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复习范围_第1页
刑法复习范围_第2页
刑法复习范围_第3页
刑法复习范围_第4页
刑法复习范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刑法出题范围第一部分一.名词解释刑法犯罪犯罪客体犯罪主体犯罪的故意犯罪的过失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犯罪预备一般共同犯罪二.简答我国刑法的任务2.属地管辖原则的“特别规定”3.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4.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三.填空(每题0.5分,计10分)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其最基本的特征,()和()是由其所派生的。根据刑法第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凡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的,适用我国刑法。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只要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我国刑法。我国刑法根据自然人年龄增长的不同时期,分别作了不同的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处罚;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对正在进行的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任何公民都有实行()的权利。也就是说对于严重暴力犯罪不存在()。5.精神病人在()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处罚。6.在空间适用范围上,我国刑法以()原则为主,兼采()原则和()原则,并有保留地采用了()原则。7.刑法的基本原则有()、()、()。四、单项选择(下列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每题1分,计10分)1.下面哪一选项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A.禁止习惯法的适用B.禁止类推制度C.新法有溯及既往的效力D.法律规定必须规范、具体2.刑法在溯及力上是采取()A.有条件的从新原则B.从新原则C.从旧兼从轻原则D.从新兼从轻原则3.李某因倒卖外汇于1995年9月被法院以投机倒把罪判处5年徒刑。新刑法实施后李某以现行刑法无此罪名为由要求改判无罪。法院应当()A.改判无罪B.释放并给予国家赔偿C.驳回申诉D.改判为2年徒刑并予释放4.1996年5月,25岁的农民刘某因家境贫寒而萌生以气功和“祖传秘方”主治不治之症等欺骗手段生财的念头。同年8月开始外出行骗。1999年9月,2名病人因接受刘某气功治疗延误病情而死亡。本案的犯罪客体是()。A.公共安全B.公民的人身健康生命权利C.公民的生存权D.以上三种都是5.某医院产科护士甲值夜班,一新生儿啼哭不止。为止住其哭闹,甲将仰卧的婴儿翻转成俯卧。半小时后甲再查看时,发现这婴儿已经死亡。甲对该婴儿的死亡有何主观罪过()A.间接故意B.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6.宁某持三角刮刀抢劫王某的财物,王某夺下三角刀,并将宁某推倒在水泥地,宁某头部着地,当即昏迷。王某随后持三角刀将宁某杀死。关于王某行为的性质认定正确的是()A.正当防卫B.防卫过当C.前面是正当防卫,后面是防卫过当D.前面是正当防卫,后面是故意杀人7.武某驾车行使时突见前方五米处一人挑担向右横穿马路,武某一面紧急刹车,一面向右急打方向盘,车身将路边一电线杆撞断,将路边一行人砸成重伤。武某导致他人受伤的行为属于()A.过失重伤罪B.紧急避险C.不可抗力D.意外事件8.某日深夜,曾某守候在某厂女工下班经进之地,意图强奸妇女。曾某等准机会,把一孤身经过的妇女于某拉至路边树木中。曾某剥于某衣服时,发现其正值月经来潮,认为无法发生性行为,遂自行逃离。曾某的行为属于()A.犯罪预备B.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犯罪既遂9.某甲与某乙有仇,欲寻机报复。一日某甲见某乙一人在家,便携匕首前往。途中遇联防人员巡逻,某甲深感害怕,折返家中。某甲的行为属于()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不构成犯罪10.我国刑法规定,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可以从重处罚B.应当加重处罚C.应当从重处罚D.可以加重处罚五、论述题(每题7分,计14分)1.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与区别2.刑罚的种类六、案例分析(每题8分,计16分)1.社员李文把麦子铺在公路上,利用过往的车辆压掉麦粒,一直劳动到深夜12时。其10岁的儿子躲在公路麦草下睡觉,父母未发觉。当时恰有一辆货车从麦杆上驶过,正好压在孩子身上造成孩子当场死亡。司机是否应负刑事责任?2.石某生性多疑爱猜忌,一直怀疑妻子与同事李某有“通奸关系”。一天,妻子下班回来晚些,引起争吵,郭在吵骂时突然拿起地上的斧子朝妻子猛砍,致妻当即身亡。之后,郭便大哭大笑,思维混乱,所答非所问。经精神病院鉴定,患精神分裂症。据反映,郭及近亲无精神病史,作案前神志清楚,无任何反常表现。