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提升策略虚实结合拓展诗韵(附技法指导及典题例解)_第1页
高考诗歌鉴赏提升策略虚实结合拓展诗韵(附技法指导及典题例解)_第2页
高考诗歌鉴赏提升策略虚实结合拓展诗韵(附技法指导及典题例解)_第3页
高考诗歌鉴赏提升策略虚实结合拓展诗韵(附技法指导及典题例解)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诗歌鉴赏提升策略虚实结合拓展诗韵(附技法指导及典题例解)【真题再现】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9—20题。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宋·晏几道彩袖殷勤捧玉钟①,当年拚却②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钅工]③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注】①玉钟:酒杯。②拚却:甘愿,不顾惜。③银[钅工]:银白色的灯盏、烛台。20.虚实结合是本词的主要表现手法,请赏析。(6分)很多同学因为对“虚实结合”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没有清晰的认知,无法分辨“虚”与“实”而导致错误,实在可惜。作为诗词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虚实结合”在课本中多次出现,我们应该不陌生。1虚实结合在诗词中的运用虚实结合这一手法尤以怀古诗词中最为多见,比如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收录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的“大浪淘沙”“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千堆雪”均为实景,是苏轼在赤壁之前的眼见之景;而“小乔初嫁”“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则是虚景,是苏轼对当年赤壁之战及主将周瑜生活的想象之景。虚实结合,将赤壁之战中潇洒从容、成名盖世的周瑜与政治失意、早生华发的自己形成对比,并上升到对整个人类的发展规律的思考和普遍命运的感慨,让诗歌呈现出超然宏大的气度。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既实写了踏足京口目睹的“千古江山”“舞榭歌台”“斜阳草树”“寻常巷陌”等实景,也虚写了当年此地的“金戈铁马”“烽火扬州路”等虚景。虚实结合,抚今追昔,写出了四十三年时光变迁,也写明了即使抗金形势再不乐观,作者收复中原的决心也不会改变。这两首词均将对现实景物的描写(实写)和对历史画面的描写(虚写)相结合,既有身临其境、仰观俯察的实写,又有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虚写,使作品纵观古今、大气恢宏、发人深省,成为流传千古的名作。当然,在其他诗词中,也可以见到虚实结合的使用。比如高中语文教材苏教版(必修四)中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虚写了故国的“雕栏玉砌”,想象中,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只是江山易主、物是人非;再实写了眼前的“春花秋月”“小楼东风”,作者被幽囚于深宫之中,对于往日的繁华只能怅然,虚实结合,亡国之恨油然而生。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句,眼前是离别之时江上“千里烟波”“暮霭沉沉”的实景;心里想象着别后酒醒,自己可能处在“杨柳岸,晓风残月”情境中。与恋人分别之后,历经一番烟波浩渺旅程的自己将独自品味晓风残月,眼前的实景与想象中的虚景交融,不仅衬出了别后怅然空虚的心情,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在失意后迷茫的前程。这两首词将对现实的描写(实写)和对过去的怀念(虚写)、对未来的想象(虚写)相结合,通过各个不同时空的场景的对比和诗人思绪的回环往复,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内心的波涛起伏和深深的忧思。2“虚”与“实”的判可见,虽然诗词的篇幅短小、容量有限,但是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虚实相生,可以丰富内涵,同时拓展其外延,趣味、诗韵俱存。那么,遇到一首诗词,如何判断其中什么是“虚”、什么是“实”呢?“虚实结合”中的“虚”与“实”,都是景物描写,指的都是意象、意境。“实”是作者眼见的客观世界中的实像、实事、实境;“虚”是现实中看不見摸不着的虚像和空灵的境界,是回忆、梦境以及想象、幻想的场景等。总之,眼见为实,心想为虚;已然为实,未然为虚。有时候,诗词中还会有一些体现时间的词语来提示虚写,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以“遥想公瑾当年”开始想象,《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想当年”开始回顾。我们可以关注诗词中是否有这类具有回忆、想象等含义的词,来判断此句的景物描写究竟是回忆、想象、梦境中的虚景,还是眼前的真实所见。比如衢州、湖州、丽水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考查的这篇《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上阕有明确的提示语“当年”,告诉我们这四句都是回忆当年两人相聚的场景,一个殷勤地劝酒,另一个尽情地饮酒,“你”且歌且舞为“我”助兴,而“我”拼尽全力博美人一笑,写尽了恋人之间的浓情蜜意。下阕前两句先点明了别后的相思:在梦中经常与君重逢。后两句顺承文意告诉我们,因为重逢场面已经在梦中预演了无数次了,当真的来临时,反而担心这是一场梦。“今宵”提醒我们,久别重逢是真实发生的。如果把“彩袖殷勤捧玉钟”“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当作实写,把“犹恐相逢是梦中”当成虚写,甚至认为抒情是虚写,这就大错特错了。在判断准确“虚”与“实”之后,根据作品内容逐一梳理出虚写的内容和实写的内容,结合诗句展开分析,总结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