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产管理课件_第1页
企业生产管理课件_第2页
企业生产管理课件_第3页
企业生产管理课件_第4页
企业生产管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管理概论主讲教师:李益兵联系方式:ahlyb@163.com1企业管理概论主讲教师:李益兵1第4章企业生产管理

学习目标

关键词

主要内容

单元小结

思考与训练2第4章企业生产管理学习目标2学习目标——对生产系统的类型有所了解;对生产过程的概念、构成以及生产的组织方式有所认识;对生产计划与控制以及生产作业排序有所熟悉;学习与生产管理相关的新技术。返回3学习目标——对生产系统的类型有所了解;返回3关键词生产计划(ProductionPlanning)生产能力(~Capacity)作业排序(JobSequencing)精益生产(Lean~)生产过程(~Process)生产控制(~Control)返回4关键词生产计划(ProductionPlann主要内容第一节生产管理概述第二节生产系统的类型第三节生产过程组织第四节生产计划与控制第五节生产管理的新技术返回5主要内容第一节生产管理概述返回5第一节生产管理概述返回4.1.1生产管理的地位与作用4.1.2生产、生产管理与生产系统4.1.3生产系统的功能目标和结构6第一节生产管理概述返回4.1.1生产管理的地位与作用64.1.1生产管理的地位与作用返回

生产管理作为企业适应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整体性、动态性的管理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74.1.1生产管理的地位与作用返回 生产管理作为企业适应输入输出+-生产过程效益从系统的观点,生产可以定义为将生产要素转变成生产财富并创造效益的输入输出系统

生产财富有形(产品)无形(服务)转变效率:生产率=输出/输入生产要素生产对象(原材料)生产资料(直接、间接)能源劳动力信息(知识、技能、情报…)资金4.1.2生产、生产管理与生产系统8输入输出+-生产过程效益从系统的观点,生产可以定义为将生产要4.1.2生产、生产管理与生产系统生产管理是对生产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其目的是高效、灵活、准时、安全、清洁地生产合格的产品来满足市场需要的同时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生产系统是一个为了实现预定目标而组成的有关生产元素的集合体,生产系统由输入、转化、输出和反馈控制四个部分构成的,按一定的程序有规律地运行。94.1.2生产、生产管理与生产系统生产管理是对生产活动的计4.1.2生产、生产管理与生产系统高效以较少的投入得到较多的产出灵活是指能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生产各种不同的品种和及时开发新品种准时是在用户需要的时间,按用户需要的数量,提供用户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安全是指为了保证生产的持续、稳定和谐发展,投入-转化-产出要安全清洁是力求绿色生产104.1.2生产、生产管理与生产系统高效以较少的投入得到较多4.1.2生产、生产管理与生产系统生产系统是为实现预定目标而组成的有关生产元素的集合体,由输入、转化、输出和反馈控制四个部分组成,它们按照一定的程序由规律的运行;核心是转化模块114.1.2生产、生产管理与生产系统生产系统是为实现预定目标4.1.2生产、生产管理与生产系统具有一般系统的共有特征目的性——使得各生产要素能够有效的运转,最终要使生产的产品能够满足市场的需要,能够为企业带来盈利。适应性——要适应环境,并能根据环境的变化作适当的变化,应变能力要强。比先进性更重要。协调性——各组成部分之间以及各组成部分内容各要素之间都是协调的。124.1.2生产、生产管理与生产系统具有一般系统的共有特征14.1.2生产、生产管理与生产系统具有一般系统的共有特征经济性——追求产出/投入的最大化和谐性——与环境的和谐学习性——主要是由于反馈机制的存在返回134.1.2生产、生产管理与生产系统具有一般系统的共有特征返1、生产系统的功能目标产品的品质产品的价格产品的服务产品的交货产品的数量产品的品种4.1.3生产系统的功能目标与结构141、生产系统的功能目标4.1.3生产系统的功能目标与结构11)结构化要素是构成生产系统的硬件部分,直接决定系统的功能性质,并具有投资大、影响时间长的特点,也就是构成生产系统的主体框架的要素:生产技术生产设备生产能力生产系统的集成4.1.3生产系统的功能目标与结构151)结构化要素是构成生产系统的硬件部分,直接决定系统的功能性2)非结构化要素指软件要素,支持和控制系统运行的软件要素。人员组织生产计划库存管理质量管理4.1.3生产系统的功能目标与结构返回162)非结构化要素指软件要素,支持和控制系统运行的软件要素。4第二节生产系统的类型4.2.1按用户的需求特征分类4.2.2按生产的工艺特征分类4.2.3按生产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分类返回17第二节生产系统的类型4.2.1按用户的需求特征分类返回订货性生产方式

按用户的特定要求进行生产。备货性生产方式

根据企业对市场需求预测事先制定生产计划,通过保持一定数量的库存来应对市场需求的波动。4.2.1按用户的需求特征分类返回18订货性生产方式4.2.1按用户的需求特征分类返回18流程式的过程加工生产方式如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加工装配生产方式汽车制造行业4.2.2按生产的工艺特征分类返回19流程式的过程加工生产方式4.2.2按生产的工艺特征分类返回大量生产

