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弱势人群卫生服务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27b8b248d36b5740ceef987292c5b89/527b8b248d36b5740ceef987292c5b891.gif)
![社会医学弱势人群卫生服务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27b8b248d36b5740ceef987292c5b89/527b8b248d36b5740ceef987292c5b892.gif)
![社会医学弱势人群卫生服务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27b8b248d36b5740ceef987292c5b89/527b8b248d36b5740ceef987292c5b893.gif)
![社会医学弱势人群卫生服务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27b8b248d36b5740ceef987292c5b89/527b8b248d36b5740ceef987292c5b894.gif)
![社会医学弱势人群卫生服务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27b8b248d36b5740ceef987292c5b89/527b8b248d36b5740ceef987292c5b89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妇幼卫生服务老年人卫生服务残疾人卫生服务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妇幼卫生服务1第一节妇幼卫生服务一、妇幼卫生工作的成就及挑战(一)妇女儿童的卫生需求一般卫生需求特殊卫生需求:妇女、儿童特殊的生理阶段第一节妇幼卫生服务一、妇幼卫生工作的成就及挑战2(二)需求状况
我国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报告1、女性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均高于同时期的男性;2、妇女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与利用也高于男性,女性两周就诊率明显高于男性;3、儿童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也较高,0-4岁儿童两周就诊率高于我国居民平均水平。(二)需求状况
我国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报告3(三)供给状况1、妇幼卫生工作方针: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2、妇幼卫生监测系统和妇幼保健网络3、儿童医院、妇产科医院的扩张和妇幼保健院的合并,医护比不及1:2。(三)供给状况1、妇幼卫生工作方针: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4(四)妇幼卫生状况及面临的挑战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妇幼卫生状况的常用指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1、纵向比较:根据2009年,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的统计数据,三个指标从1996-2008年呈现递减的趋势;(四)妇幼卫生状况及面临的挑战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妇幼卫生状52、横向比较,2000-2010世界儿童状况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的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明显高于日本、英国和美国。3、说明的问题:说明我国妇幼卫生工作有所改善,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相当程度的差距,妇保工作任务艰巨。2、横向比较,2000-2010世界儿童状况报告数据显示,我6二、影响妇女健康的社会因素及妇女保健(一)社会因素1、社会地位2、就业及经济因素3、教育4、风俗习惯5、地域二、影响妇女健康的社会因素及妇女保健(一)社会因素71、影响因素: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城市产权及其收益分配制度、资源配置传统规则的惰性及流动人口群体自身素质。5、医生应注重流动人口病人的文化背景、传统观念及生活经历;66%,占全国儿童总数的1.(二)流动人口的疾病构成1、纵向比较:根据2009年,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的统计数据,三个指标从1996-2008年呈现递减的趋势;1、目的: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为残疾人提供综合的康复保健服务,促进残疾人群健康,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各种年龄都有可能罹患的病2、老年人患病模式发生改变
“老年病”的种类:
仅仅发生在老年人的疾病;一、人口老龄化及其带来的挑战1、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把流动人口的卫生服务纳入法治轨道;(四)妇幼卫生状况及面临的挑战2、合理配置卫生资源;4、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将流动人口纳入流入地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否认过度上网对身心的危害。主题——农村剩余劳动力;7、加强用工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意识;6、加强流动人口健康教育;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的7%,就称为老年型社会或老年型国家。分类:公务型流动人口、文化型流动人口、盲流型流动人口、中转型流动人口、社会型流动人口、经济型流动人口。1、影响因素: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城市产权及其收益分配制度、8社会医学弱势人群卫生服务课件9社会医学弱势人群卫生服务课件102、0-14岁残疾儿童占残疾人总数的4.4、城镇残疾人占24.1、女性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均高于同时期的男性;1、定义:家庭成员中的一方对另一方实施暴力的行为;3、平等对待流动人口,变管理为服务;(一)流动人口卫生服务现状发挥社区医疗服务作用,建立健全临终关怀机构,提高和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残疾: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身心功能障碍,导致不同程度的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能力的一种状态。1、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把流动人口的卫生服务纳入法治轨道;各种年龄都有可能罹患的病4、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将流动人口纳入流入地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流动人口两周患病前五名:普通感冒、急慢性胃肠炎、上呼吸道感染、其他运动系统疾病、牙病及其他口腔疾患。各种年龄都有可能罹患的病二、流动人口的主要特征8、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及预防性病/艾滋病方面的法律。1、影响因素: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城市产权及其收益分配制度、资源配置传统规则的惰性及流动人口群体自身素质。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流动人口2.(二)留守儿童的社会保健2、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可及性较差:经济状况、医疗保障制度、社会资源熟悉程度和社会关系有限。66%,占全国儿童总数的1.2、老年人患病模式发生改变
