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管组织学和胚胎学课件_第1页
消化管组织学和胚胎学课件_第2页
消化管组织学和胚胎学课件_第3页
消化管组织学和胚胎学课件_第4页
消化管组织学和胚胎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化管DigestiveTract消化管DigestiveTract1内容介绍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食管胃小肠大肠消化管的免疫功能胃肠的内分泌细胞重点与小结思考题内容介绍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2一、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消化管壁自内向外分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与外膜4层。(一)黏膜(Mucosa)由上皮、固有层和黏膜肌层组成。1.上皮(epithelium):消化管两端为复层扁平上皮(Stratifiedsquamousepithelium),以保护功能为主;中段为单层柱状上皮(Simplecloumnarepithelium),以吸收功能为主;上皮下陷形成消化管壁内的各种小消化腺。2.固有层(Laminapropria):疏松结缔组织。3.黏膜肌层(Muscularismucosa):内环行、外纵行薄层平滑肌。一、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消化管壁自内向外分为黏膜、黏膜下3(二)黏膜下层(Submucosa)疏松结缔组织,食管及十二指肠分别有食管腺和十二指肠腺。(三)肌层(Muscularis)内环行、外纵行平滑肌。(四)外膜(Adventitia)分纤维膜(Fibrosa)和浆膜(Serosa)。纤维膜:由结缔组织构成。浆膜:由结缔组织和间皮共同构成。(二)黏膜下层(Submucosa)4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5二、食管

Esophagus腔面有纵行皱襞,食物通过时,皱襞消失。(一)黏膜1.上皮: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2.固有层:结缔组织。3.黏膜肌层:纵行平滑肌束。(二)黏膜下层结缔组织,含黏液性的食管腺。二、食管

Esophagus腔面有纵行皱襞,食物通过时,皱襞6(三)肌层内环行、外纵行两层,上1/3为骨骼肌,下1/3为平滑肌,中间为骨骼肌和平滑肌混合组成。(四)外膜为纤维膜。(三)肌层7食管食管8三、胃(Stomach)胃分为贲门部、胃体和胃底部、幽门部3部分。(一)黏膜1.上皮:单层柱状,由表面黏液细胞(Surfacemucouscell)组成。

表面黏液细胞:顶部胞质充满粘原颗粒,PAS阳性,HE染色颗粒不易着色;细胞侧面浅部有连接复合体。2.固有层:内有大量紧密排列的胃腺,分为贲门腺(Cardiacgland)、胃底腺(Fundicgland)和幽门腺(Pyloricgland)3种。

三、胃(Stomach)胃分为贲门部、胃体和胃底部、幽门9(1)贲门腺:分布于近贲门1-3cm的区域,为黏液腺。(2)幽门腺:分布于近幽门4-5cm的区域,为黏液腺。(3)胃底腺:分布于胃底和胃体部,分为峡部、颈部和底部3部分。由主细胞、壁细胞、颈黏液细胞、干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组成。①主细胞(Chiefcell):主要分布于底部,具有典型的蛋白质分泌细胞的结构特征。分泌胃蛋白酶原,又称胃酶细胞(zymogeniccell)。②壁细胞(Parietalcell):颈部、体部较多。(1)贲门腺:分布于近贲门1-3cm的区域,为黏液腺。10

L/M:细胞体积较大,圆形或锥形,胞质嗜酸性。E/M:①细胞内分泌小管,细胞游离面的胞膜向胞质内陷形成迂曲分支的小管;②微管泡系统,胞质内大量SER样的膜性小泡和小管。

功能:①分泌盐酸,可杀菌和激活胃蛋白酶原;②分泌内因子,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③颈黏液细胞(Mucousneckcell):较少,位于颈部,成楔形夹于其他细胞之间。分泌黏液。④干细胞(Stemcell):分布于胃底腺颈部和胃小凹深部。可分化为表面黏液细胞和其他的胃底腺细胞。L/M:细胞体积较大,圆形或锥形,胞质嗜酸性。11⑤内分泌细胞(Endocrinecell):后述。3.黏膜肌层:内环行、外纵行平滑肌。(二)黏膜下层

