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代戏剧课件_第1页
三十年代戏剧课件_第2页
三十年代戏剧课件_第3页
三十年代戏剧课件_第4页
三十年代戏剧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十年代戏剧一、曹禺生平简介曹禺中国二十世纪最优秀的剧作家之一,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从小爱好文学和戏剧,读了不少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1910一1996)1922年入天津南开中学,参加南开新剧团,演出中外剧作,显示了表演才能,并广泛涉猎新文学作品,开始写作小说和新诗。1928年考入南开大学政治系。1930年转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广泛接触欧美文学作品,深为古希腊悲剧作家及莎士比亚、契诃夫等人的剧作所吸引,同时也陶醉于中国的传统戏剧艺术。1933年创作了处女作四幕剧《雷雨》,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几十年来成为最受观众欢迎的话剧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曹禺历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央戏剧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等职。他创作了话剧《明朗的天》(获全国第一届话剧观摩演出剧本1等奖)、历史剧《胆剑篇》(执笔)、《王昭君》,出版有散文集《迎春集》及《曹禺选集》、《曹禺论创作》、《曹禺戏剧集》等。他的一些剧作已被译成日、俄、英等国文字出版。二、代表作《雷雨》

1.“人生与社会”方面的解释(社会问题剧):(1)“过去的戏剧”(周朴园与侍萍“始乱终弃”的故事,作为后母的蘩漪与周家长子周萍的恋爱故事。)(2)“现在的戏剧”(蘩漪与周朴园的冲撞,蘩漪、周萍、周冲、四凤之间的感情纠葛;周朴园与侍萍的重逢;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3)通过“过去的戏剧”与“现在的戏剧”的交织而形成的各色人物不同的命运悲剧,通过血缘关系与阶级矛盾的相互纠缠与冲突,揭露带封建根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4)从“社会与人生”的视角可以揭示《雷雨》的现实批判性。

2.可以透过现实描写的层面,从另一角度去解读《雷雨》中所蕴涵的对人性和人的生存状态的憧憬、困扰与恐惧。(“诗”的视角)

(1)充斥全剧“郁热”氛围;(自然背景以及人的情绪、心理、性格、生命的存在方式)(2)“郁热”氛围中的“情热”(欲望与追求)的人物;周冲的生命冲动、蘩漪、周萍、四凤的非理性的情欲的渴求;鲁大海的反抗的野性的力……)(3)“情热”被压抑而引发的无用的“挣扎”。周萍抓住四凤,蘩漪抓住周萍,周冲也抓住四凤……)(4)剧作本意在表现命运的“残酷”,以及对宇宙“不可知力量”的无名的恐惧。(2)蘩漪:蘩漪的“雷雨式性格”:“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性格复杂,但十分真实。有一些“雷雨式的性格”(作者语)。其性格中有些乖戾、孤傲、歹毒。有人说:“蘩漪的可爱不在她的可爱处,而是在她的性格的不可爱的地方”。(3)侍萍、四凤:被损害的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们朴实,善良,易于受骗;但觉醒后也易于坚强起来。(4)鲁贵:是趋炎附势的奴才,既奴性十足,又阴险狡诈,人性丧尽而不知羞耻。(6)周冲:是纯洁无瑕的“间色人物”,是“夏天里一个春梦”。其对社会现实还缺乏起码的理解,还生活在飘渺的憧憬和梦幻之中。(7)鲁大海:工人,有坚定的斗争精神,但尚不成熟。(他体现着作家的社会理想)“雷雨”:作者在《雷雨·跋》中说:《雷雨》的结果“不是因果,不是报应,而是残忍。”

《雷雨》中写偶然性的地方很多,所以使剧中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三、《日出》

比较《雷雨》和《日出》的情节结构:1.由传奇和变态转向平凡与常态;由“太像戏”转向简洁的世相勾勒;2.由回顾式的过去与现在“两种戏剧”的交织,转为由几个场面穿插展示的“横断面”的结构方式;3.主题也转为关注社会,表现对“损不足以奉有余”现实的抗争。

4.《雷雨》写的是“人的挣扎”的困境,《日出》开掘的是“人的被捉弄”的困境,这是又一种“残酷”。

5.陈白露的性格矛盾及其悲剧的实质:对生活的追求、对自我的追求与在追求中对自我的丧失;悲剧的实质为“习惯”,“习惯的桎梏”为生活的“自来的残忍”,是对人的自我生命的剥夺。6、“日出”意象的象征意义。四、《原野》

1.曹禺戏剧审美目标的再一次转移,又从《日出》那样偏重社会悲剧的揭示,回转到写人性的悲剧,和《雷雨》那样是当作抒发强烈爱恨的“一首诗”。2.在复仇的主题之下写人的欲望感情困扰与无奈的剧作,更深入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冲突,乃至灵魂的分裂。3.仇虎复仇的正当性与戏剧重心的转移;仇虎复仇后的灵魂的分裂和挣扎。1.主题:对那种以没落士大夫生活追求为特征的传统“北京文化”进行批判。2.人物:1.曾皓:清朝遗老,年老体衰,行将就木。2.曾文清:被腐烂的北平士大夫文化模塑成一具“生命的空壳”—“悠闲”、雅致、怯懦、颓废、沉滞、懒散;人的生命的彻底浪费,人的个人与社会价值的彻底丧失。3.愫芳:愫芳是与曾文清对照的角色,博大的爱与坚毅的精神,愫芳的悲剧,也体现了曹禺对生命存在价值的思考。4.曾思懿:曾家新一代的统治才,王熙凤般的人物。4.三个不同时代的北京人,代表三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显出“今日北京人”的生存方式极其所代表的封建士大夫文化的全部荒谬性。七、曹禺对中国话剧的贡献1.巴金小说的《家》和曹禺改编的《家》的不同:情节重心的转移,由旧家庭的罪恶的揭露,转向对爱情(友情)生活的描写,转向纯情美好的性格的展示,转向探索“诗剧”。巴金的《家》,是一曲“青春的赞歌”。(如瑞珏的形象)2.曹禺剧作的意义:他的戏剧创作不仅标志着并促进了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更重要的是,他的极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实验性的创作,为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领域,提供了无限丰富的可能性,展示了多元的,自由创造的发展前景。3.曹禺接受史上的矛盾现象:人们空前热情的读着、演着、欣赏着、赞叹着他的戏剧,却也肆无忌惮地肢解着、曲解着、误解着他的戏剧三十年代剧作的基本特征:工人运动和农村生活得到较多反映。抗日救亡剧作和“国防戏剧”大量涌现;贯穿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性分析的剧作,艺术上成就较高。戏剧艺术趋于成熟。(曹禺、田汉、夏衍为代表)(二)几个重要的戏剧作家洪琛、欧阳予倩、田汉被称为“中国话剧的三个奠基人”。洪琛(1894-195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