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分单元练习试题_第1页
四川师范大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分单元练习试题_第2页
四川师范大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分单元练习试题_第3页
四川师范大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分单元练习试题_第4页
四川师范大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分单元练习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公司文件编号:文件日期:修订次数:第1.0次更改批准审核制定方案设计,管理制度第一单元(绪论-2章)自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教育科学研究的发端,也是教育学的使用价值所在的是(

)A教育现象

B教育问题

C教育规律

D教育事实2、情境教学由三个维度组成,下列选择项中不属于其要素的是A情境线索

B从实践到理论的线索

C理论线索

D技术操作线索3、在教育的基本要素中,作为依据的是(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影响

D教育内容4、按照马克思观点,教育起源于(

)A人的动物性本能

B人无意识的模仿

C生产劳动

D动物竞争的本能5、中小学教育过程最基本的功能是(

)A传授知识

B形成技能

C培养智能

D发展个性6、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的具体化表现为(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教育方针

D教育内容7、在人的发展中,作为自然和生理前提条件的是(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主观能动性8、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具有(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9、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做到(

)A因材施教

B抓关键期

C长善救失

D循序渐进10、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可以概括为(

)A“培养”与“推动”

B“共性”与“个性”

C“影响”与“干预”

D“制约”与“促进”11、教育发展的基础条件是(

)A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

B文化的发展

C人口的增长

D科学技术的发展12、教育的普及、成人教育的迅速发展、传统教育走向终身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的(

)A生产性

B科学性

C民主性

D商品性13、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的角色是(

)A教员

B心理医生

C榜样

D研究者14、“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A复杂性

B示范性

C艺术性

D创造性1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创造性

B长期性

C科学性

D复杂性

二、多选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述为(

)A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

B教育影响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C教师的工作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

D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E教师要提倡因材施教和课外教育2、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包括(

)A商品性

B生产性

C科学性

D民主性

E发展性3、应试教育的负效应包括(

)A片面追求升学率

B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

C修养的重要性D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牢靠

E学校升学率高4、教师应有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情感包括(

)A理解学生

B与学生和谐相处

C积极的自我意识

D教育的期待

E与学生打成一片5、教师的能力结构包括(

)A教育预见能力

B教育传导能力

C教育过程控制能力D监管学生的能力

E自我教育的能力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教育情境2、教育目的3、个体社会化4、教师的“教员”角色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要说明情境化了的教育学对课堂教学产生的影响。2、简述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3、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4、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5、简述教师的知识结构。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论述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2、联系实际谈谈教师的能力结构第二单元(3-5章)自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属于(

)A学生从属于于教师

B教师应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C教师是服务员,学生才是教学进程的主宰

D学生有学习的权利,也有不学习的权利2、思维发展处于有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具体思维仍然起着重要作用的阶段是(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大学3、初中学生思维的主要特点(

)A具体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

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

D经验型思维4、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包括认知关系和(

)A工作关系

B人际关系

C情感关系

D非正式关系5、“教师包揽一切活动,学生跟着教师设计的路子走”,描述的是师生关系类型是(

)A对立型

B依赖型

C自由放任型

D民主型6、学校微观环境对于学生个体具有重要影响。其中,下列选择项,不属于这种影响的是(

)A同伴影响

B花盆效应

C期待效应

D教学成效7、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处于“首席教师”地位的教育影响是(

)A学校教育的影响

B家庭教育的影响

C社会教育的影响

D自我教育的影响8、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之间的关系是(

)A相互替代

B相互协调补充

C相互矛盾

D相互分离9、构成课程的三种基本成分(

)A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

B课程目标、课程计划和课本C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

D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10、中国分科教学开始于(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愈11、西方,最早主张分科教学的是古希腊的(

)A卢梭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布鲁纳12、活动课程的主要倡导者是(

)A杜威、克伯屈

B杜威、杰克森

C克伯屈、杰克森

D克伯屈、夸美纽斯13、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非公开的教育影响,称为(

)A显性课程

B校风

C隐性课程

D教育环境14、教材编写在内容上要做到(

)A科学性、思想性、效用性统一

B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统一C形式与实质统一

D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统一15、教学目标叙写在于强调教学活动对学生产生具体的行为变化,“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是一个(

