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气管插管型号(ID)公式:年龄/4+4成年男性:7.5-8.0成年女性:7.0-7.5气管插管型号(ID)公式:年龄/4+41
气管插管深度导管尖端在气管的中段,距离隆突2-3cm经口插管(平门齿刻度)
男性:22-24cm
女性:20-22cm
小儿:年龄/2+12cm经鼻插管(平鼻孔刻度)则增加2-3cm气管插管深度导管尖端在气管的中段,距离隆突2-3cm2
气管插管固定气管插管固定3
气管插管湿化要求湿化气道的温度接近人体温度,利于纤毛运动,促进分泌物排出湿化不足纤毛运动减弱形成痰痂易堵管湿化过度痰液稀薄易致频繁呛咳、反复吸引易致感染SPO2气管插管湿化要求湿化气道的温度接近人体温度,利于纤毛运动,4
气管插管气囊管理气囊的作用:固定作用封闭气道,保证潮气量的供给预防口腔和胃内容物反流气管插管气囊管理气囊的作用:5
气管插管气囊管理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会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建议:人工气道气囊压力保持在25-30cmH2O无需间断放气体每日三次检测可有效预防气管黏膜损伤和气道狭窄气管插管气囊管理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会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建6
吸痰术概述
吸痰术是利用负压吸引的原理,用导管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清除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方法目的: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吸痰术概述吸痰术是利用负压吸引的原理,用导管经口、鼻或7吸痰时机-肺部听诊部位美国呼吸病协会(AARC)人工气道吸引指南肺门:左、右胸骨旁第四肋间建议婴儿采取封闭式气管内吸痰湿化不足纤毛运动减弱形成痰痂易堵管----缺点:对于下气道痰多患者效果差建议婴儿采取封闭式气管内吸痰小儿:年龄/2+12cm美国呼吸病协会(AARC)人工气道吸引指南湿化不足纤毛运动减弱形成痰痂易堵管预防口腔和胃内容物反流建议婴儿采取封闭式气管内吸痰基于婴儿和儿童相关研究,推荐浅度吸引代替深度吸引基于婴儿和儿童相关研究,推荐浅度吸引代替深度吸引吸痰管及吸痰负压的选择儿童和婴儿:不超过70%浅度吸引: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末端基于婴儿和儿童相关研究,推荐浅度吸引代替深度吸引深度吸引:吸引管插入至有抵抗,再往外回提0.
吸痰时机按需吸痰听诊有痰鸣音呼吸机有报警SPO2/PO2突然降低时吸痰时机-肺部听诊部位吸痰时机按需吸痰听诊有痰鸣音呼吸机有8
吸痰时机-肺部听诊部位肺尖:左、右锁骨中线第二肋间肺门:左、右胸骨旁第四肋间肺底:左、右腋中线第六、七肋间吸痰时机-肺部听诊部位肺尖:左、右锁骨中线第二肋间9美国呼吸病协会(AARC)人工气道吸引指南成人患者:吸引管外径不超过气管内导管内径的50%;儿童和婴儿:不超过70%每次吸引前应检测负压,压力应在有效清除分泌物前提下越小越好。推荐儿童负压在80-100mmHg,成人小于150mmHg近期研究提示吸引前滴注生理盐水可以增加VAP发生率,不建议每次吸引前例行滴注推荐吸引操作时避免断开呼吸机建议婴儿采取封闭式气管内吸痰
吸痰管及吸痰负压的选择美国呼吸病协会(AARC)人工气道吸引指南吸痰管及吸痰负压10导管尖端在气管的中段,距离隆突2-3cm基于婴儿和儿童相关研究,推荐浅度吸引代替深度吸引----缺点:支气管黏膜水肿,气道痉挛甚至出血、溃疡等经鼻插管(平鼻孔刻度)则增加2-3cm浅度吸引: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末端吸痰术是利用负压吸引的原理,用导管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清除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方法经鼻插管(平鼻孔刻度)则增加2-3cm美国呼吸病协会(AARC)人工气道吸引指南检查气囊压力,彻底吸痰----缺点:支气管黏膜水肿,气道痉挛甚至出血、溃疡等美国呼吸病协会(AARC)人工气道吸引指南肺门:左、右胸骨旁第四肋间小儿:年龄/2+12cm深度吸引:吸引管插入至有抵抗,再往外回提0.基于婴儿和儿童相关研究,推荐浅度吸引代替深度吸引湿化过度痰液稀薄易致频繁呛咳、反复吸引易致感染SPO2肺门:左、右胸骨旁第四肋间彭肺:是以简易呼吸器与患者气管插管/切开连接,给患者人工呼吸,吸气时深而缓,随即1-2秒的呼吸暂停,然后呼气。成人患者:吸引管外径不超过气管内导管内径的50%;推荐吸引操作时避免断开呼吸机----优点:吸痰效果理想儿童和婴儿:不超过70%
