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规划与控制(第3章)课件_第1页
成本规划与控制(第3章)课件_第2页
成本规划与控制(第3章)课件_第3页
成本规划与控制(第3章)课件_第4页
成本规划与控制(第3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章成本规划与控制的基本原则3.1建设全过程成本管理原则3.2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原则3.3可持续发展原则3.4帕累托法则3.5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相结合原则3.6工程成本管理的系统性原则第3章成本规划与控制的基本原则3.1建设全过程成本管13.1全过程成本管理原则3.1.1全过程成本管理的概念

工程成本管理是贯穿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全过程成本管理思想是我国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已经成为我国工程成本管理的大政方针;全过程成本管理现阶段基本上还是一种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方针和理念;目前尚未形成系统的全过程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3.1全过程成本管理原则3.1.1全过程成本管理的概念2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强调时间)

如图1-1工程多次计价示意图(见下页)所示在工程建设的从投资决策至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均存在工程成本的确定也就是成本计划内容,因此,同样存在工程成本的控制工作。工程成本管理是对于工程项目整个实现过程的全面成本管理。对全过程成本管理的理解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强调时间)对全3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初步设计设计总概算技术设计修正总概算施工图设计施工图预算招标合同价合同实施结算价竣工验收竣工决算图1-1工程多次计价示意图项目建议书投资估算初步设计设计总概算技术设计修正总概算施工图4深入的理解:

(强调成本与工程活动和过程的关联性)一个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成本是由各个分过程和子过程的成本构成的,而这些分过程或子过程的成本又都是由许多具体活动的成本构成的。因此,工程项目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必须是基于活动与过程的,必须是按照工程项目过程与活动的组成与分解规律去实现对于项目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对全过程成本管理的理解深入的理解:(强调成本与工程活动和过对全过程成本管理的5迄今为止,全过程工程成本管理思想仍然还是一种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所追求的境界,一种开展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方针和指导思想,还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全过程成本管理的技术方法。我国现有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方法,并不是一种基于活动和过程的成本管理方法,而是一种传统的基于资源消耗和部门取费的成本管理方法。我国工程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中的问题迄今为止,全过程工程成本管理思想仍然还是一种工程项目61、基于资源消耗的成本或成本确定问题我国现有的工程成本确定方法首先是基于资源消耗的成本确定方法。这种方法对成本的确定是从项目所需的资源消耗的多少入手,并依此作出预算的成本确定方法。典型表现——定额计价模式

我国工程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中的问题1、基于资源消耗的成本或成本确定问题我国工程项目全过程成本管7这种预算方法不是从消耗资源的具体活动和过程进行分析和核算,不是首先从确定项目要开展哪些活动,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去开展这些活动,采取哪些具体的项目组织管理技术,使用哪些先进的施工技术去开展这些活动入手,而是基于工程项目消耗标准定额或消耗统计数据等办法,通过套用定额或比较历史统计数据的办法,来确定项目的资源消耗与成本。这种预算方法不是从消耗资源的具体活动和过程8但是,项目具体活动、具体活动过程、具体活动的方法与技术手段的不同,却会造成项目资源消耗与占用数量的很大不同,从而会造成工程项目成本的很大区别。

但是,项目具体活动、具体活动过程、具体活动9最新的成本与造价管理研究证明,现有的工程项目成本或造价确定方法实际上存在着原因与结果倒置的问题。因为一个项目的具体活动或作业,以及具体活动的过程和作业方法是形成项目成本的根本动因,因此资源的消耗和占用只是开展项目活动或作业的结果。最新的成本与造价管理研究证明,现有的工程项目102、基于部门(系统)的成本或造价确定问题现有的工程项目成本或造价确定方法同时还是一种基于部门(系统)的成本确定方法。这种方法将那些不直接形成项目工程实体的活动所发生的费用,按照以部门(系统)津贴发放和分摊的方式,去确定出它们的费用。——即按部门(系统)取费标准来计算间接费和其他费用。我国工程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中的问题2、基于部门(系统)的成本或造价确定问题我国工程项目全过程成11这种基于部门的成本或造价确定方法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这种方法不是依据工程项目实现过程中真实需要的管理活动和其它辅助性活动与过程去确定这类费用。因此,很难保证间接取费比例和其它费用的确定是科学和准确的。这种基于部门的成本或造价确定方法存在两个方面的问12

其次,这种方法在确定工程项目造价中的取费和其它费用时,是以基于资源确定的造价部分(即直接费)为基数的。这对于降低工程造价的直接费的部分是极为不利的。此外,这种方法还使得从事同样工作的企业,因其所在的部门(系统)不同,所得到的取费和其它费用也不同。其次,这种方法在确定工程项目造价中的取费和其它费133、工程成本控制的直接对象问题现有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方法控制的直接对象是工程项目消耗的资源数量和工程部门的费用开销。造成工程项目不合理的资源消耗和部门花费的根本原因是无效的作业活动和错误的作业技术方法,因此,科学的工程成本控制方法的直接对象应该是工程项目的作业活动和作业活动的过程与方法。我国工程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中的问题3、工程成本控制的直接对象问题我国工程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中的144、工程成本控制方法的问题—以事后控制为主现有的工程成本控制方法是以经过审批的项目预算为标准,将实际发生的工程成本与预算进行对照和比较,当出现偏差时则进一步采取降低消耗与费用的措施或采取调整预算的方法。这是一种以事后控制为主的方法。我国工程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中的问题4、工程成本控制方法的问题—以事后控制为主我国工程项目全过程153.1.2以设计阶段为重点的全过程成本管理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这一点没有疑义,但是必须重点突出。决策及设计阶段是影响工程成本最重要的阶段,是节约可能性最大的阶段,也是成本控制的重点阶段;在项目做出决策后,控制项目成本的关键就在于设计。

3.1.2以设计阶段为重点的全过程成本管理工程项目16

专家们指出,在规划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为75%-95%;在技术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为35%-75%;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为5%-35%;而在项目的施工阶段,通过技术经济措施节约投资的可能性只有5%-10%。

专家们指出,在规划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为717

根据德国索默尔(HansRolfSommer)博士多年研究工程项目建设不同阶段对投资的影响程度的结果表明: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高达85%左右。(见下页图)根据德国索默尔(HansRolfSommer)博士多18

对项目投资影响程度(%)100%决策阶段95%75%35%10%项目进展时间施工阶段施工图设计技术设计初步设计

不同建设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程度比较图6-2设计变更对投资的影响对项目投资100%决策阶段95%75%35%10%项19从当前我国的投资(成本)控制来看:

通过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投资估算的审批和项目法人制的实行,投资规模得到了较有效的控制;设计阶段通过限额设计,使设计概算超投资估算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的控制;施工阶段通过招标投标和施工监理的实施,使工程预算投资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通过成本咨询服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对工程结算和决算的审核,使该阶段的投资也有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来有效控制投资,尚未得到广泛重视。从当前我国的投资(成本)控制来看:20设计方案直接影响投资据研究分析,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费用的1%以下,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对投资的影响却高达75%以上。建筑设计中,其建筑和结构方案的选择及建筑材料的选用对投资有较大影响;一般而言,在满足同样功能的条件下,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可降低工程成本5%—10%,甚至可达20%。因此才有“笔下一条线,投资千万元”的说法。设计方案直接影响投资据研究分析,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21设计质量对投资也有相当的影响。据统计,在工程质量事故的众多原因中,设计责任占到40%以上,居第一位。

不少建筑产品,因为设计质量差,而出现功能不合理,影响正常使用;有的设计图纸质量差,专业设计之间相互矛盾,造成施工返工、停工等现象,有的造成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造成投资的极大浪费。设计质量间接影响投资设计质量对投资也有相当的影响。据统计,在工程质量事故的22设计方案影响经常性费用设计的好坏不仅影响项目建设的一次性投资,而且还影响使用阶段的经常性费用,如暖通、照明、保养、维修等。合理设计可使得项目建设的全寿命费用最低。设计方案影响经常性费用设计的好坏不仅影响项目建设的一233.2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即寿命周期成本最低原则

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LifeCycleCosting——LCC)是由英美的一些成本工程界的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在70年代末提出的。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总成本最小化。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是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一种分析工具,是一种用来选择备选方案的数学方法(寿命周期评价方法——LCA)。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是建筑设计的一种指导思想和手段。3.2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即寿命周期成本最低原则24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与全过程成本管理相比,主要是时间跨度和指导思想不同。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在应用范畴(即项目范围)上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由于项目全寿命周期的成本在项目期初有许多方面的不确定性。当前,这一方法已经得到了世界银行等国际性投资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与全过程成本管理相比,主要是时间跨度和25建筑产品寿命是个复杂的概念。从理论上说,建筑产品工程全寿命周期是指工程产品从研究开发、设计、建造、使用和直到报废所经历的全部时间。因考察的角度不同,建筑产品的寿命可以分为物理寿命、技术(功能)寿命、经济寿命等。工程寿命周期概念建筑产品寿命是个复杂的概念。工程寿命周期概念26物理寿命,是指工程产品从开始建设,直到不堪再用而予以报废的全部时间过程。在现实中,建筑产品由于各种原因而往往无法达到物理寿命的终点。——未考虑其使用性能技术寿命,或功能寿命,是指工程产品从开始建设到无法再发挥其预定功能目标所经历的时间,也即建筑工程产品能维持其使用价值的时间过程。——考虑了其使用性能物理寿命,是指工程产品从开始建设,直到不堪再用而予以报废的27经济寿命,是从经济角度看设备最合理的使用期限,具体言之,即产品年平均使用成本最低的年数。例如一栋建筑,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平均每年分摊的建设成本降低,另一方面,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建筑物的维护费用不断递增。因此,前者那部分越来越低的成本,将被后者越来越高的那部分成本所抵消。在两者相互消长的变化过程中,必存在一个时点会能使年度总成本最低,我们称该时点为该建筑的经济寿命。经济寿命,是从经济角度看设备最合理的使用期限,具体言之,28设备经济寿命计算:

某设备原值16000元,其各年残值及使用费资料如下表所示。试问在不考虑时间因素的情况下,该设备的经济寿命。使用年数1234567使用费2000250035004500550070009000年末残值10000600045003500250015001000设备经济寿命计算:

某设备原值16000元,29解:计算过程及结果见下表(不考虑时间价值情况下求设备的经济寿命的计算过程及结果):使用年限A年度使用费B累计年底使用费C年度平均使用费D=C/A年末残值E资金恢复费用F=(16000-E)/A年度费用G=D+F120002000200010000600080002250045002250600050007250335008000266745003833650044500125003125350031256250555001800036002500270063006700025000416715002417658479000340004857100021437000解:计算过程及结果见下表(不考虑时间价值情况下求设备的经济寿30另外:考虑时间因素求设备的经济寿命的计算过程及结果使用年限A年度使用费B现值系数C年度使用费现值D=B×C累计使用费现值E=资金恢复系数F等值的年度使用费G=E×F年末残值H资金恢复费用I年度费用J=G+I120000.9091181818181.100020001000076009600225000.8265206638840.57622238600063628600335000.7513263065140.40212619450050747693445000.6830307495880.31553025350042947319555000.62093415130030.26383430250038117241670000.56453952169550.22963893150034797372790000.51324619215740.20544431100031817612另外:考虑时间因素求设备的经济寿命的计算过程及结果使用年限A31我们通常所说工程寿命周期成本,是指寿命周期的资金成本。工程寿命周期资金成本是指工程项目从项目构思到项目建成投入使用直至工程寿命终结全过程所发生的一切可直接体现为资金耗费的投入的总和,包括建设成本和使用成本。建设成本是指建筑产品从筹建到竣工验收为止所投入的全部成本费用。使用成本则是指建筑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各种能耗成本、运行费用、维护费用和管理成本、改造费用、拆除成本等。从其性质上说,这种投入可以是资金的直接投入,也包括资源性投入,如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等;从其投入时间上说,可以是一次性投入,也可以是分批、连续投入。狭义的工程寿命周期成本

我们通常所说工程寿命周期成本,是指寿命周期的资金成本。工程寿32广义的讲,工程寿命周期成本不仅应包括资金意义上的成本,还包括环境成本、社会成本,后两者是隐性成本,它不直接表现为量化成本,若要评价、计量则必须借助于其他方法转化为可直接计量的成本,这就使得它们比资金成本更难以计量。广义的工程寿命周期成本

广义的讲,工程寿命周期成本不仅应包括资金意义上的成本,还包33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环境管理系列(ISO14040)精神,工程寿命周期环境成本是指工程产品系列在其全寿命周期内对于环境的潜在和显在的不利影响。工程建设对于环境的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前者体现为某种形式的收益,后者则体现为某种形式的成本。因此在分析及计算环境成本时,应对环境影响进行分析甄别。在计量环境成本时,由于这种成本并不直接体现为某种货币化数值,必须借助于其他技术手段将环境影响货币化。这是计量环境成本的一个难点。工程寿命周期环境成本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环境管理系列(ISO14040)精神,工34获取原材料→

