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区域地理复习 课件 世界分区 第三节 南亚和印度_第1页
高二区域地理复习 课件 世界分区 第三节 南亚和印度_第2页
高二区域地理复习 课件 世界分区 第三节 南亚和印度_第3页
高二区域地理复习 课件 世界分区 第三节 南亚和印度_第4页
高二区域地理复习 课件 世界分区 第三节 南亚和印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

南亚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在地图上认知南亚主要地形区、河流和岛屿;识记南亚的农作物分布和矿产资源分布。

综合思维::①能结合数据资料综合分析比较南亚气候成因和地区差异。②能够综合评价印度发展农业、工业的条件及分布。人地协调观:分析区域自然环境对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的影响,说明区域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0

1南亚地理位置与范围图示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①经纬度位置:70ºE~90ºE70ºE80ºE90ºE10ºN~30ºN,大部分在热带10ºN30ºN1、地理位置北回归线和800E从本区中部穿过;(23°26′N,70°E)为印度河河口。(23°26′N,90°E)为恒河河口②海陆位置:亚洲南部,印度洋北岸,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1、地理位置0

2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NaturalgeographicalcharacteristicsofSouthAsiaandIndia图示“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三大地形区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平原南部:低矮的德干高原成因:喜马拉雅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成因: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由流水沉积而成。成因:熔岩高原,土壤肥沃。形成早,久经侵蚀,起伏和缓78°E1、南亚地形特征北部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南亚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偏高2、南亚气候特征北部:高原山地气候西北部:热带沙漠气候大部分:热带季风气候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是什么?

6—9月,气压带风带北移,赤道以南的东南风越过赤道偏转成南亚的西南风,降水丰富,为雨季。成因是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10月—次年5月,亚欧大陆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在南亚地区偏转成东北风,为旱季。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西北部热带沙漠气候(塔尔沙漠)的成因是什么?①、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陆地的东北季风影响;②、夏季,西南季风经过阿拉伯半岛,携带水汽少,且西南季风受山地阻挡,水汽难以进入;③、地形平坦,水汽抬升作用弱;④、历史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导致植被破坏,气候更干旱;1、读图,描述南亚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2、根据南亚降水量图、地形图,指出德干高原东西两侧降水差异,分析原因?3、德干高原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但中部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试分析原因。4、乞拉朋齐降水量出现26461.2毫米的最高纪录,成为世界“雨极”。找出乞拉朋齐的位置,分析其成为世界“雨极”的原因?5、结合孟买气候资料图,指出孟买最高月均温出现在几月份?分析原因?问题探究:南亚气候总体上由西向东增多,沿海多,内陆少;恒河三角洲和西高止山脉西侧沿海降水最多;德干高原的内部和印度河平原降水最少。(1)南亚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2)德干高原东、西两侧降水差异及原因德干高原降水西多东少原因:夏季的西南季风来自海洋,水汽充足,受到西高止山脉抬升作用,降水多。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3)德干高原热带草原带的成因原因:①、东西两侧山脉阻挡来自印度洋水汽,降水少;②、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③为古老的侵蚀高原,地形平坦,水汽抬升少,降水量;(4)乞拉朋齐形成“世界雨极”的成因历史上一年内降水最多的地方:1860年8月——1861年7月间曾下22987毫米的雨量。历史上单月内降雨量最多的地方:1861年7月一个月内曾下了9299.96毫米的雨量。1995年6月16日一天内的降雨量就达1563毫米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西南季风从海洋带来充沛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5)南亚3-5月形成热季,气候干热的原因14710月份-60-45-30-15015300100200300400500600气温(℃)降水量(mm)孟买(海拔15米)①、北部山脉阻挡冷空气;②、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高度角增大,气温升高;③、西南季风尚未来临,降水少,多晴朗,获得太阳辐射热量多。3、南亚河流特征印度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坡冈底斯山,在我国西藏叫狮泉河,注入阿拉伯海,流经塔尔沙漠。3、南亚河流特征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坡,下游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汇合后,流入孟加拉湾。3、南亚河流特征布拉马普特拉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侧,在我国境内为雅鲁藏布江,注入恒河下游。【合作探究】二、南亚河流特征1、结合地形和气候,分析印度河与恒河的水文特征。

