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第12版)》第12章税务筹划实务简述_第1页
《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第12版)》第12章税务筹划实务简述_第2页
《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第12版)》第12章税务筹划实务简述_第3页
《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第12版)》第12章税务筹划实务简述_第4页
《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第12版)》第12章税务筹划实务简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章税务筹划实务简述引言你可能知道世界媒体大王鲁珀特·默多克在20世纪末娶了一位比其儿子年龄还小的华裔妻子,你也可能知道该人精于经营。但你知道他的更“精明”之处吗?———他设在英国的新闻投资公司,在1988—1998年的11年间,其缴纳的公司所得税和退税额相抵后,竟然为零!也就是说,11年间,他一分钱的所得税也没缴,却并没有违反税法;而诸如日本前自民党副总裁金丸信、意大利歌星帕瓦罗蒂等却因逃税而触犯刑律。为什么?因为前者是通过税务筹划实现其目标的。第12章税务筹划实务简述

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2企业经营活动的税务筹划12.3国际税务筹划11.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1.1.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概述分税种的税务筹划是对影响各税种的应纳税额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决定如何进行税务筹划。(3)税额的筹划是指纳税人通过直接减少应纳税额的方式来减轻税收负担或者解除纳税义务。(2)税率的筹划是指纳税人通过降低适用税率的方式来减轻税收负担。(1)税基与扣除项目的筹划是指纳税人通过缩小税基或加大扣除项目来减轻税收负担甚至免除纳税义务,既可以实现应纳税所得额的最小化。

3.1增值税纳税人的税收筹划12.1.2增值税的税务筹划

1.增值税两类纳税人身份的税务筹划增值税纳税人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适用增值税一般计税方法: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适用税率包括13%、9%和6%对于特定项目可以选择简易计税方法适用增值税简易计税方法: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适用征收率为3%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2增值税的税务筹划

1.增值税两类纳税人身份的税务筹划——增值率判断法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2增值税的税务筹划

1.增值税两类纳税人身份的税务筹划

——增值率判断法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2增值税的税务筹划

1.增值税两类纳税人身份的税务筹划

——增值率判断法

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销售收入×3%当两类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相等时,则:销售收入×13%(或9%)×增值率=销售收入×3%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2增值税的税务筹划

1.增值税两类纳税人身份的税务筹划

——增值率判断法

两类纳税人税负平衡点的增值率,结果见下表: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不含税纳税平衡点含税纳税平衡点13%3%23.08%25.32%9%3%33.33%35.28%6%3%50.00%51.46%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2增值税的税务筹划

1.增值税两类纳税人身份的税务筹划

——增值率判断法

当增值率低于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时,一般纳税人税负低于小规模纳税人,即成为一般纳税人可以节税。当增值率高于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时,一般纳税人税负高于小规模纳税人,即成为小规模纳税人可以节税。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2增值税的税务筹划

1.增值税两类纳税人身份的税务筹划

——增值率判断法

【例12-1】某科研机构为非企业性单位,所研制的产品科技含量较高,某年度预计不含税销售额1800万元,购进不含增值税的原材料价款为1000万元,该科研机构如何进行增值税纳税人身份的税务筹划?该科研机构预计增值率=(1800-1000)÷1800×100%=44.44%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2增值税的税务筹划

1.增值税两类纳税人身份的税务筹划

——增值率判断法

【例12-1】由计算可知,预计增值率为44.44%,大于两类纳税人平衡点的增值率18.75%,注册企业并申请为一般纳税人后的增值税税负将重于小规模纳税人,因此,该科研机构将注册的企业选择为小规模纳税人身份更有利。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2增值税的税务筹划

1.增值税两类纳税人身份的税务筹划

——增值率判断法

【例12-1】

若为一般纳税人的应纳增值税额

=1800×13%-1000×13%=104(万元)

若为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增值税额=1800×3%=54(万元)

选择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税负降低额

=104-54=50(万元)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2增值税的税务筹划

2.购进价格的税务筹划

假设一般纳税人的含税销售额为S,从一般纳税人购货的含税购进额为P,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T1,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货物的含税额与从一般纳税人购进货物的含税额的比率为Rc,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的征收率为T2。因生产加工费用与原材料的来源关系不大,所以收益为销售收入扣除购进成本、应纳增值税额之差,则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2增值税的税务筹划

3.购进价格的税务筹划

从一般纳税人索取专用发票后的收益为:从小规模纳税人索取专用发票后的收益为:11.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1.1.2增值税的税务筹划

3.购进价格的税务筹划

当两者的收益相等时,则有:11.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1.1.2增值税的税务筹划

3.购进价格的税务筹划

若实际的含税价格比小于Rc,就应当选择小规模纳税人的货物;若实际的含税价格比大于Rc,就应当选择一般纳税人的货物;若实际的含税价格比等于Rc,两者的经济流入相同,就应当从其他角度考虑选择不同纳税人的货物。11.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1.1.2增值税的税务筹划

3.购进价格的税务筹划

依据上述公式,假设小规模纳税人在销售货物时,不愿或不能委托主管税务局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而出具一般普通发票,则一般纳税人在购进货物时,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的含税价格与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的含税价格比为:Rc=1÷(1+T1)×100%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1.2.2增值税的税务筹划

