愈合。虽然溃疡愈合较慢,但总的疗效与全程治疗并无明显差异。下列病例不适合此法:60岁以上,有溃疡出血或穿孔史,每年复发两次以上,以及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四、中医药在胃病治疗中的优势(3)西医在防止消化性溃疡复发的614.发扬中医药辨治特色,充分突出其优势。中医学理论从认识和掌握人体生理功能状态入手,显示了人体生命活动的变化规律,个体化诊疗以及整体调节思想,符合人体生命变化多样性和基因多态性的特点,符合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建国以来广泛的医疗实践证明,中药治疗各系统疾病,具有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提高生命质量的优势,诸如中医药治疗肿瘤,虽对瘤块消退作用有限,但对改善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时间、消除毒副反应和提高生命质量等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就消化系统疾病而言,中医药治疗胃肠道功能性疾病,改善炎症性胃肠道疾病的症状,以及逆转胃肠道癌前病变的预后,都显示出整体治疗的优势。所以从人体整体出发,充分发挥中医优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就有突出疗效。4.发扬中医药辨治特色,充分突出其优势。62五、中医治疗胃肠病的近期目标中西医结合防治消化系统疾病虽然取得了不少进展,但距离人们的要求仍然相差很远。21世纪要搞好中西医结合工作,首先要抓住重点,认准突破口,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在“疑难病”治疗中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例如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其重点应放在癌前病变防治上;消化性溃疡复发率很高,因此,要提高和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的发展方向;加强对慢性非感染性胃肠道疾病和胃肠道功能性疾病的防治;慢性非感染性尤其是胃肠道功能性疾病,发病率很高,症状繁多,反复迁延,给患者带来痛苦,因此应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发挥辩证论治的长处,予以突破。当前我们要做的有两件事:一是建立中西医结合证候学,使其客观化、标准化;二是引用现代医学的生命质量标准,只有二者并进才能更好的推动中医、中西医结合的快速发展。五、中医治疗胃肠病的近期目标中西医结合防治消化系统疾病虽63六、病例分析要求写出诊断、病因病机分析、治法、方药六、病例分析要求写出诊断、病因病机分析、治法、方药64六、病例分析病例1:黄某,男性,68岁。因“上腹部疼痛反复发作10余年,复发2天”于2007年11月3日来诊。

患者10多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上腹部疼痛,当时胃镜检查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以后疼痛多次发作,均在我院门诊服用中西药物治疗后好转。2天前饮食不慎致上腹部疼痛再次发作,以隐隐烧灼样疼痛为主,伴有嘈杂感,似饥而不欲饮食,口燥咽干不欲饮,大便干结,3日1次,舌质嫩红,少苔,脉细稍数。

请问该患者为何病?应辨何证?应用何治法?何方药?六、病例分析病例1:黄某,男性,68岁。因“上腹部疼痛反复发65六、病例分析病例2:张××,女,31岁。胃脘疼痛一周,加重一天。一周前因与邻居不和而致胃痛。来诊时胃脘灼痛不适,痛势急迫,伴胁肋胀痛。嘈杂泛酸,不欲饮食,口干口苦,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请问该患者为何病?应辨何证?应用何治法?何方药?六、病例分析病例2:张××,女,31岁。胃脘疼痛一周,加重66六、病例分析病例3:周××,男,45岁。胃脘痛一天。一天前因贪食粽子而致胃痛。证见脘腹胀满而痛,嗳腐吞酸,口渴欲饮,大便秽臭不爽,小便黄赤,苔厚腻,脉弦紧。请问该患者为何病?应辨何证?应用何治法?何方药?六、病例分析病例3:周××,男,45岁。胃脘痛一天。一天前因67第六章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1、甲状腺功能亢进:是指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属中医“心迹”、“瘿病”讨论范畴。