这样的精神病患者应负刑事责任吗?第二部分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计30分)单位犯罪被胁迫参加犯罪辅助作用主犯5.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目的意外事件直接故意罪过偶然因果关系二.简答(每题5分,共20分)1.犯罪集团的特征2.犯罪未遂的特征3.结果加重犯的构成条件4.构成累犯的条件三.填空(每题0.5分,计10分)刑法学所研究的刑事法律规范,是以()作为强制手段的禁止性规范。主犯具体包括()的首要分子、()的首要分子和其他在一般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一般共同犯罪既可能是()的共同犯罪,也可能是()的共同犯罪。4.犯罪中止包括两种情况,即()的犯罪中止和()的犯罪中止。5.如果是由于犯罪行为人本人主观意愿自动停止下来的,那就不是犯罪预备,而是()。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或者()。6.在故意犯罪过程中,犯罪表现为完成形态的是();犯罪由于主客观原因可能停止在某个阶段的,则表现为未完成形态,具体包括()、()和()。7.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中,互为存在前提;犯罪动机是犯罪目的的(),犯罪目的是犯罪动机的()。8.帮助犯的未遂具有两种形式:一是();二是()。9.帮助犯的中止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实施帮助行为时,()即可;二是实施帮助行为后,需要有()。四、单项选择(下列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每题1分,计10分)1.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是()A.犯罪主体B.犯罪类型C.犯罪构成D.犯罪数量2.关于继续犯的构成条件说法错误的是:()。A.必须出自一个直接故意B.犯罪既遂后,犯罪状态与犯罪行为同时持续存在C.具有数个行为D.继续犯是持续地侵害同一权益3.想象竞合犯采取的处理原则是()。A.数罪并罚B.分别处罚C.从一重罪处断D.视情形而定4.牵连犯的构成条件说法错误的是:()。A.必须出于一个犯罪目的B.牵连犯必须有一个危害行为C.牵连犯的数个行为之间必须有牵连关系D.牵连犯的数个行为必须触犯不同罪名5.工人孙某休假回村,一日主动携带邻居6岁小孩进入村旁林深路险、豺狼出没的山林中狩猎玩。走入森林约5公里的时候,两人失散。孙某继续独自狩猎,之后既不寻找小孩,也没返村告知小孩家人,便径直回县城工作单位,4日后,林中发现被野兽咬伤致死的小孩尸体。孙某的行为属于()。A.故意杀人B.意外事件C.过失杀人D.不构成犯罪6.自然人犯罪主体是()。A.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人B.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C.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D.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人7.某甲盗窃正在使用中的电缆,数额不大,构成了破坏电力设备罪。某乙盗窃准备安装的电缆线,数额较大,构成盗窃罪。甲、乙的行为所侵犯的对象相同,但罪名却不同,原因是:()。A.犯罪对象数额大小不同B.犯罪对象本身的性质不同C.犯罪对象可能造成的危害不同D.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性质不同8.张某、王某、纪某三人均系油漆工。1989年7月9日为某工厂车间地板刷油漆,中午休息时,张某说这油漆是否能燃烧,纪某说我去试试,说完纪某便用火柴去点,结果引燃了油漆,将车间烧毁。纪某对车间烧毁的心理态度是()。A.意外事件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过失D.过于自信过失9.构成()罪必须“情节严重"。A.抢劫罪B.伪造货币罪C.非法捕捞水产品罪D.伪造国家有价证券罪10.甲是消防队员,一日去某百货大楼执行救火任务,赶到现场时,甲看见火势很凶猛,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当队长让其与其他队员扑救时,甲谎称腹痛离开了现场。甲的行为应属于()。A.紧急避险B.正当防卫C.犯罪行为D.不构成犯罪五、论述题(每题7分,计14分)有期徒刑和劳动教养有何区别?2.我国刑法中数罪并罚的原则应怎样执行?六、案例分析(每题8分,计16分)1.王某与女甲谈恋爱未成,王某便起报复之心。一天夜晚,王某将一桶汽油例进女甲家,然后点燃。他怕邻居出来救火,就将邻居的门锁上。火将女甲的父母烧伤,并烧坏一些衣物。请问,王某犯的是什么罪?2.某地委第一书记王波,副书记马建伙同一些县负责人,截留救灾款6千万元,用以修建办公楼、礼堂。他们置灾民房屋倒塌住茅棚的情况于不顾,群众很气愤,但又没有办法,因为他们没有把钱据为私有而是盖了公房。请问,他们挪用救灾的行为到底够不够犯罪?构成什么罪?第三部分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计30分)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职务侵占罪过失犯罪犯罪中止犯罪未遂犯罪集团贪污罪立功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二.简答(每题5分,共20分)1.我国刑法对撤销缓刑的条件有哪些?2.如何确定追诉时效?3.刑讯逼供罪的基本特征4.