疏松结缔组织。(三)肌层

内斜行、中环行、外纵行3层平滑肌。(四)外膜

浆膜。⑤内分泌细胞(Endocrinecell):后述。12胃胃13胃底腺胃底腺14胃底腺示主细胞胃底腺示主细胞15胃底腺示壁细胞胃底腺示壁细胞16主细胞主细胞17壁细胞壁细胞18四、小肠(SmallIntestine)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分十二指肠(Duodeum)、空肠(Jejunum)和回肠(Ileum)。

环行皱襞(Circularfolds):部分黏膜和黏膜下层向腔内突出而成。于十二指肠末段和空肠头段发达,向下逐渐减少、变矮,至回肠中段以下基本消失。

肠绒毛(Villi):由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出而成。于十二指肠和空肠头段发达。十二指肠为宽大的叶状,空肠为长指状,回肠则为短锥状。四、小肠(SmallIntestine)小肠是消化吸19(一)黏膜上皮:单层柱状,由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和少量内分泌细胞组成。(1)吸收细胞(Absorptivecell):最多,高柱状,每个吸收细胞游离面有微绒毛(microvilli)2000-3000根,构成光镜下可见的纹状缘。(2)杯状细胞(Gobletcell):散在于吸收细胞间,分泌黏液。(3)内分泌细胞(Endocrinecell):后述。(一)黏膜202.固有层:有大量小肠腺绒毛中轴的固有层内有1-2条纵行毛细淋巴管,称中央乳糜管。

小肠腺(intestinalgland)。:除肠上皮的3种细胞外,还有潘氏细胞和干细胞。①潘氏细胞(Panethcell):位于肠腺底部,胞质内充满粗大的嗜酸性分泌颗粒,电镜下具有蛋白质分泌细胞的结构特征。分泌颗粒内含防御素(defensin)和溶菌酶。②干细胞:位于肠腺下半部,可分化为肠上皮和肠腺的其他细胞。2.固有层:有大量小肠腺绒毛中轴的固有层内有1-2条纵行毛213.黏膜肌层:内环行、外纵行平滑肌。(二)黏膜下层

十二指肠的黏膜下层含大量的十二指肠腺(deodeunalgland),分泌碱性黏液。(三)肌层

内环行、外纵行平滑肌。(四)外膜除部分十二指肠壁为纤维膜外,余为浆膜。3.黏膜肌层:内环行、外纵行平滑肌。22皱襞、绒毛、微绒毛皱襞、绒毛、微绒毛23十二指肠十二指肠24回肠回肠25绒毛绒毛26绒毛绒毛27吸收细胞之微绒毛吸收细胞之微绒毛28五、大肠(Largeintestine)

大肠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一)黏膜

无绒毛;杯状细胞多;固有层内有大量的大肠腺和孤立淋巴小结。(二)黏膜下层

可有成群脂肪细胞。(三)肌层

内环行、外纵行平滑肌。内环行肌局部增厚,形成结肠袋;外纵行肌局部增厚形成3条结肠带(taeniacoli)。(四)外膜

常有脂肪细胞聚集构成的肠脂垂(appendicesepiploicae)。五、大肠(Largeintestine)大肠分为盲肠29结肠结肠30大肠腺大肠腺31六、消化管的免疫功能消化管内具有淋巴小结和各种免疫细胞,可进行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微皱褶细胞(microfoldcell):