特点:产品稳定、产量大、品种少,生产重复性高。成批生产

特点:产品品种相对稳定,产量较少。品种稍多,不同品种产品定期轮番生产。单件生产特点:产品品种多而且不稳定,产量是单件或少数几件,不重复生产或偶尔重复生产。4.2.3按生产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分类返回20大量生产4.2.3按生产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分类返回20第三节生产过程组织4.3.1生产过程的概念4.3.2生产过程的构成4.3.3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要求4.3.4生产过程的组织方式4.3.5流水生产组织返回21第三节生产过程组织4.3.1生产过程的概念返回21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是从原材料投入开始,到把产品产出为止的全过程。

整个企业围绕着产品生产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产活动。包括:工艺过程质量检验过程运输过程自然过程储存等待过程4.3.1生产过程的概念返回22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是从原材料投入开始,到把产品产出为止的全过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过程

4.3.2生产过程的构成返回23生产技术准备过程4.3.2生产过程的构成返回23合理组织企业生产过程总的要求:优质、高产、低消耗、按期完成任务。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目标就是使劳动对象在生产过程中行程最短,时间最省,消耗最少,按市场需要生产出适销对路的合格产品。4.3.3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要求24合理组织企业生产过程总的要求:4.3.3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必须遵循生产的规律性来进行生产:连续性:空间和时间上的连续平行性:工序实行平行交叉作业比例性:指生产过程各阶段、各工序之间,在生产能力上应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以适应产品生产的要求。均衡性:有节奏的均衡进行,是要求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完成大体相等的生产工作量

适应性:柔性4.3.3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要求返回25必须遵循生产的规律性来进行生产:4.3.3合理组织生产过程工艺原则是按照生产工艺的特点来设置生产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根据生产工艺的性质不同来设置生产单位。在该生产单位中集中了同类型的工艺设备,完全生产生产过程中某一工艺阶段对不同产品进行相同工艺的加工。例:小饭店是按洗菜工(杂工)与厨师分工的,厨师要烧鱼、肉、素菜,即按工艺专业分工。

4.3.4生产过程的组织方式26工艺原则是按照生产工艺的特点来设置生产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4.工艺原则组织生产单位的优点:便于工艺设备的集中管理。有利于同种工人的技术交流和互相帮助。适应多种生产发展的要求,增加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4.3.4生产过程的组织方式27工艺原则组织生产单位的优点:4.3.4生产过程的组织方式2工艺原则组织生产单位的缺点:不能独立地出产产品或零部件;延长生产周期,增加在制品储备;使生产单位之间的协作关系复杂化。结论:按此原则组成的生产单位,适用于品种多,产量小的单件小批量生产以及新产品试制车间等。4.3.4生产过程的组织方式28工艺原则组织生产单位的缺点:4.3.4生产过程的组织方式2对象原则是以产品(或零件、部件)为对象来设置生产单位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

按加工的产品(零部件)来划分车间,在某个车间集中加工该产品所需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机器设备和不同工种的工人,设备按产品的工艺顺序排列,对该产品进行各种工艺加工到变成成品。例:大饭店按产品对象分组:分成冷菜组、煲汤组、水产组、禽兽组、素菜组、点心组,各管自己的产品,手艺日趋精细。4.3.4生产过程的组织方式29对象原则是以产品(或零件、部件)为对象来设置生产单位的一种生按对象原则组织生产单位的优点:缩短运输路线,节约运输人力与设备。有利于密切上下工序的关系,及时解决问题。简化计划方法,有利于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对象原则组织生产单位的缺点:产量不足时,生产设备和生产面积得不到充分的负荷。对产品品种变化的适应能力差。4.3.4生产过程的组织方式返回30按对象原则组织生产单位的优点:4.3.4生产过程的组织方式1、流水生产线的特征在流水作业线上,只固定地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在每个工作地上,只固定地完成一道或少数几道工序。产品按照一定的节拍进行生产的,所以各道工序的加工时间要尽量相等、相近或成为倍数关系。各工作是按“对象原则”呈链状排列的,因而劳动对象加工的连续性强。4.3.5流水生产组织311、流水生产线的特征4.3.5流水生产组织312、流水生产线的种类按生产对象移动方式不同:固定和流水线按生产对象数目不同:单一对象和多对象流水线按生产对象轮换方式不同:不变和可变流水线按生产过程连续程度不同:连续和间断流水线按流水线节奏性不同:强制节拍和自由节拍流水线按流水线的机械化程度不同:可分为手工流水线、机械流水线和自动生产流水线4.3.5流水生产组织322、流水生产线的种类4.3.5流水生产组织323、组织流水生产的条件产品应属于成熟产品,其结构先进并且工艺稳定。要有足够的产量,使设备得到充分的负荷。4.3.5流水生产组织333、组织流水生产的条件4.3.5流水生产组织334、组织生产线的组织设计1.节拍概念2.设备数量与负荷率3.计算各工序节拍4.工序同期化5.计算流水线的负荷率6.确定流水线所需的工人数7.设计流水线的运输工具8.流水线的平面布置4.3.5流水生产组织344、组织生产线的组织设计4.3.5流水生产组织34流水线节拍概念

