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测定肾脏功能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随着SPECT的普及,以及99mTc标记各种肾脏示踪剂的研制成功与广泛临床应用,在理论和技术方法上形成了核肾脏病学,并已成为临床核医学的经典内容。其中,放射性核素肾显像与肾功能测定已常规用于评价肾脏与上泌尿道疾病时的病理生理变化,膀胱显像特别有助于判断儿童输尿管反流。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测定肾脏功能始于二十世纪五解剖生理简介泌尿系统肾脏肾小体肾小管肾小球肾小囊输尿管、膀胱、尿道肾单位肾集合管、肾盏、肾盂过滤作用重吸收与分泌作用解剖生理简介泌尿系统肾脏肾小体肾小管肾小球肾小囊输尿管、膀胱尿液生成、排泄示意图腹主动脉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囊肾静脉下腔静脉肾小管(腔)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小分子物质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重吸收分泌尿液生成、排泄示意图腹主动脉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掌握肾动态显像与肾图的原理。熟悉肾动态显像与肾图的正常与异常表现。掌握肾动态显像的主要临床应用价值。了解利尿介入试验与captopril介入试验的原理及临床价值。了解肾静态显像与膀胱显像的原理与主要临床应用价值。内容与要求掌握肾动态显像与肾图的原理。内容与要求肾动态显像肾动态显像显像原理与显像剂
静脉注射经肾小球滤过(99mTc-DTPA)或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99mTc-MAG3、99mTc-EC,131I-OIH等)而不被再吸收的显像剂,立即启动ECT进行连续采集,获得显像剂经腹主动脉、肾动脉灌注,迅速浓聚于肾实质,并随尿液流经肾盏、肾盂、输尿管及进入膀胱的全过程影像。应用ROI技术得到显像剂通过肾脏的时间-放射活性曲线(TAC)。通过对系列影像及TAC的分析,可为临床提供有关双肾血供、实质功能和尿路通畅性等方面的信息。显像原理与显像剂静脉注射经肾小球滤过(99mTc-DTP常用肾显像剂的浓聚机制常用肾显像剂的浓聚机制了解肾静态显像与膀胱显像的原理与主要临床应用价值。肾静态显像既能诊断急性肾盂肾炎,又能了解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还可用于评价疗效及判断预后。肾移植术后膀胱-输尿管狭窄99mTc-DTPA显像健康人体的GFR随着年龄的增加有所下降,40岁以后大约平均每年下降1%。功能相患肾影小,T-A曲线明显低于健侧肾。a段:示踪剂出现段,反映肾血流灌注情况,约30s肾显像结合利尿试验能准确鉴别上尿路机械性梗阻与单纯性肾盂扩张,判断梗阻对移植肾功能损伤的程度。1min双肾实质显影,2~4min肾实质影最清楚,形态完整,核素分布均匀且对称。因此,常规肾动态显像与肾图可表现为正常或轻微异常。B.上尿路梗阻超声检查能准确诊断肾积水,但不能评价积水对肾功能损伤的意义。99mTc-DTPA肾血流灌注(A,C)与功能动态(B,D)显像。肾灌注显影时间延迟,影像缩小,放射活性减低;重度,反流至扩张的肾集合系统,并可见增粗、迂曲的输尿管影。随着放射性尿液离开肾实质,肾盏、肾盂处放射性逐渐增强,肾皮质影减弱,膀胱逐渐显影、并增浓、增大。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测定肾脏功能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B,99mTc-DTPA显像左肾皮质具有部分摄取与清除功能。急性排异AR多出现于5~7天内,病理改变主要累及肾血管,血流动力学显著降低。应用利尿剂(如呋塞米)后,短时间内由于尿量明显增多,尿流速率加快,通过加速排出淤积在扩张尿路中的示踪剂。左肾积水术前:GFR测定
正常影像
血流灌注相腹主动脉显影后2秒双肾显影,4~6秒肾影轮廓清楚,左右肾影出现时间差<1~2秒。双肾影大小一致,形态完整、放射性分布均匀且对称。TAC双肾峰时差<1~2秒,峰值差<20%。图像分析了解肾静态显像与膀胱显像的原理与主要临床应用价值。正常影像99mTc-DTPA肾血流灌注正常影像99mTc-DTPA肾血流灌注正常影像
功能动态相1min双肾实质显影,2~4min肾实质影最清楚,形态完整,核素分布均匀且对称。随着放射性尿液离开肾实质,肾盏、肾盂处放射性逐渐增强,肾皮质影减弱,膀胱逐渐显影、并增浓、增大。20~25min双肾影基本消退,大部分放射性浓聚于膀胱,输尿管一般不显影。功能动态相99mTc-DTPA肾功能动态正常影像99mTc-DTPA肾功能动态正常影像腹主动脉上段显影
肾灌注显影
肾实质显影集合系显影膀胱2秒
2~4分钟
4分钟
肾内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床的血流灌注
显像剂被滤过或摄取在肾实质尚未被冲刷至收集系统放射性向肾盏、肾盂集中
腹主动脉肾灌注显影肾实质显影集合系显影膀胱2秒2~
异常影像
血流灌注异常肾区无灌注影;肾灌注显影时间延迟,影像缩小,放射活性减低;肾内局限性灌注缺损、减低或增强。异常影像99mTc-DTPA肾血流灌注左肾不显影右肾血流灌注影延迟、减低及缩小99mTc-DTPA肾血流灌注左肾不显影右肾血流灌注影延迟、
功能动态影像异常肾实质不显影;肾皮质影减低,实质高峰摄取与清除时间延迟;肾实质持续显影,膀胱无放射性浓聚;皮质功能相肾盂放射性减低区扩大,皮质影变薄,实质清除相肾盂影持续增强,或延迟显像肾盂明显放射性滞留,可伴输尿管清晰显影和增粗。功能动态影像异常99mTc-DTPA功能动态显像,右肾实质影缺损99mTc-DTPA功能动态显像双肾实质持续显影,膀胱无放射性浓聚99mTc-DTPA功能动态显像,右肾实质影缺损99mTc-99mTc-DTPA功能动态显像左肾盂扩张,放射性滞留,左输尿管影增粗。99mTc-DTPA显像双肾及膀胱不显影99mTc-DTPA功能动态显像99mTc-DTPA显像双肾临床应用评价临床应用评价腹主动脉显影后2秒双肾显影,4~6秒肾影轮廓清楚,左右肾影出现时间差<1~2秒。99mTc-DTPA功能动态显像,右肾实质影缺损TAC双肾峰时差<1~2秒,峰值差<20%。E:低水平递降型可见于肾脏无功能、肾功能极差、先天性肾缺如、肾摘除或对位落空等。常用肾显像剂的浓聚机制正常肾血管对巯甲丙脯酸则无反应。ACET介入试验原理示意图男性,53岁,左腰部间隙性疼痛痛1年余。20min时膀胱与肾脏放射性计数比值(B/K)>1。静脉注射经肾小球滤过(99mTc-DTPA)或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99mTc-MAG3、99mTc-EC,131I-OIH等)而不被再吸收的显像剂,立即启动ECT进行连续采集,获得显像剂经腹主动脉、肾动脉灌注,迅速浓聚于肾实质,并随尿液流经肾盏、肾盂、输尿管及进入膀胱的全过程影像。峰时:<4.肾显像结合利尿试验能准确鉴别上尿路机械性梗阻与单纯性肾盂扩张,判断梗阻对移植肾功能损伤的程度。肾静态显像既能诊断急性肾盂肾炎,又能了解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还可用于评价疗效及判断预后。99mTc-DTPA显像右肾影小、血供差、功能受损(A)。ABC经内科治疗2月后,肾显像随访右肾血供与功能明显改善(B)。TAC双肾峰时差<1~2秒,峰值差<20%。非梗阻性肾盂扩张(右肾)99mTc-DTPA显像双肾及膀胱不显影膀胱输尿管反流,间直接法膀胱显像(后位)。肾脏位置异常(肾下垂、异位肾、游走肾)判断肾实质功能男性,53岁,左腰部间隙性疼痛痛1年余。