“老年病”的种类:
仅仅发生在老年人的疾病;5、在流入地停留长期化趋势(二)家庭暴力1、定义:家庭成员中的一方对另一方实施暴力的行为;肉体上的、精神上的2、预防和制止家暴的主要社会措施:宣传教育;法律保障;救助机构;反家暴的社会网络;提高妇女素质,鼓励妇女经济独立。2、0-14岁残疾儿童占残疾人总数的4.(二)家庭暴力11三、影响儿童的社会因素及儿童保健(一)影响儿童健康的社会因素1、社会经济状况2、家庭因素3、营养4、体育锻炼5、生活作息三、影响儿童的社会因素及儿童保健(一)影响儿童健康的社会因素12社会医学弱势人群卫生服务课件13社会医学弱势人群卫生服务课件14(二)留守儿童的社会保健1、留守儿童:双方父母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以下的儿童。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接近2000万,而且仍在逐年递增。(二)留守儿童的社会保健1、留守儿童:双方父母或一方流动到其152、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营养不良心理健康问题意外伤害传染性疾病2、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16社会医学弱势人群卫生服务课件17社会医学弱势人群卫生服务课件183、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主要社会措施:根本措施——改革现行的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和与之相关的就业和教育体制,消除城乡差别;社区-学校-家庭立体式的教育管理网络;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堂。3、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主要社会措施:19(三)网瘾与青少年的社会保健网络成瘾的主要表现:心理依赖;以上网来逃避现实问题;很少参加社会活动;否认过度上网对身心的危害。采取相关的社会措施(三)网瘾与青少年的社会保健网络成瘾的主要表现:20第二节老年人卫生服务一、人口老龄化及其带来的挑战(一)人口老龄化的概念及发展趋势1、人口老龄化的概念: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老年人口增长的趋势。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的7%,就称为老年型社会或老年型国家。第二节老年人卫生服务一、人口老龄化及其带来的挑战217、加强用工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意识;2、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以感染性和传染性疾病为主1、定义:家庭成员中的一方对另一方实施暴力的行为;2、老年人患病模式发生改变
“老年病”的种类:
仅仅发生在老年人的疾病;三、残疾发生的影响因素第三节残疾人卫生服务1、影响因素: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城市产权及其收益分配制度、资源配置传统规则的惰性及流动人口群体自身素质。1、影响因素: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城市产权及其收益分配制度、资源配置传统规则的惰性及流动人口群体自身素质。表现: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人。1、定义:家庭成员中的一方对另一方实施暴力的行为;否认过度上网对身心的危害。1、目的: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为残疾人提供综合的康复保健服务,促进残疾人群健康,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三、影响儿童的社会因素及儿童保健5、医生应注重流动人口病人的文化背景、传统观念及生活经历;(二)改善流动人口健康和卫生服务的策略3、说明的问题:说明我国妇幼卫生工作有所改善,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相当程度的差距,妇保工作任务艰巨。4、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将流动人口纳入流入地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十二五期间,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00多万,预计2049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31%。2、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可及性较差:经济状况、医疗保障制度、社会资源熟悉程度和社会关系有限。各种年龄都有可能罹患的病在发展中国家:营养不良、传染病、围生期护理服务差以及工业化、交通和暴力行为造成的事故,占70%左右;2、我国现状:201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十二五期间,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00多万,预计2049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31%。7、加强用工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意识;2、我国现状:2010年622(二)挑战1、未富先老2、经济来源不稳定,生活质量比一般人群低3、家庭供养模式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4、卫生服务需要量和利用量大5、精神慰藉短缺6、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发挥社区医疗服务作用,建立健全临终关怀机构,提高和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二)挑战1、未富先老23二、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及其健康特征(一)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初老期:45-65岁;老年期:65岁以上(二)心理特点社会角色子女分离老伴去世二、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及其健康特征(一)老年人的生理特点24(三)健康特征
1、卫生服务需要增加,生理、心理和社会角色的变化。
2、老年人患病模式发生改变
“老年病”的种类:
仅仅发生在老年人的疾病;
老年期多发病;
各种年龄都有可能罹患的病(三)健康特征
