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西省长治市碾张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山西省长治市碾张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山西省长治市碾张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山西省长治市碾张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山西省长治市碾张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山西省长治市碾张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是A.权力的高度集中B.最高统治者称皇帝C.地方实行郡县制D.中央政府设“三公”“九卿”参考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建立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其根本特征是君主权力的高度集中,故A正确;秦朝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但这并非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故B排除;秦朝地方实行郡县制,这属于秦朝地方制度,并不是根本特征,故C排除;中央政府设“三公”“九卿”,属于中央官制,并不是根本特征,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关键设问词“根本特征”,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相关特点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2.元代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该作品反映出当时(

)A.农业采用集体耕作方式

B.绝大多数土地属国家所有

C.手工产品主要供应市场

D.农民生产生活的自给自足参考答案:D3.1990年邓小平视察上海时指出;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那要好多年以后,但现在就要做起。据此,中央采取的重大举措是A.建立上海经济特区B.设立上海为沿海开放城市C.在上海设立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参考答案:D上海没有设立经济特区,故A项错误;上海属于第一批开放的沿海城市,而不是从1990年才开始,故B项错误;上海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80年代已经开始,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90年代上海开放的具体表现为浦东的开发,故D项正确。4.毛泽东在七大预备会议的报告中说:“决议案上把好事都挂在我的账上,所以我对此要发表点意见。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称其为党了。”毛泽东的这些言论最能说明毛泽东思想是A.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B.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参考答案:C从毛泽东的讲话可以看出毛泽东强调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是这一智慧的代表,C项正确,A选项不是材料所强调的内容;B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出这一特点;D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5.孙中山指出:“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中国学过去的。”中国用考试的办法选拔文官开始于:

A.西周时期的世袭制

B.汉朝的察举制

C.隋唐时的科举制

D.魏晋九品中正制参考答案:C6.“在如此幅员辽阔的土地上,通过会议和宪法,也就是通过嘴和笔,实现了联合,建起了一座崭新的政治大厦,却是人类历史的首创,一个不朽的政治奇迹。”创造这个“政治奇迹”法律文件是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C.法国1875年宪法

D.德国1871年宪法参考答案:B7.“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 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C.原始农业出现 D.个体小农经济出现参考答案:考点:27: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地位.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需要掌握原始农业出现的状况.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远古时期”、“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作”进行分析理解.解答:依据题干信息“远古时期”、“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作”可知,反映的是原始农业出现,故C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原始农业的状况,与采集经济无关,故A项错误.依据题干“远古时期”、“神农氏”可知,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个体小农经济出现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D两项错误.故选C.8.中国人过年有写对联的习惯,一副好对联往往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下列对联反映时间先后排列是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②“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③“柳暗花明万木春坚持科学发展观喜桑田好雨,鹏程丽日三十载促进市场繁荣庆经贸惠风”④“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参考答案:D略9.“1820年到1860年间,英国棉纺织品在世界其它地区的销售量持续上升。其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1760年的200万磅,增长到1850年的不下3.66亿磅!”导致“英国棉制品数量急剧增长”主要因素是()A.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B.英国成为“世界工厂”C.交通运输工具革新 D.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参考答案:A“英国棉制品数量急剧增长”是棉纺织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能提高其生产水平的只能选A项。B项是这一历史现象的结果,而不是原因;C项是交通领域的革新,而不是纺织领域的;“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是生产技术革新的原因,可排除D项。10.某电视剧中有一组关于北宋汴京普通家庭早晨生活的场景。请你判断符合史实的是①老头子在作坊内用水排冶铁②老婆子端着一只景德镇产的瓷碗③大儿子准备到集市上卖家中生产的手工业品④儿媳在用错纱配色,综线挈花技术纺棉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参考答案:B11.图6是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示意图,其中第2阶段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调整民间设厂政策

B.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参考答案:A12.在阿房宫遗址出土的一块秦砖上,用小篆写了“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十二个字。其中“海内皆臣”这四个字最能表明秦朝A.经济繁荣

B.国家统一

C.文化统一

D.百姓安居参考答案:B13.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的商业发展状况。“西家卖丝籴新谷”说明“丝”和“新谷”都成了商品,这反映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故选择A项。B项明显错误;C项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是在春秋时期;D项说法错误,我国古达男耕女织是主要的经济形态。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产品商品化14.《新全球史》中说:“由于没有签署和平条约,这个地区仍然处于卷入新的一轮敌对活动的威胁之中。战争还加剧了南北双方的苦难,使得统一朝鲜的进程更加遥远。”这段话主要说明了朝鲜战争

