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第一、二章学情评估_第1页
八年级第一、二章学情评估_第2页
八年级第一、二章学情评估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二章学情评估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7分)1.下列哪个环节不属于科学探究的环节()A.提出问题 B.收集证据C.评估 D.积极讨论2.以下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教室的面积为2m2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C.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3sD.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cm3.3月12日植树节这一天,学校组织九年级同学参加植树造林活动。根据图片信息,对图中这棵小树的高度估测合理的是()(第3题)A.0.5mB.1mC.2mD.4m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读数时,多估读几位数字,可以减小误差B.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选用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越好C.用被拉伸了的塑料尺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会偏小D.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避免误差5.用一把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一张纸的厚度,这时可以测出n(如n取100)张纸的厚度,然后用总厚度除以n,就可以间接测出一张纸的厚度,在下列长度的测量中,与此种方法相同的是()A.测一个较短曲线的长度 B.测一枚硬币的直径C.测一个圆锥的高 D.测细铜丝的直径6.在学校运动会4×100m接力赛中,为了保证传接棒顺利进行,取得好成绩,在传接棒时两位运动员应该()A.都站在原地不动B.都奔跑,保持相对静止C.都奔跑,接棒运动员的速度要大于传棒运动员的速度D.传棒运动员奔跑,接棒运动员站在原地不动7.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红坐在车厢里向另一列火车观望。突然她觉得自己乘坐的列车开始前进了,但是“驶过”对面列车的车尾时,小红发现她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原来是对面的列车向反方向开去了。“开始前进了”和“停在站台上”是因为小红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第7题)A.另一列火车自己乘坐的火车B.自己乘坐的火车站台C.站台另一列火车D.另一列火车站台8.甲、乙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以下分析正确的是()(第8题)A.甲、乙两木块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木块的平均速度都比乙木块的大C.在t1~t6的时间内,甲木块的平均速度比乙木块的大D.在t2~t5的时间内,甲、乙两木块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9.我们的生活已经步入高铁时代,长约200m的“复兴号”列车若以288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约6000m的隧道,对此分析符合实际的有()①以隧道为参照物,列车是静止的;②以列车为参照物,隧道是运动的;③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约为75s;④列车全部在隧道内时行驶的时间约为72.5s。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10.请写出一位著名物理学家的名字:____________,其主要贡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同时测量木块的边长,测量结果能够达到的准确程度由刻度尺的____________决定;就测量方法来说,________(填“A”或“B”)刻度尺不正确,正确使用的刻度尺的读数为________cm。(第11题)(第12题)12.小松要测量如图所示的曲线长,她选取了一根没有弹性的细棉线,将该棉线放在该曲线上,使棉线与曲线______________,用钢笔在棉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A和终点B,______________后用刻度尺测出A、B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长。(第13题)13.某同学测量长度的方法如图所示,他在测量中的错误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2021年5月,哈伊高铁开工建设,设计全程长约300km,运行时间大约为100min,伊春将进入高铁时代,这会极大促进林都伊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届时绿色伊春将会迎来八方来客。哈伊高铁列车运行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______km/h;试想游客坐在高铁列车上,穿行于绿色林海之中,美丽迷人的景物纷纷“前来欢迎”远方客人,这是以______为参照物。15.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0.4s。在某次实验中,该志愿者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的行驶距离为33m,则经过________m后汽车才开始减速;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的行驶距离为39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________s。由此研究可知,若驾驶员在驾驶时打电话,其刹车反应会________(填“变快”“变慢”或“不变”)。(第15题)16.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速度计算公式为:速度=eq\f(路程,时间),即v=eq\f(s,t),单位是m/s。这种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叫做比值定义法。高中物理当中也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速度的变化量叫做加速度(注:速度的变化量用Δv表示,它等于前后两次速度之差;加速度用字母a表示,国际单位是m/s2)。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1)若一个物体开始运动的速度为2m/s,经过5s后它的速度是8m/s,则这个物体在5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Δv=________m/s。(2)若上面的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________m/s2。三、实验探究题(17题8分,18题10分,共18分)17.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小龙和小刚测量小东跑40m的平均速度。(1)小龙和小刚用________(填一种测量工具)在室外测出40m的路程。(第17题)(2)小刚担任计时员,他用________测量小东跑步的时间;小龙担任发令员。发令后,小东跑完40m的路程,小刚所计时间如图所示,则小东跑40m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_s。(3)小东跑40m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18.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示数,则:(1)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2)sAB=________cm,tBC=________s,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__cm/s。(3)实验中,金属挡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应将斜面的坡度调整得较________(填“大”或“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第18题)(4)实验中测得的平均速度vAB、vBC、vAC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因此,小车全程做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运动。(5)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等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____(填“大”或“小”)。四、计算题(19题9分,20题12分,共21分)19.如图所示的是我市某高速路上的一个区间测速的相关标识,一辆汽车以60km/h的速度进入全长为36km的区间测速路段,匀速行驶了一段距离后又以9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了0.2h,然后再以60km/h的速度继续匀速行驶,直至离开该区间测速路段。(1)请计算汽车以90km/h的速度行驶的路程。(2)请计算汽车前后以60km/h的速度行驶的总时间。(3)通过计算说明,该车辆在该区间测速路段的平均速度有没有超出限定速度。(第19题)20.小亮同学家住南昌,“五一”假期期间,爸爸开车送小亮和爷爷去南昌西站乘坐高铁前往厦门游玩。汽车行驶途中,小亮看到路旁的交通标志牌如图甲所示,汽车的速度表如图乙所示,小亮和爷爷所坐列车的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如下表所示。车次发车时间到达时间路程G1692南昌西(10:13)厦门北(15:07)826km(第20题)(1)按汽车速度表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从标志牌到南昌西站的行驶时间是多少?(2)G1692次列车从南昌西站到厦门北站运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结果保留整数)(3)若在列车行驶途中,列车以144km/h的速度完全通过长1km的隧道用时30s,则该列车的长度是多少?