1、卫生服务需要增加,生理、心理和社会角色的25三、老年人保健(一)机构: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法律、法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纲要》(二)保健的内容1、基本内容2、老年病防治3、精神卫生三、老年人保健(一)机构: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26(三)老年人保健服务1、自我保健(三)老年人保健服务272、家庭保健2、家庭保健283、社区服务3、社区服务29第三节残疾人卫生服务第三节残疾人卫生服务30一、基本概念残疾: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身心功能障碍,导致不同程度的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能力的一种状态。表现: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人。一、基本概念31二、残疾人基本状况1、残疾人中,男性占51.55%,女性占48.45%;2、0-14岁残疾儿童占残疾人总数的4.66%,占全国儿童总数的1.74%;3、60岁及以上残疾人占残疾人总数的53.24%;4、城镇残疾人占24.96%,农村残疾人占75.04%。二、残疾人基本状况1、残疾人中,男性占51.55%,女性占432三、残疾发生的影响因素1、一般因素残疾的发生受社会发展水平、自然环境条件、人口遗传素质等因素的影响。2、特殊因素在发展中国家:营养不良、传染病、围生期护理服务差以及工业化、交通和暴力行为造成的事故,占70%左右;在发达国家:事故,慢性躯体性疾病、精神病、遗传性损伤、慢性疼痛和劳损造成。三、残疾发生的影响因素1、一般因素331、影响因素: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城市产权及其收益分配制度、资源配置传统规则的惰性及流动人口群体自身素质。(三)网瘾与青少年的社会保健一、人口老龄化及其带来的挑战1、定义:家庭成员中的一方对另一方实施暴力的行为;2、我国现状:201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2、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可及性较差:经济状况、医疗保障制度、社会资源熟悉程度和社会关系有限。一、人口老龄化及其带来的挑战3、60岁及以上残疾人占残疾人总数的53.7、加强用工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意识;3、60岁及以上残疾人占残疾人总数的53.4、城镇残疾人占24.26%,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3、60岁及以上残疾人占残疾人总数的53.2、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可及性较差:经济状况、医疗保障制度、社会资源熟悉程度和社会关系有限。2、妇女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与利用也高于男性,女性两周就诊率明显高于男性;2、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可及性较差:经济状况、医疗保障制度、社会资源熟悉程度和社会关系有限。(一)流动人口的主要健康问题各种年龄都有可能罹患的病1、目的: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为残疾人提供综合的康复保健服务,促进残疾人群健康,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二)流动人口的疾病构成1、影响因素: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城市产权及其收益分配制度、资源配置传统规则的惰性及流动人口群体自身素质。(二)改善流动人口健康和卫生服务的策略四、残疾的预防与康复1、目的: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为残疾人提供综合的康复保健服务,促进残疾人群健康,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1、影响因素: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城市产权及其收益分配制度、342、残疾人的基层预防和康复服务(1)社区预防与康复充分利用城乡基层卫生组织(一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志愿者和家属;(2)家庭保健(3)恢复社会功能2、残疾人的基层预防和康复服务35第四节流动人口卫生服务第四节流动人口卫生服务36一、基本概念流动人口:未依法改变法定住址而在非户籍所在地滞留的人员。分类:公务型流动人口、文化型流动人口、盲流型流动人口、中转型流动人口、社会型流动人口、经济型流动人口。一、基本概念37经济型流动人口:主题——农村剩余劳动力;显著特点——以谋生和就业为目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流动人口2.61亿,较2000年相比,流动人口增加1.17亿(81.03%)。经济型流动人口:38二、流动人口的主要特征1、以年轻劳动力为主流动人口平均年龄为27.3岁;2、以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为主86.8%接受过初中教育,10.4%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3、举家流动趋势二、流动人口的主要特征1、以年轻劳动力为主394、就近流动趋势5、在流入地停留长期化趋势劳动年龄流动人口平均停留时间为5.3年;6、以低收入为主7、基本生活条件差4、就近流动趋势40以上网来逃避现实问题;(二)流动人口的疾病构成否认过度上网对身心的危害。十二五期间,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00多万,预计2049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31%。1、定义:家庭成员中的一方对另一方实施暴力的行为;(一)老年人的生理特点26%,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否认过度上网对身心的危害。1、影响因素: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城市产权及其收益分配制度、资源配置传统规则的惰性及流动人口群体自身素质。1、目的: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为残疾人提供综合的康复保健服务,促进残疾人群健康,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4、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将流动人口纳入流入地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各种年龄都有可能罹患的病4、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将流动人口纳入流入地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3、儿童医院、妇产科医院的扩张和妇幼保健院的合并,医护比不及1:2。1、影响因素: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城市产权及其收益分配制度、资源配置传统规则的惰性及流动人口群体自身素质。2、0-14岁残疾儿童占残疾人总数的4.1、目的: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为残疾人提供综合的康复保健服务,促进残疾人群健康,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2、妇女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与利用也高于男性,女性两周就诊率明显高于男性;(一)流动人口的主要健康问题1、定义:家庭成员中的一方对另一方实施暴力的行为;7、加强用工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意识;7、加强用工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意识;三、流动人口的健康问题(一)流动人口的主要健康问题1、妇幼健康流动人口卫生保健服务的利用低于常住人口,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常住人口;儿童计划免疫率低,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等的发病人群主要是流动人口。以上网来逃避现实问题;三、流动人口的健康问题(一)流动人口的412、传染病(1)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2)结核病(3)疟疾3、精神健康单调紧张的工作;事业或意外事件;恋爱婚姻问题。2、传染病42(二)流动人口的疾病构成流动人口两周患病前五名:普通感冒、急慢性胃肠炎、上呼吸道感染、其他运动系统疾病、牙病及其他口腔疾患。以感染性和传染性疾病为主(二)流动人口的疾病构成流动人口两周患病前五名:普通感冒、急43四、流动人口卫生保健(一)流动人口卫生服务现状1、影响因素: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城市产权及其收益分配制度、资源配置传统规则的惰性及流动人口群体自身素质。