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中医基础教研室中医基础学科2022/12/171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中医基础教研室中医基础学科2022/12
第六章病因与发病
第一节病因第二节发病2022/12/172
第六章病因与发病
2022/12/122
第一节病因
学习要求1、掌握外感性致病因素的概念性质和致病特点;2、掌握内伤性致病因素的概念、性质和致病特点;3、掌握痰饮、瘀血的基本概念、形成和致病特点;4、了解疠气的形成分类和疫病流行的因素,及其他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影响。2022/12/173
第一节病因
2022/12/123【中医课件】-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课件】-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探求病因的方法一是直接询问发病的原因,即详细询问发病经过及有关情况(是否感受外邪、有无情志因素及外伤、有无接触传染因素等),从而推断病因;二是辨证求因,即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对疾病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分析来推求致病因素,这种方法又叫做“审证求因”。
2022/12/176中医探求病因的方法2022/12/126
一、外感性致病因素
外感性致病因素,是指来自于自然界,从肌表或口鼻侵犯人体,而引发外感病的一类病邪。由于邪自外入,而致一系列表证,故称外感病因,又称作“外邪”。包括六淫和疠气。2022/12/177
一、外感性致病因素
外感性致病因素,是指来自于自然界,从肌(一)六淫
1、六淫及六气的概念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风、寒、暑、湿、燥、火(热)同时也是自然界六种正常的气候变化,被称为“六气”。2022/12/178(一)六淫1、六淫及六气的概念2022/12/128六淫与六气的区别
“六气”是万物生长化收藏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人类长期生活在六气交互更替的环境中,对其产生了一定的适应能力,一般不会致病。但在自然界气候异常变化,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或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不能适应气候变化而发病时,六气则成为病因。此时,伤人致病的六气,便称之为“六淫”。淫,有太过和浸淫之意。由于六淫是致病邪气,所以又称其为“六邪”。2022/12/179六淫与六气的区别
“六气”是万物生长化收藏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2、六淫产生的因素(1)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太过或不及;非其时而有其气;气候变化过于急骤,超过机体适应范围。(2)机体适应能力低下。2022/12/17102、六淫产生的因素(1)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太过或不及;非其时
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异常与否的相对性
一是与该地区常年同期气候变化相比六气太过或不及、非其时而有其气、气候变化过于急骤;二是气候变化作为致病条件,主要是与人体正气的强弱及调节适应能力相对而言。2022/12/1711
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异常与否的相对性
一是与该地区常年同期气候
3、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
(1)外感性(2)季节性(3)地域性(4)相兼性(5)转化性2022/12/1712
3、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
2022/12/12124、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风邪:凡致病具有善动不居、轻扬开泄等特性的外邪,称为风邪。风邪为病虽以春季为多,但不仅限于春季,其它季节也可以发生。外风与内风的区别:内风多为肝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主要症状为头目眩晕、四肢抽搐、肢麻、动手、强直、乃至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外风多为自然界风邪为患。外风主要症状为发热、恶风、汗出、头痛、鼻塞等,脉象浮缓。2022/12/17134、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风邪:凡致病具有善动不居、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①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②风性善行而数变;③风性主动;④风为百病之长;2022/12/1714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①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2022(2)寒邪凡致病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性的外邪,称为寒邪。