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常见症状评估第三章
常见症状评估1
第一节发热(fever)概念:机体在致热源的直接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致产热过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fever)。
第一节发热(fever)概念:机体在致2
正常体温和生理变化正常人体温相对恒定在36~37℃(腋下)。正常体温在不同的个体间稍有差异,并且受昼夜、年龄、性别、活动程度、药物、情绪、环境等内外因素的影响而略有不同。
正常体温和生理变化31.感染性发热(infectivefever)各种病原体引起的急性、慢性、局限性、全身性感染,均可引起发热。2.非感染性发热(noninfectivefever):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风湿性疾病;内分与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功能失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
发热病因1.感染性发热(infectivefever)发热4发生机制1.
致热源性发热是主要原因,分为
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外源性致热源(exogenouspyrogen):
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炎症渗出物、无菌性坏死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中性嗜酸性粒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发生机制1.
致热源性发热是主要原5发生机制
内源性致热源(endogenouspyrogen):又称白细胞致热源(leukocyticpyrogen)
血-脑屏障体温调节中枢交感神经皮肤血管及竖毛肌收缩
散热运动神经骨骼肌紧张性增高或寒战
产热
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发热发生机制内源性致热源(endogenouspyro6
发生机制2.非致热源性发热:①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如颅脑外伤、出血、炎症等;②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癫痫持续状态、甲状腺功能亢进等;③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如心力衰竭、广泛性皮肤病等。
发生机制2.非致热源性发热:7临床表现
(一)发热的分度
以口腔温度为标准,1.低热37.3℃~38℃2.中度发热38.1℃~39℃3.高热39.1℃~41℃4.超高热41℃以上提示:腋温<口腔温度0.5℃肛温>口腔温度0.5℃临床表现(一)发热的分度以口腔温度为标准,8(二)发热的临床过程与特点
:体温上升期:产热>散热
皮肤苍白、无汗,寒战后体温骤升或缓升高热期:
产热≈散热(高水平)体温下降期:散热>产热
多汗、皮肤潮湿,体温可骤降或渐降高热的后果:
意识改变;小儿高热易出现惊厥;胃肠功能异常;消瘦;口腔炎症;降温时饮水不足可引起脱水,重者可发生休克。(二)发热的临床过程与特点:91.稽留热:稽留热(continuedfever):体温持续在39℃~40℃以上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图3-1)2.弛张热(remittentfever):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肺炎等。(图3-2)
(三)热型及临床意义
1.稽留热:稽留热(continuedfever):体温持10
图3-1稽留热
图3-1稽留热11
图3-2弛张热
图3-2弛张热12热型及临床意义3.间歇热(intermittentfever):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致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图3-3)。4.回归热(recurrentfever):体温急骤上升达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降致正常水平,数天后体温又骤升,如此规律性交替出现。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图3-5)。热型及临床意义3.间歇热(intermittentfeve13热型及临床意义5.波状热(undulantfever):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逐渐降至正常水平,数天后体温又渐升,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病(图3-4)。6.不规则热(irregularfever):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癌性发热等(图3-6)。
热型及临床意义5.波状热(undulantfever):体14
图3-3间歇热
图3-3间歇热15
图3-5回归热
图16
图3-4波状热图3-4波状热17
图3-6不规则热
图3-6不规则热18发热的护理评估要点1.起病的缓急发热程度与热型。2.发热对人体功能性健康形态的影响,主要:⑴有无营养与代谢形态的改变;⑵谵妄、幻觉等意识障碍的发生。3.诊断、治疗与护理经过。4.发热的伴随症状发热的护理评估要点1.起病的缓急发热程度与热型。19
相关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与病原体感染有关;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有关。2.体液不足:与体温下降期出汗过多和/或入夜量不足有关。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长期发热代谢率增高及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有关。4.口腔粘膜改变:与发热所致口腔粘膜干燥有关。5.