辩证施治:1、肝火亢盛:甲状腺肿大,柔软光滑,心烦易怒,自汗恶热,面部烘热,口干口苦,多食易饥,眼突手抖,大便量多,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清肝泻火。龙胆泻肝汤加减。(黄药子、海藻等)第六章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1、甲状腺功能亢进:是指甲状腺激681、甲状腺功能亢进2、心肝阴虚型:甲状腺肿大,柔软光滑,心慌头晕,心烦少寐,口干咽燥,食欲亢进,手指颤动,消瘦盗汗,舌红苔薄惶或少苔,脉细数。治法:滋阴养血,宁心柔肝。天王补心丹合一贯煎加减。(牡蛎)3、心肾阴虚:心肝阴虚症状+腰膝酸软,女子月经不调货闭经,男子阳萎,舌红无苔,脉沉细数。治法:滋阴养心,填精补肾。六味地黄汤合黄连阿胶汤加减。(牡蛎、黄药子等)。1、甲状腺功能亢进2、心肝阴虚型:甲状腺肿大,柔软光滑,心慌692、甲状腺功能减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生物效应不足所致的一种内分泌疾病。中医属“水肿”、“虚劳”讨论范畴。与“甲亢”正相反,“甲减”多表现为阳虚证候:1、脾肾阳虚:右归丸加减;2、心肾阳虚:苓桂术甘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2、甲状腺功能减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生703、糖尿病定义: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疾病。属中医“消渴”讨论范畴。辩证施治:1、肺热津伤-上消:消渴方;竹叶石膏汤加减;2、胃热炽盛-中消:玉女煎加减;3、肝肾阴亏-下消:知柏地黄丸和二至丸加减;3、糖尿病定义: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713、糖尿病4、气虚血滞-并发症:如脑梗塞后遗症,末梢神经炎,脉管炎,糖尿病足等。补阳还伍汤,黄芪桂枝五物汤;5、阴阳两亏: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金匮肾气丸加味。3、糖尿病4、气虚血滞-并发症:723、糖尿病糖尿病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现状-降糖和维持血糖水平是西药的优势;-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是中医的优势所在。3、糖尿病糖尿病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现状73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青岛海慈医疗集团肝胆内科王兰青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青岛海慈医疗集团肝胆内科74第一篇内科疾病第三章消化系统疾病第一篇内科疾病第三章消化系统疾病75第三章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

(脾胃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四季脾旺不受邪”“脾胃内伤,百病由生”,故对脾胃病的治疗和研究一直为历代医家所重视,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和经验的积累,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脾胃学说。在脾胃学说的指导下,中医药治疗脾胃病的疗效独特,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第三章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

