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育才学校2021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福建省厦门市育才学校2021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福建省厦门市育才学校2021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福建省厦门市育才学校2021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福建省厦门市育才学校2021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厦门市育才学校2021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1887年,广州市场上每包印度棉纱价格约为57两白银,而每包中国本土手工纺纱价格则高达87两白银。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D.洋货涌入不利于中国自然经济发展参考答案:D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从材料可以看出土纱的价格较高,洋纱的价格比较低,有竞争优势,因此冲击了中国的传统棉纱,造成了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故选D。2.“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参考答案:考点:辛亥革命试题分析:注意关键词“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这说明了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这出现于辛亥革命之后,故选C。AB时期,民主共和观念只局限于革命派。D时期,辛亥革命已经爆发,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C3.20世纪40年代以来,西方政府具备的功能越来越多,许多新的官僚机构涌现了出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技术统治”,因为这些官员接受过专门的工程或者经济管理训练。以下关于“技术统治”的正确认识是:A.大萧条时期西方国家普遍出现“技术统治”B.“技术统治”适应了国家对经济调控的需要C.“技术统治”造就了一系列福利国家的出现D.“技术统治”可以有效避免新的经济危机参考答案:B4.中国古代的“乡里”发端于先秦,秦汉时期乡里体制渐趋成型。举凡地方赋役征派、狱讼治安、婚丧祭祀、选举教化等无不由其承担,被称为“治民之基”,由此可知,秦汉“乡里”A.属于地方自治机关B.职官由中央直接任免C.属于社会经济组织D.履行宗法与行政职能参考答案:D5.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编印的《政治常识》中讲到:“中山先生说三民主义是共产主义的朋友,这一句话说明了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不是对立的,而是一致的……信仰三民主义的国民党和信仰共产主义的共产党,不应是仇敌而分裂,应该是互助互让的朋友而合作。”这种宣传的根本目的在于A.回击国民党反共行动B.维护全民族抗战大局C.阐明国共合作的理论基础D.巩固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参考答案:B【详解】材料“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信仰三民主义的国民党和信仰共产主义的共产党,不应是仇敌而分裂,应该是互助互让的朋友而合作”反映了抗战时期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历史特征,故B正确;材料主张国共合作,而不是回击国民党反共行动,故A排除;材料主旨不是阐明国共合作的理论基础,而是强调全民族抗战大局,故C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抗战时期,而不是国民革命,故D排除。6.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认为:“真正的法律乃是正确的理性,它与自然和谐一致,它撒播至所有的人(指自由民)。”符合这种精神的法律是A.《十二铜表法》

B.《民法大全》

C.《权利法案》

D.《独立宣言》参考答案:B7.《中国近代经济史纲》记载1922年一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以善后。”

结合材料知识分析,你选择解决这种态势采取的方法为(

)A.必须首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建立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C.冲破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双重压迫

D.发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洋货参考答案:A解析:压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因素中,帝国主义是最主要的因素。材料反映的是日本向中国资本输出,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劳动力制造产品,利用其自身的优势与在中国享受的优惠条件,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行挤压、打击,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首先民族独立,才会从根本上改观。8.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那么,“箭头”比喻的是:A.深圳

B.珠海

C.海南

D.浦东参考答案:D9.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中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A.构建民权政府

B.批判神权统治C.鼓吹人性解放

D.主张平等自由参考答案:解析:从题干材料分析,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构建理性王国来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A项符合题意。B、C项是共同点,不符合题意,可排除;D项是不同点,但与题干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可排除。正确答案选A项。答案:A10.读《国民党五大与六大时党员地域分布比较(%)》,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省别五大六大省别五大六大省别五大六大江苏4.70.9陕西1.85.3山东2.11.1湖北5.85.6福建2.26.7山西2.82.1湖南6.68.2广东25.49.4贵州1.43.9四川6.112.3广西3.17.3热察绥1.90.6河北3.90.8云南2.52.9

