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细菌的致病性和毒力1.致病性(pathogenicity)
一定种类的病原菌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在宿主体内引起感染的能力称为致病性。
致病性是细菌种的特征之一
2.毒力(virulent)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程度,是量的概念,同一细菌的不同菌株,其毒力不一样,因此,毒力是菌株的特征。第一节细菌的致病性和毒力1.致病性(pathogenic1利用柯赫法则
1.经典柯赫法则
(1)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查见,在健康者不存在
(2)此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而得到纯种
(3)此纯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能导致同样病症
(4)自实验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该病原菌的纯培养
2.基因水平一、细菌致病性的确定利用柯赫法则一、细菌致病性的确定21.半数致死量(medianlethaldose,LD50)是指能使接种的实验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死亡一半所需的微生物量或毒素量。
2.半数感染量(medianinfectiousdose,ID50)
某些病原微生物只能感染实验动物、鸡胚或细胞,但不引致死亡,可用ID50来表示其毒力。
二、细菌毒力的测定1.半数致死量(medianlethaldose,L3第二节细菌的毒力因子细菌的毒力因素毒素外毒素(exotoxin)内毒素(endotoxin)侵袭力:定殖干扰宿主防御机制体内增殖体内扩散第二节细菌的毒力因子细菌的毒力因素毒素外毒素(exotox4(一)定殖(colonization)
细菌感染的第一步。
1.粘附素(adhesin):凡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成份。
2.受体(receptor):细胞或组织表面与粘附素相互作用的成份。一、侵袭力(invasiveness)(一)定殖(colonization)一、侵袭力(invas5
(1)不与吞噬细胞接触
(2)抑制吞噬细胞的摄取
(3)在吞噬细胞内生存
(4)杀死或损伤吞噬细胞(二)干扰或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1.抗吞噬作用
(1)不与吞噬细胞接触(二)干扰或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1.6(2)致发热、腹泻、呕吐好、160℃2-4小时破坏(3)不耐热,多数在60~80℃经10~80min即失去毒性编码TTSS的基因通常位于毒力岛上,约有20~30个致病性与毒力的概念。第二节细菌的毒力因子(2)有高度的特异性(2)致发热、腹泻、呕吐经甲醛脱毒后能形成类毒素二、细菌毒力的测定相同,起休克,发热,等好、160℃2-4小时破坏B亚单位:结合单位,协助A亚单位。(一)定殖(colonization)是感染的核心问题,增殖速度对致病性
(1)抗原伪装或抗原变异
(2)分泌蛋白酶降解免疫球蛋白
(3)逃避补体,抑制抗体产生2.抗体液免疫机制(2)致发热、腹泻、呕吐(1)抗原伪装或抗原变异2.抗体7
某些细菌粘附于细胞表面之后,能进入吞噬细胞或非吞噬细胞内部的过程。意义:宿主细胞为进入其内的细菌提供了一个增殖的小环境和庇护所,使细菌逃避宿主免疫机制的。也可随吞噬细胞的游走而扩散至其他部位,造成广泛病变。3.内化作用某些细菌粘附于细胞表面之后,能进入吞噬细胞或非8
(四)在体内扩散
细菌分泌的胞外蛋白酶,如透明质酸酶。(三)在体内增殖
是感染的核心问题,增殖速度对致病性极其重要。(三)在体内增殖9(一)外毒素(exotoxin)
某些病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对宿主细胞有毒性的可溶性蛋白质。大多数外毒素在菌体内合成后必须分泌于胞外。1.化学性质:蛋白质2.产生:G+、G-均产生,分泌至胞外二、毒素(toxin)二、毒素(toxin)10