寒为冬季主气,其它季节亦可见到。外寒和内寒区别:外寒指外感寒邪。其致病又有伤寒、中寒之别。寒伤于肌表,郁遏卫阳,称为“伤寒”;寒邪直中于里,伤于脏腑阳气,由为“中寒”。“伤寒”和“中寒”是根据寒邪侵犯部位的深浅而定义的。内寒则是指机体阳气不足虚寒内生。2022/12/1715(2)寒邪凡致病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性的外邪,称为寒202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②寒性凝滞;③寒性收引2022/12/1716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2022/12/1(3)火(热)邪
凡致病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火热之邪。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火热为阳盛所生,故火热可以混称。外火与内火的区别:外火多由感受温热之邪或风寒暑湿燥五气化火所致,临床上有比较明显的外感病演变过程。内火则为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或五志化火而致,是通过各脏腑的病理变化反映出来的,无明显外感病史。但外火与内火相互影响,内生之火可招致外火;而外火亦可引起内火。2022/12/1717(3)火(热)邪凡致病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火热火(热)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①火为阳邪,其性炎上;②火热易扰心神;③火热邪易伤津耗气;④火热易生风动血;⑤热邪易致疮痈;
2022/12/1718火(热)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①火为阳邪,其性炎上;2022/(4)湿邪
凡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湿邪致病,长夏居多,但四季均可发生。外湿和内湿的区别:湿邪侵人所致的病证,称为外湿病证多由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等外界湿邪而致;内湿由脾失健运,水湿偏停聚而成。二者相互影响,外湿发病,易于伤脾,脾失健运,则湿浊内生。而内湿由于脾阳虚损,水湿不化,又易招致外湿。2022/12/1719(4)湿邪凡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20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①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②湿性重浊,易下趋、袭阴位;③湿性黏滞,易兼他邪;2022/12/1720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①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2(5)暑邪
凡夏至之后,立秋以前,致病具有炎热、升散、兼湿特性的外邪,称为暑邪。暑为夏季主气,乃火热所化。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于夏至以后,立秋之前(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暑邪纯属外邪,只有外感,没有内生。故有“暑属外邪,并无内暑”之说。2022/12/1721(5)暑邪凡夏至之后,立秋以前,致病具有炎热、升散、兼20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①暑为阳邪,其性炎热;②暑性升散、扰神耗气伤津;③暑多挟湿。2022/12/1722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①暑为阳邪,其性炎热;2022/12/1(6)燥邪
凡致病具有干燥、收敛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燥邪。燥为秋季主气。秋季敛肃,气候干燥缺乏水分,人体易感燥邪而发病。由于兼邪不同可分为温燥和凉燥。温燥由由燥与热合所致,凉燥由燥与寒合所致。2022/12/1723(6)燥邪凡致病具有干燥、收敛等特性的外邪,称为2022/外燥与内燥的区别