吸痰管及吸痰负压的选择导管尖端在气管的中段,距离隆突2-3cm吸痰管及吸痰负压的11
吸痰管的“深深浅浅”美国呼吸病协会(AARC)人工气道吸引指南浅度吸引: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末端----优点:基本无损伤----缺点:对于下气道痰多患者效果差深度吸引:吸引管插入至有抵抗,再往外回提0.5-2cm----优点:吸痰效果理想----缺点:支气管黏膜水肿,气道痉挛甚至出血、溃疡等基于婴儿和儿童相关研究,推荐浅度吸引代替深度吸引改良式吸痰法: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切开套管长度再延长1cmm处吸痰吸痰管的“深深浅浅”美国呼吸病协会(AARC)人工气道吸引12彭肺吸痰彭肺:是以简易呼吸器与患者气管插管/切开连接,给患者人工呼吸,吸气时深而缓,随即1-2秒的呼吸暂停,然后呼气。步骤:1.检查气囊压力,彻底吸痰2.调节氧流量8-10L/min,连接氧源和储氧袋3.挤压球囊30次彭肺吸痰彭肺:是以简易呼吸器与患者气管插管/切开连接,给患13低氧血症呼吸道粘膜损伤感染心律失常阻塞性肺不张气道痉挛吸痰并发症低氧血症吸痰并发症14操作演示操作演示15
气管插管固定气管插管固定16
吸痰术概述
吸痰术是利用负压吸引的原理,用导管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清除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方法目的: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吸痰术概述吸痰术是利用负压吸引的原理,用导管经口、鼻或17吸痰术是利用负压吸引的原理,用导管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清除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方法推荐吸引操作时避免断开呼吸机深度吸引:吸引管插入至有抵抗,再往外回提0.小儿:年龄/2+12cm肺门:左、右胸骨旁第四肋间基于婴儿和儿童相关研究,推荐浅度吸引代替深度吸引儿童和婴儿:不超过70%----优点:吸痰效果理想吸痰时机-肺部听诊部位成人患者:吸引管外径不超过气管内导管内径的50%;要求湿化气道的温度接近人体温度,利于纤毛运动,促进分泌物排出每次吸引前应检测负压,压力应在有效清除分泌物前提下越小越好。吸痰管及吸痰负压的选择吸痰术是利用负压吸引的原理,用导管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清除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方法经鼻插管(平鼻孔刻度)则增加2-3cm吸痰术是利用负压吸引的原理,用导管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清除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方法推荐吸引操作时避免断开呼吸机SPO2/PO2突然降低时肺门:左、右胸骨旁第四肋间成人患者:吸引管外径不超过气管内导管内径的50%;----缺点:支气管黏膜水肿,气道痉挛甚至出血、溃疡等吸痰管及吸痰负压的选择推荐吸引操作时避免断开呼吸机成人患者:吸引管外径不超过气管内导管内径的50%;美国呼吸病协会(AARC)人工气道吸引指南----优点:基本无损伤肺门:左、右胸骨旁第四肋间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会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建议:人工气道气囊压力保持在25-30cmH2O浅度吸引: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末端要求湿化气道的温度接近人体温度,利于纤毛运动,促进分泌物排出经口插管(平门齿刻度)儿童和婴儿:不超过70%儿童和婴儿:不超过70%推荐吸引操作时避免断开呼吸机建议婴儿采取封闭式气管内吸痰美国呼吸病协会(AARC)人工气道吸引指南基于婴儿和儿童相关研究,推荐浅度吸引代替深度吸引推荐吸引操作时避免断开呼吸机肺门:左、右胸骨旁第四肋间每次吸引前应检测负压,压力应在有效清除分泌物前提下越小越好。