3.购进价格的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征收率小规模纳税人向税务机关申请代开发票后的含税价格比率小规模纳税人未向税务籍贯申请代开发票的含税价格比率13%3%91.15%88.50%9%3%94.50%91.74%6%3%97.17%94.34%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2增值税的税务筹划

3.购进价格的税务筹划

【例12-2】某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税率16%,预计实现含税销售收入232000元,需要外购原材料10吨。现有A,B,C三个供货商提供货源,其中A为一般纳税人,能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适用税率17%;B为生产该原材料的小规模纳税人,能够委托主管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征收率为3%的专用发票;C为个体工商户,仅能提供普通发票。A,B,C所提供的原材料质量相同,含税价格不同,分别为每吨11600元、11000元、10500元。企业应当如何进行购货价格的税务筹划,选择什么样的供应企业?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2增值税的税务筹划

3.购进价格的税务筹划

【例12-2】B与A的实际含税价格比率R=11000÷11600=94.83%>91.15%C与A的实际含税价格比率R=10500÷11600=90.52%>88.50%可以看出,选择从B,C购进原材料显然不合算,应当选择A。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2增值税的税务筹划

3.购进价格的税务筹划

【例12-2】应纳增值税额和税后现金流量计算如下:

方案1:从A企业购进。

应纳增值税额=232000÷(1+13%)×13%-(11600×10)÷(1+13%)×13%=13345.13(元)税后现金净流量=232000-116000-13345.13=102654.87(元)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2增值税的税务筹划

3.购进价格的税务筹划

【例12-2】

方案2:从B购进。

应纳增值税额=232000÷(1+13%)×13%-(11000×10)÷(1+3%)×3%=23486.38(元)税后现金净流量

=232000-110000-23486.38=98513.62(元)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2增值税的税务筹划

3.购进价格的税务筹划

【例12-2】

方案3:从C购进。

应纳增值税额=232000÷(1+13%)×13%=26690.27(元)税后现金净流量=232000-10500-26690.27

=100309.73(元)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2增值税的税务筹划

3.销售方式的税务筹划

现行的促销方式:返还现金礼券红利卡积分卡赠物等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2增值税的税务筹划

3.销售方式的税务筹划

【例12-3】某百货商场是一家服装专业零售企业,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公司以世界名牌服装零售为主,上年实现销售收入45000万元,在当地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公司销售部决定在当年春节期间展开促销活动,以提升该公司的盈利能力。公司决策层提出以下三种促销思路: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2增值税的税务筹划

3.销售方式的税务筹划

【例12-3】

(1)采用让利方式,即折扣销售方式,可以减少税收负担。(2)采用赠送商品或优惠券方式,可以刺激消费,促进销售。(3)鉴于消费者越来越讲实惠,采用返还现金的方式进行促销。

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2增值税的税务筹划

3.销售方式的税务筹划

【例12-5】

假定所有促销方式消费者都接受,消费者都在当月完成所有的购买行为,以10000元销售额、平均成本为6000元为基数,提出以下四个具体操作方案:方案1:购物就在商品原价的基础上打7折;方案2:购物满100元赠送价值30元的商品(赠品成本18元,均为含税价);

方案3:购物满100元返还30元现金。仅考虑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不考虑其他税费。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2增值税的税务筹划

4.销售方式的税务筹划

【例12-3】

筹划方案分析:方案1:此方案为折扣销售(商业折扣),是指销货方在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时,因购货方购货数量较大等原因,而给予购货方的价格优惠。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按折扣后的销售额计征增值税;如果折扣额另开发票,不论其在会计上如何处理,均不得从销售额中扣除折扣额,需全额计征增值税。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2增值税的税务筹划

3.销售方式的税务筹划

【例12-3】

假定1:该商场未将销售额和折扣额开在一张发票上:

应缴纳的增值税=10000÷(1+13%)×13%-6000÷(1+13%)×13%=460.18(元)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7000÷(1+13%)-6000÷(1+13%)]×25%=221.24(元)税后利润=7000÷(1+13%)-6000÷(1+13%)-221.24=663.72(元)缴税合计数=460.18+221.24=681.42(元)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2增值税的税务筹划

3.销售方式的税务筹划

【例12-3】假定2:该商场将销售额与折扣额开在同一张发票上:应缴纳的增值税=7000÷(1+13%)×13%

-6000÷(1+13%)×13%=115.04(元)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7000÷(1+13%)

-6000÷(1+13%)]×25%=221.24(元)税后利润=7000÷(1+13%)-6000÷(1+13%)-221.24=663.72(元)缴税合计数=115.04+221.243=336.28(元)

在税后利润相同的情况下,该商场会选择缴税合计数最小的假定2的做法。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2增值税的税务筹划

3.销售方式的税务筹划

【例12-3】

方案2:企业在商品促销中,以“买一赠一”、购物返券(代金券)、购物积分等方式组合销售货物的,应就其实际收到的货款计算增值税。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2增值税的税务筹划

3.销售方式的税务筹划

【例12-3】方案2:

应缴纳的增值税=[10000÷(1+13%)×13%-6000÷(1+13%)×13%-1800÷(1+13%)×13%]=253.10(元)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10000÷(1+13%)-6000÷(1+13%)-1800÷(1+13%)]×25%=486.73(元)税后利润=10000÷(1+13%)-6000÷(1+13%)-1800÷(1+13%)-486.73=1460.17(元)缴税合计数=253.10+486.73=739.83(元)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2增值税的税务筹划