外燥由于外感燥邪、肺卫失宣所致,可见发热、头痛、少汗、口渴心烦、鼻干咽燥,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咳而不爽。内燥为津伤血少,机体失其濡润所致,是津伤液耗的一种表现。由热盛津伤,或汗、吐、下后伤津过多或失血过多,或久病阴血内伤等原因引起。多见口咽干燥、皮肤干糙,毛发干枯不荣,肌肉消瘦,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症。2022/12/1724外燥与内燥的区别外燥由于外感燥邪、肺卫失宣所致,可见发热、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①燥邪干涩,易伤津液;②燥易伤肺;2022/12/1725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①燥邪干涩,易伤津液;2022/12/(二)温疫邪气1、疠气的基本概念疠气指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邪。在中医文献中,又有“瘟疫”、“疫毒”、“戾气”、“异气”、“毒气”、“乖戾之气”等名称。导致的疾病称为“疫病”、“瘟病”、“瘟疫病”。2022/12/1726(二)温疫邪气1、疠气的基本概念2022/12/12262、疠气的致病特点①发病急骤,病情危笃;②传染性强,易于流行,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区别于其它病邪最显著的特征)③一气一病,症状相似。2022/12/17272、疠气的致病特点①发病急骤,病情危笃;2022/12/13、疠气的形成和疫病流行的因素⑴气候反常:自然界气候的反常变化;⑵环境污染和饮食不洁;⑶预防隔离工作不力;⑷社会因素:疫疠的流行,与社会的经济、文化状况有关。2022/12/17283、疠气的形成和疫病流行的因素⑴气候反常:自然界气候的反常变4、疫病发生的类型及特点⑴温疫:主要表现为高热、自汗而渴,不恶寒,或先憎寒而后发热,日后但热而无憎寒,头疼身痛,脉数。⑵寒疫:主要表现为憎寒壮热,头痛骨节烦热,虽发热而不甚渴,或咳嗽气壅,或鼻塞声重。⑶湿热疫:主要表现为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苔白或黄,口渴不引饮,身重头痛,目黄,胸满丹疹,泄泻等,多与季节气候的过热挟湿有关。2022/12/17294、疫病发生的类型及特点⑴温疫:主要表现为高热、自汗而渴,不二、内伤性致病因素(内伤病因)内伤病因,是指能直接伤及脏腑气血阴阳而发病的一类病因,是与外感病因相对而言的。主要在于邪气来源、侵入途径、致病特点等有所差异。此类病因所致疾病非外邪所侵,病起于内,故所致疾病称为内伤病。2022/12/1730二、内伤性致病因素(内伤病因)内伤病因,是指能直接伤及脏腑气(一)七情内伤七情内伤,由于突然强烈或长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的生理调节范围,引起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的异常变化,使气机紊乱、脏腑损伤,阴阳失调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是诱发多种身心疾病的一类病因。2022/12/1731(一)七情内伤七情内伤,由于突然强烈或长久的情志刺激,2021、七情致病的基础(1)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情志活动是以五脏精气为物质基础,不同的情志变化对各脏腑有不同的影响,而脏腑气血的变化,也会影响情志的变化,正常的精神情志活动是脏腑生理功能正常,精气血充盈的外在表现。反之,当脏腑生理功能失常,精气血失去充盈时则会出现异常的精神情志变化。2022/12/17321、七情致病的基础(1)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2022/12/(2)七情内伤的形成因素①社会因素;②疾病因素;③体质因素此外,环境因素,如噪音、水、空气污染等,亦可影响情志活动而导致疾病的发生。2022/12/1733(2)七情内伤的形成因素①社会因素;2022/12/12332、七情致病的特点⑴直接伤及内脏,首伤心神;⑵影响脏腑气机,引发多种病证;⑶数情交织为病,多伤及心肝脾;⑷可致病情加重,或迅速恶化。2022/12/17342、七情致病的特点⑴直接伤及内脏,首伤心神;2022/12/
(二)饮食失宜
1、饥饮不节;2、饮食不洁;3、饮食偏嗜。2022/12/1735(二)饮食失宜1、饥饮不节;2022/12/1235(三)劳逸失度1、过劳⑴劳力过度⑵劳神过度⑶房劳过度2、过逸2022/12/1736(三)劳逸失度1、过劳2022/12/1236(四)禀赋异常⑴禀赋不足:小儿禀受父母的精气不足,致使精气血虚弱,发育障碍、不良或畸形而言。⑵禀赋缺失:小儿禀受父母的精气偏颇或不足,致使出生时即存在的某脏器组织的缺失;或各种形态和结构异常,可以是某一脏器、脏器的一个部分或人体较大区域的异常。2022/12/1737(四)禀赋异常⑴禀赋不足:小儿禀受父母的精气不足,致使精20三、病理产物类致病因素病理产物类致病因素是继发于其他病理过程而产生的致病因素,又称为继发性病因。在疾病过程中,由于外感病因、内伤病因的作用,引起气血津液代谢失调、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功能异常等病理变化,可产生痰饮、瘀血、结石等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一经产生,又可引发机体更为复杂的病理变化而成为新的致病因素。病理产物类致病因素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的双重特点。2022/12/1738三、病理产物类致病因素2022/12/1238(一)痰饮水湿1、痰饮水湿的概念痰饮水湿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属于继发性病因。这种病理产物一经形成便作为一种新的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脏腑功能失调继而引起各种复杂的病理变化。2022/12/1739(一)痰饮水湿1、痰饮水湿的概念2022/12/1239