2、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可及性较差:经济状况、医疗保障制度、社会资源熟悉程度和社会关系有限。四、流动人口卫生保健(一)流动人口卫生服务现状44(二)改善流动人口健康和卫生服务的策略1、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把流动人口的卫生服务纳入法治轨道;2、合理配置卫生资源;3、平等对待流动人口,变管理为服务;4、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将流动人口纳入流入地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二)改善流动人口健康和卫生服务的策略1、制定相应的政策、法455、医生应注重流动人口病人的文化背景、传统观念及生活经历;6、加强流动人口健康教育;7、加强用工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意识;8、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及预防性病/艾滋病方面的法律。5、医生应注重流动人口病人的文化背景、传统观念及生活经历;46妇幼卫生服务老年人卫生服务残疾人卫生服务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妇幼卫生服务47社会医学弱势人群卫生服务课件48社会医学弱势人群卫生服务课件49二、残疾人基本状况1、残疾人中,男性占51.55%,女性占48.45%;2、0-14岁残疾儿童占残疾人总数的4.66%,占全国儿童总数的1.74%;3、60岁及以上残疾人占残疾人总数的53.24%;4、城镇残疾人占24.96%,农村残疾人占75.04%。二、残疾人基本状况1、残疾人中,男性占51.55%,女性占450三、流动人口的健康问题(一)流动人口的主要健康问题1、妇幼健康流动人口卫生保健服务的利用低于常住人口,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常住人口;儿童计划免疫率低,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等的发病人群主要是流动人口。三、流动人口的健康问题(一)流动人口的主要健康问题51四、流动人口卫生保健(一)流动人口卫生服务现状1、影响因素: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城市产权及其收益分配制度、资源配置传统规则的惰性及流动人口群体自身素质。2、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可及性较差:经济状况、医疗保障制度、社会资源熟悉程度和社会关系有限。四、流动人口卫生保健(一)流动人口卫生服务现状52流动人口:未依法改变法定住址而在非户籍所在地滞留的人员。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妇幼卫生状况的常用指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1、定义:家庭成员中的一方对另一方实施暴力的行为;第四节流动人口卫生服务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流动人口2.1、女性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均高于同时期的男性;2、0-14岁残疾儿童占残疾人总数的4.1、目的: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为残疾人提供综合的康复保健服务,促进残疾人群健康,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2、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可及性较差:经济状况、医疗保障制度、社会资源熟悉程度和社会关系有限。提高妇女素质,鼓励妇女经济独立。(一)流动人口的主要健康问题3、平等对待流动人口,变管理为服务;残疾: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身心功能障碍,导致不同程度的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能力的一种状态。4、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将流动人口纳入流入地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各种年龄都有可能罹患的病分类:公务型流动人口、文化型流动人口、盲流型流动人口、中转型流动人口、社会型流动人口、经济型流动人口。4、卫生服务需要量和利用量大2、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1、影响因素: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城市产权及其收益分配制度、资源配置传统规则的惰性及流动人口群体自身素质。5、医生应注重流动人口病人的文化背景、传统观念及生活经历;一、人口老龄化及其带来的挑战否认过度上网对身心的危害。(二)改善流动人口健康和卫生服务的策略1、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把流动人口的卫生服务纳入法治轨道;2、合理配置卫生资源;3、平等对待流动人口,变管理为服务;4、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将流动人口纳入流入地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流动人口:未依法改变法定住址而在非户籍所在地滞留的人员。(二538、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及预防性病/艾滋病方面的法律。3、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主要社会措施:(一)老年人的生理特点3、平等对待流动人口,变管理为服务;1、定义:家庭成员中的一方对另一方实施暴力的行为;(一)机构: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4、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将流动人口纳入流入地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表现: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人。1、影响因素: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城市产权及其收益分配制度、资源配置传统规则的惰性及流动人口群体自身素质。各种年龄都有可能罹患的病2、0-14岁残疾儿童占残疾人总数的4.8、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及预防性病/艾滋病方面的法律。(一)流动人口的主要健康问题1、定义:家庭成员中的一方对另一方实施暴力的行为;(三)网瘾与青少年的社会保健1、目的: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为残疾人提供综合的康复保健服务,促进残疾人群健康,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1、影响因素: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城市产权及其收益分配制度、资源配置传统规则的惰性及流动人口群体自身素质。儿童计划免疫率低,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等的发病人群主要是流动人口。5、在流入地停留长期化趋势各种年龄都有可能罹患的病否认过度上网对身心的危害。第二节老年人卫生服务3、60岁及以上残疾人占残疾人总数的53.各种年龄都有可能罹患的病6、加强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分类:公务型流动人口、文化型流动人口、盲流型流动人口、中转型流动人口、社会型流动人口、经济型流动人口。3、60岁及以上残疾人占残疾人总数的53.(一)老年人的生理特点4、城镇残疾人占24.1、影响因素: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城市产权及其收益分配制度、资源配置传统规则的惰性及流动人口群体自身素质。儿童计划免疫率低,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等的发病人群主要是流动人口。1、影响因素: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城市产权及其收益分配制度、资源配置传统规则的惰性及流动人口群体自身素质。(一)老年人的生理特点1、残疾人中,男性占51.96%,农村残疾人占75.2、老年人患病模式发生改变