产品加工过程→住宅修建过程→住宅维护与使用→住宅拆毁→产品再利用,回收或者处理以下流程表现了工程产品可能影响环境的各个阶段:获取原材料→产品加工过程→住宅修建过程→住宅维护35工程寿命周期社会成本是指工程产品在从项目构思、产品建成投入使用直至报废不堪再用全过程中对社会的不利影响。与环境成本一样,工程建设及工程产品对于社会的影响方向可以是正向的,也可以是负向的。因此也必须进行甄别。如果一个工程项目的建设会增加社会的运行成本,如由于工程的建设引起大规模的移民或可能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那么这种影响就应计算为社会成本。工程寿命周期社会成本工程寿命周期社会成本是指工程产品在从项目构思、产品建成投入36在工程建设及运行的全过程中,广义工程寿命周期成本所包含的成本范畴是始终存在的。在三者的轻重关系上,目前我国建设领域实践中往往只偏重于资金成本的管理,对于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的考虑较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一些大型能源、交通、水利等项目开展国民经济评价的目的也包含对寿命周期环境成本、社会成本的衡量。客观上,环境和社会成本难以计量的特点对其在实践中的地位也有影响。基于当前寿命周期评价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大多数情况下,寿命周期成本仍局限于寿命周期资金成本。工程寿命周期成本

在工程建设及运行的全过程中,广义工程寿命周期成本所包含的成37

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是为了从各可选方案中筛选出最佳方案以有效的利用稀缺资源,而对项目方案进行系统分析的过程或者活动。这种分析是对于项目全寿命周期而言的;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始于上个世纪的美国,最初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主要运用于武器系统的研制、开发和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上世纪中叶以后,产品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在一般工业及民用产品生产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并且产生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寿命周期评价LCA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是为了从各可选方案中筛选出最佳方案以有效的38下图表示了一幢建筑在整个寿命周期里不同阶段的成本发生情况:

图3.6不同寿命周期阶段的寿命周期成本发生情况(资料来源:美国能源部(DOE),LifeCycle-costEstimate,1997.03.28)

下图表示了一幢建筑在整个寿命周期里不同阶段的成本发生情39图3.7寿命周期成本状态资料来源:美国能源部(DOE),LifeCycle-costEstimate,1997图3.7寿命周期成本状态40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由以下两个部分组成:第一是确定寿命周期成本的要素,第二是把各要素的成本降低到普通水平。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中,必须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寿命周期成本分析过程主要有以下五个步骤: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由以下两个部分组成:第一是确定寿命周期成本的41(1)对问题或者方案进行定义或者描述(2)明确所用成本模型的各项要求确定对于特定的项目方案适宜采用哪种成本模型(CostModel),采用该种成本模型有哪些假设条件,有什么限制性条件及要求,并评估这些条件对于评估结果的可能影响。(3)数据资料收集(4)确定所评估项目的时间进度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的过程(1)对问题或者方案进行定义或者描述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的过程42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的过程(5)对项目方案进行系统评估,提出评估及分析结果将参与分析的各种因素定量化,一般做法是将各种成本和收益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转化为某种货币量,并通过诸如数学方法等进行综合计算,分析对比,进行方案优选,得出评估结论。——将多目标转化为单目标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的过程(5)对项目方案进行系统评估,提出评估43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假定项目方案有确定的寿命周期;由于在项目寿命周期的早期来进行评估,可能对评估结果的准确性有影响;进行工程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的高成本使得它未必适用于所有的项目;高敏感性使其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有效性受到影响。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假定项目方案有确定的寿命周期;44寿命周期成本最低原则应带来人们观念的变化:

建立系统节能的观念建立投资回收期的观念建立能量效率的观念建立一次能源利用率的思想寿命周期成本最低原则应带来人们观念的变化:建立系统节能的45下面通过节能窗及地板采暖应用的节能效益分析,说明一次性投资和寿命周期成本的关系。

下面通过节能窗及地板采暖应用的节能效益分析,说明一次性投资和46案例:地板供暖的经济性分析低温地板辐射供暖是一种利用建筑物内部地面进行供暖的系统,该系统以整个地面作散热面,地板在通过对流换热和加热周围空气的同时,还与人体、家俱及四周围护结构进行辐射换热,从而使他们的表面温度提高,其辐射换热量约占总换热量的50%以上。低温地板辐射供暖技术(地板供暖),从七十年代起,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被大量应用于饭店、商场、展览馆、体育场馆等大型公共建筑,而且已经普及到住宅,甚至使用在户外停车场、公路坡道化雪、花坛(圃)、草坪(足球场)、饲养场及农业种植大棚等场所。案例:地板供暖的经济性分析低温地板辐射供暖47地板供暖地板供暖48地板采暖的应用地板采暖的应用49地板供暖的特点

舒适、卫生、保健

辐射散热是最舒适的采暖方式,室内地表温度均匀,室温由下而上逐渐递减,给人以脚暖头凉的良好感觉,热舒适性好。不易造成污浊空气对流,室内清洁。地板供暖的特点舒适、卫生、保健50地板供暖的特点不占用使用面积

室内取消了暖气片及其支管,增加使用面积,便于装修和布置家俱,节省暖气片的装修费用。热稳定性好

由于地面层及混凝土层蓄热量大,热稳定性好,因此在间歇供暖的条件下,室内温度变化缓慢。

易于实现按户计量和自动温控

地板供暖的特点不占用使用面积51地板供暖(15)暖气片高档中档低档设备初投资约60元约80元约50元约30元供回水系统投资约20元约20元约20元约20元土建投资约15元约10元无无装饰投资无无约30元约30元运行费用低

节省燃料,电力消耗低,运行维护费用低,是最经济的供暖设备。地板供暖与各类暖气片投资对照表单位:元/(建筑)平方米地板供暖(15)暖气片高档中档低档设备初投资约6052不同采暖方式初始投资及使用费用对比注:初投资包括系统、设备等全部投资使用费用含燃料、电力、土建等折旧、维护等费用不同采暖方式初始投资及使用费用对比注:初投资包括系统、设备53以上,我们分析了地板采暖的性能,表明其为达到节能目的,所增加的初始投资是必要的。除了窗、地面以外,与建筑物使用能耗大小密切相关的,还包括墙体、屋顶、门窗等,这些部位所采取的节能措施,影响到建筑物的节能效果,从而影响到项目的寿命周期成本。以上,我们分析了地板采暖的性能,表明其为达到543.3可持续发展原则3.3.1