小儿:年龄/2+12cm----缺点:支气管黏膜水肿,气道痉挛甚至出血、溃疡等导管尖端在气管的中段,距离隆突2-3cm经鼻插管(平鼻孔刻度)则增加2-3cm美国呼吸病协会(AARC)人工气道吸引指南吸痰管及吸痰负压的选择儿童和婴儿:不超过70%肺尖:左、右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推荐吸引操作时避免断开呼吸机推荐吸引操作时避免断开呼吸机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会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建议:人工气道气囊压力保持在25-30cmH2O美国呼吸病协会(AARC)人工气道吸引指南小儿:年龄/2+12cm推荐儿童负压在80-100mmHg,成人小于150mmHg----优点:吸痰效果理想推荐吸引操作时避免断开呼吸机经鼻插管(平鼻孔刻度)则增加2-3cm儿童和婴儿:不超过70%深度吸引:吸引管插入至有抵抗,再往外回提0.吸痰术是利用负压吸引的原理,用导管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清除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方法推荐吸引操作时避免断开呼吸机吸痰术是利用负压吸引的原理,用导管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清除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方法推荐儿童负压在80-100mmHg,成人小于150mmHg儿童和婴儿:不超过70%基于婴儿和儿童相关研究,推荐浅度吸引代替深度吸引每次吸引前应检测负压,压力应在有效清除分泌物前提下越小越好。吸痰时机-肺部听诊部位----缺点:支气管黏膜水肿,气道痉挛甚至出血、溃疡等----优点:吸痰效果理想推荐吸引操作时避免断开呼吸机建议婴儿采取封闭式气管内吸痰浅度吸引: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末端每次吸引前应检测负压,压力应在有效清除分泌物前提下越小越好。肺尖:左、右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推荐吸引操作时避免断开呼吸机肺尖:左、右锁骨中线第二肋间儿童和婴儿:不超过70%湿化不足纤毛运动减弱形成痰痂易堵管推荐吸引操作时避免断开呼吸机每次吸引前应检测负压,压力应在有效清除分泌物前提下越小越好。美国呼吸病协会(AARC)人工气道吸引指南改良式吸痰法: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切开套管长度再延长1cmm处吸痰吸痰术是利用负压吸引的原理,用导管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清除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方法预防口腔和胃内容物反流儿童和婴儿:不超过70%吸痰时机-肺部听诊部位要求湿化气道的温度接近人体温度,利于纤毛运动,促进分泌物排出----缺点:支气管黏膜水肿,气道痉挛甚至出血、溃疡等推荐儿童负压在80-100mmHg,成人小于150mmHg推荐吸引操作时避免断开呼吸机推荐儿童负压在80-100mmHg,成人小于150mmHg推荐吸引操作时避免断开呼吸机----缺点:对于下气道痰多患者效果差美国呼吸病协会(AARC)人工气道吸引指南推荐吸引操作时避免断开呼吸机肺尖:左、右锁骨中线第二肋间儿童和婴儿:不超过70%导管尖端在气管的中段,距离隆突2-3cm推荐吸引操作时避免断开呼吸机美国呼吸病协会(AARC)人工气道吸引指南每次吸引前应检测负压,压力应在有效清除分泌物前提下越小越好。美国呼吸病协会(AARC)人工气道吸引指南吸痰术是利用负压吸引的原理,用导管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清除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方法肺尖:左、右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深度吸引:吸引管插入至有抵抗,再往外回提0.----缺点:支气管黏膜水肿,气道痉挛甚至出血、溃疡等推荐吸引操作时避免断开呼吸机深度吸引:吸引管插入至有抵抗,再往外回提0.吸痰时机-肺部听诊部位肺门:左、右胸骨旁第四肋间经鼻插管(平鼻孔刻度)则增加2-3cm调节氧流量8-10L/min,连接氧源和储氧袋美国呼吸病协会(AARC)人工气道吸引指南湿化不足纤毛运动减弱形成痰痂易堵管吸痰时机-肺部听诊部位气管插管型号(ID)----优点:吸痰效果理想基于婴儿和儿童相关研究,推荐浅度吸引代替深度吸引美国呼吸病协会(AARC)人工气道吸引指南要求湿化气道的温度接近人体温度,利于纤毛运动,促进分泌物排出深度吸引:吸引管插入至有抵抗,再往外回提0.