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6射干散_圣惠卷十二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射干散_圣惠卷十二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11. 原方 121.1. 组成:射干1两,杏仁5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麻黄1两(去根节),麦门冬1两(去心),贝母3分(煨令微黄),百合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 121.2. 功效:伤寒咳嗽,气促喉鸣,干咳无唾,喉中如哽者。 121.3. 来源:《圣惠》卷十二。 121.4. 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 122. 相似度67%:贝母散(2) 122.1. 组成:贝母3分(煨令微黄),百合3分,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甘草1两(炙微赤,锉),赤茯苓3分,麻黄1两(去根节),石膏2两,人参1两(去芦头),柴胡1两(去苗)。 122.2. 原方对照:射干1两,杏仁5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麻黄1两(去根节),麦门冬1两(去心),贝母3分(煨令微黄),百合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 122.3. 加:石膏、人参、柴胡 122.4. 减:射干、麦门冬、枳壳 122.5. 功效:伤寒汗出而喘促,烦热头痛。 122.6. 来源:《圣惠》卷十一。 123. 相似度67%:款冬花丸 123.1. 组成:款冬花1分,甘草(炙微赤,锉)1分,紫菀(洗,去苗土)1分,麻黄(去根节)半两,贝母(煨微黄)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赤茯苓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细研)半两。 133.2. 原方对照:射干1两,杏仁5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麻黄1两(去根节),麦门冬1两(去心),贝母3分(煨令微黄),百合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 133.3. 加:款冬花、紫菀 133.4. 减:射干、百合、枳壳 133.5. 功效:小儿咳嗽不愈,喉鸣喘急。 133.6. 来源:《圣惠》卷八十三。 134. 相似度60%:五味子散 134.1. 组成:五味子3分,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紫菀1两(洗去苗土),贝母3分(煨微黄),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麻黄1两(去根节),麦门冬3分(去心),甘草半两(炙微赤,挫),赤茯苓3分,柴胡3分(去苗)。 134.2. 原方对照:射干1两,杏仁5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麻黄1两(去根节),麦门冬1两(去心),贝母3分(煨令微黄),百合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 134.3. 加:五味子、陈橘皮、紫菀、柴胡 134.4. 减:射干、百合、枳壳 134.5. 功效:上气喘促,不得睡卧。 134.6. 来源:《圣惠》卷四十二。 135. 相似度56%:木乳散 145.1. 组成:皂荚树白皮2两(涂酥,炙微黄),贝母1两(煨微黄),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麻黄1两(去根节),百合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145.2. 原方对照:射干1两,杏仁5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麻黄1两(去根节),麦门冬1两(去心),贝母3分(煨令微黄),百合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 145.3. 加:皂荚树白皮 145.4. 减:射干、杏仁、麦门冬、赤茯苓 145.5. 功效:久咳嗽不愈。 145.6. 来源:《圣惠》卷四十六。 146. 相似度56%:百合散 146.1. 组成:百合1两半,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木通1两(锉),麦门冬3分(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麻黄半两(去根节),紫菀半两(洗,去苗土),黄芩1两,甜葶苈3分(炒令紫色)。 146.2. 原方对照:射干1两,杏仁5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麻黄1两(去根节),麦门冬1两(去心),贝母3分(煨令微黄),百合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 146.3. 加:木通、紫菀、黄芩、甜葶苈 146.4. 减:射干、贝母、赤茯苓、枳壳 146.5. 功效:热病,心肺热盛,小便赤黄,上气咳嗽。 146.6. 来源:《圣惠》卷十八。 147. 相似度56%:百合散 157.1. 组成:百合3分,柴胡1两(去苗),桑根白皮3分(锉),杏仁1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麻黄3分(去根节),赤茯苓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紫苏茎叶1两。 