2、痰饮水湿的形成
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逸导致肺脾肝肾三焦膀胱脏腑气化功能失常—肺失宣肃,水津不能敷布下输;脾失健运,水湿停聚;肝疏泄失常;肾气化失司,水湿不化;三焦水道不通;膀胱贮尿排尿失常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基础)聚而生成水湿痰饮。2022/12/1740
2、痰饮水湿的形成
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逸导致肺脾肝肾三3、痰饮水湿的致病特点⑴阻碍气血运行;⑵影响脏腑气机;⑶易和他邪为患;⑷易蒙窍扰神;⑸病势缠绵,病程较长(湿邪)2022/12/17413、痰饮水湿的致病特点⑴阻碍气血运行;2022/12/1244、痰饮水湿致病的病证特点痰饮水湿形成后,随气升降流行,内而脏腑,外而筋骨皮肉,无所不至,可影响多个脏腑组织,致病广泛,症状复杂,变化多端。在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大体可归纳为咳、喘、悸、眩、呕、满、肿、痛八大症状。虽然痰饮水湿病证繁多,错综复杂,但舌苔滑腻,为其共有特点之一。2022/12/17424、痰饮水湿致病的病证特点痰饮水湿形成后,随气升降流行,内而(二)瘀血1、瘀血的概念瘀血,又称为恶血、败血、血、蓄血等。瘀血指体内血液凝聚停滞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属于继发性病因。既包括脉管中凝聚不行之血,又包括体内存积的离经之血。2022/12/1743(二)瘀血1、瘀血的概念2022/12/1243瘀血和血瘀的区别
两者涵义不同。瘀血具有病理产物及致病因素的双重性,因病致瘀,因瘀又导致新病,为病因学概念;血瘀是指血液运行不畅或瘀滞不通,为病机学概念。侧重于讨论病理产物和病因时称为“瘀血”,侧重于讨论病机时称为“血瘀”。2022/12/1744瘀血和血瘀的区别
两者涵义不同。瘀血具有病理产物及致病2021、瘀血的形成(了解内容)外邪入侵情志所伤饮食劳逸外伤导致气血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利出现:⑴气虚血瘀;⑵气滞血瘀;⑶血寒致瘀;⑷血热成瘀;⑸血虚致瘀;⑹出血致瘀.2022/12/17451、瘀血的形成(了解内容)外邪入侵情志所伤饮食劳逸外伤导致气3、瘀血的致病特点⑴瘀血致病的共同特点①阻滞气机;②瘀阻经脉;③病位固定;④病证繁多.2022/12/17463、瘀血的致病特点⑴瘀血致病的共同特点2022/12/12⑵瘀血致病的病证特点①疼痛;②肿块;③出血;④紫绀;⑤舌象异常;⑥血管异常;⑦其他。2022/12/1747⑵瘀血致病的病证特点①疼痛;2022/12/1247⑶常见的瘀血病证①瘀阻于脑②瘀阻于心③瘀阻于肺④瘀阻于肝⑤瘀阻胃肠⑥瘀阻胞宫⑦瘀阻肢体经脉2022/12/1748⑶常见的瘀血病证①瘀阻于脑2022/12/1248(三)结石1、结石的基本概念结石,是指因体内湿热浊邪蕴结不散,或久经煎熬形成的砂石样病理产物,属于继发性病因。结石可发生于机体的许多部位,以肝、胆、肾、膀胱和胃为常见。2022/12/1749(三)结石1、结石的基本概念2022/12/12492、结石的形成①饮食失宜;②情志内伤;③服药不当;④寄生虫感染;⑤外感六淫、过度安逸。2022/12/17502、结石的形成①饮食失宜;2022/12/12503、结石的致病特点⑴多发于肝胆、胃、肾和膀胱的脏腑;⑵易阻滞气机,损伤脉络;⑶病程较长,病情轻重不一;⑷易致湿热为患.2022/12/17513、结石的致病特点⑴多发于肝胆、胃、肾和膀胱的脏腑;202
四、其他病因(自学内容)2022/12/1752四、其他病因(自学内容)2022/12/1252第二节发病
发病是指疾病的发生或复发。发病学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基本原理、途径、类型和影响疾病发生的因素的理论。2022/12/1753第二节发病发病是指疾病的发生或复发。2022/12/12一、发病原理(一)正与邪的涵义和作用1、正气的含义和作用含义:正气即人体的生理机能,主要指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邪能力以及康复能力。正气的作用方式:①自身调节与控制;②抗御外邪入侵;③驱邪外出;④修复和再生作用2022/12/1754一、发病原理(一)正与邪的涵义和作用2022/12/1254
2、邪气的含义与作用含义:邪气泛指一切致病因素。简称“邪”。包括来自外部环境中的自然、社会等多种因素,以及来自体内的具有致病作用的因素。邪气的损害作用主要有三:一是对脏腑组织造成损害;二是导致脏腑生理功能障碍;三是改变体质类型。2022/12/17552、邪气的含义与作用含义:邪气泛指一切致病因素。简称“邪”(二)正邪在发病中的作用
1、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根据(根本原因);2、邪气侵袭是发病的重要条件;3、邪正相争的变化决定发病与否。2022/12/1756(二)正邪在发病中的作用1、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根据(根本二、影响发病的因素