3.销售方式的税务筹划

【例12-3】方案3:下面的计算仅考虑直接返还现金的方式。应缴纳的增值税=10000÷(1+16%)×16%-6000÷(1+16%)×16%=551.72(元)应替顾客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3000÷(1-20%)×20%=750(元)

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2增值税的税务筹划

3.销售方式的税务筹划

【例12-3】方案3:

下面的计算仅考虑直接返还现金的方式。应缴纳的增值税=10000÷(1+13%)×13%-6000÷(1+13%)×13%=460.18(元)应替顾客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3000÷(1-20%)×20%=750(元)应纳税所得额=10000÷(1+13%)-6000÷(1+13%)-750-3000=-210.18(元)

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2增值税的税务筹划

3.销售方式的税务筹划

【例12-3】方案3:

因为-210.18<0,所以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为0。税后净利润=10000÷(1+13%)-6000÷(1+13%)-3000-750=-210.18(元)缴税合计数=460.18+750=1210.18(元)将以上三个方案的计算结果编制比较表,如下表所示。

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2增值税的税务筹划

3.销售方式的税务筹划

【例12-3】方案3:

纳税情况与获利情况比较表单位:元

方案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缴税合计税后利润折扣销售折扣金额未开在一张发票上460.18221.24—681.42663.72折扣金额开在一张发票上115.04221.24—336.28663.72赠商品253.10486.73—739.831460.17返现金460.1807501210.18-210.18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2增值税的税务筹划企业进行促销的税务筹划思路是:第一,购销差价是税务筹划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第二,进行促销活动的税务筹划需要关注促销活动的最终目的。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2增值税的税务筹划

4.收购废旧物资与农产品的税务筹划

以废旧物资为原材料的生产企业,可以投资设立一个废旧物资回收公司,不仅回收公司可以享受免征增值税的优惠,企业也可根据回收公司开具的普通发票计算抵扣进项税额,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若纳税人有自属的农业生产基地,可以将该农业生产基地独立出来成立一个企业,不仅该农业基地可以享受“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的优惠,企业也可根据农业基地开具的普通发票计算抵扣进项税额,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2增值税的税务筹划

4.收购废旧物资与农产品的税务筹划

【例12-4】某钢铁厂为一般纳税人,主要利用收购的废旧钢材为原材料。一年收购废旧钢材共计500万元,再重新回炉冶炼后出售,销售收入800万元。在生产过程中有电费、水费及少量修理用配件的进项税额可抵扣,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为100万元,税款为13万元。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2增值税的税务筹划

4.收购废旧物资与农产品的税务筹划

【例12-4】如果企业直接收购废旧钢材,由于不可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额不能抵扣。应交增值税=800×13%-13=91(万元)如果企业专门成立一个废旧物资回收公司,该回收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核算,并执有废旧物资经营的许可证,该钢铁企业则可将废旧钢材收购业务转由成立的回收公司完成。为避免出现异常申报或者是转让定价骗取税款嫌疑,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将收购的废旧钢材加价10%转售给钢铁企业。回收公司免缴增值税。回收公司销售收入=500×(1+10%)=550(万元)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2增值税的税务筹划

4.收购废旧物资与农产品的税务筹划

【例12-4】钢铁厂从废旧物资回收公司购进废旧钢材,回收公司开具的普通发票上注明的金额为550万元。

钢铁厂应交增值税=800×13%-550×9%-13=41.5(万元)由计算可知,专门成立废旧物资回收公司较分立出废旧物资回收公司以前节减税额49.5万元(91-41.5)。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2增值税的税务筹划

4.收购废旧物资与农产品的税务筹划

【例12-5】某果汁企业有一自属的柑橘种植园,采摘的柑橘再送到本企业的果汁加工厂进行果汁生产。果汁的增值税税率是13%,而只有企业的水费、电费和购入包装物等按规定可以抵扣进项税额。全年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为10万元。全年果汁销售收入500万元。应交增值税=500×13%-10=55(万元)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2增值税的税务筹划

4.收购废旧物资与农产品的税务筹划

【例12-5】若该企业将柑橘种植园和果汁加工厂分立为两个独立核算的企业,分立后,柑橘种植园为农业生产者,销售其自产的柑橘免征增值税;而果汁加工厂从柑橘种植园购入的柑橘可以抵扣10%的进项税额。若柑橘园销售给果汁加工厂的柑橘售价为300万元,则应交增值税=500×13%-10-300×10%=25(万元)由计算可知,分立后比分立前节减税额30万元。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3消费税的税务筹划

1.运用转让定价降低计税依据关联企业中生产(委托加工、进口)应税消费品的企业,如果以较低的价格将应税消费品销售给其独立核算的销售部门,则可以降低销售额,从而减少应纳税销售额。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3消费税的税务筹划

1.运用转让定价降低计税依据

【例12-6】某汽车集团,其汽车制造公司正常小汽车的出厂价为150000元/辆,气缸容量为2.2升,适用税率为9%。而向集团的汽车销售公司供货时价格定为120000元/辆,当月制造小汽车500辆。

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3消费税的税务筹划

1.运用转让定价降低计税依据

【例12-6】

若由汽车制造公司直接对外销售,应纳消费税额为:

150000×500×9%=6750000(元)若销售给集团的汽车销售公司再由汽车销售公司对外销售,应纳消费税额为:

120000×500×9%=5400000(元)由此,集团少纳消费税为:

6750000-5400000=1350000(元)

注意:“关联关系”的相关规定。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3消费税的税务筹划

2.兼营不同税率的应税消费品的税务筹划

相关税收法规:纳税人兼营多种不同税率的应税消费品,应当分别核算不同税率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销售数量;未分别核算销售额、销售数量,或者将不同税率的应税消费品组成成套消费品销售的,应从高适用税率。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3消费税的税务筹划

2.兼营不同税率的应税消费品的税务筹划

【例12-7】某日用化妆品厂,将生产的高档化妆品(日常用)、护肤护发品、小工艺品等组成成套消费品销售。每套消费品由下列产品组成:高档化妆品包括一瓶香水300元,护肤护发品包括一瓶摩丝10元,上述价格均不含税。当月销售1万套。高档化妆品消费税税率为15%,护肤护发品税率为0%。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3消费税的税务筹划

2.兼营不同税率的应税消费品的税务筹划

【例12-7】

方案1:将产品包装后再销售给商家,厂家应纳消费税为:(300+10)×15%×10000=46.5(万元)方案2:将产品先分别销售给商家,再由商家包装后对外销售,厂家应纳消费税为:(300×15%+10×0%)×10000=45(万元)方案2比方案1节减税额1.5万元。

方案2在实际操作中,只要换个包装地点,并将产品分别开具发票,账务上分别核算销售收入即可。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3消费税的税务筹划

3.改变加工方式的税务筹划

(1)委托加工方式的税负。【例12-8】甲公司委托乙公司将一批价值200万元的原料加工成A半成品,协议规定加工费150万元;加工的A半成品运回甲公司后,继续加工成B产成品,加工成本、分摊费用共计200万元,该批产成品售价1500万元。假设A半成品消费税税率30%,产成品消费税税率50%。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3消费税的税务筹划

3.改变加工方式的税务筹划

(1)委托加工方式的税负。【例12-8】方案1: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收回后,在本企业继续加工成另一种应税消费品销售。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200+150)÷(1-30%)=500(万元)应缴消费税=500×30%=150(万元)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3消费税的税务筹划

3.改变加工方式的税务筹划

(1)委托加工方式的税负。【例12-8】方案1:甲公司销售产品后,应缴消费税为:

1500×50%-150=600(万元)甲公司的税后利润为(设所得税税率25%):(1500-200-150-200-150-600)×(1-25%)=150(万元)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3消费税的税务筹划

3.改变加工方式的税务筹划

(1)委托加工方式的税负。【例12-8】方案2:委托加工的消费品收回后,直接对外销售。仍以上例,如果甲公司委托乙公司将原料加工成B产成品,原料成本不变,加工费用为350万元;加工完毕,运回甲公司后,甲公司对外售价仍为1500万元。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3消费税的税务筹划

3.改变加工方式的税务筹划

(1)委托加工方式的税负。【例12-8】方案2:甲公司向乙公司支付加工费的同时,向其支付代收代缴的消费税为:(200+350)÷(1-50%)×50%=550(万元)其税后利润计算如下:(1500-200-350-550)×(1-25%)=300(万元)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3消费税的税务筹划

3.改变加工方式的税务筹划

(1)委托加工方式的税负。结论:两种方案相比较,当被加工原料成本相同、最终售价相同的情况下,后者显然比前者对企业有利得多,税后利润多150万元。即使后一种情况甲公司向乙公司支付的加工费等于前者之和350万元(150+200),后者也比前者税后利润多。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3消费税的税务筹划

3.改变加工方式的税务筹划

(2)自行加工的税负。仍依上例,甲公司将购入的价值200万元的原料自行加工成B产成品,加工成本、分摊费用共计450万元,售价1500万元。有关计算如下:应缴消费税=1500×50%=750(万元)税后利润=(1500-200-450-750)×(1-25%)=75(万元)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3消费税的税务筹划

3.改变加工方式的税务筹划

(2)自行加工的税负。结论: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各相关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自行加工方式的税后利润最少,其税负最重;而收回后不再加工直接销售的方式又比委托加工收回后再继续加工的销售方式的税负要低。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3消费税的税务筹划

3.改变加工方式的税务筹划

(3)委托加工与自行加工的比较。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与自行加工的应税消费品的税基不同。

由于应税消费品加工方式不同而使纳税人税负不同,因此,纳税人进行消费税税务筹划时,可以利用关联方关系,压低委托加工成本,达到节税目的。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3消费税的税务筹划

4.非货币性交易的税务筹划

税法规定,纳税人自产的应税消费品用于换取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投资入股或抵偿债务等方面,应当按照纳税人同类应税消费品的最高销售价格作为计税依据。

【例12-9】某小汽车生产企业A,当月对外销售的同型号的小汽车(气缸容量2.5升)共有三种价格,以20万元的单价销售150辆,以22万元的单价销售200辆,以24万元的单价销售50辆。当月以5辆同型号的小汽车与B企业换取其生产的汽车玻璃。双方按当月的加权平均销售价格确定小汽车的价格。小汽车的消费税税率为9%。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3消费税的税务筹划

4.非货币性交易的税务筹划【例12-9】按税法规定,应纳消费税为:

240000×5×9%=108000(元)