可持续发展战略1987年4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发表的长篇调查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这一概念认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6月,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了世界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通过了《二十一世纪议程》,确定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3.3可持续发展原则3.3.1可持续发展战略55

可持续发展定义包含两个基本要素或两个关键组成部分:“需要”和对需要的“限制”。可持续发展观涵盖的基本内容为:(1)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是发展。(2)可持续发展观要求人们改变传统发展观,即改变“高投入、高消费、高污染”的生产和消费模式。(3)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这体现了“对需要的限制”。(4)可持续发展从伦理角度提出了代际公平、代内公平的概念。可持续发展定义包含两个基本要素或两个关键组成部分:“56中国是在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经济和科技水平都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这使得本来就已经短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环境面临更大的压力。因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未来和下一个世纪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未来必然选择中国是在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经济和科技水平都比较落后的条573.3.2建筑业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筑业是典型的立足于资源和能源大量消耗的产业,它的进行往往伴随着较大的环境污染。这主要表现在:第一,作为最终产品的建筑物,比其它任何工业产品体积庞大;第二,构成建筑物的钢材水泥等主要建筑材料的生产能耗高;

3.3.2建筑业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筑业是典型的立足于资源58第三,建筑物在竣工后的使用过程中,需要空调、照明、供热,需要经常性能源维持;第四,建筑物拆除后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需要能源处理。所有这些,都可能会造成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第三,建筑物在竣工后的使用过程中,需要空调、照明、供热,需59而另一方面建筑业又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我国未来建筑业,既要大力发展,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建设的需要,又要注重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项目建设中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实现人口、资源、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地区或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另一方面建筑业又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60在建设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注重成本规划与控制,能够有效的降低建设项目对各种材料、资源的消耗,从而能够减少建筑生产以及材料生产、资源开发等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破坏与污染,对资源的浪费。因此,注重成本计划与控制是在建筑业中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成本计划与控制也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建设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注重成本规划与控制,能够有效的降613.3.3可持续建筑原则(10.18)资源消耗最低原则,即资源保护原则;资源再利用最多原则,即资源再利用原则;使用再生资源原则,即资源再生原则;保护自然环境原则,即保护自然原则;创建健康无毒环境原则,即无毒原则;追求质量原则,即质量原则。3.3.3可持续建筑原则(10.18)资源消耗最低原则,即623.3.4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建筑活动中的应用,体现在建筑产品决策、设计、施工、使用的全过程中。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阶段是可持续发展思想最主要和最有效的体现阶段。

3.3.4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可持续发展思想631、可持续设计指导原则

典型的总结之一1993年,由美国国家公园出版社出版的《可持续设计指导原则(GuidingPrinciplesofSustainableDesign》一书中提出了较为成熟、全面的可持续设计的目标和原则。(该书是在许多机构的工作基础之上完成的,包括:美国建筑师协会,美国景观建筑师协会,生态旅游协会,国家公园与保护协会,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以及绿色和平组织。)该书提出的可持续建筑设计原则的主要部分:1、可持续设计指导原则典型的总结之一64(1)尊重基地的生态系统及文化脉络。(2)体现正确的环境意识。(3)结合功能需要,采用简单的适用技术,针对当地气候采用被动式能源策略。(太阳能、风能、地热)(4)尽可能使用可更新的地方建筑材料。(5)避免使用高蕴能量、易破坏环境、产生废物以及带有放射性的建筑材料。(6)坚持“越小越好”,完善建筑空间使用的灵活性,以便减小体量,将建设及运行所需要的资源减至最少。(7)减少建筑过程中对环境的损害.避免破坏环境、浪费资源及浪费建材,争取重新利用建筑材料及构件。(1)尊重基地的生态系统及文化脉络。65典型的总结之二布兰达·威尔(BrendaVale)和罗伯特·威尔(RobertVale)认为:“绿色设计对于建筑本身来说,并不是很新的思维途径。从人们认识南向开窗获得舒适的温度开始它就已经存在。真正让我们感到有新意的是将‘绿色方式’作为一个整体运用到设计中去,考虑如何建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威尔夫妇认为许多建筑都包含有绿色的特征,但却很少有建筑真正从整体的观念中去把握它。典型的总结之二布兰达·威尔(BrendaVale)和罗伯66典型的总结之二威尔夫妇在《GREENARCHITECTUREDesignforasustainablefuture》一书中也提出绿色建筑六原则。作者认为绿色建筑所应具有的六项原则,在建筑设计中应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这些原则是:节约能源设计结合气候能源材料的循环利用尊重用户尊重基地环境整体的设计观典型的总结之二威尔夫妇在《GREENARCHITECTUR67如:

可持续的场地规划与设计建筑节能设计建筑产品(住宅)适应性设计

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利用

节水设计

2、可持续建筑设计技术

如:2、可持续建筑设计技术68注重可持续的场地设计

可持续的场地规划和设计不是把建筑设计强加于场地上。而应辨别场地的生态特征,决定该场地是否适合于计划的用途,同时通过设计使建筑与场地结合在一起。常用的可持续场地设计技术非常多,与工程成本密切相关或可显著增加项目特性的主要如:注重可持续的场地设计69(1)避开河道、泻洪平原、湿地、陡峭的易侵蚀斜坡和成熟的植被,这即可保存重要的视觉和生态特征,又可降低工程建造费用。(2)规划场地空地和植被的种植,确定建筑的朝向,以便利用太阳能和地形条件。(3)通过使矩形的建筑和停车场与景观地貌相匹配来尽量减少动土和清理场地;在过度倾斜的斜坡上采用半地下室和错开的楼层。(4)优化场地平面设计以尽量减小道路长度、建筑基底和预期改造所需的实际占地面积。(1)避开河道、泻洪平原、湿地、陡峭的易侵蚀斜坡和成熟的植被70(5)在可行的情况下,将公用事业走廊集中在一起,这样既能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场地清理和挖沟,又为不断的维修提供方便。(6)集中公共设施、行人和汽车通道,这不仅是一个更便宜的建造方法,还有助于减少不渗透表面在整个场地中所占的比例。(7)使用现有的汽车交通网络,以尽量减少对新的基础设施的需求。(8)设计道路、景观和附属结构来使风朝向主要建筑,以降低温度,或使主要建筑避开风以减少热损失。(9)尽可能采用重力排水系统,要避免使用有泵的排水系统,因为这需要持续的电力消耗等。(5)在可行的情况下,将公用事业走廊集中在一起,这样既能尽量71建筑节能设计