流水线的(平均)节拍,就是在流水线上连续出产两个相同产品的时间间隔。式中:R平----平均节拍(分/件);T效----计划期内的有效工作时间〔分〕;Q----计划期产品出产量(件)。

35流水线节拍概念流水线的(平均)节拍,就是在流水线上连续出产流水线节拍概念续例:某产品流水线的计划日产量为200件,采用两班制,每班8小时,每班各种停工时间总和为16分钟,废品率为3%,则该流水线的节拍应为:

36流水线节拍概念续例:某产品流水线的计划日产量为200件,采用工序同期化

工序同期化就是通过技术组织措施,调整流水线各工序的时间定额,使它们等于流水线节拍或者与节拍成整数倍比关系。工序同期化可以通过两个方面的措施来实现:(1)通过把小工序并大或大工序分解小的办法,调整各道工序的加工时间,使其等于节拍或与节拍成整倍数关系。(2)可通过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改进工艺过程,采用先进的工艺方法;改进工作地布置与操作方法,减少辅助作业时间;提高工人的熟练程度和工作效率等方面来达到。

返回37工序同期化工序同期化就是通过技术组织措施,调整流水线各工序第四节生产计划和控制4.4.1生产计划4.4.2确定计划指标的常用方法4.4.3生产能力核定的方法4.4.4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4.4.5作业排序返回38第四节生产计划和控制4.4.1生产计划返回38生产计划是企业在计划期内完成的产品生产任务和进度的计划。生产计划体系分为长期、中期(年度)、短期(生产作业计划)三个层次。生产计划内容确定生产目标生产能力的核定与平衡确定生产进度组织和检查生产计划的实施4.4.1生产计划返回39生产计划是企业在计划期内完成的产品生产任务和进度的计划。4.企业生产计划的中心内容是确定生产指标。编制生产计划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对品种指标、产量指标、质量指标和产值指标等计划指标的水平做出正确的决策。拟定生产计划指标要才有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相结合。4.4.2确定计划指标的常用方法40企业生产计划的中心内容是确定生产指标。4.4.2确定计划指产品品种确定和选优方法市场引力-企业实力矩阵分析法(P128)产品产量确定方法单品种生产——盈亏平衡分析法(P130)多品种生产——线性规划的方法(P134)质量指标的确定方法“质量与成本价格”函数曲线来选择质量与费用的最佳点产值指标的确定方法商品产值、总产值和净产值4.4.2确定计划指标的常用方法返回41产品品种确定和选优方法4.4.2确定计划指标的常用方法返回生产任务要与生产能力相协调生产能力是生产系统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所能生产一定种类产品的最大数量。设计能力——企业设计任务书和技术设计文件所规定的生产能力查定能力——老企业重新调查核定的能力计划能力——现有能力,依据现有条件所能达到的能力。4.4.3生产能力核定的方法42生产任务要与生产能力相协调4.4.3生产能力核定的方法42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固定资产的数量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固定资产的工作效率生产能力的核定(P137)生产任务和生产能力的平衡4.4.3生产能力核定的方法返回43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4.4.3生产能力核定的方法返回43第五节生产管理的新技术4.5.1准时制生产4.5.2精益生产4.5.3敏捷制造4.5.4制造执行系统返回44第五节生产管理的新技术4.5.1准时制生产返回44 准时生产方式JIT,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大野耐一)在20世纪60年代实行的一种生产方式,后引起其它国家生产企业的重视,并逐渐在欧洲和美国的日资企业及当地企业中推行开来,近年来,JIT不仅作为一种生产方式,也作为一种通用管理模式在物流、电子商务等领域得到推行。世纪60年代实行的一种生产方式,1973年以后,4.5.1准时制生产45 准时生产方式JIT,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大野耐一)在2

准时生产(Just-in-Time)是由日本丰田汽车公司首创,被公认为当代最理想和最有前途的生产系统。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要的产品。准时制指的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4.5.1准时制生产464.5.1准时制生产46

JIT生产方式的最终目标即企业的经营目的:获取最大利润。为了实现这个最终目的,“降低成本”就成为基本目标。在福特时代,降低成本主要是依靠单一品种的规模生产来实现的。但是在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情况下,这一方法是行不通的。因此,JIT生产方式力图通过“彻底消除浪费”来达到这一目标。4.5.1准时制生产的目标474.5.1准时制生产的目标47

所谓浪费,在JIT生产方式的起源地丰田汽车公司,被定义为“只使成本增加的生产诸因素”,也就是说,不会带来任何附加价值的诸因素。这其中,最主要的有生产过剩(即库存)所引起的浪费。因此,为了排除这些浪费,就相应地产生了适量生产、弹性配置作业人数以及保证质量4.5.1准时制生产的目标484.5.1准时制生产的目标48

(1)适时适量生产,“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对于企业来说,各种产品的产量必须能够灵活地适应市场需要量的变比。否则的话,由于生产过剩会引起人员、设备、库存费用等一系列的浪费。而避免这些浪费的手段。就是实施适时适量生产,只在市场需要的时候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4.5.1JIT生产方式的基本手段494.5.1JIT生产方式的基本手段49