“老年病”的种类:
仅仅发生在老年人的疾病;(1)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4、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将流动人口纳入流入地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1、定义:家庭成员中的一方对另一方实施暴力的行为;各种年龄都有可能罹患的病2、0-14岁残疾儿童占残疾人总数的4.1、女性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均高于同时期的男性;5、医生应注重流动人口病人的文化背景、传统观念及生活经历;第四节流动人口卫生服务(一)流动人口的主要健康问题3、60岁及以上残疾人占残疾人总数的53.4、城镇残疾人占24.7、加强用工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意识;2、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可及性较差:经济状况、医疗保障制度、社会资源熟悉程度和社会关系有限。2、横向比较,2000-2010世界儿童状况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的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明显高于日本、英国和美国。1、目的: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为残疾人提供综合的康复保健服务,促进残疾人群健康,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流动人口2.66%,占全国儿童总数的1.二、流动人口的主要特征各种年龄都有可能罹患的病否认过度上网对身心的危害。在发达国家:事故,慢性躯体性疾病、精神病、遗传性损伤、慢性疼痛和劳损造成。3、60岁及以上残疾人占残疾人总数的53.1、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把流动人口的卫生服务纳入法治轨道;3、平等对待流动人口,变管理为服务;1、目的: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为残疾人提供综合的康复保健服务,促进残疾人群健康,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流动人口两周患病前五名:普通感冒、急慢性胃肠炎、上呼吸道感染、其他运动系统疾病、牙病及其他口腔疾患。(二)改善流动人口健康和卫生服务的策略劳动年龄流动人口平均停留时间为5.以上网来逃避现实问题;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流动人口2.5、医生应注重流动人口病人的文化背景、传统观念及生活经历;6、加强流动人口健康教育;7、加强用工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意识;8、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及预防性病/艾滋病方面的法律。8、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及预防性病/艾滋病方面的法律。3、654妇幼卫生服务老年人卫生服务残疾人卫生服务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妇幼卫生服务55第一节妇幼卫生服务一、妇幼卫生工作的成就及挑战(一)妇女儿童的卫生需求一般卫生需求特殊卫生需求:妇女、儿童特殊的生理阶段第一节妇幼卫生服务一、妇幼卫生工作的成就及挑战56(二)需求状况
我国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报告1、女性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均高于同时期的男性;2、妇女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与利用也高于男性,女性两周就诊率明显高于男性;3、儿童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也较高,0-4岁儿童两周就诊率高于我国居民平均水平。(二)需求状况
我国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报告57(三)供给状况1、妇幼卫生工作方针: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2、妇幼卫生监测系统和妇幼保健网络3、儿童医院、妇产科医院的扩张和妇幼保健院的合并,医护比不及1:2。(三)供给状况1、妇幼卫生工作方针: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58(四)妇幼卫生状况及面临的挑战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妇幼卫生状况的常用指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1、纵向比较:根据2009年,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的统计数据,三个指标从1996-2008年呈现递减的趋势;(四)妇幼卫生状况及面临的挑战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妇幼卫生状592、横向比较,2000-2010世界儿童状况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的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明显高于日本、英国和美国。3、说明的问题:说明我国妇幼卫生工作有所改善,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相当程度的差距,妇保工作任务艰巨。2、横向比较,2000-2010世界儿童状况报告数据显示,我60二、影响妇女健康的社会因素及妇女保健(一)社会因素1、社会地位2、就业及经济因素3、教育4、风俗习惯5、地域二、影响妇女健康的社会因素及妇女保健(一)社会因素611、影响因素: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城市产权及其收益分配制度、资源配置传统规则的惰性及流动人口群体自身素质。5、医生应注重流动人口病人的文化背景、传统观念及生活经历;66%,占全国儿童总数的1.(二)流动人口的疾病构成1、纵向比较:根据2009年,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的统计数据,三个指标从1996-2008年呈现递减的趋势;1、目的: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为残疾人提供综合的康复保健服务,促进残疾人群健康,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各种年龄都有可能罹患的病2、老年人患病模式发生改变
“老年病”的种类:
