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试题】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祥细答案与解析_第1页
【初中历史试题】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祥细答案与解析_第2页
【初中历史试题】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祥细答案与解析_第3页
【初中历史试题】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祥细答案与解析_第4页
【初中历史试题】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祥细答案与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2020页,总=sectionpages2020页试卷第=page1919页,总=sectionpages2020页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运河水,荡悠悠,隋炀皇帝下扬州。一心只把琼花看,万里江山一旦丢。”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

①通济渠②永济渠③邗沟④江南河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2.621年,魏征归顺唐朝,受到太子李建成重用。“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器重他的才干和耿直,不计前嫌,委任为谏议大夫,这说明唐太宗()A.轻徭薄赋 B.简法轻刑 C.选贤任能 D.恩威并施

3.“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材料描述的是(

)A. B.

C. D.

4.唐代诗歌光耀千古,在科举考试中,哪一科有利于唐诗的繁荣()A.武科 B.特科 C.进士科 D.明经科

5.下列对于《本草纲目》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B.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C.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D.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6.一位同学在学习唐朝历史后,拟定了一副对联(见图),橫批应为()

A.海路通达 B.经济繁荣 C.民族和睦 D.文明互鉴

7.《中国通史》中记载:“提倡文人政治,严禁武人干政,其目的在痛纠唐末五代武人乱国的弊病。”该材料反映出宋朝的政治特点是()A.藩镇割据 B.宦官专权 C.武将专权 D.重文轻武

8.南宋时,临安城周围有一批具有卫星城的功能的市镇,如图,这些市镇各具特色,如湖州是著名的米市,其他还有水市、菜市、柴市等,由此可知当时()

A.文化发达 B.手工业兴旺 C.商业繁荣 D.海外贸易发达

9.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他评价的是(

)A.秦王嬴政 B.汉高祖刘邦 C.唐太宗李世民 D.宋太祖赵匡胤

10.对以下时间轴解读正确的()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B.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D.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1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庆祝的节日就是今天的()A.清明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春节

12.它虽偏安于秦岭淮河以南,却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繁荣、科技进步、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王朝。该王朝的都城位于(

)A.开封 B.长安 C.洛阳 D.临安

13.如图所示为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的杂剧陶俑。下列对杂剧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它是一门综合性艺术

②它是元曲的组成部分之一

③关汉卿是其杰出的作家代表

④它兴起于清朝中后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我国是世界上疆域辽阔的国家,中国的疆域是历史上形成的。有学者认为,元朝实际上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元朝时实行的行政制度是()A.实行行省制度 B.实行分封制 C.实行郡县制 D.实行三省六部

15.某班同学在学习《明朝的统治》一课时,准备编写一个关于朱元璋的历史课本剧,剧本中不应该出现的是()A.定都应天府 B.废除丞相制度 C.设立“三司” D.成立东厂

16.乾隆嘉庆时期,文人大多埋头于古籍,不敢过问社会现实,考据之风大盛,形成为考据而考据的现象。这反映了清代(

)A.思想专制加强 B.传统文化衰落 C.八股取士盛行 D.儒家地位提高

17.郑和七下西洋,长驶远驾,“示中国富强”。如此盛大的远航,却突如其来,悄然而去。“郑和之后,再无郑和”。其直接原因是()A.明朝国力的衰退 B.科学技术的落后

C.西方列强的侵略 D.八股取士的影响

18.“他率军从金门渡海东征,一举挫败荷兰殖民者,保障了东南各省的安宁。”“他”的事迹是()A.抗击倭寇 B.收复台湾 C.领导虎门销烟 D.率舰激战黄海

19.清朝有部小说,通过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有人曾评价“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这部小说可能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20.“水落尚存秦代石,潮平不见汉时槎。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这是1555年一代抗倭名将视察山东文登营时留下的著名诗篇。该名将是()A.文天祥 B.郑成功 C.戚继光 D.岳飞二、辨析改错(每小题2分,共8分)

唐太宗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判断:________;改正:________。

玄奘第6次东渡日本方才成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判断:________;改正:________

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等。

判断:________;改正:________。

司马迁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历史。

判断:________;改正:________。三、材料解析(第22题20分,第23题18分,共38分)

明朝时,我国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政治、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明史》记载,1380年,丞相胡惟庸因谋反被诛杀,朱元璋认为:“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来不及转脚跟,意为很快)而亡,汉、唐、宋虽有贤相,然其中多小人专权乱政。”为了解决君相之争,朱元璋对中央的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对中央的政治制度进行了哪些“重大变革”?

