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格式,下载后可自由编辑PAGEPAGE29八年级语文第20XX学案第一篇:八年级语文第20XX学案邓州市课改联谊师生共用教学案年级:八年级科目:语文执笔:郭静审核:八年级备课组课题:蓝蓝的威尼斯课型:新授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2、进一步学习移步换景和比喻手法在课文中的应用3、欣赏威尼斯的独特风光和文化艺术,感受、了解威尼斯人民和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从而开阔眼界,激发对世界对人类的美好感情。重点:文章运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文色绚丽多彩,多用比喻难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学习过程:一、课前热身:走近威尼斯查阅资料,了解威尼斯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二、自主学习:1、自读课文,积累词语(1)字音舷()窗点缀()瑰()丽荒芜()鳞次栉()比和谐()(2)词义瑰丽:瑰宝:鳞次栉比:2、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2)思考:课文向我们展示了威尼斯哪些自然风光?可否只用四个字概括每一段落的大意,比比看谁概括的既全面又简洁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题意探讨结合探究练习,思考课文标题的内涵(1)课文题目特别吸引人,不说“水上威尼斯”、“水城威尼斯”、“奇特的威尼斯”等,而说“蓝蓝的威尼斯”,你认为好在哪?(2)第五、六段,主要写圣马可广场的来历、建筑、特产、游客等,似乎与题目关系不大,对此你怎么理解?2、行踪追寻(1)学生自读课文,用笔划出表现作者行踪的词或句子,进一步理解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2)移步换景是游记常用的一种写法,运用这种写法时应注意些什么?3、品味语言美的事物需要用美的语言来描绘,本文文章绚丽多彩,有许多比喻句,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有感情地朗读下列这些比喻句,体会它们的表达作用(1)一片蔚蓝色的世界:天,是蓝的;地,也是蓝的。水天连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2)118个岛屿,117条大小河道相互沟通,有401座各式各样的桥梁,串连缀接而成的水都,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入夜,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像进了水晶宫一般,真是人间奇景。(3)深秋的威尼斯,绚丽多姿,游客如云,广场上千百只灰鸽争相啄食,供人拍照、逗乐,穿梭般来往的船艇,迎着飞翔的海鸥,构成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四、达标反馈:说一说你所在城市或乡村的魅力所在,要采用移步换景法教(学)后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篇:第20XX口技》教学案20XX技仪阳中学李鹏教与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3、学习准确地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4、背诵课文。教与学重难点1.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2.先帮助学生扫除语言障碍,然后抓住口技人的艺术构思,启发学生的想象,来复述课文,以了解本文层次清楚的记叙方法。教与学方法本文篇幅短小,文字不太难懂,串讲时,可以采取学生先讲,教师有重点地加以补充的方法。归结中心思想与写作特点,可以用讨论式,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课时:1教与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国古代有很多名人,今天我们学习的《口技》就是反映古代口技人高超的艺术才能。口技,属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种声响的技艺。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这篇课文记述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口技。二、学习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交流作者情况提示:作者林嗣环,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等。《口技》是他的《<秋声诗>自序》的一部分。2.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吠fèi(狗叫)叱chì(大声责骂)倾qīng(斜)顷qǐng(短时间)学法指导:小组长交换检查,教师抽查3.认真阅读课文注释,口译课文。(二)研读课文1.学生朗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停顿、节奏、表情)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字和词的含义。3.组内齐读课文。4.理解课文中的疑难词语。可让学生先找出文中的疑难词语,然后分组讨论。善:擅长。会:集合。于厅事之东北角:的。但闻:只。乳:喂奶。当是时:这。众妙毕备:全部。妙绝:极点。意少舒:稍微。间:夹杂。虽:即使。名其一处:说出,动词。凡欲先走:几乎,差点儿。跑。5.掌握活用的词6.出示本文古今异义词,由学生比较古今不同含义。7.学生找出本文表示事物的数量的词,比较古今的不同用法,并填上适当的量词。(三)重点赏读,质疑探究分析第2、3、4段,理解课文描写层次的有条不紊。1.齐读第2、3、4段。2.思考:这三段描写了几个场面?提示:三个场面:①一家四口人由梦而醒。②一家人醒而梦。③火起后众人的慌乱惊恐。3.让学生在书上画出这三段所描写的声音种类并口头作答。思考:三个场面声音的变化有何特点?声音的变化总的来说是按“小~大(第一个场面)~小(第二个场面)~大(第三个场面)”的顺序来写的,其中又各有特点,如:第一个场面声音,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第二个场面突出鼠倾盆器的声音来烘托屋内的静;第三个场面更是写得有生有色,达到高潮,声音由少而多,应接不暇。