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史记》专练_第1页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史记》专练_第2页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史记》专练_第3页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史记》专练_第4页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史记》专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5*2-19页共=SECTIONPAGES6*212页◎第=PAGE5*210页共=SECTIONPAGES6*212页第=PAGE6*2-111页共=SECTIONPAGES6*212页◎第=PAGE6*212页共=SECTIONPAGES6*212页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史记》专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太史公曰:余读功令,至于广厉学官之路,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夫周室衰而《关雎》作,幽厉微而礼乐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故孔子闵王路废而邪道兴,于是论次《诗》《书》,修起礼乐。适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世以混浊莫能用,故因史记作《春秋》,以当王法。以辞微而指博,后世学者多录焉。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是时独魏文侯好学,后陵迟以至于始皇,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陈涉起匹夫,驱瓦合適戍,旬月以王楚,不满半岁竟灭亡,其事至微浅,然而缙绅先生之徒负孔子礼器往委质为臣者,何也?以秦焚其业,积怨而发愤于陈王也。及高皇帝诛项籍举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绝岂非圣人之遗化好礼乐之国哉夫齐鲁之间于文学自古以来其天性也故汉兴,然后诸儒始得修其经义,讲习大射乡饮之礼。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孝惠、吕后时,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孝文时颇征用,然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及今上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节选自《史记·儒林列传》,有删节)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高皇帝诛/项籍举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绝/岂非圣人之遗化/好礼乐之国哉/夫齐鲁之间于文学/自古以来/其天性也/B.及高皇帝诛项籍/举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绝/岂非圣人之遗化/好礼乐之国哉/夫齐鲁之间/于文学自古以来/其天性也/C.及高皇帝诛/项籍举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绝/岂非圣人之遗化/好礼乐之国哉/夫齐鲁之间/于文学自古以来/其天性也/D.及高皇帝诛项籍/举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绝/岂非圣人之遗化/好礼乐之国哉/夫齐鲁之间于文学/自古以来/其天性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自称。“太史公曰”依附于《史记》正文之后,是点睛之笔,司马迁以此评论史事,表达思想。B.陵迟,本义指斜坡缓延,后引申为败坏,衰败。也作“凌迟”,在文中指魏文侯因为喜欢儒学被秦始皇凌迟处死。C.缙绅,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D.黄老,“黄”指黄帝,“老”指老子。“黄老”也称黄老学说或者黄老教派,是我国道教早期重要教派之一。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周室衰微,王道废弛,礼乐崩坏,邪道兴起,诸侯恣意横行,孔子论定编次《诗》《书》,作《春秋》。B.自从孔子去世后,他的学生分散到诸侯各国去,加之天下战乱,群雄并争,儒学在战国时代是完全衰败的。C.等到刘邦杀死项籍,率兵包围了鲁国,而鲁国的儒生仍在讲诵经书、演习礼乐,这体现圣人遗留的风范。D.汉武帝时,由于皇上内心向往儒学,延请儒生入朝为官并重用公孙弘,天下学子潜心钻研儒学成为一时风气。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余读功令,至于广厉学官之路,未尝不废书而叹也。(2)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5.请分别概括秦朝、汉初儒学衰败的原因。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周昌者,沛人也,及高祖起沛,击破泗水守监,于是从沛公。从入关,破秦。沛公立为汉王,以周昌为中尉。汉王四年,拜为御史大夫。常从击破项籍。以六年中与萧、曹①等俱封,为汾阴侯。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②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是后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即万岁之后不全也。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隙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尧曰:“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高祖曰:“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尧曰:“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独昌可。”高祖曰:“善。”于是乃召周昌,谓曰:“吾欲固烦公,公强为我相赵王。”周昌泣曰:“臣初起从陛下,陛下独奈何中道而弃之于诸侯乎?”高祖曰:“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王,念非公无可者。公不得已强行!”于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于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周昌至,谒高后,高后怒而骂周昌曰:“尔不知我之怨戚氏乎?而不遣赵王,何?”昌既征,高后使使召赵王,赵王果来。