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三.填空(每题0.5分,计10分)故意伤害分阶段身体的,处()或拘役。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惩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本当另有规定,依照规定。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或者(),并处或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并处罚金。3.挪用救灾款物罪的特征首先是违反国家对于()的财经制度。4.我国《刑法》第115条规定:“()、()、()、()或者以其他危害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5.判决宣告以前一个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年,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年。6.没收财产,是没收犯罪分子的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没收财产的时候,应当对()及()保留必需的生活费用。7.对单位犯罪的处罚在刑法理论上有()与()之分。8.我国刑法界把一罪分成三类:();();()。四、单项选择(下列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每题1分,计10分)1.王某与李某素有仇怨,一日,李某拦住王某,百般辱骂,王某挥舞拳头作势欲打李某,李某逃跑,王某紧追不舍。李某从屠户徐某处抢得一把杀猪刀,王某不敢再追,李某用言辞激王某,王某又迫。待王某追近时.李某用杀猪刀捅了王某一刀,导致王某心脏破裂而死。李某的行为属()A.正当防卫B.紧急避险C.防卫过当D.故意杀人2.公安局预审民警王某在审理卷烟厂女工陈某盗窃案时,对陈犯盗窃甲级香烟209条(价值1600余元)的罪行,不追查,不取证,还将罪证材料销毁,掩护陈犯逃避惩罚。陈犯在王某的掩护下获释后,王某以此要挟,将陈多次奸污。被告王某的行为构成()。包庇罪和强奸罪B.徇私枉法罪和强奸罪C.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和强奸罪D.玩忽职守罪和强奸罪3.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手段占有该财物的,以贪污论处。A.公共财产B.国有财产C.公益财物D.公共财物4.受贿罪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不包括以下哪一种情况:()。A.利用本人职务范围的权力B.利用本人工作上的便利条件C.利用本人的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D.利用原有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5.乙在甲的多次劝诱、鼓励下同意进行卖淫活动,甲又积极为其安排场所,拉拢嫖客。后来乙将新结识的妇女丙介绍给甲,甲得知丙愿意从事卖淫的消息后,先后三次容留、介绍丙卖淫。此后,丙表示不再干了,但甲威胁说如果丙不继续干,就去司法机关告发其以前的卖淫行为,丙由于惧怕只好继续接受甲为她介绍的嫖客。公安机关根据举报,将甲、乙、丙抓获。其中甲的行为不构成()。A.引诱、容留他人卖淫罪B.强迫他人卖淫罪C.组织他人卖淫罪D.协助组织他人卖淫罪6.甲见他人贩卖毒品获得巨额暴利,遂起贩毒之意,但苦干无毒品来源,便制造了大量假鸦片出售给他人,获赃款2万余元。甲的行为构成()。A.贩卖毒品罪B.投机倒把罪C.诈骗罪D.制造毒品罪7.某甲深夜潜入某仓库盗窃,被值班人员发现,他立即用木棍将值班人员打昏,携带赃物逃出仓库后,某甲唯恐值班人员苏醒后喊人追赶或将他指认出来,遂返回将值班人员杀死,某甲的行为构成了()。A.抢劫罪B.盗窃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应实行数罪并罚C.盗窃罪,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罪吸收了盗窃行为,应从一重断D.抢劫罪,故意杀人罪,应实行数罪并罚8.赵某因对其父单位的领导李某处理其父违法乱纪的行为不满,蓄意进行报复,先后5次用砖头砸碎李某家的门窗,以泄私愤,其中一次砸毁李某家价值10000余元的大屏幕彩电一台,赵某的行为构成()。A.报复陷害罪B.破坏生产经营罪C.故意毁坏财物罪D.寻衅滋事罪9.周某对冯某的一块手表垂涎已久,一日,周骗冯说要给其介绍对象,让冯请自己喝酒,趁机将冯灌醉,然后走到一僻静胡同,将其手表拿走。周的行为符合下列哪一选项的犯罪特征?()。A.诈骗罪B.盗窃罪C.侵占罪D.抢劫罪10.下列不是非法拘禁罪的主要特征的是()。A.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B.犯罪主体是国家司法人员C.客观上表现为以强制方法、非法限制他人自由的行为D.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行动自由五、论述题(每题7分,计14分)敲诈勒索罪与绑架罪有什么区别?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区别六、案例分析(每题8分,计16分)1.王某某,男,43岁,系某市南岗区税务局副局长。南岗区税务局在征缴个人工商税过程中,发现管区内“宏远"酒家长期偷税漏税,其经理吴某某态度蛮横,拒不认错经查实,吴某某自经营“宏运"酒家以来,累计偷税17万余元。