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理论-讲义_第1页
系统理论-讲义_第2页
系统理论-讲义_第3页
系统理论-讲义_第4页
系统理论-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系统理论-讲义系统理论-讲义系统理论-讲义系统理论-讲义编制仅供参考审核批准生效日期地址:电话:传真:邮编:系统理论人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是由不同的而身体器官和循环系统共同构成的,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亦可以称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然而,人又是隶属于整个社会的,是在社会这一大的环境中生活的,对于社会这个更大的系统而言,个体或由个体所组成的家庭、团体等又构成了一个子系统或称次系统。正因为人并不是完全独立地、与他人和社会没有任何联结地生存于世上,因而在针对个体的社会工作中,不仅仅要从个体出发,而且要将人放入具体的情景和时代之中,考虑众多相互关联的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社会工作系统理论的基本理论与实践预设。一、背景(相关学科,发展形成)1、形成①一般认为,系统理论发端于冯·本特兰菲。系统理论实质上是一个生物学理论的主张,认为所有的机体都是系统,各个系统由不同的子系统组成并且相应地隶属于更大的系统。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尽管层次较高的系统是由其子系统组成的,但是这种系统一旦完成整合,就会具有其子系统并不具有的功能或特质。②伍兹和霍莉斯主张:汉奇斯(美国史密斯社会工作学院)于1930年最早将系统理论这一术语引入社会工作中,进行了初步尝试。③20世纪60年代,系统理论才作为一种独特的实践视角应用于社会工作实务中。2、发展海莉认为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冯·本特兰菲为代表的一般系统理论。其主要观点包括:系统具有边界,在边界之中而非边界之外,物质和精神能量可以进行交换;封闭的系统没有跨边界的交换;当物质和精神的能量穿越边界时,开放式系统形成了。①赫恩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他提出了全人或全貌的概念,将一贯以来对于个人内心心理动力的关注和拒交,转移到了外在于个人的环境变化之上。这就要求社工不仅仅要关注案主个人的心理状态或是产生的问题,而且应该从更大的社会环境出发,从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出发,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案主之所以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以及时代和社会背景,从而能够调动各方力量,更好地解决案主所存在的问题。②此后,高登斯坦提出了整合视角观点,而平克斯和米纳汉则以系统观点介绍整合的模式和方法,并较为详细地讨论了如何将系统观点纳入社会工作的实践模式,这一模式迅速在美国流行,被社工界正式和普遍地使用。这一时期系统理论之所以能够在社工领域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并能够如此迅速地发展,除了理论本身的完善,以及社工得到社会的普遍接受和重视之外,社会现实的变革则是推动系统理论在社工领域不断发展的深层次因素。此前,社会工作中的心理聚焦倾向一直占据核心地位,但是,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得社会工作者更多地将目光投向了社会性因素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的影响意义,更多地关注个人因素之外的环境和情景因素,更多的社会工作者开始致力于个人和社会的双重聚焦。而系统理论在接受现存社会秩序的前提下,改变了社工和社会福利服务机构的服务理念和工作方式,提供他们以“人在情境中”的思想,这种温和的、不极端的做法使得系统理论与作为国家的一部分的,并且是具有权威和权力的专业机构构架相契合,能够不断扩大器影响范围。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左右,以吉曼和杰特曼为代表的生态系统视角的兴起。生态系统视角认为生活模式是其中的引领者,它聚焦于系统之内和系统之内的互动,个人与环境的不适就成为了问题的原因。相比于一般系统理论,它聚焦于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的能力。①70年代后期,吉曼和杰特曼以及迈耶等著名的社工,总结了生态系统模式的发展中的各种理论建立了一套综合性的生态系统观点,称之为“生命模式”或“生活模式”,强调社工实务的干预焦点应将人置于其生活的场域,重视个人的生活经验、发展时期、生活空间与生态资源分布等有关个人与环境见的交流活动,并从生活变迁、环境品质与调和程度三个层面间的互动关系来引导社会工作的实施。②吉曼创制了生态系统理论以取代生态理论,有益于评估,且聚焦于家庭和环境支持的网络,利用家庭关系图和生态图作为视觉工具使得操作模式流程更加形象直观。③直至20世纪80年代,生态系统观点纳入了增权理论的取向,强调社会工作人员与案主应建立互惠性的权力关系,以便在实务上位案主进行倡导辩护。④最近十年有了新的进展,包括加入生态—社会视角、深生态学视角以及生态女性主义视角。第三阶段:复杂系统理论阶段,包括主要源自数学、物理学和工程学的复杂论和混沌论,它的发展时间比较短,仅仅是在最近20年内才逐渐应用到其他学科的领域。