另外,声音有的是单独相继而出,有的是同时发出。4思考:课文第3段的描写可否省略?这一段有何作用。不能省去。这段写一家四口人渐渐由醒而睡,又用鼠声衬托这种宁静,既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又有情节上突兀变化,由起先的喧闹陡然落为平静,也为下一个情节积势蓄力,暗示必将有更猛烈的情形出现。这样处理,使课文情节显得起伏跌宕,生动曲折。分析课文开头和结尾两段。1.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这两段。2.思考:课文第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在全文起何作用?这一句交代口技表演者名气大、技艺高。“善”字统领全篇,全文的内容情节都是围绕“善”来展开的。3.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不是简单重复,既有呼应作用,更主要的区别在于:开头以交代道具为主,为下文作铺垫,结尾再次强调道具的简单,称赞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艺,让人对这场表演还回味无穷,对表演者的敬意油然而生。分析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1.课文直接描摹表演的内容和过程,这是从正面表现口技者的技艺精湛。另外还有侧面的描写,请—一指出,并谈谈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侧面描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几个场面表演中观众的不同神情举止的变化,二是在首尾两段中对道具和场地气氛的描写。侧面描写从不同角度衬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艺,使文章表现手法富于变化,增强了感染力,显得真实可信。2.比较第2、3、4段中听众的反应,看看有何不同并加以品味。第2段中听众的反应是:“伸颈”、“侧目”说明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微笑”、“默叹”表明对表演者的赞赏,观众初入情境,尚能自持;第3段中写“意少舒,稍稍正坐”,几个字已说明观众已渐渐融入表演情境,开始随表演内容而变化心态了;第4段写听众“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恨不得赶紧逃脱这场火灾,说明已完全进入到表演者创造的生活情境中,都失去了自持能力。这三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而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三、课堂练习1、填空:《口技》作者是()朝的(),字(),本文选自()朝的()编的()2、翻译句子1、京中有善口技者。2、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3、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3、众宾团坐。4、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四、拓展延伸以观看电影、体育比赛或文艺节目、报告会等为题材写一个片断,刻画观众的神情举止,要求抓住特征,描摹细致。五、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2、完成练习一、三题六、板书设计场面梦中惊醒渐入梦乡火起群乱正面声音小→大→小→大口技→善七、教后记:学后记:道具一桌、一持、一扇、一抚尺侧面听众伸颈侧目微笑默叹意少舒,稍稍正坐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第三篇:八年级语文导学案20XX八年级语文导学案20XX俗世奇人》学习目标熟读课文,了解泥人张和好嘴杨巴的高超技艺,思考他们的“奇”,评价人物。认识祖国博大精深的民间文化传统,为民间的“奇人”、“绝活”而自豪。教学重点了解泥人张、好嘴杨巴之奇;品味文章语言。教学难点结合朗读,品味文章语言。导学过程第一课时《泥人张》一、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撂高发怵瞅见硌牙
褒贬发蔫擅长
绰号发怔抠二、解释下列词语。阔绰:发怔:天衣无缝:神话传说:大名鼎鼎:看风使舵:左右逢源:人情练达:三、了解作者本文作者是当代作家________,他以写知识分子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短篇小说《_________》,中篇小说《____》《____》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四、题解:1、“俗世”是什么意思?2、“奇人”是什么意思?五、研读课文:(一)听一听,理清课文,泥人张是如何与海张五较量的?第一回合:第二回合:1(二)说一说‘泥人张’奇在什么地方?(三)读一读品味精彩语言1、本文的语言极富表现力。比如,泥人张捏好海张五头像后,“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这个“戳”字好在哪里?2、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这么说是不是太夸张了?你怎么理解这种夸张的作用?)3、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的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四)议一议1、作者是怎样描写人物的?海张五描写方法:泥人张描写方法:2、通过以上的描写,你觉得泥人张、海张五分别是什么样的人?(五)练一练学习课文人物描写的方法以及简洁生动的语言,续写海张五看到小杂货铺上成排贱卖的泥人后的神态语言或动作。2第二课时《好嘴杨巴》一、熟读课文,整体感知1、“好嘴杨巴”讲了怎样的故事?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故事情节。2、“好嘴杨巴”究竟“奇”在何处?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杨七:好手艺杨巴:好嘴二、重点研读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爱吃压碎的芝麻粒,惹恼了大人。大人不记小人过,饶了小人这次,今后一定痛改前非!三、品味语言之“奇”1、本文语言本色朴素,“津味”十足,并且幽默传神,简洁传神。