税务局执法人员认为吴某某偷税数额巨大,已构成刑事犯罪,准备将其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吴某某听到消息,连忙通过熟人找到身为税务局副局长的王某某,请求帮忙,并许愿如果王某某不将其移交司法机关,即送王人民币5万元,并承担王某某女儿出国的费用。王某某贪图钱财,遂在税务局执法人员中做工作,结果税务局只对吴某某作出补交税款的处理,而未将其移送司法机关。此后,吴继续偷税达20余万元后案发。问:本案对王某某如何定罪?2.被告人丁某,原系A市海关缉私人员。9月2日,秦某、郑某、徐某和张某合谋准备盗窃B市博物馆里的文物。10日晚,4人带入B市博物馆,盗走国家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3件,其他有重要价值的文物数件。4人准备将盗窃所得赃物运往海外商价销售牟取暴利,计划逃避海关监管,以走私形式将文物偷运出境。12日四人将文物运到海滨城市A市,伺机行事。一次,秦某和其A市好友杨某闲谈中得知杨某的姐夫丁某是A市的海关缉私人员,通过杨某,秦等四人和丁某联系上,以重金收买下丁某,请求丁某指点迷津,放他们一马。丁某见利忘义,于是告诉秦等4人自己值夜班缉私巡逻的时间、负责范围等详细情况,并保证巧妙掩饰、不予阻拦。果真,秦某等4人在丁某指示的时间、路线偷运文物出境,虽遇到丁某所在缉私船,可是由于丁某的掩护、畅通无阻地到了公海上。后来,由于国际刑警组织的配合,才将秦等4人抓获归案。在审判秦等4人盗窃走私一案中,秦某坦白交待出丁某的罪行。问:本案如何定罪?该罪的特征是什么?第四部分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计30分)传播性病罪数罪盗窃罪教育设施重大责任事故罪累犯间接故意敲诈勒索罪医疗事故罪故意毁坏财物罪职务侵占罪二.简答(每题5分,共20分)1.诬告陷害罪与报复陷害罪区别主犯与从犯的区别卖妇女罪的犯罪特征故意伤害罪的犯罪特征三.填空(每题0.5分,计10分)犯罪以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论。犯罪分子有()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的,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犯罪后()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3.盗窃罪要求是数额较大的才构成犯罪。是以()为较大,()为巨大,()为特别巨大。4.破坏生产经营罪的主观方面是()。5.连续犯的数个犯罪行为必须是触犯()罪名。牵连犯的数个行为必须触犯()罪名。6.根据刑法267条规定,携带凶器抢夺的,按()定罪处罚。7.敲诈勒索罪的既遂与未遂是以()为标准的。8.聚众哄抢罪只有聚众哄抢的()和()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9.张某走私被缉私人员发现,为逃避抓捕,驾驶船只猛撞缉私船,致使缉私人员掉入海里。张某的行为构成()和()。四、单项选择(下列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每题1分,计10分)1.下列行为,不构成强奸罪的有()。A.拐卖妇女的犯罪分子在拐卖过程中奸淫被拐卖的妇女B.拐卖妇女的犯罪分子将妇女卖出以后,又伺机以暴力方法违背该妇女意志与其发生性关系的C.收买被拐卖妇女,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D.利用职权、从属关系,以胁迫手段奸淫现役军人的妻子的2.甲厂欠乙厂货款20余万元,乙厂屡次讨要未果,于是乙厂趁甲厂厂长来乙厂办事的机会,将其扣留起来,关在厂保卫科里,并要求甲厂还钱,然后放人,前后关押达30天之久并且有殴打、侮辱行为,这种行为应认定为()。A.不构成犯罪,因为为索取债务而实施上述行为,不认为是非法拘禁行为B.构成非法拘禁罪、故意伤害罪、侮辱罪,应实行数罪并罚C.构成非法拘禁罪,但殴打、侮辱行为应分别不同的情况做不同的处理。一般性的,尚不能单独构成犯罪的殴打、侮辱,应作为从重处罚的情节;如果出于其他目的,已达到犯罪的程度,应单独定罪,与非法拘禁罪实行并罚D.构成非法拘禁罪3.外资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钱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十万元归己所有,钱某的行为构成何罪?()。A.盗窃罪B.保险诈骗罪C.诈骗罪D.职务侵占罪4.徐某整日游手好闲。为了达到骗取财富的目的,便假装为一公司业务员,以采购为名,骗取红旗服装厂厂长的信任,签订了一份虚假经济合同。徐某将骗取的服装转卖,所得被其全部挥霍,据查该批服装价值7万多元。徐某的行为构成何罪?()。A.职务侵占罪B.诈骗罪C.合同诈骗罪D.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5.司机某甲正在行车,8岁小孩某乙玩弹弓,石子击中甲的面颊,甲被击中后左手本能地去捂脸,使方向盘失控,将在骑自行车的丙撞成重伤。甲致丙重伤的行为应当()。A.按过失重伤罪承担责任B.按交通肇事罪承担责任C.作为紧急避险行为,不承担刑事责任D.是意外事件,不承担刑事责任6.民工某甲在春节回家时,将其在矿井里偷出的起爆雷管300余枚,导火索10余米随身携带于旅行包中乘坐火车,在下车后被车站值勤人员查获,某甲的行为应当认定为()。A.尚未构成犯罪B.某甲在春节旅客运输高峰时携带大量危险物品乘坐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其行为已构成危险物品肇事罪C.构成危及交通运输罪D.构成非法携带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7.检察院干部刘某,将自己配备使用的枪支借给他人,借枪人借枪为自己出差防身用,5天后,借枪人将枪还回,刘某的行为应定性为()。