(脾胃病)76一、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中医证型1.胃气壅滞:主证:胃脘胀痛,食后加重,嗳气。兼次证:嗳腐吞酸,纳差。苔腻、脉滑。治法:理气和胃止痛方药:香苏散。香苏陈皮炙甘草,胃气壅滞此方好常见于慢性胃炎、胃溃疡。一、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中医证型1.胃气壅滞:772.肝气犯胃(肝胃不和):主症: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每因情志因素而诱发。兼次症:嗳气频繁,大便不畅,不思饮食,精神抑郁,喜太息。苔薄白,脉弦。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方药:柴胡疏肝散。柴胡疏肝枳芍草,香附川芎二味妙,疏肝理气兼止痛,肝胃气滞此方好。常见于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胃溃疡。2.肝气犯胃(肝胃不和):783.胃中蕴热:主症:胃脘灼痛,得凉则减,遇热则增。兼次症:口干口苦,喜冷饮,或口臭、口舌生疮,小便黄,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少津。脉滑数。治法:清胃泻热、和中止痛。方药:泻心汤合金铃子散泻心汤用芩连黄,胃中蕴热此方尝。金铃子散用延胡,理气止痛多用途。常见于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胃溃疡。3.胃中蕴热:794.肝胃郁热:主症:胃脘灼痛,痛势急迫。兼次症: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清肝泻热,和胃止痛方药:化肝煎化肝煎用青陈皮,芍药栀子与丹皮,再加泽泻与贝母,肝胃郁热此方宜常见于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胃溃疡。4.肝胃郁热:805.瘀血阻滞:主症:胃脘疼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食后加剧,入夜尤甚。兼次症:病程长久,胃痛反复发作而不愈,面色晦暗无华。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治法:理气活血,化瘀止痛。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失笑五灵及蒲黄,瘀血阻滞此方良。丹参饮用檀香砂,理气活血效堪夸。常见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脂肪肝、肝硬化。5.瘀血阻滞:816.胃阴不足:主症:胃脘隐痛或隐隐灼痛。兼次症:嘈杂,似饥而不欲饮食,口燥咽干不欲饮,大便干结。

舌体瘦,质嫩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治法:养阴益胃方药: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益胃沙参与麦冬,生地玉竹冰糖冲。常见于慢性胃炎、胃溃疡、脂肪肝。6.胃阴不足:827.脾胃虚寒:主症: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或受凉疼痛加剧,得饮食或温熨后减轻。兼次症:面色无华,泛吐清水,神疲纳差,四肢倦怠、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法:温中健脾方药:黄芪健中汤黄芪建中芍药多,桂枝甘草饴糖和,生姜大枣调营卫,脾胃虚寒此方瘥。常见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功能性便秘。7.脾胃虚寒:838、痰湿郁阻主症:胸脘痞闷,泛恶纳呆。兼次症:头昏或沉,身重肢卷,夜寐欠佳,大便溏薄。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你或腻而微黄。脉滑。治法:健脾理气,化痰降浊。方药:温胆汤加味黄芪建中芍药多,桂枝甘草饴糖和,生姜大枣调营卫,脾胃虚寒此方瘥。常见于慢性胃炎、胃溃疡、脂肪肝、为食管反流病、胃下垂。8、痰湿郁阻主症:胸脘痞闷,泛恶纳呆。849、脾胃虚弱主症:胃痛隐隐,食后腹胀,食欲不振,便下溏薄。兼次症:面色无华,倦怠乏力。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法:益气健脾方药:六君子汤四君子汤(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加半夏、陈皮。常见于慢性胃炎、肠激惹综合症、功能性便秘。9、脾胃虚弱主症:胃痛隐隐,食后腹胀,食欲不振,便下溏薄。8510、肝气乘脾(肝郁脾虚,肝脾不和)主症:情志抑郁,闷闷不乐,脘胁胀闷,食后尤甚,大便唐薄或干稀不调。兼次症:面色滞暗,腹痛腹泻,泻后痛减。舌暗淡,苔薄白。脉弦细弱。治法:利气健脾方药:逍遥散或痛泻要方加减。常见于慢性胃炎、功能性便秘。10、肝气乘脾(肝郁脾虚,肝脾不和)主症:情志抑郁,闷闷不乐8611、脾虚气陷脾气虚(食少、腹胀、便溏)+下陷症(脘腹坠胀,便意频数,肛门重坠,或久泻久痢,或小便浑浊如米泔,或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眼睑下垂)。