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与练:第10、11讲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巩固练(含详解)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与练:第10、11讲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巩固练(含详解)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与练:第10、11讲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巩固练(含详解)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与练:第10、11讲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巩固练(含详解)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与练:第10、11讲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巩固练(含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11讲巩固练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宋明理学朱熹构建新的儒家道统1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解2儒家思想的法典化3王阳明“致良知”的影响4陆王心学的道德价值观念5王阳明对待儒家经典的态度6乾隆皇帝重视“五经”的目的7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明代心学激发个体自主思想的发展8明代学者的自主意识9黄宗羲纠正学风的思想主张10对“新民本”思想的认识11王阳明与李贽思想的比较12综合13、14一、选择题1.(江西五市八校联考)南宋思想家朱熹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部典籍也列为儒家经典,与汉代五经并称为“四书五经”,这表明()A.四书的地位逐渐高于五经B.南宋理学体系趋于哲学化C.儒家的理论内涵日渐丰富D.朱熹欲构建新的儒家道统解析:D据材料“与汉代五经并称为‘四书五经’”,无法得出四书的地位逐渐高于五经,故A项错误;南宋理学体系趋于哲学化是指从世界本原的角度论证封建伦理道德,材料未体现,故B项错误;“四书五经”早已有之,体现不出“儒家的理论内涵日渐丰富”,C项错误;由“五经”到“四书五经”反映了儒家传道的脉络和系统即“道统”在发生新的变化,故D项正确。2.(湖南十三校模拟)“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核心主张,同时他还强调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A.有所为有所不为 B.格物致知,自我修行C.自我克制,廉洁奉公 D.不畏权贵,忠君爱国解析:C材料强调官员不论大小应该克服自己的私欲,一心为公,即自我克制,廉洁奉公,故C项正确;“有所为有所不为”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格物致知是追求“天理”的方法论,强调的实践,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题目中讲了“公”对于大官、小官的共同重要性,并未涉及权贵,故D项错误。3.(湖南长沙模拟)《宋刑统·斗讼律》规定:“诸殴兄姊者,徒二年半,伤者徒三年……若殴杀弟妹及兄弟之子孙、外孙者,徒三年。”这一材料体现了()A.儒家思想的法典化 B.法家思想的具体化C.道家思想的合理性 D.君主专制的必要性解析:A材料反映出对于违反儒家人伦的以下犯上的弟或妹“殴兄姊”的行为,虽未致死,也要判二年半或三年的“徒刑”,而对于兄或姊“殴杀”弟妹及兄弟后代的,虽罪行严重,但只判较轻的“徒三年”,由此可见,宋代刑律受到了儒家伦理思想的深刻影响,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B项错误;材料不是体现无为的道家思想,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加强君权的措施,D项错误。4.(四川宜宾调研)朱熹认为“理”在心外,提倡“格物致知”以通“天理”;王阳明强调“理”在心中,主张“致良知”以知“天理”。这一变化()A.颠覆了传统儒学的信条 B.有利于儒家信仰的强化C.不利于理学精神的推广 D.否定了天理涵盖的内容解析:B据材料可知朱熹和王阳明二人都信奉天理,其思想体系是一致的,他们思想的变化是传统儒学思想体系的继承与发展,A、D两项错误。王阳明强调通过格心获得天理,认为本心即是天理,充分肯定了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反对迷信外在权威,即肯定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更具主观性和简易性,这激励人们奋发立志,强化了儒家信仰,B项正确,C项错误。5.(2018·湖北黄冈一调)中国传统少儿蒙学读物《教儿经》中有如下训诫:“……不会读书把田种,种田也要用番心……无田无地做买卖,开店铺面要寻人……买卖不成仁义在,一团和气福自生……百样手艺百样好,只怕玩耍不认真……”上述引文()A.体现了陆王心学的道德价值观念B.据表达方式判断应属于明清时期C.强调了传统以农为本的经济思想D.打破了传统中国对“四民”的划分解析:A由“种田也要用番心”“买卖不成仁义在,一团和气福自生……百样手艺百样好,只怕玩耍不认真”可以看出《教儿经》十分重视自我激励、重视道德价值观念,故选A项;明清时期统治者严格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与“无田无地做买卖”不符,而宋代对商业的控制较松弛,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不符;据材料可知依然对“四民”进行了划分,D项错误。6.