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遇到的困难_第1页
2017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遇到的困难_第2页
2017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遇到的困难_第3页
2017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遇到的困难_第4页
2017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遇到的困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遇到的困难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审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不可否认的是,内部控制审计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以下是小编收集的《2017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遇到的困难》,仅供大家阅读参考!2017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遇到的困难一,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指单位组织为保证业务活动目标的有效实现,保护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保证单位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确保单位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对组织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的审查和评价活动”。2014年1月1日,财政部印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及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最新修订发布的《内部审计准则》同日实施,标志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迈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内部控制审计对行政事业单位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的必要性.规避单位公共道德风险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的资金大多为纳税人的收入,作为广大社会公众资金使用的受托者,一旦缺乏控制,履行受托责任的自觉性就会失去约束,进而产生腐败。随着公民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纳税人对财政预算披露程度和内容的要求愈发严格,如何规避和控制这些风险,最重要的是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并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进行审计。.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保证。内部控制是动态的、持续的,也是不平衡的,受时问、地点、政策、具体执行人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仅靠各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自主执行是不够的,常常会因为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串通作弊或不作为而失效,因此还需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内部控制运行质量不断进行评估即对内部控制设计、运行及修整活动进行评价。这就要求不断改善内部控制活动,加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审计通过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相关部门和人员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况,监督其充分、有效地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保证单位资产的安全性和资金的安全运行,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保障单位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加强内部控制可以确保单位各项活动有章可循,提高单位会计信息质量,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是提升单位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二、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1、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一方面,内部控制减少了审计成本,提高了审计质量,并为测试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审计又对内部控制起到再控制的作用,有利于内部控制执行与运行的有效性并合理保证内部控制不断趋于完善。内部控制是为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管理制度、控制措施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既涉及到行政事业单位整体层面,又涉及业务和事项环节,也涉及下属部门或分支机构层面,覆盖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内部控制建设不是单纯的制度设计,而是要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许多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非常健全,但在实际执行中却流于形式、事故频发。而内部控制审计更强调制度的执行和落实。2、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1)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由于内部控制是为了推进经济实体的有效运营,而内部审计则在于协助管理层调查、评估内部控制制度,适时提供改进建议以求内部控制制度得以持续实施。在通常情况下,内部控制系统由经济实体经营管理部门指定并在实施执行中评价和改进,通过内部审计部门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系统,又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在内部控制框架构建中如何正确认识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针对不同的审计任务制定灵活适用的审计方案,以确保审计质量、提高审计工作的实效就显得尤为重要。(2)内部审计的角色由监督者逐步转变为控制者将内部审计作为一个控制系统而不仅是一个检查系统。内部审计师的主要作用是“确认和建议”,而不再是以往的“监督和复核”。他们通过咨询活动,为管理当局提供专业服务,为风险管理出谋划策,降低风险,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有关数据和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从而在实质上促进财务报告内容的确定性和质量的提高。(3)风险意识的提高、风险管理的加强推动内部审计的发展风险是单位目标无法实现的可能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在一定的经费保障下履行国家赋予的公共管理职能。这个目标既强调了全面履行好公共管理职能,又确定了有限的行政经费保障,要履行好职能就必须用好经费,用好了经费也就保证了职能的落实。风险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识别影响单位目标实现的各类风险因素,评估风险进而管理风险。