157.2. 原方对照:射干1两,杏仁5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麻黄1两(去根节),麦门冬1两(去心),贝母3分(煨令微黄),百合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 157.3. 加:柴胡、桑根白皮、陈橘皮、紫苏茎叶 157.4. 减:射干、麦门冬、贝母、枳壳 157.5. 功效:骨蒸劳热,咳嗽损肺。 157.6. 来源:《圣惠》卷三十一。 158. 相似度56%:贝母散 158.1. 组成:贝母1分(煨微黄),麦门冬半两(去心,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麻黄1分(去根节),紫蔻1分(洗去苗土),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158.2. 原方对照:射干1两,杏仁5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麻黄1两(去根节),麦门冬1两(去心),贝母3分(煨令微黄),百合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 158.3. 加:紫蔻 158.4. 减:射干、百合、赤茯苓、枳壳 158.5. 功效:小儿咳嗽,咽喉不利,状如呀者。 158.6. 来源:《圣惠》卷八十三。 169. 相似度56%:和肺饮子 169.1. 组成:阿胶(炒珠)1钱,人参5分,麦门冬(去心)1钱,山药1钱,贝母8分,白茯苓1钱,百合1钱,杏仁(去皮尖)8分,甘草(炙)8分。 169.2. 原方对照:射干1两,杏仁5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麻黄1两(去根节),麦门冬1两(去心),贝母3分(煨令微黄),百合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 169.3. 加:阿胶、人参、山药、白茯苓 169.4. 减:射干、麻黄、赤茯苓、枳壳 169.5. 功效:咯血后咳嗽多痰。 169.6. 来源:《红炉点雪》卷二。 1610. 相似度56%:黄耆茯苓散 1610.1. 组成:黄耆1两(锉),赤茯苓3分,麦门冬3分(去心),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桑根白皮3分(锉),射干3分,桔梗3分(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1610.2. 原方对照:射干1两,杏仁5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麻黄1两(去根节),麦门冬1两(去心),贝母3分(煨令微黄),百合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 1610.3. 加:黄耆、桑根白皮、桔梗 1610.4. 减:杏仁、麻黄、贝母、百合 1610.5. 功效:虚劳。上焦浮热,每唾稠粘,咽喉不利。 1610.6. 来源:方出《圣惠》卷二十九,名见《普济方》卷二三二。 1711. 相似度56%:黄耆散 1711.1. 组成:黄耆1两(锉),赤茯苓3分,麦门冬3分(去心),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桑白皮3分,射干3分,桔梗3分(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1711.2. 原方对照:射干1两,杏仁5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麻黄1两(去根节),麦门冬1两(去心),贝母3分(煨令微黄),百合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 1711.3. 加:黄耆、桑白皮、桔梗 1711.4. 减:杏仁、麻黄、贝母、百合 1711.5. 功效:虚劳。上焦浮热,咳唾稠粘。 1711.6. 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 1712. 相似度56%:解表散 1712.1. 组成:麻黄(不去根节)1两,杏仁(汤泡,去皮尖)1两,赤茯苓(去皮)1两,川芎2两,防风(去芦)2两,枳壳(水浸润,锉片,麦麸炒微黄)2两,甘草(半生半炙)7钱半。 1712.2. 原方对照:射干1两,杏仁5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麻黄1两(去根节),麦门冬1两(去心),贝母3分(煨令微黄),百合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 1712.3. 加:川芎、防风 1712.4. 减:射干、麦门冬、贝母、百合 1712.5. 功效:伤风感冷,咳嗽痰喘,呕吐泻痢,惊悸有热,证在表里者。 1812.6. 来源:《活幼心书》卷下。 1813. 相似度56%:解毒汤 1813.1. 组成:麻黄(去根节)半两,人参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桂(去粗皮)半两,麦门冬(去心,焙)3分,葛根(锉)3分,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1分,甘草(炙,锉)1分。 1813.2. 原方对照:射干1两,杏仁5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麻黄1两(去根节),麦门冬1两(去心),贝母3分(煨令微黄),百合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 1813.3. 加:人参、桂、葛根 1813.4. 减:射干、贝母、百合、枳壳 1813.5. 功效:阳毒伤寒,口舌干燥。 1813.6. 