(一)气候因素与发病;(二)地域因素与发病;(三)体质因素与发病;(四)情志因素与发病;(五)生活工作条件。2022/12/1757二、影响发病的因素(一)气候因素与发病;2022/12/1三、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发病途径及病变部位1、病由外入⑴空气相染⑵饮食相染⑶接触相染2、病由内生3、外伤致病2022/12/1758三、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一)发病途径及病变部位202(二)疾病的发展与传变1、表里相传2、上下相传3、脏腑相传⑴一脏功能太过可以影响及相关脏腑,从而使该脏腑功能失调;⑵一脏功能不足可以使另一脏功能失调或不足;⑶一脏病变可以循经传于与其互为表里的脏腑,从而使该脏功能也发生紊乱。2022/12/1759(二)疾病的发展与传变1、表里相传2022/12/1259四、发病的形式
2022/12/1760四、发病的形式2022/12/1260再见!2022/12/1761再见!2022/12/1261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中医基础教研室中医基础学科2022/12/1762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中医基础教研室中医基础学科2022/12
第六章病因与发病
第一节病因第二节发病2022/12/1763
第六章病因与发病
2022/12/122
第一节病因
学习要求1、掌握外感性致病因素的概念性质和致病特点;2、掌握内伤性致病因素的概念、性质和致病特点;3、掌握痰饮、瘀血的基本概念、形成和致病特点;4、了解疠气的形成分类和疫病流行的因素,及其他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影响。2022/12/1764
第一节病因
2022/12/123【中医课件】-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课件】-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探求病因的方法一是直接询问发病的原因,即详细询问发病经过及有关情况(是否感受外邪、有无情志因素及外伤、有无接触传染因素等),从而推断病因;二是辨证求因,即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对疾病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分析来推求致病因素,这种方法又叫做“审证求因”。
2022/12/1767中医探求病因的方法2022/12/126
一、外感性致病因素
外感性致病因素,是指来自于自然界,从肌表或口鼻侵犯人体,而引发外感病的一类病邪。由于邪自外入,而致一系列表证,故称外感病因,又称作“外邪”。包括六淫和疠气。2022/12/1768
一、外感性致病因素
外感性致病因素,是指来自于自然界,从肌(一)六淫
1、六淫及六气的概念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风、寒、暑、湿、燥、火(热)同时也是自然界六种正常的气候变化,被称为“六气”。2022/12/1769(一)六淫1、六淫及六气的概念2022/12/128六淫与六气的区别
“六气”是万物生长化收藏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人类长期生活在六气交互更替的环境中,对其产生了一定的适应能力,一般不会致病。但在自然界气候异常变化,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或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不能适应气候变化而发病时,六气则成为病因。此时,伤人致病的六气,便称之为“六淫”。淫,有太过和浸淫之意。由于六淫是致病邪气,所以又称其为“六邪”。2022/12/1770六淫与六气的区别
“六气”是万物生长化收藏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2、六淫产生的因素(1)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太过或不及;非其时而有其气;气候变化过于急骤,超过机体适应范围。(2)机体适应能力低下。2022/12/17712、六淫产生的因素(1)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太过或不及;非其时
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异常与否的相对性
一是与该地区常年同期气候变化相比六气太过或不及、非其时而有其气、气候变化过于急骤;二是气候变化作为致病条件,主要是与人体正气的强弱及调节适应能力相对而言。2022/12/1772
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异常与否的相对性
一是与该地区常年同期气候
3、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
(1)外感性(2)季节性(3)地域性(4)相兼性(5)转化性2022/12/1773
3、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