二、相关理论(社会学基础)系统理论的理论依据是基于对机械观点或归纳论的批判而形成的,它反对将复杂的社会事实或现象简单地拆分为几个部分,并仅仅对其中某一部分或某及部分进行独立的分析和研究,认为这样的研究会有失偏颇,陷入“见木不见林”的困境之中。系统理论关注在一定的界限之内有关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机制,并进而能够扩展到系统与环境之间的交换关系及融合状况,系统而又全面地对问题做出考察和研究。①有一种普遍的认识就是社会学脱胎于生物学,是生物学在解释社会现象时的一种运用。孔德在他的著作中将社会结构与生物体机构做出类比“可以将结构分解成要素、组织和器官,对于社会有机体,我们也可以进行同样的分析,甚至是用同样的名词”“我们可以这样看袋鼠社会有机体,把它分解为家庭——它们是社会真正的要素和细胞,然后是阶级或种族——它们是社会真正的组织,最后是城市和社区——它们是社会的器官”。孔德在社会结构的有机体类比方面,研究是比较粗糙的,但是他提供了一种在研究社会结构以及社会存在时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使得社会学的研究比其他人文学科更具有科学性,同时在确立社会学合法地位方面也做出了贡献。②在社会学理论领域,早在社会学创立之初,作为社会学创始人之一的斯宾塞就提出了社会有机体论。他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与社会学奠基者孔德的观点是一致的,强调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的观点。不过相比孔德来说,他的研究更为充分、具体、造成更大影响。斯宾塞认为社会有机体与生物有机体一样都经历了一个进化的过程。(在原始社会中,社会结构比较简单,社会的同质性也比较高,因而是没有分化存在的。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历史的发展,社会机构变得日益复杂,结构也由原来的单一结构向复杂和多元的结构转变,人与人之间的同质性为异质性所替代,社会结构出现了分化的现象,社会各部分的功能也随之出现了分化的现象,不同的人或人群开始承担不同的社会功能和社会角色,即角色和功能开始出现了专门化的趋势。社会越发展,结构越复杂,分化程度也就越高。社会有机体由承担不同社会功能的社会团体、社会组织构成,各部分之间的功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密不可分的,各部分经过整合和协调之后,形成了一个具有整体性的社会有机体,这种社会有机体由各部分组成,却又凌驾于各部分之上,具有各部分所不具有的特质和功能。同时,社会有机体的整体又受制于各个功能性的部分,因为在功能分化的社会之中,异质性导致部分与部分之间无法彼此替代,一旦有一个部分出现了功能失效,则很可能全社会都会陷入一种运转无序,甚至瘫痪的状态。另外,这些分化出来的、承担不同社会功能和角色的团体或组织,其本身也是一个系统,这些团体或组织之中,又存在着承担着不同任务、角色或功能的个体。因而,个人—团体—社会这是一个层层递进的关系结构,在每一个层次上,都能找到与生物有机体相类似的特性)。③系统理论在社会学领域内的集大成者是帕森斯。他在两个方面对与系统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有着指导意义。首先,他的系统理论强调对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社会系统与人格系统、文化系统以及行为有机体系统一起构成了行动系统,每个子系统都有其不同的功能(比如行为有机体系统对应的是适应的功能,人格系统对应的是达鹄的功能,文化系统具有维模的功能,而社会系统则具有整合的功能——这就是帕森斯著名的分析范式)。帕森斯进一步对社会系统做出了划分,认为在社会系统中,经济是承担了适应的功能,政治则负责目标的获取,社会化是维持模式的手段,而社区则负责对社会及社会中的个人进行整合。——系统是分层次的,而系统内各个子系统具有的功能也是分化的。然后,他关于社会行动的概念构架也对社会工作中的系统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称为“手段—目标”框架,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行动者,在帕森斯看来行动者是个人;2、行动的目标;3、行动者目前所具备的实现目标的手段;4、行动者身处其中的各种情景条件,这些条件会影响到目标和手段的选择;5、支配行动者行为的各种价值观念、规范限定;6、行动者指向目标的主观性决定。在社会工作过程中,行动者无疑是社会工作者,他们的目标是改变服务对象的现状、解决社会问题,而社会工作者所具备的条件以及他们身处其中的情景就是外在于案主系统的结构以及案主系统内部的情况。④帕森斯的系统理论存在很多问题和漏洞,他的后继者对理论进行了修正和改正。卢曼综合了帕森斯的系统观,在一般系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自己的社会系统理论,并称之为“一般社会系统理论”。与帕森斯相比,他更关注每一个系统存在于其中的复杂环境,并且研究了降低社会系统环境的复杂性不同纬度和因素。对卢曼而言,每个特定的系统都处在一个复杂而多维的环境之中,因为注定了系统必须应付环境所带来的种种复杂性,否则系统就有可能与其环境相混淆。为了避免这种危机的出现,系统就发展出了种种的机制来降低周边环境的复杂性,维持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边界。降低环境的复杂性有三个基本纬度:时间维度、物质纬度和符号纬度。