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1单元课标要求①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②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③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④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⑤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⑥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单元课标要求①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2单元概述经过两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传统的经济体制已无法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引发了各种矛盾。俄国率先突破,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也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列宁、斯大林等进行了探索与创新,曾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使苏联成为国际舞台上叱咤风云的超级大国,但也有严重的不足。为此,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再到戈尔巴乔夫,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的失误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在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诞生的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也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的分水岭,即由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为主导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二战后,罗斯福开创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为各国效仿,导致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新变化: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福利国家得到发展;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新经济出现。单元概述经过两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传统的经济体制已3单元复习策略1.第一条线索即十月革命后至1991年苏联解体前其经济政策的演变。注意三个重点:一是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的贡献,二是斯大林模式的确立,三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历程。理解几个具体问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经济体制、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经验教训。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和曲折性。2.第二条线索即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包括罗斯福新政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后的资本主义新变化来掌握。其中有两个重点,一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二是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和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要以发展的、辩证的观点来看待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调整,既要看到资本主义本质不变,也要看到它运行机制的发展性(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调整)3.对于斯大林模式的评价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同时,要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来分析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分析苏联改革遭受挫折的原因。单元复习策略4单元易错易混点1.各国解决经济危机的方式大致是相同的,即国家干预经济,美国是全面干预经济,而德、日则是将国民经济纳入军事化轨道。2.罗斯福新政只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即“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3.人民资本主义并不等于资本家放弃了所有股票,企业的决定权仍掌握在少数资本家手中。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既不是指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也不是指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而是指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5.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经济计划,但不是计划经济体制,经济计划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6.社会主义阵营中没有南斯拉夫。7.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能说明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8.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前期是必要的,而且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只是到了后期,因苏联领导人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调整生产关系,此体制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单元易错易混点1.各国解决经济危机的方式大致是相同的,即国家59.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局部改革,而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定,即放弃社会主义制度。10.重商主义:在工场手工业时期,核心内容是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自由主义: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工业革命后),核心内容是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凯恩斯主义: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核心内容是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各方面干预经济。11.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中的“新”:从新理论方面来看,前者利用商品市场理念;后者利用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凯恩斯主义)。从新特点方面来看,前者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后者为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1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前者是苏俄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适应了战时需要,具有必要性。同时它又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但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后者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生产发展的,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单元易错易混点9.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而6课程标准1、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政治、经济),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2、“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政治、经济),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3、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政治改革、经济改革与结果),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培养自强不息、自我完善的精神和意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调整课程标准1、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政治、经济)7主题剖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1991年1917年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改革以及挫折
线索梳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调整主题剖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1991年1917年赫8一、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调整2、新经济政策(二)苏联经济体制的调整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3、“斯大林模式”的确立(一)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1、赫鲁晓夫改革2、勃列日涅夫改革3、戈尔巴乔夫改革一、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调整2、新经济政策(二)苏联9(一)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帝国主义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巩固政权(2)内容①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②工业:大中小企业全面国有化③贸易:取消自由贸易④分配:普遍义务劳动制、实物配给制(3)评价:①积极:集中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②局限: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触犯了广大农民和工人的根本利益。无法实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过渡。(4)教训: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行不通(一)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0
