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复习祥解课件_第1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复习祥解课件_第2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复习祥解课件_第3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复习祥解课件_第4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复习祥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你》复习《邹忌讽齐王纳谏》1《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文学常识:本文是一篇

历史散文

(体裁),选自《战国策·齐策》。《战国策》:又称《国策》既是一部史书,又是一部历史散文集,主要记述战国时代策士的言行,其体例为

国别体

,西汉未年刘向编订成书,全书共12策,33篇。《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文学常识:本文是一篇历史散文2(二)文言词语1.重点字词。讽:讽喻,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

纳:接受。

谏(jiàn):劝说君王、尊长改正错误。

修:长,这里指高。

昳yì)丽:光艳美丽。

服:名词活用做动词,穿戴。

窥(kuī)镜:照镜子。

孰与:与…比谁更…,表示对比。

及:赶得上,比得上。

旦日:明日,第二天。明日:又过了一天。

孰,通“熟”(shú),仔细。私:动词,偏爱

(二)文言词语3诚:确实。

以,动词,以为,认为。方:方圆。

莫:没有人,没有谁。

蔽,受蒙蔽甚:厉害

面刺,当面指责。

者,代词,相当于“……的人”。

谤讥,指责、议论。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市朝,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

闻,让……听到。

间(jiàn),间或,偶然,有时候。

进:进言劝谏。

期(jī)年:满一年

诚:确实。诚:确实。43.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服,名词作动词,穿戴)(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4)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3.词类活用:54.古今异义(1)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规劝今:讽刺)(2)窥镜

(古:照,看今:偷看)(3)明日,徐公来

(古:第二天今:明天)(4)今齐地方千里

(古:地土方圆今:地点)(5)能面刺寡人之过

(古:批评今: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6)臣之妻私臣

(古:偏爱今:自私)(7)谤讥于市朝(古:指责议论今:诽谤嘲讽)(8)虽欲言,无可进者(古:即使今:虽然)(9)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身边大臣,今:方位名词)4.古今异义65.一词多义(1)之

齐国之美丽者也(的)

问之(代词,他)

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孰视之(代词,指俆公)

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臣之妻私臣(的)

数月之后(无意义)5.一词多义7(2)朝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上朝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拜c.于是入朝见威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廷d.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早晨(zhāo)(2)朝8(3)孰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代词,谁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4)于

a.欲有求于我也(向……)

b.能谤讥于市朝(在)

C.皆以美于徐公(比)(3)孰9(5)诚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b.帝感其诚《列子•愚公移山》诚心、诚意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确实、的确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资治通鉴•赤壁之战》表假设,如果、果真(5)诚10(三)文言句式: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者……也”表判断)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倒装句:1.忌不自信(即“信自”)(宾语前置)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状语后置)被动句:王之蔽甚矣省略句:与坐谈(介词“与”后省略宾语“之”)(三)文言句式:11二、阅读探究1.邹忌以设谕类比的方法进谏的好处是: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由浅入深,生动形象,委婉含蓄,益于接受。2.邹忌为什么时候么会劝谏成功?答:邹忌能从个人小事联想到国家大事,用设喻说理的方法讽谏齐王,他是一位责任感强,远见卓识,能言善辩的贤臣,可见邹忌大胆含蓄的进谏是成功的主要因素。另外齐王察纳雅言,知错能改,是位头脑清醒的明君,这是成功的次要因素。二、阅读探究123.你认为邹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有自知之明,不受蒙蔽,细致求实,精于思考,能言善辩,巧于讽谏,远见卓识,尽忠尽职,关心国家大事,是个贤臣。4.你认为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英明果断,胸怀宽广,明辨是非,知错能改,言而有信,广开言路,善于纳谏,是个明君。3.你认为邹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35.邹忌的讽谏艺术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积极意义?答: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要与别人交流,使自己的见解被别人接受,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在生活中我们要提出自己的见解主张,如果都能像邹忌那样生动形象地说理,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见解,那么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6.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答:类比的手法。可以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把复杂变简明,把逆耳变顺耳,委婉、含蓄而又有较强的说服力。5.邹忌的讽谏艺术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积极意义?14《曹刿论战》一、基础知识(一)文学常识:《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又称