材料二: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则写道:“这是明代考试制度里最坏的一件事。”(2)材料二所论述的是明朝的什么制度?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哪里?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什么书为标准?

材料三:(3)材料三图中的历史事件产生了哪些影响?指出清朝对外关系主要实行什么政策。

材料: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1)材料中“唐宗”在其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被誉为什么?唐朝另一个盛世局面被称为什么?(2)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了哪个朝代?该朝设立了什么机构管辖台湾的?宋朝在港口设立什么机构管理海外贸易的?(3)宋元时期取得哪些突出的科技成就?(最少写出两个)四、活动与探究(14分)

我国古代历朝历代都重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探究。(1)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被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民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的?元朝时期设置什么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的?(2)你知道清廷是怎样巩固西北边疆的吗?(3)现在我们青少年能为维护祖国统一做出哪些贡献?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答案】C【考点】隋朝大运河【解析】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途经的城市和四个河段。【解答】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全长27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按由北到南的顺序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题干中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通济渠、邗沟两段,也就是C选项①③。2.【答案】C【考点】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解析】本题考查唐太宗的用人。唐太宗善于纳谏,重用人才。【解答】根据“魏征归顺唐朝,受到太子李建成重用。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器重他的才干和耿直,不计前嫌,委任为谏议大夫”可知唐太宗使用曾经是敌对阵营的人才,看重的是魏征的才能,这说明他用人选贤任能。3.【答案】B【考点】隋唐的经济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生产工具的进步。【解答】分析材料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唐朝农民创制的新式灌溉工具筒车,它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戽水,提上岸来进行灌溉。B是筒车,符合题意。

故选B。4.【答案】C【考点】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知道唐玄宗时,把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促进了唐诗繁荣。【解答】唐玄宗时,把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促进了唐诗繁荣。故进士科有利于唐诗的繁荣。5.【答案】D【考点】明朝三部科学巨著【解析】本题考查李时珍。【解答】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是指《天工开物》。6.【答案】D【考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解析】本题以一位同学在学习唐朝历史后,拟定的一副对联为切入点,考查唐朝的对外交流。【解答】“鉴真东渡传佛法”反映的是为弘扬佛法,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玄奘西游取真经”反映的是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法。为中印中友好往来作出了杰出贡献。因此对联反映的主题是不同国家的文明互鉴。7.【答案】D【考点】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解析】本题考查了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解答】《中国通史》中记载:“提倡文人政治,严禁武人干政,其目的在痛纠唐末五代武人乱国的弊病。”该材料反映出宋朝的政治特点是重文轻武。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的具体表现是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8.【答案】C【考点】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解析】本题以南宋时,临安城周围有一批具有卫星城的功能的市镇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点。【解答】南宋改都城为临安以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其人口多达百万,城市布局打破了唐朝的“坊”“市”界限,商业活动不再限制在特定的区域,也不受时间限制。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商品琳琅满目,国内外的客商往来不绝。所以题目描述体现了南宋商业的繁荣。9.【答案】D【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解析】本题考查陈桥兵变和北宋建立的相关知识。【解答】根据材料“陈桥驿站披旗冕”并结合所学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10.【答案】D【考点】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解析】本题以历史时间轴为切入点,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的相关知识。【解答】由时间轴上的事件可知,两宋时期民族政权之间有战有和,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金与南宋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北宋政权存在了一百多年。11.【答案】D【考点】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解析】本题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宋代社会生活的相关知识点。【解答】根据题干中的元旦可知是今天的春节。今天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受重视。12.【答案】D【考点】南宋的建立和岳飞抗金【解析】本题以临安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南宋的建立。【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和识记能力。由题干所述疆域范围可知,该王朝是1127年建立的南宋,其都城是临安。

