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_第1页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_第2页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_第3页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_第4页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2010年9月)斗鸡中学杨红艳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共44分)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3题,每小题3分,共9分)“东突”——历史与现实长期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一批民族分裂分子想通过暴力恐怖的手段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建立所谓的“东突厥斯坦”(也称“东土耳其斯坦”),我们称之为“东突”恐怖分子。突厥是历史上的一个游牧民族,曾在中亚一带建立了东、西两个突厥汗国。8世纪中叶,东、西两个突厥汗国相继灭亡,其后裔融入到了其他民族之中。西突厥的两个部落西迁到小亚细亚半岛定居,他们的后代建立了辉煌一时的奥特曼伊斯兰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凯末尔在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11世纪以后,有的史籍上提到的“突厥”已不限定于原先的突厥人,而是对一切操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诸民族的共称。与这一概念相关的“突厥斯坦”是一个地名,在锡尔河边,原本是泛指中亚古突厥人的发祥地。19世纪有人主张把生活在博斯普鲁斯海峡至阿尔泰山脉之间的所有操突厥语的民族组成一个统一的“突厥帝国”,进而有的人把新疆称为“东突厥斯坦”,以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19世纪中期,阿富汗人哲马丁鲁提出了联合所有伊斯兰教国家,创立统一的伊斯兰政治实体的主张,这是泛伊斯兰主义传播的开始。沙俄统治下受泛斯拉夫主义压迫的鞑靼人,为了独立,主张建立统一的突厥帝国,于是泛突厥主义运动也开始兴起了。受这两种思潮的影响,20世纪初,新疆开始出现鼓吹建立“政教合一的东突厥斯坦”的分裂势力,并于30年代初在喀什建立了“东突厥斯坦回教共和国”。这个政权仅存在了三个月,但它成为东突厥斯坦独立运动的开始,新疆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一直承袭至今。“东突”分子目前主要有两个活动中心。一个中心在西方(主要集中在德国、意大利),另一个是在中亚(主要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等国)。受极端主义、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力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东突”分裂势力开始建立恐怖组织,使用爆炸、暗杀、纵火、投毒、袭击等手段,在境内外策划和实施了一系列血腥恐怖的暴力事件。据不完全统计,自1990至2001年,“东突”恐怖势力仅在新疆境内就制造了200多起暴力事件,造成160多人丧生,440多人受伤。尽管“东突”恐怖势力组织比较分散,并受到相关各国的打击和压制,但它已成为威胁我国社会治安、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的潜在力量。我们要借国际反恐的形势,不遗余力地铲除这些恐怖分子和分裂势力。1.对下面的词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突”恐怖分子:指想通过暴力的手段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建立所谓的“东突厥斯坦”的一批民族分裂分子。B.“突厥斯坦”:最初的意思是指一个地名,在中亚的锡尔河河边,是古突厥人的发祥地。C.“突厥帝国”:19世纪有人主张把生活在博斯普鲁斯海峡至阿尔泰山脉之间的所有操突厥语的民族组成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个国家被称为“突厥帝国”。D.“泛突厥主义”:主张所有操突厥语族语言的民族联成一体,组成一个大突厥帝国。最初是沙俄统治下受泛伊斯兰主义压迫的鞑靼人为了独立而发起的。2.根据文意,下列选项中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东突厥汗国B.东突厥斯坦C.突厥帝国D.东突厥斯坦回教共和国3.根据文章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东突”恐怖势力组织只在新疆使用爆炸、暗杀、纵火、投毒、袭击等手段,不在西方策划和实施暴力事件。B.“泛突厥主义运动”与“东突厥斯坦独立运动”有思想上的传承关系。C.东突分裂分子是历史上东突厥汗国的后裔。D.