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尖瓣环生理功能的研究及其在人工二尖瓣环合理设计中的意义_第1页
二尖瓣环生理功能的研究及其在人工二尖瓣环合理设计中的意义_第2页
二尖瓣环生理功能的研究及其在人工二尖瓣环合理设计中的意义_第3页
二尖瓣环生理功能的研究及其在人工二尖瓣环合理设计中的意义_第4页
二尖瓣环生理功能的研究及其在人工二尖瓣环合理设计中的意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尖瓣环生理功能的研究及其在人工二尖瓣环合理设计中的意义

1资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

(1)正常组:19例,健康志愿者,其中男14例,女5例。年龄24~63岁(平均40.6±13.0岁)。

(2)病变组:20例,二尖瓣关闭不全者,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25~60岁(平均47.7±9.5岁)。基础心血管病变均为二尖瓣脱垂。彩色多普勒血流显象示中度二尖瓣返流者7例,重度返流者13例。

1.2动态三维重建象采集选用美国HPSonos2500多功能超声诊断仪和5MHz多平面经食管探头。三维重建选用德国TomTec公司生产的计算机工作站。象采集均在超声诊断室中进行。多平面食管探头置入后,先行二维超声检查,然后进行三维重建。在完成感兴趣区圈划和中心线校正后,调节心电触发和呼吸门控范围。设置探头旋转角度为2°共90幅象。象采集过程约需3分钟,然后通过计算机模数转化,将原始数据储存在光盘中。将原始资料进行后处理,即计算机根据二维象各自所处的空间位置进行重组。通过调节α、β、γ和平行方向上的位置,可从各个不同角度对感兴趣的瓣膜和心内结构进行观察。

动态三维提取:采用动态三维提取技术观察人工二尖瓣环的立体形态。方法如下:从左室长轴观自前向后平行移动,逐一确定二尖瓣环各点的空间位置,并作标记,并在参考切面上同时显示该标记的位置,以观察所作标记的准确性。平行移动的间距在1.6~2.3mm。构边完成后,将已作的标记进行提取,并予以滤波及插值法等处理,使其边缘光滑,然后进行三维重建。对心动周期中的每一时相均进行标记和提取,以获得动态三维像。三维重建时α、β、γ的角度应与象提取时所处的角度相同,这样才能保证提取后该象各个部位在心脏中所处的方位不变。对二尖瓣环立体形态的观察主要从侧面进行;而对于二尖瓣环大小和形态的研究主要从正面进行。结果取3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2结果2.1正常组19例健康志愿者均获得满意的三维重建,象清晰,边缘光滑。主要从以下角度观察二尖瓣环的形态。

(1)二尖瓣环的正面观:从心房面向心室面观察,正常二尖瓣环的形态随心脏的舒张和收缩而改变。在舒张期其面积和周径逐渐增大,舒张末期达最大,形态成为近乎圆形;收缩期面积和周径则逐渐缩小,形态则较为扁平,在收缩末期呈近乎椭圆形,主动脉瓣侧的屈度较后叶侧大,前后径较左右径短。表1为正常二尖瓣环舒张末期和

收缩末期的面积和周径编号二尖瓣环面积(cm2)二尖瓣环周径(cm)收缩期舒张期收缩期舒张期14.56.78.29.825.37.18.99.934.67.48.410.643.75.87.59.455.37.38.89.763.75.97.49.275.37.49.110.283.76.78.69.595.37.28.210.3105.47.88.210.3114.56.38.19.6124.86.58.39.9135.06.69.29.4144.36.08.19.6153.67.27.310.2165.08.87.910.8173.87.47.69.6184.17.97.710.4194.17.77.89.9均数±

标准差4.5±0.77.0±0.78.2±0.59.9±0.4

二尖瓣环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的面积、周径、收缩末期面积缩小率和周边缩短率见表1。如表1所示,舒张末期二尖瓣环平均面积为7.0±0.8cm2(5.9~8.8cm2),平均周长为9.9±0.4cm(9.2~10.8cm);收缩末期平均面积为4.5±0.7cm2(3.6~5.4cm2),平均周长为8.2±0.5cm(7.3~9.2cm);收缩末期面积缩小率为35.7±3.7%[(舒张末期面积-收缩末期面积)/舒张末期面积];周边缩短率为17.2±2.7%。

(2)二尖瓣环的侧面观:从二尖瓣环侧面观察,正常二尖瓣环为一非平面的“马鞍”形,主动脉侧及后叶侧瓣环位置最高(距心尖远),左右两侧瓣膜交界处的位置最低(距心尖最近)。动态观察示二尖瓣环在心动周期中始终保持这种非平面状态。

2.2病变组本组20例,有17例获得满意的三维象,另3例由于重度二尖瓣返流导致左心室极度增大,在象采集时部分二尖瓣及左心室未包括在象中,在进行二尖瓣环提取时不能获得完整的瓣环形态,故此3例不包括在本组中。