至长安月余,饮药而死。周昌因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选自《史记·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有删节)注:①萧、曹:指萧何、曹参。②燕时:“燕”通“宴”,即闲居时。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B.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C.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D.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是谥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皇帝称“祖”。B.侯,古爵位名。在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侯比公低一等。C.陛下,本义是台阶,特指皇宫的台阶。后指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D.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的死叫“薨”,称大夫的死叫“卒”。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昌反抗暴秦,屡立战功。他早年追随刘邦参加推翻强秦的斗争,官职也一再升迁。后来,他被封为汾阴侯。B.周昌为人强力,敢于直谏。刘邦骑在他脖子上问自己是个什么样的君主时,他斥责刘邦是个像桀纣一样的昏君。C.周昌刚强正直,深得信任。为了保护戚姬和其子如意,汉高祖刘邦将周昌从御史大夫提升为赵王相国。D.周昌忠于职守,坚守信义。高祖死后,吕太后欲害赵王刘如意,多次召他入京。周昌坚持不让赵王入京。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于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2)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三、阅读《屈原列传》,完成下面小题。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眜。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王之不明,岂足福哉!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馀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争宠而心害其能

害:嫉妒B.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滓:污染C.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祖:祖先D.举贤以自佐

佐:辅佐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父母者,人之本也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B.信而见疑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C.为天下笑

而自令见放为D.以一仪而当汉中地

举贤以自佐12.下列各组句子中,前后两句话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父母者,人之本也

秦虎狼之国,不可信B.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方正之不容也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D.(人君)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而自令若是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B.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C.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D.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选的部分主要交代了屈原写作《离骚》的外因和内因,并对《离骚》的内容做了高度概括。B.屈原文约、辞微,志洁、行廉,这些在他的辉煌巨著《离骚》中都充分地表现了出来;志洁、行廉,是文约、辞微的思想基础。C.屈原在《离骚》中称颂远古的帝喾,中古的齐桓,近古的汤、武,意在讽刺楚国的时政,暗喻国君不贤,表现了屈原追求“美政”的政治理想。D.与屈原同列的上官大夫企图强取屈原草拟的宪令底稿,目的是要抢占屈原的功劳,在楚怀王面前与屈原争宠。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2)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16.依据本文,《离骚》具有怎样的特点,体现出屈原的什么品格?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B.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C.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D.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是中国古代帝王的庙号,如刘邦被称为汉高祖、李渊被称为唐高祖。B.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又一人在右,称车右或骖乘。由武士充任,负责警卫。C.禁中,表示禁令所及范围之内,指帝王所居宫内,也作“禁内”。帝王所居的宫苑,因不许人随便进出,故有此称。D.陛下,陛,原指帝王的宫殿。“陛下”后来变成了尊称帝王的称谓。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出身低微,以杀狗为生,当初和高祖在丰县起兵,高祖为沛公,樊哙为舍人,跟从沛公攻打沛县、胡陵、方与。B.樊哙有勇有谋。鸿门宴上,项庄舞剑,威胁沛公安全时,樊哙毅然闯入军帐,面对项羽慷慨陈词,明为责备项羽,实则为沛公开解。C.樊哙生性豪爽。在项羽帐中,大口喝酒,生食猪腿,不仅没有被项羽治罪,反而赢得了项羽的称赞。D.樊哙胆识不凡,忠心为君。高祖一度病重,不肯见人,樊哙率众闯入,以赵高作乱之事警示高祖。高祖一笑而起。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2)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21.樊哙屠狗出身,跟随刘邦南征北战,往往给人粗壮勇士印象,殊不知其人粗中有细,请概括指出其这一形象的细节。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合齐、赵共击楚。