虽然“东突”恐怖势力威胁着我国社会治安、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但它毕竟只是一种潜在力量,且受到相关各国的打击和压制,掀不起大风浪,不必过于重视。二、古代诗文部分(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19分)朱博字子元,杜陵人也。家贫,少时给事县为亭长,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是时,前将军望之子萧育、御史大夫万年子陈咸以公卿子著材知名,博皆友之矣。陈咸为御史中丞,坐漏泄省中语下狱。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咸掠治困笃,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卒免咸死罪,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迁冀州刺史。博本武吏,不更文法,及为刺史行部,吏民数百人遮道自言,官寺尽满。从事自请且留此县,事毕乃发,欲以观试博。博心知之,告外趣驾。乃见自言者,使从事明敕告吏民:“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欲言二千石①墨绶长吏者,使者行部还,诣治所。其民为吏所冤,及言盗贼辞讼事,各使属其部从事。”博驻车决遣,四五百人皆罢去,如神。吏民大惊。后博徐问,果老从事教民聚会。博杀此吏,州郡畏博威严。迁琅邪太守。齐郡舒缓养名,博新视事,右曹掾吏皆移②病卧。博问其故,对言:“惶恐!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乃召见诸曹吏书佐及县大吏,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斥罢诸病吏,白巾出府门。郡中大惊。其折逆人如此。视事数年,大改其俗。迁廷尉,职典决疑,当谳③平天下狱。博恐为官属所诬,视事,召见正监典法掾吏,谓曰:“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掾吏试与正监共撰前世决事吏议难知者数十事,持以问廷尉,得为诸君覆意之。”正监以为博苟强,意未必能然,即共条白焉。博皆召掾吏,并坐而问,为平处其轻重,十中八九。官属咸服博之疏略,材过人也。每迁徙易官,所到辄出奇谲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节选自《汉书·薛宣朱博传》) 【注】①二千石:指郡太守。②移:旧时公文的一种。③谳(yàn):审判定罪。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公卿子著材知名著:显著 B.博本武吏,不更文法更:更改 C.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论:论罪,判定罪行 D.正监以为博苟强强:逞强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朱博办事“奇谲”的一组是(3分)() ①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②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 ③博本武吏,不更文法 ④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 ⑤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斥罢诸病吏,白巾出府门。 ⑥视事数年,大改其俗 A.①②⑤ 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④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博性格开朗、喜爱交游。尽管出身低微,但是他刚直仗义,因此能和一些公卿子弟相识相知,并在关键时刻以他的智谋舍身救人。B.朱博有良好的应变能力。有个狡猾的官员趁他巡视部属时煽动几百人拦道投诉,他立即斩杀了组织者,解散了投诉者,判处如神。C.朱博打击陋习毫不客气。刚到琅邪太守任上,就免去了一批故意装病作态的官员。几年时间使琅邪的陋习有了很大的改变。D.朱博处事凌厉。每次升调改换官职到一个新的岗位,他常常先在下属面前展示自己的才智和威严,给他们来个“下马威”。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4分)译文:(2)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3分)译文:(3)所到辄出奇谲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3分)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溪桥晚兴郑协①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注:①郑协:南宋移民。②芊芊:草木茂盛。8.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4分)9.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1)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2)庄生晓梦迷蝴蝶,。沧海月明珠有泪,。(李商隐《锦瑟》)(3)春花秋月何时了?