舌脉同脾胃虚弱证。治法:益气健脾,升阳举陷。方药:补中益气汤主要见于胃下垂。11、脾虚气陷脾气虚(食少、腹胀、便溏)+下陷症(脘腹坠胀,8712、饮食损伤主症:胃脘胀满,疼痛拒按,暧腐食臭。。兼次症:恶心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或矢气后疼减,厌食,大便不爽或秽臭。舌苔厚腻。脉滑。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方药:保合丸加减。常见于慢性胃炎、胃柿石证。12、饮食损伤主症:胃脘胀满,疼痛拒按,暧腐食臭。。88二、常见消化系疾病的中医治疗特色中医药发展与生存的关键在于疗效。中医药治疗脾胃病的疗效独特,涉及的病种覆盖消化系统疾病的方方面面。而独具代表性的疾病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为柿石证、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为食管反流病、胃下垂、脂肪肝、肝硬化。现就几个消化系统疾病的中医药治疗特色简介如下

二、常见消化系疾病的中医治疗特色中医药发展与生存的关键在于891.功能性消化不良定义: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非器质性病变所致的消化不良。是一组十分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常有胃动力障碍或感觉高敏。其病因不清,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部分患者伴有焦虑和抑郁,临床上表现为上腹不适,疼痛,早饱,上腹胀,嗳气,恶心,食欲减退等,但有关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证据。1.功能性消化不良定义: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非器质性病变所90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1、持续或间断性消化不良,表现为上腹疼痛或不适,2、缺乏可解释症状的疾病证据,3、症状与排便无关,4、在近一年内症状至少达三个月的时间(不一定持续)。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91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1、一般治疗:避免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或不规律的饮食习惯。2、腹痛为主者可选用抗酸剂或抑酸剂,3、腹胀不适有餐后加重者可选用促动力药,4、伴有感染者,如以上治疗疗效不佳,可接受抗治疗,5、有明显焦虑和抑郁状态者可应用抗焦虑或抑郁药物治疗。对感觉高敏患者需应用调整感觉的药物。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92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辨治:1、辨病:本病属中医胃痛、痞证、嗳气、纳呆的讨论范畴。2、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情志内伤、饮食伤胃、劳倦伤脾所致,以肝郁气滞、脾运失职、胃失通降为其基本病机。病位在胃,而又涉及肝脾两脏。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辨治:93功能性消化不良3、辩证施治:(1)肝胃不和型:症状特点:胀痛连胁,情绪相关。治法:疏肝理气,通络止痛。柴胡疏肝散加减;(2)湿热中阻型:症状特点:胃脘胀闷,呕恶纳呆,舌苔黄腻,治法:燥湿健脾,,佐以清热,小陷胸汤合平胃散加减;(3)肝胃郁热型:症状特点:脘胁灼热或疼痛,嗳气口苦,舌红台黄,脉弦滑。治法:疏肝泄热,和胃降逆。化肝煎;柴胡疏肝散合佐金丸;功能性消化不良3、辩证施治:94功能性消化不良(4)瘀血阻络型:症状特点:刀割、刺痛,痛有定处,+瘀血舌脉。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失笑散合丹参饮等(5)胃阴不足型:症状特点:胃痛隐隐,食欲不振,口干厌饮,舌嫩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治法:养阴益胃。