请选一二例揣摩评析。2、三分活,七分说,死人说活了,破货变好货,买卖人的功夫大部分在嘴上。这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3、作者对待两个手艺人持怎样的态度?你认为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泥人张”和“好嘴杨巴”的行事、做人方式能行得通吗?3四、作业:中央电视台“想挑战吗”专栏节目正在招聘有奇特本领的人,请为刷子李、泥人张分别写一份推荐词。要求语言形象生动,并能够抓住人物的特征来写。第四篇:八年级语文教学案古诗文复习·作文审题指导一、诗词鉴赏示例【例1】《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①说说你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这首诗借花教子,教育子女举止要端庄稳重,不要哗众取宠,浮躁轻狂。②请你尝试从美学的原理对一、二两句诗进行赏析。俗话说:“红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诗中海棠数点红色花蕾深藏在重重新绿之中,红绿相衬,更见海棠花蕾的明丽醒目、娇艳动人,仅此两句,就写尽了海棠的美丽。【例2】《山中》(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①请你揣摩这首诗表达的情感。这首抒写了诗人的旅愁乡思之情。②诗的后两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致?有什么作用?诗的后两句情景交融,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千山万岭黄叶纷飞的景致,烘托出一种悲凉浑壮的气氛和诗人的旅思乡愁。【例3】《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①请你揣摩这首诗表达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②请你对“绿柳才黄半未匀”句进行赏析。诗人抓住了“半未匀”这种境界,使人仿佛见到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那么清新悦人。这不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十分逼真。生动的笔触蕴含着作者多少欢悦和赞美之情。③诗篇从“诗家”的眼光来写,富有理趣。说说你的理解。即诗人必须感觉锐敏,努力发现新的东西,写出新的境界,不能人云亦云,老是重复那些已经熟滥的旧套。二、在下列各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词名句或作家、作品名,然后回答问题。1.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①这首诗三、四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①描绘了一幅秋雨绵绵、雁叫声声的萧瑟凄清的画面。②说说你对全诗思想感情的理解。②全诗抒发了诗人远宦思乡之情,流露出孤寂和低沉的情绪,隐现着时代乱离的背景。2.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白居易《池鹤》)①颈联把丹顶鹤和鸬鹚、鹦鹉相比,有何作用?①把丹顶鹤和鸬鹚对比,意在表现丹顶鹤的风姿和不事权贵的品格。②尾联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样思想感情?②表现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和对田园生活向往而不可得的无奈。3.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①“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①表达了诗人神驰宇宙的豪情,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②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豪放坦率的性格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而又无可奈何的抑郁苦闷之情。③有人认为,作者在这首诗中流露出逃避现实的情绪,这是不足取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这是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愤激之词。逃避现实并非诗人本愿,但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他不愿同流合污的清高放纵的性格都使他不能找到更好的出路。④诗人在此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请举一例说说其作用。④举例:“抽刀断水水更流”,以生活中的现象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这一比喻源于眼前景,合乎心中情,显得奇特而富有创造性。4.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①“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用自己的语言试加以描述。①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紧闭,悲凉极了。(“闭”字暗示了军事事态的严重,戍边将士时刻准备御敌的境况。②赏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因守边辛苦,思念家乡,将军和征夫都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采用白描手法,直抒胸臆,表现了戍边将士们慨叹功业未建和浓重的思乡之情。③“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戍边将士怎样的思想感情?爱国、思乡之情。此句是全词的核心。一杯浊酒,销不了浓重的乡愁,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是无从谈起的。运用“勒石燕然”的典故,表现了戍边将士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浓重的思乡之情。④试概括全诗的感情。描绘了边塞奇异的秋景,(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表现了作者慨叹功业未立和戍边将士强烈的爱国思乡之情。