仅仅发生在老年人的疾病;一、人口老龄化及其带来的挑战1、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把流动人口的卫生服务纳入法治轨道;(四)妇幼卫生状况及面临的挑战2、合理配置卫生资源;4、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将流动人口纳入流入地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否认过度上网对身心的危害。主题——农村剩余劳动力;7、加强用工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意识;6、加强流动人口健康教育;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的7%,就称为老年型社会或老年型国家。分类:公务型流动人口、文化型流动人口、盲流型流动人口、中转型流动人口、社会型流动人口、经济型流动人口。1、影响因素: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城市产权及其收益分配制度、62社会医学弱势人群卫生服务课件63社会医学弱势人群卫生服务课件642、0-14岁残疾儿童占残疾人总数的4.4、城镇残疾人占24.1、女性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均高于同时期的男性;1、定义:家庭成员中的一方对另一方实施暴力的行为;3、平等对待流动人口,变管理为服务;(一)流动人口卫生服务现状发挥社区医疗服务作用,建立健全临终关怀机构,提高和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残疾: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身心功能障碍,导致不同程度的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能力的一种状态。1、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把流动人口的卫生服务纳入法治轨道;各种年龄都有可能罹患的病4、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将流动人口纳入流入地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流动人口两周患病前五名:普通感冒、急慢性胃肠炎、上呼吸道感染、其他运动系统疾病、牙病及其他口腔疾患。各种年龄都有可能罹患的病二、流动人口的主要特征8、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及预防性病/艾滋病方面的法律。1、影响因素: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城市产权及其收益分配制度、资源配置传统规则的惰性及流动人口群体自身素质。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流动人口2.(二)留守儿童的社会保健2、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可及性较差:经济状况、医疗保障制度、社会资源熟悉程度和社会关系有限。66%,占全国儿童总数的1.2、老年人患病模式发生改变
“老年病”的种类:
仅仅发生在老年人的疾病;5、在流入地停留长期化趋势(二)家庭暴力1、定义:家庭成员中的一方对另一方实施暴力的行为;肉体上的、精神上的2、预防和制止家暴的主要社会措施:宣传教育;法律保障;救助机构;反家暴的社会网络;提高妇女素质,鼓励妇女经济独立。2、0-14岁残疾儿童占残疾人总数的4.(二)家庭暴力65三、影响儿童的社会因素及儿童保健(一)影响儿童健康的社会因素1、社会经济状况2、家庭因素3、营养4、体育锻炼5、生活作息三、影响儿童的社会因素及儿童保健(一)影响儿童健康的社会因素66社会医学弱势人群卫生服务课件67社会医学弱势人群卫生服务课件68(二)留守儿童的社会保健1、留守儿童:双方父母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以下的儿童。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接近2000万,而且仍在逐年递增。(二)留守儿童的社会保健1、留守儿童:双方父母或一方流动到其692、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营养不良心理健康问题意外伤害传染性疾病2、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70社会医学弱势人群卫生服务课件71社会医学弱势人群卫生服务课件723、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主要社会措施:根本措施——改革现行的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和与之相关的就业和教育体制,消除城乡差别;社区-学校-家庭立体式的教育管理网络;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堂。3、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主要社会措施:73(三)网瘾与青少年的社会保健网络成瘾的主要表现:心理依赖;以上网来逃避现实问题;很少参加社会活动;否认过度上网对身心的危害。采取相关的社会措施(三)网瘾与青少年的社会保健网络成瘾的主要表现:74第二节老年人卫生服务一、人口老龄化及其带来的挑战(一)人口老龄化的概念及发展趋势1、人口老龄化的概念: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老年人口增长的趋势。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的7%,就称为老年型社会或老年型国家。第二节老年人卫生服务一、人口老龄化及其带来的挑战757、加强用工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意识;2、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以感染性和传染性疾病为主1、定义:家庭成员中的一方对另一方实施暴力的行为;2、老年人患病模式发生改变
“老年病”的种类:
仅仅发生在老年人的疾病;三、残疾发生的影响因素第三节残疾人卫生服务1、影响因素: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城市产权及其收益分配制度、资源配置传统规则的惰性及流动人口群体自身素质。1、影响因素: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城市产权及其收益分配制度、资源配置传统规则的惰性及流动人口群体自身素质。表现: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人。1、定义:家庭成员中的一方对另一方实施暴力的行为;否认过度上网对身心的危害。1、目的: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为残疾人提供综合的康复保健服务,促进残疾人群健康,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三、影响儿童的社会因素及儿童保健5、医生应注重流动人口病人的文化背景、传统观念及生活经历;(二)改善流动人口健康和卫生服务的策略3、说明的问题:说明我国妇幼卫生工作有所改善,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相当程度的差距,妇保工作任务艰巨。4、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将流动人口纳入流入地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十二五期间,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00多万,预计2049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31%。2、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可及性较差:经济状况、医疗保障制度、社会资源熟悉程度和社会关系有限。各种年龄都有可能罹患的病在发展中国家:营养不良、传染病、围生期护理服务差以及工业化、交通和暴力行为造成的事故,占70%左右;2、我国现状:201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十二五期间,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00多万,预计2049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31%。7、加强用工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意识;2、我国现状:2010年676(二)挑战1、未富先老2、经济来源不稳定,生活质量比一般人群低3、家庭供养模式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4、卫生服务需要量和利用量大5、精神慰藉短缺6、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发挥社区医疗服务作用,建立健全临终关怀机构,提高和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二)挑战1、未富先老77二、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及其健康特征(一)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初老期:45-65岁;老年期:65岁以上(二)心理特点社会角色子女分离老伴去世二、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及其健康特征(一)老年人的生理特点78(三)健康特征