2022/12/12124、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风邪:凡致病具有善动不居、轻扬开泄等特性的外邪,称为风邪。风邪为病虽以春季为多,但不仅限于春季,其它季节也可以发生。外风与内风的区别:内风多为肝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主要症状为头目眩晕、四肢抽搐、肢麻、动手、强直、乃至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外风多为自然界风邪为患。外风主要症状为发热、恶风、汗出、头痛、鼻塞等,脉象浮缓。2022/12/17744、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风邪:凡致病具有善动不居、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①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②风性善行而数变;③风性主动;④风为百病之长;2022/12/1775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①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2022(2)寒邪凡致病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性的外邪,称为寒邪。寒为冬季主气,其它季节亦可见到。外寒和内寒区别:外寒指外感寒邪。其致病又有伤寒、中寒之别。寒伤于肌表,郁遏卫阳,称为“伤寒”;寒邪直中于里,伤于脏腑阳气,由为“中寒”。“伤寒”和“中寒”是根据寒邪侵犯部位的深浅而定义的。内寒则是指机体阳气不足虚寒内生。2022/12/1776(2)寒邪凡致病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性的外邪,称为寒202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②寒性凝滞;③寒性收引2022/12/1777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2022/12/1(3)火(热)邪
凡致病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火热之邪。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火热为阳盛所生,故火热可以混称。外火与内火的区别:外火多由感受温热之邪或风寒暑湿燥五气化火所致,临床上有比较明显的外感病演变过程。内火则为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或五志化火而致,是通过各脏腑的病理变化反映出来的,无明显外感病史。但外火与内火相互影响,内生之火可招致外火;而外火亦可引起内火。2022/12/1778(3)火(热)邪凡致病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火热火(热)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①火为阳邪,其性炎上;②火热易扰心神;③火热邪易伤津耗气;④火热易生风动血;⑤热邪易致疮痈;
2022/12/1779火(热)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①火为阳邪,其性炎上;2022/(4)湿邪
凡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湿邪致病,长夏居多,但四季均可发生。外湿和内湿的区别:湿邪侵人所致的病证,称为外湿病证多由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等外界湿邪而致;内湿由脾失健运,水湿偏停聚而成。二者相互影响,外湿发病,易于伤脾,脾失健运,则湿浊内生。而内湿由于脾阳虚损,水湿不化,又易招致外湿。2022/12/1780(4)湿邪凡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20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①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②湿性重浊,易下趋、袭阴位;③湿性黏滞,易兼他邪;2022/12/1781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①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2(5)暑邪
凡夏至之后,立秋以前,致病具有炎热、升散、兼湿特性的外邪,称为暑邪。暑为夏季主气,乃火热所化。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于夏至以后,立秋之前(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暑邪纯属外邪,只有外感,没有内生。故有“暑属外邪,并无内暑”之说。2022/12/1782(5)暑邪凡夏至之后,立秋以前,致病具有炎热、升散、兼20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①暑为阳邪,其性炎热;②暑性升散、扰神耗气伤津;③暑多挟湿。2022/12/1783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①暑为阳邪,其性炎热;2022/12/1(6)燥邪