A,IVP左肾不显影;B,99mTc-DTPA显像左肾皮质具有部分摄取与清除功能。肾动态显像具有灵敏度高、简便安全和无创等特点,明显优于X线静脉肾盂造影。腹主动脉显影后2秒双肾显影,4~6秒肾影轮廓清楚,左右肾影出男,56岁,反复腰痛、血尿2年。IVP右肾不显影;99mTc-DTPA显像右肾影小、血供差、功能受损(A)。经内科治疗2月后,肾显像随访右肾血供与功能明显改善(B)。3min3min15min15min男,56岁,反复腰痛、血尿2年。IVP右肾不显影;99m男,52岁,亲属活体肾移植供体。99mTc-DTPA肾血流灌注(A,C)与功能动态(B,D)显像。肾功能测定示左肾GFR(29ml/min),明显低于右肾(59ml/min)。提示左肾功能受损,放弃肾移植。男,52岁,亲属活体肾移植供体。99mTc-DTPA肾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上尿路梗阻根据梗阻部位、程度、时间及患侧肾功能状态的不同,肾动态显像有不同的表现。肾外上尿路梗阻的典型影像:皮质功能相患侧肾实质清晰显影,并随时间逐渐消退;肾盏和(或)肾盂及梗阻部位上段输尿管影像明显扩张,放射性滞留且消退延缓;TAC呈持续性上升型。诊断与鉴别诊断上尿路梗阻根据梗阻部位、程度、时间及患侧肾功能右输尿管下端结石伴右肾积水99mTc-DTPA肾显像右输尿管下端结石伴右肾积水99mTc-DTPA肾显像肾外上尿路机械性梗阻与非梗阻性尿路扩张引起的肾盂或肾盂输尿管积液在常规核素肾动态显像、IVP或超声检查的表现均有重叠,通常较难加以鉴别。通过利尿介入试验能有效鉴别机械性梗阻与非梗阻性尿路扩张,尿流量足够大时诊断准确率可达90%。肾外上尿路机械性梗阻与非梗阻性尿路扩张引起的肾盂或肾盂输尿管非梗阻性因素引起上尿路扩张时,因其局部容积增加,尿液流速减慢,且潴留于扩张尿路的时间延长,肾动态显像表现为尿路放射性持续滞留的假性梗阻征象。应用利尿剂(如呋塞米)后,短时间内由于尿量明显增多,尿流速率加快,通过加速排出淤积在扩张尿路中的示踪剂。机械性梗阻所致的尿路扩张,应用利尿剂后虽然尿流率增加,但由于梗阻未解除,显像剂不能有效排出。利尿介入试验原理非梗阻性因素引起上尿路扩张时,因其局部容积增加,利尿介入试验示意图
A.梗阻性肾盂积水
B.非梗阻性肾盂扩张利尿介入试验示意图结果判断非梗阻性尿路扩张:典型影像表现为注射利尿剂后2~3min,淤积在肾区的放射性浓聚影快速减弱,T-A曲线相应表现为排泄段明显下降。高度机械性梗阻:注射利尿剂后,肾动态影像与T-A曲线无明显变化,甚至肾盂影有增强,T-A曲线进一步上升。结果判断非梗阻性尿路扩张:典型影像表现为注射利尿剂后2~3非梗阻性肾盂扩张(右肾)99mTc-DTPA肾显像(A,B)及利尿介入试验(C)非梗阻性肾盂扩张(右肾)正常99mTc-GH静态肾显像B,加压排尿显像显示左肾(细箭头)与右输尿管及右肾盂反流影(粗箭头)。正常99mTc-GH静态肾显像E:低水平递降型可见于肾脏无功能、肾功能极差、先天性肾缺如、肾摘除或对位落空等。核素测定GFR具有操作简便、敏感性高、重复性好(r=0.肾血管性高血压(左肾A狭窄)B,99mTc-DTPA显像左肾皮质具有部分摄取与清除功能。上尿路梗阻超声检查能准确诊断肾积水,但不能评价积水对肾功能损伤的意义。随着放射性尿液离开肾实质,肾盏、肾盂处放射性逐渐增强,肾皮质影减弱,膀胱逐渐显影、并增浓、增大。右输尿管下端结石伴右肾积水99mTc-DTPA肾显像经内科治疗2月后,肾显像随访右肾血供与功能明显改善(B)。睾丸炎,局部血流增多,显像为放射性浓聚a段:示踪剂出现段,反映肾血流灌注情况,约30s99mTc-DTPA功能动态显像肾脏位置异常(肾下垂、异位肾、游走肾)肾静态显像既能诊断急性肾盂肾炎,又能了解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还可用于评价疗效及判断预后。肾脏位置异常(肾下垂、异位肾、游走肾)99mTc-DTPA功能动态显像膀胱显像对性腺的辐射吸收剂量低,仅为膀胱造影的1/50~1/200。分浓缩率则是上尿路引流不畅时评价肾功能的参考指标。ATⅡ通过收缩出球小动脉,维持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压,以保持GFR正常。F:阶梯状下降型多见于尿返流和因疼痛、精神紧张、尿路感染、少尿或卧位等所引起的上尿路不稳定性痉挛,此型重复性差。右输尿管下端结石伴右肾积水99mTc-DTPA肾显像静脉注射缓慢通过肾脏的显像剂,随血液流经肾脏后分别由肾小管分泌(99mTc-DMSA)或肾小球滤过(99mTc-GH),其中部分被近曲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并与胞浆内巯基结合,从而较长时间滞留于皮质内,通过平面显像或断层显像能够清晰显示肾皮质影像,以了解肾脏的位置、大小、形态与实质功能,并可显示占位病变。A:尿急剧上升型单侧多见于急性上尿路梗阻,双侧多见于急性肾性肾功能衰竭和继发于下尿路梗阻所致的上尿路引流障碍。肾动态显像已广泛用于监测移植肾并发症。膀胱输尿管反流,间直接法膀胱显像(后位)。健康人体的GFR随着年龄的增加有所下降,40岁以后大约平均每年下降1%。B.基础肾显像左、右肾显示正常的摄取与清除影像,两侧肾图曲线基本一致。经内科治疗2月后,肾显像随访右肾血供与功能明显改善(B)。男性,53岁,左腰部间隙性疼痛痛1年余。TAC双肾峰时差<1~2秒,峰值差<20%。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测定肾脏功能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上尿路梗阻超声检查能准确诊断肾积水,但不能评价积水对肾功能损伤的意义。肾外上尿路梗阻的典型影像:皮质功能相患侧肾实质清晰显影,并随时间逐渐消退;优于IVP与超声检查,显示病灶数约为超声的两倍、IVP的4倍。影像表现:肾影增大,形态不规则,放射性分布呈局限性稀疏或缺损。急性肾小管坏死99mTc-DTPA显像非梗阻性尿路扩张:典型影像表现为注射利尿剂后2~3min,淤积在肾区的放射性浓聚影快速减弱,T-A曲线相应表现为排泄段明显下降。b段,经2-4min达到高峰,上升的斜率和高度反映肾小管上皮细胞从血中摄取131I-OIH的速度和数量,与有效血浆流量和肾小管分泌有关。准确反映肾脏低灌注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诊断RVH的敏感性为80%~94%,特异性为93%~100%,假阳性结果极少,能客观地预测RVH的手术疗效和评价其治疗效果。右输尿管上段机械性梗阻(结石)99mTc-DTPA显像及利尿介入试验(15min注射速尿)正常99mTc-GH静态肾显像F:阶梯状下降型多见于尿返诊断肾血管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renovascularhypertension,RVH)是指继发于肾动脉主干或其主要分支狭窄,肾动脉低灌注而引起的高血压。临床上,部分高血压病人合并有与其高血压无关的肾动脉狭窄(renalarterystenosis,RAS)。因此,对于具有高血压又有RAS的病人,正确区别是RVH还是高血压合并RAS至关重要,因为两者的治疗原则不同,RVH经血管成形术能有效地缓解高血压,而后者即使血管成形术后也需终身服药控制高血压。诊断肾血管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renovascular临床实践中,X线肾动脉造影,超声检查及常规肾动态显像均可诊断RAS。然而,对于合并有RAS的高血压病人,上述三种检查均不能提供RAS与高血压之间关系的证据。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介入试验能有效地诊断和鉴别诊断RVH,其中巯甲丙脯酸(captopril)是最常用的ACEI。
