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劳动力供求状况调查研究报告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但只有根据劳动力供求状况,适当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才能发挥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本市是一个典型的外来劳动力依赖型城市,2003年,全市外来劳动力为42.38万,而到2007年底,已达到77.85万,平均每年增长近9万,总量增长了将近一倍,但与此相对应的是,地区生产总值从2003年的245.04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530.91亿元,增长超过了一倍(见图1)。可见,劳动力的供求状况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关系,外来劳动力的增长对我市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自2008年初开始,我市外来劳动力的增长明显放缓,劳动力供求状况出现了新的情况与变化。尤其是10月份以来,企业倒闭、开工不足、工人返乡等传闻不断,这些传闻是否属实,我市劳动力供求状况是否已发生重大转变,又是否会对我市经济增长带来影响?针对以上现象和问题,本市劳动保障局组织开展了劳动力供求状况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上门走访、座谈会、文献资料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推进城乡一体化劳动就业的进程中,把握当前特殊经济和社会环境下劳动力的供求状况现状和变化趋势,正确判断劳动力供求状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的症结,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和政策建议,为政府和相关业务部门制定政策和科学研究提供依据,促进问题的解决。达到进一步完善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创新引进适用劳动力工作机制,引导劳动力有序流动,保持劳动力市场供求基本平衡的目的。图1:2003-2007年生产总值与外来劳动力增长对比情况为做好本次调查工作,市劳动保障局专门成立了调研领导小组,下设调查工作组和调研报告组,调查工作组又分为四个调查小组,于11月6日至11月21日对我市20个镇(街道)的42家企业,10个行政村进行了实地走访。通过各镇(街道)向企业发放问卷调查表300份,涉及家电电子、五金机械、化纤纺织、轴承等六个我市主要行业,共收回有效问卷211份。以随机抽查的方法进行了750份外来务工人员问卷调查表,收回有效问卷500份。同时分别召开了用人单位人力资源负责人座谈会和外来务工人员座谈会,收集了暂口局、经济发展局、统计局有关数据和资料,为研究分析劳动力供求状况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基础性资料。一、本市劳动力供求现状分析(一)供求双方总体情况分析1、供方总体情况。根据2008年全市城乡劳动力资源调查结果,截止2008年10月,全市共有城乡劳动力共计131.3万,其中外来劳动力为79.5万,本地劳动力与外来劳动力之比为1:1.5。外来劳动力主要来源于安徽、四川、江西、贵州等省,其中安徽籍153097人、四川籍148196人、江西籍111367人、贵州省138258人、河南省69222人,其他省138960人、市外省内36234人(见图2)。本地劳动力男女性别结构为57.5:42.5,外来劳动力为53.5:46.5;本地劳动力平均年龄为39.45,外来劳动力平均年龄为32.2岁;按大专及以上、高中、初中及以下三档划分,本地劳动力文化结构为3.9:18.5:77.6,外来劳动力为4.9:19.4:75.7;技能按有、无划分,本地劳动力技能结构为45.1:54.9,外来劳动力为36:64;本地劳动力从事一、二、三产比例为12:43:45,外来劳动力为5:70:25。图2:外来劳动力主要来源地帘子布、微型轴承、塑壳打火机的生产基地,享有“家电之都”、“轴承王国”、“轻纺基地”等美誉。全市共有各类工商企业6万多家,占宁波市的三成,平均每五户家庭就有一家在经商办企业。2007年,共有9家企业产值超过10亿元,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191家,超千万元企业达到1371家;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近53%。目前,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4个,中国名牌10个,国家级品牌拥有量名列全国前列。在过去几年,企业的高度发展一直保持着对劳动力的旺盛需求。《浙江本市未来五年劳动力供求状况预测研究》中指出,2005-2009年,我市企业能提供32.6万个岗位,平均每年6.5万个。在过去的四年里,我市共吸纳了外来劳动力25万,但截止2008年10月底,相比2007年底则只增加了1.7万。企业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共对211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家电电子61家、五金机械53家、化纤纺织39家、轴承18家、打火机7家、社会服务业7家、其他行业26家,现有从业人数72094人,比去年同期减少2662人。