A.不构成犯罪B.构成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C.构成丢失枪支罪D.构成违反危险物品管理规定肇事罪8.某甲出于对现实不满,陆续在日记本上书写“反革命纲领:要建立反人民民主政权..."。一次与某乙闲谈时,谈及准备要建立一个非法组织,以后两人便未再提及。后某甲因其他违法行为被搜查时,发现了日记本。某甲的行为是()。A.背叛祖国罪B.煽动分裂国家罪C.仅是反动思想的流露,不构成犯罪D.颠覆国家政权9.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判断下列关于假释考验期的表述正确的是()。A.拘役的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两个月B.有期徒刑的考验期为10年C.有期徒刑的考验期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D.无期徒刑的考验期为15年10.在下列犯罪中,不构成牵连犯的有()。A.为了诈骗而伪造公文.构成诈骗罪与伪造公文罪B.盗掘古墓后为毁灭罪迹又毁坏文物,构成盗掘古墓罪与破坏珍贵文物罪C.为盗窃枪支而侵入他人住宅,窃得枪支后又予以私藏,构成盗窃枪支罪、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D.枪杀甲某的行为同时造成乙某重伤的结果,构成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五、案例分析(每题10分,计30分)1.被告人侯某,系K市市政工程一公司的经理、法人代表;被告人张某、姚某、董某,系K市市政工程一公司的副经理。1990年以来,K市市政工程建筑项目越来越多,公司的效益也逐年提高。在增加职工奖金的同时,也完善了各种福利设施。但是,公司的经理侯某在职工“发钱发粮,不如分房"的要求下,也动了心。于是1995年初,一公司召集领导会议,研究决定筹建职工宿舍大楼,公司拨款100万元,委托本市房地产开发公司建房。总建筑面积达800平方米,每平方米造价1000元。1996年9月份,职工宿舍大楼竣工,交付使用。以候某为主的公司直接负责人再次研究,以各种名目形成购房优惠条件,最后以每平方米400元的低价带产权销售给本单位职工,并请求职工不要声张,一公司在这次建房中为购房户总负担68万元。1996年年底,市检察院发现一公司的问题,以市政工程一公司的四位负责人为被告起诉。侯、张、姚、董4人作为一公司的直接负责人员,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私自以单位名义低价售房,变相将国有资产私分给职工个人,理应承担刑事责任。问:本案应定何罪?该罪的特征是什么?2.被告人张某,女,27岁,中国工商银行某县支行某镇营业所储蓄员。某县工商银行举办“恭喜发财"有奖储蓄,公开发行奖券,每张奖券面额为5元,定期1年,发行一组20万户,总金额100万元,共设四类奖2221个,其中特等奖1个,奖金1万元。1月12日,被告人张某在该县银行存款股代表营业所领取2万元奖券,回来后将奖券分摊给本所职工销售,自己负责发行2000元的奖券。3月12日,该县银行存款股副股长李某某,带着该县西南山区未售完的1.5万元奖券到营业所,要求张某再承担1.5万元奖券的发行任务,并告诉张某,奖券必须在3月15日摇奖前发放完。3月14日,张某已售出ll200元奖券,尚有5800元奖券未售出。3月15日上午8时,张某到镇供销社推销了5000元奖券,他在办理财经手续时,让出纳员将转账支票日期写为3月14日。当时张某没有把奖券交给供销社。上午9时许,张骑车去县城看到摇奖结果,遂赶回镇里。张某将含有特等奖的800元奖券留下,将另外5000元奖券送给镇供销社。4月3日,张某找到其好友刘某某到县银行兑现奖金1万元,占为己有。问:本案如何定罪?3.甲某系某服装厂质量检验员。甲某在检验产品的过程中,发现本厂登记手续不健全,管理工作中存有很大漏洞,遂生邪念,趁左右无人之机,隐藏成衣一箱(共计50件,价值4000元),事后转移出厂,销赃后得款3000元。问:1.被告人行为是否构成贪污罪?为什么?2.假若甲某在转移赃物之前,这箱成衣被小偷从厂内的隐藏地点偷走,则甲某的犯罪行为处于何种状态?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计30分)1.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统治和经济利益,根据本阶级意志,通过国家立法程序制定的关于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国家的基本法律。2.犯罪,指危害统治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3.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4.犯罪主体,是指实施了犯罪行为,依法能够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5.犯罪的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6.犯罪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一种心理态度。7.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所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8.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利益的行为。9.