临床实践中,X线肾动脉造影,超声检查及常规肾动态显像均可诊断当RVH患者的肾动脉轻度狭窄时,肾血流灌注减低,刺激患侧肾脏的近球小体释放肾素增加,促进血管紧张素原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Ⅰ(ATⅠ),ATⅠ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作用下生成血管紧张素Ⅱ(ATⅡ)。ATⅡ通过收缩出球小动脉,维持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压,以保持GFR正常。因此,常规肾动态显像与肾图可表现为正常或轻微异常。ACEI介入试验原理当RVH患者的肾动脉轻度狭窄时,肾血流灌注减低,刺激患侧
captopril通过ACEI使ATⅡ生成减少,阻断正常代偿机制,解除出球小动脉的收缩,使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压降低和GFR下降。正常肾血管对巯甲丙脯酸则无反应。因此,应用captopril后,患侧肾动态影像出现异常或原有异常加剧,从而提高对VRH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captopril通过ACEI使ATⅡ生成减少,阻断正常ACET介入试验原理示意图ACET介入试验原理示意图结果判断正常肾脏和与肾动脉狭窄无关的高血压者,captopril介入肾显像与基础肾显像相比无变化。单侧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典型表现介入试验患侧肾脏显影延迟,影像减弱,肾实质影消退明显延缓;患侧肾TAC峰值降低,峰时后延和排泄段下降缓慢。基础肾显像左、右肾显示正常的摄取与清除影像,两侧肾图曲线基本一致。
结果判断正常肾脏和与肾动脉狭窄无关的高血压者,captopr肾血管性高血压基础肾显像(A)与ACET介入试验(B)肾血管性高血压准确反映肾脏低灌注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诊断RVH的敏感性为80%~94%,特异性为93%~100%,假阳性结果极少,能客观地预测RVH的手术疗效和评价其治疗效果。有效区别单纯性肾动脉狭窄,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检查或手术。在指导ACEI的应用方面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介入试验阳性者严禁使用ACEI,而阴性者使用ACEI则不会影响肾功能。
ACEI介入试验的临床价值准确反映肾脏低灌注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诊断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有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急性排异(AR)、慢性排异(CR)、尿漏、尿路梗阻及环孢霉素A肾中毒等。对这些并发症早期、准确的诊断与及时治疗有助于防止移植肾不可逆损伤。肾动态显像已广泛用于监测移植肾并发症。正常移植肾血流灌注影清楚,早期肾实质轮廓清晰、形态完整、放射性分布均匀,清除相皮质影明显消退,膀胱放射性浓聚逐渐增强,输尿管通常不显影。20min时膀胱与肾脏放射性计数比值(B/K)>1。
移植肾的监测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有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急性排异(A正常移植肾99mTc-DTPA动态显像正常移植肾99mTc-DTPA动态显像
急性肾小管坏死
ATN通常发生于术后24h内,主要病理改变为肾小管上皮胞质空泡变性,而移植肾血流动力学轻度减少。肾动态显像典型表现:移植肾灌注影像清楚,肾实质摄取影明显减弱,软组织本底影增高,膀胱持续不显影。急性肾小管坏死99mTc-DTPA显像急性肾小管坏死ATN通常发生于术后24h内,主要病理改
急性排异AR多出现于5~7天内,病理改变主要累及肾血管,血流动力学显著降低。肾动态影像主要表现为灌注不清或不显影,肾实质明显减弱,轮廓模糊,清除延缓,20min时的B/K比值<1。急性排异反应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急性排异AR多出现于5~7天内,病理改变主要累及肾血管,尿漏最常见为输尿管-膀胱吻合口漏。超声能敏感探测到积液,但不能明确来源。肾显像动态显像的敏感性高、准确性好,表现为泌尿系统外出现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的持续放射性浓聚。移植肾术后尿外渗99mTc-MAG3肾显像尿漏最常见为输尿管-膀胱吻合口漏。超声能敏感探测到积液,上尿路梗阻超声检查能准确诊断肾积水,但不能评价积水对肾功能损伤的意义。肾显像结合利尿试验能准确鉴别上尿路机械性梗阻与单纯性肾盂扩张,判断梗阻对移植肾功能损伤的程度。肾移植术后膀胱-输尿管狭窄99mTc-DTPA显像上尿路梗阻超声检查能准确诊断肾积水,但不能评价积水对肾功能上尿路梗阻超声检查能准确诊断肾积水,但不能评价积水对肾功能损伤的意义。ACET介入试验原理示意图核素测定GFR具有操作简便、敏感性高、重复性好(r=0.诊断与鉴别诊断上尿路梗阻上尿路梗阻超声检查能准确诊断肾积水,但不能评价积水对肾功能损伤的意义。正常99mTc-GH静态肾显像肾内局限性灌注缺损、减低或增强。利尿介入肾图可有效鉴别机械性上尿路梗阻与非梗阻性肾盂扩张。放射性缺损急性睾丸扭转当输尿管与肾脏区出现放射性(直接法),或输尿管与肾区影像增强及TAC呈上升型表现(间接法),即可诊断VUR,能探测1ml的反流量。熟悉肾动态显像与肾图的正常与异常表现。功能相患肾影小,T-A曲线明显低于健侧肾。TAC双肾峰时差<1~2秒,峰值差<20%。99mTc-DTPA肾显像(A,B)及利尿介入试验(C)99mTc-DTPA肾血流灌注(A,C)与功能动态(B,D)显像。b段,经2-4min达到高峰,上升的斜率和高度反映肾小管上皮细胞从血中摄取131I-OIH的速度和数量,与有效血浆流量和肾小管分泌有关。TAC双肾峰时差<1~2秒,峰值差<20%。正常肾血管对巯甲丙脯酸则无反应。急性肾盂肾炎99mTc-DMSASPECT显像(1)间接法无需留置尿管,易受肾功能与肾积水的影响。肾图(renogram)ACET介入试验原理示意图左肾自体肾移植术后1月上尿路梗阻超声检查能准确诊断肾积水,但不能评价积水对肾功能肾动脉狭窄
典型影像表现为:患侧肾血流灌注显影时间延迟,显像剂分布减少,轮廓欠清楚;功能相患肾影小,T-A曲线明显低于健侧肾。
其他应用左肾动脉狭窄99mTc-DTPA动态显像肾动脉狭窄典型影像表现为:患侧肾血流灌注显影时间延迟,显像肾功能测定RenalFunctionalExamination肾功能测定静脉注射由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而不被重吸收的放射性示踪剂(131I-OIH),立即启动肾功能测定仪连续记录示踪剂经肾动脉达双肾,被肾脏浓聚和排出的全过程,并以TAC表示,称为放射性肾图,简称肾图,用以评价分肾的血供、实质功能和上尿路通畅性。
肾图(renogram)原理与示踪剂静脉注射由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而不被重吸收的放射性示踪剂(结果分析正常肾图与肾图定量分析尿路通畅时,肾脏指数(RI)是评价肾功能的可靠指标,正常人RI>45%。RI为30%~45%时提示肾功能轻度损害,20%~30%者为中度损害,<20%者为重度损害。分浓缩率则是上尿路引流不畅时评价肾功能的参考指标。
