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中外公债理论学说的发展及演变学习目标:掌握西方公债理论学说的不同流派及其理论要点;了解中国不同历史阶段的公债理论学说及观点;理解不同公债理论学说的主要差异与分歧的主要根源。
第二章中外公债理论学说的发展及演变学习目标:1引言公债作为公共信用,产生于封建社会末期,然而形成比较系统的公债思想大概只有200多年的时间。在公债理论走向成熟和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可把公债思想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早期公债论、公债有害论、公债有益论和公债负担论。引言公债作为公共信用,产生于封建社会末期,然2第一节西方公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一、早期公债论二、公债有害论(亚当斯密的公债理论;大卫李嘉图的公债理论约斯穆勒的公债理论;迪策耳的公债理论)三、公债有益论(凯恩斯学派的公债理论)四、公债负担论(布坎南的公债理论)第一节西方公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一、早期公债论3一、早期公债论我们把亚当·斯密以前的经济学家们关于公债的观点笼统地概括为早期的观点。没有一个比较系统的关于公债的理论,而且绝大多数的经济学家如弗朗斯瓦·魁奈和达芬南特等都只是在论及其他经济理论时略微触及到一点公债的内容。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是詹姆斯·斯图亚特,他在176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一书中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公债的理论。主要观点:从公债与私债的关系上论述了公债对经济的无害性;公债发行不是危险的事情;政府的借款能力可以是无限度的。一、早期公债论我们把亚当·斯密以前的经济学家们关于公债的观点4二、公债有害论公债有害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是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让·巴蒂斯特、萨伊和大卫·休谟。其基本观点是公债有害论:
(1)公债侵蚀私人资本;(2)公债发行要比当前征税痛苦小一些,故不平衡的预算扩大了政府行为并引起不负责任的政府行为;(3)公债使得未来征税更加困难;(4)公债融资是有成本的,用这种方式融资的公共项目具有双重支付:其一是所发生的利息支出,其二是公债的分期还本;(5)公债导致了通货贬值二、公债有害论公债有害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是亚5延伸思考大卫休谟“国家不消灭公债,公债必消灭国家”的思想OnPublicCreditbyDavidHume(1711-1776)西斯蒙弟:“对人类最有害的发明莫过于公债了,任何发明也不会包藏着这样大的骗局。”试结合欧债危机,对以上观点进行评判。翻译休谟的“论公债”一文。重读经典延伸思考大卫休谟“国家不消灭公债,公债必消灭国家”的思想6三、公债有益论公债有益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阿瑟·赛斯尔·庇古、阿尔文·汉森、阿巴·普塔契亚·勒纳和保罗·安东尼·萨缪尔森等。第一个主要论据是:公债对于一国的经济是有益的,它有利于刺激经济增长,有利于刺激经济复苏,有利于扩大就业并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外部环境。第二个论据是:公债不是后代的负担;就内债而言,不存在公债负担;公债可以随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增长;国家的资产和负债可以相互抵消。三、公债有益论公债有益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约7四、公债负担论公债负担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詹姆斯.M.布坎南、弗朗科·莫迪利亚尼和詹姆斯·爱德华·米德等。公债负担论在公债有益还是有害这一问题上虽然没有做出简单的回答,但是反对公债有益论,认为对公债的经济效应应做出具体的分析;同时,公债负担论也反对公债有益论的公债“非负担”理论,认为公债的实际负担转移给了后代。
四、公债负担论公债负担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詹姆斯.M.布坎南、8公债负担论可以概括如下:
(1)公债既有利也有弊;(2)公债应用于生产性经济支出;(3)公债对当代人不是负担,实际负担转移给了后代;(4)公债与私债基本是相同的;(5)内债与外债基本是相同的。
公债负担论可以概括如下:9第二节中国公债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建忠:第一次系统论述外债问题的中国人二、梁启超:中国近代公债思想的集大成者三、马寅初: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的公债思想四、陈云: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公债思想第二节中国公债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建忠:第一次系统论述外债10马建忠与严复:西方财政理论的传播者在19世纪末期所有谈论财政经济事务的思想家中,只有马建忠和严复两人才是真正研究过西方财政理论的人。——邓子基马建忠与严复:西方财政理论的传播者在19世纪末期所有谈论财政11生平简介马建忠(公元1845-1900年)曾于1876年被派往法国巴黎政学院学习,主要是研习国际政法制度,而国际商约,贸易、税则等又系其必修课程,故他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不仅有直接的感受,并具有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财政学、国际贸易的一定理论水平。所以,马建忠是我国19世纪后半期除容闳而处唯一的学习过西方财政经济学课程的学者,稍后的严复虽对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有较深研究,那是出于他个人爱好。从马建忠的论述中,我们才发现它具有资产阶级经济理论分析的色调,而不是仅为财政经济常识。由于他归国后主要从事外交和经济行政工作,其代表著作《适可斋记言记行》到1896年才刊行,故在此以前对当时思想界的直接影响并不算大。但是洋务派内部所起的作用却不小,因为他从70年代中期留学法国时代起,就曾不时对“借款、造路、创设海军、通商、开矿、兴学储材”等问题向李鸿章条陈见或答复征询,颇被李氏“称赏”,“所议多所采行”,对李氏财政或经济见解有一定影响。生平简介马建忠(公元1845-1900年)曾于1876年被派12公债思想马建忠作为一位长期以来被人们误会的历史人物,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是我国最早坚持引进外资以发展生产的思想家,而在19世纪晚期的中国提倡此说,真是“称之者一,谤之者百”,甚至在本世纪80年代以前还经常遭到现代学者的非议,这也是学术思想上的一件不幸之事。公债思想马建忠作为一位长期以来被人们误会的历史人物,一个重要13引进外资,马建忠称之为借债,特别是其《借债以开铁路说》成为近百年的众矢之的。其实他所谓“借债”,绝不是政府与政府间的借贷,而是由国家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推销修建国营铁路的债票。在本世纪70年代之末谈此问题,即使不受批评,也将为社会舆论所不齿。故马建忠的不幸是无足为怪的。问题的焦点在于人们习惯于数千年来从私经济角度观察事物的传统,一听说是“债”,不论公债私债,内债外债,全看成是坏事。马建忠学来了西方从财政金融角度看问题的知识,认定国“债”不仅不完全是坏事,有时甚至是很好的事。引进外资,马建忠称之为借债,特别是其《借债以开铁路说》成为近14他说:“……泰西各国,无一非债欠数千兆,而英,法、德、俄之称雄如故也。”历史的事实证明,他的这一观点不是没有道理的,例如,18、19世纪自由资本主义迅速成长繁荣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能很方便的举债——募集股本或发行公司债。而近几十年来的国内外公债实践无一不验证了以上观点。马建忠以这一观点与当时的人们谈举债问题,肯定会格格不入。他说:“……泰西各国,无一非债欠数千兆,而英,法、德、俄之称15马建忠主张以举债方式兴办的工商企业,范围是很广泛的,包括采矿、纺织、丝茶等等,而最引起非议的则为国家借债以开铁道。首先,他根据对中外政治经济情况的对比分析,肯定在中国“立富强之基者莫铁路若也”。然后,指出我国兴建铁路在地理条件、铁材、人力等方面都是很有利的,唯一的问题是如何筹集资金。马建忠主张以举债方式兴办的工商企业,范围是很广泛的,包括采矿16在他看来,封建财政困窘,无能为力,而富商又多顾虑,故只有两种方式可行,即所谓“国帑虽空独不能赊贷而化无为有乎!民资虽竭独不能纠股而集少成多乎”。在此两种方式中,民间集股的风气未开,集股很难,“无已则有借洋债之一法”。这里他又列举各国国债的事实以消除人们认为“称贷有伤国体”的顾虑。他肯定地说,国债“不可行之于军务,必不可不行于商务”。通过19世纪50到70年代欧美各国举债兴办铁路、机械厂、电报等企业的经验,他总结出“借债之经”的三条原则:即“取信之有本”,“告贷之有方”和“偿付之有期”,但仍指出“行权之道存乎其人”。(帑tang:古时指收藏钱财的府库和府库里的钱财。【古】又同孥nu)在他看来,封建财政困窘,无能为力,而富商又多顾虑,故只有两种17专栏:铁路改革启动前3次均失败