1、企业用工现状。从业人员结构。在72094名从业人员中,按职业分组来看,普通劳动力占到了81.22%,管理人员占11.06%,技能人员只占7.72%;从性别结构看,男、女比例为1:1;从年龄结构看,16-24岁占32.84%,25-34岁占35.95%,36-44岁占20.62%,45岁以上则占10.59%,其平均年龄为31.1岁,16-35岁最佳年龄段和较强接爱职业技能培训期的人数占68.79%;从文化程度看,大专及以上占到了10.96%,高中占到了24.35%,初中及以下则占到了64.69%,文化程度高于外来劳动力平均水平;从技能等级看,无技能人员占72.68%,初级技能占21.04%,中级技能占4.25%,高级技能则仅占2.03%(见表1)。表1:从业人员结构性别年龄男女16-2425-3436-4445以上3601336081236762591814865763550.05%49.95%32.84%35.95%20.62%10.59%文化程度技能状况初中及以下高中大专及以上初级中级高级无46635175557904151693061146125764.69%24.35%10.96%21.04%4.25%2.03%72.68%(2)工资待遇和参保情况。有一技之长的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最高,达到2224元;其次为管理人员,为2165元;再次是行政办公人员,为1747元;普通操作工平均工资则为1365元。企业食宿安排情况已有一定改善,211家企业中,安排食宿的企业有102家,有食堂无住宿的55家,有住宿无食堂的11家,不安排食宿的43家。从参保情况来看,工伤保险参加人数最多,占到了63.89%;其次是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占37.00%;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相近,参保率分别为29.78%和29.15%。(3)2008年招工和流失情况。2008年企业招工难问题得到一定缓解,从企业招工情况来看,211家企业中所需人员全部招满的企业占到了48.8%,招到75%以上的占38.39%,招到50-75%的占7.11%,招到25-50%的占4.75%,招到不足25%的占0.95%(见图3)。流失率较往年虽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较高水平,211
家被调查企业按照行业区分,家电电子行业流失率有35.34%,而轴承业流失率相对较低,仅为8%,平均流失率达到了19.91%(见图4)。图3:2008年企业招工情况图4:各行业流失率对比2、2009年企业用工需求情况。211家企业中,在2009年共有111家企业有用工需求,占被调查企业家数的52.6%,需求人数为8950人。按照行业不同,企业用工需求有所差异(见图5)。图5:2009年各行业用工需求情况对比(1)用工需求分析。从需求人员类别来看,仍以普通操作工为主,占总需求人数的80.12%,其次为技能人员,占11.56%,管理人员仅占8.31%;从性别结构看,需求人数女性多于男性,要求女性的需求人数占40.84%,要求男性的仅为31.72%,其余为无要求;从年龄结构看,16-24岁占38.59%,25-34岁占32.26%,36岁以上的仅占11.81%,其余则对年龄无明确要求;从文化程度看,要求高中及以上为11.32%,初中为46.15%,无要求则占到了占到了42.54%;从技能等级看,要求中高级技能的占11.07%,初级技能的占28.30%,对技能无要求的则达到了60.63%。(2)招聘途径。从招聘途径上看,企业场所或网站招聘、人力资源市场招聘、老员工从家乡带过来是企业首要招聘途径,其次是媒体广告招聘和劳务协作基地引进(见图6)。有意向参加由政府部门组织的赴外省市招聘活动的仅32家,占被调查有用工需求企业的28.83%。有意向参加视频招聘的为40家,占被调查有用工需求企业的36.04%。图6:企业招聘途径
(3)工资待遇。经调查,预计2009年新招收员工的平均工资为1440元,大部分企业认为2009年将比2008年会有所上升。各行业相比较,五金机械和化纤纺织业平均工资相对较高(见图7)。图7:2009年各行业新招员工平均工资对比(三)夕卜来劳动力问卷调查结果分析1、人员结构分析。通过随机抽取,共调查外来劳动力500人,其中男性为291人,占58.20%;平均年龄为32.75岁;文化程度总体偏低,初中及以下人员占被调查人数的70.2%;技能状况较好,有技能人员占被调查人数的48.60%(见表2)。表2:外来劳动力问卷调查人员结构情况性别年龄男女16-2425-3436-4445以上291209932341423158.20%41.80%18.60%46.80%28.40%6.20%文化程度技能状况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初级中级高级无93258121281161131425718.60%51.60%24.20%5.60%23.20%22.60%2.80%51.40%2、实际月收入和期望月收入。从调查结果看,大部分外来劳动力月收入在1000-2000元之间,占调查人数的87%。大部分
外来劳动力工资期望值在1500-2000元之间,占调查人数的68%(见表3)。表3:实际月收入与期望月收入对比实际月平均收入期望月平均收入1000元以下1000-1500元1500-2000元2000-2500元2500元以上1000-1500元1500-2000元2000-2500元2500元以上15290145381261183167893.0%58.0%29.0%7.6%2.4%12.2%36.6%33.4%17.8%3、来慈时间、来慈途径、留慈意向和满意度。73%的外来劳动力已来慈一年以上;主要通过亲朋好友介绍来慈;有将近一半的人准备留慈五年以上;对慈印象不满意的人数仅占2.4%(见图8)。图8:来慈时间、来慈途径、留慈意向和满意度4、求职意向和对招聘方式的建议。问卷调查显示,外来劳动力求职意向主要集中在五金机械、化纤纺织、家电电子与社会