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对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的评估。对单位经济运行和财务运作中潜在风险预警预报,提出控制措施,将可能萌发的风险化解。通过内部控制审计,持续监督和定期评估单位内部控制活动的有效性,及时识别和认定内部控制风险,从而进行持续改进和完善,促进单位内部控制水平不断提高。(4)内部审计作为监督要素中的最高层次,在内控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整个内控体系划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经济业务发生部门严格按照内部设计的程序、相互牵制的制度开展业务活动,建立起第一道监控防线。有关人员在处理业务时,必须明确业务处理的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严格按照控制步骤流程办理。第二个层次,经济业务最终的流向都是反映到财务报表中去,因此财务部门就要在事后建立起第二道监控防线。要对原始的数据、凭证、票据进行日常性、规范化的检查稽核,要及时把监督的过程和信息反馈给财务负责人。第三个层次,内部审计部门要建立起以“查”为主的监督防线,通过内部控制测试来发现管理流程中的不足和风险,提出改进措施,促进内控体系建设趋于完善。内部审计作为监督要素中的最高层次,在内控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三、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随着我国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内部控制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率。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审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不可否认的是,内部控制审计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很少有行政事业单位结合自身业务特点设计一套系统、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致使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失去了根本性指导。部分单位虽然能够制定一些内部控制制度,但内控制度涉及的范围缺乏全面性,未能包含所有人员和业务环节,更多的是仅局限于财务管理制定、会计核算管理制定、以及资金管理制度等,对内部控制的设计、运行和监督等问题缺乏全面性和深层次的思考,内控发挥不出应有效果。笔者在对行政事业单位审计时发现有的单位甚至设置违规的内控制度,对单位的有的业务事项实行内部科室或个人承包制,对承包事项的财务缺乏监管,致使承包事项的财务没有真实和完整地反映,其分配的不公引起单位干部职工的不满。(二)缺乏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内审机构的设置不合理,大多属财务部门内设,没有独立性,也就无法进行正常的内部控制管理。有些单位虽然具备内部审计机构或指定专门的审计人员,但不能对内部会计管理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及履行有效性做出客观公平的评价。(三)内部控制审计方法落后目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审机构仍采取事后审计,工作方法单一且落后。这样没有对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监审。不进行事前和事中控制,就不会及时发现单位业务发生过程中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从而无法把行政风险降到最低。而且随着行政单位对计算机信息化等高科技的引入,管理方法的创新,审计内容也相应扩展,工作内容大幅增加,因此,如果审计手段仍停留在原始阶段,依靠业务素质不完善的内审人员手工操作,那么内审工作的科学性及权威性便很难得到切实保障。(四)内部控制审计人员结构单一导致审计局限性为了更好地服务和规范单位的经济行为,内部控制审计人员必然参与到单位的各类经济行为中。这就要求审计人员的知识多元化,不仅要懂得财务和审计知识,而且还要精通各项相关业务。内控审计人员的素质成为开展高层次审计监督的关键所在。由于我国一直存在着一种“审计即是审账”的思想,大多数的内控审计人员都是财务出身,知识面比较单一,缺乏经营、管理等相关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在审计内容方面,一般内部审计人员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检查财务数据是否合理合法上,认为这就是内控审计,他们的审计对象主要集中在账证、账表、账账是否相符,忽略了公共服务效率和效果的控制,片面理解了内控制度审计的内涵,使得内控审计仅从凭证和账面找问题,难以从实际工作的深层次上发现问题。四、内部控制审计手段与方法的探索与改进措施(一)建立健全独立的内审机构。行政事业单位,特别是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是搞好系统内部审计的基本保证。在对行政事业单位机构实施改革的时候,我们不能强行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都要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但是各行业的行政事业主管部门应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如果行业主管部门都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势必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应强调与其它职能部门相对独立,特别要求的是与财务、纪检、监察部门分设,不能有行政隶属关系,内部审计机构要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能,对本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二)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一是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定期对违法乱纪行为进行曝光;二是加强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的合作,形成有力的监督合力,充分发挥审计机关、社会审计机构的权威性的监督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评价,以杜绝单位负责人滥用职权所造成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的现象发生;三是财政部门作为会计工作的主要外部监督者,应进一步硬化预算约束,加强财政监督,强化绩效理念,规范收入分配,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全面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提高单位的依法理财积极性,以及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的自觉性。(三)建立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审计标准化管理一是在审计目标上,坚持查找内部控制缺陷和优化内部控制相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审查评价既要揭示本单位的内部控制缺陷和漏洞,更要持续不懈地促进内部控制的优化,为行政事业单位科学履职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在审计方式上I实现事后审计与事前事中审计结合,审计重心前移,实施全过程跟踪、“同步”控制和突出“环节”控制,不但关注控制过程,还重点控制结果,达到降低风险成本,突出增值目标;三是在审计形式上,坚持整合审计和单一审计相结合.既可以采取全面内部控制或专项内部控制审计的形式,也可根据“整合审计”理念,将内部控制审计与和业务审计、信息技术审计、财务审计有机整合起来;四是在审计内容上,坚持全面内部控制审计与专项内部控制审计相结合。一方面,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全面、系统地审查评价;另一方面,还可以对政策贯彻落实、业务管理、财务收支、信息安全等内部控制进行专项审计。