2012年3月18日,国务院批转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该意见中提到,今年要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要求,研究制定铁路体制改革方案,并责成铁道部、发改委等相关部门落实。
细细数来,这已经是改革开放后中国铁路所推进的第四次改革。1986年、2000年和2008年,三次改革皆因种种因素而以失败告终。
就改革失败的原因,中投顾问交通行业研究员申正远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分析道,“铁路是中国交通运输的命脉,改革中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危及到整体经济的发展态势,巨大的改革风险导致铁路改革的步子始终迈不大。”
时至今日,铁老大“政企不分”的形象依然坚若磐石,而且与前几次改革时相比,当前改革所面临的阻力更大。
“铁老大”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发展下形成了一批巨大的利益群体,要改革势必会触及到这部分人的利益,这给改革造成了很大阻力。”申正远说。
如果说人事的调整是每次铁路改革都要破解的难题,那么高铁狂潮后所堆积的巨额债务则成当下铁路改革的险滩,稍有不慎则是“玉石俱焚”。
虽然铁道部2011年财报尚未公布,但上海清算所公布的《铁道部2011年三季度审计报告》显示,截至去年9月30日,铁道部负债合计2.23万亿元,较2010年底增18%;资产负债率从2010年底的57.44%升至59.60%。
专栏:铁路改革启动前3次均失败
20118
有统计显示,已经开工的项目至少还需要2.8万亿元的后续投资。与高额的债务相比,铁路自身的盈利能力却令人担忧,预计在相当长时期内很难实现盈利。据悉,目前已经或即将开通的高铁与城际客运专线几乎全部亏损,少数繁忙干线和城市化连片地区的线路则有望在三五年后才逐渐扭亏为盈。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模式,有消息传出,铁道部或将以并入交通部的方式进行体制改革。未来组建交通部下属的铁路运输管理局,只负责铁路建设规划、铁路运输的统一调配和管理,而客运、货运等业务要和这个设立在交通部的铁路局分开,成立铁路运营企业集团,实现铁路运输市场化。
那么,铁道部背负的债务由谁来负责?“目前铁路负债需要一个债务主体来承担,不然不要说错综复杂的人事关系,仅债务问题就会打乱一切改革步伐。”有业内人士坦言。
如果借鉴国有银行改革的经验,政府买单是解决债务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有专家认为,铁道部的债务追根溯源是政策所致,是一种搁置成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政府一次性注资来解决。“铁路的债务不会影响铁路改革,更不会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只是需要政府埋单而已。”
但此次思路是否能被目前国内的民众所接受,却令人怀疑。“一切都推给体制,而所有的债务却要全国纳税人埋单,这简直就是最荒谬的逻辑。”有网友讥讽。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认为,解决铁路债务危机必须与铁路改革同步进行,要在改革的同时通过资产重组等方式解决铁路的债务危机。“具体来说,铁路建设与资产管理总公司作为承担专门职能的特殊企业,将负责今后国铁系统相关基础设施的投融资与建设,同时也负责相关资产的管理和债务偿还。建成后的铁路设施将委托或转让给铁路运输总公司负责运营,用运营利润偿还贷款。”王梦恕建议。
而申正远认为,政府和企业各承担一部分或许更为合理。“如果政企分开,铁路企业不可能完全承担所有的债务。对于政府来说完全甩袖子不管是不可能的,毕竟铁路是基础投资的一部分。因此,国家财政出一部分是必然的,但是企业也必然会承担一部分。”有统计显示,已经开工的项目至少还需19关于举洋债的具体办法,他的论述更是考虑周详,充分体现了他对西欧资本主义金融市场的理论与实质均有较深理解。例如,怎样与伦敦或巴黎的公私银行商谈举债;利息率的高低与发行债券的折扣;铁路未投入营运以前所需支付的利息的筹画以及投产后先行提成以备到期还本;如何赎回债券等。并特别强调指出这种方式的举洋债绝不需要抵押品,也不必要以国家关税的担保,只要能提出较精确的工程设计和未来利润之预期以示外洋,必可取歙云云。关于举洋债的具体办法,他的论述更是考虑周详,充分体现了他对西20他所论述的这些问题,均系欧洲各证券金融市场的运行活动和企业财务著作中的基本知识,到今天看来还基本上是正确的和可行的。不料这一议论竟遭到了长期的非议。资本主义世界的历史事实证明,一个后进国家要发展其经济,都得举外债,几乎没有例外,这是铁的事实。当然,其结果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但失败是其他原因造成的,与举债这种取得资金的方式无关,马建忠所建议的为兴修铁道而举债系西方资本市场的经常活动,如果能由此而获得借款的话,它的本身并无可非议之处,主要问题在于人们所听到“外债”二字就谈虎色变。他所论述的这些问题,均系欧洲各证券金融市场的运行活动和企业财21除了这种从西方资本市场募集债款的方式,他还提到另种由国家商业部门或由国营的商业总公司出名所举的外债,其用途系转借给各种急需资金的企业并利用这些企业所归还的本息以偿付外债之本息。这类的国债实际上是在国内起着一般银行的贷放作用。此类国债常会联系着两个问题,一是举债是否需要抵押品以为担保,二是借到外债后是否真正作生产贷放之用。所以,马建忠倡议举洋债以关办各种工商事业之论的本身,从理论上讲是不能非议的。至于因此而遭受诽谤,或后来出现不良后果,那是历史的不幸事件,不能责怪倡议者本人。除了这种从西方资本市场募集债款的方式,他还提到另种由国家商业22梁启超:中国近代公债思想的集大成者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梁启超:中国近代公债思想的集大成者梁启超(1873年2月2323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不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1898年,回京参加“百日维新”。7月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同年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民国初年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改建进步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1913年,进步党“人才内阁”成立,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袁世凯称帝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反对袁氏称帝,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1915年底,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参加反袁斗争。袁世凯死后,梁启超出任段祺瑞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11月,段内阁被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1927年,离开清华研究院。1929年病逝。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1890年赴京24学术成就梁启超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著。1901至1902年,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欧游归来之后,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研究重点为先秦诸子、清代学术、史学和佛学。