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用 语文版八年级下第六第七单元诗词五首_第1页
复习用 语文版八年级下第六第七单元诗词五首_第2页
复习用 语文版八年级下第六第七单元诗词五首_第3页
复习用 语文版八年级下第六第七单元诗词五首_第4页
复习用 语文版八年级下第六第七单元诗词五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页(共6页)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诗五首十五从军征汉代乐府民歌的叙事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2、课文分析:①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写出封建兵役制度的极端的不合理。“十五”和“八十”两个词用了夸张的手法。目的是极言从军之久。因为诗的重点并不在为后人提供服役的确切时间,而是揭露兵役制度给人们带来的灾难。②“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老人对亲人家园的现状由茫然无际的想象到急切地、盼知又怕知地询问,内心非常矛盾。③“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远看。是说作者长久在外不得归家,归家后亲人都已离自己而去,表达了诗人的悲痛和思亲之情④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由遥看到近见,满眼一派凄凉破败景象,以悲凉的景象烘托老兵心中的悲哀。赏析这两句的妙处:作者没说室空无人,而是抓住野兔见人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作者没有直书庭园荒芜杂乱,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人去屋空,人亡园荒,更其形象,倍伤人心神。⑤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进一步表现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⑥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突出老兵出门张望(“出门东向看”)与老泪纵横(“泪落沾我衣”)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孤独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3、主题思想:诗歌描绘了一个久经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凄凉处境,揭露了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诉衷情(词牌名)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1、诗歌分析:①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词人再现往日的壮志凌云、越马扬戈、驰骋在南郑前线的勃勃英姿。●“当年”领起词,点出所叙是往日豪放军旅生活的回忆。●“觅封候”,引用班超的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觅”显示词人当年的自许、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万里”和“匹马”行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匹马征万里,呈现出一派超绝不凡之气。②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在前线仅半年,陆游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只有时时在梦中出现,而梦醒不知身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已是尘封色暗。一个“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之暗淡画面,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失落惆怅。③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三个三字句,形式排比,步步紧逼,声调短促,意思贯珠,说尽平生不得志。●这一句在承接上片的三、四两句“未、先、空”三字流露出沉痛的感情。④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总结自己一生,反省现实。理想不能实现,空有报国之心却不能在“天山”抗金前线奋战,而只能老死在滨水河滩。●“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和今日的失望,流露出对南宋统治集团的不满。●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先抑后扬,体现出词人壮志难酬的无奈心情对南宋统治集团的无比愤慨。2、※★●词的结构特色:这首词上片两句思昔,两句抚今;下片句句抚今,而又句句与思昔相关,这体现了词人创新的意向。在结构上打破了一般词常用的上片思昔下片抚今的结构方式,这样有利于情感的跌宕回旋。3、主题思想: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词中回顾自己当年在梁州参军,企图为恢复中原、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往事,如今壮志未酬,却已年老体衰,反映了作者晚年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愁苦心情。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背景简介:辛弃疾在1204年被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经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南乡子”是词牌名3、课文分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词人登上高高的北固楼,放眼望去是美好的神州风光,这牵发了他的联想,思古之情油然而生。●“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想到了国家的盛衰,千古的兴亡,正好比悠悠东逝的长江水,滚滚流不尽,令人惘怅感喟不已。最后一句化用了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上片是落笔眼前引遐思,下片则纵怀远古寄豪情。●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年少”指孙权。词人赞叹年少的孙权雄才大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引用《三国志》中的一个典故。曹操对刘备说,只有号称天下英雄的曹刘才是孙权的对手。●生子当如孙仲谋:也是引用《三国志》中的一个典故。此处赞叹年少的孙权雄才大略,实际上暗指类似东吴占据了江南半壁江山的南宋,没有出一个象孙权那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今昔对比,令词人慕古伤今,忧患惘怅。4、自选一个角度赏析这首词:选艺术特点角度。这首词时空纵横开阖,气势宏大,容典故入词,毫无斧凿印记,寄情委婉深沉,与典故合二为一,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5、主题思想: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被金兵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的怀念,并希望有像孙权那样有雄才有胆略的皇帝来领导抗金斗争,收复失地,统一中国。《诉衷情》和《南乡子》两首都是怀古伤今之作,都抒写了词人的爱国情怀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尽鹅飞罢!●朝天子,曲牌名咏喇叭,散曲题名王磐,明代散曲家全曲以“吹”字贯穿始终。●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写“吹”之声●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写“吹”之功用●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尽鹅飞罢——写“吹”之恶果。表达对“吹”的憎恨。●表面上句句是在咏喇叭,实际上句句是在揭露宦官敲诈百姓的罪行,活脱脱勾画出一群宦官趾高气扬、专横跋扈的丑恶嘴脸。※★●举例说明本曲借物咏怀和讽刺手法运用的好处。这首散曲表面是吟咏喇叭,实际上是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全曲在戏谑中寄憎恨之情,于诙谐中寓抨击之意。题材新颖,寓意深刻。例如:通过“曲儿小腔儿大”的对比,使“喇叭,唢呐”及所影射的对象——宦官穷尽其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腔”字道出了喇叭和宦官的共同特征,把那些贪官污吏的丑恶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乱如麻”三字则把宦官酷吏横冲直撞的骄横神态描摹殆尽。●主题思想:这首散曲表面是吟咏喇叭,实际上是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诗五首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huì),带月荷(hè)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2、课文分析:★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交代了劳作的地点:南山;劳作的成果:草盛豆苗稀;把“盛”与“稀”形成对比,写出了作者不善劳作的特点,同时也写出了劳作的艰辛。★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交代了劳作的时间:一整天;写出了劳作的艰辛,"带月荷锄归”写出了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相伴。月下,诗人扛着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构成一幅美丽的“月下归耕图”,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逸兴。★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反映劳作的艰辛和劳动带来的轻松喜悦的心情。