纳税人经过筹划,将这5辆小汽车按照当月的加权平均价销售后,再购买原材料,则应纳消费税为:(200000×150+220000×200+240000×50)÷(150+200+50)×5×9%=96750(元)

这样,企业可减轻税负11250元(108000-96750)。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4个人所得税的税务筹划

1.新修订个人所得税法下的筹划思路工资薪金个税的筹划应有发放方式、每次发放金额专项获取递延纳税的时间价值,其筹划空间大为缩减。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4个人所得税的税务筹划

2.工资薪金所得的税务筹划

在一般情况下,对低收入者(每月工薪所得不交个税者)来说,选择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并入当年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的应纳税额,比选择年终奖单独计税计算的应纳税额少;对中高收入者来说,则可能相反。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4个人所得税的税务筹划

2.工资薪金所得的税务筹划【例12-10】居民个人张一峰系某公司员工,每月平均发放工资,全年发放合计84000元,年末一次性奖金34800元。全年专项扣除合计1.5万元,子女教育和赡养老人两项专项附加扣除合计3万元。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4个人所得税的税务筹划

2.工资薪金所得的税务筹划【例12-10】(1)全年一次性奖金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纳税全年综合所得=84000-60000-15000-30000+34800=13800(元)全年应交个人所得税=13800×3%-0=414(元)(2)年终奖单独计税,不并入综合所得全年工薪所得=84000-60000-15000-30000=-21000(元)全年工薪所得不交个税。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4个人所得税的税务筹划

2.工资薪金所得的税务筹划【例12-10】年终一次性奖金34800/12=2900元,适用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为0元。年终一次性奖金应交个税=34800×3%-0=1044(元)合计个税=0+1044=1044(元)选择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并入当年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的应纳税额,比选择年终奖单独计税计算的应纳税额少630元。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4个人所得税的税务筹划

2.工资薪金所得的税务筹划【例12-10】◆假设张一峰系某公司经理,年薪50万元,每月平均发放工资,全年发放合计140000元,年末一次性奖金360000元。全年专项扣除合计3万元,子女教育和赡养老人两项专项附加扣除合计3万元。(1)全年一次性奖金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纳税全年综合所得=140000-60000-30000-30000+360000=380000(元)全年应交个人所得税=380000×25%-31920=63080(元)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4个人所得税的税务筹划

2.工资薪金所得的税务筹划【例12-10】(2)年终奖单独计税,不并入综合所得全年工薪所得=140000-60000-30000-30000=20000(元)全年工薪所得应交个税=20000×3%=600(元)年终一次性奖金360000/12=30000元,适用税率为25%,速算扣除数为2660元。年终一次性奖金应交个税=360000×25%-2660=6340(元)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4个人所得税的税务筹划

3.非量化收入的税务筹划【例12-11】某建筑公司在外省有甲项目,1月份给员工发放600元的伙食补助,直接放在工资表中缴纳个人所得税。该项目职工刘永1月份收入13500元(含伙食补助),保险费用合计2250元。不考虑专项附加扣除和其他扣除因素。

1月应交个人所得税=(13500-2250-5000)×3%=187.5(元)

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4个人所得税的税务筹划

3.非量化收入的税务筹划

【例12-11】如果将伙食补助直接拨付给食堂,由食堂在标准限额内实行实报实销,即将食堂伙食补助非量化至个人,从现有收入总额中减除600元,则1月应交个人所得税=(13500-600-2250-5000)×3%=169.5(元)经过筹划,刘永每月少交个人所得税18元(187.5-169.5)。本税务筹划方案可以看出,对于“普惠制”的补贴补助,能不量化到个人的,尽可能不要量化到个人,以合理减少职工的应交个人所得税。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4个人所得税的税务筹划

4.住房公积金的税务筹划

目前部分企业住房公积金缴纳比例未达到12%的最高限额,没有用足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其原因是:(1)提高个人缴存比例,企业负担部分会同步增加,加重企业的负担;(2)住房公积金返还程序烦琐,提高缴存比例会减少职工眼前可支配收入。因此,利用住房公积金相关政策进行税务筹划,首先要分析企业的负担能力,特别是个人缴存比例提高后,企业缴存部分的增加额,同时要考虑提高缴存比例对职工现时收入的影响。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4个人所得税的税务筹划

4.住房公积金的税务筹划

【例12-12】某企业高级工程师陈莫如,每月工资、薪金收入22000元,每月扣除保险费合计4850元,其中住房公积金1820元,缴纳比例为9%。不考虑专项附加扣除和其他扣除因素。陈工程师应交个人所得税计算如下:应交个人所得税=(22000-4850-5000)×3%=364.5(元)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4个人所得税的税务筹划

4.住房公积金的税务筹划

【例12-12】根据有关规定,比例在12%以内的住房公积金可以据实扣除,该施工企业住房公积金扣除比例为9%,如果将住房公积金比例提升至扣除限额12%(暂不考虑企业同步应缴费部分的影响),需从工资薪金所得中增加扣除住房公积金635元(个人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月平均工资未超过职工工作地所在设区城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陈工程师应交个人所得税计算如下:应交个人所得税=(22000-4850-5000-635)×3%=345.45(元)可见,在不考虑增加企业成本的情况下,通过调整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可少缴个人所得税19.05元(364.5-345.45)。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4个人所得税的税务筹划