美国呼吸病协会(AARC)人工气道吸引指南气管插管型号(ID)儿童和婴儿:不超过70%封闭气道,保证潮气量的供给每次吸引前应检测负压,压力应在有效清除分泌物前提下越小越好。肺门:左、右胸骨旁第四肋间导管尖端在气管的中段,距离隆突2-3cm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会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建议:人工气道气囊压力保持在25-30cmH2O目的: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肺尖:左、右锁骨中线第二肋间男性:22-24cm吸痰术是利用负压吸引的原理,用导管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清除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方法推荐吸引操作时避免断开呼吸机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会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建议:人工气道气囊压力保持在25-30cmH2O经口插管(平门齿刻度)----缺点:支气管黏膜水肿,气道痉挛甚至出血、溃疡等深度吸引:吸引管插入至有抵抗,再往外回提0.肺门:左、右胸骨旁第四肋间基于婴儿和儿童相关研究,推荐浅度吸引代替深度吸引儿童和婴儿:不超过70%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会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建议:人工气道气囊压力保持在25-30cmH2O女性:20-22cm目的: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吸痰术是利用负压吸引的原理,用导管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清除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方法吸痰管及吸痰负压的选择近期研究提示吸引前滴注生理盐水可以增加VAP发生率,不建议每次吸引前例行滴注肺尖:左、右锁骨中线第二肋间美国呼吸病协会(AARC)人工气道吸引指南肺门:左、右胸骨旁第四肋间女性:20-22cm----缺点:支气管黏膜水肿,气道痉挛甚至出血、溃疡等吸痰时机-肺部听诊部位----缺点:支气管黏膜水肿,气道痉挛甚至出血、溃疡等美国呼吸病协会(AARC)人工气道吸引指南成人患者:吸引管外径不超过气管内导管内径的50%;儿童和婴儿:不超过70%每次吸引前应检测负压,压力应在有效清除分泌物前提下越小越好。推荐儿童负压在80-100mmHg,成人小于150mmHg近期研究提示吸引前滴注生理盐水可以增加VAP发生率,不建议每次吸引前例行滴注推荐吸引操作时避免断开呼吸机建议婴儿采取封闭式气管内吸痰
吸痰管及吸痰负压的选择吸痰术是利用负压吸引的原理,用导管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18
气管插管型号(ID)公式:年龄/4+4成年男性:7.5-8.0成年女性:7.0-7.5气管插管型号(ID)公式:年龄/4+419
气管插管深度导管尖端在气管的中段,距离隆突2-3cm经口插管(平门齿刻度)
男性:22-24cm
女性:20-22cm
小儿:年龄/2+12cm经鼻插管(平鼻孔刻度)则增加2-3cm气管插管深度导管尖端在气管的中段,距离隆突2-3cm20
气管插管固定气管插管固定21
气管插管湿化要求湿化气道的温度接近人体温度,利于纤毛运动,促进分泌物排出湿化不足纤毛运动减弱形成痰痂易堵管湿化过度痰液稀薄易致频繁呛咳、反复吸引易致感染SPO2气管插管湿化要求湿化气道的温度接近人体温度,利于纤毛运动,22
气管插管气囊管理气囊的作用:固定作用封闭气道,保证潮气量的供给预防口腔和胃内容物反流气管插管气囊管理气囊的作用:23
气管插管气囊管理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会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建议:人工气道气囊压力保持在25-30cmH2O无需间断放气体每日三次检测可有效预防气管黏膜损伤和气道狭窄气管插管气囊管理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会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建24
