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第二中学高考生物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学年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第二中学高考生物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学年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第二中学高考生物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图为某植物在适宜的自然条件下,CO2吸收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若温度降低,a点上移B.若植物缺Mg,b点左移C.若CO2升高,c点右移D.若水分不足,c点左移2.生物大分子的功能与其空间结构密切相关,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空间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是决定其功能的唯一因素B.tRNA分子的空间结构与其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无关C.淀粉、糖原、纤维素空间结构的不同与其单体种类无关D.高温可以使所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发生不可逆破坏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但含量非常少B.向日葵花向阳开,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不能在同一细胞中起作用D.植物没有神经系统,激素调节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全部4.据《细胞报告》最近报道,我国科学家成功将小鼠的颗粒细胞(卵泡中卵母细胞周围的细胞)转化为GV卵母细胞,进而恢复减数分裂并顺利培育出健康后代(如下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①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B.X细胞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过程③中受精的实质是雌雄原核融合 D.过程③选择原肠胚进行胚胎移植5.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一组细胞分裂图象,图中的A、a、B、b、C分别表示染色体。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A.丙细胞一定是次级精母细胞B.a和B染色体上的基因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C.甲、乙、丙三个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但只有丙中不含同源染色体D.丙细胞产生子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6.薄荷中有一种叫薄荷醇的物质(其结构见图),这种物质可以刺激皮肤和口腔中的冷觉感受器PRPM8受体,让机体产生冷的感觉。下列描述不合理的是A.涂抹薄荷后皮肤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形成冷觉B.PRPM8受体存在于感觉神经元上,与薄荷醇结合后会产生电位变化C.吃薄荷后机体会出现汗腺分泌减少,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等生理变化D.薄荷醇这种有机小分子的元素组成与ATP相同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荨麻草雌雄异株,且经常出现雌雄败育(无花蕊)现象,杂交实验发现,F1总是无花蕊︰雄株︰雌株=2︰1︰1,再将F1雄株和雌株杂交,F2也出现无花蕊︰雄株︰雌株=2︰1︰1。有同学对上述现象做如下图解,请进一步分析回答:(1)以上图解,属于假说一演绎法的_____________环节,其核心内容至少包括: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不同对的基因可以自由组合(独立遗传)。另有同学对核心内容中的③提出质疑,你认为对此质疑有道理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研究者采用_________育种方法很容易得到了纯合的雄株,准备将此雄株与天然雌株杂交,预测子代的性状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8.(10分)蜘蛛丝是自然界中机械性能最好的天然蛋白纤维,其强度高于制作防弹衣的凯夫拉纤维,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如何大量获取蜘蛛丝纤维的问题一直未解决。近期,中国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成功的在家蚕丝腺细胞中大量表达蜘蛛丝蛋白。(1)在转基因过程中,若利用图所示质粒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需要用_____________酶来切割目的基因,该切割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2)为获取大量的蜘蛛丝基因,常采用_______________技术对该基因进行扩增。扩增蜘蛛丝基因前,需根据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__________种引物。进行扩增时需先加热至90~95℃,加入引物后冷却至55~60℃,以上调控温度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3)载体中的启动子是____________酶的识别结合位点,以便于驱动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而载体本身的扩增,需借助于载体上的_________________;载体上的标记基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研究人员发现若将蛛丝蛋白31号位的色氨酸替换为酪氨酸,蛛丝韧性可提高50%,这项成果用到的生物工程技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植物的花、果实等器官能够储存有机物,但储存能力有限,当植物不能完全容纳源器官(如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时,过多的有机物就会在源器官内累积,引起反馈抑制。某实验小组研究CO2浓度和氮(N)含量对非洲菊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期间呼吸速率基本恒定,实验结果如下。回答下列问题:注:CO2400+N15指大气CO2浓度(400µmol•mol-1)+正常氮水平(15mmol•L-1),CO2800+N15指CO2加富(800µmol•mol-1)+正常氮水平(15mmol•L-1),其他同。(l)实验中丁组的处理为__________________。(2)CO2在光合作用中通过直接参与____________(用化学反应式表示)反应来影响光合速率。由实验结果可知,CO2含量增加对非洲菊叶片Pn的促进作用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呈现__________的趋势,N含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起__________作用。(3)提高N水平有利于促进植株的光合作用,使植株总生物量增加,分析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小组对90~150d的非洲菊各组叶片淀粉含量检测时,发现丁组净光合速率都高于丙组,但淀粉含量低于丙组,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10.(10分)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光,光能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请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将光能转化为_____________储存在有机物中。在黑暗条件下生长的植物幼苗表现出各种黄化特征,如叶片呈黄白色,而在光照条件下生长的幼苗叶片呈绿色,说明光可以____________。(2)大多数植物的向光性是由植物体内的________造成的。已知拟南芥的向光性生长受蓝光的调节,隐花色素是细胞的蓝光受体。请以野生型和隐花色素缺失突变体拟南芥幼苗为材料,设计实验验证隐花色素的作用。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______11.(15分)某XY型性别决定植物,籽粒颜色与甜度由常染色体上基因决定。用两种纯合植株杂交得F1,F1雌雄个体间杂交得F2,F2籽粒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紫色非甜∶紫色甜∶白色非甜∶白色甜=27∶9∶21∶7。请回答下列问题。(1)紫色与白色性状的遗传由_________对等位基因决定,遵循基因的_________定律。(2)亲本性状的表现型的可能组合是_________。(3)若F2中的白色籽粒发育成植株后,彼此间随机受粉,得到的籽粒中紫色籽粒占_________。(4)若一株紫色籽粒的雄性植株的叶型表现为异形叶,该异形叶植株与双亲及周围其他个体的叶形都不同,若该叶形由核内显性基因控制,让该异形叶植株与正常植株杂交,得到足够多的F1植株,统计F1表现型及比例为异形叶雄∶正常叶雄∶异形叶雌∶正常叶雌=1∶1∶1∶1,此结果说明该异形叶植株为_________(填纯合子或杂合子)_________(填“可以确定”或“不可以确定”)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023学年模拟测试卷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答案解析】

