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2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的经济课件_第1页
上海2012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的经济课件_第2页
上海2012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的经济课件_第3页
上海2012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的经济课件_第4页
上海2012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的经济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外贸易关系

经济政策的调整

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对外贸易关系对外贸易关系

|_汉唐宋元_|_明清_|_1840—1949_|-----1960|_1978

对外开放→闭关→

被迫对外开放

→半开半闭→闭关

1978________今天

→对外开放陆上丝绸之路

开辟:张骞路线:河西走廊—阳关玉门关—疏勒—葱岭—中亚—欧洲

经文交流:输出铁器丝绸养蚕缫丝铸铁井渠法造纸术;传入佛教

意义:沟通了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是划时代的大事

3.宋元时期(1).宋代局部性统一,北方丝绸之路受阻,主要以南方的海上丝绸之路为主.背景:西夏的兴起,中原通往西域的商路受阻;商业的繁荣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宋朝政府重视并鼓励海外贸易;造船技术的进步概况三大外贸港——泉、广、明(宁波)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贸易事务输入香料药材,输出丝织品、瓷器、茶叶以中国泉州为起点,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波斯、阿拉伯、东北非影响:海外贸易使南宋获得巨大财政收入,给通商各国的文明进程增添了活力。(2).元代大一统,重新打通丝绸之路,重视陆海交通,中西交往盛极一时,大都成为国际性大都市.著名人物意大利的马可波罗(3).宋元时期,三大发明西传(东学西传),即印刷术.火药.指南针.4、明清时期(1)明初:严禁民间海外贸易(“片板不许入海”)官方的朝贡贸易结果—到明朝中期,导致东南沿海走私猖獗,酿成“倭患”,使当地的民生和社会经济遭受严重摧残。明朝中后期,逐步开放海禁。

材料一记者:“是什么原因促成你有西行的设想?”哥伦布回答“19岁那年,葡国航海家达伽玛完成首航印度壮举,他带回许多珠宝香料和布匹,一本万利,成了巨富。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激励,我下定决心要超越达伽玛,好望角风浪太大,我要另辟到达东方的安全航道。”材料二郑和在海外始终执行着朝廷“厚来薄往”的原则,耗费惊人。据记载,仅前六次下西洋就耗费了六百万两银子……剩下的一百万两银子用来修建了南京大报恩寺。

---引自《中外交往史论丛》(2)清朝清初:海禁。原因:隔离东南沿海反清武装。表现:迁海令康熙中期:取消海禁,(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设立海关乾隆时,实行闭关政策,只许广州一口通商原因a是自然经济的产物。自然经济的自足性,是造成清朝统治者自大,保守的根本原因。b是防范自卫的产物。对西方势力的戒备。影响:只能暂时防止外来敌患或人民的反抗斗争,但不能从根本上维护其统治,且严重阻碍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是导致中国近代落伍的原因之一。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清王朝),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珠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时势:西方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海禁(闭关锁国)政策。材料中的“时势”是指什么?“安于现状”和“人为地隔绝于世”反映了当时清政府怎样的经济政策?中国对外政策的问题思考与解决

鸦片战争、三中全会后的对外开放、中国加入WTO,是近现代中国世界化进程中的三件大事。思考下列5道问题:鸦片战争是列强用大炮打开中国的大门,是一种野蛮的侵略,中国的被动开放伴随民族的屈辱;三中全会后的对外开放是主权国家主动接轨世界的重大举措,是中国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国入世是世界需要中国,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的历史性一步。(1)三次开放,从本质意义上说有什么差别?(2)江浙地区是我国开放的前沿。鸦片战争后,“松太布市,消减大半”。试分析1840年后我国江浙为代表的沿海地区经济结构所发生的变化。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带示意图我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创造条件;开始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半殖民地半封建开始。

(3)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对此有专家指出,西方的大炮也是一身兼二任,它既是在野蛮地侵略中国又是在强迫中国这个古老帝国走出封闭,走向近代化。你同意以上观点吗?试用史实加以说明。(4)三中全会后,我国逐步形成了一个怎样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试从多角度分析国家这一举措的必要性。我国各地区经济水平历史发展的差异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东西部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性等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沿海14个开放城市示意图知识链接1、世界经济全球化:特征:全球性人员、资金、物资流动、信息沟通。表现:国际组织建立(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贸易大幅增长、生产和经济管理制度的国际化。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世界性竞争与区域集团内经济合作):欧共体(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2、第三世界间的经济政治合作(亚非会议)3、南北对话4、国际合作的趋势:从经济合作走向更广泛的合作(如反对恐怖主义、应付自然灾害、生态灾难、环境保护、南北差距、世界性疾病等)

注意点:在掌握以上观点的时候,必须认识清楚以下几点:

1.这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传入,相对于对中国的野蛮侵略居于次要位置。

2.这些文明的输入,首先是为了自身侵略中国的需要。

3.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背景下,指望用这些文明实现中国的近代化是不可能的。

4.西方近代文明精华与糟粕是并存的,必须加以区分。

总之,我们要把列强野蛮地对侵略中国、强迫中国这个古老帝国走出封闭,走向近代化放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去全面认识评价。经济政策的调整1、“重农抑商”2、王朝初期经济政策的调整西汉初年—休养生息,指导思想—“黄老之学”结果——文景之治唐初—舒缓刑罚、宽政安民、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结果——贞观之治明初—鼓励垦荒,减免赋税政策调整共同点:与民休息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政策抑制兼并、保护小农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最初萌芽于战国时期。这一政策长期得到继承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禁止弃农经商”4、评价(影响):性质:积极:消极: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有利于农业人口的稳定,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强对农民的控制,从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君主地位;有利于打击富商,发展官营商业,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1、形成条件:铁犁牛耕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2、特点(含义)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需要和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3、小农经济的弱点:2、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3、落后性: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4、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1、分散性:一家一户个体小生产4、破产: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小农经济开始解体1.古代民谚:“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这反映了A.封建社会以农为本B.封建经济的特征是自给自足C.封建社会商业兴盛D.封建统治者重本抑末2.重农抑商思想崛起并得到实践是在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D.西汉3.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的是A.休养生息政策B.限制商人的政策C.禁止经商的政策D.反腐倡廉的政策4、下列关于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B.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C.有利于封建社会的稳定D.有利于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5、下列对重农抑商政策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高度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发展B.只准发展农业而禁止发展工商业C.重视农业发展而忽视工商业发展D.农业发展高于一切,不要发展工商业三、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衣覆天下。(宋朝时)朝廷……实仰东南之财赋,…….语曰“苏湖熟,天下足。”阅读材料:这两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到了南朝,南方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逐渐赶上北方。到了宋代,南方经济已相当发达,超过北方,国家的财政收入依靠南方。这实质上就意味着我国古代经济的重心已从北方移到了南方。(一)、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的基本过程:

从东汉末年开始,经历唐末五代十国,南宋时期又一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

(二)、经济重心的南移原因:1、政治状况——北方战乱,南方安定,2、劳动力与技术——大量人口南迁北方先进技术向南传播3、优越的自然环境(地理气候)的条件(三)、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表现

1、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商业:市镇繁荣(店铺林立、贸易兴隆)四川“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农业:“苏湖熟,天下足”手工业:苏州、杭州、成都丝织业兴盛江南一带普遍纺织棉布(棉布开始逐渐代替麻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景德镇的制瓷业闻名于世幻灯片7返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