吸痰术概述
吸痰术是利用负压吸引的原理,用导管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清除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方法目的: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吸痰术概述吸痰术是利用负压吸引的原理,用导管经口、鼻或25吸痰时机-肺部听诊部位美国呼吸病协会(AARC)人工气道吸引指南肺门:左、右胸骨旁第四肋间建议婴儿采取封闭式气管内吸痰湿化不足纤毛运动减弱形成痰痂易堵管----缺点:对于下气道痰多患者效果差建议婴儿采取封闭式气管内吸痰小儿:年龄/2+12cm美国呼吸病协会(AARC)人工气道吸引指南湿化不足纤毛运动减弱形成痰痂易堵管预防口腔和胃内容物反流建议婴儿采取封闭式气管内吸痰基于婴儿和儿童相关研究,推荐浅度吸引代替深度吸引基于婴儿和儿童相关研究,推荐浅度吸引代替深度吸引吸痰管及吸痰负压的选择儿童和婴儿:不超过70%浅度吸引: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末端基于婴儿和儿童相关研究,推荐浅度吸引代替深度吸引深度吸引:吸引管插入至有抵抗,再往外回提0.
吸痰时机按需吸痰听诊有痰鸣音呼吸机有报警SPO2/PO2突然降低时吸痰时机-肺部听诊部位吸痰时机按需吸痰听诊有痰鸣音呼吸机有26
吸痰时机-肺部听诊部位肺尖:左、右锁骨中线第二肋间肺门:左、右胸骨旁第四肋间肺底:左、右腋中线第六、七肋间吸痰时机-肺部听诊部位肺尖:左、右锁骨中线第二肋间27美国呼吸病协会(AARC)人工气道吸引指南成人患者:吸引管外径不超过气管内导管内径的50%;儿童和婴儿:不超过70%每次吸引前应检测负压,压力应在有效清除分泌物前提下越小越好。推荐儿童负压在80-100mmHg,成人小于150mmHg近期研究提示吸引前滴注生理盐水可以增加VAP发生率,不建议每次吸引前例行滴注推荐吸引操作时避免断开呼吸机建议婴儿采取封闭式气管内吸痰
吸痰管及吸痰负压的选择美国呼吸病协会(AARC)人工气道吸引指南吸痰管及吸痰负压28导管尖端在气管的中段,距离隆突2-3cm基于婴儿和儿童相关研究,推荐浅度吸引代替深度吸引----缺点:支气管黏膜水肿,气道痉挛甚至出血、溃疡等经鼻插管(平鼻孔刻度)则增加2-3cm浅度吸引: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末端吸痰术是利用负压吸引的原理,用导管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清除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方法经鼻插管(平鼻孔刻度)则增加2-3cm美国呼吸病协会(AARC)人工气道吸引指南检查气囊压力,彻底吸痰----缺点:支气管黏膜水肿,气道痉挛甚至出血、溃疡等美国呼吸病协会(AARC)人工气道吸引指南肺门:左、右胸骨旁第四肋间小儿:年龄/2+12cm深度吸引:吸引管插入至有抵抗,再往外回提0.基于婴儿和儿童相关研究,推荐浅度吸引代替深度吸引湿化过度痰液稀薄易致频繁呛咳、反复吸引易致感染SPO2肺门:左、右胸骨旁第四肋间彭肺:是以简易呼吸器与患者气管插管/切开连接,给患者人工呼吸,吸气时深而缓,随即1-2秒的呼吸暂停,然后呼气。成人患者:吸引管外径不超过气管内导管内径的50%;推荐吸引操作时避免断开呼吸机----优点:吸痰效果理想儿童和婴儿:不超过70%
吸痰管及吸痰负压的选择导管尖端在气管的中段,距离隆突2-3cm吸痰管及吸痰负压的29
吸痰管的“深深浅浅”美国呼吸病协会(AARC)人工气道吸引指南浅度吸引: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末端----优点:基本无损伤----缺点:对于下气道痰多患者效果差深度吸引:吸引管插入至有抵抗,再往外回提0.5-2cm----优点:吸痰效果理想----缺点:支气管黏膜水肿,气道痉挛甚至出血、溃疡等基于婴儿和儿童相关研究,推荐浅度吸引代替深度吸引改良式吸痰法: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切开套管长度再延长1cmm处吸痰吸痰管的“深深浅浅”美国呼吸病协会(AARC)人工气道吸引30彭肺吸痰彭肺:是以简易呼吸器与患者气管插管/切开连接,给患者人工呼吸,吸气时深而缓,随即1-2秒的呼吸暂停,然后呼气。步骤:1.检查气囊压力,彻底吸痰2.调节氧流量8-10L/min,连接氧源和储氧袋3.挤压球囊30次彭肺吸痰彭肺:是以简易呼吸器与患者气管插管/切开连接,给患31低氧血症呼吸道粘膜损伤感染心律失常阻塞性肺不张气道痉挛吸痰并发症低氧血症吸痰并发症32操作演示操作演示33