凡致病具有干燥、收敛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燥邪。燥为秋季主气。秋季敛肃,气候干燥缺乏水分,人体易感燥邪而发病。由于兼邪不同可分为温燥和凉燥。温燥由由燥与热合所致,凉燥由燥与寒合所致。2022/12/1784(6)燥邪凡致病具有干燥、收敛等特性的外邪,称为2022/外燥与内燥的区别
外燥由于外感燥邪、肺卫失宣所致,可见发热、头痛、少汗、口渴心烦、鼻干咽燥,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咳而不爽。内燥为津伤血少,机体失其濡润所致,是津伤液耗的一种表现。由热盛津伤,或汗、吐、下后伤津过多或失血过多,或久病阴血内伤等原因引起。多见口咽干燥、皮肤干糙,毛发干枯不荣,肌肉消瘦,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症。2022/12/1785外燥与内燥的区别外燥由于外感燥邪、肺卫失宣所致,可见发热、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①燥邪干涩,易伤津液;②燥易伤肺;2022/12/1786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①燥邪干涩,易伤津液;2022/12/(二)温疫邪气1、疠气的基本概念疠气指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邪。在中医文献中,又有“瘟疫”、“疫毒”、“戾气”、“异气”、“毒气”、“乖戾之气”等名称。导致的疾病称为“疫病”、“瘟病”、“瘟疫病”。2022/12/1787(二)温疫邪气1、疠气的基本概念2022/12/12262、疠气的致病特点①发病急骤,病情危笃;②传染性强,易于流行,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区别于其它病邪最显著的特征)③一气一病,症状相似。2022/12/17882、疠气的致病特点①发病急骤,病情危笃;2022/12/13、疠气的形成和疫病流行的因素⑴气候反常:自然界气候的反常变化;⑵环境污染和饮食不洁;⑶预防隔离工作不力;⑷社会因素:疫疠的流行,与社会的经济、文化状况有关。2022/12/17893、疠气的形成和疫病流行的因素⑴气候反常:自然界气候的反常变4、疫病发生的类型及特点⑴温疫:主要表现为高热、自汗而渴,不恶寒,或先憎寒而后发热,日后但热而无憎寒,头疼身痛,脉数。⑵寒疫:主要表现为憎寒壮热,头痛骨节烦热,虽发热而不甚渴,或咳嗽气壅,或鼻塞声重。⑶湿热疫:主要表现为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苔白或黄,口渴不引饮,身重头痛,目黄,胸满丹疹,泄泻等,多与季节气候的过热挟湿有关。2022/12/17904、疫病发生的类型及特点⑴温疫:主要表现为高热、自汗而渴,不二、内伤性致病因素(内伤病因)内伤病因,是指能直接伤及脏腑气血阴阳而发病的一类病因,是与外感病因相对而言的。主要在于邪气来源、侵入途径、致病特点等有所差异。此类病因所致疾病非外邪所侵,病起于内,故所致疾病称为内伤病。2022/12/1791二、内伤性致病因素(内伤病因)内伤病因,是指能直接伤及脏腑气(一)七情内伤七情内伤,由于突然强烈或长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的生理调节范围,引起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的异常变化,使气机紊乱、脏腑损伤,阴阳失调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是诱发多种身心疾病的一类病因。2022/12/1792(一)七情内伤七情内伤,由于突然强烈或长久的情志刺激,2021、七情致病的基础(1)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情志活动是以五脏精气为物质基础,不同的情志变化对各脏腑有不同的影响,而脏腑气血的变化,也会影响情志的变化,正常的精神情志活动是脏腑生理功能正常,精气血充盈的外在表现。反之,当脏腑生理功能失常,精气血失去充盈时则会出现异常的精神情志变化。2022/12/17931、七情致病的基础(1)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2022/12/(2)七情内伤的形成因素①社会因素;②疾病因素;③体质因素此外,环境因素,如噪音、水、空气污染等,亦可影响情志活动而导致疾病的发生。2022/12/1794(2)七情内伤的形成因素①社会因素;2022/12/12332、七情致病的特点⑴直接伤及内脏,首伤心神;⑵影响脏腑气机,引发多种病证;⑶数情交织为病,多伤及心肝脾;⑷可致病情加重,或迅速恶化。2022/12/17952、七情致病的特点⑴直接伤及内脏,首伤心神;2022/12/
(二)饮食失宜