阅读材料,不用回答问题:材料1:“当时所处的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因为“俄罗斯同它的产粮区隔绝了……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材料2:1919年俄国1普特(16.38千克)粮食的价格材料3:1920年,苏俄农民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材料4:“农民并非受人蛊惑,‘自觉地’进行反布尔什维克党的活动,而是感到切身利益受到损害,‘本能地’起来反对苏维埃。”国家征购价6卢布国家零售价30卢布黑市价格200卢布阅读材料,不用回答问题:国家征购价6卢布国家零售价11思维拓展:全面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的弊端和问题理论上的错误: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一种社会主义的模式,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客观条件。②它具有经济权力高度集中和物质利益平均主义的特点,采取纯粹军事、行政的手段和方法来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甚至采用强制手段,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实践上的后果:①余粮收集制;侵犯了富裕农民的利益,也损害了广大中农和贫农的利益,从而动摇了工农联盟,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了全国性的饥荒和严重的政治危机;②全盘国有化:超出了国家财力、物力和人力的限度,造成政府控制过严,卡的过死,并且使资产阶级完全站到反革命一边;③取消商品贸易:取消市场,否认货币和价值规律,影响了正常供应。④经济上带来了严重不良影响,造成了工业生产的严重衰退,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思维拓展:全面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的弊端121.1920年,苏俄农民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出苏俄农民对哪一政策的不满?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赫鲁晓夫改革2.下列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它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B.它对保障苏俄在军事上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C.它的许多措施超越了战时需要的限度D.它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之一AD1.1920年,苏俄农民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2132、新经济政策(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引发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苏俄生产力发展水平依然较低(小农社会)标志:1921年,俄共(布)“十大”召开,(2)目的:解决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巩固政权(3)内容:①农业: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②工业:国有为主、部分恢复私有制;③贸易:自由贸易;④分配:取消实物配给制(4)特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5)作用与意义:①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苏维埃政权;③找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6)启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2、新经济政策14阅读材料,不用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还退得不够,必须再退,再后退。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材料二“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材料三1913年—1925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农业生产情况材料四俄国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落后国家,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如何建立起公有制的经济基础,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列宁提出在小农占优势的国家采取间接迂回的或“改良主义”的方法,实现从国家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13年1920年1925年1925年/1913年农业总产值(%)10067112112种植业(%)10064107107畜牧业(%)10072121121粮食(万吨)7.6504.5197.24794.7牛(万头)6.0605.2506.210102.5猪(万头)2.0901.7502.180104.3阅读材料,不用回答问题:1913年1920年1925年19215思维拓展:全面认识新经济政策原因:①直接原因:克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造成的消极后果,摆脱面临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②根本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不是正确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模式。实质:该政策主要“新”在重视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其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来扩大生产、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推进以发展生产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建设。评价:①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②新经济政策从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③这一政策受到了俄国广大工农群众的欢迎,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但由于列宁逝世等因素而中断。思维拓展:全面认识新经济政策原因:①直接原因:克服战时共产主161、1922年,农民契诃夫在完成了固定粮食税之后,把剩余粮食运到苏俄境内的一个集市上出售,结果应是A、管理人员增加了他的税额B、他被处以罚款C、他只能售出其中一部分D、行为合法,没有人干预2、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A、国家控制经济命脉B、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D、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基础DC1、1922年,农民契诃夫在完成了固定粮食税之后,把剩DC173、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制订新经济政策时最基本的依据是A、俄国是一个小农社会的国情出发B、利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C、加强和巩固工农联盟D、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4、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罗斯福政策的相似点是①面临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②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干预经济③最主要内容是调整和复兴工业④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恢复农业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AA3、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制订新经济政策时最基本的AA183、斯大林模式(1)概念理解:斯大林模式是在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2)确立的原因:①苏联处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封锁之中②苏联是一个小农社会,经济落后③缺乏民主的历史文化传统,封建专制思想残余浓厚;
④斯大林个人因素(3)确立过程:①实施工业化和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②农业集体化③1936年颁布苏联新宪法,标志形成。(4)、表现:①单一公有制;②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③指令性计划经济;④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5)评价:①积极影响:斯大林模式是对落后国家如何走向现代化的一种探索和创新,它开创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崭新道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突出成就,迅速实现工业化,保证了二战中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②消极影响:从生产力的角度看超越生产力水平;经济上: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否定价值规律,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作用,都严重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窒息经济活力。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干部职务终身制,个人崇拜盛行,缺乏社会主义民主。思想上:压制思想文化自由发展