(2)弹性配置作业人数。降低劳动费明是降低成本的一个重要方面。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是“少人化”。所谓少人化,是指根据生产量的变动,弹性地增减各生产线的作业人数,以及尽量用较少的人力完成较多的生产。意味着作业人员应该是个“多面手”4.5.1JIT生产方式的基本手段504.5.1JIT生产方式的基本手段50(3)质量保证。通过将质量管理贯穿于每一工序之中来实现提高质量与降低成本的一致性,具体方法是“自动化”。第一使设备或生产线能够自动检测不良产品,一旦发现异常或不良产品可以自动停止设备运行的机制第二生产第一线的设备操作工人发现产品或设备的问题时,有权自行停止生产的管理机制。4.5.1JIT生产方式的基本手段51(3)质量保证。通过将质量管理贯穿于每一工序之中来实现提高质准时制最独特特点就是看板管理工具看板管理的主要机能是传递生产和运送的指令同时还有一大机能,即改善机能。4.5.1准时制生产返回52准时制最独特特点就是看板管理工具4.5.1准时制生产返回5精益生产(LeanProduction)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位国际汽车计划组织(IMVP)的专家对JIT生产方式的赞誉称呼。精,即少而精,不投入多余的生产要素,只是在适当的时间生产必要数量的市场急需产品(或下道工序急需的产品);益,即所有经营活动都要有益有效,具有经济效益。精益生产是当前工业界最佳的一种生产组织体系和方式。

4.5.2精益生产53精益生产(LeanProduction)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精益生产是战后日本汽车工业遭到的“资源稀缺”和“多品种、少批量”的市场制约的产物,它是从丰田相佐诘开始,经丰田喜一郎及大野耐一等人的共同努力直到60年代才逐步完善而形成的。4.5.2精益生产54精益生产是战后日本汽车工业遭到的“资源稀缺”和“多品种、少批精益生产既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生产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企业管理和运营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生产方式,同时它又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实施精益生产就是决心追求完美的历程,也是追求卓越的过程,它是支撑个人与企业生命的一种精神力量,也是在永无止境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自我满足的一种境界。4.5.2精益生产55精益生产既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生产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企精益求精,尽善尽美,永无止境的追求七个零的终极目标。零切换零库存零不良零浪费零故障零停滞零灾害方法4.5.2精益生产56精益求精,尽善尽美,永无止境的追求七个零的终极目标。4.5.精益生产的实质是管理过程包括人事组织管理的优化,大力精简中间管理层,进行组织扁平化改革,减少非直接生产人员;推进行生产均衡化同步化,实现零库存与柔性生产;推行全生产过程(包括整个供应链)的质量保证体系,实现零不良;减少和降低任何环节上的浪费,实现零浪费;最终实现拉动式准时化生产方式。4.5.2精益生产57精益生产的实质是管理过程包括4.5.2精益生产57精益生产的特点是消除一切浪费,追求精益求精和不断改善。去掉生产环节中一切无用的东西,每个工人及其岗位的安排原则是必须增值,撤除一切不增值的岗位。精简是它的核心,精简产品开发设计、生产、管理中一切不产生附加值的工作,旨在以最优品质、最低成本和最高效率对市场需求作出最迅速的响应。4.5.2精益生产返回58精益生产的特点是消除一切浪费,追求精益求精和不断改善。去掉生

敏捷制造(AgileManufacturing)是美国凭借近年IT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重振其在20世纪80年代被日本、德国等国家夺去的制造业领导地位,在日本的LP方式基础上,经过更加细致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的面向21世纪的新型生产方式。4.5.3敏捷制造一个国家要生活得好,必须生产得好59 敏捷制造(AgileManufacturingAM出发点是基于对产品和市场的综合分析:市场/用户是谁市场/用户需要什么企业对市场做出快速响应是否值得如果企业做出快速响应,能否获取利益?AM战略着眼点在于快速响应市场/用户需要,使设计、开发、生产等各项工作并行进行,不断改进老产品,迅速设计和制造能灵活改变结构的高质量新产品,以满足市场/用户不断提高的要求。

4.5.3敏捷制造60AM出发点是基于对产品和市场的综合分析:4.5.3敏捷制造企业实施敏捷制造必须不断提高企业能力,实现技术、管理和人员的全面、协调集成,其敏捷性体现在:企业的应变能力先进制造技术企业信息网信息技术4.5.3敏捷制造61企业实施敏捷制造必须不断提高企业能力,实现技术、管理和人员的敏捷制造强调“竞争—合作/协同”,采用灵活多变的动态组织结构,改变了过去以固定专业部门为基础的静态不变的组织结构,以最快的速度从企业内部某些部门和企业外部不同公司中选出设计、制造该产品的优势部分,组成一个单一的经营实体。4.5.3敏捷制造62敏捷制造强调“竞争—合作/协同”,采用灵活多变的动态组织结构