(1)二尖瓣环的正面观:病变二尖瓣的瓣环大小随心脏的舒缩而改变,瓣环形态与正常组相似。表2为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二尖瓣环舒张

末期和收缩末期的面积和周径编号二尖瓣环面积(cm2)二尖瓣环周径(cm)收缩末期舒张末期收缩末期舒张末期17.710.510.612.227.410.210.312.237.611.010.512.647.39.810.311.956.28.39.111.8613.316.314.015.378.812.011.313.286.813.79.814.994.97.88.610.6107.19.810.211.1119.711.511.813.1128.310.510.912.1137.710.411.012.7146.29.09.212.8157.410.310.812.1167.010.110.512.2178.110.310.913.0均数±

标准差7.7±1.810.7±2.010.6±1.212.6±1.1

瓣环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的面积、周径、收缩末期面积缩小率和周边缩短率见表2。如表2所示,舒张末期二尖瓣环平均面积为10.7±2.0cm2(7.8~16.3cm2),平均周长为12.6±1.2(10.6~15.3cm);收缩末期平均面积7.7±1.8cm2(6.2~13.3cm2),平均周长为10.6±1.2cm(8.6~14.0cm);收缩末期面积缩小率为28.0±3.6%;周边缩短率为9.0±2.8%,低于正常组。

(2)二尖瓣环的侧面观:病变二尖瓣环在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也为一非平面状态,动态观察二尖瓣环在心动周期的各个时相始终呈一非平面结构。3讨论本研究采用体元模型法对二尖瓣环进行三维重建,进一步验证了二尖瓣环的非平面特征。本研究方法有如下特点:①能够显示二尖瓣环所有的组织结构,而不需要人为对二尖瓣环进行手动构边,所显示的二尖瓣环为真实的二尖瓣环形态;②探头在食管内位置固定,有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定位能力,而采用经胸表面法容易受体位变化等因素的影响;③具有心电和呼吸门控,排除了心脏搏动和呼吸运动带来的偏轴问题;④在沿左心室长轴切面对二尖瓣环进行标记过程中,在参考切面则同步显示二尖瓣环的短轴切面,用于观察所作标记的准确性;⑤本研究方法对同一个病人既能观察二尖瓣环的立体形态,又能同时了解二尖瓣环大小和形态的动态变化,使得结果更加准确。

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从侧面观察,正常二尖瓣环在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均为一非平面的“马鞍”形,而且在心动周期中始终保持非平面状态。从正面观察,二尖瓣环在心动周期中随心脏的收缩、舒张活动改变大小和形态。

本研究结果表明,病变二尖瓣环在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也为一非平面结构。瓣环的大小和形态改变与正常二尖瓣环相近,但收缩活动略减小,提示虽然瓣膜结构受损,瓣环扩大,但二尖瓣环仍具有一定的功能。

在对退行性病变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修复术中,使用Carpentier硬质人工瓣环,大约有6%~14%的病例由于二尖瓣前叶的收缩期前向运动,造成左心室流出道不同程度的梗阻,其机制可能是由于正常二尖瓣环的非平面形态犹如大坝的弧形结构,对减少作用于瓣膜上的张力具有一定意义,而硬人工瓣环迫使非平面的二尖瓣环变成平面结构,由于前侧瓣环位于心肌支架之间,仍保持相对稳定,导致后侧瓣环向心尖移位,使二尖瓣环与主动脉瓣环夹角变小。在此基础上如有二尖瓣前叶冗长、累赘,即可能造成其收缩期前向运动,导致左室流出道梗阻。因而在人工二尖瓣环成形术后保持二尖瓣环的生理作用,将能够明显提高手术效果。*本课题获国家卫生部资助(94-1-170)

①200032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参考文献

1LevineRA,HandschumacherMD,SanflippoaJ,etal.Three-dimensionalechocardiographicreconstructionofthemitralvalve,withimplicationforthediagnosisofmitralvalveprolapse.Circulation,1989,80:589

2陈海泉,沈学东,王敏生,等.心脏二尖瓣环立体形态的研究.解剖学杂志,1994,17:203

3沈学东,陈海泉,王敏生,等.二尖瓣环非平面特性的超声心动研究及其在二尖瓣脱垂诊断中的意义.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4,10:2

4TsakirisAG,vonBernuthG,RastelliGC,etal.Sizeandmotionofthemitralannulusinanesthetizedintactdogs.JApplPhysiol,1971,30:611

5OrmostonJA,ShahPM,TeiC,etal.Sizeandmotionofthemitralannulusinman:Atwo-dimensionalechocardiographicmethodandfindingsinnormalsubjects.Circulation,1981,64:113

6LeeKS,StewartWJ,LeverHM,etal.Mechanismfooutflowtractobstructioncausingfailedmitralvalverepair:anterio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