(1)毒性作用极强(2)有高度的特异性(3)不耐热,多数在60~80℃经10~80min即失去毒性(4)对宿主不致热(5)抗原性强,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抗毒素:外毒素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可用于紧急治疗和预防。
类毒素:外毒素在0.4%甲醛溶液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可以脱毒,但仍保留原有抗原性。3.特性:菌种特异性(1)毒性作用极强3.特性:菌种特异性11A亚单位:毒素的活性中心,决定毒素的毒性效应。
B亚单位:结合单位,协助A亚单位。
B亚单位可单独与细胞膜受体结合,从而阻断完整毒素结合细胞。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可作为良好的亚单位疫苗。4.组成A亚单位:毒素的活性中心,决定毒素的毒性效应。4.组12
(二)内毒素(endotoxin)
内毒素:指革兰氏阴性菌外膜中的脂多糖(LPS)成分,细菌在死亡后破裂或用人工方法裂解菌体后才释放。1.化学性质:脂多糖(LPS)
2.产生:革兰氏阴性菌(二)内毒素(endotoxin)13
3.特性(1)毒性弱,很少致死(2)致发热、腹泻、呕吐(3)耐热,加热100℃经1h仍不被破坏,必须加热160℃经2~4h,或用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煮沸30min才失活。(4)抗原性较弱,免疫应答不足以中和毒性3.特性14相同,起休克,发热,等甲醛处理后不能形成类毒素毒力(virulent)外毒素(exotoxin)(四)在体内扩散弱,能刺激机体形成抗体,(3)逃避补体,抑制抗体产生好、160℃2-4小时破坏A亚单位:毒素的活性中心,决定毒素的毒性效应。也可随吞噬细胞的游走而扩散至其他部位,造成广泛病变。编码TTSS的基因通常位于毒力岛上,约有20~30个(1)毒性作用极强细菌感染的第一步。(4)自实验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该病原菌的纯培养强,能刺激机体形成抗毒素,(1)多糖侧链(2)核心多糖(3)类脂A:主要的毒性部分
4.组成相同,起休克,发热,等(1)多糖侧链4.组成15
内毒素与外毒素的比较种类内毒素外毒素来源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部及分革兰阴性菌存在部位细胞壁成分、细菌裂解后释出活菌分泌或细菌溶解后散出化学成分脂多糖蛋白质稳定性好、160℃2-4小时破坏差、60-80℃30分钟破坏毒性作用较弱、各种内毒素作用大致相同,起休克,发热,等强、对机体组织器官有选择性,引起特殊临床表现抗原性弱,能刺激机体形成抗体,但无中和作用,甲醛处理后不能形成类毒素强,能刺激机体形成抗毒素,经甲醛脱毒后能形成类毒素
内毒素与外毒素的比较种类内毒素外16三、细菌的Ⅲ型分泌系统
Ⅲ型分泌系统(typeⅢsecretionsystem,TTSS)是一个由多组分蛋白复合体形成的跨膜通道TTSS与动植物的许多革兰氏阴性病原菌毒力因子的分泌有关编码TTSS的基因通常位于毒力岛上,约有20~30个
三、细菌的Ⅲ型分泌系统Ⅲ型分泌系统(typeⅢsecr17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课件18复习重点1.致病性与毒力的概念。2.经典的柯赫法则的内容。3.LD50的概念。4.何谓内化作用?其意义何在?5.外毒素与内毒素的区别。复习重点1.致病性与毒力的概念。19(二)干扰或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第二节细菌的毒力因子B亚单位可单独与细胞膜受体结合,从而阻断完整毒素结合细胞。(2)此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而得到纯种好、160℃2-4小时破坏毒力(virulent)第二节细菌的毒力因子极其重要。是感染的核心问题,增殖速度对致病性第一节细菌的致病性和毒力毒力(virulent)大多数外毒素在菌体内合成后必须分泌于胞外。(3)此纯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能导致同样病症(1)毒性作用极强(3)在吞噬细胞内生存
(四)在体内扩散
细菌分泌的胞外蛋白酶,如透明质酸酶。(三)在体内增殖
是感染的核心问题,增殖速度对致病性极其重要。(二)干扰或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三)在体内增殖20
(二)内毒素(endotoxin)