AM是通过将先进的柔性生产技术、动态的组织结构和高素质的人员三种资源集成为一个协调的,相互关联的系统来实现的。它立足于获得长期的经济效益,用全新的产品设计和产品生产的组织管理方法,来对消费者需求及市场变化做出高度灵敏、有效的响应。4.5.3敏捷制造63AM是通过将先进的柔性生产技术、动态的组织当企业发现某一市场机遇时,迅速从本公司和其他公司选出各种优势力量,形成一个临时的经营实体即虚拟公司,来共同完成该产品或项目的设计、生产和服务等业务。而一旦原承接的项目或产品完成,虚拟公司即自行解体,各个公司转到其他项目。AM组织具有高度的开放性、规模的可调性、可重构性,突破了传统生产方式下僵硬的组织形态对企业发展的约束。4.5.3敏捷制造64当企业发现某一市场机遇时,迅速从本公司和其他公司选出各种优势AM中,其工艺设备由可改变结构的模块化制造单元构成的可编程的柔性机床组,且具有智能化的自动控制系统;产品的研发普遍采用数字化并行工程,能快速而可行地模拟出产品的状态和特性,精确地描绘产品的制造过程,从而大大缩短产品研发周期;组织对信息是高度集成处理的,各种信息所组织的市场部、技术部、工程部、制造部、财务部等部门以及供应商和顾客之间高速地交互流动。4.5.3敏捷制造返回65AM中,其工艺设备由可改变结构的模块化制造单元构成的可编程的制造制造执行系统发展的理论旗帜是所谓“制造过程的间隙”理论。它首先是由美国制造执行系统协会(MESA)提出的,他们指出了计划管理与控制之间的存在间隙。但是,制造过程的间隙远不止计划和控制这一个。随着需求和市场的发展,现有软件系统的功能空白还会出现新的功能间隙,集成还会继续。4.5.4制造执行系统66制造制造执行系统发展的理论旗帜是所谓“制造过程的间隙”理论。4.5.4制造执行系统ISA-dS95.00.01-200企业与控制的集成674.5.4制造执行系统ISA-dS95.00.01-2004.5.4制造执行系统684.5.4制造执行系统684.5.4制造执行系统返回694.5.4制造执行系统返回69对生产、生产管理和生产系统的基本概念进行了介绍对生产系统的类型做了重点介绍重点对生产过程及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要求进行了展开论述。返回70对生产、生产管理和生产系统的基本概念进行了介绍返回701、生产系统由哪些要素构成,它们之间有何内在联系?2、大批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各有什么特点?3、流水生产有哪些主要特征,组织流水生产要具备哪些主要条件?思考与训练711、生产系统由哪些要素构成,它们之间有何内在联系?思考与训练演讲完毕,谢谢观看!演讲完毕,谢谢观看!企业管理概论主讲教师:李益兵联系方式:ahlyb@163.com73企业管理概论主讲教师:李益兵1第4章企业生产管理

学习目标

关键词

主要内容

单元小结

思考与训练74第4章企业生产管理学习目标2学习目标——对生产系统的类型有所了解;对生产过程的概念、构成以及生产的组织方式有所认识;对生产计划与控制以及生产作业排序有所熟悉;学习与生产管理相关的新技术。返回75学习目标——对生产系统的类型有所了解;返回3关键词生产计划(ProductionPlanning)生产能力(~Capacity)作业排序(JobSequencing)精益生产(Lean~)生产过程(~Process)生产控制(~Control)返回76关键词生产计划(ProductionPlann主要内容第一节生产管理概述第二节生产系统的类型第三节生产过程组织第四节生产计划与控制第五节生产管理的新技术返回77主要内容第一节生产管理概述返回5第一节生产管理概述返回4.1.1生产管理的地位与作用4.1.2生产、生产管理与生产系统4.1.3生产系统的功能目标和结构78第一节生产管理概述返回4.1.1生产管理的地位与作用64.1.1生产管理的地位与作用返回

生产管理作为企业适应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整体性、动态性的管理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794.1.1生产管理的地位与作用返回 生产管理作为企业适应输入输出+-生产过程效益从系统的观点,生产可以定义为将生产要素转变成生产财富并创造效益的输入输出系统