结果分析正常肾图与肾图定量分析尿路通畅时,肾脏指数(RI)是a段:示踪剂出现段,反映肾血流灌注情况,约30sb段,经2-4min达到高峰,上升的斜率和高度反映肾小管上皮细胞从血中摄取131I-OIH的速度和数量,与有效血浆流量和肾小管分泌有关。c段,与尿流量和鸟路通畅程度有关。峰时:<4.5min(平均2.5min)半排时间:<8min(平均4min)a段:示踪剂出现段,反映肾血流灌注情况,约30s异常肾图类型及临床意义A:
尿急剧上升型单侧多见于急性上尿路梗阻,双侧多见于急性肾性肾功能衰竭和继发于下尿路梗阻所致的上尿路引流障碍。B:
高水平延长线型多见于上尿路不全梗阻和肾盂积水伴肾功能损害。C:
抛物线型主要见于脱水、肾缺血、肾功能损害和上尿路引流不畅伴轻、中度肾盂积水。
ABC异常肾图类型及临床意义A:尿急剧上升型单侧多见于急性上尿D:
低水平延长线型常见于肾功能严重损害,慢性上尿路严重梗阻,以及急性肾前性肾功能衰竭,偶见于急性上尿路梗阻
。E:
低水平递降型可见于肾脏无功能、肾功能极差、先天性肾缺如、肾摘除或对位落空等。F:
阶梯状下降型多见于尿返流和因疼痛、精神紧张、尿路感染、少尿或卧位等所引起的上尿路不稳定性痉挛,此型重复性差。G:
单侧小肾图多见于单侧肾动脉狭窄,也可见于游走肾坐位采集者和先天性小肾脏。
DE
FGD:低水平延长线型常见于肾功能严重损害,慢性上尿路严重梗利尿介入肾图可有效鉴别机械性上尿路梗阻与非梗阻性肾盂扩张。captopril介入肾图可准确鉴别肾血管性高血压。
上尿路完全机械性梗阻(右输尿管结石)
肾血管性高血压(左肾A狭窄)
A.基础肾图
B.Captopril介入肾图
C.血管成形术后Captopril肾图
利尿介入肾图可有效鉴别机械性上尿路梗阻与非梗阻性肾盂扩张。上肾小球滤过率测定原理与示踪剂
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filtrationrate,GFR)是指单位时间内经肾小球滤过的血浆容量(ml/min)。静脉注射仅从肾小球自由滤过,而不被肾小管重吸收的放射性示踪剂(如99mTc-DTPA),肾脏早期摄取示踪剂的速率与肾小球滤过率成正比。应用γ照相机或SPECT提供的GFR采集、处理程序进行操作,可自动计算出左、右肾脏的GFR与总GFR。
肾小球滤过率测定原理与示踪剂肾小球滤过率(glome健康人体的GFR随着年龄的增加有所下降,40岁以后大约平均每年下降1%。
年龄组分肾GFR总GFR20岁~57.9±9.0115.9±16.530岁~57.3±10.3113.1±17.740岁~55.3±8.5110.5±11.1>50岁44.1±7.088.1±14.4混合组52.9±10.6105.6±18.7GFR的参考正常值(x±s,ml/min)临床应用健康人体的GFR随着年龄的增加有所下降,40岁以后大约平均每临床上,肾功能受损者总GFR下降40~50ml/min时才会出现血浆肌酐、尿素氮水平的升高。核素测定GFR具有操作简便、敏感性高、重复性好(r=0.99)及准确性好(与内源性肌酐清除法测定GFR的相关系数为0.99)等特点。因此,GFR是反映肾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评价总肾和分肾功能比较敏感的指标,能早期发现肾小球功能损害。临床上,肾功能受损者总GFR下降40~50ml/min时才左肾积水术前:GFR测定左肾积水术前:GFR测定
肾静态显像StaticRenography
肾静态显像显像原理与显像剂静脉注射缓慢通过肾脏的显像剂,随血液流经肾脏后分别由肾小管分泌(99mTc-DMSA)或肾小球滤过(99mTc-GH),其中部分被近曲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并与胞浆内巯基结合,从而较长时间滞留于皮质内,通过平面显像或断层显像能够清晰显示肾皮质影像,以了解肾脏的位置、大小、形态与实质功能,并可显示占位病变。显像原理与显像剂静脉注射缓慢通过肾脏的显像剂,随血液流经临床应用正常99mTc-GH静态肾显像APPARPOLPO临床应用正常99mTc-GH静态肾显像APPARPOL肾静态显像明显优于超声和CT等影像检查。常见肾先天异常包括:肾脏数目异常(先天性独肾)
肾脏位置异常(肾下垂、异位肾、游走肾)
肾脏形态异常(马蹄肾、肾囊肿)肾静态显像还能有效鉴别腹部及盆腔肿物与肾脏的关系。肾脏先天性异常的诊断肾静态显像明显优于超声和CT等影像检查。常见肾先天异常包括:右肾缺失左肾下垂右肾异位多囊肾马蹄肾左右左右左右右左右肾缺失左肾下垂右肾异位多囊肾马蹄肾左右左右左右右左影像表现:肾内局限性放射性减低或缺损区,单发或多发,可发生于一侧或双侧肾脏。优于IVP与超声检查,显示病灶数约为超声的两倍、IVP的4倍。肾静态显像既能诊断急性肾盂肾炎,又能了解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还可用于评价疗效及判断预后。慢性肾盂肾炎表现:肾影缩小,瘢痕形成处显像剂摄取降低,整个肾脏放射性分布不均匀。急性肾盂肾炎的诊断影像表现:肾内局限性放射性减低或缺损区,单发或多发,可发生于急性肾盂肾炎99mTc-DMSASPECT显像冠状断层(A)与横断层(B)示左肾皮质楔形缺损右右左左急性肾盂肾炎99mTc-DMSASPECT显像右右左左尿路感染,法人伴尿多、尿频5天,尿Rt:白细胞(+++),腹部B超正常。尿路感染,法人伴尿多、尿频5天,尿Rt:白细胞(+++),腹尿路感染,尿Rt:WBC(++)尿路感染,尿Rt:WBC(++)TAC双肾峰时差<1~2秒,峰值差<20%。方法:(1)直接法不受肾功能的影响,但需留置尿管;膀胱显像对性腺的辐射吸收剂量低,仅为膀胱造影的1/50~1/200。经内科治疗2月后,肾显像随访右肾血供与功能明显改善(B)。肾图(renogram)利尿介入肾图可有效鉴别机械性上尿路梗阻与非梗阻性肾盂扩张。scrotalscintigraphy双肾影大小一致,形态完整、放射性分布均匀且对称。a段:示踪剂出现段,反映肾血流灌注情况,约30s单侧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典型表现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测定肾脏功能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移植肾术后尿外渗99mTc-MAG3肾显像常用肾显像剂的浓聚机制临床实践中,X线肾动脉造影,超声检查及常规肾动态显像均可诊断RAS。A:尿急剧上升型单侧多见于急性上尿路梗阻,双侧多见于急性肾性肾功能衰竭和继发于下尿路梗阻所致的上尿路引流障碍。99mTc-DTPA肾血流灌注正常影像captopril通过ACEI使ATⅡ生成减少,阻断正常代偿机制,解除出球小动脉的收缩,使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压降低和GFR下降。E:低水平递降型可见于肾脏无功能、肾功能极差、先天性肾缺如、肾摘除或对位落空等。移植肾术后尿外渗99mTc-MAG3肾显像健康人体的GFR随着年龄的增加有所下降,40岁以后大约平均每年下降1%。经内科治疗2月后,肾显像随访右肾血供与功能明显改善(B)。影像表现:肾影增大,形态不规则,放射性分布呈局限性稀疏或缺损。特异性较超声、CT和MRI低,结合肾血流灌注显像对鉴别良、恶性病变有一定帮助。
肾占位病变
99mTc-DMSA肾静态显像右右左左左肾癌右肾囊肿TAC双肾峰时差<1~2秒,峰值差<20%。影像表现:肾影增
膀胱显像RadionuclideCystography
膀胱显像
膀胱输尿管反流(vesicoureteralreflux,VUR)是指排尿的同时尿液反流至输尿管肾区,多见于儿童,尿反流除了影响儿童本身生长发育外,细菌性尿液反流则是引起上尿路反复感染的原因,严重者可造成肾损害、肾脏瘢痕、高血压甚至肾功能衰竭。膀胱显像是目前常用诊断VUR的方法,敏感性高于X线膀胱造影,对病人的辐射剂量低。膀胱输尿管反流(vesicoureteralre
原理:将放射性示踪剂引入膀胱后,通过显像观察肾脏、输尿管和膀胱放射性分布变化,判断有无膀胱-输尿管反流及反流程度,定量评价膀胱动力学功能。用于尿路感染病人的随访,并为某些泌尿系疾病提供辅助信息。