1、饥饮不节;2、饮食不洁;3、饮食偏嗜。2022/12/1796(二)饮食失宜1、饥饮不节;2022/12/1235(三)劳逸失度1、过劳⑴劳力过度⑵劳神过度⑶房劳过度2、过逸2022/12/1797(三)劳逸失度1、过劳2022/12/1236(四)禀赋异常⑴禀赋不足:小儿禀受父母的精气不足,致使精气血虚弱,发育障碍、不良或畸形而言。⑵禀赋缺失:小儿禀受父母的精气偏颇或不足,致使出生时即存在的某脏器组织的缺失;或各种形态和结构异常,可以是某一脏器、脏器的一个部分或人体较大区域的异常。2022/12/1798(四)禀赋异常⑴禀赋不足:小儿禀受父母的精气不足,致使精20三、病理产物类致病因素病理产物类致病因素是继发于其他病理过程而产生的致病因素,又称为继发性病因。在疾病过程中,由于外感病因、内伤病因的作用,引起气血津液代谢失调、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功能异常等病理变化,可产生痰饮、瘀血、结石等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一经产生,又可引发机体更为复杂的病理变化而成为新的致病因素。病理产物类致病因素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的双重特点。2022/12/1799三、病理产物类致病因素2022/12/1238(一)痰饮水湿1、痰饮水湿的概念痰饮水湿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属于继发性病因。这种病理产物一经形成便作为一种新的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脏腑功能失调继而引起各种复杂的病理变化。2022/12/17100(一)痰饮水湿1、痰饮水湿的概念2022/12/1239
2、痰饮水湿的形成
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逸导致肺脾肝肾三焦膀胱脏腑气化功能失常—肺失宣肃,水津不能敷布下输;脾失健运,水湿停聚;肝疏泄失常;肾气化失司,水湿不化;三焦水道不通;膀胱贮尿排尿失常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基础)聚而生成水湿痰饮。2022/12/17101
2、痰饮水湿的形成
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逸导致肺脾肝肾三3、痰饮水湿的致病特点⑴阻碍气血运行;⑵影响脏腑气机;⑶易和他邪为患;⑷易蒙窍扰神;⑸病势缠绵,病程较长(湿邪)2022/12/171023、痰饮水湿的致病特点⑴阻碍气血运行;2022/12/1244、痰饮水湿致病的病证特点痰饮水湿形成后,随气升降流行,内而脏腑,外而筋骨皮肉,无所不至,可影响多个脏腑组织,致病广泛,症状复杂,变化多端。在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大体可归纳为咳、喘、悸、眩、呕、满、肿、痛八大症状。虽然痰饮水湿病证繁多,错综复杂,但舌苔滑腻,为其共有特点之一。2022/12/171034、痰饮水湿致病的病证特点痰饮水湿形成后,随气升降流行,内而(二)瘀血1、瘀血的概念瘀血,又称为恶血、败血、血、蓄血等。瘀血指体内血液凝聚停滞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属于继发性病因。既包括脉管中凝聚不行之血,又包括体内存积的离经之血。2022/12/17104(二)瘀血1、瘀血的概念2022/12/1243瘀血和血瘀的区别
两者涵义不同。瘀血具有病理产物及致病因素的双重性,因病致瘀,因瘀又导致新病,为病因学概念;血瘀是指血液运行不畅或瘀滞不通,为病机学概念。侧重于讨论病理产物和病因时称为“瘀血”,侧重于讨论病机时称为“血瘀”。2022/12/17105瘀血和血瘀的区别
两者涵义不同。瘀血具有病理产物及致病2021、瘀血的形成(了解内容)外邪入侵情志所伤饮食劳逸外伤导致气血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利出现:⑴气虚血瘀;⑵气滞血瘀;⑶血寒致瘀;⑷血热成瘀;⑸血虚致瘀;⑹出血致瘀.2022/12/171061、瘀血的形成(了解内容)外邪入侵情志所伤饮食劳逸外伤导致气3、瘀血的致病特点⑴瘀血致病的共同特点①阻滞气机;②瘀阻经脉;③病位固定;④病证繁多.2022/12/171073、瘀血的致病特点⑴瘀血致病的共同特点2022/12/12⑵瘀血致病的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花岗岩供应商合同样本
- 解除购房合同的程序指南
- 砖块采购合同范例
- 苗木购销合同范本详尽文件
- 纸箱采购合同范本
- 信用社个人借款合同范本
- 蔬菜采购合同范本在线编辑
- 研究劳务分包合同的主体责任
- 展会服务合同范本电子版
- 商用房屋买卖合同签订要点
- 2024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册第三单元第1课《图形的初步认识》课件
- (正式版)HGT 22820-2024 化工安全仪表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综合实践活动课《早餐与健康》优质课件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菲迪克条款中文最新版
- 华南理工大学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 四分制验布标准.xls
- 1639.18山东省重点工业产品用水定额第18部分:金属矿采选业重点工业产品
- 习题参考答案
- 现在进行时和过去进行时中考专项复习.ppt
- 列管式冷却器GLC型冷却器尺寸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