生产财富有形(产品)无形(服务)转变效率:生产率=输出/输入生产要素生产对象(原材料)生产资料(直接、间接)能源劳动力信息(知识、技能、情报…)资金4.1.2生产、生产管理与生产系统80输入输出+-生产过程效益从系统的观点,生产可以定义为将生产要4.1.2生产、生产管理与生产系统生产管理是对生产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其目的是高效、灵活、准时、安全、清洁地生产合格的产品来满足市场需要的同时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生产系统是一个为了实现预定目标而组成的有关生产元素的集合体,生产系统由输入、转化、输出和反馈控制四个部分构成的,按一定的程序有规律地运行。814.1.2生产、生产管理与生产系统生产管理是对生产活动的计4.1.2生产、生产管理与生产系统高效以较少的投入得到较多的产出灵活是指能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生产各种不同的品种和及时开发新品种准时是在用户需要的时间,按用户需要的数量,提供用户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安全是指为了保证生产的持续、稳定和谐发展,投入-转化-产出要安全清洁是力求绿色生产824.1.2生产、生产管理与生产系统高效以较少的投入得到较多4.1.2生产、生产管理与生产系统生产系统是为实现预定目标而组成的有关生产元素的集合体,由输入、转化、输出和反馈控制四个部分组成,它们按照一定的程序由规律的运行;核心是转化模块834.1.2生产、生产管理与生产系统生产系统是为实现预定目标4.1.2生产、生产管理与生产系统具有一般系统的共有特征目的性——使得各生产要素能够有效的运转,最终要使生产的产品能够满足市场的需要,能够为企业带来盈利。适应性——要适应环境,并能根据环境的变化作适当的变化,应变能力要强。比先进性更重要。协调性——各组成部分之间以及各组成部分内容各要素之间都是协调的。844.1.2生产、生产管理与生产系统具有一般系统的共有特征14.1.2生产、生产管理与生产系统具有一般系统的共有特征经济性——追求产出/投入的最大化和谐性——与环境的和谐学习性——主要是由于反馈机制的存在返回854.1.2生产、生产管理与生产系统具有一般系统的共有特征返1、生产系统的功能目标产品的品质产品的价格产品的服务产品的交货产品的数量产品的品种4.1.3生产系统的功能目标与结构861、生产系统的功能目标4.1.3生产系统的功能目标与结构11)结构化要素是构成生产系统的硬件部分,直接决定系统的功能性质,并具有投资大、影响时间长的特点,也就是构成生产系统的主体框架的要素:生产技术生产设备生产能力生产系统的集成4.1.3生产系统的功能目标与结构871)结构化要素是构成生产系统的硬件部分,直接决定系统的功能性2)非结构化要素指软件要素,支持和控制系统运行的软件要素。人员组织生产计划库存管理质量管理4.1.3生产系统的功能目标与结构返回882)非结构化要素指软件要素,支持和控制系统运行的软件要素。4第二节生产系统的类型4.2.1按用户的需求特征分类4.2.2按生产的工艺特征分类4.2.3按生产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分类返回89第二节生产系统的类型4.2.1按用户的需求特征分类返回订货性生产方式

按用户的特定要求进行生产。备货性生产方式

根据企业对市场需求预测事先制定生产计划,通过保持一定数量的库存来应对市场需求的波动。4.2.1按用户的需求特征分类返回90订货性生产方式4.2.1按用户的需求特征分类返回18流程式的过程加工生产方式如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加工装配生产方式汽车制造行业4.2.2按生产的工艺特征分类返回91流程式的过程加工生产方式4.2.2按生产的工艺特征分类返回大量生产

特点:产品稳定、产量大、品种少,生产重复性高。成批生产

特点:产品品种相对稳定,产量较少。品种稍多,不同品种产品定期轮番生产。单件生产特点:产品品种多而且不稳定,产量是单件或少数几件,不重复生产或偶尔重复生产。4.2.3按生产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分类返回92大量生产4.2.3按生产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分类返回20第三节生产过程组织4.3.1生产过程的概念4.3.2生产过程的构成4.3.3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要求4.3.4生产过程的组织方式4.3.5流水生产组织返回93第三节生产过程组织4.3.1生产过程的概念返回21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是从原材料投入开始,到把产品产出为止的全过程。

整个企业围绕着产品生产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产活动。包括:工艺过程质量检验过程运输过程自然过程储存等待过程4.3.1生产过程的概念返回94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是从原材料投入开始,到把产品产出为止的全过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过程

4.3.2生产过程的构成返回95生产技术准备过程4.3.2生产过程的构成返回23合理组织企业生产过程总的要求:优质、高产、低消耗、按期完成任务。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目标就是使劳动对象在生产过程中行程最短,时间最省,消耗最少,按市场需要生产出适销对路的合格产品。4.3.3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要求96合理组织企业生产过程总的要求:4.3.3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必须遵循生产的规律性来进行生产:连续性:空间和时间上的连续平行性:工序实行平行交叉作业比例性:指生产过程各阶段、各工序之间,在生产能力上应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以适应产品生产的要求。均衡性:有节奏的均衡进行,是要求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完成大体相等的生产工作量

适应性:柔性4.3.3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要求返回97必须遵循生产的规律性来进行生产:4.3.3合理组织生产过程工艺原则是按照生产工艺的特点来设置生产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根据生产工艺的性质不同来设置生产单位。在该生产单位中集中了同类型的工艺设备,完全生产生产过程中某一工艺阶段对不同产品进行相同工艺的加工。例:小饭店是按洗菜工(杂工)与厨师分工的,厨师要烧鱼、肉、素菜,即按工艺专业分工。

4.3.4生产过程的组织方式98工艺原则是按照生产工艺的特点来设置生产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4.工艺原则组织生产单位的优点:便于工艺设备的集中管理。有利于同种工人的技术交流和互相帮助。适应多种生产发展的要求,增加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4.3.4生产过程的组织方式99工艺原则组织生产单位的优点:4.3.4生产过程的组织方式2工艺原则组织生产单位的缺点:不能独立地出产产品或零部件;延长生产周期,增加在制品储备;使生产单位之间的协作关系复杂化。结论:按此原则组成的生产单位,适用于品种多,产量小的单件小批量生产以及新产品试制车间等。4.3.4生产过程的组织方式100工艺原则组织生产单位的缺点:4.3.4生产过程的组织方式2对象原则是以产品(或零件、部件)为对象来设置生产单位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