沙参麦冬汤;麦门冬汤;益胃汤,柴芍六君子汤加减;功能性消化不良(4)瘀血阻络型:症状特点:刀割、刺痛,952.消化性溃疡定义:消化性溃疡主要指由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而发生的在食管下段、胃、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溃疡的粘膜缺损超过粘膜肌层,故不同于糜烂。引起消化性溃疡的因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消炎药、胃酸分泌过多、遗传因素、应激和心理因素,并与粘膜的防卫力下降有关。2.消化性溃疡定义:消化性溃疡主要指由于胃酸/胃96消化性溃疡诊断:1、内窥镜检查是确诊消化性溃疡的首先方法。2、上消化道气钡双对比造影——龛影3、胃液分析:胃酸分泌量测定消化性溃疡诊断:97消化性溃疡治疗:1、HP阳性者: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或再加铋剂,治疗一到两周,此后继续用抑酸药保证溃疡愈合(GU6~8周,DU4周),停药一月后复查胃镜或尿素呼气试验核实HP是否根除,不必用抗酸药维持治疗。2、HP阴性者:寻找并祛除溃疡诱因,用H2受体拮抗剂或治疗(GU6~8周,DU4周)后,维持治疗3~6个月。3、溃疡病可加用胃粘膜保护剂或促动力药。消化性溃疡治疗:98消化性溃疡——中医辨治1、辨病:本病属中医胃痛、泛酸、痞证、纳呆的范畴。2、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外感寒邪、饮食所伤、情志不遂等病因引起,主要病机是胃气失和、气机不利、胃失濡养、脾胃气虚等,常涉及多个脏腑。消化性溃疡——中医辨治1、辨病:本病属中医胃痛、泛酸、痞证、99消化性溃疡——中医辨治3、辩证施治:(1)肝胃不和型:症状特点:胀痛连胁,情绪相关。治法:疏肝理气,通络止痛。柴胡疏肝散加减;(2)瘀血阻络型:症状特点:刀割、刺痛,痛有定处,+瘀血舌脉。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失笑散合丹参饮等消化性溃疡——中医辨治3、辩证施治:100消化性溃疡——中医辨治(3)胃阴不足型:症状特点:胃痛隐隐,食欲不振,口干厌饮,舌嫩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治法:养阴益胃,和络止痛。益胃汤加减;4)脾胃虚寒型:症状特点: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减,肢冷便溏,舌淡苔白脉沉细。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加味。其中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益气活血则是预防溃疡复发的主要机制。消化性溃疡——中医辨治(3)胃阴不足型:症状特点:胃痛101消化性溃疡——中医辨治现代研究:现代医学认为感染是其致病和致复发的重要原因。通过体外抑菌实验,证明黄芩、黄连、黄柏、大黄等清热燥湿药具有较好的抑杀菌作用;许多学者认为清热解毒药有杀灭的作用,常用药物有蒲公英、半枝莲、金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黄连等;而一些益气健脾药、活血化瘀药也有一些疗效。消化性溃疡——中医辨治现代研究:现代医学认1023.慢性胃炎定义: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的慢性炎症性病变,我国多数为以胃窦为主的全胃炎,后期以胃粘膜固有腺体萎缩和肠腺化生为主要病理特点,主要病因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免疫因素以及其他系统疾病如营养不良、年龄因素、遗传因素等。3.慢性胃炎定义: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的慢性炎症性病变103慢性胃炎诊断:病史不典型,症状不特异,确诊需胃镜检查和活组织学检查。X线钡餐检查对慢性胃炎的诊断帮助不大,但有助于鉴别。慢性胃炎诊断:104慢性胃炎治疗:1、一般治疗:去除病因,调饮食,戒烟酒等。2、对症治疗:可参照溃疡病的治疗,但以症状消失为治疗的终点。3、抗幽门螺杆菌治疗4、萎缩性胃炎伴重度不典型增生与早期胃癌难以鉴别,可考虑内镜下或外科手术治疗。慢性胃炎治疗:105慢性胃炎中医辨治1、辨病:属于中医的胃痛、痞证、泛酸、腹胀等范畴。2、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与饮食不节、劳倦太过、情志不畅、先天禀赋等有关,其病在胃,与肝脾有密切关系,病机变化可由气虚、气滞到血虚、血瘀,可由标实与本虚相互夹杂,亦可虚寒中夹有湿热。