服务业,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20.80%、19.80%、15.60%和14.0%(见图9)。从招聘方式的建议来看,外来劳动力希望用人单位采取更方便于他们求职的招聘方式,建议用人单位通过人力资源现场招聘会招聘的占到了39.67%,到外来劳动力家乡招聘的占到了21.22%(见图10)。图9:外来劳动力求职意向图9:外来劳动力求职意向图10:对招聘方式的建议口人力资源现场招聘会口单位门口张贴广告口报刊媒体招聘广告口去您家乡上门集中招聘口互联网络(视频招聘)口其他途径请注明5、其他要求和建议。从调查结果看,外来劳动力依法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最看重的依次为签订劳动合同保障双方权益、提高工资待遇、企业文化建设福利待遇和发展前前途、缴纳社会保险。同时建议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整合资源、做大市场,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开发多方位招聘模式,畅通信息渠道,方便外来劳动力应聘求职。另外,分别对子女就学、户籍改革、社会治安、生活环境、权益维护等提出了要求和建议,要求政府加强民工子弟学校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建议解决在慈五年以上外来务工人员的落户问题;要求进一步整治社会治安;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加强用工管理,缩短劳动仲裁和工伤鉴定时间等。(四)实地走访和座谈会情况分析1、需方分析。实地走访42家企业,主要以规模企业为主,其中家电电子15家、五金机械4家、化纤纺织9家、轴承4家、打火机3家、社会服务业7家、其他行业2家,共有从业人数近3万余人。由于种种因素叠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外贸型企业订单萎缩,从10月份起已出现明显减少趋势,虽然一些规模型企业到年底基本上能维持一定的生产量,但较去年同期生产量已减少了30%,加班现象基本不存在,职工每周至少有1-2天的休息时间,工资每月平均要减少300元左右;二是受下半年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急转直下的影响,企业原材料亏损额度达50%,库存明显增多,以化纤、轴承、五金机械等行业为主,部分中小型企业已出现了减产、停产现象;三是汇率波动较大,导致企业亏损额度增大,出口竞争力降低,资金回笼困难;四是《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增加了企业用工成本,其法律条文过于偏向保护职工权益,给原本岌岌可危的企业背上了更加沉重的负担。因此,我市企业大部分企业已停止招收员工,并且进行了小范围裁员。相比生产旺季,42家企业共减员3345人,占现从业人数的11.15%。减员主要集中在轴承行业、打火机行业,其次是化纤纺织业和五金机械业,社会服务业基本无减员情况(见图11)。图11:走访企业行业减员情况对比减员比例(%)2、供方分析。通过在招聘会现场随机访谈和组织人员座谈,主要存在以下现象:一是现从业人员工资已有明显下降,原普通操作工月工资在1500-2000元之间的,现下降到1000-1500元之间;二是休息时间增加,加班加点减少,10月份前每星期最多休息一天,常常加班,自进入10月份以来每星期可休息1-3天,基本不用再加班;三是求职更加艰难,一些刚来慈找工作的或者失业后重新找工作的,现在没有一技之长很难找到工作;四是提前返乡,经了解,约有三分之一的外来劳动力已计划提前返乡,对于明年是否返岗持不确定态度,通过对长途汽车站、火车售票点了解情况,11月份起外来劳动力日返乡人数在800人左右,考虑到其他途径返乡人数,估计全市外来劳动力日返乡人数在1500-2000人之间。预计到11月底,在慈外来劳动力数量将减少4-5万人。3、行政村走访情况。通过对东、中、西、北四个片区外来劳动力相对集中的10个行政村的走访,主要存在以下现象:一是辖区内部分小型配套加工企业已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二是村民出租私房出租率已明显下降,个别村已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三是已出现外来劳动力提前返乡现象,但部分外来劳动力通过打零工等方式仍留在本市,尤其是“家庭式”外出的务工人员;四是治安状况变差,偷盗案件呈上升趋势。二、当前劳动力供求状况主要特点、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一)劳动力供求状况总体趋向平稳,但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劳动力供求总体平稳主要体现在:一是劳动力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基本保持同步增长,劳动力增长对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从事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本地劳动力从事三产比例首次超过二产、一、二、三产从业人数比例为12:43:45,外来劳动力比例为5:70:25,从事三产人数逐年上升;三是企业招工难问题已有所缓解,2008年招工效果较好,且对2009年招工情况持较为乐观态度,接近一半的企业认为招工不再难;四是从劳动力市场供求分析看,求人倍率明显下降,2007年求人倍率高达3.68,2008年截止11月底劳动力市场求人倍率为1.50(见图12),并且仍呈下降趋势,2008年第三季度求人倍率已