按加工的产品(零部件)来划分车间,在某个车间集中加工该产品所需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机器设备和不同工种的工人,设备按产品的工艺顺序排列,对该产品进行各种工艺加工到变成成品。例:大饭店按产品对象分组:分成冷菜组、煲汤组、水产组、禽兽组、素菜组、点心组,各管自己的产品,手艺日趋精细。4.3.4生产过程的组织方式101对象原则是以产品(或零件、部件)为对象来设置生产单位的一种生按对象原则组织生产单位的优点:缩短运输路线,节约运输人力与设备。有利于密切上下工序的关系,及时解决问题。简化计划方法,有利于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对象原则组织生产单位的缺点:产量不足时,生产设备和生产面积得不到充分的负荷。对产品品种变化的适应能力差。4.3.4生产过程的组织方式返回102按对象原则组织生产单位的优点:4.3.4生产过程的组织方式1、流水生产线的特征在流水作业线上,只固定地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在每个工作地上,只固定地完成一道或少数几道工序。产品按照一定的节拍进行生产的,所以各道工序的加工时间要尽量相等、相近或成为倍数关系。各工作是按“对象原则”呈链状排列的,因而劳动对象加工的连续性强。4.3.5流水生产组织1031、流水生产线的特征4.3.5流水生产组织312、流水生产线的种类按生产对象移动方式不同:固定和流水线按生产对象数目不同:单一对象和多对象流水线按生产对象轮换方式不同:不变和可变流水线按生产过程连续程度不同:连续和间断流水线按流水线节奏性不同:强制节拍和自由节拍流水线按流水线的机械化程度不同:可分为手工流水线、机械流水线和自动生产流水线4.3.5流水生产组织1042、流水生产线的种类4.3.5流水生产组织323、组织流水生产的条件产品应属于成熟产品,其结构先进并且工艺稳定。要有足够的产量,使设备得到充分的负荷。4.3.5流水生产组织1053、组织流水生产的条件4.3.5流水生产组织334、组织生产线的组织设计1.节拍概念2.设备数量与负荷率3.计算各工序节拍4.工序同期化5.计算流水线的负荷率6.确定流水线所需的工人数7.设计流水线的运输工具8.流水线的平面布置4.3.5流水生产组织1064、组织生产线的组织设计4.3.5流水生产组织34流水线节拍概念

流水线的(平均)节拍,就是在流水线上连续出产两个相同产品的时间间隔。式中:R平----平均节拍(分/件);T效----计划期内的有效工作时间〔分〕;Q----计划期产品出产量(件)。

107流水线节拍概念流水线的(平均)节拍,就是在流水线上连续出产流水线节拍概念续例:某产品流水线的计划日产量为200件,采用两班制,每班8小时,每班各种停工时间总和为16分钟,废品率为3%,则该流水线的节拍应为:

108流水线节拍概念续例:某产品流水线的计划日产量为200件,采用工序同期化

工序同期化就是通过技术组织措施,调整流水线各工序的时间定额,使它们等于流水线节拍或者与节拍成整数倍比关系。工序同期化可以通过两个方面的措施来实现:(1)通过把小工序并大或大工序分解小的办法,调整各道工序的加工时间,使其等于节拍或与节拍成整倍数关系。(2)可通过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改进工艺过程,采用先进的工艺方法;改进工作地布置与操作方法,减少辅助作业时间;提高工人的熟练程度和工作效率等方面来达到。

返回109工序同期化工序同期化就是通过技术组织措施,调整流水线各工序第四节生产计划和控制4.4.1生产计划4.4.2确定计划指标的常用方法4.4.3生产能力核定的方法4.4.4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4.4.5作业排序返回110第四节生产计划和控制4.4.1生产计划返回38生产计划是企业在计划期内完成的产品生产任务和进度的计划。生产计划体系分为长期、中期(年度)、短期(生产作业计划)三个层次。生产计划内容确定生产目标生产能力的核定与平衡确定生产进度组织和检查生产计划的实施4.4.1生产计划返回111生产计划是企业在计划期内完成的产品生产任务和进度的计划。4.企业生产计划的中心内容是确定生产指标。编制生产计划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对品种指标、产量指标、质量指标和产值指标等计划指标的水平做出正确的决策。拟定生产计划指标要才有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相结合。4.4.2确定计划指标的常用方法112企业生产计划的中心内容是确定生产指标。4.4.2确定计划指产品品种确定和选优方法市场引力-企业实力矩阵分析法(P128)产品产量确定方法单品种生产——盈亏平衡分析法(P130)多品种生产——线性规划的方法(P134)质量指标的确定方法“质量与成本价格”函数曲线来选择质量与费用的最佳点产值指标的确定方法商品产值、总产值和净产值4.4.2确定计划指标的常用方法返回113产品品种确定和选优方法4.4.2确定计划指标的常用方法返回生产任务要与生产能力相协调生产能力是生产系统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所能生产一定种类产品的最大数量。设计能力——企业设计任务书和技术设计文件所规定的生产能力查定能力——老企业重新调查核定的能力计划能力——现有能力,依据现有条件所能达到的能力。4.4.3生产能力核定的方法114生产任务要与生产能力相协调4.4.3生产能力核定的方法42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固定资产的数量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固定资产的工作效率生产能力的核定(P137)生产任务和生产能力的平衡4.4.3生产能力核定的方法返回115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4.4.3生产能力核定的方法返回43第五节生产管理的新技术4.5.1准时制生产4.5.2精益生产4.5.3敏捷制造4.5.4制造执行系统返回116第五节生产管理的新技术4.5.1准时制生产返回44 准时生产方式JIT,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大野耐一)在20世纪60年代实行的一种生产方式,后引起其它国家生产企业的重视,并逐渐在欧洲和美国的日资企业及当地企业中推行开来,近年来,JIT不仅作为一种生产方式,也作为一种通用管理模式在物流、电子商务等领域得到推行。世纪60年代实行的一种生产方式,1973年以后,4.5.1准时制生产117 准时生产方式JIT,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大野耐一)在2