对外关系上:推行大国沙文主义。3、斯大林模式19深刻认识: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经验:①“斯大林模式”是指苏联在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②
30年代当资本主义世界面临严重经济危机时,斯大林模式给苏联带来的是经济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③它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这一模式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教训:①从长远看,斯大林模式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平衡和持续发展②阻碍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并造成农业的长期停滞不前③使经济失去活力,并且不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④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不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也是不利的。深刻认识: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经验:①“斯大林模式20阅读材料,不用回答问题:材料一: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渐确立,此时的苏联处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之中,孤立无援,国内工业生产极其落后,到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是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大机器工业是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而苏联基本上还是一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设备的落后农业国。在这种形势下,斯大林认为把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强大的工业国是布尔什维克党迫切任务,他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材料二《大国崛起》中描述:“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成为最时髦的名词。”材料三1937年,苏联机器进口的比重仅占国内需求的0.9%,基本上停止了外国设备的进口,工业发展呈现出高度的自主性特点。到阅读材料,不用回答问题:211940年,苏联年产钢1800万吨,煤炭1.6亿吨……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从1913年的2.6%上升到10%,超过英、法、德,跃居欧洲第一位,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苏联在日益增长的军事威胁下,以难以置信的努力,取得了工业化的大步前进,并为日后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基础。材料四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的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没有油啊。”“那就煮!”“没锅。”“烤鱼!”“没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材料五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核武器。”……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也确实出现了一些重大的缺陷和失误。在经济上,片面强调重工业的地位,对农业和轻工业的重视严重不足,造成了产业结构的畸形发展;在政治上,领导人权力过度集中,个人崇拜之风泛滥,党内权力斗争扩大化,给党和国家的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片面发展的经济》1940年,苏联年产钢1800万吨,煤炭1.6亿吨……在世界22几种模式的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苏维埃体制(高度集权)、一党制、终身制。君主立宪制、内阁制、两党制。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集体化农庄资本主义大农场农业制度农、轻、重协调发展优先发展重工业先轻工业后重工业工业化道路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所有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斯大林模式西方模式(英)几种模式的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231、(2005年广东高考21题)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他强调苏联有限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B.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C.冷战格局的形成D.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2、下列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评价,正确的有①从本质上讲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②这种体制有严重缺点和弊端③后来这种体制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④这种体制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的作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BD1、(2005年广东高考21题)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BD244.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他强调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A.马歇尔计划出台B.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C.“冷战”格局的形成D.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B3.斯大林经济体制的主要表现有①实行单一的公有制②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③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④基本实现工业化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A4.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25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26赫鲁晓夫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1894—1971),原苏联领导人。1953—1964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美苏核对抗,冷战期间的苏联主要领导人;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事件的主要策划者。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通过秘密报告的方式,揭露了斯大林在大清洗中的行为,引起震惊。
下台后郁郁寡欢的苏联前领导人赫鲁晓夫在沉寂中病逝,当时的俄罗斯各大报纸在报道中甚至没有明显突出他的名字。有人说他是“鲁莽的改革家”。赫鲁晓夫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1894—127赫鲁晓夫的墓碑墓碑上半白半黑的对比,“其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因素之间的斗争。……在彼此斗争中相互咬合”——墓碑的设计者涅伊兹维斯特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如何评价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的墓碑墓碑上半白半黑的对比,“其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28(二)苏联经济体制的调整1、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①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②农业集体化制约工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2)内容(见教材)(3)评价: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重点是农业,收效甚微;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4)失败原因①没有突破旧的经济体制②严重脱离苏联实际;③个人作风;④党内斗争;(二)苏联经济体制的调整292、勃列日涅夫改革(1)原因:(2)内容工业:见教材农业:见教材(3)评价取得一定效果,但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80年代初,经济全面滑坡。与美国军备竞赛,经济发展放缓;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2、勃列日涅夫改革(1)原因:(2)内容工业:见教材农业:见30戈尔巴乔夫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出生于俄罗斯南部斯塔夫罗波尔附近,1985年至1991年,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他在职时期的政策导致了冷战的结束,为此他于199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他的改革政策也使得苏联解体。《时代》对戈尔巴乔夫的介绍是“莫斯科新老板戈尔巴乔夫——年轻、温和且令人敬畏”。戈尔巴乔夫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出生于俄罗313、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1)背景:1985年苏联社会陷入危机政治:体制僵化、官僚主义、民族矛盾尖锐经济:行政管理、经济停滞、生活水平下降外交:美苏争霸、对外扩张、国际形象受损(2)方针:加速战略方针(3)内容:经济体制的根本性改革;