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六月,魏王豹谒归视亲疾,至国,即绝河关反汉,与楚约和。汉王使郦生说豹,不下。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缶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删改)2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缶渡军/袭安邑/B.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缶渡军袭安邑/C.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缶渡军/袭安邑/D.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缶渡军/袭安邑/2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中,官名,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韩信担任此职时曾多次献计于项羽。B.三秦,项羽灭秦后,把秦关中之地分封给三个秦朝降将,其所辖地称三秦。后泛指关中地区,如“城阙辅三秦”。C.蜀、楚、汉均为地名。蜀即蜀地,指四川一带;楚即楚地,指项羽所统辖的区域;汉即关中一带,为刘邦所辖。D.国,本义指疆域、地域,引申为指分封的诸侯国,后多泛指国家。汉封功臣,小者侯,大者王,文中指魏豹封地。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当初为平民百姓时,品行不够好,不能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计,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不为众人所喜。B.韩信在项梁、项羽麾下,均不得重用。投奔刘邦后,萧何多次向刘邦举荐,韩信久等无果,就与数十位将领离开了汉营。C.萧何听说韩信逃走后,没来得及告诉刘邦,就亲自去追韩信了,过了一两日,萧何追回韩信后,才向刘邦提及此事。D.萧何认为,如果刘邦想要夺取天下,韩信是不可或缺的良将。若欲拜韩信为大将,则须择吉日,亲自斋戒,礼节完备方可。2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2)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26.对于韩信,萧何“奇之”,刘邦“自以为得信晚”,请概括韩信的过人之处。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甲】田仁者,陉城人也,田叔之少子。叔以官卒,田仁以壮健为卫将军舍人,数从击匈奴。卫将军进言仁,仁为郎中。卫将军尝从仁过平阳主,主家令田仁与骑奴同席而食,田仁拔刀列断席别坐。主家皆怪而恶之,莫敢呵。其后有诏募择卫将军舍人以为郎,将军取舍人中富给者,令具鞍马绛衣玉具剑,欲入奏之。会贤大夫少府赵禹来过卫将军,将军呼所举舍人以示赵禹。于是赵禹悉召卫将军舍人百馀人以次问之得田仁任安曰独此两人可耳余无可用者卫将军见此两人贫意不平赵禹去,谓两人曰:“各自具鞍马新绛衣。”两人对曰:“家贫无用具也。”将军怒曰:“今两君家自为贫,何为出此言?鞅鞅如有移德于我者,何也?”将军不得已,上籍以闻。诏问能略,相推第也。武帝使任安护北军,使田仁护边田谷於河上。其后以田仁为丞相长史。田仁上书言:“天下郡太守多为奸利,三河尤甚,臣请先刺举三河。三河太守皆内倚中贵人,与三公有亲属,无所畏惮,宜先正三河以警天下奸吏。”是时河南、河内太守皆御史大夫杜父兄子弟也,河东太守石丞相子孙也。是时石氏九人为二千石,方盛贵。田仁数上书言之。杜大夫及石氏使人谢,谓田少卿曰;“吾非敢有语言也,愿少卿无相诬污也。”仁已刺三河,三河太守皆下吏诛死。仁还奏事,武帝说,以仁为能不畏强御,拜仁为丞相司直,威振天下。(节选自《史记·田叔列传》,有删改)【乙】其后逢太子有兵事,丞相自将兵,使司直田仁主城门。田仁以为太子骨肉之亲,父子之间不甚欲近,去之诸陵过。是时武帝在甘泉,使御史大夫暴君下责丞相“何为纵太子”,丞相对言“使田仁部守城门而开太子”。上书以闻,请捕系田仁,田仁下吏,诛死。夫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地之常也。知进而不知退,久乘富贵,祸积为祟。故范蠡之去越,辞不受官位,名传后世,万岁不忘,岂可及哉!后进者慎戒之。(节选自《史记·田叔列传》,有删改)2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赵禹悉召卫将军舍人/百馀人以次问之/得田仁任安/曰/独此两人可耳/余无可用者/卫将军见此两人贫/意不平/B.于是赵禹悉召卫将军舍人百馀人/以次问之/得田仁任安/曰/独此两人可耳/余无可用者/卫将军见此两人贫/意不平/C.于是赵禹悉召卫将军舍人百馀人/以次问之/得田仁任安/曰/独此两人可耳/余无可用者/卫将军见此两人/贫意不平/D.于是赵禹悉召卫将军舍人/百馀人以次问之/得田仁任安/曰/独此两人可耳/余无可用者/卫将军见此两人/贫意不平/2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古代是指大夫死亡,一般士的死叫“不禄”,地位不同,称呼也有区别。B.郎中,官名,战国时为郎官通称,汉武帝以郎官供尚书署差遣,后成定制。C.绛衣,指深红色的衣服,汉时尚红,军服常用红色,文中的绛衣就是军服。D.移德,文中指改变原来的德行态度,“移”指改变,与“移风易俗”中的“移”相同。2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仁有才能被赏识。在朝廷征召郎官的时候,作为舍人的田仁,得到少府赵禹的赏识,后又得到皇帝的任用。B.田仁施政不畏权贵。田仁作为丞相长史整顿三河吏治,权贵们于是干预田仁施政,石氏家族更是派人诬陷他。C.田仁不甘居于人下。平阳公主家的人让田仁和骑奴同在一张席子上吃饭,田仁拔刀割裂席子和骑奴分席而坐。D.田仁无意朝廷争斗。田仁负责主管城门防务时,不想卷进皇帝与太子之间的冲突,于是离开城门到各个陵寝去。3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将军不得已,上籍以闻。诏问能略,相推第也。(2)仁已刺三河,三河太守皆下吏诛死。31.【乙】文的内容中提到范蠡的用意是什么?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3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B.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室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C.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D.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3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指刘邦,起兵于沛,故称“沛公”,是对刘邦的尊称。“公”有时也指封建制度五等爵位之一。B.参乘,也叫车右,其任务是站在车右担任警卫。文中意思是,樊哙担任刘邦的警卫。C.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二等,比伯高一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正月,樊哙被赐封舞阳侯。