5.年金的税务筹划企业年金个人缴费工资计税基数为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月平均工资超过职工工作地所在设区城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工资计税基数。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收益分配记入个人账户时,个人暂不缴纳个人所得税。当个人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按月(或季、年)领取的年金,全额按照“综合所得”适用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4个人所得税的税务筹划

5.年金的税务筹划【例12-13】某企业为增加职工个人收入,从当年1月开始实行企业年金制度,周爽为该企业正式员工,月收入15000元,已在该公司工作12年,按照公司年金制度,每月需自行缴纳年金260元,各类保险费用扣除合计3900元。不考虑专项附加扣除和其他扣除因素。在执行年金制度前每月应交个人所得税=(15000-3900-5000)×3%=183(元)开始执行年金制度后每月应纳个人所得税=(15000-3900-5000-260)×3%=175.2(元)相比执行企业年金制度之前,周爽每月少缴纳个人所得税7.8元(183-175.2)。年金基金投资运营后,在收益分配记入个人账户时,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待退休后实际领取时,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这样可以实现个人所得税的递延纳税。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4个人所得税的税务筹划

5.年金的税务筹划【例12-13】某企业为增加职工个人收入,从当年1月开始实行企业年金制度,周爽为该企业正式员工,月收入15000元,已在该公司工作12年,按照公司年金制度,每月需自行缴纳年金260元,各类保险费用扣除合计3900元。不考虑专项附加扣除和其他扣除因素。在执行年金制度前每月应交个人所得税=(15000-3900-5000)×3%=183(元)开始执行年金制度后每月应纳个人所得税=(15000-3900-5000-260)×3%=175.2(元)相比执行企业年金制度之前,周爽每月少缴纳个人所得税7.8元(183-175.2)。年金基金投资运营后,在收益分配记入个人账户时,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待退休后实际领取时,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这样可以实现个人所得税的递延纳税。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5企业所得税的税务筹划

1.会计政策选择的税务筹划——以固定资产折旧为例

【例12-14】某企业的固定资产原值312.5万元,预计残值率4%,会计与税法规定的使用年限均为5年,使用平均年限法时,每年的税前利润都是20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25%。投资报酬率为10%,1~5年的复利现值系数分别为.9091,0.8264,0.7513,0.6830,0.6209。

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5企业所得税的税务筹划

1.会计政策选择的税务筹划——以固定资产折旧为例

【例12-14】(1)计算使用平均年限法时,该企业5年的应纳所得税税额;(2)计算使用年数总和法时,该企业5年的应纳所得税税额;(3)假如该企业前2年免税,计算使用平均年限法法时,该企业5年的应纳所得税税额;(4)假如该企业前2年免税,计算使用年数总和法时,该企业5年的应纳所得税税额。计算结果见表12-

4及表12-

4

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5企业所得税的税务筹划

1.会计政策选择的税务筹划——以固定资产折旧为例

无减免税期时平均年限法和年数总和法的比较单位:万元年份折旧额税前利润额应纳税额应纳税额的现值(1)(2)(1)(2)(1)(2)(1)(2)第1年60100200160504045.4636.36第2年6080200180504541.3237.19第3年6060200200505037.5737.57第4年6040200220505534.1537.57第5年6020200240506031.0537.25合计30030010001000250250189.55185.94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5企业所得税的税务筹划

1.会计政策选择的税务筹划——以固定资产折旧为例

有减免税期时平均年限法和年数总和法的比较单位:万元年份折旧额税前利润额应纳税额应纳税额的现值(1)(2)(1)(2)(1)(2)(1)(2)第1年601002001600

000第2年60802001800000第3年6060200200505037.5737.57第4年6040200220505534.1537.57第5年6020200240506031.0537.25合计30030010001000150165102.77112.39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5企业所得税的税务筹划

1.会计政策选择的税务筹划——以固定资产折旧为例

结论:在不考虑减免税的情况下,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法与平均年限法在固定资产存在的纳税期间的应纳税额总额是相同的。但在加速折旧法下,可以在固定资产使用初期多计折旧,加大企业初期成本而减少利润,从而减轻了企业前期所得税负担,将企业缴纳所得税的时间大大推迟,因而企业可以提前取得部分现金净收入,促进资产的更新改造。

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5企业所得税的税务筹划

2.研发费用的税务筹划

【例12-15】某企业未单独核算研究人员工资等研究开发费用,未能享受技术开发费的加计扣除。今年该企业不仅单独设立了技术研发部门,而且单独核算研究开发费用,并向税务机关报送了相关资料。如果今年的技术开发费为800万元,则可以享受加计扣除,减少应纳所得税额100万元(800×50%×25%)。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5企业所得税的税务筹划

3.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税务筹划

【例12-16】某公司某年度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000万元,“销售费用”中列支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2500万元,税前会计利润总额为1000万元。按税法扣除比例,其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超支额为1000万元。该公司总计应纳税所得额为2000万元,应纳所得税额为500万元,税后净利润为500万元。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5企业所得税的税务筹划

3.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税务筹划

若该公司将自己的销售部门独立出去成立一个销售公司,将产品以8000万元的价格销售给销售公司,销售公司再以10000万元的价格对外销售。

母公司与销售公司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分别为1000万元和1500万元。母公司的税前利润为800万元,销售公司的税前利润为200万元,则两公司分别缴纳公司所得税,各项费用均不超过税法规定的标准,整个集团应纳所得税额为250万元,税后净利润为750万元。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5企业所得税的税务筹划