加速发展重工业;政治体制改革(4)结果:1991年苏联解体(5)教训: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3、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32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调整苏联的经济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历史背景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苏联社会陷入危机边缘指导思想只是对原有体制进行局部改革对苏联进行根本性变革具体内容首先从农业开始,重点在农业领域重点在工业,且是重工业领域改革前期主要在经济方面,后期在政治方面所有制形式未突破未突破打破单一公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手段(是否采用市场规律)管理权部分下放,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注意运用价值规律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综合平衡(农、轻、重的比例关系)推行新农业的政策优先发展工业,尤其是军工企业重点在重工业,使经济结构比例更失调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调整苏联的经济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33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再到戈尔巴乔夫,苏联的改革始终没有成功,苏联也在改革中解体,这说明了什么?我们应该从他们的探索极其后来的改革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呢?深度思考说明社会主义改革将是一个复杂、艰巨、曲折的过程经验教训:1.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固定模式,需要在实践中探索、改革2.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3.从国情出发,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4.在社会主义改革中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5.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再到戈尔巴乔夫,苏联的改革始终没有成功34【探究1】中苏两国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有许多相似之处:一、都面临由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的任务;二、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过改革。(1)中苏两国工业化方针各是什么时候提出的?其指导思想和相关政策有哪些相似性?方针提出:中国是1953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苏联是1925年的联共十四大。指导思想和相关政策相似性:①优先发展重工业②实施五年计划③改革农村生产关系
(2)中苏两国各在什么时候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过改革?中国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苏联是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
【探究1】中苏两国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有许多相似之处:一、35(3)中苏两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的结果有什么不同?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何在?㈠不同结果:中国成功,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苏联几位领导人改革相继失败,苏联解体。㈡原因:①指导思想不同:中国有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思想作指导;苏联缺乏科学的思想指导;
②具体做法不同:中国经济改革力度比较大,完全突破了斯大林模式;苏联经济改革是小修小补,政治改革背离社会主义,引起思想混乱;③对待“和平演变”的态度不同:中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苏联混淆社会主义民主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界限;④对改革认识不同:中国把改革当作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改革成就突出;苏联把改革当作缓和国内矛盾、对外争霸的工具,经济改革的一点点成果也化为乌有;(3)中苏两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的结果有什么不同?导致这一36【探究】认识当代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①从人类历史发展来看,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均不成熟;②原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是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基础薄弱;③社会主义是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社会,社会主义革命成果的巩固比任何革命都难,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④资本主义势力从敌视、遏制到颠覆,使社会主义发展面临重重困难;⑤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需要不断改革,逐步完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应适合本国国情,走独立发展的道路,不应拘泥于苏联模式;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苏联模式受挫,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⑦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和从国际上社会主义国家的挫折中吸取了教训,表明社会主义正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探究】认识当代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①从人类历史发展来看,社会37名称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所有制形式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形式单一的公有制未突破未突破打破单一公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手段(是否采用市场规律)否定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货币流通、商品买卖指令性计划、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管理权部分下放,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注意运用价值规律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综合平衡(农、轻、重的比例关系)一切为了前线余粮收集制、国有企业、私人企业等片面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推行新农业的政策优先发展工业,尤其是军工企业重点在重工业,使经济结构比例更失调苏联经济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名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赫鲁晓夫改革38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课标要求:⑴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⑵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⑶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3920世纪20--40年代的美国总统柯立芝美国第三十届总统胡佛美国第三十一届总统罗斯福美国第三十二届总统20世纪20--40年代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胡佛罗斯福40罗斯福新政:一1929-1933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分析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2.具体原因:生产和消费的矛盾.表现为①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②贫富分化严重,限制了社会购买力③信贷消费过度刺激了市场虚假繁荣(20年代柯立芝繁荣)3.直接原因:股票投机过度,股市崩溃二1929-1933经济危机的特点:①范围广②时间长③破坏大④影响深三1929-1933经济危机的影响:①经济上,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各国经济②政治上,加深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摇摇欲坠,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产生怀疑③国际局势紧张,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相互之间的矛盾,国际关系日趋恶化,严重的社会危机引发法西斯主义泛滥,欧亚战争的策源地形成,促使二战的爆发。罗斯福新政:41材料一胡佛总统大萧条期间的言论:
政府的惟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利发展的条件。实际上并没有人在挨饿。比如,那些失业游民现在比他们一向吃得还好。纽约有一位流浪者在一天之内吃了10餐。问题出在心理上,并不是美国经济有什么毛病;只要喜剧演员多向人们说笑话,就可以解决问题。胡佛总统救济农民。艰难时期被比喻成鸟,救济方案是竖一个稻草人吓跑它们。材料二材料一胡佛总统大萧条期间的言论:胡佛总统救济农民。艰难时42材料四1932年,信奉自由主义经济模式的胡佛总统想竞选连任,结果发现不论走到哪里,他的名字都是失败的代名词.人们把用破铁罐、纸板和粗麻布搭起的棚户叫“胡佛屋”,失业者手里提着装破烂的口袋叫做“胡佛袋”,在公园的长凳上躺着过夜的人用旧报纸裹着取暖叫做“胡佛毯子”,还有的人把衣袋翻过来,一分钱也找不到,叫做“胡佛旗”,胡佛总统本人被称为“饥饿总统”。材料三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无力应对危机材料四1932年,信奉自由主义经济模式的胡佛总统想竞选连43罗斯福总统在大萧条与新政期间言论:国家对公民所负的义务乃是仆人对其主人所负的义务。人民创立了国家,人民一致同意让国家继续存在下去。国家的义务之一就是要照顾那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帮助即难以为生的公民……政府必须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不是作为一桩慈善事业,而是作为一种社会义务。我国必须有这样一条原则:我们将不允许失业大军存在。我们将调整我国经济,使之尽快结束现有失业,然后采取英明措施使失业现象不再出现。我不愿设想任何美国人永远靠救济为生。我们所寻求的只是我们经济制度中的平衡——即工农业之间的平衡以及工资收入者、雇主与消费者之间的平衡。一个自力更生和善自尊重的民主国家没有理由容许童工存在,也没有一条经济理由容许削减工人工资或延长工人工时……罗斯福总统在大萧条与新政期间言论:44漫画《胡佛失意——罗斯福得意》PK?