D.列传,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司马迁曰:“列传者,谓叙列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史记》中有多人的合传,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也有单人的独传,如《樊郦滕灌列传》。3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是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屠狗出身;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B.课文《鸿门宴》中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这一细节,本文言辞比《鸿门宴》委婉,人物形象却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C.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D.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樊哙等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叹,表达了作者认为世事难料、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3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2)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课内句子翻译:(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乙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闻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讨》《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邹子之属。(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丙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①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②死者一洒③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④。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挺⑤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注】①莫强:没有比它更强的。②比:替,为。③洒:洗刷。④耨:锄草。⑤梃:棍棒。3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B.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C.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D.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3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合从连衡:战国时六国诸侯联合抗秦的谋略,称为“合纵”;秦国联合一些诸侯国进攻另外一些诸侯国的谋略,称为“连衡”。B.大夫:先秦时代职官等级名,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的封邑称“国”,是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C.万乘:万辆兵车。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兵车万辆意味军事力量强大。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故称天子为“万乘”D.仁义:仁义是儒家倡导的重要伦理范畴,本意为“仁爱”与“正义”,备受孔孟推崇。与“礼、智、信”合称为“五常”。3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以人性为前提推导政治。具体说,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人心推导仁政。由于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实施仁政也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B.孟子的思想主张并未被梁惠王等君王采纳,因为当时各国君王信奉的是“攻伐”之道,而孟子和这些统治阶级是合不来的的,因此退而跟弟子著书立说。C.孟子批评晋国的执政者剥夺了老百姓的生产时间,使他们不能够深耕细作来赡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子东离西散。D.孟子反对追求“利”,他认为人们之所以抛弃父母,弑君王,正是因为互相争夺利益,而“仁义”则是解决这些弊端的根本。3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2)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40.梁惠王想洗雪耻辱,向孟子询问对策,孟子给出的建议是什么?请简要说明。九、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1)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上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十一月中,项羽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2)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4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B.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C.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D.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4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是古代帝王的谥号,一般是指开国皇帝。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质的概括,按性质分表扬、批评、同情三类。