(山西名校联考)王阳明曾说:“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天下之公也,公言之而已矣。”在此,王阳明()A.向往孔子“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B.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朱子学说C.主张“致良知”是“天下之公道”D.强调理性对待儒家经典和程朱理学解析:D题干材料反映的观点是不以孔子、朱熹是非为是非,体现了王阳明强调要理性对待儒家经典和程朱理学,故D项正确;A、B、C三项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排除。7.(山西太原二模)史载,清乾隆皇帝推崇两汉经学,多次在经筵讲学(大臣为皇帝讲解儒家经典的活动)中对程朱理学提出质疑;在刊印儒学经典时,更重视《五经》而冷落宋儒推崇的《四书》。这反映出乾隆时期()A.皇帝推动儒学复兴 B.经世致用思潮兴起C.思想领域渐趋保守 D.君主意图控制思想解析:D材料并非强调乾隆推动儒学复兴,而是强调乾隆帝推崇两汉经学而冷落程朱理学,故A项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推崇“两汉经学”,与“经世致用思潮兴起”无关,故B项排除;材料中“清乾隆皇帝推崇两汉经学”,质疑当时社会上主流的思想程朱理学,体现了皇帝个人的意志,意在通过思想的控制加强君主专制,并非思想领域渐趋保守,故D项正确,C项错误。8.(2018·湖南长沙摸底)明朝中后期,受心学的影响,一批知识分子跳出了宋儒的框架,他们作品中的人物由达官贵人、才子佳人、孝子贤孙转变为普普通通的市民、商贩、农民。他们傲视封建礼教,鄙视功名利禄,敢于直言。这反映出心学()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冲破了宋代理学的思想禁锢C.有利于民主观念的形成 D.激发个体自由主义思想发展解析:D材料反映的是思想领域,不能体现“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排除A项;心学从属于理学,B项错误;心学宣扬封建伦理道德为天理,为封建专制服务,C项错误;材料“他们傲视封建礼教,鄙视功名利禄,敢于直言”体现出在心学影响下一批知识分子要求摆脱封建束缚的自由主义思想,故选D项。9.(山东枣庄期末)明人顾大韶以为:无论是过去贤人之“成迹”,还是圣帝之“良法”,假若无当于我心,就不必一定要趋同。与之认识相似的是()A.“天子之所是未必是” B.“民一于君,事断于法”C.“心之本体无所不该”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解析:A材料中的明朝学者认为无论是先贤的经验还是圣帝的良训,只要我个人认为其不恰当的就不必要认同,体现了民主启蒙思想的色彩。与此认识相似的应是“天子之所是未必是”,故选A项。B、D两项都反映了维护君主专制统治和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的思想,故排除;“心之本体无所不该”属于陆王心学的思想观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10.黄宗羲在《自序》中说:“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反映出黄宗羲()A.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B.倡导经世致用,反对思想一统C.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天下之权D.批判八股取士,倡导学以致用解析:A根据材料“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以水济水岂是学问”,作者主张做学问要成一家之言,不能人云亦云,包含着倡导思想自由,反对学术僵化、盲目随从的风气,故A项正确;“经世致用”是指关注社会现实,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材料体现不出,故B项错误;材料讲述“学问之道”,而非批判君主专制,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批判八股取士,故D项错误。11.(2018·湖北襄阳调研)“明末清初(17世纪前后),传统的民本思想演化更革,走到近代民主的边缘,这便是‘新民本’思想。它既不同于传统民本,也不同于近代民主,而是二者间的中间形态。”下列关于“新民本”思想阐述正确的是()A.反对暴君和颂扬明君来约束君主的不良行为B.以“贤人政治”修正君主制度,非以民选的议会政治取代君主专制制度C.“民”具有新的内涵,主要包括城市工商业者、市民、新兴资产阶级和新士人D.其思想与西方君主立宪有相似性,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较深解析:B“新民本”思想是一种以民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观念,它批判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实行“众治”,但其本质是儒家民本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没有跳出明君加贤臣的统治模式,B项正确。“新民本”思想主张以“众治”来约束帝王一人的“人治”,并非通对反对暴君、颂扬明君,A项错误;“新兴资产阶级”与“明末清初”时间不符,C项错误;“新民本”思想并未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其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儒家思想的新发展,D项错误。12.(广东广州调研)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李贽则认为“盖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据此可知()A.王阳明挑战孔子的权威 B.李贽反对孔子的思想C.两者都是对现实政治的叛逆 D.