A.事实上并没有停战

B.给朝鲜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C.一直受到美苏争霸的影响

D.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参考答案:D略15.1950—1952年江西省国家粮食采购量占产量及上市量比重(单位:万公斤)年度粮食产量(原粮)采购量折合原粮数量占产量(%)占上市量(%)1950449057.520398.54.524.61951428382.528413.06.6551952575071.537015.012.285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这一时期A.“一五”计划得到了有效推进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政府对粮食市场的影响力加强D.合作化运动蓬勃开展参考答案:C【详解】根据“1950—1952年江西省国家粮食采购量占产量及上市量比重”两项指标都呈现增长趋势,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政府对粮食市场的影响力增强,C项正确;一五计划开始于1953年,A项错误;建国初期,国民经济逐步恢复发展,国家采购粮食不等同于“城乡一体化”,B项错误;合作化运动是在一五计划期间,D项错误。16.下列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图示,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A17.下图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这一时期A.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D.我们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旨在考查正确解读相关图表的能力。题目中未涉及安徽及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与其他地区的比较,故排除B、C两项项;D项发生于两宋时期,晚于题目中的时间“汉唐(时期)”,故排除;由图片中两汉至唐期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次数的变化趋势可知A项的表述与此相符,故本题应选A项。18.2008年12月15日,台湾海峡两岸直接“三通”变成了现实。有人说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突破”,此前两岸关系发展取得的“历史性突破”是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一国两制”的提出

C.海基会和海协会的成立

D.“九二共识”的达成

参考答案:D略19.1949年初,毛泽东、周恩来向宋庆龄发出邀请电报:“中国革命胜利的形势已使反动派濒临死亡的末日……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是指(

)A.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筹建新中国C.召开中共七大

D.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参考答案:B新中国成立的背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中国革命胜利的形势已使反动派濒临死亡的末日…”可知解放战争刚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国民党政府即将被推翻,所以下一步的主要任务就是筹建新中国,本题答案选B项,A、C、D三项不符合题意。20.康熙年间的《归安县志》(归安县即今浙江湖州市)记载:“归安诸乡统力农,修蚕绩,极东乡业织,南乡业桑菱,西乡业薪竹,北乡……业蔬、靛,荻港业藕,埭溪业苎,善琏业笔,菱湖业蚕,捻丝为绸尤工。”这表明当时的归安县A.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农业生产区域分工明显C.农业和手工业已经分离

D.不再坚持“重农抑商”政策参考答案:B考察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依据所学知识,可首先排除C、D两项,早在原始社会农业与手工业就已分离,古代中国一直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资本主义萌芽早在明朝中后期已经出现,题干材料也未体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东、西、南、北乡各司其业,体现了生产区域的分工。所以应选B。21.废除丞相制度后,明朝在皇帝和六部之间逐步建立的官制是A.内阁

B.军机处

C.三司

D.枢密院参考答案:A22.1979年春,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出席中央工作会议,他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现在中央的权力过于集中,地方上感到事情很难办。……我请求中央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的深圳、珠海与重要的侨乡汕头市各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这个建议的背景是(

)A.农村经济改革刚刚拉开序幕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启动C.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D.中央开始推进企业自主管理参考答案:A23.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是因为()A.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B.世界人民对和平的向往C.联合国实力得到加强 D.若干政治力量的发展壮大参考答案:考点:EB:多极化趋势加强.分析: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考查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的主要原因.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解答:注意限定信息“主要因为”,结合所学可知,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是因为欧洲、日本、中国、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即若干政治力量的发展壮大,故D项正确.A项不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应排除.BC两项不是主要原因,应排除.故选D.24.“汉代宰相是长官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钱穆《国史新论》)文中“委员制”指当时的A.三公九卿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参考答案:C【详解】“委员制”指的是丞相人数增多,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是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牵制,加强了皇权,故C正确;三公九卿是秦朝的中央行政制度,故A错误;郡县制指的是地方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B;明朝设立内阁,时间不符合唐代,排除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联系所学唐朝实行的三省六部制分析解答。25.宋代官田招佃,往往张榜招募流民,采取自愿原则,并订立租佃契约,同时规定如果佃农不愿继续承佃,要求退佃和迁徙,官府不得无理阻拦。据此可知当时A.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驰B.中央对地方权力失控C.租佃双方毁约现象严重D.土地兼并现象的严重参考答案:A由材料“采取自愿原则,并订立祖佃契约,同时规定如果佃农不愿继续承佃,要求退佃和迁徙,官府不得无理阻栏。”,说明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驰,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租佃双方毁约现象,排除C;材料无关土地兼并现象,排除。26.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A.众人集体生产 B.官府募民耕作 C.田庄规模生产 D.封建政府佃农参考答案: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均田制下,政府把土地按户或人口分给农民使用,农民向政府交税,这样农民就成为封建政府佃农,故D项正确;A项是奴隶社会井田制下的奴隶劳动方式,排除;B项是屯田制下的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排除;C项是土地兼并下田庄的生产模式,排除。27.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世纪之交,世界格局呈现新旧更替现象,政治经济新现象层出不穷,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下列政治经济新现象表述错误的是A.欧洲联盟——欧洲政治经济一体的新阶段B.世贸组织——全球有序自由贸易的新时期C.港澳回归——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的新范例D.上海合作组织——以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参考答案:D28.中国衣冠服饰制度夏商时期已见端倪,到周代渐趋完善并成为“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战国时期则出现了“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的现象。这表明先秦时期()A.服饰多元成为主流 B.等级政治走向消亡C.思想领域百家争鸣 D.宗法礼制逐渐崩溃参考答案:考点:13:西周的宗法制.解析:本题以服饰在西周时期与战国时期的不同表现为切入点,考查了学生对宗法礼乐制度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能力.解答:服饰象征着等级制度,在西周时期,家族等级关系非常明确,而到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各自制法,导致同一的宗法礼制被破坏;A、服饰多元与材料表述的中心意思不符,故排除;B、等级政治走向消亡是错误的说法,故排除;C、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思想领域百家争鸣,但是与此题无关,故排除;D、材料只是反映了宗法礼制遭到破坏,故正确;故选D.29.秦统一六国后,为加强北部边防所采取的措施有()①修筑长城②“西南夷”