“高祖”属于表扬类。B.诸侯,是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秦朝施行郡县制,没有分封诸侯王。而文中“诸侯”是指秦末项羽灭秦入关,借怀王之名,分封的十八路诸侯。C.函谷关,处于洛阳至西安故道中间的峰山至潼关段,多在涧谷中,深险如函,古称函谷。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同为我国古代的雄关要塞。D.缟素,缟指未经染色的绢,素指洁白的绢,均可引申为白色。因此,在古代有时会使用“缟素”指称丧服。而选文中的“缟素”取其比喻义——俭朴。4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出身于沛郡丰邑县中阳里的普通入家,曾经到成阳去服徭役,有幸目睹了秦始皇的龙颜,不觉显露出他内心对秦始皇的仰慕之情。B.在抗秦的各路诸侯中,刘邦的军队最先到达霸上,秦王子婴向其投降。刘邦的属下主张杀了子婴,刘邦没有同意,认为杀子婴不吉利。C.项羽听说刘邦率先平定了关中,非常生气,又听说他已在关中称王,更为恼怒,决定听从谋士范增的建议,犒劳百万之师,一举歼灭他。D.刘邦进入秦宫之后,被华丽的宫室、无数的珍宝和宫女的美色所吸引,想住在秦宫开始享乐的生活,属下樊哙劝他离开,他一开始不肯听。4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2)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45.班固评价司马迁的《史记》:“不虚美,不隐恶。”请结合语段内容,说说刘邦的“美”与“恶”。46.互见法是司马迁首创的一种与纪传体相适应的编撰历史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将一人事迹、一件史事,分散在数篇之中参错互见,彼此补充。比如,沛公“还军霸上”一事在语段(1)、(2)和课文《鸿门宴》里均有记载,但叙述的重点并不相同。请联系三个文本简要分析,并说说司马迁这样安排的用意。答案第=page11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答案第=page1010页,共=sectionpages1010页参考答案1.D2.B3.B4.(1)我阅读朝廷考选学官的法规,读到广开勉励学官的道路时,总是禁不住放下书本而慨叹。(2)武安侯田蚡担任丞相,(他)废弃道家、刑名家等百家学说,延请治经学的儒生数百人入朝为官。5.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加强集权统治。汉初:天下战乱,统治者尊奉黄老学说。参考译文:太史公说:我阅读朝廷考选学官的法规,读到广开勉励学官的道路时,总是禁不住放下书本而慨叹。说:唉,周王室衰微了,讽刺时政的《关雎》诗就出现了;周幽王、周厉王的统治衰败了,礼崩乐坏,诸侯恣意横行,政令全由势力强大的国家发布。所以孔子担忧王道废弛而邪道兴起,论定编次《诗》《书》,修订振兴礼乐。(他)到齐国听到了美妙的《韶》乐,三个月品尝不出肉的滋味。(他)从卫国返回鲁国之后,开始校正《乐》,使《雅》《颂》乐歌各归其位。由于世道混乱污浊,无人起用(他),于是(他)借助(鲁国已有的)历史记录撰写《春秋》,把它当作王法,其文辞精约深隐而寓意丰富博大,后代学者很多人都学习传录它。自孔子逝世后,(他的)七十余名学生纷纷四散去交游诸侯,成就大的当了师傅卿相,成就小的结交、教导士大夫,有的则隐居不仕。这时只有魏文侯爱好儒学,后来儒学渐趋衰颓,直到在秦始皇手中遭受灭顶之灾。战国时期天下群雄并争,儒学已经受到排斥,但是在齐国和鲁国一带,学习它的人独独不曾废弃。在齐威王、齐宣王当政时期,孟子、荀子等人,都继承了孔子的事业而润色发扬光大,凭自己的学说显名于当世。到了秦朝末年,秦始皇焚烧《诗》《书》,坑杀儒生,“六艺”从此残缺。陈涉起于普通百姓,驱使一群戍边的乌合之众,不过十天一个月的时间就在楚地称了王,而不到半年竟又灭亡。他的事业十分微小浅薄,虽然这样,但是儒家士大夫之类却背负着孔子的礼器去追随归顺向他称臣,为什么呢?因为秦王朝焚毁了他们的事业,他们积下了怨恨,(所以)通过投奔陈王来发泄满腔的愤懑。到高祖皇帝杀死项籍,率兵包围了鲁国,其时鲁国中的儒生们仍在讲诵、演习礼乐,弦乐歌声不断,这难道不是古代圣人遗留的风范,难道不是一个深爱礼乐的国家吗?齐鲁一带对文学的爱好,自古以来已成为他们的天性。所以汉朝兴建后,儒生们重新能够研究经学,又讲授演习起了大射和乡饮的礼仪。但是,当时还有战争,(皇上)忙于平定天下,也无暇顾及兴办学校之事。孝惠帝、吕后当政时,公卿大臣都是凭借武力建功的人。孝文帝时略微起用儒生为官,但是孝文帝原本只爱刑名学说。等到孝景帝当政,不用儒生,而且窦太后又喜好道家思想,那些博士们只是徒居官位以待询问,儒生之人没有受到重用。直到当今皇上即位,赵绾、王臧等人通晓儒学,而皇上也心向往之,于是(朝廷)下令举荐品德贤良的文士学者。到窦太后去世,武安侯田蚡担任丞相,(他)废弃道家、刑名家等百家学说,延请治经学的儒生数百人入朝为官,而公孙弘竟以精通《春秋》,从平民升为天子的三公,封为平津侯。从此,天下学子潜心钻研儒学成为一时风气。6.C7.A8.C9.(1)使者往返去了三次,周昌都坚持不送赵王(进京)。在这种情况下吕后很是忧虑,就派使者召周昌(进京)。(2)周昌为人刚强,敢于直言,自萧何和曹参之下无不对他谦恭有加。(3)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4)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参考译文:周昌是沛县人,等到汉高祖在沛县起兵打败了泗水郡的郡守、郡监,从此周昌追随沛公。(周昌)跟从沛公入关,推翻了秦。沛公被封为汉王,任命周昌为中尉。汉王四年的时候,周昌被授予御史大夫。曾经跟随(沛公)打败项籍,在(高祖)六年中,和萧何、曹参同时封侯,他被封为汾阴侯。周昌为人刚强,敢于直言,自萧何和曹参之下无不对他谦恭有加。周昌曾经(在高祖)休息时进宫奏事,高祖正拥抱戚姬,周昌(见此情景)回头便跑。高帝追赶上(他),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道:“我是什么样的皇帝?”周昌昂起头说:“陛下就是夏桀、商纣(那样)的皇帝。”在这种情况下高祖大笑,但是(从此却)特别敬畏周昌。等到高祖想废掉太子,立戚姬的儿子如意为太子时,大臣们坚决反对这样做,(但)都没能成功。周昌在朝廷上极力争辩,高祖问他的理由。周昌本来有口吃的毛病,又非常气愤。(他)说:“我的嘴不太会说,但我期……期……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陛下虽然想废掉太子,(但)我期……期……不接受您的诏令。”高祖高兴地笑了。事过之后,吕后(因为曾)在东厢侧耳听到(上述对话),见到周昌时,为(此)跪下感谢(周昌)说:“若不是您(据理力争的话),太子几乎就被废掉了。”此后,戚姬的儿子如意立为赵王,年纪十岁,高祖担心如果(自己)死后赵王(就)不能保全了。高祖独自心中不高兴,慷慨悲歌,群臣不知道皇帝为什么会这样。赵尧上前请问道:“皇帝您闷闷不乐的原因,莫非是因为赵王年轻而戚夫人和吕后又不和睦吗?是担心在您去世之后赵王不能保全自己吗?”高祖说:“对我私下里非常担心这些,却拿不出什么办法来。”赵尧说:“您最好为赵王安排一个地位高贵而又坚强有力的相国,(这个人)还得是吕后、太子和群臣平素都敬畏的人才行。”高祖说:“对。我考虑想这样,但群臣谁能(担此重任)呢?”赵尧说:“御史大夫周昌,这个人坚强耿直,况且从吕后、太子到大臣都一直敬畏他。只有周昌能够(担此重任)。”高祖说:“好。”于是高祖就召见了周昌,对他说:“我想一定得麻烦您,您无论如何也要为我去辅佐赵王,您去担任他的相国。”