来源:《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1814. 相似度56%:百部散 1814.1. 组成:百部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麦门冬1两(去心),木通1两(锉),天门冬1两(去心),紫菀1两(去苗土),贝母1两(煨微黄),赤茯苓1两,甘草3分(炙微赤,锉)。 1814.2. 原方对照:射干1两,杏仁5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麻黄1两(去根节),麦门冬1两(去心),贝母3分(煨令微黄),百合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 1814.3. 加:百部、木通、天门冬、紫菀 1814.4. 减:射干、杏仁、麻黄、百合 1914.5. 功效:久咳嗽,肩胛渐高,唾出脓血,其味腥咸。 1914.6. 来源:《圣惠》卷四十六。 1915. 相似度56%:麦门冬散 1915.1. 组成:麦门冬1两(去心),柴胡2两(去苗),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石膏3两,麻黄1两(去根节),赤茯苓3分,紫菀3分(洗,去苗土),吴蓝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1915.2. 原方对照:射干1两,杏仁5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麻黄1两(去根节),麦门冬1两(去心),贝母3分(煨令微黄),百合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 1915.3. 加:柴胡、石膏、紫菀、吴蓝 1915.4. 减:射干、贝母、百合、枳壳 1915.5. 功效:肺脏壅热,喘促心烦,食少。 1915.6. 来源:《圣惠》卷六。 1916. 相似度56%:取汗汤 1916.1. 组成:麻黄3分(去节),射干2分,甘草(炙)2分,升麻2分,芍药2分,贝母2分,石膏(碎)2分,桂心1分,杏仁(去皮)20个。 1916.2. 原方对照:射干1两,杏仁5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麻黄1两(去根节),麦门冬1两(去心),贝母3分(煨令微黄),百合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 1916.3. 加:升麻、芍药、石膏、桂心 1916.4. 减:麦门冬、百合、赤茯苓、枳壳 2016.5. 功效:小儿伤寒。 2016.6. 来源:《普济方》卷三六八。 2017. 相似度56%:杏仁煎 2017.1. 组成: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1两(炒),百合(细劈,洗令净,1分入水2升,同研)半两,甘草(生)半两,麻黄(不去节)半两,射干半两。 2017.2. 原方对照:射干1两,杏仁5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麻黄1两(去根节),麦门冬1两(去心),贝母3分(煨令微黄),百合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 2017.3. 减:麦门冬、贝母、赤茯苓、枳壳 2017.4. 功效:脚气乘肺,上气喘促。 2017.5. 来源:《圣济总录》卷八十二。 2018. 相似度56%:杏仁散 2018.1. 组成:杏仁1分,葶苈(隔纸炒)1分,马兜铃1分,柴胡(去苗)1分,麻黄(去根节,煎,去沫)1分,射干1分,贝母(去心)1分,皂荚半两(烧存性),甘草(炙)1钱半。 2018.2. 原方对照:射干1两,杏仁5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麻黄1两(去根节),麦门冬1两(去心),贝母3分(煨令微黄),百合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 2018.3. 加:葶苈、马兜铃、柴胡、皂荚 2018.4. 减:麦门冬、百合、赤茯苓、枳壳 2018.5. 功效:肺脏积壅,气滞不通,面目浮肿,两鼻生疮。 2118.6. 来源:《圣济总录》卷五十。 2119. 相似度56%:杏仁丸 2119.1. 组成:杏仁(去双仁皮尖,炒,研)3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百合1两,贝母(去心)1两,知母(焙)1两,甘草(炙,锉)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干姜(炮)半两,桂(去粗皮)半两。 2119.2. 原方对照:射干1两,杏仁5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麻黄1两(去根节),麦门冬1两(去心),贝母3分(煨令微黄),百合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 2119.3. 加:知母、白茯苓、干姜、桂 2119.4. 减:射干、麻黄、赤茯苓、枳壳 2119.5. 功效:咳嗽喘促。 2119.6. 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2120. 相似度56%:蜡煎散 2120.1. 组成:百合(去苗)、人参(去芦头)、麦门冬(去心,焙)、干山药、贝母(去心,微炒)、白茯苓(去皮)、甘草(炙)、黄明鹿角胶(炙。如无,以阿胶代之)、杏仁(去皮尖双仁者不用,麸炒黄,别研)。 2120.2. 原方对照:射干1两,杏仁5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麻黄1两(去根节),麦门冬1两(去心),贝母3分(煨令微黄),百合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 2120.3. 