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止血药(二)活血化瘀药(一)_第1页
中药学-止血药(二)活血化瘀药(一)_第2页
中药学-止血药(二)活血化瘀药(一)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学——止血药(二)活血化瘀药(一)01对于出血证,无论属寒属热,有无瘀血,皆可随证配伍使用的药物是:A.茜草C.蒲黄B.白及D.炮姜C02仙鹤草的功效有:A.凉血止血C.截疟BD.止痢BCD03A.仙鹤草C.血余炭B.紫珠DC04症见月经量多,色淡,少腹冷痛,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治疗应首选:A.侧柏叶C.艾叶B.仙鹤草D.三七C05能“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的药物是:A.川芎C.姜黄B.郁金DA答案:C解析:蒲黄用于各种出血病证,能止血不留瘀。对于出血证,无论属寒属热,有无瘀血。皆可随证配伍使用。故选C。答案:BCD解析:仙鹤草功效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补虚、解毒杀虫。故选BCD。答案:C解析:此题旨在考查止血药的功效。紫珠具有凉血收敛止血,清热解毒的功效,味苦涩而性凉,既能收敛止血,又能凉血止血。血余炭的功效是收敛止血,化瘀利尿;既有收涩止血之功,又能消瘀,有止血不留瘀的特点。棕榈炭只有收敛止血的功效。仙鹤草的功效是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补虚。故选C。答案:C解析:“症见月经量多,色淡,少腹冷痛,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当辨为虚寒性出血。侧柏叶凉血止血肯定不适合;仙草、白及收敛止血,可用于无血瘀的各种出血,用于虚寒性出血必须和温补药相配;三七活血止血用于血瘀所致的出血;艾叶性温,功效温经止血,散寒止痛。故选 C。答案:A解析:川芎上行头目,能祛风止痛,为治头痛要药,无论风寒、风热、风湿、血虚、血瘀头痛均可随证配伍用之;中开郁结,治肝郁气滞之胁痛,常配柴胡、白芍、香附,如柴胡疏肝散:下调经水,治多种妇产科的疾病。故选A。蒲黄[功效]止血,化瘀,利尿。[主治病证]出血证;瘀血痛证;血淋尿血。3-10g敷。止血多炒用,化瘀、利尿多生用。[使用注意]孕妇慎用。[鉴别用药]三七、茜草与蒲黄,三药均能止血,又能化瘀,中三七作用较优,不仅止血力强,化瘀力也强,为止血要为伤科要药,可用于跌打损伤和各种瘀血肿痛;茜草则能凉于血滞经闭、跌打损伤和风湿痹痛证等;蒲黄化瘀止血并能以及血淋涩痛证等。降香[功效]化瘀止血,理气止痛。[用法用量]煎服,3-6g,宜后下:研末吞服,每次1-2g。外用适量,研末外敷。1.白及[性能]苦、甘、涩,寒。归肺、胃、肝经。[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应用]出血证。本品质黏味涩,为收敛止血之要药,可用治体内外诸出血证。因其主入肺、胃经,故临床尤多用于肺胃出血之证。如验方独圣散,治诸内出血证,用单味研末,糯米汤调服;治咯血,可配伍枇杷叶、阿胶等,如白及枇杷丸;治吐血,可与茜草、生地黄、丹皮等煎服,如白及汤;用治衄血,可以本品为末,童便调服,如白及散;也可以白及末冷水调,用纸花贴鼻窍中,如白及膏。用治外伤或金创伤出血,可单味研末外掺或水调外敷;治金疮血不止,与白蔹、黄芩、龙骨等研细末,掺疮口上。痈肿疮疡,手足皲裂,水火烫伤。本品寒凉苦泄,能消散血热之痈肿:味涩质黏,能敛疮生肌,为外疡消肿生肌的常用药。对于疮疡,无论未溃或已溃均可应用。若疮疡初起,可单用本品研末外敷,或与金银花、皂刺、乳香等同用,如内消散;若疮痈已溃,久不收口者,以之与黄连、贝研末,麻油调涂,能促进裂口愈合;治水火烫伤,可以本品研末,用油调敷,或以白及粉、煅石膏粉、凡士林调膏外用,能促进生肌结痂。[使用注意]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2.