在肠集合淋巴小结处,局部黏膜成圆顶状向肠腔内隆起,此处无绒毛和肠腺。散在于此处的一些细胞游离面有微皱褶,称微皱褶细胞(M细胞)。M细胞基底面质膜内陷,形成一较大的穹隆,内含多个淋巴细胞。M细胞可提呈抗原。六、消化管的免疫功能消化管内具有淋巴小结和各种免疫细32七、消化管的内分泌细胞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基部胞质含分泌颗粒,又称基底颗粒细胞(basalgranularcell)。根据细胞游离面是否暴露于管腔,细胞分为两型。①开放型细胞:锥形,游离面暴露于管腔并有微绒毛。感受管腔内食物刺激和pH变化等化学刺激而分泌。②闭合型细胞:椭圆形,细胞顶部被相邻细胞覆盖,受局部环境变化而分泌。七、消化管的内分泌细胞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基部胞质含分泌33八、重点与小结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消化管壁自内向外分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与外膜4层。黏膜由上皮、固有层和黏膜肌层组成。黏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肌层为内环行、外纵行平滑肌。外膜分纤维膜和浆膜。纤维膜由结缔组织构成。浆膜由结缔组织和间皮共同构成。2.食管的结构特征①上皮为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②黏膜肌层为纵行平滑肌束。③黏膜下层含黏液性的食管腺。八、重点与小结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34④肌层上1/3为骨骼肌,下1/3为平滑肌,中间为骨骼肌和平滑肌混合组成。⑤外膜为纤维膜。3.胃底腺分布于胃底和胃体部,分为峡部、颈部和底部3部分。由主细胞、壁细胞、颈黏液细胞、干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组成。①主细胞:主要分布于底部,具有典型的蛋白质分泌细胞的结构特征。分泌胃蛋白酶原,又称胃酶细胞。②壁细胞:颈部、体部较多。④肌层上1/3为骨骼肌,下1/3为平滑肌,中间为骨骼肌和35L/M:细胞体积较大,圆形或锥形,胞质嗜酸性。E/M:①细胞内分泌小管;②微管泡系统。

功能:①分泌盐酸和内因子。③颈黏液细胞:较少,位于颈部,成楔形夹于其他细胞之间。分泌黏液。④干细胞:分布于胃底腺颈部和胃小凹深部。可分化为表面黏液细胞和其他的胃底腺细胞。⑤内分泌细胞L/M:细胞体积较大,圆形或锥形,胞质嗜酸性。364.皱襞与绒毛

皱襞:部分黏膜和黏膜下层向腔内突出而成。肠绒毛:由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出而成。绒毛中轴的固有层内有1-2条纵行毛细淋巴管,称中央乳糜管。5.小肠腺

由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少量内分泌细胞、潘氏细胞和干细胞。①潘氏细胞:位于肠腺底部,胞质内充满粗大的嗜4.皱襞与绒毛37

酸性分泌颗粒,电镜下具有蛋白质分泌细胞的结构特征。分泌颗粒内含防御素和溶菌酶。②干细胞:位于肠腺下半部,可分化为肠上皮和肠腺的其他细胞。6.大肠的结构特征

①黏膜:无绒毛;杯状细胞多;固有层内有大量的大肠腺和孤立淋巴小结。②黏膜下层:可有成群脂肪细胞。③肌层:内环行肌局部增厚,形成结肠袋;外纵行肌局部增厚形成3条结肠带。酸性分泌颗粒,电镜下具有蛋白质分泌细胞的结构特征。分泌颗38

④外膜:常有脂肪细胞聚集构成的肠脂垂。

7.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基部胞质含分泌颗粒,又称基底颗粒细胞。根据细胞游离面是否暴露于管腔,细胞分为两型。①开放型细胞:锥形,游离面暴露于管腔并有微绒毛。感受管腔内食物刺激和pH变化等化学刺激而分泌。②闭合型细胞:椭圆形,细胞顶部被相邻细胞覆盖,受局部环境变化而分泌。④外膜:常有脂肪细胞聚集构成的肠脂垂。39九、思考题1.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2.食管的结构特征3.胃底腺的组成4.皱襞与绒毛5.小肠腺的组成6.大肠的结构特征7.消化道内分泌细胞

九、思考题1.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40消化管DigestiveTract消化管DigestiveTract41内容介绍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食管胃小肠大肠消化管的免疫功能胃肠的内分泌细胞重点与小结思考题内容介绍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42一、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消化管壁自内向外分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与外膜4层。(一)黏膜(Mucosa)由上皮、固有层和黏膜肌层组成。1.上皮(epithelium):消化管两端为复层扁平上皮(Stratifiedsquamousepithelium),以保护功能为主;中段为单层柱状上皮(Simplecloumnarepithelium),以吸收功能为主;上皮下陷形成消化管壁内的各种小消化腺。2.固有层(Laminapropria):疏松结缔组织。3.黏膜肌层(Muscularismucosa):内环行、外纵行薄层平滑肌。一、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消化管壁自内向外分为黏膜、黏膜下43(二)黏膜下层(Submucosa)疏松结缔组织,食管及十二指肠分别有食管腺和十二指肠腺。(三)肌层(Muscularis)内环行、外纵行平滑肌。(四)外膜(Adventitia)分纤维膜(Fibrosa)和浆膜(Serosa)。纤维膜:由结缔组织构成。浆膜:由结缔组织和间皮共同构成。(二)黏膜下层(Submucosa)44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45二、食管