建筑节能设计是可持续建筑设计的主要方面。采用建筑节能技术,降低建筑能耗,对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建筑节能设计主要包括:建筑节能规划设计建筑维护结构节能设计供暖系统节能技术照明节能技术等建筑节能设计72针对选址,应注意建筑物不宜布置在山谷、洼地、沟底等凹地里,因为冬季冷气流会在凹地里形成对建筑物的“霜洞”效应。位于凹地的底层或半地下层建筑若要保持所需要的室内温度所耗能量会相应增加。如右图所示。例如:针对选址,应注意建筑物不宜布置在山谷、洼地、沟底等凹地里73在坡地上布置住宅时,其采光间距因坡度的朝向而异。向阳坡住宅间距较小,对节能、节地有利,如下图。向阳坡日照间距关系背阳坡日照间距关系在坡地上布置住宅时,其采光间距因坡度的朝向而异。向阳坡住宅74

针对建筑物的布局,应注意考虑形成优化的微气候环境,建立气候防护单元;如右图。采用组团式布局,形成较封闭完整的庭院空间,避免季风干扰,组织内部气流,改善风环境做到节能。针对建筑物的布局,应注意考虑形成优化的微气候环境,建立气候75

针对建筑物形态,从节能角度需要考虑,要求:◆体型系数小,一般需要小于0.3;体型系数是指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在建筑物各部分维护结构传热系数和窗墙面积比不变的条件下,建筑物单位建筑面积耗热量指标随体型系数直线上升。

低层和单元数少的住宅对节能不利。

针对建筑物形态,从节能角度需要考虑,要求:76

◆冬季日照辐射得热多,尽量增大南向得热面积;

◆对避寒风有利。建筑物的平面形式,深度、长度、高度等,影响到风流、风速,风压等,从而影响到建筑物的能耗。建筑物越长、越高、进深越小,其背风面产生的涡流区越大,流场越紊乱,对减少风速、风压有利,利于节能。◆冬季日照辐射得热多,尽量增大南向得热面积;77采用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新型门窗等绿色建材。

◆新型墙体材料,是较之传统墙体材料粘土砖,钢筋混凝土等而言的。包括:

▲由传统材料改良而得,如:各类混凝土砌块,多孔模数空心砖等;

▲由工业废渣料制成的各类新型墙体材料,如粉煤灰砌块、煤矸石烧结(空心)砖、粉煤灰水泥等;

▲各类复合墙体板材,如:石膏板、水泥板、复合板。◆保温隔热材料,包括范围广泛,如各类岩棉制品、玻璃棉制品、矿渣棉制品、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膨胀珍珠岩制品等。维护结构节能设计,又如:采用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新型门窗等绿色建材。维护结78如: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高性能混凝土(HighPerformanceConcrete,简称HPC)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全新概念的混凝土。传统的混凝土设计思路是以强度为主导;而高性能混凝土在满足强度不断提高要求的条件下,同时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体积稳定性(即安定性)、抗冻融耐久性、在恶劣环境中使用寿命长等性能。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是比高性能混凝土更多考虑“绿色”的新材料。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应具有下列特点:如: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高性能混凝土(HighP79如: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1、尽量少用水泥熟料,代之以工业废渣为主的矿物外加剂,以减少大量产生的温室气体CO2对大气的污染,降低资源与能源消耗。2、尽量多用工业废料,以减少污染,保持混凝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除了粉煤灰、矿渣、硅灰外,目前可利用的废渣还有已拆除的旧混凝土渣,砖瓦经过煅烧的粘土渣。3、最大限度的发挥高性能混凝土的优势,减少建筑物水泥和混凝土的用量,以减少结构尺寸,减轻建筑物自重,提高耐久性,使材料和工程充分发挥其功能。4、扩大绿色高性能混凝土使用范围,用以替代其他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材料。如: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1、尽量少用水泥熟料,代之以工业80高性能混凝土面世十多年,已经取得骄人的成绩。法国新研制的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PerformanceConcrete),其中一种活性细粒混凝土(ReactivePowderConcrete,简称RPC),其强度可达200MPa~800MPa。高性能混凝土面世十多年,已经取得骄人的成绩。81充分利用超高性能混凝土,可创造新结构和新构件,开辟新用途。比如可制成型材,甚至可以代替金属材料。以下列出不同材料工字梁的尺寸、重量和单位比:充分利用超高性能混凝土,可创造新结构和新构件,开辟新用途82

高性能混凝土(HPC)、超高性能混凝土(RPC)与普通混凝土(NC),在原材料消耗以及绿色程度上的不同见下表:高性能混凝土(HPC)、超高性能混凝土83采用新型维护结构保温隔热技术。如:新型外墙、屋面、门窗保温技术等。该类技术主要是通过降低项目的日常使用费用,从而降低项目的寿命周期成本。采用新型维护结构保温隔热技术。84住宅适应性设计什么是住宅适应性设计?

人的居住需求是多样的,居住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能够满足多样和变化需求的居住空间和结构性能就叫住宅的适应性。在住宅设计中创造这种适应性的过程是住宅适应性设计。住宅适应性设计什么是住宅适应性设计?85住宅适应性设计意义提高住宅适应性可以满足住户因长期居住在同一住宅中所产生的变化需求;住宅适应性是住宅标准化设计、建造与多样化的住户需求相结合的需要;是适应在居住面积相对较小条件下,用较经济的手段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是可持续性住宅设计的要求,对于提高住宅耐久性,节约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住宅适应性设计意义提高住宅适应性可以满足住户因长期居住在86住宅的功能老化和物理老化

由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住宅功能的要求不断变化提高,这样导致大量的住宅还没有到寿命期,就已不能再适应住户的要求,使用户对住宅的满意程度逐渐降低,有的甚至不得不拆除重建,这就是功能老化,它将会造成能源与资源的巨大浪费,加大我国住宅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物理老化是指材料、构件等的老化、失效。住宅功能老化的速度通常大大快于物理老化。住宅的功能老化和物理老化87思考:一般而言,商品房销售中现房售价会高于期房的售价。但在重庆市的房地产市场上,不少现房的平均售价则明显低于期房的平均售价。为什么?思考:一般而言,商品房销售中现房售价会高于期房的售价。88住宅适应性设计原则原则1——适应性住宅设计的基本方法是中立、可变、多向联系和可增长;原则2——适应性住宅设计要与住宅的设计、建造、居住使用和改造维修等四个阶段中的具体需求结合起来;原则3——适应性住宅设计要以简单和实用为目标,并和现有技术和管理水平相配套。住宅适应性设计原则原则1——适应性住宅设计的基本方法是中89住宅适应性设计主要内容适应性结构(结构的适应性)住宅套型变化的适应性内外空间的适应性套型单元平面的适应性住宅适应性设计主要内容适应性结构(结构的适应性)90