(四)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提高审计人员的判断能力一是加强对内审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内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通过举办审计项目现场观摩会、评比会等形式,使内审人员掌握更多的业务知识和政策法规,鼓励内审人员参加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和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二是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保证以客观、公正态度参与审计项目检查,敢于坚持原则,善于协调好审计与被审计的关系,赢得被审计对象的信任和尊重;三是完善内审人员业绩考评办法,要充分引入人才竞争激励机制,实行奖罚并重,择优上岗,把承担的工作任务和取得的绩效与个人利益直接挂钩,创造平等竞争机会,激发内审人员积极性,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有机统一。同时对审计监督应作为而不作为、作为不到位、作为效率低下,应追究相关内审人员责任,有效地保证内审工作质量。(五)健全内控审计管理制度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建设,在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单位面临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审计制度,随时关注现有流程中的控制措施是否全面涵盖了风险,这些控制措施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形成了充分的控制证据,控制措施是否在相关规章制度中予以体现。应该根据情况的变化和出现的问题对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作出及时修正或建立新的内控制度。不断的进行自我评估和改进,使审计工作具有权威性,避免使内部控制审计成为一纸空谈。2017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遇到的困难二一、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现状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完善。内部控制规范适用范围虽然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在内,但主要在企业单位实行,却没有关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度详细解释,而且行政事业单位控制的理论研究也比较少。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1、内控意识不足,内控制度弱化,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缺乏积极性、主动性;2、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有的单位会计人员是一岗多职,岗位之间没有起到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作用;3、监督考核机制不到位,内审机构大多与会计部门平行,依附于执行机构,权威性和独立性不够;4、忽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与考核挂钩的监督机制,形成重考核,轻内部会计控制的现象;5、内部控制环境受其上级部门影响比较大。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三)内部控制是企业的重要管理手段之一,建立并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所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当前的重要任务,也成为我国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同时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一、现代企业中内部控制的主要作用一是有助管理层改善经营方式实现经营目标,二是保护企业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或损害,三是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四是保证企业财务活动的合法性。由此可见,内部控制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客观需要,然而,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却不尽人意,为此,本文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抛砖引玉,引起读者共鸣,为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添砖添瓦。二、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的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很多缺陷,具体地说,有如下几个方面,.内部控制制度墨守成规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中普遍存在着墨守成规形式主义倾向,一是千篇一律,表现在内部控制的文本是你抄我的、我抄你的,相互拷贝,一套文本可以供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使用,内部控制文本完全没有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制订。二是一成不变,不少企业的内部控制文本一旦形成后,很少修改,事实上,企业的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企业的内部条件也在不断更新,固定模式的内部控制文本将使它失去了活力,也使内部控制达不到应有的目的。.授权、执行、记录、检查之间存在兼容现象内部控制的一个基本要求是相互制约,要做到这点要求经济业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和记录人员之间要相互分离,但现在的情况是大多数企业没有很好地做到分离制约,使内部控制虚置,造成企业竞争力下降,经济效益下滑。.内部控制执行乏力有些企业虽然有一套内部控制的措施、方法和程序,但在具体执行落实过程中却大打折扣,有的企业没有执行机构、有的企业没有执行人员、有的企业没有制定内部控制标准、有的企业没有进行内部审计或没有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有的企业在执行过程中“暗箱操作”、有的企业在执行中受到管理者的不正当干扰,如此等等使内部控制走过场。.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相对滞后任何一项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和执行。目前,不少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不尽如人意,例如,有的企业管理观念陈旧,把人看为企业的附属物,对人的管理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管、卡、压限制了人积极性的发挥,影响到员工的控制意识和实施、执行的自觉性;有的企业基础工作薄弱,定额资料不全,使内部控制的执行带来困难,有的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地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就是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事实上,内部控制不等同于内部牵制或内部监督,内部控制要把企业当时取得的业绩同企业预计的目标相比较,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找出改进的措施,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三、对策要使内部控制达到它的目的,要克服我国企业目前存在的内部控制的种种不足,关键在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必须有所创新、不断完善,为此,应进行如下几项工作,1.