3.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税务筹划

如果该公司的产品是消费税的应税消费品,设立销售公司还可以取得节省消费税的好处,因为消费税的课税环节在产制环节而不是销售环节,如果该产品的消费税税率是30%,那么可以节省消费税额600万元(2000×30%)。企业实施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而减少其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调整。因此,要在充分考虑商业目的的基础上,运用设立销售公司的税务筹划方案,并进一步在关联公司之间合理分摊广告费用。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5企业所得税的税务筹划

4.企业集团汇总纳税的税务筹划

【例12-17】某企业集团有一核心企业和100%控股的3个紧密层企业,4个公司以前年度均无亏损,所得税税率均为25%,就地预缴所得税比例为0。该企业集团所属各企业预测未来3年的盈利情况如表12-9及表12-10所示。请给出该企业的最佳纳税方案。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5企业所得税的税务筹划

4.企业集团汇总纳税的税务筹划表12-9某企业集团预测3年所得额情况表单位:万元

企业名称第1年所得额第2年所得额第3年所得额核心企业607080甲企业203040乙企业-151025丙企业-403030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5企业所得税的税务筹划

4.企业集团汇总纳税的税务筹划表12-10企业集团合并与分别纳税计算表单位:万元

纳税方案第1年第2年第3年所得税合计所得额所得税所得额所得税所得额所得税合并纳税总额256.251403517543.7585分别纳税总额802010025160408512.1分税种进行的税务筹划12.1.5企业所得税的税务筹划

4.企业集团汇总纳税的税务筹划

结论:如果分别纳税,乙企业第1年15万元的亏损到第3年才能弥补,丙企业40万元的亏损到第3年才能弥补完。如果合并纳税,乙、丙两企业的亏损在第1年就可以全部弥补。无论是合并纳税还是不合并纳税,该企业集团3年的总体税负都是相同的,只是合并纳税后可以前期少缴税款后期多缴税款,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相当于取得了递延纳税的利益。

12.2企业经营活动的税务筹划12.2.1企业经营活动税务筹划概述在企业的日常经营过程中,税收贯穿于全过程。企业要在做出经营决策之前就综合考虑不同决策可能导致的税负的不同。具体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收益分配、企业重组等。

12.2企业经营活动的税务筹划

只要企业息税前投资收益率高于负债成本率,增加负债额度,提高负债比重,就会带来权益资本收益水平提高的效应。12.2.2企业筹资的税务筹划

企业筹资的税务筹划主要针对企业资本结构的的税务筹划。

12.2企业经营活动的税务筹划12.2.2企业筹资的税务筹划

【例12-19】A公司(母公司)于某年1月1日投资设立了全资子公司B。A公司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是15%,B公司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是25%。B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假定税法关于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的比例标准为3:1。A公司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为2000万元,B公司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为400万元(假定税前利润等于应纳税所得额)。

12.2企业经营活动的税务筹划12.2.2企业筹资的税务筹划

【例12-19】A公司和B公司当年的应纳所得税为400万元(2000×15%+400×25%),A公司和B公司当年的税后利润为2000万元(2000+400-400)。如果B公司当年1月1日向A公司借款2000万元,双方协议规定,借款期限一年,年利率10%。假定同期同类银行贷款利率是8%。12.2企业经营活动的税务筹划12.2.2企业筹资的税务筹划

【例12-19】B公司可以税前扣除的利息为:2000×8%=160万元。上述业务的结果是,B公司支付利息200万元,A公司得到利息200万元。A公司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为2200万元,B公司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为240万元。A公司和B公司当年的应纳所得税为390万元(2200×15%+240×25%),A公司和B公司当年的税后利润为2010万元(2200+200-390)。12.2企业经营活动的税务筹划12.2.1企业筹资的税务筹划

【例12-19】

注意问题:企业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而减少企业或者其关联方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调整。因此,尽管B公司实际支付给A公司利息200万元,但是只能税前扣除160万元。12.2企业经营活动的税务筹划12.2.3企业投资的税务筹划

1.企业组织形式的税务筹划

(1)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与公司企业的筹划与选择。

一般来说,企业设立时对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点:1)从总体税负角度考虑,合伙制一般要低于公司制。2)在比较两种企业组织形式的税负大小时,不能仅看名义上的差别,更重要的是看实际上的差别。3)比较合伙制、公司制的税基、税率结构和税收优惠待遇等多种因素,因为综合税负是多种因素起作用的结果,不能只考虑一种因素。4)合伙制构成中如果既有本国居民,又有外国居民,出现合伙制跨国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合伙人由于居民身份国别的不同,税负将出现差异,特别是在预提所得税方面要充分考虑这一因素。12.2企业经营活动的税务筹划12.2.3企业投资的税务筹划

1.企业组织形式的税务筹划

(1)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与公司企业的筹划与选择。

【例12-20】某人自办一企业,年应税所得额为500000元,该企业如按个人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缴纳个人所得税,依据现行税制,税收负担实际为:

500000×35%-6750=168250(元)若该企业为公司制企业,其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企业实现的税后利润全部作为股利分配给投资者,则该投资者的税收负担实际为:

500000×25%+500000×(1-25%)×20%=125000+75000=200000(元)12.2企业经营活动的税务筹划12.2.3企业投资的税务筹划