结构的适应性住宅结构决定住宅空间。住宅结构的适应性是指结构体在保持自身稳定的同时,提供空间变化和功能变化的可能性。结构适应性和结构类型密切相关。任何一种结构均有不同程度和种类的适应性。结构的适应性应针对不同类型结构研究其适用空间和功能变化的可能性。结构的适应性住宅结构决定住宅空间。住宅结构的91如:墙体承重结构,主要可通过三种方式实现适应性:空间的多向联系:在墙体中设置门洞,使被墙体分隔开的空间保持可分可合的关系空间的多功能:被墙体限定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可适应不同的功能布局空间的灵活划分:对非承重墙可进行灵活布置如:墙体承重结构,主要可通过三种方式实现适应性:92住宅套型变化的适应性住宅套型的适应性指的是在住宅楼内,套型的大小、种类和各种套型分配比例,在住宅建造、使用和改造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用简单的技术方式来调整和改变。提高住宅套型变化的适应性不仅在功能上需要,而且在经济上意义重大。住宅套型变化的适应性住宅套型的适应性指的是在93提高住宅套型的适应性,主要是使各套型之间不被绝对的分离,而是保留相互连通的关系。如:合并式套型:几个小套型可合并成一个大套型,或一个大套型可分成几个小套。交换空间式套型:处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套型之间的空间,可以纳入其中任何一个套型。提高住宅套型的适应性,主要是使各套型之间不被绝94内外空间的适应性如:多用途的首层空间多功能的屋顶室外居室——阳台多功能的入口这些使室内外空间保持联系的空间可根据需要改变为室内空间或室外空间。内外空间的适应性如:多用途的首层空间953.2.4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项目施工过程会对环境、资源造成严重的影响。在许多情况下,建造清除和扰乱了场地上现存的自然资源(野生植物和动物、天然排水系统以及其他自然特征),代之以非自然的人造系统。建造和拆除所产生的废弃物占填埋废物总量的较大比重。在建造过程中散发出的灰尘、微粒和空气污染物等会造成健康问题。另外,尽管一些再生的、重复利用的、重新整修的材料足以满足使用要求,但现在的施工项目大多数仍需要使用新的原始材料。3.2.4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项目施工过程96绿色施工

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应用的主要体现,是绿色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绿色施工技术并不是很新的思维途径,降低施工噪音、减少施工扰民、减少材料的损耗等在大多数施工现场都会引起重视。而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应用的重点在于将“绿色方式”作为一个整体运用到工程施工中去。绿色施工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97绿色施工原则

减少场地干扰、尊重基地环境施工结合气候节约资源(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环境品质实施科学管理、保证施工质量绿色施工原则减少场地干扰、尊重基地环境98

在建设项目建造过程中,采取一些前述的措施,既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又可为承包商节约。如:

通过监测耗水量,在有可能的情况下重新利用雨水或施工废水,降低水费;减少施工现场的破坏、土石方的搬运和人工系统的安装,降低现场清理费;通过对施工和拆除废料的重新利用,降低废料的处理费、运输费;通过更仔细的采购以及资源和材料的重新利用,降低材料费;通过建筑物拆除时回收的可重新利用的材料的销售,也可有一定的收入。在建设项目建造过程中,采取一些前述的措施,既有利993.4帕累托法则(二八定律)3.4.1概述帕累托法则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帕累托(Pareto)在研究社会财富的分配过程中发现的一个规律。他的研究表明社会中20%的人所占有的财富占到社会总财富的80%;而80%的人占有的财富只占到社会财富的20%。3.4帕累托法则(二八定律)3.4.1概述100这一规律后来被证明不仅仅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上存在,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这一规律也被称为80/20法则、二八定律、不平衡原则等,被认为是无处不在的法则和不可不知的法则。这一法则认为:在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以及努力和酬劳之间,本来就不平衡。因此,主张以一个最小的诱因、投入和努力,获得大的结果、产出或酬劳。这一规律后来被证明不仅仅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上存在,而且在很多方101如:引起某一质量问题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关键的原因可能只有1-2个;又如:对每个建筑产品来说,其成本也不是均匀的分配在每个分项工程上的。据统计,有大约占全部分项工程数目10%—20%左右的一些主要分项工程,其成本要占建筑产品总成本的60%—80%(称为A类分项工程);还有60%—80%的分项工程的成本仅占总成本的10%—20%(称为C类分项工程);其它一些分项工程其数目与成本所占的百分比均很小(称为B类分项工程)。如:引起某一质量问题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关键的原因可能只有1102

关键管理类(A)

ABC分析法示例

12345620406090100%408012016020080110552010325582.59992.597.5······ACB如:设备、钢筋

次要管理类(B)一般管理类(C)如:模板

如:沙石等

n价值关键管理类(A)ABC分析法示例11033.4.2帕莱脱分配律的应用这一规律可概括为“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因此,在成本计划与控制中利用帕莱脱分配律,就是将各成本控制单元按其成本大小顺序排列,选择前面10%—20%的A类作为重点进行控制的对象。B类作为一般控制的对象,C类则不作为选择的对象。这一规律常被用于选择价值分析对象,成本控制对象的选择,质量问题原因的分析等方面。

3.4.2帕莱脱分配律的应用1043.5主动控制为主的原则(10.22)

●主动控制◆所谓主动控制就是预先分析目标偏离的可能性,并拟订和采取各项预防性措施,以使计划目标得以实现。

◆主动控制将“控制”立足于事先主动采取措施,以尽可能的减少甚至避免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偏离。

◆主动控制是前馈式控制、事前控制。

3.5主动控制为主的原则(10.22)105◆主动控制的措施如何分析和预测目标偏离的可能?采取哪些预防措施来防止目标偏离?以下办法均能起到重要作用。

(1)调查、分析、研究外部环境条件,确定影响目标实现和计划运行的有利和不利因素;(2)识别风险;(3)用科学的方法制定计划,做好计划可行性分析。◆主动控制的措施106