方法:(1)直接法不受肾功能的影响,但需留置尿管;(1)间接法无需留置尿管,易受肾功能与肾积水的影响。
原理:将放射性示踪剂引入膀胱后,通过显像观察肾脏当输尿管与肾脏区出现放射性(直接法),或输尿管与肾区影像增强及TAC呈上升型表现(间接法),即可诊断VUR,能探测1ml的反流量。反流程度:轻度,反流仅限于输尿管;中度,反流达肾盂肾盏;重度,反流至扩张的肾集合系统,并可见增粗、迂曲的输尿管影。膀胱显像能准确测定膀胱残余尿量,可作为评价膀胱动力学的客观指标。膀胱显像对性腺的辐射吸收剂量低,仅为膀胱造影的1/50~1/200。
临床应用当输尿管与肾脏区出现放射性(直接法),或输尿管与肾区影像增强直接法膀胱显像(后位)膀胱-(右侧)输尿管反流直接法膀胱显像(后位)膀胱输尿管反流,间直接法膀胱显像(后位)。A,肾动态显像右肾不显影;B,加压排尿显像显示左肾(细箭头)与右输尿管及右肾盂反流影(粗箭头)。右肾不显影可能系严重膀胱-输尿管反流导致肾实质功能损害所致。膀胱输尿管反流,间直接法膀胱显像(后位)。A,肾动态显像
阴囊显像scrotalscintigraphy
阴囊显像原理睾丸扭转,局部血流减少,导致睾丸梗死;睾丸炎,局部血流增多,显像为放射性浓聚显像剂
99mTc-RBC,99mTO4-分析放射性缺损急性睾丸扭转边缘放射性增高的放射性缺损晚期睾丸扭转放射性浓集睾丸附睾炎原理睾丸扭转,局部血流减少,导致睾丸梗死;睾丸炎,局99mTc-DTPA肾血流灌注正常影像99mTc-DTPA肾血流灌注正常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上尿路梗阻根据梗阻部位、程度、时间及患侧肾功能状态的不同,肾动态显像有不同的表现。肾外上尿路梗阻的典型影像:皮质功能相患侧肾实质清晰显影,并随时间逐渐消退;肾盏和(或)肾盂及梗阻部位上段输尿管影像明显扩张,放射性滞留且消退延缓;TAC呈持续性上升型。诊断与鉴别诊断上尿路梗阻根据梗阻部位、程度、时间及患侧肾功能利尿介入试验示意图
A.梗阻性肾盂积水
B.非梗阻性肾盂扩张利尿介入试验示意图结果判断非梗阻性尿路扩张:典型影像表现为注射利尿剂后2~3min,淤积在肾区的放射性浓聚影快速减弱,T-A曲线相应表现为排泄段明显下降。高度机械性梗阻:注射利尿剂后,肾动态影像与T-A曲线无明显变化,甚至肾盂影有增强,T-A曲线进一步上升。结果判断非梗阻性尿路扩张:典型影像表现为注射利尿剂后2~3准确反映肾脏低灌注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诊断RVH的敏感性为80%~94%,特异性为93%~100%,假阳性结果极少,能客观地预测RVH的手术疗效和评价其治疗效果。有效区别单纯性肾动脉狭窄,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检查或手术。在指导ACEI的应用方面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介入试验阳性者严禁使用ACEI,而阴性者使用ACEI则不会影响肾功能。
ACEI介入试验的临床价值准确反映肾脏低灌注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诊断上尿路梗阻超声检查能准确诊断肾积水,但不能评价积水对肾功能损伤的意义。肾显像结合利尿试验能准确鉴别上尿路机械性梗阻与单纯性肾盂扩张,判断梗阻对移植肾功能损伤的程度。肾移植术后膀胱-输尿管狭窄99mTc-DTPA显像上尿路梗阻超声检查能准确诊断肾积水,但不能评价积水对肾功能a段:示踪剂出现段,反映肾血流灌注情况,约30sb段,经2-4min达到高峰,上升的斜率和高度反映肾小管上皮细胞从血中摄取131I-OIH的速度和数量,与有效血浆流量和肾小管分泌有关。c段,与尿流量和鸟路通畅程度有关。峰时:<4.5min(平均2.5min)半排时间:<8min(平均4min)a段:示踪剂出现段,反映肾血流灌注情况,约30s健康人体的GFR随着年龄的增加有所下降,40岁以后大约平均每年下降1%。
年龄组分肾GFR总GFR20岁~57.9±9.0115.9±16.530岁~57.3±10.3113.1±17.740岁~55.3±8.5110.5±11.1>50岁44.1±7.088.1±14.4混合组52.9±10.6105.6±18.7GFR的参考正常值(x±s,ml/min)临床应用健康人体的GFR随着年龄的增加有所下降,40岁以后大约平均每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测定肾脏功能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随着SPECT的普及,以及99mTc标记各种肾脏示踪剂的研制成功与广泛临床应用,在理论和技术方法上形成了核肾脏病学,并已成为临床核医学的经典内容。其中,放射性核素肾显像与肾功能测定已常规用于评价肾脏与上泌尿道疾病时的病理生理变化,膀胱显像特别有助于判断儿童输尿管反流。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测定肾脏功能始于二十世纪五解剖生理简介泌尿系统肾脏肾小体肾小管肾小球肾小囊输尿管、膀胱、尿道肾单位肾集合管、肾盏、肾盂过滤作用重吸收与分泌作用解剖生理简介泌尿系统肾脏肾小体肾小管肾小球肾小囊输尿管、膀胱尿液生成、排泄示意图腹主动脉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囊肾静脉下腔静脉肾小管(腔)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小分子物质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重吸收分泌尿液生成、排泄示意图腹主动脉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掌握肾动态显像与肾图的原理。熟悉肾动态显像与肾图的正常与异常表现。掌握肾动态显像的主要临床应用价值。了解利尿介入试验与captopril介入试验的原理及临床价值。了解肾静态显像与膀胱显像的原理与主要临床应用价值。内容与要求掌握肾动态显像与肾图的原理。内容与要求肾动态显像肾动态显像显像原理与显像剂
静脉注射经肾小球滤过(99mTc-DTPA)或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99mTc-MAG3、99mTc-EC,131I-OIH等)而不被再吸收的显像剂,立即启动ECT进行连续采集,获得显像剂经腹主动脉、肾动脉灌注,迅速浓聚于肾实质,并随尿液流经肾盏、肾盂、输尿管及进入膀胱的全过程影像。应用ROI技术得到显像剂通过肾脏的时间-放射活性曲线(TAC)。通过对系列影像及TAC的分析,可为临床提供有关双肾血供、实质功能和尿路通畅性等方面的信息。显像原理与显像剂静脉注射经肾小球滤过(99mTc-DTP常用肾显像剂的浓聚机制常用肾显像剂的浓聚机制了解肾静态显像与膀胱显像的原理与主要临床应用价值。肾静态显像既能诊断急性肾盂肾炎,又能了解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还可用于评价疗效及判断预后。肾移植术后膀胱-输尿管狭窄99mTc-DTPA显像健康人体的GFR随着年龄的增加有所下降,40岁以后大约平均每年下降1%。功能相患肾影小,T-A曲线明显低于健侧肾。a段:示踪剂出现段,反映肾血流灌注情况,约30s肾显像结合利尿试验能准确鉴别上尿路机械性梗阻与单纯性肾盂扩张,判断梗阻对移植肾功能损伤的程度。1min双肾实质显影,2~4min肾实质影最清楚,形态完整,核素分布均匀且对称。因此,常规肾动态显像与肾图可表现为正常或轻微异常。B.上尿路梗阻超声检查能准确诊断肾积水,但不能评价积水对肾功能损伤的意义。99mTc-DTPA肾血流灌注(A,C)与功能动态(B,D)显像。肾灌注显影时间延迟,影像缩小,放射活性减低;重度,反流至扩张的肾集合系统,并可见增粗、迂曲的输尿管影。随着放射性尿液离开肾实质,肾盏、肾盂处放射性逐渐增强,肾皮质影减弱,膀胱逐渐显影、并增浓、增大。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测定肾脏功能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B,99mTc-DTPA显像左肾皮质具有部分摄取与清除功能。急性排异AR多出现于5~7天内,病理改变主要累及肾血管,血流动力学显著降低。应用利尿剂(如呋塞米)后,短时间内由于尿量明显增多,尿流速率加快,通过加速排出淤积在扩张尿路中的示踪剂。左肾积水术前:GFR测定