答案一、1.D2.D3.C4.C5.D6.B点拨:在接力赛中,当传棒运动员接近接力区时,接棒运动员应该及时起跑,当两人速度基本一致时,保持相对静止,此时交接棒,可以保证传接棒顺利进行,取得好成绩。故B正确。7.D点拨:小红坐在车厢里向另一列火车观望,突然她觉得自己乘坐的列车开始前进了,这是以另一列火车为参照物,当另一列火车反方向运动时,她会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前进;后来以站台为参照物时,小红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没动;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8.D9.D点拨:①以隧道为参照物,列车与隧道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列车是运动的,故①错误;②以列车为参照物,隧道与列车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隧道是运动的,故②正确;③列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s=6000m+200m=6200m,v=288km/h=80m/s,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t=eq\f(s,v)=eq\f(6200m,80m/s)=77.5s,故③错误;④列车全部在隧道内时通过的路程s′=6000m-200m=5800m,列车全部在隧道内时行驶的时间t′=eq\f(s′,v)=eq\f(5800m,80m/s)=72.5s,故④正确。二、10.牛顿;牛顿运动定律(或爱因斯坦;相对论。其余答案合理也可以)11.分度值;B;2.2012.完全重合;把棉线拉直13.(1)零刻度线没有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2)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3)读数时视线未与尺面垂直14.180;列车点拨:高铁线路全长s=300km,运行时间t=100min=eq\f(5,3)h,则列车运行全程的平均速度v=eq\f(s,t)=eq\f(300km,\f(5,3)h)=180km/h;游客坐在高铁列车上,穿行于绿色林海之中,以列车为参照物,景物与列车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美丽迷人的景物纷纷“前来欢迎”远方客人。15.8;0.7;变慢点拨:v=72km/h=20m/s,s反应1=vt1=20m/s×0.4s=8m,s反应2=s反应1+(39m-33m)=8m+6m=14m,t2=eq\f(s反应2,v)=eq\f(14m,20m/s)=0.7s。可见,驾驶员打电话时的反应时间变长,因此其刹车反应变慢。16.(1)6(2)1.2点拨:(1)物体在5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Δv=8m/s-2m/s=6m/s;(2)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eq\f(Δv,t)=eq\f(6m/s,5s)=1.2m/s2。三、17.(1)卷尺(2)停表;8(3)518.(1)v=eq\f(s,t)(2)20.0;1;10(3)使时间便于测量;小;使时间便于测量(4)vAB<vAC<vBC;变速(5)小点拨:(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是v=eq\f(s,t);(2)由题图可知,小车从A到B的运动距离sAB=20.0cm,小车从B到C用时tBC=15:35:23-15:35:22=1s,从A到B的时间tAB=15:35:22-15:35:20=2s,则vAB=eq\f(sAB,tAB)=eq\f(20.0cm,2s)=10cm/s;(3)在斜面上放置金属挡板的目的就是让小车在某一位置停下来,与小车相撞发出声音,这便于测出小车运动的时间;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目的是使时间便于测量;(4)根据计算可得出vAB<vAC<vBC,小车在由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过程中速度逐渐增大,即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5)“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这样测出的通过AB段的时间偏大,根据v=eq\f(s,t)可知,测得的AB段的平均速度偏小。四、19.解:(1)汽车以90km/h的速度行驶的路程为s1=v1t1=90km/h×0.2h=18k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