潜在并发症:惊厥;意识障碍相关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与病原体感染有关;与体温调节20思考题解释: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思考题解释: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21第三章
常见症状评估第三章
常见症状评估22
第一节发热(fever)概念:机体在致热源的直接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致产热过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fever)。
第一节发热(fever)概念:机体在致23
正常体温和生理变化正常人体温相对恒定在36~37℃(腋下)。正常体温在不同的个体间稍有差异,并且受昼夜、年龄、性别、活动程度、药物、情绪、环境等内外因素的影响而略有不同。
正常体温和生理变化241.感染性发热(infectivefever)各种病原体引起的急性、慢性、局限性、全身性感染,均可引起发热。2.非感染性发热(noninfectivefever):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风湿性疾病;内分与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功能失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
发热病因1.感染性发热(infectivefever)发热25发生机制1.
致热源性发热是主要原因,分为
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外源性致热源(exogenouspyrogen):
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炎症渗出物、无菌性坏死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中性嗜酸性粒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发生机制1.
致热源性发热是主要原26发生机制
内源性致热源(endogenouspyrogen):又称白细胞致热源(leukocyticpyrogen)
血-脑屏障体温调节中枢交感神经皮肤血管及竖毛肌收缩
散热运动神经骨骼肌紧张性增高或寒战
产热
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发热发生机制内源性致热源(endogenouspyro27
发生机制2.非致热源性发热:①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如颅脑外伤、出血、炎症等;②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癫痫持续状态、甲状腺功能亢进等;③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如心力衰竭、广泛性皮肤病等。
发生机制2.非致热源性发热:28临床表现
(一)发热的分度
以口腔温度为标准,1.低热37.3℃~38℃2.中度发热38.1℃~39℃3.高热39.1℃~41℃4.超高热41℃以上提示:腋温<口腔温度0.5℃肛温>口腔温度0.5℃临床表现(一)发热的分度以口腔温度为标准,29(二)发热的临床过程与特点
:体温上升期:产热>散热
皮肤苍白、无汗,寒战后体温骤升或缓升高热期:
产热≈散热(高水平)体温下降期:散热>产热
多汗、皮肤潮湿,体温可骤降或渐降高热的后果:
意识改变;小儿高热易出现惊厥;胃肠功能异常;消瘦;口腔炎症;降温时饮水不足可引起脱水,重者可发生休克。(二)发热的临床过程与特点:301.稽留热:稽留热(continuedfever):体温持续在39℃~40℃以上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图3-1)2.弛张热(remittentfever):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肺炎等。(图3-2)
(三)热型及临床意义
1.稽留热:稽留热(continuedfever):体温持31
图3-1稽留热
图3-1稽留热32
图3-2弛张热
图3-2弛张热33热型及临床意义3.间歇热(intermittentfever):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致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图3-3)。4.回归热(recurrentfever):体温急骤上升达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降致正常水平,数天后体温又骤升,如此规律性交替出现。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图3-5)。热型及临床意义3.间歇热(intermittentfeve34热型及临床意义5.波状热(undulantfever):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逐渐降至正常水平,数天后体温又渐升,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病(图3-4)。6.不规则热(irregularfever):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癌性发热等(图3-6)。
热型及临床意义5.波状热(undulantfever):体3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业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环境艺术设计创业创新
- 财务管理外包合同样本
- 设备租赁合同样本简明版
- 电影金融知识分析
- 药物过量护理个案分析
- 智能城市共建合作框架协议
- 舞台行业基本情况介绍
- 市场拓展合同合作计划
- 春节后回复生产安全教育
-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精美课件(第1课时)
- 工会现金管理制度
- HG∕T 3792-2014 交联型氟树脂涂料
- 机制砂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全套教学课件
- DL∕T 5342-2018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铁塔组立施工工艺导则
- 2024年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
- 2024医疗机构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清单(试行)学习课件
- 通信光模块基础讲解
- DL-T 2563-2022 分布式能源自动发电控制与自动电压控制系统测试技术规范
- (高清版)TDT 1056-2019 县级国土资源调查生产成本定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