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日本明治维新》说课稿一、说教材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本教材是川教版世界历史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第三课的内容,主重障碍,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从历史进程来看,明治展阶段来看,它发生在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时期,流。2、本课的知识结构要讲述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原因:幕府的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激化社会矛盾,导致幕府统治危机;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殖民侵略的背景下,幕府的闭关锁国”以及丧权辱国”的政策导致民族矛之士揭竿而起,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第三部分是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在资本主义在世界大发展的潮流中,日本以天皇为首的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政权为顺应历史潮流而进行的政策、制度的调整,并通过这种调整,最终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从影响。3、本课的教学目标①基础知识目标幕府统治的危机;第一个打开国门的国家;签订的条约及条约内容;倒幕派的形成与武装倒幕;倒幕派的组成力量;明治维新的时间、改革措施及其意义;②思想教育目标通过明治维新社会背景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国内人民的反抗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导致幕府封建统治的危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入则使危机进一步加剧。日本面临内忧外患、国势衰微的严峻现实。通过对明治维新意义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改革乃是强国之路: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迅速成为亚洲强国。改革的成功又为亚洲国家一些立志摆脱落后状况,实现民族振兴的人们提供某些经验。③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从政治体制、力量对比、改革措施和国际背景等方面,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理论对重要的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进行较为全面深刻的分析、归纳,提高知识迁移与史论结合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明治维新取得的积极成果和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辨证地、全面地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提高政史地学科之间综合运用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从社会历史背景、领导力量、具体措施、国际环境等方面与中国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的比较,逐步提高学生对比、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应变能力,增强学生的学科渗透联系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明治维新前的落后与改革后的强大的鲜明对比的认识与思考进行理论的渗透与思维的扩展培养和锻炼学生思维的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4、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①重点: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和意义为首的地主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才能理解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作用的两重性的理解和认识。②难点:明治维新的社会背景和成功的原因依据:明治维新前,日本的社会阶级关系发生急剧变化,各阶层的不同地位与斗争,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蜕变,西方列强的入侵,加剧了革命和改革,既有共性也有个性。而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社会变革之间的有机联系,理论性较强,不易理解和把握。明治维新成分析,较难掌握。二、说教法学法教法:1、导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概括、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2突破难点,突出重点。3、多媒体教学法:引入视频和图片,让学生对本课有更加清晰、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4、讨论法:通过讨论,使学生古今结合、纵横联系、增强其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学法:引导学生从图片、文字资料及老师的问题中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材料阅读法、合作讨论法、图示法、图表法、归纳总结法;掌握辩证地、全面地评价历史事物的历史学科方法。三、说教学程序1、导入新课之中,而近代日本却成功摆脱沦为半殖民国家的危机,并迅速成长为一个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是如何做到这点的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来寻求答案。2、讲解新课一、德川幕府的统治119中?(将军)2、幕府的封建统治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3二、武装倒幕1、倒幕派的形成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武士、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等以中下级武士为首组成了倒幕派,积极开展武装推翻幕府的活动。2、幕府统治被推翻1867年,明治天皇继位,倒幕派以他的名义对幕府宣战,1868举推翻了幕府统治。1869年,明治政府迁都东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就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改革。3、倒幕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三、明治维新①明治维新开始的时间、性质是什么?②明治维新有哪些内容?③如何评价明治维新?1、时间:1868年。2、改革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军事方面——改革封建军制,建立近代化军队。教育习俗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播放视频《大国崛起》讨论:如何评价日本明治维新(辩证地看待和分析这个问题)通过讨论“如何评价明治维新对日本国家发展的作用”这个问题,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学生讨论并发表个人见解,提高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四、新课小结19世纪中期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的时期,是资本主义世为近代亚洲唯一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国家,很快成为亚洲强国。深远,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日本明治维新虽然成功了,可由于这是了浓重的阴影。五、说板书设计㈠、明治维新的社会背景内因:幕府统治的危机;人民的反抗斗争;新的生产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外因:西方列强的侵入㈡、武装倒幕倒幕思想→倒幕派形成→倒幕行动→倒幕胜利㈢、明治维新时间1868年以后(19世纪中期)目的巩固以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近代化的独立国家性质一场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具体措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展提供了统一、稳定的政治环境。引进西方技术,兴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交通学院《金融学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大学信息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国建筑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方科技大学《工业通信与网络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制浆造纸机械与设备》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大学《经典本草与湖湘中医药文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兵器美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设计与开发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经贸外语职业学院《地理信息工程课程设计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空间文学与叙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国家基本公卫-老年人健康管理-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第三讲:虹吸管及水泵的水力计算
- 网络系统集成(第二版) 课件第一章 网络系统集成绪论
- 真菌性角膜炎的护理
- 单肺通气与肺保护通气策略护理课件
- 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择题100题(含答案)
- 垃圾中转站报告
- 新型显示行业Mini LED Micro LED Micro OLED多点开花产业链如何聚焦
- 市政工程试验检测培训教程
- 高中英语定语从句之哪吒-Attributive Clause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