1、卫生服务需要增加,生理、心理和社会角色的变化。
2、老年人患病模式发生改变
“老年病”的种类:
仅仅发生在老年人的疾病;
老年期多发病;
各种年龄都有可能罹患的病(三)健康特征
1、卫生服务需要增加,生理、心理和社会角色的79三、老年人保健(一)机构: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法律、法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纲要》(二)保健的内容1、基本内容2、老年病防治3、精神卫生三、老年人保健(一)机构: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80(三)老年人保健服务1、自我保健(三)老年人保健服务812、家庭保健2、家庭保健823、社区服务3、社区服务83第三节残疾人卫生服务第三节残疾人卫生服务84一、基本概念残疾: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身心功能障碍,导致不同程度的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能力的一种状态。表现: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人。一、基本概念85二、残疾人基本状况1、残疾人中,男性占51.55%,女性占48.45%;2、0-14岁残疾儿童占残疾人总数的4.66%,占全国儿童总数的1.74%;3、60岁及以上残疾人占残疾人总数的53.24%;4、城镇残疾人占24.96%,农村残疾人占75.04%。二、残疾人基本状况1、残疾人中,男性占51.55%,女性占486三、残疾发生的影响因素1、一般因素残疾的发生受社会发展水平、自然环境条件、人口遗传素质等因素的影响。2、特殊因素在发展中国家:营养不良、传染病、围生期护理服务差以及工业化、交通和暴力行为造成的事故,占70%左右;在发达国家:事故,慢性躯体性疾病、精神病、遗传性损伤、慢性疼痛和劳损造成。三、残疾发生的影响因素1、一般因素871、影响因素: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城市产权及其收益分配制度、资源配置传统规则的惰性及流动人口群体自身素质。(三)网瘾与青少年的社会保健一、人口老龄化及其带来的挑战1、定义:家庭成员中的一方对另一方实施暴力的行为;2、我国现状:201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2、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可及性较差:经济状况、医疗保障制度、社会资源熟悉程度和社会关系有限。一、人口老龄化及其带来的挑战3、60岁及以上残疾人占残疾人总数的53.7、加强用工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意识;3、60岁及以上残疾人占残疾人总数的53.4、城镇残疾人占24.26%,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3、60岁及以上残疾人占残疾人总数的53.2、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可及性较差:经济状况、医疗保障制度、社会资源熟悉程度和社会关系有限。2、妇女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与利用也高于男性,女性两周就诊率明显高于男性;2、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可及性较差:经济状况、医疗保障制度、社会资源熟悉程度和社会关系有限。(一)流动人口的主要健康问题各种年龄都有可能罹患的病1、目的: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为残疾人提供综合的康复保健服务,促进残疾人群健康,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二)流动人口的疾病构成1、影响因素: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城市产权及其收益分配制度、资源配置传统规则的惰性及流动人口群体自身素质。(二)改善流动人口健康和卫生服务的策略四、残疾的预防与康复1、目的: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为残疾人提供综合的康复保健服务,促进残疾人群健康,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1、影响因素: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城市产权及其收益分配制度、882、残疾人的基层预防和康复服务(1)社区预防与康复充分利用城乡基层卫生组织(一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志愿者和家属;(2)家庭保健(3)恢复社会功能2、残疾人的基层预防和康复服务89第四节流动人口卫生服务第四节流动人口卫生服务90一、基本概念流动人口:未依法改变法定住址而在非户籍所在地滞留的人员。分类:公务型流动人口、文化型流动人口、盲流型流动人口、中转型流动人口、社会型流动人口、经济型流动人口。一、基本概念91经济型流动人口:主题——农村剩余劳动力;显著特点——以谋生和就业为目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流动人口2.61亿,较2000年相比,流动人口增加1.17亿(81.03%)。经济型流动人口:92二、流动人口的主要特征1、以年轻劳动力为主流动人口平均年龄为27.3岁;2、以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为主86.8%接受过初中教育,10.4%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3、举家流动趋势二、流动人口的主要特征1、以年轻劳动力为主934、就近流动趋势5、在流入地停留长期化趋势劳动年龄流动人口平均停留时间为5.3年;6、以低收入为主7、基本生活条件差4、就近流动趋势94以上网来逃避现实问题;(二)流动人口的疾病构成否认过度上网对身心的危害。十二五期间,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00多万,预计2049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31%。1、定义:家庭成员中的一方对另一方实施暴力的行为;(一)老年人的生理特点26%,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否认过度上网对身心的危害。1、影响因素: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城市产权及其收益分配制度、资源配置传统规则的惰性及流动人口群体自身素质。1、目的: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为残疾人提供综合的康复保健服务,促进残疾人群健康,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4、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将流动人口纳入流入地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各种年龄都有可能罹患的病4、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将流动人口纳入流入地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3、儿童医院、妇产科医院的扩张和妇幼保健院的合并,医护比不及1:2。