)A明确的教学目标

B含糊的教学目标C难以实现的教学目标

D教育目标二、多选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学生是一个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意思是(

)A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B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

C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规范化学习D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

E学生是能动的人2、家庭教育的特点有(

)A影响具有先主性

B控制方式具有单一性

C交往接触具有密切性

D教育与生活具有统一性

E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了解和影响具有深刻性3、我国中小学课程包含的主要因素有(

)A认知经验要素

B道德经验要素

C审美经验因素

D健身经验要素

E娱乐经验要素4、学科课程的特点(

)A有利于教师教授知识

B有利于学生学习、巩固

C重视直接经验D忽视学生的兴趣需要

E加深学科分割的程序5、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的组成部分包括(

)A教材的深度和结构

B学科顺序

C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D课时分配

E教材的内容和范围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师生关系2、校风3、显性课程4、教学设计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为什么说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简述理由2、简述家庭的教育功能3、简述隐性课程的功能4、简述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5、教学设计的步骤有哪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论述在师生关系中,如何建立民主型的师生关系?

2、论述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第三单元(6-8章)自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加涅认为教学过程的首要因素是(

)A提出教学目标

B引起学生的注意

C唤起已有经验

D指导学生学习2、在教学中,教师提出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学生为了了解问题的答案,便会对教师的讲解加以注意。教师的这种做法目的是(

)A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B提供教材内容

C变化教学情境

D给予学生反馈3、技能包括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下面属于动作技能(

)A识字

B推理

C计算

D写字4、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是(

)A教学目标

B教学组织形式

C教学原则

D教学方法5、我国孔子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以发挥他们各自的专长,这一教学原则符合(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理论联系实际

D启发性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因材施教

D巩固性原则7、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到一定场所,通过对实际事物进行观察、询问以获取知识的教学活动形式被称为(

)A实习作业

B参观

C辅导

D实验实习8、提出先行组织者策略,源于(

)A奥苏贝尔

B布鲁纳

C皮亚杰

D杜威9、“呈现实例、确认概念、强化练习、发展思维技巧”是(

)A先行者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B认知发展的教学策略C自我管理的教学策略

D概念形成的教学策略10、教师在观察教室里的班级活动时,可以发现三类力量,其中一种力量是指不增进也不干扰学生学习行为的力量,我们称其为(

)A积极力量

B中性力量

C消极力量

D惰性力量11、“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自我教育

B锻炼

C修养

D榜样及示范12、“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属于(

)A知识学习

B技能学习

C品德学习

D能力学习13、知识学习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其中第二个阶段是(

)A领会

B保持

C分解

D定向14、“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独立学习的技能”,是学习方法指导的(

)A目标

B内容

C过程

D原则15、教师运用心理诊断技术帮助学生具体找出并分析影响学习效果的原因,指出具体的解决办法,这种指导的方法是(

)A系统传授式

B专题讨论式

C学科渗透式

D学习诊断式16、教会学生做人属于(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17、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

)A整体性

B基础性

C内化性

D综合性18、“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道德信念,法制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以形成学生完美的性格”,这一教育目标是(

)A生理素质教育

B文化素质教育

C道德素质教育

D审美素质教育19、自尊感、荣辱感、友谊感、责任感,它的表现形式属于(

)A道德知识

B道德行为

C道德意志

D道德情感20、“身教终于言传”是说明育人过程中(

)A锻炼的重要性

B说服教育的重要性

C修养的重要性

D榜样和示范的重要性二、多选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直观教学一般可分为(

)A实物直观

B模拟直观

C模型直观

D动作直观2、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包括(

)A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

B学生的定型期望

C班集体的特点D教师的行为方式

E家长的个性特征3、杜威认为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

)A提出疑问阶段

B分析阶段

C假设阶段D评断阶段

E结论阶段4、学习方法指导的基本要求包括(

)A学习方法指导要有整体观

B把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C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D学习方法指导,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E坚持讨论式学习5、道德评价能力的一般过程(

)A从他律到自律

B从客观效果到内在动机

C从他人到自我D从片面到全面

E从自律到他律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课堂教学2、情境教学法3、素质教育4、道德行为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教学方法选择的衡量标准。2、一般教学方法实施的步骤有哪些?