加:人参、干山药、白茯苓、黄明鹿角胶 2120.4. 减:射干、麻黄、赤茯苓、枳壳 2220.5. 功效:久嗽不止,痰多气喘,或虚劳咯血。 2220.6.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八。 2221. 相似度55%:桔梗散 2221.1. 组成:桔梗半两(去芦头),射干1两,麦门冬1两(去心),青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麻黄1两(去根节),赤茯苓3分,前胡2分(去芦头),木通3分(锉),大腹皮3分(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2221.2. 原方对照:射干1两,杏仁5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麻黄1两(去根节),麦门冬1两(去心),贝母3分(煨令微黄),百合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 2221.3. 加:桔梗、青橘皮、前胡、木通、大腹皮 2221.4. 减:贝母、百合、枳壳 2221.5. 功效:肺实热,上气胸满烦闷,呼吸气促,咽喉不利。 2221.6. 来源:《圣惠》卷四十二。 2222. 相似度50%:紫菀散 2222.1. 组成:紫菀(去苗土)2分,贝母(去心,炒)2分,桑根白皮(锉,炒)2分,桔梗(炒)2分,柴胡(去苗)2分,麦门冬(去心,焙)2分,赤茯苓(去黑皮)2分,百部2分,甘草(炙,锉)1分,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1两。 2222.2. 原方对照:射干1两,杏仁5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麻黄1两(去根节),麦门冬1两(去心),贝母3分(煨令微黄),百合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 2322.3. 加:紫菀、桑根白皮、桔梗、柴胡、百部 2322.4. 减:射干、麻黄、百合、枳壳 2322.5. 功效:咽喉痒,咳嗽。 2322.6.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二四。 2323. 相似度50%:木乳散 2323.1. 组成:木乳1两(涂酥炙令黄),麻黄3分(去根节),栀子仁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贝母3分(煨,炙微黄),百合3分,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桑根白皮2两(锉),款冬花3分,紫菀3分(洗去苗土)。 2323.2. 原方对照:射干1两,杏仁5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麻黄1两(去根节),麦门冬1两(去心),贝母3分(煨令微黄),百合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 2323.3. 加:木乳、栀子仁、桑根白皮、款冬花、紫菀 2323.4. 减:射干、麦门冬、赤茯苓、枳壳 2323.5. 功效:骨蒸劳热,咳嗽,涕唾稠粘。 2323.6. 来源:《圣惠》卷三十一。 2324. 相似度50%:前胡散 2324.1. 组成:前胡2两(去芦头),川升麻2两,百合1两半,贝母1两半(煨令微黄),紫菀1两半(去苗土),桔梗1两半(去芦头),石膏3两,麦门冬2两(去心),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2424.2. 原方对照:射干1两,杏仁5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麻黄1两(去根节),麦门冬1两(去心),贝母3分(煨令微黄),百合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 2424.3. 加:前胡、川升麻、紫菀、桔梗、石膏 2424.4. 减:射干、麻黄、赤茯苓、枳壳 2424.5. 功效:时气壮热,咳嗽头痛,心闷。 2424.6. 来源:《圣惠》卷十五。 2425. 相似度50%:天门冬丸 2425.1. 组成:天门冬1两(去心,焙),麦门冬1两(去心,焙),人参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百合1两,桑根白皮1两(锉),紫菀1两(洗,去苗土),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贝母1两(煨令微黄),前胡3分(去芦头),五味子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2425.2. 原方对照:射干1两,杏仁5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麻黄1两(去根节),麦门冬1两(去心),贝母3分(煨令微黄),百合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 2425.3. 加:天门冬、人参、桑根白皮、紫菀、前胡、五味子 2425.4. 减:射干、麻黄、枳壳 2425.5. 功效:肺脏壅热,喘促咳嗽,心神烦闷。虚劳,肺热吐血,烦闷,咽喉不利。 2425.6. 来源:《圣惠》卷六。 2526. 相似度50%:天门冬丸 2526.1. 组成:天门冬1两半(去心,焙),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人参(去芦头)1两,前胡(去芦头)1两,桑白皮根(锉)1两,射干3分,百合3分,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3分,五味子3分,紫菀(去苗土)3分,贝母(煨令微黄)3分,甘草(炙微赤,锉)3分。 2526.2. 