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叶醉鱼草育苗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1页
互叶醉鱼草育苗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2页
互叶醉鱼草育苗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3页
互叶醉鱼草育苗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4页
互叶醉鱼草育苗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互叶醉鱼草育苗技术规程》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包括立项情况,起草单位,协作单位,主要起草人等)(一)立项情况根据《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征集2021年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的通知》精神,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上房寺自然保护站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组织起草编写了《互叶醉鱼草育苗技术规程》项目文件,提交申请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立项。2022年4月22日,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2年第1批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函》(甘市监函〔2022〕39号)批准《互叶醉鱼草育苗技术规程》立项。(二)标准提出单位、起草单位、起草人标准提出单位: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标准归口单位: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标准起草单位: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上房寺自然保护站、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武威市石羊河林业总场、张掖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国家林业局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寺大隆自然保护站、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祁连自然保护站。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芝义、裴源政、杨兵、李晔、孙得祥、李天永、张秀、孙虎财、赵静、张万刚、刘新明、赵晶晶、樊选、於剑平、徐慧娟、张喜娟、叶鸿山、辛岳山、金大鹏、李靖辉。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互叶醉鱼草(BuddlejaalternifoliaMaxim),别名白芨、白芨梢(陕西),白积梢(甘肃),马钱科醉鱼草属多年生落叶灌木,为中国特产,在我国分布较广,分布在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河北、青海等省区。我省多产于祁连山区海拔1900~2400米的阳坡沟壑和河谷石崖岩缝中呈簇状或团块状天然小片林分布。其株型端庄雅致,花朵簇生或形成圆锥状花絮,繁茂艳丽且具有芳香味,块茎可食,根、花、叶皆可入药,枝干入蒙药,代“檀香”用。因此在经济用途上多作为药用,也利用其花朵提取芳香油。互叶醉鱼草不仅拥有较高经济价值,其生态价值已逐渐得到人们认识,特别其具有耐干旱、耐寒、耐瘠薄、耐盐碱、根系发达、生长量大等极强地适应能力,对土壤无特殊的要求,在陡坡、沙地、多砾石、土地区等多种立地条件均可生长。其幼苗生长迅速,成苗成林快,无病虫危害,有较高的栽培价值,适用于干旱山区保持水土、造林绿化或庭院路旁栽种,是西北干旱地区造林的优良灌木。因此市场对互叶醉鱼草优质苗木有着可观的需求量。目前,我省的互叶醉鱼草苗木繁育技术已初成体系,多地引种培育成功后栽植应用,从繁殖材料获取到成苗的全部培育过程涉及多项技术措施。为培育大量且优质苗木,打破繁殖缺陷,提升苗木质量,各项培育技术措施在实施过程中急需做到标准化,以达到最佳的苗木培育效果;通过制订互叶醉鱼草育苗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在育苗实施过程中才更有益于掌握苗木品质状况,积极开发和应用新型高效技术,更有利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因此,制订一套适用于我省的互叶醉鱼草育苗技术标准尤为必要。三、主要起草过程本标准于2021年6月立项启动,由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上房寺自然保护站主要承担起草编制任务。基于互叶醉鱼草育苗相关研究以及多地点的繁育调查测试结果,编写人员进一步收集、查阅并整理了相关方面论文与技术档案,结合已有的相关研究结果,按照GB/T1.