两者的主张具有共性解析:D材料并未体现出王阳明挑战孔子的权威,A项错误;李贽并未反对孔子的思想而是反对人们一切以孔子的标准为标准,B项错误;材料中王阳明强调的是学贵得之心,李贽强调的是是非标准不因孔子而定,两者都对当时的正统思想进行反思,C项错误,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湖北枣阳三模)自觉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和积极吸收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是一个民族必须具备的一种博大胸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般通史的写法偏重于政治史,但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因为文明所包括的范围很广,文明的各种要素的发展不平衡,在综合考察的同时还必须有重点,重点就是不同时期不同的标志性文明成果。——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二秦汉士人面对政治权势时,往往流露出程度不同的怯懦与奴性。这实在是政治大格局使然。即便如此,我们也没有理由就此而贬低秦汉思想的境界与价值。思想家在时代所提供的有限舞台上,依然演出了精彩纷呈的节目,体现了社会良知和时代精英的价值所在。——孙家洲《中国古代思想史·秦汉卷》材料三对于外来文明,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接纳力与融合力。汉唐时代众多的外来文明落脚中华大地,融入中华文明……从明中叶至清末,中西文明有两次大规模的接触与交流,特别是后一次的接触,引发和加速了中华文明由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型。——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该时期的标志性文明成果。(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以董仲舒为例论证这一观点的合理性。(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佛教融入中华文明的历程。与之相比,清末中西文明的“接触与交流”具有怎样的鲜明特点。解析:第(1)问,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严格按照材料一中给出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角度进行归纳。第(2)问,是开放性的题目,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做这样的题目首先要审题,确定好主题,注意观点要明确;其次,要围绕主题,认真组织材料,论证要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言之有理,论证要充分,史论结合要注意思维的逻辑性。针对本题首先根据材料二可以得出秦汉士人面对政治权势时,虽有怯懦与奴性,但其思想依然体现了社会良知和时代精英的价值所在这一论点,然后结合董仲舒的主张及其影响进行论证。第(3)问第一小问,可以从佛教的传入对儒学的冲击及三教合一局面的形成促进宋明理学的出现进行分析。第二小问,考查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可以从主题、目的、内容、程度、对西学态度等角度进行分析。答案:(1)物质文明:铁犁牛耕的出现,土地私有制确立;政治文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萌芽;精神文明:百家争鸣、私学出现、楚辞、诗经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必须从物质、政治、精神文明三个角度作答)(2)主要观点:秦汉士人面对政治权势时,虽有怯懦与奴性,但其思想依然体现了社会良知和时代精英的价值所在。论证:汉武帝时,高度集权的专制政体已经定型。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思想,并主张以文化的统一巩固政治的统一。这些思想与主张虽加强了专制,但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君权、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巩固了统一。(3)历程: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逐渐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一部分;魏晋时期广泛流传,冲击儒家思想;唐代,三教合一潮流盛行;宋代,儒学吸收佛教与道教思想,形成理学。特点:伴随西方的入侵而引发;以救亡图存为宗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入,由学器物到学制度再到学思想文化,推动中国由传统向近代转型;被动性等等。(答出三点即可)14.(晋冀豫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明清)启蒙期之思想界,极复杂而极绚烂。其所以致此之原因有四:第一,承(宋)明(理)学极空疏之后,人心厌倦,相率返于现实。第二,经大乱后,社会比较的安宁,故人得有余裕以自厉于学。第三,异族入主中夏,有志节者耻立乎其朝,故刊落声华,专集精力以治朴学。第四,旧学派权威既坠,新学派系统未成,无“定于一尊”之弊,故自由之研究精神特盛。——《清代学术概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材料所述提出你的观点,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赞成或者反对的观点均可,但要结合史实说明)解析:解答本题要先依据材料提取相应的观点,然后依据所学知识对提取的观点进行论证。赞成观点可以从材料中“承(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