慢性胃炎中医辨治106慢性胃炎3、辩证施治:本病的中医证治与溃疡病大致相同,除此之外还可常见以下两个类型:(1)肝胃郁热型:症状特点:脘胁灼热或疼痛,嗳气口苦,舌红台黄,脉弦滑。治法:疏肝泄热,和胃降逆。化肝煎;柴胡疏肝散合佐金丸。(2)饮食伤胃型:症状特点:胃脘胀满,疼痛拒按,暧腐食臭;恶心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或矢气后疼减,厌食,大便不爽或秽臭。舌苔厚腻。脉滑。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加减。慢性胃炎3、辩证施治:本病的中医证治与溃疡病大致相同,除此之107慢性胃炎中医药对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卓著。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之一,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是胃癌的癌前疾病(状态)之一。中医药开展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的治疗工作已有多年,并初步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众多的临床报道及病理结果证实,中医药可使部分肠化生和异型增生减轻或消失,从而扭转了胃癌癌前病变难以逆转的观点,使胃癌的药物预防成为可能。慢性胃炎中医药对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卓著。慢性1084、肠易激综合症定义:是一种慢性肠道运动功能紊乱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和排便异常,缺乏形态学、微生物学和生化学异常。本病临床上常见,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的诱因有情绪紧张、精神异常(焦虑、抑郁)、环境改变、食物过敏、肠道感染后等。4、肠易激综合症定义:是一种慢性肠道运动功能紊乱性疾病。主要109肠易激综合症临床表现:1、腹痛-为慢性腹痛,部位不确定,左下腹多见或弥漫而非局限,-性质多样,可谓隐痛、胀痛、绞痛等,-轻重程度不等,从轻微的腹部不适到剧烈的腹痛,-常在进餐后发生,有排便后完全缓解的特点。-腹痛仅发生在清醒时,无夜间痛醒。肠易激综合症临床表现:110肠易激综合症2、排便异常-可以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腹泻时大便不成形或水样,可有粘液但无脓血。3、其他表现-多数病人伴有其他消化道症状,如腹胀、食欲不振、早饱、胃灼热、嗳气等,还可有其他系统表现,如失眠、、心慌、头晕、头痛、乏力等。部分病人有明显焦虑或抑郁表现。肠易激综合症2、排便异常111肠易激综合症诊断:1、首先排除器质性疾病;2、在过去12个月中,腹部不适和疼痛的时间不短于12周,症状可以是不连续存在,且具备以下三项中的两项:排便能使其缓解或减轻伴有排便频率的改变,大于3次/天,或小于3次/周伴有排便性状(外观)的改变(干硬或稀便)肠易激综合症诊断:112肠易激综合症治疗:1、心理治疗:消除病人的心理顾虑2、饮食调整:除避免可能成为诱因的敏感食物外,应避免进食过多产生肠气的食物产生肠气多的食物:牛奶及奶制品、豆类、洋葱、萝卜、芹菜、葡萄干、香蕉等,产生肠气中等的食物:面食、茄子、土豆、柑橘类等。产生肠气少的食物:肉类(鱼、禽)、黄瓜、西红柿、米类等。肠易激综合症治疗:113肠易激综合症3.药物治疗:以对症为主亲水胶体:能吸收水分,增加粪便体积,使粪便松软匹维溴铵:为选择性作用于胃肠道的钙离子拮抗剂,主要用于腹痛明显者促胃肠动力药:用于腹胀、便秘者止泻药:用于腹泻严重者,应短期应用。微生态制剂:调整肠道菌群抗抑郁、抗焦虑药:用于精神神经症状明显者。肠易激综合症3.药物治疗:以对症为主114肠易激综合症中医辨治1.辨病:属腹痛、便秘、泄泻范畴;2.病因病机:七情不和,肝气横逆,克伐脾土,或饮食不节,寒热不和而伤脾,表象为气滞、痰湿、瘀热的实证;脾失健运、久病及肾,表现为脾肾双亏之虚证。临床常见虚实夹杂,数脏同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肠易激综合症中医辨治115肠易激综合症3、辩证施治:(1)肝气乘脾型:主症:情志抑郁,闷闷不乐,肠鸣腹痛,便下如水,或粪便挟气,水气俱下,泻后痛减每因情志不畅或情绪紧张而发病。苔白,脉弦。治法:抑肝扶脾,理气燥湿。痛泻要方合平胃散加减。