胡佛:我坚信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自由放任好!
罗斯福:我要实行新政,政府应全面而积极干预经济!1575万票—2280万票59票—472票漫画《胡佛失意——罗斯福得意》PK?胡佛:我坚信市场的自45四罗斯福新政内容:
①整顿财政金融是新政的前提。措施:措施: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和改革税制影响:恢复银行正常信贷活动、重建人们对银行的信心②调整工业生产是新政的中心环节。措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等一系列立法,复兴工业;发动蓝鹰运动,执行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作用:消除生产过剩,有助于恢复经济③调节农业生产措施: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影响:克服农业生产相对过剩,促进农业复苏④实行社会救济,以工代赈。措施:通过《社会保障法》,开展大规模救济工作;举办公共工程影响: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改善美国基础设施四罗斯福新政内容:46五罗斯福新政的影响:①经济上: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恢复。广大民众获得了一定的好处。②政治上: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③理论上: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六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积极作用:即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局限性:这只是局部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危机。五罗斯福新政的影响:47当时的人们如何看待新政?第一种观点:罗斯福新政一推出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甚至有人建议美国联邦调查局调查一下罗斯福是不是美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第二种观点:一部分无产阶级人士认为罗斯福新政完全是维护垄断资本家利益的,没有任何进步作用,是以少量的所谓救济麻痹工人的斗志。罗斯福认为: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当时的人们如何看待新政?481.所谓“彻底的革命”是指----废除资本主义制度2.“旧民主秩序”是指-----资本主义民主制度3.罗斯福新政的前提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实质: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以立法的形式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干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局限性:没改变资本主义本质,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根除经济危机1.所谓“彻底的革命”是指----废除资本主义制度49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概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就是国家政权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具有国家政权和垄断资本紧密结合的特征。2、主要表现(1)国有企业发展。这些国有企业一般都是投资高、利润低、风险较大的行业或部门。(2)国家开支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升高,很多国家的财政开支占国民经济总值的一半以上。(3)实行中央银行国有化,加强中央银行对国家金融的干预和调节。(4)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即加强计划。3、主要作用(1)进步性:①它突破了私人垄断的局限性,将生产技术改造以及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社会化,从而可在更大程度上容纳、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资本有限性与现代化金额投资的矛盾,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与消费的矛盾。(2)局限性: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没有本质区别,同样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国家垄断资本主义50综合探究1罗斯福新政的“新”特点①新的理论和政策:从经济指导政策看,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②新的特点:罗斯福新政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等特点,其最大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但并没有废除自由竞争运行机制。③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承和借鉴。④新的起点:新政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制度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综合探究1罗斯福新政的“新”特点①新的理论和政策:从经济指51①新政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②美国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经济,如给予农民大量补贴、兴建公共工程等;③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④20世纪3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和运用财政政策调整经济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强大思潮,从而为实行新政提供了理论依据;⑤美国是华盛顿体系的受益者,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这是新政能够成功的有利国际条件⑥借鉴了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⑦罗斯福的个人因素。综合探究2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①新政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综合探究252罗斯福新政对我们的启示综合探究3罗斯福新政对我们的启示①要大胆吸收资本主义先进文明成果;②必须根据生产力的发展适时调整经济的运行机制;③将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有机统一,防患于未然;强化金融监管力度,实施正确的货币政策,防止金融风险。重视农业,强本固基。健全法律法规,保证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④要关注弱势群体利益,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以工代赈,启动市场。注重保护和发展民族工业。⑤注意化解社会矛盾,努力建设和谐社会。
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大力促进再就业工程。建立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罗斯福新政对我们的启示综合探究3罗斯福新政对我们的启示53凯恩斯主义(1936年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提出)1.背景:1)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占据主导地位;2)经济大危机爆发,自由放任经济理论开始受质疑2.凯恩斯主义主要内容:政府干预经济,成为“看得见的手”3.评价:积极:二战后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推动了经济发展,但不能消除经济危机局限:20C70年代以后,其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被其他学派取代从自由主义到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变化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创始人及代表作亚当.斯密《国富论》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要观点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的最好的政府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政府职能充当社会“守夜人”对市场运行进行干预解决危机方式自由放任政府干预,扩大需求,充分就业凯恩斯主义(1936年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提出)1.54横向联系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以上比较说明了什么问题?20世纪20和30年代,世界上两个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为恢复经济都进行了经济改革,请问是哪两个国家?进行了怎样的改革?请对照着两个大国经济改革的内容,思考各有什么本质特征?在维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适当发展市场经济,恢复和发展经济在维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适当发展计划经济,恢复和发展经济说明: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并不是根本对立的,社会主义可以发展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同样可以发展计划经济,两者可以相互借鉴横向联系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以上比较说明了什么问55(07广东历史)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C.“整个西方世界象一潭死水般平静”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巩固资产阶级统治B.主要特点是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C.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D.