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指导范围为“诸子”、“中国佛学史”、“宋元明学术史”、“清代学术史”、“中国文学”、“中国哲学史”、“中国史”、“史学研究法”、“儒家哲学”、“东西交流史”等。这期间著有《清代学术概论》、《墨子学案》、《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情圣杜甫》、《屈原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文化史》等。他一生著述宏富,有多种作品集行世,以1936年9月11日出版的《饮冰室合集》较称完备。《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梁启超在文学理论上引进了西方文化及文学新观念,首倡近代各种文体的革新。文学创作上亦有多方面成就:散文、诗歌、小说、戏曲及翻译文学方面均有作品行世,尤以散文影响最大。梁启超的文章风格,世称“新文体”。这种带有“策士文学”风格的“新文体”,成为五四以前最受欢迎、模仿者最多的文体,而且至今仍然值得学习和研究。梁启超写于1905年的《俄罗斯革命之影响》,文章以简短急促的文字开篇,如山石崩裂,似岩浆喷涌:“电灯灭,瓦斯竭,船坞停,铁矿彻,电线斫,铁道掘,军厂焚,报馆歇,匕首现,炸弹裂,君后逃,辇毂塞,警察骚,兵士集,日无光,野盈血,飞电刿目,全球挢舌,于戏,俄罗斯革命!于戏,全地球唯一之专制国遂不免于大革命!”然后,以“革命之原因”、“革命之动机及其方针”、“革命之前途”、“革命之影响”为题分而析之,丝丝入扣。难怪胡适说:“梁先生的文章……使读者不能不跟着他走,不能不跟着他想!”在书法艺术方面,梁启超早年研习欧阳询,后从学于康有为,宗汉魏六朝碑刻。学术成就梁启超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25他的家庭梁启超共有9个子女。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都成为杰出的人才。梁思顺(令娴)(1893年-1966年),长女,诗词研究专家。梁思成(1901年-1972年),长子,著名建筑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其妻为林徽因。梁思永(1904年-1954年),次子,著名考古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梁思忠(1907年-1932年),三子,曾任国民党十九路军炮兵校官,因病早殇。梁思庄(1908年-1986年),次女,著名图书馆学家。梁思达(1912年-),四子,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梁思懿(1914年-1988年),三女,从事社会活动。梁思宁(1916年-2001年),四女,投奔新四军参加中国革命。梁思礼(1924年-),五子,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的家庭梁启超共有9个子女。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都成为杰出的人26梁启超的财政及其公债思想梁启超的财政议论很多,尤以论述公债者为最突出,所以在1917年曾短期出任财政总长。如以近代财政学为尺度来衡量,他财政议论存在许多似是而非之论,当然也有若干正确的财政观点。他自1904年起就开始撰写与输入外资有关的著作,以后十年间共至少发表十篇外资问题的专著,占他的经济论著中的一个相当大的比重。他对公债问题的探讨,条分缕析,周密细致,在西方财政理论限度内瑕疵甚少,可算是梁启超的所有经济论述中最好的一部分。梁启超的财政及其公债思想梁启超的财政议论很多,尤以论述公债者27第一,公债对发展国民经济之作用。他强调发行公债不仅以财政用途为限,其尚有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他说:“公债之用,匪独在财政也,抑国民生计之滋长,实有待之。……民之持有现钱者贷诸国家而取其息,则此现钱为母财而能殖子者,一矣;国家获此现钱还以兴业,则其母财而髓殖子者,二矣;民以现钱易得债券,脱有不时之需,还可质债券以得现钱,券息未亏而现钱复资以治产,则其母财而能殖子者,三矣;如是辗转相引,可以以一现钱而并时为百教十人所利用”。把公债的作用描绘得如此美妙,可谓煞费苦心,但也不是没有它的道理。此外,他还列举了公债的二十几种用途。第一,公债对发展国民经济之作用。他强调发行公债不仅以财政用途28第二,外资的作用。梁启超于1904年就开始谈利用外资问题,那正是人们普遍对利用外资有反感的时候。马建忠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倡为举外债以兴铁路之说,以致其后半生常因此而遭到人们的非议。而梁启超对他独表同情,看来,梁氏此说在一定程度上是受马的启发。他说:“外资之来,非特投资者享其利也,而主国亦食其赐。此实不刊之公例也。故不审实情,而徒侵外资如虎,憎外资如蝎者,未可谓为完全之理论也”。他在那时能提出这样的论点,是需要有相当理论认识才敢于出此。经过七十多年,到今天此论点才渐被人们所理解。但这论点并不是马建忠或梁启超的创见,而是世界历史早已证明了的事实。固然,旧中国及一些其他国家都曾因举外债而蒙受苦痛,但那是另有原因,不是利用外资的必然结果。第二,外资的作用。梁启超于1904年就开始谈利用外资问题,那29第三,外资用途。梁启超已考虑到引进外资时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他指出“外资可怖之问题”不在于外资之“来源”与“受纳法”,而在于外资之“用途”与“管理法”。他所谓用途是指“用于生产的往往食外资之利,用于不生产的势必蒙外资之害”。所谓管理法系外资输入后“能全盘布局,分期偿还,则虽多而或不为病;反是则末路之悲惨,则不可思议”。他进一步指出,那时中国用外资之害还不在于不生产的外债,而在于“生产的”外债,主要是“因外债而丧失铁路及矿权”。这说明他所设想的外债是不提供担保抵押品的,并坚持不能用放债国人员来管理经营由外资兴办的事业。第三,外资用途。梁启超已考虑到引进外资时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30第四,举外债的对象。他在早期还主张“由政府出面借外债的或借外资”,后来则主张“对外国之个人而负债,勿对外国之国家而负债”,并建议由大清银行与外国资本家直接交涉,不由外国政府作中间人。更好的办法是向外国人发售国债券,其发行方式是由我国各银行与欧美资本家共结成辛迪加代向外国市场抛售,并主张平价发行,不采“折扣发行法”。在募集外资的方式问题上,他的办法离不开外国资本家,其理解还不及马建忠透彻,同时坚持平价发行方式,只有由政府在国内直接发行时才有可能,如果经由中外银行组成辛迪加代为发行,平价发行不可能有人愿为代劳。第四,举外债的对象。他在早期还主张“由政府出面借外债的或借外31第五、公债的偿还问题。在公债偿还问题上,他的观点更为特殊。他认为国家所举公债绝不必要还清。他说:“夫欧、美、日本诸国之公债,实生计界交易流通之一物品也。……苟政府一旦将所有公债扫数还清之,则全社会之机关且立滞。故民之购买公债者,其目的非待政府之还本也,始收薄息而利用此物以为商业上种种便利计耳。若不需之时,则适市而售之,不患无人承受,而现银可以立得,彼国之所以薄息而能募多数之债者皆此之由。”第五、公债的偿还问题。在公债偿还问题上,他的观点更为特殊。他32他还认为甚至提前还清公债也是不必要,“富有国家,公债累累,而预算有盈余也不以提前偿还”。评议资本主义国家的负债情况时,理解梁氏的这一启示是不无用处的。他还认为甚至提前还清公债也是不必要,“富有国家,公债累累,而33马寅初:北洋和国民政府的公债思想马寅初:北洋和国民政府的公债思想34第二章中外公债理论学说的发展课件35马寅初生平活动年表1882年6月224日(农历五月初九),出生于浙江嵊县浦口镇。
1898年受亲友资助到上海等地读书。
1902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矿冶专业。
1906年北洋大学毕业,赴美留学。
1910年在美国耶鲁大学取得经济学硕士学位。
1914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1916年回国后,应聘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
1919年3月22日,母亲病故,回乡治丧。
1927年离开北大,到浙江出任省政府委员。
1928年到南京,任国民政府立法院财政、经济两委员会委员兼委员长。
1929-1936年先后在南京大学、上海交大、苏州东吴大学、浙大任教。
1938-1940年任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
1940-1942年因反蒋被囚贵州息烽、江西上饶集中营达一年零八个月。
1945-1946年抗战胜利后,恢复人身自由,积极投身反独裁、反内战、争民主、求和平的爱国民主运动。