正常影像
血流灌注相腹主动脉显影后2秒双肾显影,4~6秒肾影轮廓清楚,左右肾影出现时间差<1~2秒。双肾影大小一致,形态完整、放射性分布均匀且对称。TAC双肾峰时差<1~2秒,峰值差<20%。图像分析了解肾静态显像与膀胱显像的原理与主要临床应用价值。正常影像99mTc-DTPA肾血流灌注正常影像99mTc-DTPA肾血流灌注正常影像
功能动态相1min双肾实质显影,2~4min肾实质影最清楚,形态完整,核素分布均匀且对称。随着放射性尿液离开肾实质,肾盏、肾盂处放射性逐渐增强,肾皮质影减弱,膀胱逐渐显影、并增浓、增大。20~25min双肾影基本消退,大部分放射性浓聚于膀胱,输尿管一般不显影。功能动态相99mTc-DTPA肾功能动态正常影像99mTc-DTPA肾功能动态正常影像腹主动脉上段显影
肾灌注显影
肾实质显影集合系显影膀胱2秒
2~4分钟
4分钟
肾内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床的血流灌注
显像剂被滤过或摄取在肾实质尚未被冲刷至收集系统放射性向肾盏、肾盂集中
腹主动脉肾灌注显影肾实质显影集合系显影膀胱2秒2~
异常影像
血流灌注异常肾区无灌注影;肾灌注显影时间延迟,影像缩小,放射活性减低;肾内局限性灌注缺损、减低或增强。异常影像99mTc-DTPA肾血流灌注左肾不显影右肾血流灌注影延迟、减低及缩小99mTc-DTPA肾血流灌注左肾不显影右肾血流灌注影延迟、
功能动态影像异常肾实质不显影;肾皮质影减低,实质高峰摄取与清除时间延迟;肾实质持续显影,膀胱无放射性浓聚;皮质功能相肾盂放射性减低区扩大,皮质影变薄,实质清除相肾盂影持续增强,或延迟显像肾盂明显放射性滞留,可伴输尿管清晰显影和增粗。功能动态影像异常99mTc-DTPA功能动态显像,右肾实质影缺损99mTc-DTPA功能动态显像双肾实质持续显影,膀胱无放射性浓聚99mTc-DTPA功能动态显像,右肾实质影缺损99mTc-99mTc-DTPA功能动态显像左肾盂扩张,放射性滞留,左输尿管影增粗。99mTc-DTPA显像双肾及膀胱不显影99mTc-DTPA功能动态显像99mTc-DTPA显像双肾临床应用评价临床应用评价腹主动脉显影后2秒双肾显影,4~6秒肾影轮廓清楚,左右肾影出现时间差<1~2秒。99mTc-DTPA功能动态显像,右肾实质影缺损TAC双肾峰时差<1~2秒,峰值差<20%。E:低水平递降型可见于肾脏无功能、肾功能极差、先天性肾缺如、肾摘除或对位落空等。常用肾显像剂的浓聚机制正常肾血管对巯甲丙脯酸则无反应。ACET介入试验原理示意图男性,53岁,左腰部间隙性疼痛痛1年余。20min时膀胱与肾脏放射性计数比值(B/K)>1。静脉注射经肾小球滤过(99mTc-DTPA)或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99mTc-MAG3、99mTc-EC,131I-OIH等)而不被再吸收的显像剂,立即启动ECT进行连续采集,获得显像剂经腹主动脉、肾动脉灌注,迅速浓聚于肾实质,并随尿液流经肾盏、肾盂、输尿管及进入膀胱的全过程影像。峰时:<4.肾显像结合利尿试验能准确鉴别上尿路机械性梗阻与单纯性肾盂扩张,判断梗阻对移植肾功能损伤的程度。肾静态显像既能诊断急性肾盂肾炎,又能了解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还可用于评价疗效及判断预后。99mTc-DTPA显像右肾影小、血供差、功能受损(A)。ABC经内科治疗2月后,肾显像随访右肾血供与功能明显改善(B)。TAC双肾峰时差<1~2秒,峰值差<20%。非梗阻性肾盂扩张(右肾)99mTc-DTPA显像双肾及膀胱不显影膀胱输尿管反流,间直接法膀胱显像(后位)。肾脏位置异常(肾下垂、异位肾、游走肾)判断肾实质功能男性,53岁,左腰部间隙性疼痛痛1年余。A,IVP左肾不显影;B,99mTc-DTPA显像左肾皮质具有部分摄取与清除功能。肾动态显像具有灵敏度高、简便安全和无创等特点,明显优于X线静脉肾盂造影。腹主动脉显影后2秒双肾显影,4~6秒肾影轮廓清楚,左右肾影出男,56岁,反复腰痛、血尿2年。IVP右肾不显影;99mTc-DTPA显像右肾影小、血供差、功能受损(A)。经内科治疗2月后,肾显像随访右肾血供与功能明显改善(B)。3min3min15min15min男,56岁,反复腰痛、血尿2年。IVP右肾不显影;99m男,52岁,亲属活体肾移植供体。99mTc-DTPA肾血流灌注(A,C)与功能动态(B,D)显像。肾功能测定示左肾GFR(29ml/min),明显低于右肾(59ml/min)。提示左肾功能受损,放弃肾移植。男,52岁,亲属活体肾移植供体。99mTc-DTPA肾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上尿路梗阻根据梗阻部位、程度、时间及患侧肾功能状态的不同,肾动态显像有不同的表现。肾外上尿路梗阻的典型影像:皮质功能相患侧肾实质清晰显影,并随时间逐渐消退;肾盏和(或)肾盂及梗阻部位上段输尿管影像明显扩张,放射性滞留且消退延缓;TAC呈持续性上升型。诊断与鉴别诊断上尿路梗阻根据梗阻部位、程度、时间及患侧肾功能右输尿管下端结石伴右肾积水99mTc-DTPA肾显像右输尿管下端结石伴右肾积水99mTc-DTPA肾显像肾外上尿路机械性梗阻与非梗阻性尿路扩张引起的肾盂或肾盂输尿管积液在常规核素肾动态显像、IVP或超声检查的表现均有重叠,通常较难加以鉴别。通过利尿介入试验能有效鉴别机械性梗阻与非梗阻性尿路扩张,尿流量足够大时诊断准确率可达90%。肾外上尿路机械性梗阻与非梗阻性尿路扩张引起的肾盂或肾盂输尿管非梗阻性因素引起上尿路扩张时,因其局部容积增加,尿液流速减慢,且潴留于扩张尿路的时间延长,肾动态显像表现为尿路放射性持续滞留的假性梗阻征象。应用利尿剂(如呋塞米)后,短时间内由于尿量明显增多,尿流速率加快,通过加速排出淤积在扩张尿路中的示踪剂。机械性梗阻所致的尿路扩张,应用利尿剂后虽然尿流率增加,但由于梗阻未解除,显像剂不能有效排出。利尿介入试验原理非梗阻性因素引起上尿路扩张时,因其局部容积增加,利尿介入试验示意图
A.梗阻性肾盂积水
B.非梗阻性肾盂扩张利尿介入试验示意图结果判断非梗阻性尿路扩张:典型影像表现为注射利尿剂后2~3min,淤积在肾区的放射性浓聚影快速减弱,T-A曲线相应表现为排泄段明显下降。高度机械性梗阻:注射利尿剂后,肾动态影像与T-A曲线无明显变化,甚至肾盂影有增强,T-A曲线进一步上升。结果判断非梗阻性尿路扩张:典型影像表现为注射利尿剂后2~3非梗阻性肾盂扩张(右肾)99mTc-DTPA肾显像(A,B)及利尿介入试验(C)非梗阻性肾盂扩张(右肾)正常99mTc-GH静态肾显像B,加压排尿显像显示左肾(细箭头)与右输尿管及右肾盂反流影(粗箭头)。正常99mTc-GH静态肾显像E:低水平递降型可见于肾脏无功能、肾功能极差、先天性肾缺如、肾摘除或对位落空等。核素测定GFR具有操作简便、敏感性高、重复性好(r=0.肾血管性高血压(左肾A狭窄)B,99mTc-DTPA显像左肾皮质具有部分摄取与清除功能。上尿路梗阻超声检查能准确诊断肾积水,但不能评价积水对肾功能损伤的意义。随着放射性尿液离开肾实质,肾盏、肾盂处放射性逐渐增强,肾皮质影减弱,膀胱逐渐显影、并增浓、增大。右输尿管下端结石伴右肾积水99mTc-DTPA肾显像经内科治疗2月后,肾显像随访右肾血供与功能明显改善(B)。