3、课堂管理的原则有哪些?

4、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方式主要有哪些?

5、简述素质教育的特点。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论述教学过程的规律2、论述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B

4.C

5.A

6.B

7.A

8.B

9.D

10.D

11.A

12.C

13.A

14.D

15.B二、多选选择题1.ABD

2.ABCDE

3.AB

4.ABCD

5.ABC三、名词解释1.教育情境:即教育、环境,是由外界、景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教育境地。2.教育目的:由国家机关制定推行,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作用。它是制定各级各类学校具体教育目的、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依据。3.个体社会化: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社会化社会文化而胜任社会所期待、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包括政治、道德、社会角色社会化。4.教师的“教员”角色:是教师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的角色,它因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而处于核心地位。其角色功能主要是以教材为宗旨,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和评定学业。四、简答题1.简要说明情境化了的教育学对课堂教学产生的影响。(P7)答:(1)深化理论学习。(2)典型示范引导。(3)逼真的模拟训练。(4)知识转化技能。(5)理论联系实际。2.简述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P15-P17)答:(1)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的中介。(2)教育影响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教师对学生的作用是以教育影响为中介。(3)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3.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P34)答:(1)遗传。是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特点,是人发展的自然或生理前提。(2)环境。社会环境是人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预定的制约作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3)教育:规定中人大发展方向。(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它是人身心发展的动力。4.简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P25)答:(1)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2)鲜明地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3)主张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5.简述简述教师的知识结构。(P81)答:(1)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2)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3)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六、论述题1.论述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P50)2.联系实际谈谈教师的能力结构(P82—P83)

四川师范大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分单元练习试题答案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A

4.C

5.B

6.D

7.B

8.B

9.A

10.A

11.B

12.A

13.C

14.A

15.A二、多选选择题1.ACD

2.ACDE

3.ABCD

4.ABDE

5.BCD三、名词解释1.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复杂的关系体系,包括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人际关系、心理关系、组织关系以及相互产生的非正式关系。2.校风:一个学校社会的气氛。即校内大多数人的一种习惯势力,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两种。校风的培养是在过去长期工作中、长期交往中逐渐形成的,既经树立,则能成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3.显性课程:正式课程、公开课程、官方课程,指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它按照编制的课表实施,是教材编辑、学校施教、学生学习好考核的依据之一。4.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实施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它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然后分析评价其结果,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教学设计包括课程设计、教学单元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和媒体的设计。四、简答题1.为什么说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简述理由。(P129)答:(1)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2)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3)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2.简述家庭的教育功能。(P182)答:(1)家庭在教导基本生活技能方面起重要作用。(2)家庭在教导社会规范,形成道德情操方面起重要作用。(3)家庭在指导生活目标,形成个人理想和志趣方面起重要作用。(4)家庭群体在培养社会角色过程中具有独特作用。(5)家庭在形成个人性格特征、个人对社会适应的动力特征等方面,也有不可替代的影响。3.简述隐性课程的功能(P227)答:(1)陶冶功能。隐形课程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2)育美功能。美丽的校园环境、和谐的人际氛围等能让学生产生美的感受。(3)益智功能。隐形课程通过情感影响智力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人际关系的和谐、教师的求真务实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4)健体功能。良好的环境,完善的设备有助于学生健全体魄。4.简述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P244)答:(1)在内容上要做到科学性、思想性、效用性的统一。(2)在教材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在编排上通常采取直线式与圆周式。(3)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5.教学设计的步骤有哪些(

P250)答:(1)规定教学的预期目标。(2)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3)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形成的态度和行为习惯。(4)考虑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呈现教材。(5)考虑用什么样的方法引起学生的反映并提供反馈。(6)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测量以及评价。六、论述题1、论述在师生关系中,如何建立民主型的师生关系(

P162)2、论述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P236)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D

4.C

5.B

6.B

7.B

8.A

9.D

10.B

11.D

12.A

13.A

14.A

15.D16.A

17.A

18.C

19.D

20.D二、多选选择题1.AB

2.ABCD

3.ABCDE

4.ABCD

5.ABCD三、名词解释1.课堂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明确的目的、循序渐进地以掌握教材为主的一种教育活动。2.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