1949年辗转香港赴北平参政,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任命为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8月,被任命为浙江大学校长。1951年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
1957年7月,在《人民日报》发表《新人口论》。
1960年被迫辞去北京大学校长职务。
1963-1965年在家精心编撰《农书》,初稿一百万字。
1968-1972年因患病,双腿先后瘫痪,九十一岁时,直肠癌手术成功。
1979年9月,平反,并任命为北京大学名誉校长。11月,《新人口论》由北京出版社出版。
1982年5月10下午5时,在北京逝世,终年101岁。马寅初生平活动年表36链接马寅初:一生都作狮子吼,《法制晚报》李姿2005,4,28马金华:民国财政研究——中国财政现代化的雏形[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史志宏:晚清财政:1851-1894[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项怀诚:中国财政通史》(中华民国卷)[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中国财政通史》编写组:从中国财政史看财政的历史经验与发展规律[J].财政研究,2006,(11)链接马寅初:一生都作狮子吼,《法制晚报》李姿2005,4,237四、陈云: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公债思想
四、陈云: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公债思想
38毛泽东对陈云的评价开国之初,毛泽东对陈云在稳定物价、统一财经中的突出表现称之曰“能”,并说:平抑物价、统一财经,其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七届七中全会上,毛泽东推举陈云为中共中央副主席的候选人时说:“我看他这个人是个好人,他比较公道、能干,比较稳当,他看问题有眼光。”“不要看他和平得很,但他看问题尖锐,能抓到要点。”1959年6月24日:“国难思良将,家贫思贤妻。陈云同志对经济工作是比较有研究的,让陈云同志来主管计划工作、财经工作比较好。”1962年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说:“社会主义经济,对于我们来说,还有许多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拿我来说,经济建设工作中间的许多问题,还不懂得。工业、商业,我就不大懂。”他称赞:“陈云同志,特别是他,懂得较多。”“他的方法是调查研究。”毛泽东对陈云的评价开国之初,毛泽东对陈云在稳定物价、统一财经39陈云财经思想的主要内容一、要高度重视发展农业。“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粮食定天下定,粮食紧市场紧”。工业不能挤农业,城市不能挤农村,而要让农业、让农村。为了农业,市场其他方面牺牲一点是完全必要的。二、建设规模必须与国力相适应。在人民的生活和经济建设的关系上,陈云提出:“一要吃饭,二要建设”。陈云财经思想的主要内容一、要高度重视发展农业。“无农不稳,无40第三、国民经济要保持综合平衡。财政、信贷、物资和外汇的四大平衡理论。即制定经济计划必须做好财政收支、银行信贷、物资供需、外汇收支的综合平衡。只有保持这些平衡,才能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健康发展。
首先要求财政收支平衡。尽量不要有赤字,不把经济发展过分寄托在赤字上,赤字不能搞大了。同时,陈云也不是一概的要求既无内债又无外债。比如他在1980年就说过“现在有些带援助性质的外债,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低利自由外汇贷款,将来使用起来可能对我们有利。但使用时也是有条件的,数量也不会很大,并且现在还没有借到手。将来借到了,也要十分谨慎地使用,只能用在最关键性的项目上”。“外债可以借,但要尽量少借。借外债,要用得好,还得起”。财政赤字有益论是不对的。重要的是要把财政赤字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第三、国民经济要保持综合平衡。财政、信贷、物资和外汇的四大平41在银行信贷方面,他提到应该重视银根松紧的不同情况,掌握三种工具,一是银行收兑黄金、美钞的数量依银根松紧而定。二是银根紧时公债催收的松些,松时催收的紧些。三是银根紧时贸易部可以多买一些主要物资,松时可以少收买一些。在银行信贷方面,他提到应该重视银根松紧的不同42第四、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提出了建设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第四、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提出了建设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43陈云语录陈云语录44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十五字方法在财经工作中的运用是陈云在延安总结中国革命曲折发展的经验教训,学习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陈云做财经工作始终反对从原则出发、从书本出发、从外国出发,坚持从当时当地的实际出发;所有重大决策的出台都经过了交换、比较、反复的过程。这十五字方法起着统领作用,是他做财经工作获得极大成功的奥秘之一。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十五字方法在财45百分之九十与百分之十——正确处理调查研究与决策的关系
他每解决一个重要的财政经济问题,每作出一个重大的经济决策,事前都有一个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的过程。首先,陈云指出了调查研究与制定政策之间的本质联系。调查研究在先,制定政策在后;调查研究是制定政策的基础;只有经过调查研究,掌握了全面的实际情况,才能作出科学的决策,制定出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政策。其次,陈云指出了调查研究与制定政策之间量的关系。领导者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花在调查研究掌握实际情况上,而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作决策、制定政策。第三,陈云指出了调查研究的方法。这个方法概括起来就是要向敢于向你讲真话的人调查研究,以求掌握真实情况。百分之九十与百分之十——正确处理调查研究与决策的关系
他每46瓜皮帽与水烟袋——从战略上着眼考虑财经问题1982年1月25日,他在与国家计划委员会负责人座谈时,又一次说道:“上层机构要有人专心考虑大问题。我经常讲,过去的‘瓜皮帽,水烟袋’式的人专门考虑战略性问题;而我们现在的经济机关,却不大考虑这方面的问题。我们要有这样的战略家。计委要管这样的事。”陈云建议中央负责同志“要拿出一定时间‘踱方步’,考虑战略性的问题”。这是晚年陈云的嘱托之一,也是晚年陈云传授他主持财经工作的基本经验之一。瓜皮帽与水烟袋——从战略上着眼考虑财经问题1982年1月247三斤黄豆与半斤鱼——从细微处着手解决财经问题
60年代初,为解决人民生活困难问题,陈云提出每月供应三斤黄豆和半斤鱼。这是他从细微处入手解决财经问题的一个具体的例子。三斤黄豆与半斤鱼——从细微处着手解决财经问题
60年代初,为48“挤牛奶”与“削萝卜”——正确解决增收节支问题
“对支出用‘削萝卜’的办法,对收入用‘挤牛奶’的办法。”这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为了从根本上稳定金融物价、保障抗美援朝战争的需要而提出来的。“挤牛奶”,就是尽力增加可能增加的财政收入。“削萝卜”,就是尽量削减一切应该削减的支出。这是陈云对开源节流财政原则的运用和发展。“挤牛奶”与“削萝卜”——正确解决增收节支问题
“对支出用49“七分经济,三分政治”——正确处理经济与政治的关系
他认为,做经济工作的人,对思想政治工作注意不够,就很容易产生事务主义。如果不注意扭转,就会变得目光短浅。他也反对离开经济这个基础去搞空头政治。他指出:“倒过来,‘三分经济,七分政治’,行不行?这也是不行的。”总之,“只要我们按照‘七分经济,三分政治’长期做下去,有可能保证工作不犯大错误。”“七分经济,三分政治”,是陈云主持财经工作的指导性原则之一,虽是针对如何改进商业工作提出来的,但却适用于指导所有财经部门的工作。“七分经济,三分政治”,既指出了经济是基础,政治对经济有着重大影响,同时量化了经济与政治的关系,这是陈云经济智慧的特点之一。“七分经济,三分政治”——正确处理经济与政治的关系