故选D。13.【答案】A【考点】宋词和元曲【解析】本题以题干图片为依托,考查元曲。【解答】图所示为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的杂剧陶俑。对杂剧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它是一门综合性艺术②它是元曲的组成部分之一③关汉卿是其杰出的作家代表。杂剧兴起于元朝,④它兴起于清朝中后期说法错误。14.【答案】A【考点】元巩固统一的措施【解析】本题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有学者认为,元朝实际上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元世祖忽必烈开创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并直接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由中央委派官员掌管省内军政大权,行省以下设有路,府,州,县,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元朝的统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在元朝,随着西藏、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中国当代疆域的基础基本形成,故A正确。15.【答案】D【考点】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解析】本题以朱元璋强化皇权为依托,考查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解答】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定都应天府,为加强君权,在中央撤销中书省,废除丞相;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等。东厂是明成祖时期设立的。16.【答案】A【考点】清朝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文字狱的相关史实。【解答】依据所学可知,文字狱是清朝统治者为加强思想控制而对不利于他们统治言行进行严厉钳制的措施。主要发生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清代的文字狱是清朝文化专制和民族统治的产物。其根本目的是要在思想文化领域内树立起封建君主专制和满族贵族统治的绝对权威。这种文字狱造成了及其严重的社会后果,给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消极影响。因此文人大多埋头于古籍,不敢过问社会现实,考据之风大盛,这反映了清代思想专制加强,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17.【答案】A【考点】郑和下西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为了宣扬明朝的国威和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郑和七下西洋,长驶远驾,“示中国富强”。如此盛大的远航,却突如其来,悄然而去。“郑和之后,再无郑和”。其直接原因是明朝国力的衰退。18.【答案】B【考点】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清朝在台湾的建制【解析】本题考查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结合所学即可作答。【解答】题干反映的是郑成功。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台湾。1661年3月,郑成功从金门出发,准备台湾。盘踞台湾城的荷兰侵略军企图负隅顽抗,郑成功在该城周围修筑土台,围困敌军8个月之后,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1662年,荷兰总督被迫在投降书上签了字。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我国神圣领土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捍卫了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19.【答案】D【考点】明朝的文学艺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红楼梦》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它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庭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清朝小说《红楼梦》,通过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有人曾评价“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

故选D。20.【答案】C【考点】戚继光抗倭【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戚继光抗倭的相关史实。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解答】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这表达了明朝中期的诗人戚继光抗倭的决心。二、辨析改错(每小题2分,共8分)【答案】×,把唐太宗时期改为武则天时期【考点】女皇武则天【解析】本题考查了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在隋朝创立,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解答】科举制度在隋朝创立,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校舍,增加学员。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答案】×,玄奘改为鉴真【考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的对外交往相关史实,鉴真东渡日本相关史实。【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讲学,六次出行,五次失败,历尽千辛万苦,以致双目失明,终于到达日本。鉴真在日本坚持不懈地传播佛学和唐朝文化,他帮助日本设计的唐招提寺,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他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答案】√,√【考点】隋唐时期的书法和绘画艺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书法名家的相关史实。掌握这些书法家书法的特点及其作品。【解答】唐朝时期,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故题干表述正确。【答案】×,把“司马迁”改为“司马光”【考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记述内容及地位的相关史实。对比识记《资治通鉴》与《史记》的异同点。【解答】北宋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历时19年编成。全书294卷,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宋神宗对它的评价“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题干表述错误,应把“司马迁”改为“司马光”。三、材料解析(第22题20分,第23题18分,共38分)【答案】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八股取士;“四书”“五经”;《四书章句集注》。影响: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但给明朝政府造成了沉重财政负担;闭关政策。【考点】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清朝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解析】本题以“明朝时,我国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政治、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为切入点,重点考查了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八股取士制度以及危害、郑和下西洋以及影响等知识,明确明朝中后期对外关系发生了变化,由开放逐渐走向保守,实行闭关政策。【解答】根据材料一“1380年,丞相胡惟庸因谋反被诛杀。朱元璋认为:“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来不及转脚跟,意为很快)而亡,汉、唐、宋虽有贤相,然其中多小人专权乱政。”为了解决君相之争,朱元璋对中央的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变革。”并结合所学知识,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对中央的政治制度进行的“重大变革”是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材料二所论述的是明朝的八股取士。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在明朝的八股取士制度下,应试文体必须分为八个部分,不允许考生发挥自己的见解,不讲求实际学问,成为统治者思想文化专制的工具。所以说它“是明代考试制度里最坏的一件事”。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图一中的历史事件是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清朝对外关系主要实行闭关政策。【答案】“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元;澎湖巡检司;市舶司。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等。【考点】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元巩固统一的措施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开元盛世【解析】(1)本题考查“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识记唐朝的盛世景象是解题关键。

(2)本题考查元朝的建立、对台湾的管辖以及宋朝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识记基础知识是解题关键。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识记掌握。【解答】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