犯罪预备,是指行为人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即是说,行为人已经进行犯罪的预备行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着手实行犯罪的一种状态。10.一般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为实施特定犯罪而事前或者在实施过程中临时结合的无特殊组织形式的共同犯罪。二.简答(每题5分,共20分)我国刑法的任务(1)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国刑法的首要任务。(2)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3)保护公民的财产权利、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4)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总之,我国刑法就是要通过刑罚的手段惩治一切犯罪,保护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2.属地管辖原则的“特别规定”第一,对享有外交特权和外交豁免权的外国人的特别规定,其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86年9月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特权与豁免权条例》规定: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包括使馆的外交代表与外交代表共同生活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使馆的行政技术人员和与其共同生活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不是在中国永久居留的),来中国访问的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及其他具有同等身份的官员等)。第二,刑法第90条关于民族自治地方的特别规定。第三,刑法实施后国家立法机关所制定的特别刑法。第四,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有关的特别规定。3.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1)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2)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行为(3)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实行防卫(4)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5)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4.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1)必须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合法利益免遭危险而采取。紧急避险对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当个人遇到危险时,不能借口紧急避险而放弃职责。(2)必须是面临着正在发生的实际危险。正在发生的实际危险,是指危险已经发生、尚未消除,而不是危险尚未发生或者已经消除。实际危险即可以来自人的不法侵害,也可以是自然力和动物的侵害。(3)必须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采取。如果在当时的环境下,还有别的办法可用,就不能采取紧急避险的措施。(4)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必要限度,即紧急避险所造成的损害必须小于所避免的损害。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损害的,就是避险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三.填空(每题0.5分,计10分)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3国家工作人员军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收容教养无限防卫防卫过当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属地管辖属人管辖保护管辖普遍管辖罪刑法定原则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四、单项选择(下列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每题1分,计10分)1.C2.C3.C4.B5.C6.D7.B8.C9.C10.C五、论述题(每题7分,计14分)1.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与区别二者的联系,是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内在与外在的关系,即犯罪客体是犯罪对象的本质内容,犯罪对象是犯罪客体的外在表现形式,犯罪客体是通过犯罪对象来反映的。二者的区别主要是:(1)犯罪客体所表现的是行为的内在本质,必须通过认识、思维才能把握;犯罪对象所呈现的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可以直接感知。