他认为50“摸着石头过河”——正确处理目标与步骤的关系他重视目标要选准,但更重视在向目标前进时要有步骤,要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前进。他重视做什么的问题,但更重视怎么做的问题。从陈云文稿看,建国之后,陈云讲“摸着石头过河”,至少讲过5次。“摸着石头过河”,有步骤地前进,其中心思想是一个“稳”字。稳扎稳打是陈云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的重要特点之一。建国初期,稳定物价、稳定金融、稳定通货、稳定市场、稳定经济、稳定民心、稳定民生等,在陈云的著述中随处可见。1956年反对经济建设中的急躁冒进,陈云和周恩来是主要代表。反冒进的正面要求就是既积极又稳妥地前进。60年代就如何克服财经困难,他提出要“稳扎稳打”。对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陈云也是一再强调一个“稳”字,强调“步骤一定要稳妥”。“摸着石头过河”——正确处理目标与步骤的关系他重视目标要选51“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善于听取不同意见避免决策失误陈云认为有不同意见是好事;大家都不说话,那就天下不妙。一有错就有人骂,容易改正。如果人家天天喊万岁,一出错就是大错。他听汇报常说一句话:“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他每一次调查研究的活动,都要倾听各种不同的声音,让大家敢于言、尽其言。陈云所作的决策所以很少失误,是由于他注重调查研究;而他的调查研究所以能成功、能掌握真实情况,在于他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善于听取不同意见避免决策失误陈52西藏高原与喜马拉雅山——从基础出发,从基础做起为解决上海刚解放时的困难,曾一度设想把工厂搬出上海。陈云到上海调查研究后否定了这一设想。后来,他说:上海的许多工厂都是联在一起的,要造成一个大的工业城市,一定要有各种各样的工业打基础。没有这样一个基础,不行。“沙漠里头就不能有喜马拉雅山,一定要有西藏高原才行。”这体现了他从基础出发、从基础做起的财经工作方法。西藏高原与喜马拉雅山——从基础出发,从基础做起为解决上海刚53挑两筐鸡蛋与走钢丝——从平衡中求生存、求发展1950年5月,陈云就如何处理调整工商业与稳定金融物价的关系,打了这样一个比喻:“现在政府挑的是‘两筐鸡蛋’,不要碰破一头。”1951年5月,陈云在会上谈抗美援朝与稳定市场的关系时打着比喻、做着手势说:“同志们!现在是这样:这边一个杠子,那边一个杠子,中间一根铁丝,我一只手拿着一个沙袋在铁丝上走,很不好走!走不好就要翻掉!”1953年粮食供不应求时,既要处理好国家跟农民的关系,又要实行征购,这是一对很难处理的矛盾。对此,陈云说:“我现在是挑着一担‘炸药’,前面是‘黑色炸药’,后面是‘黄色炸药’。”挑两筐鸡蛋、走钢丝、挑一担炸药等比喻,表达了陈云在处理财经矛盾时,反对抓住一面而不注意另一面的片面做法,主张采取协调两方面的关系,从平衡中求生存、求发展的方法。最高决策层中,陈云是最早系统地论述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和综合平衡问题的理论家。他关于从平衡中求生存、求发展的方法,与他的按比例发展、综合平衡的经济理论是完全一致、息息相通的。挑两筐鸡蛋与走钢丝——从平衡中求生存、求发展1950年5月54第三节、不同公债理论学说分歧背后的根源辨析一、不同理论学说的主要分歧二、理论分歧背后的原因探析第三节、不同公债理论学说分歧背后的根源辨析一、不同理论学说的55一、不同理论学说的主要分歧1、公债的经济效应:有益vs有害2、公债的代际负担:有代际负担vs无代际负担3、公债与税收:是否存在本质差别一、不同理论学说的主要分歧1、公债的经济效应:有益vs有害56二、理论分歧背后的原因探析
1、不同的时代背景2、不同的约束条件二、理论分歧背后的原因探析
1、不同的时代背景57演讲完毕,谢谢观看!演讲完毕,谢谢观看!58第二章中外公债理论学说的发展及演变学习目标:掌握西方公债理论学说的不同流派及其理论要点;了解中国不同历史阶段的公债理论学说及观点;理解不同公债理论学说的主要差异与分歧的主要根源。
第二章中外公债理论学说的发展及演变学习目标:59引言公债作为公共信用,产生于封建社会末期,然而形成比较系统的公债思想大概只有200多年的时间。在公债理论走向成熟和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可把公债思想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早期公债论、公债有害论、公债有益论和公债负担论。引言公债作为公共信用,产生于封建社会末期,然60第一节西方公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一、早期公债论二、公债有害论(亚当斯密的公债理论;大卫李嘉图的公债理论约斯穆勒的公债理论;迪策耳的公债理论)三、公债有益论(凯恩斯学派的公债理论)四、公债负担论(布坎南的公债理论)第一节西方公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一、早期公债论61一、早期公债论我们把亚当·斯密以前的经济学家们关于公债的观点笼统地概括为早期的观点。没有一个比较系统的关于公债的理论,而且绝大多数的经济学家如弗朗斯瓦·魁奈和达芬南特等都只是在论及其他经济理论时略微触及到一点公债的内容。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是詹姆斯·斯图亚特,他在176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一书中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公债的理论。主要观点:从公债与私债的关系上论述了公债对经济的无害性;公债发行不是危险的事情;政府的借款能力可以是无限度的。一、早期公债论我们把亚当·斯密以前的经济学家们关于公债的观点62二、公债有害论公债有害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是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让·巴蒂斯特、萨伊和大卫·休谟。其基本观点是公债有害论:
(1)公债侵蚀私人资本;(2)公债发行要比当前征税痛苦小一些,故不平衡的预算扩大了政府行为并引起不负责任的政府行为;(3)公债使得未来征税更加困难;(4)公债融资是有成本的,用这种方式融资的公共项目具有双重支付:其一是所发生的利息支出,其二是公债的分期还本;(5)公债导致了通货贬值二、公债有害论公债有害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是亚63延伸思考大卫休谟“国家不消灭公债,公债必消灭国家”的思想OnPublicCreditbyDavidHume(1711-1776)西斯蒙弟:“对人类最有害的发明莫过于公债了,任何发明也不会包藏着这样大的骗局。”试结合欧债危机,对以上观点进行评判。翻译休谟的“论公债”一文。重读经典延伸思考大卫休谟“国家不消灭公债,公债必消灭国家”的思想64三、公债有益论公债有益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阿瑟·赛斯尔·庇古、阿尔文·汉森、阿巴·普塔契亚·勒纳和保罗·安东尼·萨缪尔森等。第一个主要论据是:公债对于一国的经济是有益的,它有利于刺激经济增长,有利于刺激经济复苏,有利于扩大就业并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外部环境。第二个论据是:公债不是后代的负担;就内债而言,不存在公债负担;公债可以随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增长;国家的资产和负债可以相互抵消。三、公债有益论公债有益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约65四、公债负担论公债负担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詹姆斯.M.布坎南、弗朗科·莫迪利亚尼和詹姆斯·爱德华·米德等。公债负担论在公债有益还是有害这一问题上虽然没有做出简单的回答,但是反对公债有益论,认为对公债的经济效应应做出具体的分析;同时,公债负担论也反对公债有益论的公债“非负担”理论,认为公债的实际负担转移给了后代。
四、公债负担论公债负担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詹姆斯.M.布坎南、66公债负担论可以概括如下:
(1)公债既有利也有弊;(2)公债应用于生产性经济支出;(3)公债对当代人不是负担,实际负担转移给了后代;(4)公债与私债基本是相同的;(5)内债与外债基本是相同的。