A.国民党性质发生改变

B.中国经济重心发生转移C.受国民党抗战形势的影响

D.国民党的统治力量转移到农村参考答案:C11.1935年,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上述认识A.强调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B.为推动国共合作创造条件C.指引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 D.为持久抗战奠定思想基础参考答案:B12.《续汉书·百官志》载后汉光武帝的诏书,说“丞相故事,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材料反映出汉代选官制度的特点是()A.注重恩荫

B.多元选拔

C.公平竞争

D.科举考试参考答案:B恩荫是世袭制的一种变相,汉代一般称为“任子”制,就是高级官员可以保任其子弟为官,材料没有涉及,A错误。汉代选官制度实行“四科取士”,对人才进行多方面的考察,体现出多元选拔的特点,故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汉代选官制度的形式,无法得知是否公平,C错误。科举考试出现在隋唐时期,不符合时间限制,D错误。13.19世纪晚期,石油工业作为新能源支柱工业开始崛起。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资本主义对外掠夺的需要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

C.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D.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参考答案:D14.活字印刷术之争

近年来,关于谁是活字印刷术的起源国,中韩两国各执一词,争论不休。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韩国学者敢于宣称“韩国是活字印刷术起源国”有两手“证据”:

证据一:是((白云和尚抄录佛祖直指心体要节》印刷于公元1377年,发现于韩国清州,2001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于认定它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属活字印刷品;

证据二:是韩国学者根据《梦溪笔谈》的记载对毕舁的泥活字进行了还原,发现了“问题”,例如“易碎”、“不牢固”等等。韩国学者提出,事实上毕升创制的胶泥活字及其印本并未见流传,可见毕昇仅仅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只是一个设想,并没有付诸实施。

材料二:1965年,浙江温州市郊白象塔内出土佛经印本残页《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经有关专家考证认定为是毕异之后大约50年(1103)北宋时期的泥活字印本,应是迄今发现存世最早的活字印刷品。

材料三:依照《梦溪笔谈》中的记述,后人完全可以再造毕异当年发明的活字,清朝就有苏州李瑶、安徽泾县翟金生用毕异遗法制泥活字证明可行。

在当代,北京印刷学院课题组在2002年完成了这一工作,对韩国学者“易碎”、“常使活字掉下来”等质疑作了明确的否定。

材料四:韩国学者徐有榘(jǔ)(1764—1845)在《怡云志》卷七的《活版缘起》中说:“沈括《梦溪笔谈》记胶泥刻字法,斯乃活版之权舆(起源)也……或用铜造一一我东(朝鲜自称)尤尚之。”

一一以上均摘自《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1年第9期问题:(25分)

(1)以印刷术为代表的四大发明一直是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的象征,简要概述四大发明的外传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4分)

(2)根据以上材料,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证伪“韩国是活字印刷术起源国”之说?(6分)

(3)你如何看待中韩关于“活字印刷术起源国”之争的?(15分)要求:1.观点明确,论述集中,不要泛泛而谈。

2.联系材料,详略以说明观点为度。

3.文字通顺,条理清晰,结构合乎逻辑。参考答案:活字印刷术之争(25分)(1)、6世纪以后,造纸术东传至日本、朝鲜,西传到欧洲,推动了文明的交流与发展;13世纪印刷术东传至日本、朝鲜,西传到中亚、波斯和欧洲,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13世纪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和欧洲,推动了地理大发现;13世纪,火药传到阿拉伯,之后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推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4分)(2)、材料二:实物遗存;材料三:科学试验;材料四:文献记载(6分)(3)、要点提示:(15分)中韩活字印刷术之争实际反映的是当今开放、多元文化背景下,各国、各民族对待优秀

文化遗产的一种态度。在这里,需要理性看待各种争执,反对狭隘、极端的爱国主义。从印刷发展史的角度看,必然先有雕版印刷,后有活字印刷。雕版印刷起源于中国,最晚在唐代已经发明。从历史证据的角度看,目前已有考古发现、文献记载等多重证据互相印证中国是活字印刷术的起源国。从逻辑的角度看,韩国学者存在偷换概念的错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直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属活字印刷品,并不是承认韩国是活字印刷术的起源国。金属活字只不过泥活字材料的延伸。从反思的角度看,屡次发生类似事件,我国政府也有一定的责任,我国对印刷术等优秀