1-2020要求和具有可作性的原则起草本标准。在本标准起草前,讨论编写提纲,并经过反复修改完善,形成标准草稿提纲。标准草稿的编写思路是先明确标准使用范围,并根据育苗技术应用的调查结果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归纳育苗方式。然后根据每种育苗方法的繁殖特点、苗期管护技术要求和苗木生产环节这几个主要层次确定编写文件的具体内容。其中,育苗方法主要从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移植苗培育、容器苗培育等繁育技术对比研究筛选适宜的育苗技术方法内容;并根据每种育苗方法的繁殖方式、周期、基质、环境差异等细化苗期管护内容;在壮苗生产环节中主要从移栽、定型、出圃、运输、调查记录、贮藏等内容细化互叶醉鱼草苗木繁育技术要求。同时,在标准编制过程中,反复修改细化段落、单位、文字表述等细节内容,尽量做到文字准确、结构清晰、层次合理、逻辑关系明确。经多次协商讨论于2021年8月编写完成初稿。2021年9月经过多次修改形成了《互叶醉鱼草育苗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2022年4月将修订的征求意见稿发函给35个林草行业部门单位及种苗生产经营企业征求业内专家意见,并对征求到的意见认真修改完善标准文本,最终完成《互叶醉鱼草育苗技术规程》送审稿。四、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近年来,祁连山管护中心科研人员对互叶醉鱼草在祁连山区的分布情况、人工引种栽培、生长规律、种子采集与贮藏方法、裸种育苗、室内外扦插育苗和容器育苗以及互叶醉鱼草种源优选、栽培管护、定植起苗等一系列系统的培育工作进行研究,涉及到的苗木培育技术方法相较全面。并结合保护区种质资源调查、省林业和草原科技计划等项目,先后在祁连山保护区各保护站及武威市、张掖市、金昌市等多地进行了互叶醉鱼草的引种育苗研究工作,并取得丰硕成果。详细记录了种子特性、种子处理、播种育苗、定植和抚育管理等各个环节,通过对互叶醉鱼草种质材料收集、引进、育苗和连续观测生长情况,探索出互叶醉鱼草育苗技术体系,分析了苗期生长特性和大田栽培适应性表现,建立了多个区域化试验示范林,扩大了繁育量与栽培区域。本标准中各技术指标参数都是通过科研、生产示范成效调查中提炼总结出来的。标准编制遵循“先进性、实用性、统一性、规范性”的原则,依据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编制草案。同时结合标准编制要求,坚持标准结构、层次清晰原则,在文字表述中坚持技术指标参数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和规范性原则。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要求,编制完成《互叶醉鱼草育苗技术规程》。五、主要条款的说明,主要技术指标、参数、试验验证的论述(一)标准主要内容按照GB/T1.

1-2020给出的规则,本标准主要内容有前言、标准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等,同时按照种子育苗的技术规程编制了互叶醉鱼草育苗的种子采集与贮藏、苗圃地选择和准备、播种育苗、苗期管理、苗木移植、苗木出圃、档案管理等技术。(二)主要技术指标、参数、试验验证的论述研究数据显示:通过探索互叶醉鱼草种子培育苗木技术手段取得了较高的保苗率(平均93%~97%)。培育苗木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抗病、耐寒、耐旱、耐瘠薄。幼苗2~3年生长快,花期长达6个月,2年生播种苗苗高可达200cm,丛幅190x185cm;4年生灌丛高270cm,冠幅270×280cm。经对其种子育苗技术的探索,播种苗发芽率达80%,保苗率达100%。通过对互叶醉鱼草种子播前的处理方式、播种时间、播种方法等研究确定,互叶醉鱼草春季育苗时间在4月中旬进行,土壤处理与其他育苗方法相同(施杀虫药剂和底肥)。细致整地,充分破碎土块,耙细楼平,并要使整好的床面上虚下实待播,播种采用落水播或水压沙方法播种。播种方式采用低床育苗方式,宜条播,下种量一般为3kg/667㎡~4kg/667㎡。撒种要均匀,防止下种不匀造成簇状出苗或苗床空白断行现象。水压沙播种后即可出苗,落水播后要在土不粘工具时浅搂地表松土,防止地表板结。圃地杂草要及时拔除,防止造成草荒影响出苗。无论那种播种方法,天早缺水时要及时灌溉补足水分,以利幼苗出土。通过不同生长激素对移植苗生根能力研究发现,不论哪种激素与适当浓度均能提高移植苗成活率,其中在ABT(100~200ppm)、NAA(500ppm)、IBA(100ppm)处理下成活率表现较好。实生苗圃地定植,当年苗高可达92.1cm,丛幅123cm×118cm,说明互叶醉鱼草幼苗在甘肃祁连山区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也说明该技术规程可在甘肃省相同和相似地区推广应用。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依据和结果本标准和其它行业无意见分歧。七、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说明采标程度,以及国内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本标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

法律法规的规定。本标准制定的原则遵循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到目前为止,我国多地也相继对互叶醉鱼草引种与育苗技术进行了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