气管插管固定气管插管固定34
吸痰术概述
吸痰术是利用负压吸引的原理,用导管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清除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方法目的: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吸痰术概述吸痰术是利用负压吸引的原理,用导管经口、鼻或35吸痰术是利用负压吸引的原理,用导管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清除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方法推荐吸引操作时避免断开呼吸机深度吸引:吸引管插入至有抵抗,再往外回提0.小儿:年龄/2+12cm肺门:左、右胸骨旁第四肋间基于婴儿和儿童相关研究,推荐浅度吸引代替深度吸引儿童和婴儿:不超过70%----优点:吸痰效果理想吸痰时机-肺部听诊部位成人患者:吸引管外径不超过气管内导管内径的50%;要求湿化气道的温度接近人体温度,利于纤毛运动,促进分泌物排出每次吸引前应检测负压,压力应在有效清除分泌物前提下越小越好。吸痰管及吸痰负压的选择吸痰术是利用负压吸引的原理,用导管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清除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方法经鼻插管(平鼻孔刻度)则增加2-3cm吸痰术是利用负压吸引的原理,用导管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清除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方法推荐吸引操作时避免断开呼吸机SPO2/PO2突然降低时肺门:左、右胸骨旁第四肋间成人患者:吸引管外径不超过气管内导管内径的50%;----缺点:支气管黏膜水肿,气道痉挛甚至出血、溃疡等吸痰管及吸痰负压的选择推荐吸引操作时避免断开呼吸机成人患者:吸引管外径不超过气管内导管内径的50%;美国呼吸病协会(AARC)人工气道吸引指南----优点:基本无损伤肺门:左、右胸骨旁第四肋间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会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建议:人工气道气囊压力保持在25-30cmH2O浅度吸引: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末端要求湿化气道的温度接近人体温度,利于纤毛运动,促进分泌物排出经口插管(平门齿刻度)儿童和婴儿:不超过70%儿童和婴儿:不超过70%推荐吸引操作时避免断开呼吸机建议婴儿采取封闭式气管内吸痰美国呼吸病协会(AARC)人工气道吸引指南基于婴儿和儿童相关研究,推荐浅度吸引代替深度吸引推荐吸引操作时避免断开呼吸机肺门:左、右胸骨旁第四肋间每次吸引前应检测负压,压力应在有效清除分泌物前提下越小越好。小儿:年龄/2+12cm----缺点:支气管黏膜水肿,气道痉挛甚至出血、溃疡等导管尖端在气管的中段,距离隆突2-3cm经鼻插管(平鼻孔刻度)则增加2-3cm美国呼吸病协会(AARC)人工气道吸引指南吸痰管及吸痰负压的选择儿童和婴儿:不超过70%肺尖:左、右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推荐吸引操作时避免断开呼吸机推荐吸引操作时避免断开呼吸机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会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建议:人工气道气囊压力保持在25-30cmH2O美国呼吸病协会(AARC)人工气道吸引指南小儿:年龄/2+12cm推荐儿童负压在80-100mmHg,成人小于150mmHg----优点:吸痰效果理想推荐吸引操作时避免断开呼吸机经鼻插管(平鼻孔刻度)则增加2-3cm儿童和婴儿:不超过70%深度吸引:吸引管插入至有抵抗,再往外回提0.