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机饮食与常态养生课件_第1页
生机饮食与常态养生课件_第2页
生机饮食与常态养生课件_第3页
生机饮食与常态养生课件_第4页
生机饮食与常态养生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种“天然药物”生机饮食与常态养生

中国的传统养生学是基于农耕文明,由于农耕文明不具有大范围的物流性,使得众多的食材只能局限在某一区域,而不能被大范围的人群食用,果蔬干品的效能又与新鲜果蔬不具有可比性。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药材都会是以干燥后的形式存在了。但这不等于就是说中药材就应该以干燥的形式存在才是唯一的选择。新鲜的中药材与干燥后的药材在功效上孰好孰劣,这也应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现代工业文明使得长距离运输不再成为了问题。在任何一个发达的城市,都可以不费力气的可以吃到世界各地的新鲜果蔬。现代意义上的食疗,也可以说是在近些年来引入了生机饮食这一手段而使其升级换代了。

“生机饮食”就是现时代的《神农本草经》。

大家知道,中药材的产生源于神农尝百草。神农氏就是炎帝。炎帝就是三皇五帝的三皇之一。被世人尊称为“药王”、“五谷王”、“五谷先帝”等。后世根据神农尝百草而成书——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是中药的药理之“圣经”。也就是说,后来的中药材的四气五味归经的理论都源于此。

人类在与疾病的斗争中,最初就是从自然界生长的无数植物里找到治病的药物的,这也就是中医药。近代由于工业文明的诞生与发展,化学药物也就是西医迅速发展起来。对中医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当然,果蔬用于疾病的防治也如同中药方一样,也需要有类似于中医看病上的“理、法、方、药”的逻辑。果蔬也是有“四气五味”的。四气五味是中药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四气指药物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五味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药味。每味中药的四气五味都不同,因而有不同的治疗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中医、西医及生机饮食疗法这三个方面的存在格局,一定是个和谐共生的关系,而不能是互相间“搞差评”,非得争个高下优劣,拼个你死我活的逻辑。三方都有长处,也都有不足。西医可以让你死个明白,中医在治疗一些慢性病或疑难杂症上有的优势,生机饮食疗法则是进一步弥补前两者的欠缺之处。三者之间谁也消灭不了谁,谁也替代不了谁,只能扬长避短,和谐共生。

这种养生逻辑背离人性,尤其是违背富人的人性,其结果只会是让这些富人陷入不断重复进出养生班的怪圈。这也是一种折腾。这些养生班大都采用连短段时间内单纯吃素的手段来求得迅速降低或减少体内诸如血脂数值、尿酸数值等这些不健康指标的目的。这样的速效做法,对身体也是有很大伤害的。

我所提出来的——“常态养生”就是针对这一养生弊端的。所谓的“常态养生”就是采用生机饮食疗法(对身体没有损伤)的手段来纠正人体内不健康因子(偏高或偏低的生理指标等等)的数值,使其恢复到正常值或接近正常值,并可以使人恢复正常饮食后而不会再有反弹的现象出现的状态。也就是让人体进入一个常态化的饮食状态,而不再有不健康之虞。

何谓养生?

养生是个很古老的话题。养生也叫摄生。现在叫保健。养生有“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的两重意义。养生属于“治未病”的逻辑。养生就是养正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也就是说人体脏腑功能正常,正气旺盛,气血充盈流畅,卫外固密,外邪难以入侵,内邪难于产生,就不会发生疾病;邪气之所以侵袭人体,是因为人体正气虚弱,抗邪无力。人体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前提和根本。

养生,或之所以提出养生,从古至今初衷未改——那就是为了要使人的生命活动能和谐起来——都是图个能活得长一点,活得舒服一点。但主要还是为了能活得长一点。好死不如赖活——这不是养生的目的,养生的目的是追求一种有质量的长寿!反馈是控制论的基本概念。其作用是为了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反馈调节分为正反馈与负反馈两种调节手段。

什么叫负反馈调节?所谓的负反馈调节就是人体机能在出现异常亢奋倾向时,能够适时地的对其进行消减——“损其有余”;所谓的正反馈,就是人体某种机能不足或低下时,机体能够主动地——“补其不足”。

负反馈调节的“损其有余”与正反馈调节的“补其不足”的是属于一种“双向调节”的机制——正常或健康的机体应该一直是处在这种动态平衡中。由此而维持机体环境与功能的正常的运转。如果这种机制出现了故障,那人体就要发生疾病了。

《内经》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一章中“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养生做出了完整、完美的诠释:“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这句话意思是:上古的人,懂得天地之间运行的道理,是阴阳谐和的,每个人的命运是有定数的,所以行事都不和天地的正常运行道理相违背,他们的起居作息都“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这样就能肉体与精神都协调一致,而尽终其天年。

现代营养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营养问题就是“营养不均衡”。营养学上着力解决的营养问题及由营养问题引起的诸多疾病的治疗的各种各样的方法也有很多都是围绕着营养均衡或以恢复营养均衡为目的、为目标的。什么叫营养不均衡?所谓的营养不均衡,指的是营养不足、营养过剩,以及所摄取的营养素的不全面这三个方面。需要养生的人面临的都是营养过剩及营养素摄入不全的不均衡的问题。尤其是营养过剩的问题。营养摄入不足的人面临的营养不均衡的问题与养生无关。其属于民生的基本需求范畴。

所谓的人体机能的平衡,其实也就是人体器官、系统的新陈代谢、吐故纳新的正常进行。如果不是这样了,那也就意味着会发生疾病或已经发生了疾病。

所谓的营养,中医的营养素指的是:气、精、血、津液、水谷精微等等。现代营养学的营养素指的是——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等。

《内经》有云:“虚者补之”,“损者益之”。

所谓的“补法”就是采用一些具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等功效的中药来补充、改善人体的虚损状态,以求达到强健体质的目的。

中医上的“补”也是一个具有很丰富的内涵概念——补调结合、寓调于补、寓补于调、调即是补,补即是调、调中有补、补中有调。

生机饮食之于很多疾病的卓越疗效,引领现实下的养生观念进入了常态养生的新纪元。

国人的这保健或保健品一说应该是出自于中医学上的“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的“治疗八法”中的“补法”。在国人的心目中,这“补法”还有“食补”与“药补”一说。国人不管是认同“食补”,还是认同“药补”,民间滥吃补药、补品的事例很是司空见惯。中医的“补法”的应用是有着严格的界定的,也就是说有着严格的适应症的。虚证才需要进补或采用“补法”来治疗。中医的虚证分为“气、血、阴、阳”这“四虚”。补药的应用也要对“证”治疗,而不能简单的采取对“症”治疗。

当然,疾病状态下的“损与补”,与日常生活中的“损与补”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

严重疾病时的“损、补”也不同于轻病症。补则要注意“虚不受补”与“扶正不留邪”;损则要“慢病缓图”与“祛邪不伤正”。

其实,养生学是由医学派生出来的。养生学应该是属于医学的一个分支。

中医的养生目的就是要保证人体的气、血、精、津液及水谷精微的正常运化与输布;现代营养学的养生就是要使得营养素得以全面均衡的进入人体、并能够被人体充分的吸收与利用。调整阴阳平衡是中医养生在宏观上的说法。具体到微观层面就是就是有针对性的采取补气、补血、补益脏腑的虚损等等了。当然,中医的补也决然不同于现代营养学上的补充的概念。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这段养生精典论述指出了养生的目的就是“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只有能够达到了“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的境界才是正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