公债负担论可以概括如下:67第二节中国公债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建忠:第一次系统论述外债问题的中国人二、梁启超:中国近代公债思想的集大成者三、马寅初: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的公债思想四、陈云: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公债思想第二节中国公债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建忠:第一次系统论述外债68马建忠与严复:西方财政理论的传播者在19世纪末期所有谈论财政经济事务的思想家中,只有马建忠和严复两人才是真正研究过西方财政理论的人。——邓子基马建忠与严复:西方财政理论的传播者在19世纪末期所有谈论财政69生平简介马建忠(公元1845-1900年)曾于1876年被派往法国巴黎政学院学习,主要是研习国际政法制度,而国际商约,贸易、税则等又系其必修课程,故他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不仅有直接的感受,并具有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财政学、国际贸易的一定理论水平。所以,马建忠是我国19世纪后半期除容闳而处唯一的学习过西方财政经济学课程的学者,稍后的严复虽对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有较深研究,那是出于他个人爱好。从马建忠的论述中,我们才发现它具有资产阶级经济理论分析的色调,而不是仅为财政经济常识。由于他归国后主要从事外交和经济行政工作,其代表著作《适可斋记言记行》到1896年才刊行,故在此以前对当时思想界的直接影响并不算大。但是洋务派内部所起的作用却不小,因为他从70年代中期留学法国时代起,就曾不时对“借款、造路、创设海军、通商、开矿、兴学储材”等问题向李鸿章条陈见或答复征询,颇被李氏“称赏”,“所议多所采行”,对李氏财政或经济见解有一定影响。生平简介马建忠(公元1845-1900年)曾于1876年被派70公债思想马建忠作为一位长期以来被人们误会的历史人物,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是我国最早坚持引进外资以发展生产的思想家,而在19世纪晚期的中国提倡此说,真是“称之者一,谤之者百”,甚至在本世纪80年代以前还经常遭到现代学者的非议,这也是学术思想上的一件不幸之事。公债思想马建忠作为一位长期以来被人们误会的历史人物,一个重要71引进外资,马建忠称之为借债,特别是其《借债以开铁路说》成为近百年的众矢之的。其实他所谓“借债”,绝不是政府与政府间的借贷,而是由国家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推销修建国营铁路的债票。在本世纪70年代之末谈此问题,即使不受批评,也将为社会舆论所不齿。故马建忠的不幸是无足为怪的。问题的焦点在于人们习惯于数千年来从私经济角度观察事物的传统,一听说是“债”,不论公债私债,内债外债,全看成是坏事。马建忠学来了西方从财政金融角度看问题的知识,认定国“债”不仅不完全是坏事,有时甚至是很好的事。引进外资,马建忠称之为借债,特别是其《借债以开铁路说》成为近72他说:“……泰西各国,无一非债欠数千兆,而英,法、德、俄之称雄如故也。”历史的事实证明,他的这一观点不是没有道理的,例如,18、19世纪自由资本主义迅速成长繁荣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能很方便的举债——募集股本或发行公司债。而近几十年来的国内外公债实践无一不验证了以上观点。马建忠以这一观点与当时的人们谈举债问题,肯定会格格不入。他说:“……泰西各国,无一非债欠数千兆,而英,法、德、俄之称73马建忠主张以举债方式兴办的工商企业,范围是很广泛的,包括采矿、纺织、丝茶等等,而最引起非议的则为国家借债以开铁道。首先,他根据对中外政治经济情况的对比分析,肯定在中国“立富强之基者莫铁路若也”。然后,指出我国兴建铁路在地理条件、铁材、人力等方面都是很有利的,唯一的问题是如何筹集资金。马建忠主张以举债方式兴办的工商企业,范围是很广泛的,包括采矿74在他看来,封建财政困窘,无能为力,而富商又多顾虑,故只有两种方式可行,即所谓“国帑虽空独不能赊贷而化无为有乎!民资虽竭独不能纠股而集少成多乎”。在此两种方式中,民间集股的风气未开,集股很难,“无已则有借洋债之一法”。这里他又列举各国国债的事实以消除人们认为“称贷有伤国体”的顾虑。他肯定地说,国债“不可行之于军务,必不可不行于商务”。通过19世纪50到70年代欧美各国举债兴办铁路、机械厂、电报等企业的经验,他总结出“借债之经”的三条原则:即“取信之有本”,“告贷之有方”和“偿付之有期”,但仍指出“行权之道存乎其人”。(帑tang:古时指收藏钱财的府库和府库里的钱财。【古】又同孥nu)在他看来,封建财政困窘,无能为力,而富商又多顾虑,故只有两种75专栏:铁路改革启动前3次均失败
2012年3月18日,国务院批转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该意见中提到,今年要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要求,研究制定铁路体制改革方案,并责成铁道部、发改委等相关部门落实。
细细数来,这已经是改革开放后中国铁路所推进的第四次改革。1986年、2000年和2008年,三次改革皆因种种因素而以失败告终。
就改革失败的原因,中投顾问交通行业研究员申正远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分析道,“铁路是中国交通运输的命脉,改革中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危及到整体经济的发展态势,巨大的改革风险导致铁路改革的步子始终迈不大。”
时至今日,铁老大“政企不分”的形象依然坚若磐石,而且与前几次改革时相比,当前改革所面临的阻力更大。
“铁老大”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发展下形成了一批巨大的利益群体,要改革势必会触及到这部分人的利益,这给改革造成了很大阻力。”申正远说。
如果说人事的调整是每次铁路改革都要破解的难题,那么高铁狂潮后所堆积的巨额债务则成当下铁路改革的险滩,稍有不慎则是“玉石俱焚”。
虽然铁道部2011年财报尚未公布,但上海清算所公布的《铁道部2011年三季度审计报告》显示,截至去年9月30日,铁道部负债合计2.23万亿元,较2010年底增18%;资产负债率从2010年底的57.44%升至59.60%。
专栏:铁路改革启动前3次均失败
20176
有统计显示,已经开工的项目至少还需要2.8万亿元的后续投资。与高额的债务相比,铁路自身的盈利能力却令人担忧,预计在相当长时期内很难实现盈利。据悉,目前已经或即将开通的高铁与城际客运专线几乎全部亏损,少数繁忙干线和城市化连片地区的线路则有望在三五年后才逐渐扭亏为盈。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模式,有消息传出,铁道部或将以并入交通部的方式进行体制改革。未来组建交通部下属的铁路运输管理局,只负责铁路建设规划、铁路运输的统一调配和管理,而客运、货运等业务要和这个设立在交通部的铁路局分开,成立铁路运营企业集团,实现铁路运输市场化。
那么,铁道部背负的债务由谁来负责?“目前铁路负债需要一个债务主体来承担,不然不要说错综复杂的人事关系,仅债务问题就会打乱一切改革步伐。”有业内人士坦言。
如果借鉴国有银行改革的经验,政府买单是解决债务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有专家认为,铁道部的债务追根溯源是政策所致,是一种搁置成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政府一次性注资来解决。“铁路的债务不会影响铁路改革,更不会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只是需要政府埋单而已。”
但此次思路是否能被目前国内的民众所接受,却令人怀疑。“一切都推给体制,而所有的债务却要全国纳税人埋单,这简直就是最荒谬的逻辑。”有网友讥讽。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认为,解决铁路债务危机必须与铁路改革同步进行,要在改革的同时通过资产重组等方式解决铁路的债务危机。“具体来说,铁路建设与资产管理总公司作为承担专门职能的特殊企业,将负责今后国铁系统相关基础设施的投融资与建设,同时也负责相关资产的管理和债务偿还。建成后的铁路设施将委托或转让给铁路运输总公司负责运营,用运营利润偿还贷款。”王梦恕建议。