如果温度降低,酶活性下降,呼吸作用强度下降,a点会上移,故A正确。

如果植物缺Mg,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光合作用下降,b点右移,故B错误。

如果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光合作用强度增加,c点会右移,故C正确。

如果水分不足会影响光合作用,c点左移,故D正确。2、C【答案解析】

高温、强酸、强碱使蛋白质空间结构破坏,这种破坏是不可逆的。高温也可以使DNA变性,但是降温后,DNA又可以复性,恢复双螺旋结构。【题目详解】A、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导致蛋白质结构不同,进而决定蛋白质的功能,A错误;B、tRNA在某些区域折叠形成局部双链,通过氢键相连,形成tRNA分子的“三叶草”结构,B错误;C、淀粉、糖原、纤维素空间结构不同,其单体都为葡萄糖,C正确;D、DNA在高温下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被破坏,温度下降还可以复性,D错误。故选C。【答案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核酸、多糖的结构组成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3、A【答案解析】

植物激素亦称植物天然激素或植物内源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产生的一些微量而能调节(促进、抑制)自身生理过程的有机化合物。已知植物体内产生的激素有五大类,即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它们都是些简单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但它们的生理效应却非常复杂、多样。【题目详解】A、植物激素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A正确;B、向日葵花向阳开,只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没有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B错误;C、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可以在同一细胞中起作用,C错误;D、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D错误。故选A。4、D【答案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为将颗粒细胞诱导为多能干细胞的过程;②为卵母细胞培养、增殖的过程;③为体外受精后培养到一定时期再胚胎移植的过程。【题目详解】A、过程①是将小鼠的颗粒细胞经诱导成为多能干细胞的过程,其实质定向诱导分化,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正确;B、体外受精时卵母细胞X应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B正确;C、过程③体外受精的实质是雌雄原核融合,C正确;D、进行胚胎移植的时期一般是桑椹胚或囊胚,也可以是更早的时期,D错误。故选D。【答案点睛】本题结合图解,综合考查细胞的体外培养及胚胎移植等相关知识,解答关键是明确题图中各序号代表的含义。5、C【答案解析】