Esophagus腔面有纵行皱襞,食物通过时,皱襞消失。(一)黏膜1.上皮: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2.固有层:结缔组织。3.黏膜肌层:纵行平滑肌束。(二)黏膜下层结缔组织,含黏液性的食管腺。二、食管

Esophagus腔面有纵行皱襞,食物通过时,皱襞46(三)肌层内环行、外纵行两层,上1/3为骨骼肌,下1/3为平滑肌,中间为骨骼肌和平滑肌混合组成。(四)外膜为纤维膜。(三)肌层47食管食管48三、胃(Stomach)胃分为贲门部、胃体和胃底部、幽门部3部分。(一)黏膜1.上皮:单层柱状,由表面黏液细胞(Surfacemucouscell)组成。

表面黏液细胞:顶部胞质充满粘原颗粒,PAS阳性,HE染色颗粒不易着色;细胞侧面浅部有连接复合体。2.固有层:内有大量紧密排列的胃腺,分为贲门腺(Cardiacgland)、胃底腺(Fundicgland)和幽门腺(Pyloricgland)3种。

三、胃(Stomach)胃分为贲门部、胃体和胃底部、幽门49(1)贲门腺:分布于近贲门1-3cm的区域,为黏液腺。(2)幽门腺:分布于近幽门4-5cm的区域,为黏液腺。(3)胃底腺:分布于胃底和胃体部,分为峡部、颈部和底部3部分。由主细胞、壁细胞、颈黏液细胞、干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组成。①主细胞(Chiefcell):主要分布于底部,具有典型的蛋白质分泌细胞的结构特征。分泌胃蛋白酶原,又称胃酶细胞(zymogeniccell)。②壁细胞(Parietalcell):颈部、体部较多。(1)贲门腺:分布于近贲门1-3cm的区域,为黏液腺。50

L/M:细胞体积较大,圆形或锥形,胞质嗜酸性。E/M:①细胞内分泌小管,细胞游离面的胞膜向胞质内陷形成迂曲分支的小管;②微管泡系统,胞质内大量SER样的膜性小泡和小管。

功能:①分泌盐酸,可杀菌和激活胃蛋白酶原;②分泌内因子,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③颈黏液细胞(Mucousneckcell):较少,位于颈部,成楔形夹于其他细胞之间。分泌黏液。④干细胞(Stemcell):分布于胃底腺颈部和胃小凹深部。可分化为表面黏液细胞和其他的胃底腺细胞。L/M:细胞体积较大,圆形或锥形,胞质嗜酸性。51⑤内分泌细胞(Endocrinecell):后述。3.黏膜肌层:内环行、外纵行平滑肌。(二)黏膜下层

疏松结缔组织。(三)肌层

内斜行、中环行、外纵行3层平滑肌。(四)外膜

浆膜。⑤内分泌细胞(Endocrinecell):后述。52胃胃53胃底腺胃底腺54胃底腺示主细胞胃底腺示主细胞55胃底腺示壁细胞胃底腺示壁细胞56主细胞主细胞57壁细胞壁细胞58四、小肠(SmallIntestine)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分十二指肠(Duodeum)、空肠(Jejunum)和回肠(Ileum)。