周昌哭着回答:“我从一开始就跟随陛下,您为什么单单要在半路上把我扔给了诸侯王呢?”高祖说:“我非常了解这是降职,但是我私下里又实在为赵王担心,再三考虑,除去您之外,其他人谁也不行。真是迫不得已,您就为我勉强走一遭吧!”于是御史大夫周昌就被调任赵国相国。高祖去世之后,吕太后派使臣召赵王(入朝),赵王的相国周昌让赵王称病不去。使者往返了三次,周昌坚持不送赵王(入朝)。在这种情况下吕后很忧虑,就派使臣召周昌(入朝)。周昌被召(入朝)之后,吕后派使臣召赵王,赵王果然来了。(赵王)到长安一个多月,喝药死了。周昌于是称病辞职,不上朝觐见,三年之后去世了。10.C11.B12.B13.A14.C15.(1)君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人不知道的,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劳(2)他的志趣高洁,所以作品中多用美人芳草作比喻;他的行为正直,所以至死不容于世。16.《离骚》描绘寻常事物,而旨趣极高;事例浅近,而意义深远。诗中彰显了道德的广阔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文笔简约,优美含蓄。《离骚》体现出屈原高洁的志趣,廉正的品性。参考译文: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做楚怀王的左徒。(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颁发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答对各国诸侯。楚王很信任他。上官大夫和他职位相等,想争得楚王对他的宠爱,便心里嫉妒屈原的贤能。楚怀王派屈原制定国家的法令,屈原编写的草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把草稿强取为己有,屈原不赞同。上官大夫就谗毁他说:“君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人不知道的,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制定法令了’。”楚王听了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谄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怀王的明见,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所以忧愁深思,就创作了《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境困难时,总是要追念上天和父母(希望给以援助),所以劳累疲倦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病痛和内心悲伤时,没有不呼叫父母的。屈原正大光明行为正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他的国君,却被小人离间,可以说处境很困难。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屈原作《离骚》,是从怨愤引起的。《诗经》中的国风,写男女恋情而不过度,小雅有怨刺之言,但不直接愤怒。屈原的《离骚》诗,则两者之美兼而有之。(他)远古提到帝喾,近古提到齐桓公,中古提到商汤、周武王,利用古代帝王这些事用来讽刺当世社会。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治乱的条理,没有不全表现出来的。他的文章简约,语言含蓄,他的志趣高洁,行为正直。就其文字来看,不过是寻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列举的虽是肯前事物,但是表达意思很深远。他的志趣高洁,所以作品中多用美人芳草作比喻;他的行为正直,所以至死不容于世。他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环境,以便超脱世俗之外,不沾染尘世的污垢,出于污泥而不染,依旧保持高洁的品德,推究这种志行,即使同日月争光都可以。屈原已被罢免。后来秦国准备攻打齐国,齐国和楚国结成合纵联盟互相亲善。秦惠王对此担忧。就派张仪假装脱离秦国,用厚礼和信物呈献给楚王,对怀王说:“秦国非常憎恨齐国,齐国与楚国却合纵相亲,如果楚国确实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上商、於之间的六百里土地。”楚怀王起了贪心,信任了张仪,就和齐国绝交,然后派使者到秦国接受土地。张仪抵赖说:“我和楚王约定的只是六里,没有听说过六百里。”楚国使者愤怒地离开秦国,回去报告怀王。怀王发怒,大规模出动军队去讨伐秦国。秦国发兵反击,在丹水和淅水一带大破楚军,杀了八万人,俘虏了楚国的大将屈匄,于是夺取了楚国的汉中一带。怀王又发动全国的兵力,深入秦地攻打秦国,交战于蓝田。魏国听到这一情况,袭击楚国一直打到邓地。楚军恐惧,从秦国撤退。齐国终于因为怀恨楚国,不来援救,楚国处境极端困窘。第二年,秦国割汉中之地与楚国讲和。楚王说:“我不愿得到土地,只希望得到张仪就甘心了。”张仪听说后,就说:“用一个张仪来抵当汉中地方,我请求到楚国去。”到了楚国,他又用丰厚的礼品贿赂当权的大臣靳尚,通过他在怀王宠姬郑袖面前编造了一套谎话。怀王竟然听信郑袖,又放走了张仪。这时屈原已被疏远,不在朝中任职,出使在齐国,回来后,劝谏怀王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很后悔,派人追张仪,已经来不及了。后来,各国诸侯联合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杀了楚国将领唐昧。这时秦昭王与楚国通婚,要求和怀王会面。怀王想去,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信任,不如不去。”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王去,说:“怎么可以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怀王终于前往。一进入武关,秦国的伏兵就截断了他的后路,于是扣留怀王,强求割让土地。怀王很愤怒,不听秦国的要挟。他逃往赵国,赵国不肯接纳。只好又到秦国,最后死在秦国,尸体运回楚国安葬。怀王的长子顷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楚国人都抱怨子兰,因为他劝怀王入秦而最终未能回来。屈原也为此怨恨子兰,虽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恋着楚国,心里挂念着怀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他希望国君总有一天醒悟,世俗总有一天改变。屈原关怀君王,想振兴国家改变楚国的形势,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现出来这种想法。然而终于无可奈何,所以不能够返回朝廷。由此可以看出怀王始终没有觉悟啊。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接连发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国家的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这是因为所谓忠臣并不忠,所谓贤臣并不贤。