内毒素:指革兰氏阴性菌外膜中的脂多糖(LPS)成分,细菌在死亡后破裂或用人工方法裂解菌体后才释放。1.化学性质:脂多糖(LPS)
2.产生:革兰氏阴性菌(二)内毒素(endotoxin)21活菌分泌或细菌溶解后散出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程度,是量的概念,同一细菌的不同菌株,其毒力不一样,因此,毒力是菌株的特征。内毒素:指革兰氏阴性菌外膜中的脂多糖(LPS)成分,细菌在死亡后破裂或用人工方法裂解菌体后才释放。一、侵袭力(invasiveness)三、细菌的Ⅲ型分泌系统(2)致发热、腹泻、呕吐毒力(virulent)毒力(virulent)B亚单位可单独与细胞膜受体结合,从而阻断完整毒素结合细胞。意义:宿主细胞为进入其内的细菌提供了一个增殖的小环境和庇护所,使细菌逃避宿主免疫机制的。经典的柯赫法则的内容。致病性是细菌种的特征之一(4)自实验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该病原菌的纯培养经甲醛脱毒后能形成类毒素致病性是细菌种的特征之一(3)在吞噬细胞内生存经典的柯赫法则的内容。革兰阳性菌部及分革兰阴性菌毒力(virulent)(3)此纯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能导致同样病症极其重要。毒力(virulent)好、160℃2-4小时破坏(四)在体内扩散何谓内化作用?其意义何在?(4)自实验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该病原菌的纯培养好、160℃2-4小时破坏致病性是细菌种的特征之一外毒素(exotoxin)(1)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查见,在健康者不存在(4)自实验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该病原菌的纯培养编码TTSS的基因通常位于毒力岛上,约有20~30个(2)致发热、腹泻、呕吐(4)自实验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该病原菌的纯培养内毒素:指革兰氏阴性菌外膜中的脂多糖(LPS)成分,细菌在死亡后破裂或用人工方法裂解菌体后才释放。也可随吞噬细胞的游走而扩散至其他部位,造成广泛病变。第二节细菌的毒力因子(4)杀死或损伤吞噬细胞经典的柯赫法则的内容。三、细菌的Ⅲ型分泌系统致病性是细菌种的特征之一何谓内化作用?其意义何在?好、160℃2-4小时破坏(3)逃避补体,抑制抗体产生侵袭力:定殖干扰宿主防御机制复习重点1.致病性与毒力的概念。2.经典的柯赫法则的内容。3.LD50的概念。4.何谓内化作用?其意义何在?5.外毒素与内毒素的区别。活菌分泌或细菌溶解后散出(3)在吞噬细胞内生存(4)自实验感22第一节细菌的致病性和毒力1.致病性(pathogenicity)
一定种类的病原菌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在宿主体内引起感染的能力称为致病性。
致病性是细菌种的特征之一
2.毒力(virulent)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程度,是量的概念,同一细菌的不同菌株,其毒力不一样,因此,毒力是菌株的特征。第一节细菌的致病性和毒力1.致病性(pathogenic23利用柯赫法则
1.经典柯赫法则
(1)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查见,在健康者不存在
(2)此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而得到纯种
(3)此纯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能导致同样病症
(4)自实验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该病原菌的纯培养
2.基因水平一、细菌致病性的确定利用柯赫法则一、细菌致病性的确定241.半数致死量(medianlethaldose,LD50)是指能使接种的实验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死亡一半所需的微生物量或毒素量。
2.半数感染量(medianinfectiousdose,ID50)
某些病原微生物只能感染实验动物、鸡胚或细胞,但不引致死亡,可用ID50来表示其毒力。