下降至1.30;五是虽然仍有着较高的流失率,但职工队伍稳定程度已有所提高,表现为问卷调查中外来劳动力留慈时间在5年以上的占到下降至1.30;五是虽然仍有着较高的流失率,但职工队伍稳定程度已有所提高,表现为问卷调查中外来劳动力留慈时间在5年以上的占到47.6,留慈2-5年人数占到29.60,同时对本市生活和工作环境满意度较高,满意和较满意人数占调查人数的70.8%。结构性矛盾主要为技能结构性矛盾,劳动力市场调查数据显示,中高级技术等级的求人倍率高达3.5以上,远远高于平均求人倍率。图12:2001-2008年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变化情况43匚二1需求人数2m求职人数求人倍率I1
010000080000600004000020000ZL0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二)劳动力年龄结构有所老化,文化和技能结构趋向优化本地劳动力2004年平均年龄为35.61岁,目前则为39.45岁;按大专及以上、高中、初中及以下三档划分,文化程度由2004年的2.7:11.5:82.8提高到3.9:18.5:77.6;技能按有、无划分,由2004年的25.1:76.9提高到了45.1:54.9。外来劳动力平均年龄2004年问卷调查时只有27.3岁,目前已上升至32.75岁;按大专及以上、高中、初中及以下三档划分,文化程度由2004年的2.7:8.5:88.8提高到4.9:19.4:75.7(随机问卷调查结果为5.6:24.2:70.2);技能按有、无划分,2004年有一定技能人员所占比例为33.3%,而现根据随机调查结果来看,有技能人员占到了提高到了48.6%。(三)本地劳动力需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外来劳动力求职更趋理性化根据2008年城乡劳动力资源调查显示,本地劳动力中有5948人为无就业意愿人员,占本地城乡劳动力的1.15%,较2007年增加了近0.5个百分点。在走访中还发现,有较多的本地城乡新增劳动力处于无业状态,有一部分还是大中专毕业生,因就业期望值过高而迟迟不愿进入社会就业。相比较之下,外来劳动力求职更趋理性化,在求职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目标性,能多渠道寻找就业机会。就业期望值相对较为合理,大部分外来劳动力月工资期望值在1500-2000元之间。同时,在选择工作中考虑工作和生活环境、企业文化和发展前景、职业技能的提升和个人发展前途等综合因素,对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等合法权益的维护也日益重视。(四)从业人数出现负增长,用工需求明显放缓,用工要求发生变化从调查结果看,除社会服务业和化纤纺织业从业人数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外,家电电子、五金机械(汽配)、轴承、打火机等传统优势产业从业人数均出现了负增长。企业用工需求自2008年年初开始明显放缓,用工要求出现一定转变,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劳动力的年龄、文化程度要求均有所放宽,年龄36岁以上及无要求的需求比重为29.15%,对文化程度无要求的比重为42.54%;二是根据行业特点,女性需求人数明确多于男性;三是需求人员类别有所变化,管理人员、技术技能人员和普通操作工的需求比例为8:12:80,与现有从业人员类别11:8:81有着较大差别;四是对职业技能等级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初级技能的占总需求人数的28.3%,要求中高级技能的占11.07%,均远远高于以往年。(五)工资待遇有所增长,用工环境有所改善,但总体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近几年来,部分企业尤其是规模以上企业通过适当提高工资待遇和着力改善用工环境来稳定职工队伍,缓解招工难问题。一是工资待遇较往年提高了10%以上;二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文化氛围;三是积极创建和谐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四是改善劳动力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新建标准厂房的同时,统筹安排员工宿舍、食堂、活动场所等;五是参加各类社会保险的总量和比例逐步上升,切实为劳动者提供保障。但从总体来看,随着物价的上扬,生活成本的增加,工资待遇有待提高。并且大部分中小企业存在着工作和生活环境恶劣、歧视外来劳动力、劳资纠纷频发等情况,造成流失率高、招工困难,影响了正常的劳动力供求关系。(六)金融危机对劳动力供求状况已产生影响本市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2007年外贸依存度达到了74%,又是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发展格局,家电、轴承、化纤等主要支柱产业均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因此,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造成我市外贸企业订单减少、市场萎缩,同时由于人民币升值、出口和金融政策从紧、原材料价格波动和劳动力成本上升造成企业利润下降,从而直接影响到劳动力供求状况。