仙鹤草[功效]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补虚。[主治病证]出血证;腹泻、痢疾;疟疾寒热;脱力劳伤;疮疔痈肿、阴痒带下。3.棕榈炭[功效]收敛止血,止泻止带。[主治病证]出血证;久泻久痢,妇人带下。4.血余炭[功效]收敛止血,化瘀利尿。[主治病证]出血证:小便不利。艾叶[性能]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功效]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应用]出血证。本品气香味辛,温可散寒,能暖气血而温经脉,为温经止血之要药,适用于虚寒性出血病证,尤宜于漏。主治下元虚冷、冲任不固所致的崩漏下血,可单用本品,水煎服,或配阿胶、芍药、干地黄等同用,如胶艾汤本品温经止血,配伍生地黄、生荷叶、 生柏叶等清热凉血药,可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咯血等多种出血药物而致凉遏留瘀之弊。月经不调、痛经。本品能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尤与香附、川芎、白芍等同用,若虚冷较甚者,再配伍吴茱萸、肉桂等,如艾附暖宫丸。用治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冷理气之品。安,以艾叶酒煎服;临床每多与阿胶、桑寄生等同用。此外,将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注等,用以熏灸体表穴位,能温煦气血,透达经络。炮姜[功效]温经止血,温中止痛。要点一活血化瘀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活血化瘀药性味多为辛、苦、温,部分动物类药味咸,主入心、肝二经。味辛则能散、能行,味苦则能通泄,且均入血分,故能行血活血,使血脉通畅,瘀滞消散。活血化瘀药通过活血化瘀作用产生多种不同的功效,包括活血止痛、活血调经、活血消肿、活血疗伤、活血消痈、破血消癥等。活血化瘀药适用于一切瘀血阻滞证。如内科的胸、腹、头痛,痛如针刺,痛有定处:体内的癥瘕积聚:中风不遂,肢体麻木及关节痹痛日久;伤科的跌扑损伤,瘀肿疼痛;外科的疮疡肿痛:妇科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腹痛等。要点二活血化瘀药的配伍方法应用本类药物,除根据各类药物的不同效用特点而随证选用外,尚需针对形成瘀血的原因加以配伍,以标本兼顾。如寒凝血脉者,配温里散寒药、温通经脉药;热灼营血,瘀热互结者,配清热凉血、泻火解毒药;痰湿阻滞,血行不畅者,配化痰除湿药;风湿痹阻,经脉不通者,当与祛风除湿通络药合用;久瘀体虚或因虚而瘀者,配补益药;癥瘕积聚者,配软坚散结药;由于气血关系密切,在使用活血化瘀药时,常配伍行气药,以提高活血祛瘀之效。要点三活血化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本类药物行散力强,易耗血动血,月经过多及其他出血无瘀者忌用;孕妇慎用或忌用。1.川芎[性能]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应用]血瘀气滞痛证。本品辛散温通,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行气止痛,为“血中之气药”,具通达气血功效,故治气滞血瘀桂枝、檀香等同用;若治肝郁气滞之胁痛,常配柴胡、白痛,多与桃仁、红花等同用,如血府逐瘀汤;若治跌仆损伤,瘀肿疼痛,可配乳香、没药、三七等药用。行川芎善“下调经水,中开郁结”,为妇科要药,能活血调经,可用治等,如温经汤;若治产后恶露不下,瘀阻腹痛,可配当归、桃仁、炮姜等,如生化汤;若治月经不调,经期超前或错后,可配益母草、当归等,如益母胜金丹。头痛,风湿痹痛。本品辛温升散,能“上行头目”,祛风止痛,为治头痛要药,无论风寒、风热、风湿、血虚、血瘀头痛均可随证配伍用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