二、细菌毒力的测定1.半数致死量(medianlethaldose,L25第二节细菌的毒力因子细菌的毒力因素毒素外毒素(exotoxin)内毒素(endotoxin)侵袭力:定殖干扰宿主防御机制体内增殖体内扩散第二节细菌的毒力因子细菌的毒力因素毒素外毒素(exotox26(一)定殖(colonization)
细菌感染的第一步。
1.粘附素(adhesin):凡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成份。
2.受体(receptor):细胞或组织表面与粘附素相互作用的成份。一、侵袭力(invasiveness)(一)定殖(colonization)一、侵袭力(invas27
(1)不与吞噬细胞接触
(2)抑制吞噬细胞的摄取
(3)在吞噬细胞内生存
(4)杀死或损伤吞噬细胞(二)干扰或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1.抗吞噬作用
(1)不与吞噬细胞接触(二)干扰或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1.28(2)致发热、腹泻、呕吐好、160℃2-4小时破坏(3)不耐热,多数在60~80℃经10~80min即失去毒性编码TTSS的基因通常位于毒力岛上,约有20~30个致病性与毒力的概念。第二节细菌的毒力因子(2)有高度的特异性(2)致发热、腹泻、呕吐经甲醛脱毒后能形成类毒素二、细菌毒力的测定相同,起休克,发热,等好、160℃2-4小时破坏B亚单位:结合单位,协助A亚单位。(一)定殖(colonization)是感染的核心问题,增殖速度对致病性
(1)抗原伪装或抗原变异
(2)分泌蛋白酶降解免疫球蛋白
(3)逃避补体,抑制抗体产生2.抗体液免疫机制(2)致发热、腹泻、呕吐(1)抗原伪装或抗原变异2.抗体29
某些细菌粘附于细胞表面之后,能进入吞噬细胞或非吞噬细胞内部的过程。意义:宿主细胞为进入其内的细菌提供了一个增殖的小环境和庇护所,使细菌逃避宿主免疫机制的。也可随吞噬细胞的游走而扩散至其他部位,造成广泛病变。3.内化作用某些细菌粘附于细胞表面之后,能进入吞噬细胞或非30
(四)在体内扩散
细菌分泌的胞外蛋白酶,如透明质酸酶。(三)在体内增殖
是感染的核心问题,增殖速度对致病性极其重要。(三)在体内增殖31(一)外毒素(exotoxin)
某些病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对宿主细胞有毒性的可溶性蛋白质。大多数外毒素在菌体内合成后必须分泌于胞外。1.化学性质:蛋白质2.产生:G+、G-均产生,分泌至胞外二、毒素(toxin)二、毒素(toxin)32
(1)毒性作用极强(2)有高度的特异性(3)不耐热,多数在60~80℃经10~80min即失去毒性(4)对宿主不致热(5)抗原性强,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抗毒素:外毒素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可用于紧急治疗和预防。
类毒素:外毒素在0.4%甲醛溶液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可以脱毒,但仍保留原有抗原性。3.特性:菌种特异性(1)毒性作用极强3.特性:菌种特异性33A亚单位:毒素的活性中心,决定毒素的毒性效应。
B亚单位:结合单位,协助A亚单位。
B亚单位可单独与细胞膜受体结合,从而阻断完整毒素结合细胞。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可作为良好的亚单位疫苗。4.组成A亚单位:毒素的活性中心,决定毒素的毒性效应。4.组34
(二)内毒素(endotoxin)
内毒素:指革兰氏阴性菌外膜中的脂多糖(LPS)成分,细菌在死亡后破裂或用人工方法裂解菌体后才释放。1.化学性质:脂多糖(LPS)
2.产生:革兰氏阴性菌(二)内毒素(endotoxin)35
3.特性(1)毒性弱,很少致死(2)致发热、腹泻、呕吐(3)耐热,加热100℃经1h仍不被破坏,必须加热160℃经2~4h,或用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煮沸30min才失活。(4)抗原性较弱,免疫应答不足以中和毒性3.特性36相同,起休克,发热,等甲醛处理后不能形成类毒素毒力(virulent)外毒素(exotoxin)(四)在体内扩散弱,能刺激机体形成抗体,(3)逃避补体,抑制抗体产生好、160℃2-4小时破坏A亚单位:毒素的活性中心,决定毒素的毒性效应。也可随吞噬细胞的游走而扩散至其他部位,造成广泛病变。编码TTSS的基因通常位于毒力岛上,约有20~30个(1)毒性作用极强细菌感染的第一步。(4)自实验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该病原菌的纯培养强,能刺激机体形成抗毒素,(1)多糖侧链(2)核心多糖(3)类脂A:主要的毒性部分