《左氏春秋传》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做。《曹刿论战》一、基础知识15(二)文言词语词类活用:(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名词用作动词,参加)(2)小信未孚,神孚福也(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3)公将鼓之(名词用作动词,击鼓)(二)文言词语163古今异义词:(1)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今义:监狱)(2)牺牲玉帛(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3)齐师伐我(古义:讨伐,攻打今义:砍伐)(4)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5)肉食者鄙

(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6)弗敢加也(古义:虚夸,以少报多今义:增加)(7)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8)必以信(古义:信实、诚实今义:书信)(9)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10)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肯定或许诺)

3古今异义词:174.一词多义:

(1)间: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②挑拨离间(挑拨使人不和)亲密无间(空隙)(2)师:①遂逐齐师()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属:①忠之属也()②属予作文以记之()(4)牺牲:牺牲玉帛()为国牺牲()(5)故:故克之(因此,所以)公问其故(缘故,原因)(6)请:曹刿请见(请求)战则请从(请让我)4.一词多义:

(1)间: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②挑18(7)从:战则请从(跟随)民弗从也(服从,听从您的命令拼死作战)(8)以:何以战(凭,靠,凭借)必以分人(把)(9)之: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这件事)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公与之乘(代词,他)(10)故:公问其故(名词,原因)故克之(连词,所以)(7)从:战则请从(跟随)19(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忠之属也。(判断句,“……也”)(2)夫战,勇气也。(判断句,“……也”)2.省略句(1)必以分人(必以“之”分人)(2)可以一战(可以“之”一战)(3)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驰)矣。”(鲁军)遂逐齐师(5)夫大国,难测也,(我)惧(齐军)有伏焉。3.倒装句:何以战(状语后置,以何战)(三)文言句式:20阅读探究:1.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1)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2)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2.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答:启示有: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等。阅读探究:21达标测练1.注音;刿(guì)间(jiàn)弗(fú)徧(biàn)帛(bó)孚(fú)辙(zhé)轼(shì)竭(jié)靡(mǐ)2.解释:既克(战胜)又何间焉(参与)可以一战(可凭借)肉食者鄙(浅陋,这里指目光浅短)望其旗靡(倒下)公将驰之(驱车,追赶)弗敢专也(独自享有,独自专有)小信未孚(信服)3.翻译句子。(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2)可以一战。战则请从。(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5)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6)小惠未徧,民弗从也。(7)彼竭我盈,故克之。(8)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达标测练22理解性默写:(1)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2)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3)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理解性默写:2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既克,公问其故。

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24复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你》复习《邹忌讽齐王纳谏》25《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文学常识:本文是一篇

历史散文

(体裁),选自《战国策·齐策》。《战国策》:又称《国策》既是一部史书,又是一部历史散文集,主要记述战国时代策士的言行,其体例为

国别体

,西汉未年刘向编订成书,全书共12策,33篇。《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文学常识:本文是一篇历史散文26(二)文言词语1.重点字词。讽:讽喻,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

纳:接受。

谏(jiàn):劝说君王、尊长改正错误。

修:长,这里指高。

昳yì)丽:光艳美丽。

服:名词活用做动词,穿戴。

窥(kuī)镜:照镜子。

孰与:与…比谁更…,表示对比。

及:赶得上,比得上。

旦日:明日,第二天。明日:又过了一天。

孰,通“熟”(shú),仔细。私:动词,偏爱

(二)文言词语27诚:确实。

以,动词,以为,认为。方:方圆。

莫:没有人,没有谁。

蔽,受蒙蔽甚:厉害

面刺,当面指责。

者,代词,相当于“……的人”。

谤讥,指责、议论。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市朝,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

闻,让……听到。

间(jiàn),间或,偶然,有时候。

进:进言劝谏。

期(jī)年:满一年

诚:确实。诚:确实。283.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服,名词作动词,穿戴)(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4)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3.词类活用:294.古今异义(1)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规劝今:讽刺)(2)窥镜