睾丸炎,局部血流增多,显像为放射性浓聚a段:示踪剂出现段,反映肾血流灌注情况,约30s99mTc-DTPA功能动态显像肾脏位置异常(肾下垂、异位肾、游走肾)肾静态显像既能诊断急性肾盂肾炎,又能了解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还可用于评价疗效及判断预后。肾脏位置异常(肾下垂、异位肾、游走肾)99mTc-DTPA功能动态显像膀胱显像对性腺的辐射吸收剂量低,仅为膀胱造影的1/50~1/200。分浓缩率则是上尿路引流不畅时评价肾功能的参考指标。ATⅡ通过收缩出球小动脉,维持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压,以保持GFR正常。F:阶梯状下降型多见于尿返流和因疼痛、精神紧张、尿路感染、少尿或卧位等所引起的上尿路不稳定性痉挛,此型重复性差。右输尿管下端结石伴右肾积水99mTc-DTPA肾显像静脉注射缓慢通过肾脏的显像剂,随血液流经肾脏后分别由肾小管分泌(99mTc-DMSA)或肾小球滤过(99mTc-GH),其中部分被近曲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并与胞浆内巯基结合,从而较长时间滞留于皮质内,通过平面显像或断层显像能够清晰显示肾皮质影像,以了解肾脏的位置、大小、形态与实质功能,并可显示占位病变。A:尿急剧上升型单侧多见于急性上尿路梗阻,双侧多见于急性肾性肾功能衰竭和继发于下尿路梗阻所致的上尿路引流障碍。肾动态显像已广泛用于监测移植肾并发症。膀胱输尿管反流,间直接法膀胱显像(后位)。健康人体的GFR随着年龄的增加有所下降,40岁以后大约平均每年下降1%。B.基础肾显像左、右肾显示正常的摄取与清除影像,两侧肾图曲线基本一致。经内科治疗2月后,肾显像随访右肾血供与功能明显改善(B)。男性,53岁,左腰部间隙性疼痛痛1年余。TAC双肾峰时差<1~2秒,峰值差<20%。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测定肾脏功能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上尿路梗阻超声检查能准确诊断肾积水,但不能评价积水对肾功能损伤的意义。肾外上尿路梗阻的典型影像:皮质功能相患侧肾实质清晰显影,并随时间逐渐消退;优于IVP与超声检查,显示病灶数约为超声的两倍、IVP的4倍。影像表现:肾影增大,形态不规则,放射性分布呈局限性稀疏或缺损。急性肾小管坏死99mTc-DTPA显像非梗阻性尿路扩张:典型影像表现为注射利尿剂后2~3min,淤积在肾区的放射性浓聚影快速减弱,T-A曲线相应表现为排泄段明显下降。b段,经2-4min达到高峰,上升的斜率和高度反映肾小管上皮细胞从血中摄取131I-OIH的速度和数量,与有效血浆流量和肾小管分泌有关。准确反映肾脏低灌注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诊断RVH的敏感性为80%~94%,特异性为93%~100%,假阳性结果极少,能客观地预测RVH的手术疗效和评价其治疗效果。右输尿管上段机械性梗阻(结石)99mTc-DTPA显像及利尿介入试验(15min注射速尿)正常99mTc-GH静态肾显像F:阶梯状下降型多见于尿返诊断肾血管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renovascularhypertension,RVH)是指继发于肾动脉主干或其主要分支狭窄,肾动脉低灌注而引起的高血压。临床上,部分高血压病人合并有与其高血压无关的肾动脉狭窄(renalarterystenosis,RAS)。因此,对于具有高血压又有RAS的病人,正确区别是RVH还是高血压合并RAS至关重要,因为两者的治疗原则不同,RVH经血管成形术能有效地缓解高血压,而后者即使血管成形术后也需终身服药控制高血压。诊断肾血管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renovascular临床实践中,X线肾动脉造影,超声检查及常规肾动态显像均可诊断RAS。然而,对于合并有RAS的高血压病人,上述三种检查均不能提供RAS与高血压之间关系的证据。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介入试验能有效地诊断和鉴别诊断RVH,其中巯甲丙脯酸(captopril)是最常用的ACEI。
临床实践中,X线肾动脉造影,超声检查及常规肾动态显像均可诊断当RVH患者的肾动脉轻度狭窄时,肾血流灌注减低,刺激患侧肾脏的近球小体释放肾素增加,促进血管紧张素原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Ⅰ(ATⅠ),ATⅠ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作用下生成血管紧张素Ⅱ(ATⅡ)。ATⅡ通过收缩出球小动脉,维持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压,以保持GFR正常。因此,常规肾动态显像与肾图可表现为正常或轻微异常。ACEI介入试验原理当RVH患者的肾动脉轻度狭窄时,肾血流灌注减低,刺激患侧
captopril通过ACEI使ATⅡ生成减少,阻断正常代偿机制,解除出球小动脉的收缩,使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压降低和GFR下降。正常肾血管对巯甲丙脯酸则无反应。因此,应用captopril后,患侧肾动态影像出现异常或原有异常加剧,从而提高对VRH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captopril通过ACEI使ATⅡ生成减少,阻断正常ACET介入试验原理示意图ACET介入试验原理示意图结果判断正常肾脏和与肾动脉狭窄无关的高血压者,captopril介入肾显像与基础肾显像相比无变化。单侧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典型表现介入试验患侧肾脏显影延迟,影像减弱,肾实质影消退明显延缓;患侧肾TAC峰值降低,峰时后延和排泄段下降缓慢。基础肾显像左、右肾显示正常的摄取与清除影像,两侧肾图曲线基本一致。
结果判断正常肾脏和与肾动脉狭窄无关的高血压者,captopr肾血管性高血压基础肾显像(A)与ACET介入试验(B)肾血管性高血压准确反映肾脏低灌注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诊断RVH的敏感性为80%~94%,特异性为93%~100%,假阳性结果极少,能客观地预测RVH的手术疗效和评价其治疗效果。有效区别单纯性肾动脉狭窄,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检查或手术。在指导ACEI的应用方面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介入试验阳性者严禁使用ACEI,而阴性者使用ACEI则不会影响肾功能。
ACEI介入试验的临床价值准确反映肾脏低灌注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诊断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有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急性排异(AR)、慢性排异(CR)、尿漏、尿路梗阻及环孢霉素A肾中毒等。对这些并发症早期、准确的诊断与及时治疗有助于防止移植肾不可逆损伤。肾动态显像已广泛用于监测移植肾并发症。正常移植肾血流灌注影清楚,早期肾实质轮廓清晰、形态完整、放射性分布均匀,清除相皮质影明显消退,膀胱放射性浓聚逐渐增强,输尿管通常不显影。20min时膀胱与肾脏放射性计数比值(B/K)>1。