(2)脾胃虚弱型:主症:大便时溏时泻,腹胀不适,面色萎黄,倦怠乏力,每因进食生冷油腻而泄泻加重,舌淡苔白,脉细弱。治法:健脾止泻。参苓白术散加减。肠易激综合症3、辩证施治:116肠易激综合症(3)气机郁滞型:主症:大便秘结,欲解不能,或腹痛较甚,胁腹气胀攻痛,嗳气频作,食后腹胀,苔薄脉弦。治法:顺气导滞。六磨汤加减。4.常用方剂:四逆散合五磨饮子,麻子仁丸,柴平散,胃苓汤,柴芍六君汤,柴芍地黄汤,附子理中丸等。肠易激综合症(3)气机郁滞型:主症:大便秘结,欲解不能,或腹1175、功能性便秘定义:是由于非器质性病变造成的大便次数减少,和(或)排便困难,粪便干燥。又称单纯性便秘或习惯性便秘。多见于老年人。诊断:1、大便次数减少(每周排便少于2—3次)答辩剑英、干燥、或难解(排便延时)。2、伴有口苦、腹胀、纳呆、下腹不适、头晕、头痛、疲乏等症。3、左下腹可触及条索状痉挛或充填粪块的结肠。4、X线钡剂或结肠镜检查无器质性病变。5、功能性便秘定义:是由于非器质性病变造成的大便次数减少,和118功能性便秘治疗:一般治疗:1、定时排便,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2、适当劳动或运动,促进肠蠕动;3、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蔬菜、水果),多喝水。4、不要滥用泻药。功能性便秘治疗:119功能性便秘促进大便排出:1、溶积性泻药2、润滑性泻药3、高渗性泻药4、刺激性泻药功能性便秘促进大便排出:120功能性便秘中医辨治:1、气滞便秘型:腹部胀满,时而腹痛,痛无定处,欲便不能,便后腹胀可缓解,苔白,脉沉弦。治法:理气通便。四逆散加味(杏仁、瓜蒌、厚朴、桔梗等)。2、气虚便秘型:便秘、头晕气短、乏力、自汗、食少、面色萎黄、大便努挣难下、苔白、脉沉弱。治法:益气、温阳、通便。补中益气汤加减(肉苁蓉、麻仁、何首乌等)。3、津血不足型:便秘干结,大便努挣难下,时有心烦失眠,口干欲饮,舌红少苔,脉沉细或数。治法:养血润燥通便。四物汤加减。功能性便秘中医辨治:1216、胃柿石症定义:食入的柿子或黑枣在胃内形成大块柿石。空腹食入大量未成熟、未加工的柿子或未去皮的柿子与黑枣最易成疾。其形成的机理是,大量的柿子或黑枣入胃后,其所含的鞣酸和树胶在胃酸的作用下凝结形成胃石。诊断:1、季节,食入史。2、食后半小时12小时内即可出向上腹疼痛,腹胀、恶心呕吐、适于不振等胃肠道症状,始为剧痛,渐为隐痛,呕吐物中可见柿子或黑枣的碎块。6、胃柿石症定义:食入的柿子或黑枣在胃内形成大块柿石。空腹食1226、胃柿石症3、上腹部压痛,可触及表面光滑、边缘清晰、可移动的包快。4、钡餐:为内圆形或椭圆形充盈缺损,呈网状或条索形结构,表面不平、边缘清楚、可移动。5、胃镜:胃腔内墨绿色或黄褐色团块,触及可动,钳取物为黄绿色胶状物,其中无活体组织。6、B潮:检查前先喝水,可见胃液性暗区有强回声光团或光带,其后有声影。6、胃柿石症3、上腹部压痛,可触及表面光滑、边缘清晰、可移动1236、胃柿石症治疗:1、一般治疗:休息、多喝水、进易消化食物2、溶石碎石:苏打水、氢氧化铝凝胶等。胃镜碎石。3、排石:口服胃肠动力药。4、外科手术:石形过大,内科失败,或并发胃肠梗阻时。6、胃柿石症治疗:1246、胃柿石症中医辨治1、阴寒凝结型:胃中冷痛,得热痛减,恶心呕吐,泛吐清水,口不渴,舌淡苔白,脉弦紧。治法:温胃散寒,软坚导滞。良附丸加味(乌珠玉、干姜、陈皮、半夏、白芍、甘草、鸡内金,另加调胃承气汤。2、瘀血停着型:胃脘刺痛、拒按,或见呕吐。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治法:活血化淤,软坚导滞。血府逐瘀汤加消导剂加减。6、胃柿石症中医辨治125三、脾胃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三、脾胃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126三、脾胃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辨病和辨证相结合,逐步形成新的中西医结合的诊断模式。近年来,在慢性胃病中,中西医结合辨病和辨证的诊断模式体现了中西医诊断上的特点,正在逐步形成一种新的诊断模式;辨病和辨证结合,把西医侧重病因和病理形态的诊断与中医侧重全身生理病理的疾病反应的诊断结合起来,对整个病情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增强了诊断的深度和广度。