。小楼昨夜又东风,。(李煜《虞美人》)(4)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乙选考题(25分)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下坡或者上坡侯德云

从县政府往东走,是一条长长的下坡路。当然也可以这样说,从国税局往西走,是一条长长的上坡路。两种说法,指的是同一条道路。人间的勾当就是这样,同一个事物,至少会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乍一听,好像是矛盾的,是相反的,仔细琢磨,其实是一回事儿。立场不同,视角不同,说法自然就不会相同嘛。从县政府到国税局之间那条长长的下坡路,几天前发生了一场交通事故,把我和我的朋友老周都牵扯进去了。我的心情很不平静。老周的心情也很不平静。说实话,如果早知道那个黄昏有交通事故发生,我会拒绝老周来接我。也就是说,我会避免让老周的奥迪轿车从那个下坡路或者上坡路经过。避免了这件事,我们两个就会在晚上六点钟准时走进农家菜馆,点几个可口的小菜,比如小葱拌毛虾、干煎黄花鱼、酱焖海兔什么的,再来一钵“王妈疙瘩汤”,好好地小酌一番。可惜,交通事故这东西不像地震,事先还能给你个预兆。交通事故不是这样,一点说法都没有,咔嚓一声,就发生了。老周曾经是我的同事,两个人在同一间办公室里坐对面,关系相当密切。十几年前“下海”热的时候,老周义无反顾地下去了,开办了一个律师事务所。如今,老周的事业红红火火,连奥迪都开上了。我呢,还窝在原先的那个部门。当然也“进步”了,不过跟老周相比,我的“进步”可以忽略不计。老周不忘旧交,忙里偷闲,会主动来电话,约我出去小聚。去的是老地方——农家菜馆。那个黄昏跟往常一样,老周亲自开车来接我。我在副驾驶的位置上坐好,奥迪便缓缓驶出县政府的大门。跟往常不一样的是,在那个下坡路的中间地段,围了一群人。老周把车停下了。老周说:“肯定是交通事故。”说完,老周打开车门走了出去。我坐着没动。我不想管这种闲事,弄不好会管出一身麻烦的。这样的例子我见到的不少,听到的更多。原本是一种美德,可很多人都被自己的美德弄得焦头烂额。我正胡思乱想着,老周回到车上,从公文包里拿出纸和笔,匆匆地写着什么。我说:“老周,别管闲事!”老周没有抬头,边写边说:“不管不行,弄不好有生命危险。”我知道自己拖不住老周的后腿。他认准要做的事,谁反对都不行。当年“下海”的时候就是这样。我心里有点儿不踏实,跟老周一起下了车。我看见柏油路上躺着一个白发的老人,脑袋上有血,手上也有。跟我想像的一样,肇事司机逃走了。没逃走的是一群围观的看客。事不关己,看看又何妨呢?何况,看过以后,他们至少会捡到一个话题,跟别人说来说去,还可以发几声感慨,加几句议论,甚至还可以骂骂娘。老周走到白发老人身边,扶起了他的上半身,把纸和笔都递给他,说:“老人家,你签个字,证明我不是肇事的司机。签完字,我送你上医院。”老人的神志还算清醒,他看了老周一眼,点点头,接过笔,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我注意到,老人的手有些颤抖,字写得歪歪扭扭,而且,还把手上的血蹭到那张“证明”上去了。这时候,围观的人群里发出不同的声音。一个声音说:“救人要紧,签哪门子字呢?”又一个声音说:“快点吧,出了人命谁负责?”还有一个声音说:“人心不古,人心不古哇。”老周一声不吭。我不知道他在心里想什么。我倒是有些愤愤不平。一大群人没一个肯动手帮忙的,现在倒说起风凉话了。我们把老人送进了医院。还好,伤势不算太重。医生说,需要住院观察一下。恰好,老人的儿子也赶到了,住院的事情,让他去安排吧。老人的儿子是个穿着皮夹克的中年人,脸色很阴,似乎有些愤怒。他没去安排住院的事,而是瞪着眼睛走到我们身边,说:“怎么回事儿?”老周把前后经过跟他说了一遍。皮夹克沉默不语,他的表情很怪,似乎不相信老周的话,又似乎是将信将疑。屋子里的空气僵硬了。老周轻轻叹了口气,把“证明”拿出来给他看。皮夹克低着头看“证明”,看了很久,才从牙缝里挤出了几个冷冰冰的字:“那就,谢谢啦。”说完,一转身走了,连老周的姓名都没想起问一下。老周不是肇事司机,他心里是不是特别失望呢?我对皮夹克非常不满。什么人呀?人家帮了你父亲,你就用这种态度来对人家?老周长长吁了一口气,突然在我的胸脯上擂了一拳,大声说:“走,我们到富丽华大酒店,一醉方休!”

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老周先把奥迪开回了家,然后我们打车奔向富丽华大酒店。看老周的架势,真的要一醉方休了。我很纳闷儿,老周怎么变得如此兴奋呢?