准时生产(Just-in-Time)是由日本丰田汽车公司首创,被公认为当代最理想和最有前途的生产系统。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要的产品。准时制指的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4.5.1准时制生产1184.5.1准时制生产46

JIT生产方式的最终目标即企业的经营目的:获取最大利润。为了实现这个最终目的,“降低成本”就成为基本目标。在福特时代,降低成本主要是依靠单一品种的规模生产来实现的。但是在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情况下,这一方法是行不通的。因此,JIT生产方式力图通过“彻底消除浪费”来达到这一目标。4.5.1准时制生产的目标1194.5.1准时制生产的目标47

所谓浪费,在JIT生产方式的起源地丰田汽车公司,被定义为“只使成本增加的生产诸因素”,也就是说,不会带来任何附加价值的诸因素。这其中,最主要的有生产过剩(即库存)所引起的浪费。因此,为了排除这些浪费,就相应地产生了适量生产、弹性配置作业人数以及保证质量4.5.1准时制生产的目标1204.5.1准时制生产的目标48

(1)适时适量生产,“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对于企业来说,各种产品的产量必须能够灵活地适应市场需要量的变比。否则的话,由于生产过剩会引起人员、设备、库存费用等一系列的浪费。而避免这些浪费的手段。就是实施适时适量生产,只在市场需要的时候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4.5.1JIT生产方式的基本手段1214.5.1JIT生产方式的基本手段49

(2)弹性配置作业人数。降低劳动费明是降低成本的一个重要方面。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是“少人化”。所谓少人化,是指根据生产量的变动,弹性地增减各生产线的作业人数,以及尽量用较少的人力完成较多的生产。意味着作业人员应该是个“多面手”4.5.1JIT生产方式的基本手段1224.5.1JIT生产方式的基本手段50(3)质量保证。通过将质量管理贯穿于每一工序之中来实现提高质量与降低成本的一致性,具体方法是“自动化”。第一使设备或生产线能够自动检测不良产品,一旦发现异常或不良产品可以自动停止设备运行的机制第二生产第一线的设备操作工人发现产品或设备的问题时,有权自行停止生产的管理机制。4.5.1JIT生产方式的基本手段123(3)质量保证。通过将质量管理贯穿于每一工序之中来实现提高质准时制最独特特点就是看板管理工具看板管理的主要机能是传递生产和运送的指令同时还有一大机能,即改善机能。4.5.1准时制生产返回124准时制最独特特点就是看板管理工具4.5.1准时制生产返回5精益生产(LeanProduction)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位国际汽车计划组织(IMVP)的专家对JIT生产方式的赞誉称呼。精,即少而精,不投入多余的生产要素,只是在适当的时间生产必要数量的市场急需产品(或下道工序急需的产品);益,即所有经营活动都要有益有效,具有经济效益。精益生产是当前工业界最佳的一种生产组织体系和方式。

4.5.2精益生产125精益生产(LeanProduction)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精益生产是战后日本汽车工业遭到的“资源稀缺”和“多品种、少批量”的市场制约的产物,它是从丰田相佐诘开始,经丰田喜一郎及大野耐一等人的共同努力直到60年代才逐步完善而形成的。4.5.2精益生产126精益生产是战后日本汽车工业遭到的“资源稀缺”和“多品种、少批精益生产既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生产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企业管理和运营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生产方式,同时它又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实施精益生产就是决心追求完美的历程,也是追求卓越的过程,它是支撑个人与企业生命的一种精神力量,也是在永无止境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自我满足的一种境界。4.5.2精益生产127精益生产既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生产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企精益求精,尽善尽美,永无止境的追求七个零的终极目标。零切换零库存零不良零浪费零故障零停滞零灾害方法4.5.2精益生产128精益求精,尽善尽美,永无止境的追求七个零的终极目标。4.5.精益生产的实质是管理过程包括人事组织管理的优化,大力精简中间管理层,进行组织扁平化改革,减少非直接生产人员;推进行生产均衡化同步化,实现零库存与柔性生产;推行全生产过程(包括整个供应链)的质量保证体系,实现零不良;减少和降低任何环节上的浪费,实现零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