文化遗产的研究、宣传、重视程度都应该大大加强。从历史启示的角度看,已有定论的历史结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能迷信教科书,奉教科书为“圣旨”,在历史研究中,“孤证不立”,“史由证来,论从史出”更应引起重视。本题评分标准,一元与多元的解释(视角)同等重要,关键在于论证言之有据、结论与事实有逻辑关系,不再强求多角度,重在考查学生思维深度和语言的组织能力。15.《联邦党人论稿》的“引论篇”中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美国那种“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为解决文中的现象,1787年宪法A.确立自由平等原则

B.确立了共和制原则C.确立了联邦制原则

D.确立权力制衡原则参考答案:C16.清朝末年,曾有诗云:“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这种观点反映了

A.中华文化影响深远

B.西方善于学习东方文化

C.清末士大夫盲目自大

D.“西学中源”证据充分参考答案:C略17.20世纪20年代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30年代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二者的共同点是A.促进工农业生产增长

B.把农业作为改革的切入点C.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保存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参考答案:C罗斯福新政旨在减少工农业的盲目生产,故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把金融作为改革的切入点,故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都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C项正确;新经济政策并不是为了保存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故D项错误。18.16.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A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宋代以后雕版印制技术基本不再使用B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C19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95%,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英国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D1951~1955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均200亿卢布增长到409亿卢布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参考答案:C19.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整整十年在“滞胀”泥潭中的痛苦挣扎,到1981年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但与此同时,“国家已经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彻底地的向右转”。此处的美国经济政策“向右转”是指A.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增加国有经济的比重

D.加大社会福利资金投入参考答案:A20.《全球通史》中写道:“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工业革命的需求 C.中西交流的加强 D.世界市场的形成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以了解到,l8世纪末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开展,需要大量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开始把中国作为重要的侵略目标,故选B。AC两项与根本原因要求不符;D项世界市场形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原因21.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被众多的历史学家称为“英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对英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一百多年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界标。有人评论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法案时说:“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也许更接近于革命。”这主要是因为A.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B.工人阶级和下层群众获得了普选权C.明确规定了限制国王的条款D.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取得了更多席位,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参考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了英国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光荣革命,故排除A项;1832年议会改革中获利最大的是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工人和下层民众并没有获得普选权,故排除B项;明确规定了限制国王的条款的是《权利法案》,故排除C项。这次改革中,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取得了更多席位,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故选D。22.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我国开始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勘探,相继找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大油田,震惊世界。这是在A.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中期C.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前期至60年代末参考答案:A23.罗斯福说:“我希望得到的评价是,我首任总统时,那些代表自私自利、权欲的势力遇到了势均力敌的对手……到我连任总统的时候,这些势力会遇到克敌制胜的强手。”这说明罗斯福新政A.代表了下层群众的利益B.维护了资本主义的长远利益C.遇到了强有力的阻碍D.压制了法西斯势力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由题干中的“到我连任总统的时候,这些势力会遇到克敌制胜的强手”可以看出罗斯福的这些话说明他认为自己的新政能够克敌制胜,让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更长久,故选B。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作用。24.美国学者杰里·本特里在《新全球史》说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已经夺去了全球2000多万人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这表明A.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

B.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C.一战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参考答案:B25.二战后物质文明的高度膨胀反而使人类的精神文明极度空虚,那些在竞争中失去自我、失去精神家园的人们面对茫茫宇宙大声询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反映在文学领域便产生了()A.古典主义文学