③直道④开辟了“五尺道”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参考答案:考点:15:秦朝统一.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为加强北部边防”切入,结合秦朝的统一进行思考.解答:根据所学可知,秦统一六国后,在当时被成为西南夷(今云贵高原和川西及甘南)的地区,开辟了“五尺道”.修筑长城和“直道”,加强北部边防.所以①③符合题意.故选A.30.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因为A.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都是市场经济

B.1956年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C.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需求D.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启示参考答案:C略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熹《朱子语类》卷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里,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蘑曝杂记》卷(1)跟据材料一谈谈汉代中央集权曾经一度遭削弱的原因,并指出作者推崇何种国家结构体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尽夺藩镇之权”的具体措施。(3)根据材料三说明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并说明元朝实行行省制的原因。(4)根据材料四说明军机处职能和作用。

参考答案:(1)原因:汉朝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作者推崇郡县制。(2)措施: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解除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将兵权收归中央;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3)职责不同:唐朝的中书省负责起草和颁发皇帝的诏令;元朝的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原因:元朝疆域空前辽阔职能;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4)职能:跪受笔录。作用:使皇权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对汉唐时期地方行政体制的评述,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第一小问“原因”由材料一中的信息“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唐…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即可得出汉朝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第二小问“国家结构体制”由材料一中的信息“秦制之得亦以明矣”即可得出“郡县制”的结论。(2)本题主要考查对宋代加强中央集权体制的评述,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措施”可从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解除地方节度使的兵权、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等角度思考作答。(3)本题主要考查元代的政治,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第一小问“不同”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唐朝的中书省负责起草和颁发皇帝的诏令,元朝的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的结论;第二小问“原因”由材料三中的信息“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即可得出“元朝疆域辽阔”的结论。(4)本题主要考查对清代军机处的评述,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第一小问“职能”由材料四中的信息“承旨、出政”即可得出军机处的职能是跪受笔录;第二小问“作用”可从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这一角度思考作答。32.“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和美国作为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材料一图一

图二材料二:

材料三: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停止任何法律效力;1701年议会又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把原先属于国王的任免法官的权力转到各部大臣的身上。罗伯特·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内阁首相,他的政策在下议院失去多数的信任而被迫辞职,从而开创了一个先例:凡内阁失去下议院多数的信任即告辞职。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二反映的政治制度分别是我国历史上哪些朝代开创的何种制度?(4分)图示二中的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各自拥有什么权力?(3分)结合所学知识对图示二这一制度进行简单评价。(2分)(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什么政体?(2分)图中体现了美国政体的什么特点?(2分)总统、国会、联邦法院各自拥有什么权力?(3分)(3)材料一和材料二、三中都体现了对权力的分割,结合所学谈谈它们实质上的不同。(2分)参考答案:(1)图一:秦朝三公九卿制(2分)图二:唐朝三省六部制(2分)图二的分工权利:门下省:封驳审议(审议、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中书省:拟定诏书。(3分)作用: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分割了相权,加强了专制皇权。(2分)(2)美国的联邦制总统制共和制。(2分)三权分立。(2分)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3分)(3)材料一通过分权加强专制,材料二、三通过分权保障民主。(2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英]迪恩和科尔《英国经济的增长》材料二:18世纪中叶起,英国从私人圈地进入国会圈地时期……1760年开始的乔治三世在位时期,国会颁布圈地法令达3000个以上,从1760年到1815年共圈占农民土地600多万英亩。——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材料三:世界强国工业生产能力变化趋势表(1860~1900)时间12341860年英国法国美国德国1870年英国美国法国德国1890年美国英国德国法国1900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四:没有什么在表达工业时代的恶果时比这幅照片(《断掌工业》罗伯特·杜瓦斯诺摄于1956年)更令人震惊的了。早期的工业社会已变成疯狂的食人机器,浓烟蔽日的工厂和血淋淋的断指,是对19世纪兴起的所谓“人类的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