(4)高质量地做好组织工作,使组织与目标和计划高度一致。(如:机构、人员数量和素质与目标和计划的水平相协调)(5)制定必要的备用方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影响目标或计划实现的情况。(6)计划应有适当的松弛度,即“计划应留有余地”。(7)沟通信息流通渠道,加强信息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为预测工程未来发展状况提供信息。(预测的水平高,应对措施得力有效,则计划实施、目标实现就有把握)(4)高质量地做好组织工作,使组织与目标和计划高度107

●被动控制◆传统的控制是建立在纠偏基础上的被动控制◆被动控制是从计划的实际输出中发现偏差,及时纠偏的控制方法,被动控制是反馈式控制方式。

立足于调查——分析——决策基础之上的偏离——纠偏——再偏离——再纠偏的控制方法。◆被动控制体现了控制中的检查—反馈原则和补救原则。(难免出现损失——时间或经济)成本规划与控制(第3章)课件108正常计划与结果对比确认偏离采取纠偏措施实施计划制定计划图:(被动控制)反馈过程图正常计划与结果对比确认偏离采取纠偏措施实施计划制定计划109找出偏差分析原因制定措施实施纠偏实际成效收集情况评定成效比较结果

被动控制的主要程序找出偏差分析原因制定措施实施纠偏实际成效收集情况评定成效比较110●被动控制与主动控制的关系◆被动控制与主动控制对成本控制而言缺一不可。◆被动控制与主动控制应有效、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如图所示:

成本规划与控制(第3章)课件111输入工程实施输出发现偏离分析原因纠正措施预测偏离风险分析调查研究注:图中“纠正措施”包括主动控制采取的预防偏离措施和被动控制采用的纠正偏差措施图: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相结合输入工程实施输出发现偏离分析原因纠正措施预测偏离风险分析调查1123.6工程成本管理的系统性原则工程成本管理是一项涉及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与工程建设的质量、进度、投资目标密切相关的一项工作。按照系统的观点,工程成本管理必然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遵循系统及系统工程的原则。3.6工程成本管理的系统性原则工程成本管理是一项涉及工程建113什么是系统?系统思想古已有之,但是将系统作为一个重要的科学概念予以研究,则是由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冯·贝塔朗菲于1937年第一次提出来的,他认为系统是“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的综合体”

。我国系统科学界对系统的通用定义是: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整体又是它从属的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分。(钱学森)什么是系统?系统思想古已有之,但是将系统作为一个重要的科学概114什么是系统工程?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钱学森)所谓科学的方法就是从整体观念出发,通盘筹划,合理安排整体中的每一个局部,以求得整体的最优规划、最优管理和最优控制,使每个局部都服从一个整体目标,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以便发挥整体的优势,力求避免资源的损失和浪费。什么是系统工程?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115系统工程是一门多门类的科学技术方法;是综合地、创造性地应用多种学科知识和技术方法来解决不同专业实践中的系统问题的有效的组织管理方法。因此,在现代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各类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学习和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程序、方法,妥善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诸多复杂的工程技术问题、经济问题、管理问题、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等,是提高工程建设水平的有效手段。系统工程是一门多门类的科学技术方法;是综合地、创造性地应116系统工程的基本观点

(1)全局性(整体性)观点——相关性原理

系统工程认为“整体大于部分简单之和”,强调必须整体、全面地思考和分析问题,一切从全局(整体)出发。(2)关联性观点——相关性原理

由于系统的各个部分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因此系统工程强调必须很好描述系统各个都分的结构关系,使系统诸要素均处于良好的协调工作状态。(3)最优性(满意性)观点处理任何事情都期望在多种方案中选优求好,这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通则,系统工程也不例外。系统工程的基本观点(1)全局性(整体性)观点——相117系统工程的基本观点

(4)实践性观点

系统工程作为一门工程技术,是用来改造客观世界的,是面向实践的。(5)综合性观点系统问题一般都涉及面较广,需要综合应用诸如数学、经济学、运筹学、控制论、心理学、社会学等多方面学科的知识。系统工程研究非常强调组织各方面人员协调工作的方式。系统工程的基本观点(4)实践性观点118系统工程的方法论

系统工程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一般称作系统工程方法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对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千差万别,因此企图找到一种对所有的系统都适合的标准程序是不可能的。但是系统工程的实践证明,尽管不存在某个万能公式,还是可以找到一种适应面较宽的、能供给不同系统参考的程序基本模型。主要的系统工程方法论模型:霍尔系统工程三维结构;切克兰德方法论(软系统方法论)。系统工程的方法论系统工程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119建筑系统工程

建筑系统工程是整个系统工程学科的一个分支,或者说,它是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在建筑业中的应用。建筑业本身是一个大系统,包括众多的子系统,如:1.宏观管理系统工程:建筑业的发展战略、经济政策、管理体制、行业管理等。2.区域规划系统工程:区域城镇布局和发展规划、区域资源最优利用、区域投资规划、城市规划等。3.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工程:城市公共交通、能源、通信、公用设施、生活服务等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建筑系统工程

建筑系统工程是整个系统工程学科120建筑系统工程4.环境生态系统工程:城市布局、园林绿化、城市美学、城市生态、环境评价等方面。5.企业系统工程:市场预测、新产品开发、组织均衡生产、生产管理系统、计划管理系统、全面质量管理、成本核算系统、财务分析、组织理论等。6.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工程:工程项目的总体设计、可行性论证、工程进度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工程成本管理等。建筑系统工程4.环境生态系统工程:城市布局、园林绿化121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观点任何一个系统都属于一个特定的大系统,也会包含一定数量的子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工程是建筑系统工程中的一个子系统,同时也包括了工程项目设计、可行性研究论证、工程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工程成本管理等多个系统。这些系统既具有各自的研究内容,也相互关联交织在一起。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观点任何一个系统都属于一个特122工程成本管理是包括工程建设各阶段的工程成本确定与控制,需要综合实施技术、经济、组织、合同等措施的系统,也是与工程设计、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密切相关的系统。系统的思想应在工程决策、规划设计、施工等全过程中,应在实施质量控制、进度控制与投资控制中普遍存在。工程成本管理的系统观点工程成本管理是包括工程建设各阶段的工程成本确定与控制123典型案例——宋皇宫修复工程宋真宗祥符年间,皇城开封失火,宫殿被全部烧毁,皇帝派大臣丁谓主持皇宫修复工程。丁谓经统盘筹划,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施工方案:首先,把皇宫前的大街挖成沟渠,用挖出的土烧砖,从而就地解决了部分建筑材料问题;其次,再将这条沟渠同开封附近的汴水接通,形成航道,使用当时最经济有效的水运方式运输建筑器材,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最后,在皇宫修复后撤水,再把碎砖废土等工程废弃物填入沟中,修复了大街。这样就使烧砖、运输建筑材料与处理废物等三项繁重的工作任务最佳地得到了解决,是“一举三得”的最优方案。典型案例——宋皇宫修复工程宋真宗祥符年间,皇城开封失火,宫殿124典型案例——都江堰工程都江堰工程是公元前250年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带领当地人民修建的一项防洪灌溉工程。工程分为三个部分:分水工程,主要指将岷江分流为内江和外江的鱼嘴工程;引水工程,指宝瓶口工程,它将玉垒山劈开,引水进入灌溉渠道;分洪排砂工程,处于分流后的内江与外江之间,由飞砂堰和人字体工程组成。这三个部分巧妙地结合成一个整体,使工程兼有防洪、灌溉、漂木、行舟等多种功能。该工程不仅在施工时期有一套管理办法,还建立了持续不断的岁修养护制度,使工程经久不衰,至今仍能充分发挥它的效益。典型案例——都江堰工程都江堰工程是公元前250年由秦国蜀郡太125成本规划与控制(第3章)课件126约公元前256~前251年(战国时期)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的四川都江堰大型引水枢纽,是世界历史上最长的无坝引水工程。四川都江堰大型引水枢纽,建于公元前256~251年,是世界历史上最长的无坝引水工程。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水运、供水等多种效益,一直沿用至今。约公元前256~前251年(战国时期)始建于秦昭王末年127成本规划与控制(第3章)课件128都江堰工程主要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