B.浪漫主义文学

C.现代主义文学

D.现实主义文学参考答案:C题目中显示了物质文明的发达与精神文明的空虚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人们找不到自我了,人们出现了迷茫和非理性,这不是突出传统的古典主义,故A项错误;也不是强调理想和自由的浪漫主义,故B项错误;现代主义文学强调非理性和反传统,故C项正确;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是批判和揭露社会的矛盾,故D项错误。26.1982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序言中“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指A.它曾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B.它曾代替国家宪法的职能C.它曾是两次国共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

D.它曾为国家统一做出贡献参考答案:A27.1940年8月,《新华日报》开设专栏,每天发表一篇甚至多篇“华北破击战通讯”,如《平汉线上邢内段的破击战》《破击战在晋察冀》等。由此可知,这些“通讯”A.打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B.表明了中共抗战的主体地位C.振奋了全国军民抗战信心D.宣扬了国共联合抗战的必要参考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信息“1940年8月”和“华北破击战”“平汉线”“晋察冀”等信息可知,《新华日报》的这些“通讯”主要是在报道百团大战的战绩,相对于正面战场失利的情况,百团大战的胜利无疑会振奋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C项正确;材料与国民党的“新闻封锁”无直接关系,A项错误;中共在抗战中的主体地位,是在相持阶段的斗争中逐渐形成的,B项错误;百团大战基本上是八路军独立进行的,与国共联合抗战关系不大,D项错误。28.有学者研究指出,西周政体用模拟血缘的方式,通过联姻等手段将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放到家族性血缘亲属的“位”上,人的“位关系”才是构建政权的纽带和维持政权的根基。这说明西周统治方式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B.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权力C.推动全社会血缘关系趋同D.有利于政治和文化认同参考答案:B【详解】据材料“西周政体用模拟血缘方式,通过联姻等手段将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放到家族性血缘亲属的‘位’上”可知,通过联姻等手段建立了血缘亲疏关系;据人的“位关系”即血缘亲疏关系才是分配政权(分封制)的纽带和维持政权的根基(宗法血缘),故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A错误;全社会血缘关系趋同说法是不正确的,C错误;据材料强调的是维护政权的根基(血缘),没有体现文化认同,D错误。【点睛】周礼分封制实质上是以国造家,构造“家邦”。用模拟血缘的方式,将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放到家族性血缘亲属的“位”上,人的“位关系”才是构建周礼的纽带和维持周礼的根基。天子与万民共享天下,也就是权力分配的主要特征有二:一是治权的逐级分割;二是主权与治权相分离。由此形成周礼体制最为重要的特征:主权在上,治权在下。5.右图为首届世界博览会展馆。这届世博会反映了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②西方列强对世界的掠夺③英国的兴盛与强大④世界市场基本形成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参考答案:答案:C[解析]测量目标: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考试内容:工业革命。分析:首届世界博览会展出的主要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排除②。30.在吐鲁番地区考古中发现大量唐代文书,其中公文书内容涉及土地、户籍、赋役、军事、诉讼和馆驿等,私文书内容多为借贷、买卖契约等;此外还发现(千字文)等蒙书。这反映了当时A.西域地区全面接受中原文化B.唐朝有效加强对西域的管理C.西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较快D.唐朝实行大一统的文化政策参考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随着历史研究视野的拓展,当今史学界对很多历史问题都提出了新的认识,如下所示:论题观点一观点二世界现代史的开端1900年1917年中国近代化的起点1840年1860年工业革命起止时间18世纪后期—19世纪中期18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