内部控制制度应不断推陈出新内部控制制度不是手册、文件的简单组合,而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内部控制本身是一种动态行为,它必然受到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就必须不断地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创新,使之不断完善,真正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此可以从下述方面入手,(1)内部控制制度应适应企业内部因素的变化而不断更新。随着企业内部条件的变化,内部控制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会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如体系的不够健全、内容不够完备、可操作性不强、滞后明显等,对此,应当对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修正。修正进要充分考虑企业当前发展的实际,比如,企业的规模、性质、生产工艺过程、管理模式等,建立一套新的内部控制制度。(2)内部控制制度应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家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要求企业必须从内部控制制度上进行创新,以防止由于环境变化而影响内部控制的实施,通过定期和不定期调整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在进行内部控制制度调整过程中,一方面要删去不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条款;另一方面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增加新的内容。2,强化企业的内部牵制内部牵制是分离制约的需要,是实现内部控制目的的必然要求,强化内部牵制要做到,(1)对一项具体业务进行分工时,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完成一项业务的全过程,而必须有其他部门或人员参与,并且与之衔接的部门或人员能自动地对前面已完成的工作进行正确性检查,它由适当授权、不相容工作的责任分工、凭证和记录、接近控制、独立检查等环节组成,如会计信息政策归类过程中,除了制单外必须有复核并由财会主管审批;又如现金流转业务中,现金收支的审批、印鉴的保管、记账等业务应分工管理,相互牵制。(2)在内部牵制中必须采取工作轮换制,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牵制效果。工作轮换是根据不同岗位在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程度明确规定并严格控制每一员工在某个岗位、在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程度,明确规定并严格控制每一员工在某个岗位的履职时间,对关键岗位应频繁轮换,从轮换中暴露出存在的问题,揭示出制度的缺陷、管理的缺陷,以便采取措施克服。(3)内部牵制既包括相关部门之间的牵制,也包括上、下级之间的牵制。3,加强内部控制的执行和落实为发挥内部控制应有的作用,应当加强内部控制的执行和落实,为此,除了企业应设置内部控制执行机构、配备足够的执行人员,提高管理者素质,以克服“暗箱操作”和不正当干扰外,还要着重进行如下工作,(1)制订和完善内部控制标准,正确记录经济业务执行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实绩与标准目标进行比较,借以发现差异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以及各种因素对差异的影响程度,提出纠正措施予以补救从而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2)要特别关注重要的控制程序的执行。如,核对会计记录数字的准确性、保存调节表、日常编报资料和试算表、核对预算及执行结果等。(3)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切实加强考核、监督机制,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此外,还要将内审人员从会计、财务人员中分离出来,直接对董事会负责,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内审人员的作用,监督企业朝着合理、合法的良性轨道发展。4.建立良好的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要切实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应当特别注意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人是观念创新的根本的灵魂,企业制定经营目标、设置核对机制,都必须依靠人的创造性工作,强调以人为本,要求企业内部控制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依靠人的创造性工作,强调以人为本,要求企业内部控制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依靠提高人的综合素质、道德水准和法规意识,充分发挥控制者和被控制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内部控制的最佳效果。(2)加强企业的基础工作。只有完善和健全的基础工作,才能提供历年来完整、准确的各项定额资料,以制定好的、合理的内部控制标准,满足内部控制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电子商务的出现,企业的定额资料不仅项目越来越多,而且还出现了实时业务,因此,企业应及时采用信息技术,利用网络技术来改进和强化企业的基础工作。(3)提高管理者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内部控制成败的关键是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和行为。一个管理者如果对内部控制的意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就能自觉地维护内部控制的分离和制约,自觉地支持内部控制的实施和执行,自觉地强化沟通和管理交流,减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隔阂,形成强大的企业合力,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康发展。2017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遇到的困难三摘要,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是现代管理的需要。财政部2012年11月29日出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要求2014年1月1日起执行。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仍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文章在论述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内控理解肤浅、缺乏内控意识造成内控环境较差;未建立内控制度,或是内控制度建立不合理;部门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控制薄弱;缺乏必要的内外监督机制等四个方面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控制环境;内控制度;预算;监督;内部控制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内部控制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门。所谓内部控制,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保证正常的经济活动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内部控制的职能不仅包括单位最高管理层用来授权与指挥办理各项业务事项的方式方法,也包括记账、审核、分析会计信息及报告的程序与步骤,还包括为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科学预算、控制和评价等。