1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说去农家菜馆聚会,为结尾老周决定改去最高档的富丽华酒店“一醉方休”埋下伏笔,以突出老周做成好事后的兴奋之情。B.小说中的“我”反对老周救人,反映了“我”的世故与冷漠,说明本质上“我”与车祸现场的“看客”没有什么区别。C.小说描写老人在“证明”上签字时的情形,说明老人可能伤得很重,突出抢救老人的紧迫性,也自然引出了围观者的一番议论。D.小说描写“皮夹克”的行为,既验证了老周坚持让老人签“证明”行为的正确性,也批评了国人的某种阴暗心理的劣根性。E.小说没有明确表明“我”的身份,而是通过对“我”的言行及处事方式的描写,暗示“我”是县政府机关的干部。12小说中的老周具有怎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13.小说结尾“我很纳闷儿,老周怎么变得如此兴奋呢”一句有什么含意和作用?(6分)14.小说描写了老周救助车祸中受伤的老人又坚持让老人在证明他不是肇事司机的字条上签名的故事。有人赞同老周的做法,认为老周救助他人时注意保护自己;也有人反对老周的做法,认为老周救助他人不应有附加条件。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跨越百年的美丽今年是一个特殊美丽的年份。1898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她叫玛丽·居里,她今天要在这里宣布一项惊人的发现——放射性元素镭。在此之前还没有一个女子登上过这个讲台。玛丽·居里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而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里。千百年来,漂亮就是一个女人的最高荣誉,最大资本。只要有幸得到这一点,其余便不必再求了。居里夫人是属于那一类很漂亮的女子,她的肖像如今挂遍世界各国的科研教学机构,我们仍可看到她昔日的风采。但是她偏偏没有利用这一点资本,她的战胜自我也恰恰就是从这一点开始的。她以25岁的青春难再妙龄,面对追求者如潮而不心动。她有大志,有大求。她知道只有发现、创造之花才有永开不败的美丽。她甘愿让酸碱啃蚀柔美的双手,让呛人的烟气吹皱她秀美的额头。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荣誉、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两次诺贝尔奖。她本可以躺在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上帝给的美形她都不为所累,尘世给的美誉她又怎肯背负在身呢?凭谁论短长,漫将浮名换了精修细研,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她用实事求是,超形脱俗,知道自己的目标,更知道自己的价值。她让我们明白,人有多重价值,是需要多层开发的。有的人止于形,以售其貌;有的人止于勇,而逞其力;有的人止于心,而有其技;有的人达于理,而用其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智之人,不耽于形,不逐于力,不持于技。他们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著地进取,直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驾驭规律而永葆一种理性的美丽。一般人要做到两个自如,排除干扰并终生如一,是很难很难的,但居里夫人做到了。于是她成了一位挺立在智慧高地的伟人。1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A.放射性镭的发现,在物理学上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B.不看重自己的容貌的美丽反映了居里夫人对传统认识和世俗看法的超越。C.对于尘世给的美誉和名利,居里夫人视如粪土,十分厌恶。D.居里夫人的美丽,是容貌美丽与内在理性美丽的完美结合。E.爱因斯坦盛赞居里夫人的成就高于世界上所有的著名人物。12.阅读文章第一段,回答问题。(6分)(1)文章开头说“今年是一个特殊美丽的年份”,这“特殊”是就什么而言的?是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言的。(2)文章在这一段中,描写了居里夫人“美丽而庄重的形象”,这一描写的目的是什么?答:13.文章第四段说“人有多重价值”,用文中词语表述,这“多重价值”包括哪些?居里夫人追求的是哪一种价值?(6分)答:“多重价值”包括居里夫人追求的是_14.文章最后说,居里夫人“成了一位挺立在智慧高地的伟人”,根据文章回答,居里夫人达到这种境界的原因是什么?(8分)答:第Ⅱ卷表达题(21分)五.语言表达(21分)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符合句意的一项是()A.我们村的旅游资源是如此的丰富,但我们不能捧着金饭碗要饭吃,我们应该善待这些旅游资源,在旅游市场上打响我们村的品牌。(坐失良机)B.在去年举行的第23届广州美食节上,400余家餐饮单位共推出了一千多种美食,让羊城的美食爱好者可以大快朵颐。(过屠门而大嚼)C.金融危机让更多的企业面对的是在成本与创新间首鼠两端的“囚徒困境”。经济低迷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营状况,削减投入势在必行。(犹豫不决)D.如果公积金开了随意使用这个先例,难保有关部门不得陇望蜀,再打维修基金这个“富矿”的主意。总之,一切还是各归各为好。(变本加厉)1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其实几乎所有的高端品牌都存在这种困惑:一方面羡慕低廉的中国制造成本,一方面又顾忌中国制造呈现在外的价廉物劣的形象。B.陶文钊表示,在奥巴马政府看来,目前东亚力量失衡,美国希望重启“东亚平衡”,以期在日趋重要的东亚发挥更大的影响力。C.19岁那年,钱伟长以中文100分,历史100分,其他各科加起来不到100分考入清华大学,最终进了物理系,而物理他只考了5分。D.在当天酒会上,华谊兄弟宣布,华谊天意公司将投入巨资,筹拍古典史诗巨作《曹操》,全面而客观地演出乱世枭雄曹操的一生。17.