请任选一个论题,分别分析观点一和观点二的理由。(要求:围绕观点,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答案示例一】世界现代史开端:观点一:190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模式基本定型,各主要国家都相继完成了工业化,人类进入到工业文明时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紧密结合成了一个整体。因此从近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的角度看1900年是现代世界的起点。观点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制度并存的时代。因此从革命史观角度看,1917年是世界现代史的起点。【答案示例二】中国近代化的起点:观点一: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社会性质开始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政治体制、经济结构和思想观念都开始发生深刻变化,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也随之兴起,因此将其看做近代化开端。观点二: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洋务运动展开,洋务派在经济、教育、军事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中国开始了主动的近代化探索,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因此将其看做近代化开端。而1840-1860年之间中国社会对外来刺激反映迟缓,没有主动进行近代化尝试。【答案示例三】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观点一认为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中期就结束了,也就是认为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是新一轮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此观点主要着眼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历程。前后两次工业革命有诸多差异,如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英国为中心,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从多个国家同时开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尚未紧密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体现了科学对技术的巨大推动作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工厂规模小,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出现了大规模垄断组织等。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外近现代史分期和工业革命,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学生解答此题首先要选择一个论题,如中国近代史、世界现代史或工业革命的分期,然后分别论述观点一和观点二的合理性,学生在进行论述过程中一定要找准论述的角度,或者从文明史观、或者整体史观等多角度阐述,史论结合要严密,不要出现知识性错误,涉及到知识点包括工业革命、十月革命、近代民主革命等内容,要求学生夯实的基础知识。32.一些中日关系专家说2015年的中日关系依然不会平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日本人的战争给中国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这个大帝国在受轻视的、配备以现代战争武器的邻国面前显得十分无能。……19世纪后半叶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清王朝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和重新组织。……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它的变化速度却远远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中国的政治形势从此开始了一个新阶段,这就是实行抗战的阶段。……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今天的抗战,中间包含着极大的危险性。这主要是由于国民党还不愿意发动全国人民参加抗战。相反的,他们把抗战看成只是政府的事。﹣﹣《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1937年8月25日材料三

“如不解决中日关系,就不可能有日本的稳定。第三,日本的安全保障……对日本来说,不仅依靠日美安保条约,还要与中国结成友好关系。如中日美三国形成等边三角形关系的话,远东的和平就能实现。日本与中国建立正常国家关系,比在亚洲建立NATO(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更能成为强有力的安全保障。”﹣﹣[日]毛里和子《中日关系:从战后走向新时代》(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日本人的战争给中国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联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后半叶中国发生的变化。(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时中国的政治形势。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中共与国民党各自的抗战理念。(3)材料三中“日本与中国建立正常国家关系”开始于何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日本与中国建立正常国家关系”的背景及影响。参考答案:考点:9S:抗日战争;FQ:中日邦交正常化.分析:本题考查中日关系.考查对“日本人的战争给中国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的理解;19世纪后半叶中国发生的变化;抗日战争初期中国的政治形势;中共与国民党各自的抗战理念;“日本与中国建立正常国家关系”开始的时间、背景和影响.涉及的知识有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抗日战争;中日关系正常化.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1)第一小问的理解,实际上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深重.第二小问的变化,结合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史实可知,清政府掀起洋务运动;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维新思想的传播,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但是依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2)第一小问的政治形势,依据材料二的描述,结合所学可知,其政治形势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中共挺进敌后,开辟敌后战场;国民政府发布《自卫抗战声明书》.第二小问的抗战理念,结合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可知,国民党是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中共是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3)第一小问的时间,结合所学可知,中日建交是在1972年.第二小问的背景,依据材料三“对日本来说,不仅依靠日美安保条约,还要与中国结成友好关系.如中日美三国形成等边三角形关系的话,远东的和平就能实现”,结合所学可以得出背景有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推动;日本朝野各界人士要求;日本稳定及远东和平的需要.第三小问的影响,结合中日建交的意义可知,中日建交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新篇章,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答案:(1)理解:19世纪末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深重.变化:清政府掀起洋务运动;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维新思想的传播,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但是依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2)政治形势: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中共挺进敌后,开辟敌后战场;国民政府发布《自卫抗战声明书》.抗战理念:国民党: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中共: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3)1972年.背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推动;日本朝野各界人士要求;日本稳定及远东和平的需要.影响: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新篇章,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33.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每当人们谈到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时,都会记起他一一华盛顿。他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创立了一个共和国;他主持了制宪会议,为美利坚合众国党政体制奠定了基本结构和框架,……联邦宪法的制定和实施,使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了。一一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大国崛起》之“新国新梦(美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