原方对照:射干1两,杏仁5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麻黄1两(去根节),麦门冬1两(去心),贝母3分(煨令微黄),百合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 2526.3. 加:天门冬、人参、前胡、桑白皮根、五味子、紫菀 2526.4. 减:麻黄、赤茯苓、枳壳 2526.5. 功效:虚劳。肺热吐血,烦闷,咽喉不利。 2526.6. 来源:《圣惠》卷二十七。 2527. 相似度50%:杏仁汤 2527.1. 组成:杏仁(生,去皮尖双仁)、知母(焙)、贝母(去心)、款冬花、仙灵脾、麻黄(去根节)、甘草(炙)、人参、赤茯苓(去黑皮)、玄参各等分。 2527.2. 原方对照:射干1两,杏仁5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麻黄1两(去根节),麦门冬1两(去心),贝母3分(煨令微黄),百合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 2527.3. 加:知母、款冬花、仙灵脾、人参、玄参 2527.4. 减:射干、麦门冬、百合、枳壳 2627.5. 功效:小儿一切咳嗽。 2627.6.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2628. 相似度50%:紫苏子汤 2628.1. 组成:紫苏子1两,麻黄(去根节,煮,掠去沫,焙)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1两,陈橘皮(去白,焙)1两,桑根白皮(锉)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陈曲(炒)1两,桔梗(炒)1两,百合1两,甘草(炙)半两。 2628.2. 原方对照:射干1两,杏仁5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麻黄1两(去根节),麦门冬1两(去心),贝母3分(煨令微黄),百合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 2628.3. 加:紫苏子、陈橘皮、桑根白皮、陈曲、桔梗 2628.4. 减:射干、麦门冬、贝母、枳壳 2628.5. 功效:肺感寒气,咳唾浊沫,语声不出,有妨饮食,神思倦怠。 2628.6. 来源:《圣济总录》卷四十八。 26原方组成:射干1两,杏仁5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麻黄1两(去根节),麦门冬1两(去心),贝母3分(煨令微黄),百合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功效:伤寒咳嗽,气促喉鸣,干咳无唾,喉中如哽者。来源:《圣惠》卷十二。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相似度67%:贝母散(2)组成:贝母3分(煨令微黄),百合3分,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甘草1两(炙微赤,锉),赤茯苓3分,麻黄1两(去根节),石膏2两,人参1两(去芦头),柴胡1两(去苗)。原方对照:射干1两,杏仁5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麻黄1两(去根节),麦门冬1两(去心),贝母3分(煨令微黄),百合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加:石膏、人参、柴胡减:射干、麦门冬、枳壳功效:伤寒汗出而喘促,烦热头痛。来源:《圣惠》卷十一。相似度67%:款冬花丸组成:款冬花1分,甘草(炙微赤,锉)1分,紫菀(洗,去苗土)1分,麻黄(去根节)半两,贝母(煨微黄)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赤茯苓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细研)半两。原方对照:射干1两,杏仁5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麻黄1两(去根节),麦门冬1两(去心),贝母3分(煨令微黄),百合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加:款冬花、紫菀减:射干、百合、枳壳功效:小儿咳嗽不愈,喉鸣喘急。来源:《圣惠》卷八十三。相似度60%:五味子散组成:五味子3分,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紫菀1两(洗去苗土),贝母3分(煨微黄),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麻黄1两(去根节),麦门冬3分(去心),甘草半两(炙微赤,挫),赤茯苓3分,柴胡3分(去苗)。原方对照:射干1两,杏仁5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麻黄1两(去根节),麦门冬1两(去心),贝母3分(煨令微黄),百合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加:五味子、陈橘皮、紫菀、柴胡减:射干、百合、枳壳功效:上气喘促,不得睡卧。来源:《圣惠》卷四十二。相似度56%:木乳散组成:皂荚树白皮2两(涂酥,炙微黄),贝母1两(煨微黄),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麻黄1两(去根节),百合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原方对照:射干1两,杏仁5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麻黄1两(去根节),麦门冬1两(去心),贝母3分(煨令微黄),百合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加:皂荚树白皮减:射干、杏仁、麦门冬、赤茯苓功效:久咳嗽不愈。