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中小企业因订单减少而出现减产、停产情况,进行了小范围裁员或提前放假;二是停止招工,只出不进,逐步减少用工量;三是采取不加班、减薪、增加休息日等方式保持职工队伍稳定。总的来说,虽有减产或停产,但未出现大规模企业倒闭或大范围裁员现象;返乡人数有所增加,但未形成大规模“返乡潮”。并且,主要影响较大的是一些外贸型企业,尤其是对一些刚从中小型向规模型转型的一些企业打击非常地大,而对一些科技含量高的或以内销为主的企业影响不大。(七)劳动力供求状况发展趋势1、劳动力供求关系出现重大转变,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知,在经历了2007年劳动力和经济大幅增长后,由于多种因素叠加影响,2008年经济增长与劳动力增长均有所放缓,今年前三季度,完成出口45.5亿美元,同比增长21.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40.3亿元,同比增长7.9%,增长幅度有所回落。而前三季度劳动力增长仅1万余人。特别是10月份以来金融危机影响到我市实体经济,部分行业的企业订单减少了1/3到1/2,甚至有些中小产业出现了停产,出现了裁员和提前放假等现象,当前虽没出现大规模裁员和“返乡潮”,但加工制造业产能过剩、用工需求减少已是不争的事实,并且有加剧的趋势,大部分企业对明年形势表示担忧,对是否恢复正常生产或扩大生产持观望态度,并预计要到明年下半年才可能出现转机。根据当前情况,受影响企业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按订单减少1/3、受影响范围2/3计算,综合考虑加班加点因素影响,2009年劳动力过剩将在10万人以上,如果发生裁员,首当其冲的是外来劳动力。2、实现劳动力与经济同步增长或有转机。随着当前各级政府已出台相关政策,提出“保稳促调、转型升级”的口号,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帮助企业恢复信心、开拓市场;大部分企业也在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当前经济困局,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开拓国内市场、加大技改投入等进行转型升级,在用工上坚持保持职工队伍稳定,尽量避免裁员。同时,现有三个利好消息对我市经济将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劳动力供求状况保持稳定。一是在2008年7月,我市公布出台了以“4+4”行业为发展重点的《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其中,四个为家电、轴承、化纤、汽配传统优势产业;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和新能源为新兴产业。四大新兴产业技改投入占总投资的30%以上,同比增长十多个百分点,这将有助于我市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移。二是国家自2008年12月1日起第三次调整出口退税率,此次调整包括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及其他产品共3770项商品,我市共有924家企业的675种商品列入提高范围。我市出口前十位产品中,除服装以外,另外9种产品都列入本次调整范围,其中插座和阀门是部分提高,轴承、电暖器、电熨斗、洗衣机、打火机、灯具、烤面包机全部提高。考虑到我市加工配套企业较多,此次调整受惠企业实际将远远不止924家。三是我市家电企业在11月20日揭晓的家电下乡巨额招标获得较大成功,全市共有17家企业中标。全国洗衣机中标企业为36家,我市有10家企业10个品牌上榜;冰箱行业有40家企业中标,我市也有10家企业的10个品牌上榜;在冷柜项目上,中标企业为2家。有四家企业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产品同时中标。此次“家电下乡”的中标,将有效缓解外贸出口压力,扩大内销市场占有率。3、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将会更为突出。首先,在当前特殊经济环境尤其是金融危机影响下,企业正积极进行转型升级,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加大技改投入、更新设备与技术等提高企业竞争力,因此对劳动力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查显示,2009年企业用工需求中对技能人员的需求量占到40%。而作为产业大军重要组成部分的外来劳动力的技能水平普遍较低,无法有效满足岗位技能要求。其次,在用工岗位减少的情况下,我市支柱产业的特点使得企业更倾向于招收女性劳动力,调查显示,2009年女性需求人数明显多于男性,而男女劳动年龄的区分又使得进入劳动力市场的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故性别结构矛盾也不可避免。另外,在计划生育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作用下,中国用3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发达国家经历上百年才完成的人口转变过程,目前已经进入到低出生、低死亡和低自然增长的阶段,人口快速老龄化带来了劳动者年龄结构的失衡,我市无论是外来劳动力还是本地劳动力,平均年龄逐年上升,将直接影响到劳动力供给。