内容主要涉及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救济等领域BC(07广东历史)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B56大前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于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而产生的。小前提:罗斯福新政将美国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结论:罗斯福新政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个三段式的推理属于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D.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罗斯福新政中,其政策措施中有利于扩大内需的有①实行美元贬值②开展“蓝鹰”行动③实行“以工代赈”④稳定农产品价格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CD大前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于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CD57(2009年1月佛山市高三质检)1933年年底,一位国会议员在纪念林肯诞辰124周年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它以使希特勒、墨索里尼十分嫉妒,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为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这位议员是在A.批判希特勒、墨索里尼的独裁统治B.肯定了罗斯福新政挽救美国经济C.称赞林肯做出伟大贡献D.批评罗斯福扩大了政府权力(2009年3月厦门市质检)某同学搜集到一张上世纪30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会见工厂主的照片,你认为当时双方的话题主要涉及A.扩大农业生产,为工监提供原料B.调整工业生产,复兴全国工业C.恢复自出放任,提高工厂主积极性D.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知识经济DB(2009年1月佛山市高三质检)1933年年底,一位国会议员58(2009年安徽省巢湖市高三1月质检)近期一本财经图书《货币战争》名列畅销书榜首,但其中部分观点倍受指责。该书作者把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归结为国际银行家为获取暴利而阴谋制造的结果。对此你认为这场危机爆发的原因应该是:①股票投机活动猖獗,金融市场极不稳定②政府干预社会财富分配,导致财政不堪重负③联邦政府权力过大,在经济活动中没有扮演好“守夜人”的角色④超越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消费模式,加剧了生产和需求的矛盾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是1924—1929年美国分期付款的流行说法。对当时这一说法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美国人民购买力的显著增强B加剧了生产和销售的矛盾C反映了美国的虚假繁荣D加速了经济危机的爆发BA(2009年安徽省巢湖市高三1月质检)近期一本财经图书BA59DD60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读后批注:“哪有此等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这表明A罗斯福在没有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B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C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萌生D罗斯福始终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2009高考江苏单科)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①扩大生产资料市场②增加就业机会③刺激消费需求④抑制物价上涨A.②③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CB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CB61(2009年高考名校联考)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逊曾写道:“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对以上评述理解不正确的是A.罗斯福改变了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政策B.罗斯福使美国率先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C.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政治制度发生了本质变化D.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2009高考四川文综)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A.一致提高关税,共度难关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CB(2009年高考名校联考)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逊曾写道:“他推翻62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调整一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原因①根本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发展②历史教训: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呼唤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③实践基础: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成功示范④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⑤现实需要:二战后初期各国面临战后的重建任务二.调整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调整63三.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表现1.经济体制变革: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措施①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英法德)②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日本)③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整社会生产(美国)影响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经济危机缓和,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但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经济仍有波动,且国企普遍经营不善,效益较低。三.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表现64三.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表现2.资本结构变化:人民资本主义背景:股份公司在二战后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含义:股票分散化实质:企业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影响:(即:股票分散化的作用)缓和社会矛盾,大量吸收社会资金;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3.经营结构变化:经营者革命背景: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要求企业经营者具备很高的管理才能和专业技术知识。含义: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评价: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经营管理人员增加,形成“新中间阶层”。三.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表现65三.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表现4.社会减震器(安全网):福利制度1).福利制度的基础:生产力的提高2).社会福利资金的构成: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国家补贴3).福利制度的特点:①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与以往不同,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②福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保险和养老保险等;③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4).福利制度的实质: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5).福利制度的评价:①积极影响: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也扩大了社会消费,拉动了经济;②消极影响: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带来了社会道德危机;增加了企业成本,降低了企业竞争力。福利国家,就是国家通过政策或者制度,规定最低的住房、医疗、工资和教育等标准,通过高税收缩小贫富差距,以最大限度保证所有公民享有最低标准的收入、营养、健康、住房、教育和就业机会。