而申正远认为,政府和企业各承担一部分或许更为合理。“如果政企分开,铁路企业不可能完全承担所有的债务。对于政府来说完全甩袖子不管是不可能的,毕竟铁路是基础投资的一部分。因此,国家财政出一部分是必然的,但是企业也必然会承担一部分。”有统计显示,已经开工的项目至少还需77关于举洋债的具体办法,他的论述更是考虑周详,充分体现了他对西欧资本主义金融市场的理论与实质均有较深理解。例如,怎样与伦敦或巴黎的公私银行商谈举债;利息率的高低与发行债券的折扣;铁路未投入营运以前所需支付的利息的筹画以及投产后先行提成以备到期还本;如何赎回债券等。并特别强调指出这种方式的举洋债绝不需要抵押品,也不必要以国家关税的担保,只要能提出较精确的工程设计和未来利润之预期以示外洋,必可取歙云云。关于举洋债的具体办法,他的论述更是考虑周详,充分体现了他对西78他所论述的这些问题,均系欧洲各证券金融市场的运行活动和企业财务著作中的基本知识,到今天看来还基本上是正确的和可行的。不料这一议论竟遭到了长期的非议。资本主义世界的历史事实证明,一个后进国家要发展其经济,都得举外债,几乎没有例外,这是铁的事实。当然,其结果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但失败是其他原因造成的,与举债这种取得资金的方式无关,马建忠所建议的为兴修铁道而举债系西方资本市场的经常活动,如果能由此而获得借款的话,它的本身并无可非议之处,主要问题在于人们所听到“外债”二字就谈虎色变。他所论述的这些问题,均系欧洲各证券金融市场的运行活动和企业财79除了这种从西方资本市场募集债款的方式,他还提到另种由国家商业部门或由国营的商业总公司出名所举的外债,其用途系转借给各种急需资金的企业并利用这些企业所归还的本息以偿付外债之本息。这类的国债实际上是在国内起着一般银行的贷放作用。此类国债常会联系着两个问题,一是举债是否需要抵押品以为担保,二是借到外债后是否真正作生产贷放之用。所以,马建忠倡议举洋债以关办各种工商事业之论的本身,从理论上讲是不能非议的。至于因此而遭受诽谤,或后来出现不良后果,那是历史的不幸事件,不能责怪倡议者本人。除了这种从西方资本市场募集债款的方式,他还提到另种由国家商业80梁启超:中国近代公债思想的集大成者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梁启超:中国近代公债思想的集大成者梁启超(1873年2月2381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不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1898年,回京参加“百日维新”。7月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同年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民国初年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改建进步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1913年,进步党“人才内阁”成立,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袁世凯称帝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反对袁氏称帝,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1915年底,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参加反袁斗争。袁世凯死后,梁启超出任段祺瑞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11月,段内阁被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1927年,离开清华研究院。1929年病逝。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1890年赴京82学术成就梁启超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著。1901至1902年,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欧游归来之后,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研究重点为先秦诸子、清代学术、史学和佛学。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指导范围为“诸子”、“中国佛学史”、“宋元明学术史”、“清代学术史”、“中国文学”、“中国哲学史”、“中国史”、“史学研究法”、“儒家哲学”、“东西交流史”等。这期间著有《清代学术概论》、《墨子学案》、《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情圣杜甫》、《屈原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文化史》等。他一生著述宏富,有多种作品集行世,以1936年9月11日出版的《饮冰室合集》较称完备。《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梁启超在文学理论上引进了西方文化及文学新观念,首倡近代各种文体的革新。文学创作上亦有多方面成就:散文、诗歌、小说、戏曲及翻译文学方面均有作品行世,尤以散文影响最大。梁启超的文章风格,世称“新文体”。这种带有“策士文学”风格的“新文体”,成为五四以前最受欢迎、模仿者最多的文体,而且至今仍然值得学习和研究。梁启超写于1905年的《俄罗斯革命之影响》,文章以简短急促的文字开篇,如山石崩裂,似岩浆喷涌:“电灯灭,瓦斯竭,船坞停,铁矿彻,电线斫,铁道掘,军厂焚,报馆歇,匕首现,炸弹裂,君后逃,辇毂塞,警察骚,兵士集,日无光,野盈血,飞电刿目,全球挢舌,于戏,俄罗斯革命!于戏,全地球唯一之专制国遂不免于大革命!”然后,以“革命之原因”、“革命之动机及其方针”、“革命之前途”、“革命之影响”为题分而析之,丝丝入扣。难怪胡适说:“梁先生的文章……使读者不能不跟着他走,不能不跟着他想!”在书法艺术方面,梁启超早年研习欧阳询,后从学于康有为,宗汉魏六朝碑刻。学术成就梁启超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83他的家庭梁启超共有9个子女。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都成为杰出的人才。梁思顺(令娴)(1893年-1966年),长女,诗词研究专家。梁思成(1901年-1972年),长子,著名建筑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其妻为林徽因。梁思永(1904年-1954年),次子,著名考古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梁思忠(1907年-1932年),三子,曾任国民党十九路军炮兵校官,因病早殇。梁思庄(1908年-1986年),次女,著名图书馆学家。梁思达(1912年-),四子,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梁思懿(1914年-1988年),三女,从事社会活动。梁思宁(1916年-2001年),四女,投奔新四军参加中国革命。梁思礼(1924年-),五子,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的家庭梁启超共有9个子女。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都成为杰出的人84梁启超的财政及其公债思想梁启超的财政议论很多,尤以论述公债者为最突出,所以在1917年曾短期出任财政总长。如以近代财政学为尺度来衡量,他财政议论存在许多似是而非之论,当然也有若干正确的财政观点。他自1904年起就开始撰写与输入外资有关的著作,以后十年间共至少发表十篇外资问题的专著,占他的经济论著中的一个相当大的比重。他对公债问题的探讨,条分缕析,周密细致,在西方财政理论限度内瑕疵甚少,可算是梁启超的所有经济论述中最好的一部分。梁启超的财政及其公债思想梁启超的财政议论很多,尤以论述公债者85第一,公债对发展国民经济之作用。他强调发行公债不仅以财政用途为限,其尚有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他说:“公债之用,匪独在财政也,抑国民生计之滋长,实有待之。……民之持有现钱者贷诸国家而取其息,则此现钱为母财而能殖子者,一矣;国家获此现钱还以兴业,则其母财而髓殖子者,二矣;民以现钱易得债券,脱有不时之需,还可质债券以得现钱,券息未亏而现钱复资以治产,则其母财而能殖子者,三矣;如是辗转相引,可以以一现钱而并时为百教十人所利用”。把公债的作用描绘得如此美妙,可谓煞费苦心,但也不是没有它的道理。此外,他还列举了公债的二十几种用途。第一,公债对发展国民经济之作用。他强调发行公债不仅以财政用途86第二,外资的作用。梁启超于1904年就开始谈利用外资问题,那正是人们普遍对利用外资有反感的时候。马建忠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倡为举外债以兴铁路之说,以致其后半生常因此而遭到人们的非议。而梁启超对他独表同情,看来,梁氏此说在一定程度上是受马的启发。他说:“外资之来,非特投资者享其利也,而主国亦食其赐。此实不刊之公例也。故不审实情,而徒侵外资如虎,憎外资如蝎者,未可谓为完全之理论也”。他在那时能提出这样的论点,是需要有相当理论认识才敢于出此。经过七十多年,到今天此论点才渐被人们所理解。但这论点并不是马建忠或梁启超的创见,而是世界历史早已证明了的事实。固然,旧中国及一些其他国家都曾因举外债而蒙受苦痛,但那是另有原因,不是利用外资的必然结果。