(古:照,看今:偷看)(3)明日,徐公来

(古:第二天今:明天)(4)今齐地方千里

(古:地土方圆今:地点)(5)能面刺寡人之过

(古:批评今: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6)臣之妻私臣

(古:偏爱今:自私)(7)谤讥于市朝(古:指责议论今:诽谤嘲讽)(8)虽欲言,无可进者(古:即使今:虽然)(9)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身边大臣,今:方位名词)4.古今异义305.一词多义(1)之

齐国之美丽者也(的)

问之(代词,他)

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孰视之(代词,指俆公)

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臣之妻私臣(的)

数月之后(无意义)5.一词多义31(2)朝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上朝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拜c.于是入朝见威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廷d.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早晨(zhāo)(2)朝32(3)孰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代词,谁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4)于

a.欲有求于我也(向……)

b.能谤讥于市朝(在)

C.皆以美于徐公(比)(3)孰33(5)诚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b.帝感其诚《列子•愚公移山》诚心、诚意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确实、的确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资治通鉴•赤壁之战》表假设,如果、果真(5)诚34(三)文言句式: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者……也”表判断)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倒装句:1.忌不自信(即“信自”)(宾语前置)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状语后置)被动句:王之蔽甚矣省略句:与坐谈(介词“与”后省略宾语“之”)(三)文言句式:35二、阅读探究1.邹忌以设谕类比的方法进谏的好处是: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由浅入深,生动形象,委婉含蓄,益于接受。2.邹忌为什么时候么会劝谏成功?答:邹忌能从个人小事联想到国家大事,用设喻说理的方法讽谏齐王,他是一位责任感强,远见卓识,能言善辩的贤臣,可见邹忌大胆含蓄的进谏是成功的主要因素。另外齐王察纳雅言,知错能改,是位头脑清醒的明君,这是成功的次要因素。二、阅读探究363.你认为邹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有自知之明,不受蒙蔽,细致求实,精于思考,能言善辩,巧于讽谏,远见卓识,尽忠尽职,关心国家大事,是个贤臣。4.你认为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英明果断,胸怀宽广,明辨是非,知错能改,言而有信,广开言路,善于纳谏,是个明君。3.你认为邹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75.邹忌的讽谏艺术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积极意义?答: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要与别人交流,使自己的见解被别人接受,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在生活中我们要提出自己的见解主张,如果都能像邹忌那样生动形象地说理,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见解,那么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6.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答:类比的手法。可以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把复杂变简明,把逆耳变顺耳,委婉、含蓄而又有较强的说服力。5.邹忌的讽谏艺术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积极意义?38《曹刿论战》一、基础知识(一)文学常识:《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又称

《左氏春秋传》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做。《曹刿论战》一、基础知识39(二)文言词语词类活用:(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名词用作动词,参加)(2)小信未孚,神孚福也(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3)公将鼓之(名词用作动词,击鼓)(二)文言词语403古今异义词:(1)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今义:监狱)(2)牺牲玉帛(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3)齐师伐我(古义:讨伐,攻打今义:砍伐)(4)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5)肉食者鄙

(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6)弗敢加也(古义:虚夸,以少报多今义:增加)(7)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8)必以信(古义:信实、诚实今义:书信)(9)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10)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肯定或许诺)

3古今异义词:414.一词多义:

(1)间: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②挑拨离间(挑拨使人不和)亲密无间(空隙)(2)师:①遂逐齐师()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属:①忠之属也()②属予作文以记之()(4)牺牲:牺牲玉帛()为国牺牲()(5)故:故克之(因此,所以)公问其故(缘故,原因)(6)请:曹刿请见(请求)战则请从(请让我)4.一词多义:

(1)间: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②挑42(7)从:战则请从(跟随)民弗从也(服从,听从您的命令拼死作战)(8)以:何以战(凭,靠,凭借)必以分人(把)(9)之: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这件事)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公与之乘(代词,他)(10)故:公问其故(名词,原因)故克之(连词,所以)(7)从:战则请从(跟随)43(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忠之属也。(判断句,“……也”)(2)夫战,勇气也。(判断句,“……也”)2.省略句(1)必以分人(必以“之”分人)(2)可以一战(可以“之”一战)(3)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