1.企业组织形式的税务筹划

(2)子公司与分公司的筹划与选择。

【例12-21】假设A公司在国内拥有两家分公司B和C,某一纳税年度A公司本部实现利润1000万元,其分公司B实现利润150万元,分公司C亏损200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则该公司该年度应纳税额为:(1000+150-200)×25%=237.5(万元)总分公司的整体税负为237.5万元。12.2企业经营活动的税务筹划12.2.3企业投资的税务筹划

1.企业组织形式的税务筹划

(2)子公司与分公司的筹划与选择。

【例12-21】

如果上述B,C是子公司,总体税负就不一样。A公司应纳所得税=1000×25%=250(万元)B子公司应纳所得税=150×25%=37.5(万元)C子公司由于当年亏损200万元,该年度无须缴纳所得税。

母子公司整体税负287.5万元,高出总分公司的整体税负50万元。12.2企业经营活动的税务筹划12.2.3企业投资的税务筹划

2.企业注册地的税务筹划

(1)利用经济特区和浦东新区新设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政策进行税务筹划;(2)利用西部大开发的所得税优惠政策进行税务筹划;(3)利用民族自治地方的所得税优惠政策进行税务筹划;(4)利用东北地区和中部六省老工业基地城市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的优惠政策进行税务筹划。12.2企业经营活动的税务筹划12.2.3企业投资的税务筹划

2.企业注册地的税务筹划

【例12-22】某投资者计划在西部投资一个交通企业并兼营其他业务,预计全年交通业务收入4500万元,非交通业务收入2500万元,利润率均为30%。西部大开发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规定,在西部地区新办交通、电力、水利、邮政、广播电视基础产业的企业,且上述项目业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70%以上的,实行企业自行申请,税务机关审核的管理办法。经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后,纳税人自取得第一笔收入之日起,第1~2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3~5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12.2企业经营活动的税务筹划12.2.3企业投资的税务筹划

2.企业注册地的税务筹划

【例12-22】由于该企业的交通业务收入占全部业务收入的比例为64.28%,小于70%,因此,不能享受免税优惠,也不能享受15%的税率。第1年应交所得税额=7000×30%×25%=525(万元)如果投资者分别投资两个企业,一个从事交通业务,一个从事其他业务。从事交通业务的企业收入全部为交通收入,超过了70%的比例,享受免税待遇,免税期后也可以享受15%的优惠税率。第1年应交所得税额=2500×30%×25%=187.5(万元)比较两种方案,后者比前者节税337.5万元。12.2企业经营活动的税务筹划12.2.3企业投资的税务筹划

3.投资方向的税务筹划

(1)利用鼓励科技进步的优惠政策进行税务筹划;(2)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优惠政策进行税务筹划;(3)利用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优惠政策进行税务筹划;(4)利用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优惠政策进行税务筹划;(5)利用综合利用资源的优惠政策进行税务筹划。12.2企业经营活动的税务筹划12.2.3企业投资的税务筹划

4.投资方式的税务筹划

【例12-23】某国内企业准备与某外国企业联合投资设立中外合资企业,投资总额为8000万元,注册资本为6000万元,中方2400万元,占40%,外方3600万元,占60%。中方准备以自己使用过的机器设备2400万元和房屋建筑物2400万元投入,投入方式有两种:12.2企业经营活动的税务筹划12.2.3企业投资的税务筹划

3.投资方式的税务筹划方案1:以机器设备作价2400万元作为注册资本投入,房屋、建筑物作价2400万元作为其他投入。方案2:以房屋、建筑物作价2400万元作为注册资本投入,机器设备作价2400万元作为其他投入。12.2企业经营活动的税务筹划12.2.3企业投资的税务筹划

3.投资方式的税务筹划方案1:按照税法规定,企业以设备作为注册资本投入,参与合资企业利润分配,同时承担投资风险,不征增值税和相关税金及附加。但把房屋、建筑物直接作价给另一企业,作为新企业的负债,不共享利润、共担风险,应视同房产转让,需要解缴增值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及契税。增值税=24000000÷(1+5%)×5%=1142857(元)城建税、教育费附加=1142857×(7%+3%)=114286(元)

契税=2400×3%=72(万元)(由受让方缴纳)12.2企业经营活动的税务筹划12.2.3企业投资的税务筹划

3.企业投资方式的税务筹划方案2:房屋、建筑物作为注册资本投资入股,参与利润分配,承担投资风险,按国家税收政策规定,可以不征增值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但需征契税(由受让方缴纳)。契税=2400×3%=72(万元)(由受让方缴纳)

从上述两个方案的对比中可以看出,中方企业在投资过程中,虽然只改变了几个字,但由于改变了出资方式,最终可使税收负担相差132万元。12.2企业经营活动的税务筹划12.2.4企业收益分配的税务筹划【例12-24】某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外方投资者A,投资额占合资企业实收资本的50%,合资企业所有者权益共计2000万元,包括实收资本1200万元,资本公积300万元,未分配利润500万元。A准备将其拥有股权的一半转让。方案1:A直接转让,转让价格为500万元。方案2:合资企业先分配股息,假设合资企业将未分配利润全部用于股利分配。A可得250万元,然后A再转让股权给B,转让价格为375万元。12.2企业经营活动的税务筹划1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