移植肾的监测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有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急性排异(A正常移植肾99mTc-DTPA动态显像正常移植肾99mTc-DTPA动态显像
急性肾小管坏死
ATN通常发生于术后24h内,主要病理改变为肾小管上皮胞质空泡变性,而移植肾血流动力学轻度减少。肾动态显像典型表现:移植肾灌注影像清楚,肾实质摄取影明显减弱,软组织本底影增高,膀胱持续不显影。急性肾小管坏死99mTc-DTPA显像急性肾小管坏死ATN通常发生于术后24h内,主要病理改
急性排异AR多出现于5~7天内,病理改变主要累及肾血管,血流动力学显著降低。肾动态影像主要表现为灌注不清或不显影,肾实质明显减弱,轮廓模糊,清除延缓,20min时的B/K比值<1。急性排异反应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急性排异AR多出现于5~7天内,病理改变主要累及肾血管,尿漏最常见为输尿管-膀胱吻合口漏。超声能敏感探测到积液,但不能明确来源。肾显像动态显像的敏感性高、准确性好,表现为泌尿系统外出现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的持续放射性浓聚。移植肾术后尿外渗99mTc-MAG3肾显像尿漏最常见为输尿管-膀胱吻合口漏。超声能敏感探测到积液,上尿路梗阻超声检查能准确诊断肾积水,但不能评价积水对肾功能损伤的意义。肾显像结合利尿试验能准确鉴别上尿路机械性梗阻与单纯性肾盂扩张,判断梗阻对移植肾功能损伤的程度。肾移植术后膀胱-输尿管狭窄99mTc-DTPA显像上尿路梗阻超声检查能准确诊断肾积水,但不能评价积水对肾功能上尿路梗阻超声检查能准确诊断肾积水,但不能评价积水对肾功能损伤的意义。ACET介入试验原理示意图核素测定GFR具有操作简便、敏感性高、重复性好(r=0.诊断与鉴别诊断上尿路梗阻上尿路梗阻超声检查能准确诊断肾积水,但不能评价积水对肾功能损伤的意义。正常99mTc-GH静态肾显像肾内局限性灌注缺损、减低或增强。利尿介入肾图可有效鉴别机械性上尿路梗阻与非梗阻性肾盂扩张。放射性缺损急性睾丸扭转当输尿管与肾脏区出现放射性(直接法),或输尿管与肾区影像增强及TAC呈上升型表现(间接法),即可诊断VUR,能探测1ml的反流量。熟悉肾动态显像与肾图的正常与异常表现。功能相患肾影小,T-A曲线明显低于健侧肾。TAC双肾峰时差<1~2秒,峰值差<20%。99mTc-DTPA肾显像(A,B)及利尿介入试验(C)99mTc-DTPA肾血流灌注(A,C)与功能动态(B,D)显像。b段,经2-4min达到高峰,上升的斜率和高度反映肾小管上皮细胞从血中摄取131I-OIH的速度和数量,与有效血浆流量和肾小管分泌有关。TAC双肾峰时差<1~2秒,峰值差<20%。正常肾血管对巯甲丙脯酸则无反应。急性肾盂肾炎99mTc-DMSASPECT显像(1)间接法无需留置尿管,易受肾功能与肾积水的影响。肾图(renogram)ACET介入试验原理示意图左肾自体肾移植术后1月上尿路梗阻超声检查能准确诊断肾积水,但不能评价积水对肾功能肾动脉狭窄
典型影像表现为:患侧肾血流灌注显影时间延迟,显像剂分布减少,轮廓欠清楚;功能相患肾影小,T-A曲线明显低于健侧肾。
其他应用左肾动脉狭窄99mTc-DTPA动态显像肾动脉狭窄典型影像表现为:患侧肾血流灌注显影时间延迟,显像肾功能测定RenalFunctionalExamination肾功能测定静脉注射由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而不被重吸收的放射性示踪剂(131I-OIH),立即启动肾功能测定仪连续记录示踪剂经肾动脉达双肾,被肾脏浓聚和排出的全过程,并以TAC表示,称为放射性肾图,简称肾图,用以评价分肾的血供、实质功能和上尿路通畅性。
肾图(renogram)原理与示踪剂静脉注射由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而不被重吸收的放射性示踪剂(结果分析正常肾图与肾图定量分析尿路通畅时,肾脏指数(RI)是评价肾功能的可靠指标,正常人RI>45%。RI为30%~45%时提示肾功能轻度损害,20%~30%者为中度损害,<20%者为重度损害。分浓缩率则是上尿路引流不畅时评价肾功能的参考指标。
结果分析正常肾图与肾图定量分析尿路通畅时,肾脏指数(RI)是a段:示踪剂出现段,反映肾血流灌注情况,约30sb段,经2-4min达到高峰,上升的斜率和高度反映肾小管上皮细胞从血中摄取131I-OIH的速度和数量,与有效血浆流量和肾小管分泌有关。c段,与尿流量和鸟路通畅程度有关。峰时:<4.5min(平均2.5min)半排时间:<8min(平均4min)a段:示踪剂出现段,反映肾血流灌注情况,约30s异常肾图类型及临床意义A:
尿急剧上升型单侧多见于急性上尿路梗阻,双侧多见于急性肾性肾功能衰竭和继发于下尿路梗阻所致的上尿路引流障碍。B:
高水平延长线型多见于上尿路不全梗阻和肾盂积水伴肾功能损害。C:
抛物线型主要见于脱水、肾缺血、肾功能损害和上尿路引流不畅伴轻、中度肾盂积水。
ABC异常肾图类型及临床意义A:尿急剧上升型单侧多见于急性上尿D:
低水平延长线型常见于肾功能严重损害,慢性上尿路严重梗阻,以及急性肾前性肾功能衰竭,偶见于急性上尿路梗阻
。E:
低水平递降型可见于肾脏无功能、肾功能极差、先天性肾缺如、肾摘除或对位落空等。F:
阶梯状下降型多见于尿返流和因疼痛、精神紧张、尿路感染、少尿或卧位等所引起的上尿路不稳定性痉挛,此型重复性差。G:
单侧小肾图多见于单侧肾动脉狭窄,也可见于游走肾坐位采集者和先天性小肾脏。
DE
FGD:低水平延长线型常见于肾功能严重损害,慢性上尿路严重梗利尿介入肾图可有效鉴别机械性上尿路梗阻与非梗阻性肾盂扩张。captopril介入肾图可准确鉴别肾血管性高血压。
上尿路完全机械性梗阻(右输尿管结石)
肾血管性高血压(左肾A狭窄)
A.基础肾图
B.Captopril介入肾图
C.血管成形术后Captopril肾图
利尿介入肾图可有效鉴别机械性上尿路梗阻与非梗阻性肾盂扩张。上肾小球滤过率测定原理与示踪剂
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filtrationrate,GFR)是指单位时间内经肾小球滤过的血浆容量(ml/min)。静脉注射仅从肾小球自由滤过,而不被肾小管重吸收的放射性示踪剂(如99mTc-DTPA),肾脏早期摄取示踪剂的速率与肾小球滤过率成正比。应用γ照相机或SPECT提供的GFR采集、处理程序进行操作,可自动计算出左、右肾脏的GFR与总GFR。
肾小球滤过率测定原理与示踪剂肾小球滤过率(glome健康人体的GFR随着年龄的增加有所下降,40岁以后大约平均每年下降1%。
年龄组分肾GFR总GFR20岁~57.9±9.0115.9±16.530岁~57.3±10.3113.1±17.740岁~55.3±8.5110.5±11.1>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市河道生态修复与护岸加固施工服务协议
- 工程项目管理沙盘答辩
- 软件系统采购协议书
- 医护人员职业素养课件
- 车辆搭乘免责协议书
- 门面房屋合同协议书
- 食品包装安全协议书
- 减肥店合伙合同协议书
- 采购手机伴侣协议书
- 非婚子女领养协议书
- 院感爆发的试题及答案
- 人工智能技术在混合式日语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
- 郑州电子商务职业学院《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建安杯信息通信建设行业安全竞赛题库(试题含答案1-464题)
- 基于动态势能奖励机制的双足机器人稳定行走控制研究
- 查找身边的安全隐患
- 老年哮喘的预防
- 2024北京通州区初二(下)期末数学试题和答案
- 乔哈里视窗培训课件
- 乳腺癌手术的整体治疗
- 2023年陕西省普通高校职业教育单独招生考试英语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