⑤这首词基调悲壮,意境开阔,风格与苏辛相似,请你从形象和情感方面任选一个角度作简要阐述。形象:将士们寒夜戍守的艰辛,以及“归无计”而“人不寐”的哀伤。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构成了守边将士复杂的心态。感情:感情沉郁。描写了宋军将士因边乱未平、长期戍边不能怀乡而产生的浓郁乡愁,其中又蕴含着作者希望剿平敌寇、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①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断肠。表达了游子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②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描写秋郊黄昏怎样的画面)?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一幅萧瑟凄凉的深秋晚景图。(几根枯藤缠绕着几棵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写出了一片萧飒悲凉的秋景,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从而抒发了异乡游子忧郁悲怆的思乡之情。③体会“古”、“西”、“瘦”的意义。三个词修饰普通的景物,显示出了景色的冷寂萧条,感情悲凉凄楚。特别是“瘦马”一景,更使读者联想到这匹马经过了怎样的长途跋涉;马如此,马的主人该是何等的疲惫。④说说“小桥流水人家”的作用。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适。安居“小桥流水”环境中的“人家”和奔波漂泊的游子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又增几分思乡之情。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6.比较阅读。秋词刘禹锡秋思马致远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①同是写秋,两首诗表露出诗人的心境有何不同?①刘禹锡的《秋词》是颂秋,表达了豪迈乐观之情。《秋思》表达了游子悲秋思乡之情。②两首诗(曲)在表达方式上有哪些异同?②同:都运用了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异:《秋词》还运用了议论。7.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①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悲愤,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②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哲理(含义)。........画面: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存在,但万木依旧争春。哲理: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③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③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8.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①赏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②试分析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及艺术特色。这一句在今天现实生活中有何延伸意义?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运用对偶、比喻、双关等修辞手法表现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用以歌颂奉献精神。9.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①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②诗歌中两个“巴山夜雨”的含义有区别吗?前者是对现在真实的巴山夜雨的描写;后者是想象中将来对如今的夜雨的回味。所以,两者的含义不相同。③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作者“今夜”的心情。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雨的期盼。10.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①诗人狂妄地认为:李白、杜甫的诗篇流传的时间很长,已经“不新鲜”了。你同意这种看法吗?同意。(1)“万古传”表明诗人并没有真的否定李杜的成就和地位。(2)虽然成就大地位高,但历史在发展、文学也在发展,否则它就会老化僵死。每个时代的文学都应该有自己的成就,有自己的“李杜”,才能保持它的青春和生命。②联系全诗的意思看,作者是要表现什么样的诗歌创作主张?作者主张创作要有时代精神与个人独创,反对机械模拟、泥古不化。三、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选文,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12分)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口技(节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3分)(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2)不能名其一处也名:..(3)几欲先走走:.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6分)(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3.