因此内部控制贯穿于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行政事业单位只要存在业务活动和内部管理,就需要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日常管理中制定了很多的规章制度,但内部控制建设相对滞后,它不仅使单位财务信息失真而且还妨碍国家资金的安全,所以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尤其重要。(1)保障国家财政资金的安全和完整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资金多为财政拨款,如何管好用好财政资金,减少或防止个人贪污、非法侵占国有资产,必须建立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按照制度有章可循,规范各类收支行为,确保收入及时入账,未设账外账,合理支出。避免财务工作的随意性,造成国有资产不正当流失,从源头上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完整。(2)合理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是反映一个单位在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同时也是国家制订各种财政政策的依据。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规范单位的工作流程,不相容岗位分离,相互牵制,杜绝单位内部人员做假账、弄虚作假,串通舞弊,进而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3)维护单位正常运行,实现更好地发展伴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公益事业高歌猛进,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事业单位分类、政府采购,公务卡制度,这些措施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规范单位正常运行,适应各项改革,实现单位发展战略。(4)有效预防腐败,提升公共服务的效能在经济发展中,行政事业单位是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社会事务的监管者,能否有效地履行职责,关键在于是否具备较高的内部管理水平。而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是提高内部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同时,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降低经营活动风险,有效防范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从而提升公共服务的效能。二、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1)对内控理解肤浅,缺乏内控意识,造成内控环境较差较好的内控环境是内部控制制度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但是内控制度本身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还比较陌生。什么是内控控制,怎样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仍一知半解,比较茫然。有些单位首先从领导开始对内部控制制度认识不到位,轻视内控制度。认为单位已经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现在财政部门又推行了一系列的财务制度改革,每年编制部门预算,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根本不需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有的单位上下不齐心,员工认为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跟自己工作没有任何关系。有的单位一直以来延续老传统,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领导权限过大。领导对于建立内部控制意愿不强,认为这样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2)未建立内部控制,或是内控制度建立不合理距离财政部要求在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内部控制已经有段时间了,但是没有遵照执行财政部的要求,没有用内部控制制度来实现内部管理,是目前的普遍现象。有的单位只知道要建立内部控制,实现制度管理,至于如何建,建成什么样的内控,如何评价内控效果均无从下手;有的单位用财务管理制度代替内控制度;有的单位建立了内部控制,但是它只是把其他单位的内控制度照本搬来了,根本就不符合单位实际;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内控制度,但未严格执行,导致有章不循,内控制度只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却未能落实到行动上,只是流于形式,成了摆设。内控方法不全面,内部控制设计不合理,如未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造成审批权限过大;固定资产未及时入账,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不相容岗位未相互分离,未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造成内部控制的漏洞,为腐败与违法违规创造了条件。(3)部门预算控编制不科学,预算控制薄弱近年来随着部门预算推行,预算控制在某些程度上有了一定的改善,不过,实际工作中大多数单位的预算控制仍显薄弱。表现在,首先,预算编制粗放,没有细化项目,未能做到零基预算。比如编制明年的预算,在业务部门没有共同参与的情况下,财务人员只是在当年预算的基础上增减,针对一些项目预算的编制没有进行科学的论证,导致部门预算缺乏权威性,约束力低下。其次,预算执行随意大,经费常常跨项目使用,没有按照预算批复执行预算,安排各项支出。最后,编制决算报表时按照预算调整账目,使得财务信息失真,不能反映单位真实的经费使用及财务状况。(4)缺乏必要的内外监督机制内外监督机制是内部控制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系到是否能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内外监督机制包括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目前,一些事业单位,由于规模小,人员少,一人往往兼任多个岗位,财务人员更少,出纳会计双肩挑,没有独立的财务机构,财务机构挂靠在办公室,更谈不上内部审计部门的建立。大部分行政单位或是规模较大的单位有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但是内部审计人员一般由财务人员兼任,而且受制于单位领导,开展工作缺乏独立性。另外,内部审计仅限于对财务控制的监督,缺乏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分析,以及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而主管部门、财政、审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等作为第三方外部监督机构,其监督机制不完善,只是对一般经济事项进行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控制建设的健全和完善。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1)进行定期培训,增强内控意识,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六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也就是说,单位领导在内部控制体系中起主导作用。因此,首先,财政部门应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