4.组成相同,起休克,发热,等(1)多糖侧链4.组成37
内毒素与外毒素的比较种类内毒素外毒素来源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部及分革兰阴性菌存在部位细胞壁成分、细菌裂解后释出活菌分泌或细菌溶解后散出化学成分脂多糖蛋白质稳定性好、160℃2-4小时破坏差、60-80℃30分钟破坏毒性作用较弱、各种内毒素作用大致相同,起休克,发热,等强、对机体组织器官有选择性,引起特殊临床表现抗原性弱,能刺激机体形成抗体,但无中和作用,甲醛处理后不能形成类毒素强,能刺激机体形成抗毒素,经甲醛脱毒后能形成类毒素
内毒素与外毒素的比较种类内毒素外38三、细菌的Ⅲ型分泌系统
Ⅲ型分泌系统(typeⅢsecretionsystem,TTSS)是一个由多组分蛋白复合体形成的跨膜通道TTSS与动植物的许多革兰氏阴性病原菌毒力因子的分泌有关编码TTSS的基因通常位于毒力岛上,约有20~30个
三、细菌的Ⅲ型分泌系统Ⅲ型分泌系统(typeⅢsecr39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课件40复习重点1.致病性与毒力的概念。2.经典的柯赫法则的内容。3.LD50的概念。4.何谓内化作用?其意义何在?5.外毒素与内毒素的区别。复习重点1.致病性与毒力的概念。41(二)干扰或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第二节细菌的毒力因子B亚单位可单独与细胞膜受体结合,从而阻断完整毒素结合细胞。(2)此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而得到纯种好、160℃2-4小时破坏毒力(virulent)第二节细菌的毒力因子极其重要。是感染的核心问题,增殖速度对致病性第一节细菌的致病性和毒力毒力(virulent)大多数外毒素在菌体内合成后必须分泌于胞外。(3)此纯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能导致同样病症(1)毒性作用极强(3)在吞噬细胞内生存
(四)在体内扩散
细菌分泌的胞外蛋白酶,如透明质酸酶。(三)在体内增殖
是感染的核心问题,增殖速度对致病性极其重要。(二)干扰或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三)在体内增殖42
(二)内毒素(endotoxin)
内毒素:指革兰氏阴性菌外膜中的脂多糖(LPS)成分,细菌在死亡后破裂或用人工方法裂解菌体后才释放。1.化学性质:脂多糖(LPS)
2.产生:革兰氏阴性菌(二)内毒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超市收银出库管理制度
- 餐饮老板薪酬管理制度
- 行政村智能化管理制度
- 餐饮人员现场管理制度
- 餐具清洁卫生管理制度
- 项目审批风险管理制度
- 全要素流程管理制度
- 透析患者病历管理制度
- 酒店志愿服务管理制度
- 车辆维修质量管理制度
- 小学综合实践三年级下册巧手工艺坊教学课件
- 2025年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带答案
- DB61T 5113-2024 建筑施工全钢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
- 店铺转让合同店铺转让合同电子版5篇
-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 2025年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完美版
- 2023 年浙江省事业单位 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 供配电与照明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2025年山西地质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电力班组安全文化汇报
- 食堂装修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