三.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表现66三.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表现5.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四对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评价①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②出现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50-70年代);③但不能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三.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表现67(09年广东)(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部分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经济发展情况2001年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1995—2005年GDP年均增长速度(%)美国14.73.3英国21.82.8挪威23.92.8德国24.31.4芬兰24.83.5法国28.52.1瑞典29.52.723个发达国家的平均值22.02.6注:1995—2005年上述各国每年的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与2001年的数据相当。-----据刘玉安《福利国家与社会和谐:北欧模式探源》(09年广东)(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68问题: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有下列看法:①如果是穷人,“当一个法国人绝对好于当一个美国人”;②如果是富人,“做法国人就有其不利之处了”。请忽略其他因素,利用材料分析①的合理性;结合福利开支主要来自税收这一事实,分析②的合理性。(2分)(1)法国比美国福利水平高;法国富人的税收负担较重。(2分)(2)有人认为,高福利会制约经济发展,低福利较有利于经济发展。请分析说明材料中的数据是否都支持这一观点?(假定除福利水平高低之外,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条件相同)(4分)(2)否。(1分)数据显示,相对而言,有国家高福利高增长,有国家低福利低增长。(3分)问题:(1)法国比美国福利水平高;(2)有人认为,高福利会69(3)福利制度产生以来,反对与支持的立场始终并存。请分别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并加以论证。(从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等等角度论证皆可)(6分)(3)反对的理由:例如:①福利制度会增加企业税收负担和成本;②劳动积极性下降,不利于经济发展。支持的理由:例如,①有利于社会和谐和稳定;②二战后福利制度的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快速增长的局面。(3)福利制度产生以来,反对与支持的立场始终并存。请(3)70深度思考: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这些新变化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是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完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对于这些变化,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①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是资本主义主动寻求自我调节和调整的结果。资本主义之所以要主动地变化,既是利润最大化的需要,也是在与社会主义制度较量的过程中,不得不采取的一些改善措施,包括借鉴社会主义的一些良好经验;②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是科技进步,特别是高科技产业部门迅速发展的结果;③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社会财富的巨大增长,为资本主义国家改善各个阶层的关系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④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调节,使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趋于缓和。深度思考: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71综合探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比较1.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战后现在资本主义的相同点①所有制方面:都是“混合经济”,私有经济、国有经济并存;②管理方式:市场和计划(行政干预)手段都有;③分配方式:个人所得和福利分配等同在;2.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战后现代资本主义的区别①根本目的:前者是向社会主义过渡、发展社会主义;后者是发展完善资本主义;②前提:前者是坚持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原则;后者是坚持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市场竞争制度;③所有制:前者是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后者是私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④管理方式:前者以计划和干预为主,以市场为辅;后者以市场为主,以计划为辅;⑤结果:前者恢复经济,巩固苏维埃工农联盟,是有利于苏联向社会主义过渡;后者发展了经济,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综合探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比较1.新经济政策、罗斯721.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2)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3)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1.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73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加紧掠夺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C.普遍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国际经济联系的加强(09年山东一模)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用于采购商品和支付劳务费用的总额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5,并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这表明A.政府加强了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B.开始走上了计划经济的道路C.美国的黄金储备减少,美元贬值加剧D.经济进入“滞涨”阶段AA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74(09淮北一模)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梯子”是指战后西方国家推行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安全网”是指战后西方国家推行的社会保障政策C.“梯子”能避免经济危机,促进社会稳定D.“安全网”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西方发达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的实质是A.实行国有化B.变革经济体制C.调整生产关系D.制定经济计划BC(09淮北一模)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75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之口,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理论能被认可,离不开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列关于该理论产生背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尝试B.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C.美国经济受到来自西欧、日本的挑战D.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取得了一定效果(09广东联考)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一则广告中说:“37万个股东把储蓄投资在通用电气公司,这是美国的典型,美国近乎每一个人民都是资本家。”与该广告思想相一致的是 A.“混合经济” B.“经营者革命C.“人民资本主义”D.建设“福利国家”AC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76(09江苏省高三)20世纪90年代在任美国总统说:“美国是靠变革而繁荣的……但是我们这个国家在太长的时间中用太多的方法放任自流……12年来,利益逐层渗透的经济理论在堆积如山的联邦债务上造成一种虚假繁荣。全国放任自流的结果使如此众多的美国家庭,甚至连双亲工作的家庭都不再为他们的孩子做提高生活的美国梦了。为改变这种状况,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实行的经济政策是A.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加强国家对经济地干预C.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既反对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D(09江苏省高三)20世纪90年代在任美国总统说:“美国D77演讲完毕,谢谢观看!演讲完毕,谢谢观看!78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79单元课标要求①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②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③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④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⑤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⑥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单元课标要求①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80单元概述经过两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传统的经济体制已无法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引发了各种矛盾。俄国率先突破,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也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列宁、斯大林等进行了探索与创新,曾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使苏联成为国际舞台上叱咤风云的超级大国,但也有严重的不足。