吸痰术是利用负压吸引的原理,用导管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清除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方法推荐吸引操作时避免断开呼吸机吸痰术是利用负压吸引的原理,用导管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清除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方法推荐儿童负压在80-100mmHg,成人小于150mmHg儿童和婴儿:不超过70%基于婴儿和儿童相关研究,推荐浅度吸引代替深度吸引每次吸引前应检测负压,压力应在有效清除分泌物前提下越小越好。吸痰时机-肺部听诊部位----缺点:支气管黏膜水肿,气道痉挛甚至出血、溃疡等----优点:吸痰效果理想推荐吸引操作时避免断开呼吸机建议婴儿采取封闭式气管内吸痰浅度吸引: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末端每次吸引前应检测负压,压力应在有效清除分泌物前提下越小越好。肺尖:左、右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推荐吸引操作时避免断开呼吸机肺尖:左、右锁骨中线第二肋间儿童和婴儿:不超过70%湿化不足纤毛运动减弱形成痰痂易堵管推荐吸引操作时避免断开呼吸机每次吸引前应检测负压,压力应在有效清除分泌物前提下越小越好。美国呼吸病协会(AARC)人工气道吸引指南改良式吸痰法: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切开套管长度再延长1cmm处吸痰吸痰术是利用负压吸引的原理,用导管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清除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方法预防口腔和胃内容物反流儿童和婴儿:不超过70%吸痰时机-肺部听诊部位要求湿化气道的温度接近人体温度,利于纤毛运动,促进分泌物排出----缺点:支气管黏膜水肿,气道痉挛甚至出血、溃疡等推荐儿童负压在80-100mmHg,成人小于150mmHg推荐吸引操作时避免断开呼吸机推荐儿童负压在80-100mmHg,成人小于150mmHg推荐吸引操作时避免断开呼吸机----缺点:对于下气道痰多患者效果差美国呼吸病协会(AARC)人工气道吸引指南推荐吸引操作时避免断开呼吸机肺尖:左、右锁骨中线第二肋间儿童和婴儿:不超过70%导管尖端在气管的中段,距离隆突2-3cm推荐吸引操作时避免断开呼吸机美国呼吸病协会(AARC)人工气道吸引指南每次吸引前应检测负压,压力应在有效清除分泌物前提下越小越好。美国呼吸病协会(AARC)人工气道吸引指南吸痰术是利用负压吸引的原理,用导管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清除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方法肺尖:左、右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深度吸引:吸引管插入至有抵抗,再往外回提0.----缺点:支气管黏膜水肿,气道痉挛甚至出血、溃疡等推荐吸引操作时避免断开呼吸机深度吸引:吸引管插入至有抵抗,再往外回提0.吸痰时机-肺部听诊部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棘轮扳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全套厨房转让合同范本
- 企业股合同范本
- 2022-2027年中国农家乐行业运行态势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个人维修操场合同范本
- 社交电商与大数据技术的结合探讨
- 公社土地出售合同范本
- 农村家电收购合同范本
- 修理场租赁合同范本
- 代理票务兼职合同范本
- 新审定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课件
-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思维导图(2021新版)
- 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
- 企业员工培训PPT课件:职务犯罪培训
- 蛋白质分离技术全PPT课件
- 汪小兰有机化学课件(第四版)9醛酮醌
- 磷酸铁锂电池工商业储能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震旦ad188维修手册
- 五金英语词汇盘点
- 内容讲义说明案例nxt pop trainning
- 工业自动化设备项目用地申请报告(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