(2)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必备的构成要件;犯罪对象只是部分犯罪的必备要件。(3)犯罪客体在犯罪中必然受到损害;犯罪对象不一定受到损害。(4)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性质,是犯罪分类的依据,犯罪对象则不是。2.刑罚的种类刑罚有主刑和附加刑两种:(一)主刑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种类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1、管制管制是由人民法院判决后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人身自由,由公安机关执行的一种刑罚。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最高不能超过3年。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2日。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应当遵守刑法的规定。对于被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当实行同工同酬。2、拘役拘役是短期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就近强制实行劳动改造的一种刑罚。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最高不超过1年。拘役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1日。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在服刑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享有探家待遇,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可以酌量发给报酬。3、有期徒刑有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一定期限的人身自由,并强制劳动改造的一种刑罚。有期徒刑的期限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数罪并罚最高不得超过20年。有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1日。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监狱或者其他执行场所执行;凡有劳动能力的,实行劳动改造。4、无期徒刑无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并强制劳动改造的一种刑罚。这是一种对犯罪分子终身监禁的刑罚,在监狱或者其他执行场所执行,凡有劳动能力的,都应当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如果符合法定条件,可以减刑或者假释。5、死刑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六、案例分析(每题8分,计16分)1.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5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可见过失犯罪是以应当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会发生危害社会的后果为前提条件的。在这个前提条件下,由于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造成了危害社会结果的发生才构成过失犯罪。而上例中的司机,深夜开车行驶在开放的公路上,是正常且合法的行为,小孩躲在公路麦杆下现睡觉是非正常的现象,纯属偶然,因而司机无法预见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所以,尽管司机造成了压死小孩的危害后果,但从主观方面来讲,不存在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的过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6条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不认为是犯罪。”所以这位司机压死小孩的行为不构成过失犯罪,不负刑事责任。2.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8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的危害后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些规定说明,确定精神病人无责任能力,不负刑事责任时,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在实施危害行为时,是处在精神病发作状态当中;2、由于精神病的发作,而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的行为。本案中的石某无精神病史,作案前神志清楚,无任何反常表现;作案时动机明确,语言表达正常。