为此,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再到戈尔巴乔夫,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的失误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在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诞生的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也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的分水岭,即由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为主导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二战后,罗斯福开创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为各国效仿,导致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新变化: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福利国家得到发展;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新经济出现。单元概述经过两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传统的经济体制已81单元复习策略1.第一条线索即十月革命后至1991年苏联解体前其经济政策的演变。注意三个重点:一是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的贡献,二是斯大林模式的确立,三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历程。理解几个具体问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经济体制、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经验教训。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和曲折性。2.第二条线索即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包括罗斯福新政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后的资本主义新变化来掌握。其中有两个重点,一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二是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和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要以发展的、辩证的观点来看待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调整,既要看到资本主义本质不变,也要看到它运行机制的发展性(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调整)3.对于斯大林模式的评价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同时,要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来分析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分析苏联改革遭受挫折的原因。单元复习策略82单元易错易混点1.各国解决经济危机的方式大致是相同的,即国家干预经济,美国是全面干预经济,而德、日则是将国民经济纳入军事化轨道。2.罗斯福新政只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即“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3.人民资本主义并不等于资本家放弃了所有股票,企业的决定权仍掌握在少数资本家手中。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既不是指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也不是指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而是指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5.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经济计划,但不是计划经济体制,经济计划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6.社会主义阵营中没有南斯拉夫。7.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能说明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8.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前期是必要的,而且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只是到了后期,因苏联领导人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调整生产关系,此体制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单元易错易混点1.各国解决经济危机的方式大致是相同的,即国家839.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局部改革,而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定,即放弃社会主义制度。10.重商主义:在工场手工业时期,核心内容是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自由主义: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工业革命后),核心内容是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凯恩斯主义: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核心内容是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各方面干预经济。11.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中的“新”:从新理论方面来看,前者利用商品市场理念;后者利用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凯恩斯主义)。从新特点方面来看,前者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后者为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1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前者是苏俄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适应了战时需要,具有必要性。同时它又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但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后者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生产发展的,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单元易错易混点9.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而84课程标准1、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政治、经济),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2、“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政治、经济),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3、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政治改革、经济改革与结果),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培养自强不息、自我完善的精神和意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调整课程标准1、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政治、经济)85主题剖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1991年1917年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改革以及挫折
线索梳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调整主题剖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1991年1917年赫86一、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调整2、新经济政策(二)苏联经济体制的调整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3、“斯大林模式”的确立(一)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1、赫鲁晓夫改革2、勃列日涅夫改革3、戈尔巴乔夫改革一、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调整2、新经济政策(二)苏联87(一)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帝国主义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体育部部长竞选演讲稿4篇
- 七夕节海报文案(50句)
- 报关实务-教学课件 第九章 海关企业管理
- 慢性肾炎的饮食禁忌
- 国际贸易单证样式 第2部分:电子单证 征求意见稿
- 介绍京剧课件教学课件
- 幼儿文学课件教学课件
- 前厅服务课件教学课件
- 羊绒衫后加工合同(2篇)
- 绿化树木移植合同(2篇)
- 《最优化方法》教学大纲
-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29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大型设备说明-涂胶显影机第1台
- 压力变送器的安装与校验演示教学课件
- 六年级上册美术课件 8《参观券的设计》 人美版
- 阿基米德原理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 扁平鱼骨图模板课件
- 公司食堂人员工资及绩效考核方案-
-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学课件
- A级招聘法(聘谁)解析课件
- 农行流水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