2、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角度分析恒河三角洲洪涝灾害频繁的原因。(其中孟加拉国洪涝最为严重)印度河: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小,流量季节变化大,有春汛和夏汛(春汛为积雪融水,夏汛主要是冰雪融水和雨水),含沙量大,无结冰期探究问题1:印度河与恒河的水文特征恒河:以雨水补给为主,流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夏汛(冰雪融水和雨水补给),含沙量较小,无结冰期探究问题2:恒河三角洲(孟加拉国)水灾频繁的原因自然原因:①、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夏秋多飓风,降水多;②、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③、河网密布,支流众多,汛期水量大;④、孟加拉湾海水顶托人为原因:上游植被破坏,泥沙淤积河道,排水不畅;恒河三角洲0

3南亚的人文地理特征——ThehumangeographicalcharacteristicsofSouthAsiaandIndia1、南亚人口概况印度人口13.24亿(2019年)巴基斯坦2.08亿(2020年)孟加拉国1.65亿(2017年)2、南亚宗教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且是佛教、印度教的发源地佛教为主:印度教为主:伊斯兰教为主: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尔代夫斯里兰卡、不丹印度、尼泊尔印

度印

度1、农业概况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2%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印度主要的经济作物:棉花|黄麻|茶叶有利条件①自然条件: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大部分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土壤肥沃(恒河平原为冲积平原,德干高原以火山土壤为主);农业灌溉水源充足。②社会经济条件:历史悠久,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问题探究:南亚(印度)农业发展条件

①、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②、农业技术水平低,生产效率低且人均产量不足。不利条件问题探究:南亚(印度)农业发展条件问题探究:印度农业水旱灾害频发和粮食不足原因:西南季风不稳定来得晚、退得早,或风力太弱,带来的水汽少---旱灾来得早、或退得晚,或风力太强,带来的水汽多---水灾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措施:①、北部兴修水利;②南部修建蓄水池问题探究:印度农业水旱灾害频发和粮食不足原因①、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②、农业科技水平低,单产低;粮食不足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措施:①、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

②、兴修水利;

③、合理、科学使用化肥农药③、水旱灾害频发,产量不稳;水稻分布地区:东北部及半岛沿海地区区位条件:水热充足;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小麦分布地区: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地区区位条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降水较少,日照充足农作物分布及与自然的关系棉花分布地区:德干高原西北部区位条件:降水少,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黄麻分布地区:恒河三角洲区位条件:水热充足;地形平坦茶分布地区:东北部区位条件:降水丰富;排水条件好农作物主要分布地区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水稻印度东北部和沿海地区水热充足;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小麦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地区耐旱能力差。地面起伏和缓,土壤肥沃,降水较少,光照充足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茶叶东北部低山多雨的气候(湿润)及排水好的坡地黄麻恒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气候湿热农业的分布及原因加尔各答班加罗尔新德里孟买煤猛石油棉花铁黄麻主要工业区钢铁工业麻纺织工业棉纺织工业①矿产资源——煤、铁、锰:德干高原及东北加尔各答附近地区;②农产资源——棉花、黄麻、茶叶;丰富的资源:2、印度的工业印度主要工业区孟买工业区加尔各答工业区班加罗尔工业区中心分布区位条件钢铁工业德干高原的东北部棉纺工业孟买麻纺工业加尔各答高科技工业班加罗尔东北部煤、铁、锰丰富;海运便利;劳动力丰富靠近棉花产区;港口、海运便利;地处黄麻产区;港口、海运便利;科技水平高;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加尔各答班加罗尔新德里孟买煤猛石油棉花铁黄麻主要工业区钢铁工业麻纺织工业棉纺织工业3、印度的人口问题印度的人口问题:人口基数大和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出生率居高不下。人口过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