系统沿着这三个维度发生作用,并且发展出各种机制,例如法律、意识形态、媒介等,以减少周围环境的复杂性,维系系统的存在以及稳定。在系统类型上,卢曼认为社会系统与有机体系统、机械系统和精神系统相互并列。而社会系统又可以分成互动系统、组织系统以及社会整体系统三种子系统。其中,互动系统是最为简单的一种,只要社会中的成员共同存在并且能够感知到彼此的存在时,互动系统就形成了。卢曼对于系统环境格外关注,在这一点上,最值得社会工作的系统模式对其进行借鉴。案主,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系统而言,其所处的社会系统就是一种环境,而且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环境,而这种社会系统对于更大的社会系统而言,也面对着一个复杂的环境,要解决案主的问题就要从各个层次上降低环境的复杂性,整合系统内部的各个结构和因素,并且明确系统和环境之间的边界,在此基础上,利用环境中的各种有利因素,这样才能最有效地达到目标。三、内容(理论假设、主要观点、方法技巧)1、理论假设第一,系统的“开放性”与“封闭性”。一个系统如果不能与在它以外的其他系统或是它身处其中的环境进行互动,那么它就属于一个封闭系统。反之,如果系统能够与别的系统或是周边环境进行物质或是信息的交换,那么它就是一个开放系统。开放系统进一步形成一个回馈圈,即双方能够相互影响,循环不已。第二,系统内的“集中化”与“分散化”。如果系统内部存在着居于发号施令领导地位的部分,而其他部分服从其领导并以其为中心进行活动,这就是一个集中化的结构。反之,如果各部分没有这样层级性的分工,每个部分完成的任务都大体相同,这样会造成各部分之间相互依赖型降低,或是在另一种情况下,系统中的每个部分与其他的系统或是该系统所处环境的联系和互动比之系统内部更为密切,这样就会造成系统的“分散化”趋势。与开放性密切相关。第三,系统的“分化”与“自律”。系统会经历成长、发展和扩张的过程,内部结构也会趋于复杂,由此必然会产生系统内部的分化现象,系统内部会产生更多的不同层次的子系统。但一个有机系统其本身被认为是具有一定的自律性的,使得系统内部保持一种聚合的运作态势,使其相互之间不产生分歧,从而达到一种能够降低周边环境复杂性的系统内部的合理性。第四,系统的“动态”与“稳定”。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变迁和演化的状态之中。但这样的变迁之中,系统仍能维持稳定和平衡。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系统在维持本身范畴的完整或圆满的运作目标,并不在于达到静态的平衡,消除负面或偏差的回馈,而是进一步争取更多积极的和正面的回馈,借以追求革新、改变和成长。第五,系统的“整体”和“部分”。系统由部分组成,但是整体所能够发挥的作用远远大于各部分的总和。整体不是部分的机械或简单地累加,而任何一个部分都会对整体的生存产生影响,且任何一部分的改变都会引起其他部分的变化,这也是系统各部分或子系统的互动性。第六,系统的“内部”和“外部”。系统的内外在不断进行着资源和信息的交换,系统外部的其他系统及环境对系统本身而言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和作用。如果一个系统所获得的输入超过其本身的输出,那么它就可以持续地生存,并与环境产生调适。反之,入不敷出,就可能导致系统的萎缩、衰败甚至灭亡。因而,系统是否可以从环境中获取充足的资源,是攸关生存的必要条件。2、主要观点1)结构一般系统理论认为:所有的集体都是系统,该系统由子系统组成。社会成员、家庭、邻里和社区被视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是社会系统的子系统。系统的视角原则是:人们为了满意的生活要依赖于其周边的社会环境。Pincus和Minahan(1973)将其分为三类系统:非正式自然系统(家庭、朋友、同事等)②正式系统(社区组织、社会福利机构、商会、学校等)③社会系统(司法、语言等)它们之间对服务对象均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服务对象陷入困境,其原因大致为:(1)没有必要资源,系统可能在其生活中不存在;(2)不知晓相关信息;或不希望用它们;(3)系统的政策可能制造新的问题(依附、利益冲突);(4)系统间相互冲突。关注点:①系统内:亲密程度、权力关系、互动方式、生理、心理层面、文化层面等;②系统外:社会资源、信息、社会支持等。2)过程系统基于介入或改变的考虑,介绍改变过程:输入(即资源进入系统)——流程(资源如何在系统内被运用)——产出(系统如何影响其外在环境)——回馈(经由与外在环境互动后所回收的资源和资讯)——生存或灭亡(即系统可以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资源而持续运作,或系统无法获得生存所需的必要资源而终止运作)3)行动Pincus和Minahan在将系统理论运用于社会工作实践时界定了社会工作的四个基本系统:(1)服务对象系统——案主系统(2)对象系统——目标系统(3)行动系统(4)改变系统——改变可能影响的人的系统6)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①协助人们使用和提升他们的能力以解决问题;②建立人们与资源系统之间的新的联系;③协助改善人们与资源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④改善系统内部以及各资源系统之间的互动;⑤协助建构和改变社会政策和规定,并向着有利于案主的方向发展;⑥提供案主生活所需的各种实质协作或心理支持;⑦扮演社会控制代理人的角色,成为社会控制的主体之一。7)技巧和方法表1系统视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