分析题图: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因此甲→乙表示有丝分裂;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甲→丙表示减数分裂。【题目详解】A、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该细胞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或者第二极体,A错误;B、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a和B所在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不可以发生交叉互换,B错误;C、甲为正常体细胞、乙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三个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但只有丙中不含同源染色体,C正确;D、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错误。故选C。6、D【答案解析】

由图可知,薄荷醇的组成元素为C、H、O,薄荷醇可以刺激皮肤和口腔中的冷觉感受器PRPM8受体,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使人产生冷觉。【题目详解】A、涂抹薄荷后皮肤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形成冷觉,A正确;B、由题意可知,皮肤和口腔中的冷觉感受器PRPM8受体可接受薄荷醇的信号刺激,即PRPM8受体存在于感觉神经元上,与薄荷醇结合后会产生电位变化,产生的兴奋继续向内传导,B正确;C、由于薄荷醇会刺激机体的冷觉感受器,所以下丘脑的冷觉中枢兴奋后,会通过传出神经支配汗腺分泌汗液减少,以及通过传出神经支配皮肤毛细血管,使其收缩减少血流量,C正确;D、薄荷醇的组成元素为C、H、O,ATP的组成元素为C、H、O、N、P,二者的组成元素不相同,D错误。故选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提出假说当基因A和基因B同时存在时(A_B_)和aabb一样不育(无花蕊)只含有A基因(不含B基因)时表现为雄株,只含有B基因(不含A基因)时表现为雌株有道理,因为当不同对的基因位于同对同源染色体上时,杂交的结果和以上解释相同,所以不能确定不同对基因可以自由组合(独立遗传)单倍体无花蕊:雄株=1:1【答案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图解过程很好的解释了题干结果“荨麻草雌雄杂交,F1总是无花蕊:雄株:雌株=2:1:1,再将F1雄株和雌株杂交,F2也出现无花蕊:雄株:雌株=2:1:1”,据此判断:天然荨麻草若同时存在A和B和同时都不存在时,是无花蕊植株而败育,因此雌株基因型为aaBb,雄株基因型为Aabb,雌雄植株杂交遵循基因的分离或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题目详解】(1)以上图解,属于假说一演绎法的提出假说环节,其核心内容至少包括:①当基因A和基因B同时存在时(A_B_)和aabb一样不育(无花蕊);②基因型为A_bb的个体为雄株,基因型为aaB_的个体为雌株。

③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时和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时,这两种情况下Aabb产生的配子均为Ab和ab,aaBb产生的配子均为aB、ab,杂交的结果也和以上解释相同,因此不能确定不同对基因可以自由组合(独立遗传)。(2)由于单倍体育种获得的个体为纯合子,所以用单倍体育种能很容易得到纯合的雄株。纯合的雄株的基因型为AAbb,将此雄株与天然雌株杂交,AAbb×aaBb→子代基因型为AaBb、Aabb且比例是1:1,其中AaBb表现为无花蕊,Aabb表现为雄株,即无花蕊:雄株=1:1。【答案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干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结合题干信息,通过分析、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8、XbaI和SacI防止目的基因自身环化、防止目的基因反向连接PCR2使DNA解链,然后使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上RNA聚合酶复制原点重组DNA的鉴别与选择蛋白质工程【答案解析】