★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点明主旨:劳作虽艰辛,但自己不与世同流合污的意愿没有被违背,保全了自己高洁的人格,暗含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黑暗社会污浊的批判,反映了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愿”更强调不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3、主题思想: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辞官归隐后的勤劳生活,表达了诗人归隐园田,“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贵品质。自食其力,以保持高洁人格的思想感情,4、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试举例说明。例如“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5、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试举例说明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例如“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题目解说: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湖南北部。张丞相指张九龄。这是一首投赠之作,诗人希望时任中书令的张九龄予以引荐做官,但是,诗人却没有直说,而是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出来。诗的前半部分写“望洞庭湖”,后半部分写“赠张丞相”,“赠”因“望”起,所以这首诗为感兴之作。课文分析★※诗的前四句写诗人登上岳阳楼所看到的波澜壮阔的洞庭湖。①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包含的意思。“虚”“太清”都是指天空。“浑太清”即水天相接。诗人不说天空倒映在湖中,而说湖水涵容天空;不说水天一色,而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突出洞庭湖的宏大气象给诗人留下的深刻印象。②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蒸腾在湖上的水气弥漫了云、梦二泽,汹涌的波涛冲击着岳阳城,感到脚底下的城楼都在摇动。写出了洞庭湖博大的气势。“撼”,摇动(动词,生动形象)。●★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前四句作者所看到的景象:仲秋八月的一天,诗人登上岳阳城楼,观赏洞庭湖。放眼望去,之间湖水漫溢,都快与堤岸齐平了,天空倒映在湖面上,天水一色,洞庭湖蒸腾的水汽弥漫了云梦泽,汹涌的波涛冲击着岳阳城,诗人简直感到脚底下的城楼都在晃动。赏析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两句的意思是:蒸腾在湖上的水气弥漫了云、梦二泽,汹涌的波涛冲击着岳阳城,感到脚底下的城楼都在摇动。诗人从视觉感受、听觉感受和触觉感受写出了洞庭湖博大的气势,写得雄浑壮阔,极富艺术感染力。★※诗的后四句写诗人希望出仕,一展才华,做出一番事业。不过,说得很委婉。③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面对波澜壮阔的洞庭湖生发出的感慨,借双关(“济”字含义双关:既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之意,也有“直挂云帆济沧海”之意。)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没有人引荐,不能在天下太平盛世出仕为官,为民谋利,深感惭愧的苦衷。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④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运用《淮南子》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典故,暗喻自己想做官却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引荐自己出仕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这两句是全诗的主旨★※从写景和表意两方面来举例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这首诗在艺术上非常成功,历来为世人传诵。例如:写景从大处落笔,把洞庭湖秋色描绘得气势磅薄,雄浑壮阔,就像一幅泼墨写意画;表意很委婉含蓄,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自然过渡,表达“端居耻圣明”的心迹,再以“垂钓者”“羡鱼情”设喻作结,收到委婉达意的艺术效果。★主题思想:诗歌描写洞庭湖的壮丽景象和磅薄气势,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进取精神。终南别业(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1、解题:这首诗属于五言律诗,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描述了诗人退隐后悠闲于山水,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2、创作背景: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那种悠闲于山水,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3、翻译:中年以后厌倦尘俗,信奉佛教;晚年安家在南山边陲。兴致来时,常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美好的事只有自己明白。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然走到流水的尽头,恰好看见闲云正在升起。偶然间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便与他谈笑起来,忘了回去的时间。4、课文分析:①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叙述诗人中年以后即厌尘俗,而信奉佛教。“晚”是晚年;“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此处原为宋之问别墅,王维得到这个地方后,完全被那里秀丽、寂静的田园山水陶醉了。②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概括山居得到的乐趣。“兴来每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胜事空自知”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与诗人有着同样兴趣爱好的人不多,兴致来时,他惟有独自游览,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他不求人知,只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③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具体描绘“胜事自知”。全诗的主旨句“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举例说明王维诗“诗中有画”的特点举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两句意思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恰好看见闲云正在升起。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地揭示出来了。从艺术上看,这两句诗可谓是“诗中有画”,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④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既具体描绘作者悠闲放任之乐趣,更突出“偶然”二字,显出心中的悠闲。5、小结: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诗中把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诗人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这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隐居者的形象,如见其人。同山间老人谈谈笑笑,把回家的时间也忘了,十分自由惬意,这是诗人捕捉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例,突出地表现了退隐者豁达的性格。诗语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6、思想感情: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渔家傲(李清照)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继柳永、秦观、周邦彦之后又一著名婉约派词人。2、解题: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视野开始开阔起来。此词当为易安南渡后的词作。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设想与天帝问答,倾述隐衷,寄托自己的情思,景象壮阔,气势磅礴、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3、课文分析:★●词的上片一开篇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想接图。①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想接图。●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等景象,极为壮丽。●动词用得尤为贴切,“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转、舞”将人在风浪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无数的舟船在破浪前进,摇摆不定;人在船上,直觉得星河在旋转。②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写词人在梦中飞到了天空,见到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