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这样的世界,显然不适合于人类居住②它不能帮助人解决人生问题,它的存在,只是“一个梦、一则幻想”而已③诚如台湾作家张大春所说,文学带给人的往往是“一片非常轻盈的迷惑”④一个语言无味的世界,必定是一个坚硬、僵死的世界⑤因为人心所需要的温暖、柔软和美好,并不会从这个世界里生产出来⑥这个时候,就不由得让人想念起文学来了——文学的重要功能之一正是软化人心、创造梦想A.④①⑤⑥③②B.④⑤①②③⑥C.③②①④⑤⑥D.③④①⑥⑤②18.请用一两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故事包含的哲理。(4分)一个人从亚历山大帝王图书馆买下了一本书。这本书夹着一张纸,纸上写着点铁成金石的秘密。谁要是在黑海边找到了这块小点金石,谁就可以将任何金属点成纯金。纸条上说,这块奇石的外观与其他石头没有区别,只是它摸起来是温的。这个人来到黑海边,开始寻找点铁成金石。海边的石头很多,为了避免重复捡到他摸过的石头,他每捡到一块冰凉的石头就往海里扔,这样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过去了,他不气馁,继续捡石头扔石头。有一天,他捡起一块石头,是温的!他随手扔到了海里。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19.填写句子,要求与上下文衔接连贯。(4分) 我谓江南文化以灵动,水的灵动;我谓西北文化以沉稳,山的沉稳。求之于诗,若江南文化是轻盈明快的七绝,是①;西北文化则是古朴厚拙的五古(五言古风),是杜甫的沉郁顿挫。求之于词,若江南文化是柳永的缠绵悱恻,是“杨柳岸,晓风残月”;西北文化则是②,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求之于时序,若江南文化是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阳春三月,是温飞卿的鲜艳秾丽;西北文化则是③,是王安石的朗肃内敛。上天以水的灵动和山的沉稳分别滋润着江南文化和西北文化,使得中国文化不至于太单调、太寂寞。答:20.续写“情绪往往这样传染”(至少补出两个小情节,不少于80字)。(4分)总经理因为公司经营亏损莫名其妙训斥了部门经理,部门经理窝了一肚子火。回家端起饭碗,突然训斥妻子饭菜太咸。妻子一脸委屈,饭菜咸淡跟以前一样啊。这时,正好儿子放学回来,妻子没好气地训斥儿子回的太晚。儿子被无端训斥,闷闷不乐吃完饭,一甩门,走到街上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一群学生就要毕业了,教授在最后一节化学课做了水的三态这个实验。教授说:这是最简单的实验课,也是最深奥的实验课,水有三态,人生也有三态。水的状态是由水的温度决定的,人生的状态是由自己心灵的温度决定的。当人生的温度是零度以下,生活状态就会是冰,他的整个世界也就不过他双脚站的地方那么大;当人生的温度保持在零度到一百度,生活状态就处在常态,一掬常态的水,能奔流进大河大海,但他永远离不开大地;当人生的温度保持在一百度以上;他就会变成水蒸气,成为云朵,飞起来,不仅拥有大地,还能拥有天空,他的世界和宇宙一样大。你对这则文字有何感悟?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参考答案1.答案D。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和筛选正确信息的能力。D项错在“泛伊斯兰主义”,应改为“泛斯拉夫主义”。2.答案A。考查对信息的整合能力。“东突厥斯坦”“突厥帝国”“东突厥斯坦回教共和国”都带有明显的分裂主义的味道,“东突厥汗国”则是历史上突厥民族所建立的一个国家。3.答案B。考查信息整合和判断能力。A项错在“只在”;“东突分裂分子不是历史上东突厥汗国的后裔”,事实上,他们还不一定是突厥民族的后裔,故C项错;D项错在“掀不起大风浪,不必过于重视”。8.亭基、渡口、春草、晚照、杨花、杜鹃啼鸣;动静结合(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写哀情)。9.不同意。本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实内心却是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惆怅,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南宋移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10.(1)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望帝春心托杜鹃蓝田日暖玉生烟(3)往事知多少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4)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4分,错一字扣1分)11.(1)BE(B.“我”只是提醒老周别管闲事,以免惹出麻烦,后来的救人行动“我”都全程参与其中,与袖手旁观说风凉话的“看客”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E.“我”的县政府机关干部身份是通过对通过对机关的位置和路的下坡上坡的描写中表露出来的,“我”的言行和处事方式不能表明这种身份。选对一项得2分,选对二项得5分)12.①重情义,热心助人。②敢作敢为,有社会责任感。③理智冷静,善于保护自己。(每点2分)

13.①提示了老周的心理:做了一件好事且未留下“后

遗症”,又验证了自己让老人签“证明”的正确性,因

而很兴奋。②老周的兴奋与“皮夹克”的沮丧、失望

形成鲜明的对比,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锋芒所指。

③引发读者深思:当今社会,要不要做好人?如何

做好人?这社会风气到底怎么了?从而深化了小

说主旨。(每点2分)

14.赞同老周:①老周既要救人,又设法避免惹上麻烦,这是社会环境逼他如此,老周这样做,既善良又有

理性。②老周既救了人,又没惹上麻烦,不论手段

如何,结果是最理想的。反对老周:①抢救生命

第一,容不得犹豫、拖延;②见义勇为、舍己救人是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应该有附加条件。(不要求面面俱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