1、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包括: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其中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①过程:一般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再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②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并表达和发挥作用。③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1)启动子在基因的首段,它是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能控制着转录的开始;(2)终止子在基因的尾端,它控制着转录的结束;(3)标记基因便于目的基因的鉴定和筛选。2、PCR扩增技术:PCR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1)模板DNA的变性:模板DNA经加热至93℃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双链或经PCR扩增形成的双链DNA解离,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2)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复性):模板DNA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5℃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3)引物的延伸:DNA模板--引物结合物在Taq酶的作用下,以dNTP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DNA链互补的半保留复制链。【题目详解】(1)识图分析可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目的基因需要插入到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图中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存在XbaI和SacI的酶切位点,因此需要用XbaI和SacI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以产生与质粒相同的末端,相比用同一种酶进行酶切,用两种酶切割可以防止目的基因自身环化或防止目的基因反向连接。(2)为获取大量的蜘蛛丝基因,常采用PCR扩增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利用PCR技术扩增蜘蛛丝基因前,需根据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2种引物分别与2条模板链结合;进行PCR时需加热至90~95℃然后冷却至55~60℃,此操作的目的是使DNA解链,然后使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上。(3)基因表达载体中的启动子能够与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才能驱动转录过程,而载体本身的扩增,需借助于载体上的复制原点进行,载体上的标记基因的作用是鉴别与筛选含有重组DNA的受体细胞。(4)研究人员发现若将蛛丝蛋白31号位的色氨酸替换为酪氨酸,蛛丝韧性可提高50%,这是对现有蛋白质进行的改造,因此利用的是蛋白质工程技术。【答案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特别是把握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及其构建过程,识记启动子和复制原点的作用,理解限制酶的选择原则并结合图示正确判断需要的限制酶的种类,掌握PCR扩增技术的原理和过程,理解基因工程和蛋白质过程的区别,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9、下降缓和这种下降趋势的N参与植物叶绿素和有关酶的合成等进而促进光合作用丁组N含量高于丙组,高N水平可能缓解了丁组淀粉累积产生的反馈抑制,故净光合速率高于丙组;同时高N水平可能促进淀粉的利用或转移等,使丁组的淀粉含量低于丙组【答案解析】

从柱状图分析,甲组和乙组表面在CO2为400个单位时,提高N的含量的不能提高光合作用,而将甲组和丙组比较,说明提高CO2的浓度可以显著提高光合作用速率。【题目详解】(1)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丁组的处理是。(2)CO2直接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CO2的固定,反应式:;将四组柱状图的甲组和丙组比较,发现在高浓度CO2的条件下随着时间的增加,对Pn的促进作用下降;而和丁组比较,丁组Pn较高,说明N含量的增加可以缓解这种下降趋势。(3)N参与植物叶绿素和有关酶的合成等进而促进光合作用。(4)根据题干的信息“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时,过多的有机物就会在源器官内累积,引起反馈抑制”,所以可以推测丁组净光合速率都高于丙组,但淀粉含量低于丙组的原因是:丁组N含量高于丙组,高N水平可能缓解了丁组淀粉累积产生的反馈抑制,故净光合速率高于丙组;同时高N水平可能促进淀粉的利用或转移等,使丁组的淀粉含量低于丙组。【答案点睛】解答本题抓住两点:第一是能够分析柱状图中表示的数据,找到自变量和因变量得出结论,第二是理解题干中的反馈调节的信息,解答(4)。10、化学能诱导植物合成叶绿素(或促进叶绿体的发育)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实验思路:将野生型和隐花色素缺失突变体拟南芥幼苗置于黑暗(或均匀光照)环境中,并观察生长情况。用蓝光持续单侧照射两组幼苗,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幼苗的生长状况。预期结果和结论:蓝光单侧照射前野生型拟角芥幼苗直立生长,照射后野生型拟南芥幼苗向光弯曲生长。蓝光单侧照射前后,隐花色素缺失突变体拟南芥幼苗均不向光弯曲。说明隐花色素是细胞的蓝光受体【答案解析】

依题文可知,光合作用实现了能量转化和物质转化;植物具有向光性是由于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以此相关知识解答。【题目详解】(1)光合作用实现了光能到化学能的转化,所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依题文对照实验结果,说明光可以诱导植物合成叶绿素。(2)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大多数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隐花色素的作用。用蓝光处理幼苗前,幼苗需要放在黑暗环境条件下,防止其它光的干扰。处理的幼苗一组是野生型拟南芥;一组是隐花色素缺失突变体拟南芥,保证单一变量原则。实验结果是幼苗的生长情况。由此实验思路:将野生型和隐花色素缺失突变体拟南芥幼苗置于黑暗环境中,并观察生长情况。用蓝光持续单侧照射两组幼苗,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幼苗的生长状况。预期结果和结论:蓝光单侧照射前野生型拟角芥幼苗直立生长,照射后野生型拟南芥幼苗向光弯曲生长。蓝光单侧照射前后,隐花色素缺失突变体拟南芥幼苗均不向光弯曲。说明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