来源:《圣惠》卷四十六。相似度56%:百合散组成:百合1两半,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木通1两(锉),麦门冬3分(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麻黄半两(去根节),紫菀半两(洗,去苗土),黄芩1两,甜葶苈3分(炒令紫色)。原方对照:射干1两,杏仁5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麻黄1两(去根节),麦门冬1两(去心),贝母3分(煨令微黄),百合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加:木通、紫菀、黄芩、甜葶苈减:射干、贝母、赤茯苓、枳壳功效:热病,心肺热盛,小便赤黄,上气咳嗽。来源:《圣惠》卷十八。相似度56%:百合散组成:百合3分,柴胡1两(去苗),桑根白皮3分(锉),杏仁1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麻黄3分(去根节),赤茯苓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紫苏茎叶1两。原方对照:射干1两,杏仁5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麻黄1两(去根节),麦门冬1两(去心),贝母3分(煨令微黄),百合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加:柴胡、桑根白皮、陈橘皮、紫苏茎叶减:射干、麦门冬、贝母、枳壳功效:骨蒸劳热,咳嗽损肺。来源:《圣惠》卷三十一。相似度56%:贝母散组成:贝母1分(煨微黄),麦门冬半两(去心,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麻黄1分(去根节),紫蔻1分(洗去苗土),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原方对照:射干1两,杏仁5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麻黄1两(去根节),麦门冬1两(去心),贝母3分(煨令微黄),百合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加:紫蔻减:射干、百合、赤茯苓、枳壳功效:小儿咳嗽,咽喉不利,状如呀者。来源:《圣惠》卷八十三。相似度56%:和肺饮子组成:阿胶(炒珠)1钱,人参5分,麦门冬(去心)1钱,山药1钱,贝母8分,白茯苓1钱,百合1钱,杏仁(去皮尖)8分,甘草(炙)8分。原方对照:射干1两,杏仁5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麻黄1两(去根节),麦门冬1两(去心),贝母3分(煨令微黄),百合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加:阿胶、人参、山药、白茯苓减:射干、麻黄、赤茯苓、枳壳功效:咯血后咳嗽多痰。来源:《红炉点雪》卷二。相似度56%:黄耆茯苓散组成:黄耆1两(锉),赤茯苓3分,麦门冬3分(去心),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桑根白皮3分(锉),射干3分,桔梗3分(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原方对照:射干1两,杏仁5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麻黄1两(去根节),麦门冬1两(去心),贝母3分(煨令微黄),百合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加:黄耆、桑根白皮、桔梗减:杏仁、麻黄、贝母、百合功效:虚劳。上焦浮热,每唾稠粘,咽喉不利。来源:方出《圣惠》卷二十九,名见《普济方》卷二三二。相似度56%:黄耆散组成:黄耆1两(锉),赤茯苓3分,麦门冬3分(去心),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桑白皮3分,射干3分,桔梗3分(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原方对照:射干1两,杏仁5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麻黄1两(去根节),麦门冬1两(去心),贝母3分(煨令微黄),百合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加:黄耆、桑白皮、桔梗减:杏仁、麻黄、贝母、百合功效:虚劳。上焦浮热,咳唾稠粘。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相似度56%:解表散组成:麻黄(不去根节)1两,杏仁(汤泡,去皮尖)1两,赤茯苓(去皮)1两,川芎2两,防风(去芦)2两,枳壳(水浸润,锉片,麦麸炒微黄)2两,甘草(半生半炙)7钱半。原方对照:射干1两,杏仁5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麻黄1两(去根节),麦门冬1两(去心),贝母3分(煨令微黄),百合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加:川芎、防风减:射干、麦门冬、贝母、百合功效:伤风感冷,咳嗽痰喘,呕吐泻痢,惊悸有热,证在表里者。来源:《活幼心书》卷下。相似度56%:解毒汤组成:麻黄(去根节)半两,人参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桂(去粗皮)半两,麦门冬(去心,焙)3分,葛根(锉)3分,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1分,甘草(炙,锉)1分。