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选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下面所选各句属于侧面描写的是(B)(3分)A、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B、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C、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D、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4.“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和“凡所应有。虽人有百手,手有千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是两处对声音的记叙描写,试比较一下,看看特点有何不同,并对写法加以评析。前句记叙描写的声音较单一,后句记叙描写复杂、逼真。这种从开始单一到后来复杂的声音的模拟,符合失火救火的实际,也与后来观众的反应相吻合。能突出表演以假乱真的高超技艺。5.课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请简析其作用。两次交代极简单的道具仅“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结构上首尾呼应,起落分明;道具的简单,反衬其口技技艺的高超,突出技艺在“口”,点明题意。6.这篇课文用一个“善”字领起。善在,它写出了。善在众妙毕备、百千齐作、应有尽有,它写出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7.文中提到的口技属于民间技艺。除此之外,你喜欢的民间技艺还有哪些?写出一种并说明喜欢的理由。剪纸、踩高跷等。(理由略)第五篇:20XX学案学教目标任务化学教任务问题化巴燕中心学校四年级语文学科学(教)第11周第1、2课时课题:20XX古诗两首》设计者:李桂芳、欧建霞评价组长签字上课时间20XX.11.16【教学目标】:1、认识“鹤、孟、陵,辞、唯”五个生字,会写“孟、浩、陵”等七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古诗。3、结合注释、工具书、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4、积累反映人间真情的古诗词,从中感受友爱、友情的温馨。【教学重难点】:结合注释、工具书、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课前准备】1、搜集并积累反映人间真情的古诗词1—2首;2、预习这两首古诗,了解李白与王维的生平;【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情景链接】:对联导入,揭示课题1、师吟诵一对《红楼梦》中的对联,并写下来:“黄金万两容易得,人间知己最难寻。”2、导语,揭题。人生苦短,在漫漫人生路上,除了亲情之外,还有一种情感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友情。有人说,友情是真挚且宝贵的。的确,正如对联中所说的,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录。今天我们所要学习内容便与友情有关。(师板书课题)【自主研学】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初读古诗,读准读通。a、生试读,诵读(注意“孟、陵、辞”的读音)。b.师范读(也可录音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想:古诗描述了一件什么事?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2、学法“引路”,自学古诗。a、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我们应怎样来学习古诗?b.归纳如下学习方法: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3、“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a、指名简介李白。b.说说诗题给了我们哪些信息?c.指名学生朗读,注意咬音的准确。【合作探究】4、明诗意。a、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熟读古诗。b、查字典或借助课文提供的注释,把它们“移注”到诗行中,读懂诗句的意思;记下不懂的问题,标注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不了的,在全班交流。5、入诗境,悟诗情。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个人消费分期借款合同规范4篇
- 二零二五年度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合作协议6篇
- 二零二五年度银政合作金融服务创新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防火门窗品牌代理合作协议3篇
- 潮州2024年广东潮州市科学技术局属下事业单位招聘10人(第二轮)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漯河2024年河南漯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所属事业单位人才引进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版无子女离婚协议书编制技巧与签订后的执行3篇
- 湖南2025年湖南农业大学-岳麓山实验室博士后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二零二五年度橱柜安装与厨房改造一体化服务合同4篇
- 温州浙江温州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招聘编外人员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高考满分作文常见结构完全解读
- 专题2-2十三种高考补充函数归类(讲练)
- 理光投影机pj k360功能介绍
- 六年级数学上册100道口算题(全册完整版)
-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单元检测卷带答案-人教版
- 帕萨特B5维修手册及帕萨特B5全车电路图
- 系统解剖学考试重点笔记
- 小学五年级解方程应用题6
- 云南省地图含市县地图矢量分层地图行政区划市县概况ppt模板
- 年月江西省南昌市某综合楼工程造价指标及
- 作物栽培学课件棉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