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较大的支流,发源于四川北部高山地区。每当春夏山洪暴发之时,江水奔腾而下,从灌县进入成都平原,由于河道狭窄,古时常常引起洪灾,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灌县岷江东岸的玉垒山又阻碍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李冰任蜀郡太守(太守相当于现在的专员,或大于专员,小于省长),他为民造福,排除洪灾之患,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主体工程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达到了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为此,李冰在其子二郎的协助下,邀集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岷水东流的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在无火药(火药发明于东汉时期,即公元25年至220年间)不能爆破的情况下,他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热涨冷缩的原理),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低水位每秒流速3公尺,高水位每秒流速6公尺)因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

都江堰工程主要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129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李冰父子率众又在离玉垒山不远的岷江上游江心筑分水堰,用装满卵石的大竹笼放在江心堆成一个狭长的小岛,形如鱼嘴,岷江流经鱼嘴,被分为内外两江。外江仍循原流,内江经人工造渠,通过宝瓶口流入成都平原。为了进一步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在分水堰与离堆之间,又修建了一条长200公尺的溢洪道流入外江,以保证内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故取名“飞沙堰”。飞沙堰的设计就是很好地运用了回旋流的理论。

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130飞沙堰——回旋流原理示意:水流流过弯曲河道时,外圈流速高,内圈流速低,从而形成回流。回流携带泥沙的能力强,从而能带走大量泥沙。飞沙堰——回旋流原理示意:水流流过弯曲河道时,外圈流速高,内131宝瓶口,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特,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宝瓶口,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132鱼嘴的设置极为巧妙,它利用地形、地势,巧妙地完成分流引水的任务,而且在洪、枯水季节不同水位条件下,起着自动调节水量的作用。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昂头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鱼嘴的设置极为巧妙,它利用地形、地势,巧妙地完成分流引水的任133

在鱼嘴以下的长堤,即分内、外二江的堤叫金刚堤。堤下段与内江左岸虎头岸相对的地方,有一低平的地段,这里春、秋、冬、三季是人们往返于离堆公园与索桥之间的行道的坦途,洪水季节这里浪花飞溅,是内江的泄洪道。泄洪道,唐朝名“侍郎堰”、“金堤”,后又名“减水河”,它固具有泄洪徘砂的显著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

在鱼嘴以下的长堤,即分内、外二江的堤叫金刚堤。堤下段134成本规划与控制(第3章)课件135成本规划与控制(第3章)课件136成本规划与控制(第3章)课件137平均宽度仅为20米的宝瓶口

平均宽度仅为20米的宝瓶口138典型案例——都江堰工程典型案例——都江堰工程139典型案例——泰勒科学管理法的诞生泰勒被西方誉为“科学管理之父”。他把工人的劳动过程分成了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工序分析,解决工序划分和组合的合理性问题;二是动作分析,解决完成各工序的合理动作问题;三是时间分析,用以解决除操作时间以外的其余时间的合理利用问题。这三项分析,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分析。通过这些分析,使劳动组织达到完整、合理、科学,从而产生了科学管理法。典型案例——泰勒科学管理法的诞生泰勒被西方誉为“科学管理140如前所述,工程设计阶段是工程成本的确定与控制的关键阶段。为了在满足建设单位质量、进度等目标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降低工程成本,系统论思想和基本规律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工程设计的系统观点如前所述,工程设计阶段是工程成本的确定与控制的关键阶段。1411、整体性原理——系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工程设计中要考虑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单方效益和综合效益的关系,目标设置应从系统大局和整体出发。从时间维度上,工程设计在满足一定功能要求基础上,要统筹考虑项目建设后期的施工、项目建成后的使用维护以及项目改扩建、可持续发展能力。整体性原理要求整体大于部分和,集成建筑设计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原理。工程设计的系统观点1、整体性原理——系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工程设计的系统观点142设计中,简单的叠加或重复系统不会产生最佳的运行效果或费用的节约。相反,设计者可以通过设计多种多样的建筑体系和元件作为整个结构中相互依存的部分,而获得最有效的结果。这种概念框架形成于预设计阶段,并在整个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得以贯彻,直至建筑完成并投入使用。设计中,简单的叠加或重复系统不会产生最佳的运行143例如,集成设计方法在被动式太阳房设计中得到很好的展示,该设计策略将场地、建筑、机械、电力等要素结合在一个系统中,改善了建筑功能。设计中最基本的,将增加的日光与建筑设计结合在一起,综合考虑建筑朝向及玻璃窗的选择和位置。这种策略将允许减少人工照明。随之产生的用电量和内部热负荷的减少,使空调系统的规模可以减小。于是建筑中的能源消耗和费用得以降低,空气品质和光照条件同时得以改善,居住者的工作效率、健康状况亦会相应改善。例如,集成设计方法在被动式太阳房设计中得到很1442、相关性原理系统内部要素之间具有某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特定关系。如,工程设计中选用的结构形式差异、材料和施工工艺不同导致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这就需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