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的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削减,失去了六个郡,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国,为天下人所耻笑。这是不了解人的祸害。《易经》说:“井淘干净了,还没有人喝井里的水,使我心里难过,因为井水是供人汲取饮用的。君王贤明,天下人都能得福。”君王不贤明,难道还谈得上福吗!令尹子兰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愤怒,终于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发怒,就放逐了屈原。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形体面貌像枯死的树木一样毫无生气。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聪明贤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因此抱着石头,就自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了以后,楚国(还)有宋玉、唐勒、景差一些人,都爱好文学,由于擅长写赋受到人们称赞;然而都效法屈原的委婉文辞,始终没有人敢于直谏。从这以后,楚国一天比一天缩小,几十年后,终于被秦国所灭亡。……自从屈原自沉汨罗江后一百多年,汉代有个贾谊,担任长沙王的太傅。路过湘水时,写了文章来凭吊屈原。太史公说:“我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为他的志向不能实现而悲伤。到长沙,经过屈原自沉的地方,未尝不流下眼泪,追怀他的为人。看到贾谊凭吊他的文章,文中又责怪屈原如果凭他的才能去游说诸侯,哪个国家不会容纳,却自己选择了这样的道路!读了《鵩鸟赋》,把生和死等同看待,认为被贬和任用是不重要的,这又使我感到茫茫然失落什么了。”17.C18.D19.A20.(1)沛公带领一百多骑兵,通过项伯面见项羽,向项羽谢罪,说明没有封锁关口的事。(2)这一天若不是樊哙闯进大营责备项羽的话,沛公的事业几乎就完了。21.①听说情况危急,守在营账外的樊哙,就持着铁盾进入营帐。②鸿门宴上一番言辞,打消了项羽诛杀刘邦的想法。③打开宫门径直闯入,流着眼泪哭诉,为君为国担忧。参考译文:舞阳侯樊哙是沛县人,以杀狗卖狗肉为生,曾经和汉高祖一起隐居在乡间。当初跟从高祖在丰县起兵,攻取了沛县。高祖做了沛公,就以樊哙为舍人。接着,他跟随沛公攻打胡陵、方与,回过头来又镇守丰县,在丰县城下,击败了泗水郡郡监所带领的军队。项羽驻军戏下,准备进攻沛公。沛公带领一百多骑兵来到项营,通过项伯的关系面见项羽,向项羽谢罪,说明自己并没有封锁函谷关,不让诸侯军进入关中的事。项羽设宴犒赏军中将士,正在大家喝得似醉非醉的时候,亚父范增想谋杀沛公,命令项庄拔剑在席前起舞,想乘机击杀沛公,而项伯却一再挡在沛公的前面。这时只有沛公和张良在酒席宴中,樊哙在大营之外,听说事情紧急,就手持铁盾牌来到大营前。守营卫士阻挡樊哙,樊哙径直撞了进去,站立在帐下。项羽注视着他,问他是谁。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羽称赞道:“真是个壮士!”说罢,就赏给他一大碗酒和一条猪前腿。樊哙举杯一饮而尽,然后拔出宝剑切开猪腿,把它全部吃了下去。项羽问他:“还能再喝一碗吗?”樊哙说道:“我连死都不怕,难道还在乎这酒吗!况且我们沛公首先进入并平定咸阳,露宿霸上,以此来等待您的到来。大王您今天到这里,就听信了小人的胡言乱语,跟沛公有了隔阂,我担心天下从此又要四分五裂,百姓们都怀疑是您一手造成的啊!”项羽听罢,沉默不语,沛公借口要去上厕所,暗示樊哙一同离去。这一天若不是樊哙闯进大营责备项羽的话,沛公的事业几乎就完了。以前在黥布反叛的时候,高祖一度病得很厉害,讨厌见人,他躺在宫禁之中,诏令守门人不得让群臣进去看他。群臣都不敢进宫,这样过了十多天,有一次樊哙推开宫门,径直闯了进去,后面群臣紧紧跟随,看到高祖一人枕着一个宦官躺在床上。樊哙等人见到皇帝之后,痛哭流涕地说:“想当初陛下和我们一道从丰、沛起兵,平定天下,那是什么样的壮举啊!而如今天下已经安定,您又是何等的疲惫不堪啊!况且您病得不轻,大臣们都惊慌失措,您又不肯接见我们这些人来讨论国家大事,难道您只想和一个宦官诀别吗?您难道不知道赵高作乱的往事吗?”高祖听罢,于是笑着从床上起来。太史公说:“我曾经到过丰、沛,访问当地的遗老,观看原来萧何、曹参、樊哙、滕公居住的地方,(打听他们当年的有关故事,)所听到的真是令人惊异呀!当他们操刀杀狗或贩卖丝缯的时候,难道他们就能知道日后能附骥尾,垂名汉室,德惠传及子孙吗?”22.C23.C24.B25.①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如果任命一位大将,就像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离去的原因。”②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十分宽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26.①韩信对项羽为人的分析精辟而深刻,并洞悉“秦民”对项羽所任的三秦王的不支持。②韩信对刘邦的入关是“无不欲得大王王秦”,民心所向的天下形势分析准确。③彭城之战后,与刘邦会合于荥阳,大败楚军,形成楚汉对峙局面。④韩信带兵打仗能力出众,采用故布疑阵的方式平定魏地。参考译文: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是平民百姓的时候,贫穷,没有出众的德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小吏,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等到项梁率领抗秦义军渡过淮河向西进军的时候,韩信带了宝剑去投奔他,留下来做他部下,一直默默无闻。项梁失败后,又投奔项羽,项羽任命他做郎中。他好几次向项羽献计策,都没有被采纳。刘邦率军进入蜀地时,韩信逃离楚军去投奔他,还是没什么名气。韩信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很佩服他。队伍到达南郑时,在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有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他。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骂道:“跑掉的军官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最杰出的人。大王假如只想长期做汉中王,当然没什么事情给他做;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于是汉王打算召见韩信任用他。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如果任命一位大将,就像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离去的原因。