环行皱襞(Circularfolds):部分黏膜和黏膜下层向腔内突出而成。于十二指肠末段和空肠头段发达,向下逐渐减少、变矮,至回肠中段以下基本消失。

肠绒毛(Villi):由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出而成。于十二指肠和空肠头段发达。十二指肠为宽大的叶状,空肠为长指状,回肠则为短锥状。四、小肠(SmallIntestine)小肠是消化吸59(一)黏膜上皮:单层柱状,由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和少量内分泌细胞组成。(1)吸收细胞(Absorptivecell):最多,高柱状,每个吸收细胞游离面有微绒毛(microvilli)2000-3000根,构成光镜下可见的纹状缘。(2)杯状细胞(Gobletcell):散在于吸收细胞间,分泌黏液。(3)内分泌细胞(Endocrinecell):后述。(一)黏膜602.固有层:有大量小肠腺绒毛中轴的固有层内有1-2条纵行毛细淋巴管,称中央乳糜管。

小肠腺(intestinalgland)。:除肠上皮的3种细胞外,还有潘氏细胞和干细胞。①潘氏细胞(Panethcell):位于肠腺底部,胞质内充满粗大的嗜酸性分泌颗粒,电镜下具有蛋白质分泌细胞的结构特征。分泌颗粒内含防御素(defensin)和溶菌酶。②干细胞:位于肠腺下半部,可分化为肠上皮和肠腺的其他细胞。2.固有层:有大量小肠腺绒毛中轴的固有层内有1-2条纵行毛613.黏膜肌层:内环行、外纵行平滑肌。(二)黏膜下层

十二指肠的黏膜下层含大量的十二指肠腺(deodeunalgland),分泌碱性黏液。(三)肌层

内环行、外纵行平滑肌。(四)外膜除部分十二指肠壁为纤维膜外,余为浆膜。3.黏膜肌层:内环行、外纵行平滑肌。62皱襞、绒毛、微绒毛皱襞、绒毛、微绒毛63十二指肠十二指肠64回肠回肠65绒毛绒毛66绒毛绒毛67吸收细胞之微绒毛吸收细胞之微绒毛68五、大肠(Largeintestine)

大肠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一)黏膜

无绒毛;杯状细胞多;固有层内有大量的大肠腺和孤立淋巴小结。(二)黏膜下层

可有成群脂肪细胞。(三)肌层

内环行、外纵行平滑肌。内环行肌局部增厚,形成结肠袋;外纵行肌局部增厚形成3条结肠带(taeniacoli)。(四)外膜

常有脂肪细胞聚集构成的肠脂垂(appendicesepiploicae)。五、大肠(Largeintestine)大肠分为盲肠69结肠结肠70大肠腺大肠腺71六、消化管的免疫功能消化管内具有淋巴小结和各种免疫细胞,可进行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微皱褶细胞(microfoldcell):

在肠集合淋巴小结处,局部黏膜成圆顶状向肠腔内隆起,此处无绒毛和肠腺。散在于此处的一些细胞游离面有微皱褶,称微皱褶细胞(M细胞)。M细胞基底面质膜内陷,形成一较大的穹隆,内含多个淋巴细胞。M细胞可提呈抗原。六、消化管的免疫功能消化管内具有淋巴小结和各种免疫细72七、消化管的内分泌细胞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基部胞质含分泌颗粒,又称基底颗粒细胞(basalgranularcell)。根据细胞游离面是否暴露于管腔,细胞分为两型。①开放型细胞:锥形,游离面暴露于管腔并有微绒毛。感受管腔内食物刺激和pH变化等化学刺激而分泌。②闭合型细胞:椭圆形,细胞顶部被相邻细胞覆盖,受局部环境变化而分泌。七、消化管的内分泌细胞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基部胞质含分泌73八、重点与小结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消化管壁自内向外分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与外膜4层。黏膜由上皮、固有层和黏膜肌层组成。黏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肌层为内环行、外纵行平滑肌。外膜分纤维膜和浆膜。纤维膜由结缔组织构成。浆膜由结缔组织和间皮共同构成。2.食管的结构特征①上皮为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②黏膜肌层为纵行平滑肌束。③黏膜下层含黏液性的食管腺。八、重点与小结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74④肌层上1/3为骨骼肌,下1/3为平滑肌,中间为骨骼肌和平滑肌混合组成。⑤外膜为纤维膜。3.胃底腺分布于胃底和胃体部,分为峡部、颈部和底部3部分。由主细胞、壁细胞、颈黏液细胞、干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组成。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