第二,外资的作用。梁启超于1904年就开始谈利用外资问题,那87第三,外资用途。梁启超已考虑到引进外资时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他指出“外资可怖之问题”不在于外资之“来源”与“受纳法”,而在于外资之“用途”与“管理法”。他所谓用途是指“用于生产的往往食外资之利,用于不生产的势必蒙外资之害”。所谓管理法系外资输入后“能全盘布局,分期偿还,则虽多而或不为病;反是则末路之悲惨,则不可思议”。他进一步指出,那时中国用外资之害还不在于不生产的外债,而在于“生产的”外债,主要是“因外债而丧失铁路及矿权”。这说明他所设想的外债是不提供担保抵押品的,并坚持不能用放债国人员来管理经营由外资兴办的事业。第三,外资用途。梁启超已考虑到引进外资时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88第四,举外债的对象。他在早期还主张“由政府出面借外债的或借外资”,后来则主张“对外国之个人而负债,勿对外国之国家而负债”,并建议由大清银行与外国资本家直接交涉,不由外国政府作中间人。更好的办法是向外国人发售国债券,其发行方式是由我国各银行与欧美资本家共结成辛迪加代向外国市场抛售,并主张平价发行,不采“折扣发行法”。在募集外资的方式问题上,他的办法离不开外国资本家,其理解还不及马建忠透彻,同时坚持平价发行方式,只有由政府在国内直接发行时才有可能,如果经由中外银行组成辛迪加代为发行,平价发行不可能有人愿为代劳。第四,举外债的对象。他在早期还主张“由政府出面借外债的或借外89第五、公债的偿还问题。在公债偿还问题上,他的观点更为特殊。他认为国家所举公债绝不必要还清。他说:“夫欧、美、日本诸国之公债,实生计界交易流通之一物品也。……苟政府一旦将所有公债扫数还清之,则全社会之机关且立滞。故民之购买公债者,其目的非待政府之还本也,始收薄息而利用此物以为商业上种种便利计耳。若不需之时,则适市而售之,不患无人承受,而现银可以立得,彼国之所以薄息而能募多数之债者皆此之由。”第五、公债的偿还问题。在公债偿还问题上,他的观点更为特殊。他90他还认为甚至提前还清公债也是不必要,“富有国家,公债累累,而预算有盈余也不以提前偿还”。评议资本主义国家的负债情况时,理解梁氏的这一启示是不无用处的。他还认为甚至提前还清公债也是不必要,“富有国家,公债累累,而91马寅初:北洋和国民政府的公债思想马寅初:北洋和国民政府的公债思想92第二章中外公债理论学说的发展课件93马寅初生平活动年表1882年6月224日(农历五月初九),出生于浙江嵊县浦口镇。
1898年受亲友资助到上海等地读书。
1902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矿冶专业。
1906年北洋大学毕业,赴美留学。
1910年在美国耶鲁大学取得经济学硕士学位。
1914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1916年回国后,应聘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
1919年3月22日,母亲病故,回乡治丧。
1927年离开北大,到浙江出任省政府委员。
1928年到南京,任国民政府立法院财政、经济两委员会委员兼委员长。
1929-1936年先后在南京大学、上海交大、苏州东吴大学、浙大任教。
1938-1940年任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
1940-1942年因反蒋被囚贵州息烽、江西上饶集中营达一年零八个月。
1945-1946年抗战胜利后,恢复人身自由,积极投身反独裁、反内战、争民主、求和平的爱国民主运动。
1949年辗转香港赴北平参政,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任命为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8月,被任命为浙江大学校长。1951年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
1957年7月,在《人民日报》发表《新人口论》。
1960年被迫辞去北京大学校长职务。
1963-1965年在家精心编撰《农书》,初稿一百万字。
1968-1972年因患病,双腿先后瘫痪,九十一岁时,直肠癌手术成功。
1979年9月,平反,并任命为北京大学名誉校长。11月,《新人口论》由北京出版社出版。
1982年5月10下午5时,在北京逝世,终年101岁。马寅初生平活动年表94链接马寅初:一生都作狮子吼,《法制晚报》李姿2005,4,28马金华:民国财政研究——中国财政现代化的雏形[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史志宏:晚清财政:1851-1894[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项怀诚:中国财政通史》(中华民国卷)[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中国财政通史》编写组:从中国财政史看财政的历史经验与发展规律[J].财政研究,2006,(11)链接马寅初:一生都作狮子吼,《法制晚报》李姿2005,4,295四、陈云: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公债思想
四、陈云: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公债思想
96毛泽东对陈云的评价开国之初,毛泽东对陈云在稳定物价、统一财经中的突出表现称之曰“能”,并说:平抑物价、统一财经,其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七届七中全会上,毛泽东推举陈云为中共中央副主席的候选人时说:“我看他这个人是个好人,他比较公道、能干,比较稳当,他看问题有眼光。”“不要看他和平得很,但他看问题尖锐,能抓到要点。”1959年6月24日:“国难思良将,家贫思贤妻。陈云同志对经济工作是比较有研究的,让陈云同志来主管计划工作、财经工作比较好。”1962年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说:“社会主义经济,对于我们来说,还有许多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拿我来说,经济建设工作中间的许多问题,还不懂得。工业、商业,我就不大懂。”他称赞:“陈云同志,特别是他,懂得较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宿迁江苏宿迁市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招聘劳务派遣人员15人笔试历年典型考点(频考版试卷)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度安防工程代理合同终止协议书3篇
- 2025版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成品油销售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03月中国建设银行境内分支机构度春季校园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版离婚协议书范本大全及婚姻财产分割策略2篇
- 2024年中国木制雪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敌稗乳油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度临床试验知识产权保护合同3篇
- 2024年离婚财产分割及子女教育协议3篇
- 2024年中国女式裙装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度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 2024年青岛市技师学院招考聘用48人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中国辅酶Q10胶囊行业投资分析、市场运行态势、未来前景预测报告
- 玉溪大红山铁矿二期北采区采矿施工组织设计
- 2024年《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年外研版九年级英语上册知识点总结
- 必刷题2024六年级英语上册语法规则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
- 2024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精简版
- 《朝花夕拾》阅读推进课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人工智能在矿产勘探中的应用分析篇
- 2024山东省招聘社区工作者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