例如临床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病和辨证,一方面要系统的明确西医的诊断,不仅要诊断出是什么病,而且要尽量辨明这种病的发病因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特点和病势转归等;另一方面,要正确地、客观地进行中医的辨病和辨证,通过四诊合参,以了解患者的全面情况,就是把该病的中医辨证与胃黏膜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镜肉眼观察和病理活检所见的病理形态、胃酸测定、胃黏膜功能检查等结合起来。将所获得的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定出病因病机、病位和病性等,找出中西医在病情方面有哪些内在的联系,有哪些一致的规律,从而找到一些可以结合的地方。三、脾胃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辨病和辨证相结合,逐步形成新的中西127三、脾胃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我国已相继制定出有关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肝硬化等的中西医结合、辨病和辨证结合的诊断标准,并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我院对消化道胃、肠、肝、胆病采用西医诊断、中医辨病,治疗上采用中医辨证、专病专方专药为主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对慢性胃炎、溃疡病等首先用胃镜或钡餐检查诊断病变部位、性质、程度,再根据患者体质、虚实、阴阳,选用研制的系列协定处方对证治疗,疗程结束后,再用胃镜复查其病理改变情况,至病变消失即为确实治愈。三、脾胃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我国已相继制定出有关消化系统疾病如128四、中医药在脾胃病治疗中的优势中医药对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之处。其特色及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四、中医药在脾胃病治疗中的优势中医药对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具有129四、中医药在胃病治疗中的优势1.首先是整体调节,中医认为人体是统一的整体,五脏六腑是相互关联的,一脏功能失常,必影响他脏或由他脏功能失调所致。所以,中医治疗胃病,并非单治胃,而是从整体调节,使各脏腑的气血阴阳平衡,而达到治病的效果。四、中医药在胃病治疗中的优势1.首先是整体调节,中医认为人130四、中医药在胃病治疗中的优势2.治疗用药灵活多变,遵循辨证论治原则,因时因人因地制宜。如春季肝气旺,故应防止肝木克土,宜适当疏肝健脾;夏季湿气盛,易感湿伤脾,宜健脾利湿,秋冬季节燥气盛行,宜养阴润燥。此外,中医治疗手段多样,有中药内服、外敷、药浴、针灸推拿、食疗等,均可达到补益虚损,调畅气机的作用,并且副作用极小,许多治疗脾胃病的中药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或调料,如生姜、大枣、茯苓、薏苡仁等。四、中医药在胃病治疗中的优势2.治疗用药灵活多变,遵循辨证131四、中医药在胃病治疗中的优势3.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疗效显著。(1)中西医结合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癌前病变中,临床症状改善较西药快速而显著,急性炎症性病变消退明显,对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也显示出一定的缓解和逆转作用。四、中医药在胃病治疗中的优势3.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132四、中医药在胃病治疗中的优势(2)中药对消化性溃疡的抗复发治疗取得明显效果,能巩固疗效,减少复发率,并使患者体质增强。消化性溃疡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约3/4的十二指肠溃疡愈合后在一年内复发,几乎100%的病人在五年内复发;胃溃疡愈合后也易复发,6个月平均复发率约为50%。四、中医药在胃病治疗中的优势(2)中药对消化性溃疡的抗复发治133四、中医药在胃病治疗中的优势(3)西医在防止消化性溃疡复发的治疗方面目前有以下几种方式:A去除病因和诱因B正常维持治疗:H2受体阻滞剂睡前一次服用,或用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