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化】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_第1页
【美国文化】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_第2页
【美国文化】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_第3页
【美国文化】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地理环境作为人类赖以发展的基础,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与交流间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日本作为“东方的西方”,日本民族是个极有特点的民族。美国当代著名的文化人类学者本尼狄克特指出:“日本人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爱美,既蛮横又文雅,既刻板又富有适应性,既顺从又不甘任人摆布,既忠诚不二又会背信弃义,既勇敢又胆怯,既保守又善于接受新事物,而且这一切相互矛盾的气质都是在最高的程度上表现出来的。”这与日本的地理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此就日本的地理环境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加以论述。日本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是太平洋上一个呈弧状分布的群岛国家。东临太平洋;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同中国、朝鲜、俄罗斯相望;北面与库页岛、西伯利亚隔海相望。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既便于保存传统的民族文化,又有利于与欧亚大陆的国家交流,吸收其先进的文化。因此,日本自开国以来,便形成了一种在保存自己固有文化的基础上摄取外来优秀文化要素的社会机制和文化传统。有如一位日本学者所说:“日本人对于外国的文化,并不视为异端,不抱抵触情绪和偏见,坦率承认它的优越性,竭力引进和移植。”日本对中国文化、日本文化、印度文化、南蛮(以葡萄牙为主)文化、红毛(以荷兰为主)文化、西欧文化、美国文化的吸收就是如此。其中,大化改新前后对隋唐文化,明治时期对西欧文化,二战后对美国文化的吸收,可以说是外来文化吸收的三大高潮,其特点是以整个国家的规模进行全方位的吸收。像这样酣畅的文化吸收在世界历史上是不多见的。日本地处岛国,经常遇到台风的袭击,加上频繁的地震和火山爆发等,使日本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原始日本人以游牧和鱼猎为生,面对野兽越来越少的现实,民族生存成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海洋把日本隔离起来,但海洋又把日本同外界联系了起来。日本海由于里漫海流和对马海流,出现了大体上沿着周围陆地向左旋的环流,形成漂流性的航路。在造船和航海还不发达的远古时代,这是由朝鲜航行到日本的最方便的路线。通过它,中国的古老文明很早就传到日本。稻子是公元前3世纪传到九州的,把种稻的方法传给那些还完全依靠渔猎为生的人们,同时,还传来了青铜器、铁制农具和新的陶器等。”可见,受恶劣的自然条件所决定,日本要创造自己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很困难的,这就使日本存在着向外学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而自然航路又提供了向外学习的可能性,这一切就决定了日本文化的吸收性。由于日本社会长期吸收外来文化,在对外来文化崇尚、认同中,自然形成拿来主义价值观,即利用现代文明为我所用的功利主义态度。那么,对于西方文化(起源于希腊文化)和中国文化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文化体系,地理环境是怎样对它们产生影响的?地理环境对他们产生影响的方式和结果又有什么不同?首先从整体地理环境看,希腊本土三面环海,它们分别是东部的爱琴海、西部的爱奥尼亚海和亚德里亚海(他们是地中海的一部分),只有北部与欧洲大陆相连,这使希腊成为典型的海洋文明。而中国东面临海,西北横亘漫漫沙漠,西南有世界上最大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达四,五千公尺,这造就了中国的大陆文明。希腊的土地较为贫瘠,很不适于种植农作物。而且,荒凉的山坡把平原分割成块,使得陆地交通和交往极其困难。但是,爱琴海参差的海岸线为船只提供了大批港口,并且海岸线特别的长。因此,海洋成了古希腊人的生命线,他们靠驾船捕获海生动植物和进行远航贸易以维持生活。因为希腊和爱琴海地区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半岛西岸,扼欧、亚、非三大洲交通的要冲,便于古希腊人与西亚、北非的海上贸易往来。所以,古希腊奴隶制经济与其它地区的奴隶制经济的显著差别就是在于发达的工商业经济。这个差别是海洋赋予古希腊的:海洋的多变,时而凶险、时而平静,使得游历在海洋上的希腊人具有勇敢、现实、自由、多思、探索、富于进取的精神。而在希腊的每一个山顶上都能看到岛屿和大海,这大大的减少了人们的恐惧心理。与古希腊独特的海洋性地理环境相比,古代其他地方由于不具备相同的条件,因此那里的人民较少拥有希腊人所拥有的自由思想。不仅如此,发达的海上贸易还给古希腊人带来了富裕的生活,使雅典的民主政治得以建立,并由此培育了精神的自由;而且还给予人们较多的闲暇时间,以便于自由地追求各种学术。与外界的海上贸易,开阔了希腊人的眼界,增长了希腊人的见识,接触了城邦以外的文化,丰富了希腊人的思想,使他们对自由更加渴求。与海洋和贸易具有直接关系的、发达的奴隶制工商业文明本身就是开放的、外向型的、竞争性的,这决定了希腊人的精神是向上的、自由的、思维是发散性的。相反,中国内部平原广阔,特别是黄河,长江两流域平原毗连,没有明显的天然的屏障可以析划,但四周除东面沿海一方外其余三面皆是地理上的阻绝地带,这种一面临海,其它三面陆路交通极不便利,而内部回旋余地又相当开阔的环境,形成一种与外部世界半隔绝的状态,使中国没有向外部拓展的野心,专心于农耕经济,养成了独自经营,和平温顺的国民性格。所以,中国文化大体上是在本土独自酝酿成长,虽偶有外来文化成分由西域或海上传入,皆能雍容消纳,使中国文化的发展稳定而富于自信,具有保守性和封闭性的特征。同时,这种地形状况也使中国在面对历史上强悍的游牧民族南侵时,纵使丧失了首当其冲的的黄河流域,仍有广大的退路可供周旋。其他古文明地区沦亡于外族的入侵,即一蹶不振,独中国能对边族潜移默化,始终保持着自己文化的独特风格和完整系统,并使之绵延不绝。爱琴海地区气候温和,很适宜人居住。夏季信风从东北部刮来,温暖了炎热的天气;冬季的西风虽然覆盖了希腊半岛,带来了雨和雪,但并不寒冷,很少会结成冰。从希腊人的服饰和住房可以看出希腊的气候状况。他们穿着宽松的衣服,经常光着脚。其民房和家具十分简陋。由于气候宜人,希腊人喜爱在露天活动。希腊的公民大会就是在露天广场举行的。人们聚在露天的公共场所里,褒贬民主政治,评论人物,阐发自己的政治见解。这种社会生活有助于推动民主政治和自由精神的发展。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当人处于空旷的天地间时,其心胸往往十分开阔,思维活跃,整个人有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而中国气候复杂而多变,虽然大部分地区也适宜人民居住,但不时的自然灾害常常使人们流离失所苦不堪言,使人们不得不常常为安居乐业而担忧;且农耕经济使农民专心于在所分得的狭小的土地上精耕细作,在生产力十分落后的的条件下,虽然忙碌辛苦,也仅能糊口,这便养成了安土重迁,乐知天命,安分守己的民族性格。这种经济上对土地的依赖,反映到民族心理上则表现为对乡土的无限眷恋和对故国的深厚情怀。这种文化特色,形成中华民族最大的凝聚力。总述综上可见,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无处不有的。它作为文化的一根重要的指向标,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着文化的发展前途和发展方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文化的特色,促成了文化的多样性。有着不同地域环境的地区,形成了具有自己地域特点的典型文化,如海洋文化,山地文化,平原文化等,在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