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选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礼仪完成仪式,那才行啊!”汉王答应了。任命韩信的仪式结束后,汉王就座。汉王说:“丞相多次称道将军,将军用什么计策指教我呢?”韩信谦让了一番,乘机问汉王说:“如今向东争夺天下,难道敌人不是项王吗?”汉王说:“是。”韩信说:“大王自己估计在勇敢、强悍、仁厚、兵力强大方面与项王相比,谁强?”汉王沉默了好长时间,说:“我不如项王。”韩信拜了两拜说:“我也认为大王比不上他呀。但是项王军队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不横遭摧残毁灭的,天下的人大都怨恨,百姓不愿归附,只不过迫于威势,勉强服从罢了。虽然名义上是霸主,实际上却失去了天下的民心。所以说他的优势很容易转化为劣势。如今大王果真能够与他反其道而行,任用天下英勇善战的人才,有什么不可以被消灭的呢?大王进入武关,秋毫无犯,废除了秦朝的残酷苛刻的法令,与秦地百姓约法三章,秦地百姓没有不想要大王做秦地大王的。如今大王发动军队向东挺进,只要一道文书三秦封地就可以平定了。”于是汉王特别高兴,自认为得到韩信太晚了。就听从韩信的谋划,部署各路将领攻击的目标。八月,汉王出兵经过陈仓向东挺进,平定了三秦。汉二年(前205),出兵函谷关,收服了魏王、河南王,韩王、殷王也相继投降。汉王又联合齐王、赵王共同攻击楚军。四月,到彭城,汉军兵败,溃散而回。韩信又收集溃散的人马与汉王在荥阳会合,在京县、索亭之间又摧垮楚军,因此楚军始终不能西进军。六月,魏王豹以探望亲人疾病为由请假回乡,一到封国,立即切断黄河渡口临晋关的交通要道,反叛汉王,与楚军订约讲和。汉王派郦生游说魏豹,没有成功。这年八月,汉王任命韩信为左丞相,攻打魏王豹。魏王把主力部队驻扎在蒲坂,堵塞了黄河渡口临晋。韩信就增设疑兵,故意排列开战船,假装临晋渡河,而隐蔽的部队却从夏阳用木制的盆瓮浮水渡河,偷袭安邑。魏王豹惊慌失措,带领军队迎击韩信,韩信就俘虏了魏豹,平定了魏地,设立为河东郡。27.B28.D29.B30.(1)卫将军出于无可奈何,只得写了报告让皇帝闻知。皇帝召见时询问他们的才能谋略,让他们互相推举评价。(2)田仁侦视督察三河后,三河太守都被送交法官审理后处以死刑。31.①以范蠡的知进退、得善终与田仁的不知进退、不得善终构成对比;②告诫后来者要以田仁为诫,学会懂得进退。参考译文:【甲】田仁,是陉城人,田叔的小儿子。田叔在任期间死去,田仁因为身体强健做了卫青将军的门客,多次跟随他攻打匈奴。卫将军推荐田仁,田仁做了郎中。一次卫将军让田仁跟随自己拜访平阳公主,公主家的人让田仁和骑马侍从的家奴同在一张席子上吃饭,田仁拔刀割裂席子另外分席而坐。公主家的人都惊异而厌恶他,也没有谁敢大声喝斥。后来皇帝下诏书征募选拔卫将军的门客做自己的侍从官,将军挑选了门客中富裕的人,让他们准备好鞍马、绛衣和用玉装饰的剑,然后想去进宫报告。正好贤能的大夫、少府赵禹前来拜访卫将军,将军召集所举荐的门客给赵禹看。于是赵禹召集卫将军的全部一百多个门客,依次考问他们,发现了田仁、任安,说:“只有这两个人可以,其余的都没有能够任用的。”卫将军看到这两个人贫困,心中不满。赵禹走后,对他们俩人说:“你们各自去准备鞍马和新绛衣。”两人回答说:“家中贫困没有可用的东西。”卫将军发怒说:“现在是你们两位因家中贫寒出来做事,为什么说出这样的话呢?愤愤不平的样子好像对我有过恩德,这是为什么?”卫将军出于无可奈何,只得呈上报告让皇帝闻知。皇帝召见时询问他们的才能谋略,让他们互相推举评价。汉武帝让任安监护北军,让田仁到黄河边上监护边塞的屯田和生产谷物的事情。后来让田仁做了丞相长史。田仁上书给皇帝说:“天下各郡太守中很多人行为不轨而谋私利,三河地方尤为严重,臣请求首先侦视督察三河地区。三河地区的太守都在朝中倚仗宫中贵人,和三公有亲属关系,没有什么所畏惧忌惮的,应该先纠正三河太守来警告天下行为不轨的官吏。”当时,河南郡、河内郡太守都是御史大夫杜周的亲属,河东郡太守是丞相石庆的后代。这时石家有九人担任享受二千石俸禄的官吏,正处在兴盛显赫的势头上。田仁多次上书谈及此事。御使大夫杜周和石氏派人来道歉,对田少卿说:“我不是敢于说三道四,希望少卿不要用诬告玷污我们。”田仁侦视督察三河后,三河太守都被送交法官审理后处以死刑。田仁回朝报告,汉武帝很高兴,认为田仁不畏惧横暴有权势的人,任命田仁做了丞相司直,声威震动天下。【乙】后来田仁遇上太子起兵的事,丞相亲自率领军队,命令司直田仁守卫城门。田仁认为太子和皇帝是骨肉之亲,不想卷进他们父子之间的冲突,就离开城门到各个陵寝去(使太子得以逃出城门)。这时汉武帝正在甘泉宫,派御史大夫暴君前来责问丞相“为什么放走了太子”,丞相回答说“我命令田仁守卫城门他却开门放了太子”。御史大夫上报给皇帝,请求批准逮捕田仁,田仁被送交法官审问后处死。月亮圆过之后就要亏缺,事物发展旺盛之后就要衰败,这是天地间的法则。只知进取却不知后退,长时间居于富贵之位,也会因灾殃积累而给人带来祸难。所以范蠡离开越国,不肯接受官职爵位,美名传于后世,万年不被人遗忘,一般人哪能比得上他呢!后来者千万要引以为戒。32.B33.D34.D35.(1)沛公带领一百多人马通过项伯面见项羽,为子虚乌有的闭关事谢罪。(2)我连死尚且都不推辞,怎么会只是一杯酒(就推辞)呢!(3)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4)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参考译文:舞阳侯樊哙是沛县人。以杀狗为职业,曾经和汉高祖一起隐居在乡间。当初跟从高祖在丰邑起兵,攻取了沛县。高祖做了沛公,就让樊哙做了舍人。接着,他跟随沛公攻打胡陵、方与,回过头来又镇守丰邑,在丰邑城下,击败了泗水郡郡监所带领的军队。项羽驻军戏下,准备进攻沛公。沛公带领一百多人马通过项伯面见项羽,为子虚乌有的闭关事谢罪。项羽设宴犒赏军中将士,正在大家喝得似醉非醉的时候,亚父范增想谋杀沛公,命令项庄拔剑在席前起舞,想趁机击杀沛公,而项伯常常像屏风一样遮挡着沛公。这时只有沛公和张良在酒席宴中,樊哙在大营之外,听说事情紧急,就手持铁盾牌来到大营前。守营卫士阻挡樊哙,樊哙径直撞了进去,站立在营帐下。项羽注视着他,问他是谁。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羽称赞道:“真是个壮士。”说完,就赏给他一大杯酒和一条猪前腿。樊哙举杯一饮而尽,然后拔出宝剑切开猪腿,把它全部吃了下去。项羽问他:“还能再喝一杯吗?”樊哙说道:“我连死都不怕,难道还在乎这一杯酒吗!况且我们沛公首先进入并平定咸阳,露宿霸上,以此来等待您的到来。大王您今天一到这里,就听信了小人的胡言乱语,跟沛公有了隔阂,我担心天下从此又要四分五裂,百姓们都怀疑是您一手造成的啊。”项羽听后,沉默不语。沛公借口要去上厕所,暗示樊哙一同离去。这一天若不是樊哙闯进大营责备项羽,沛公的事业几乎就危险了。起先黥布反叛的时候,高祖一度病得很厉害,讨厌见人,他躺在宫中,诏令守门人不得让群臣进去看他。群臣中如绛侯周勃、灌婴等人都不敢进宫。这样过了十多天,有一次樊哙推开宫门,径直闯了进去,后面群臣紧紧跟随。看到高祖独自枕着一个宦官躺在床上。樊哙等人见到皇帝之后,痛哭流涕地说:“想当初陛下和我们一道从丰、沛起兵,平定天下,那是怎样的壮举啊!而如今天下已经安定,您又是何等的疲惫不堪啊!况且您病得不轻,大臣们都惊慌失措,您又不肯接见我们这些人来讨论国家大事,难道您只想和一个宦官诀别吗?再说您难道不知道赵高作乱的往事吗?”高祖听罢,于是笑着从床上起来。太史公说:“我曾经到过丰、沛,访问当地年老而经历丰富之人,观看原来萧何、曹参、樊哙、滕公居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