原方对照:射干1两,杏仁5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麻黄1两(去根节),麦门冬1两(去心),贝母3分(煨令微黄),百合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加:人参、桂、葛根减:射干、贝母、百合、枳壳功效:阳毒伤寒,口舌干燥。来源:《圣济总录》卷二十七。相似度56%:百部散组成:百部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麦门冬1两(去心),木通1两(锉),天门冬1两(去心),紫菀1两(去苗土),贝母1两(煨微黄),赤茯苓1两,甘草3分(炙微赤,锉)。原方对照:射干1两,杏仁5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麻黄1两(去根节),麦门冬1两(去心),贝母3分(煨令微黄),百合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加:百部、木通、天门冬、紫菀减:射干、杏仁、麻黄、百合功效:久咳嗽,肩胛渐高,唾出脓血,其味腥咸。来源:《圣惠》卷四十六。相似度56%:麦门冬散组成:麦门冬1两(去心),柴胡2两(去苗),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石膏3两,麻黄1两(去根节),赤茯苓3分,紫菀3分(洗,去苗土),吴蓝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原方对照:射干1两,杏仁5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麻黄1两(去根节),麦门冬1两(去心),贝母3分(煨令微黄),百合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加:柴胡、石膏、紫菀、吴蓝减:射干、贝母、百合、枳壳功效:肺脏壅热,喘促心烦,食少。来源:《圣惠》卷六。相似度56%:取汗汤组成:麻黄3分(去节),射干2分,甘草(炙)2分,升麻2分,芍药2分,贝母2分,石膏(碎)2分,桂心1分,杏仁(去皮)20个。原方对照:射干1两,杏仁5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麻黄1两(去根节),麦门冬1两(去心),贝母3分(煨令微黄),百合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加:升麻、芍药、石膏、桂心减:麦门冬、百合、赤茯苓、枳壳功效:小儿伤寒。来源:《普济方》卷三六八。相似度56%:杏仁煎组成: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1两(炒),百合(细劈,洗令净,1分入水2升,同研)半两,甘草(生)半两,麻黄(不去节)半两,射干半两。原方对照:射干1两,杏仁5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麻黄1两(去根节),麦门冬1两(去心),贝母3分(煨令微黄),百合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减:麦门冬、贝母、赤茯苓、枳壳功效:脚气乘肺,上气喘促。来源:《圣济总录》卷八十二。相似度56%:杏仁散组成:杏仁1分,葶苈(隔纸炒)1分,马兜铃1分,柴胡(去苗)1分,麻黄(去根节,煎,去沫)1分,射干1分,贝母(去心)1分,皂荚半两(烧存性),甘草(炙)1钱半。原方对照:射干1两,杏仁5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麻黄1两(去根节),麦门冬1两(去心),贝母3分(煨令微黄),百合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加:葶苈、马兜铃、柴胡、皂荚减:麦门冬、百合、赤茯苓、枳壳功效:肺脏积壅,气滞不通,面目浮肿,两鼻生疮。来源:《圣济总录》卷五十。相似度56%:杏仁丸组成:杏仁(去双仁皮尖,炒,研)3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百合1两,贝母(去心)1两,知母(焙)1两,甘草(炙,锉)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干姜(炮)半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皮革制品的产品差异化竞争考核试卷
- 住宅房屋装修设计与应用考核试卷
- 矿产勘查中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与节能减排考核试卷
- 电子制造中的高精度切割技术考核试卷
- 灯具的智能控制系统与家居集成考核试卷
- 淀粉在工业用粘合剂的增强应用考核试卷
- 健身器材行业项目管理与质量控制考核试卷
- 2025合作经营合同协议书
- 20254月生物降解耗材采购环保降解周期检测协议
- 居民用电安全知识培训
-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试卷
-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实验技术人员招聘考试真题2022
- 地铁16号线风阀设备维修保养手册
- 桥牌比赛形式简介
-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创新成果申报书
- 肩手综合征的现代康复治疗演示
- 六角螺母加工实习指导书
- 小学生诗词大赛100题(含答案)
- 电机驱动系统
- JJF(石化)028-2019漆膜干燥时间试验器校准规范
- 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台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