1、影响因素: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城市产权及其收益分配制度、资源配置传统规则的惰性及流动人口群体自身素质。2、0-14岁残疾儿童占残疾人总数的4.1、目的: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为残疾人提供综合的康复保健服务,促进残疾人群健康,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2、妇女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与利用也高于男性,女性两周就诊率明显高于男性;(一)流动人口的主要健康问题1、定义:家庭成员中的一方对另一方实施暴力的行为;7、加强用工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意识;7、加强用工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意识;三、流动人口的健康问题(一)流动人口的主要健康问题1、妇幼健康流动人口卫生保健服务的利用低于常住人口,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常住人口;儿童计划免疫率低,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等的发病人群主要是流动人口。以上网来逃避现实问题;三、流动人口的健康问题(一)流动人口的952、传染病(1)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2)结核病(3)疟疾3、精神健康单调紧张的工作;事业或意外事件;恋爱婚姻问题。2、传染病96(二)流动人口的疾病构成流动人口两周患病前五名:普通感冒、急慢性胃肠炎、上呼吸道感染、其他运动系统疾病、牙病及其他口腔疾患。以感染性和传染性疾病为主(二)流动人口的疾病构成流动人口两周患病前五名:普通感冒、急97四、流动人口卫生保健(一)流动人口卫生服务现状1、影响因素: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城市产权及其收益分配制度、资源配置传统规则的惰性及流动人口群体自身素质。2、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可及性较差:经济状况、医疗保障制度、社会资源熟悉程度和社会关系有限。四、流动人口卫生保健(一)流动人口卫生服务现状98(二)改善流动人口健康和卫生服务的策略1、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把流动人口的卫生服务纳入法治轨道;2、合理配置卫生资源;3、平等对待流动人口,变管理为服务;4、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将流动人口纳入流入地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二)改善流动人口健康和卫生服务的策略1、制定相应的政策、法995、医生应注重流动人口病人的文化背景、传统观念及生活经历;6、加强流动人口健康教育;7、加强用工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意识;8、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及预防性病/艾滋病方面的法律。5、医生应注重流动人口病人的文化背景、传统观念及生活经历;100妇幼卫生服务老年人卫生服务残疾人卫生服务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妇幼卫生服务101社会医学弱势人群卫生服务课件102社会医学弱势人群卫生服务课件103二、残疾人基本状况1、残疾人中,男性占51.55%,女性占48.45%;2、0-14岁残疾儿童占残疾人总数的4.66%,占全国儿童总数的1.74%;3、60岁及以上残疾人占残疾人总数的53.24%;4、城镇残疾人占24.96%,农村残疾人占75.04%。二、残疾人基本状况1、残疾人中,男性占51.55%,女性占4104三、流动人口的健康问题(一)流动人口的主要健康问题1、妇幼健康流动人口卫生保健服务的利用低于常住人口,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常住人口;儿童计划免疫率低,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等的发病人群主要是流动人口。三、流动人口的健康问题(一)流动人口的主要健康问题105四、流动人口卫生保健(一)流动人口卫生服务现状1、影响因素: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城市产权及其收益分配制度、资源配置传统规则的惰性及流动人口群体自身素质。2、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可及性较差:经济状况、医疗保障制度、社会资源熟悉程度和社会关系有限。四、流动人口卫生保健(一)流动人口卫生服务现状106流动人口:未依法改变法定住址而在非户籍所在地滞留的人员。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妇幼卫生状况的常用指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1、定义:家庭成员中的一方对另一方实施暴力的行为;第四节流动人口卫生服务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流动人口2.1、女性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均高于同时期的男性;2、0-14岁残疾儿童占残疾人总数的4.1、目的: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为残疾人提供综合的康复保健服务,促进残疾人群健康,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2、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可及性较差:经济状况、医疗保障制度、社会资源熟悉程度和社会关系有限。提高妇女素质,鼓励妇女经济独立。(一)流动人口的主要健康问题3、平等对待流动人口,变管理为服务;残疾: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身心功能障碍,导致不同程度的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能力的一种状态。4、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将流动人口纳入流入地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各种年龄都有可能罹患的病分类:公务型流动人口、文化型流动人口、盲流型流动人口、中转型流动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双边教育合作谅解协议书模板
- 2025年市场调研与分析咨询服务委托协议
- 2025年供应商与装修企业合作框架协议
- 2025年企业合同解除操作规范
- 2025年劳动合同标准范本分享
- 2025年仓储粮食管理协议
- 2025年住宅物业购买补充协议
- 2025年劳动人员雇佣协议
- 2025年八人合伙企业股权分配协议书
- 2025年合伙人利润分配及责任承担协议规范
- (完整)PEP人教版小学生英语单词四年级上册卡片(可直接打印)
- 面神经疾病课件
- 汉代儒学大师董仲舒思想课件
- 普通冲床设备日常点检标准作业指导书
- 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PPT通用课件
- 《红楼梦讲稿》PPT课件
- DB33∕T 628.1-2021 交通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第1部分:公路工程
- 吉祥喜金刚现证中品事业六支妙严(节录)
- 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纲要语文学习领域(国语文)
- 最全的人教初中数学常用概念、公式和定理
- 桥面结构现浇部分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