三、劳动力供求状况发生变化的原因分析以及保持劳动力供求平衡的对策建议(一)劳动力供求状况发生变化的原因从“民工潮”到“民工荒七再到目前部分企业出现停产减员,劳动力供求状况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经济的增长速度和增长方式。我市自改革开放以来,实施工业立市、打造制造基地的发展战略,全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一大批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茁壮成长,不仅成功地将数十万本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工业尤其是制造业,更是吸纳了近80万外来劳动力。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在《中国劳动力供求状况现状与展望》一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四分之一经济增长的贡献来自于人口红利。充分利用了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实现了经济超高速的增长。但这种超高速的增长是靠大量的劳动投入实现的。在早期阶段,大量廉价、低成本的劳动力投入没有遇到太大的问题,但在近年来出现了新的问题,就是劳动力开始出现短缺。一部分农村的劳动力因为体力、家务负担或文化和技术水平等原因,不能也不可能转移出来。当劳动力由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当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快、当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急剧下降。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说,如果一个企业还寄希望于利用国内的廉价劳动力谋求发展,失败将不可避免。因此,在当前竞争压力加大和外部经济环境发生重大转变时,我市部分依靠大量雇用低技能素质和低工资水平的劳动者维系生存的企业出现了减产、停产,甚至倒闭有着一定的必然性。但一些有着一定技术含量、勇于创新发展、实现转型升级的规模企业则影响不大。因此,继续通过劳动力增长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已不合时宜,我们必须转到经济增长主要靠技术进步阶段上来,即进行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其直接后果则必然是对于劳动力需求总量的减少和结构的优化。(二)保持劳动力供求平衡的对策建议劳动力供求无论是供大于求,还是求大于供,都不利于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甚至会影响到社会和谐与稳定。因此,在当前特殊经济形势下,政府、企业和劳动者要在劳动力供求态势的把握上取得共识,通过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确保经济稳定增长,通过优化公共服务作为留住所需核心员工和专用性人力资源的基本保障,通过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以完善市场就业机制作为调节劳动力供求的基本途径,通过完善信息系统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促使我市劳动力市场逐步走向理性,保持劳动力供求状况基本平衡。1、政府部门要进一步抓好中央确定的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并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制定相关配套措施,转变职能,加强服务,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产业转移和实现产业升级,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同时,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营造更好的就业环境,促进城乡劳动力有序流动。一是要把扩大就业作为重要职责,统筹协调产业政策与就业政策,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鼓励创业促就业,改善创业环境,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切实促进城乡劳动力就业;二是要落实减轻企业负担的各项税收政策,如增值税改革、出口退税率调整、降低社保缴费比例等,进一步加大技改投入,加强对企业的服务与指导,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通过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企业尽快实现转型升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三是要全面落实城乡一体的就业登记制度和失业预警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