石在作案时具有辨别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而不符合刑法规定的关于精神病人无责任能力的条件,理应负刑事责任。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计30分)1.单位犯罪就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单位谋取非法利益,经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者由负责人员决定的犯罪。2.被胁迫参加犯罪,是指行为人不愿意参加犯罪,但由于受到威胁、逼迫,致使其精神受到强制,才作出参加犯罪的选择。3.辅助作用,是指未直接参加具体犯罪行为的实施,在共同犯罪中为完成共同犯罪提供物质或者精神上的帮助,即刑法上所说的“帮助犯”。4.主犯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5.疏忽大意的过失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6.犯罪目的,是指行为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某种结果的心理态度。它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之中,只是某一具体犯罪所要求的必要条件。7.意外事件:我国刑法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这就是我国刑法理论上所说的意外事件。8.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这里的“希望”,是指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积极追求的态度。9.罪过存在于一切犯罪之中,指的是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有故意或者过失的心理状态。10.偶然因果关系,即一种因果关系在发展过程中与另一种因果关系现象纠合在一起,而产生了另一种危害结果,这种危害结果尽管不是前一种原因必然导致,但却具有因果性。二.简答(每题5分,共20分)1.犯罪集团的特征犯罪集团是指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犯罪集团的特征是:①人数较多,由3人或者3人以上组成;②具有一定组织性,即共同犯罪成员之间既有首要分子又有普通成员,存在着领导与被领导关系;③具有共同实施某一种或某几种犯罪的目的性;④具有相对的固定性,即参与犯罪的成员和犯罪组织形式基本固定;⑤具有特别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犯罪集团历来是我国刑法打击的重点。2.犯罪未遂的特征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得逞的行为。犯罪未遂的特征:(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所谓着手实行犯罪,是指犯罪行为人已经实行刑法分则某种犯罪构成要件所规定的行为。是否“已经着手”,是区分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主要标志。(2)犯罪未能得逞。即是说犯罪分子的行为没有完成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这是区分犯罪未遂和犯罪既遂的主要标志。(3)犯罪未能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如果是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意图而停止犯罪行为的,那就是犯罪中止,而不是犯罪未遂。我国刑法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3.结果加重犯的构成条件:1、犯罪人必须实施了基本犯罪行为;2、基本犯罪行为造成了加重结果;3、基本犯罪与加重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4、行为人对于加重结果主观上有罪过。4.构成累犯的条件按照我国《刑法》第65条关于累犯的规定,构成累犯的条件是:(1)前罪、后罪都必须是故意犯罪;如果都是过失犯罪或者是有一个过失犯罪,也不能构成累犯。(2)前罪必须是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再犯的后罪也必须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如果前后两罪都不是或者有一个不是判处有期徒刑刑罚的,也不能构成累犯。(3)前罪的刑罚必须已经执行完毕,或者已被赦免,或者已被假释期满。正在服刑的罪犯再犯新罪的,不适用累犯的规定。从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或者从前罪赦免之日起,或者从犯罪分子被假释期满之日起,必须是五年以内再犯后罪。五年后再犯的,也不能构成累犯。按照上述条件,刑罚已经执行完毕,或者被赦免的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犯罪分子,如果曾经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而今在五年之内又犯了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罪行的,构成累犯,按照法律应当从重处罚。我国刑法还在第66条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危害国家安全罪的,都以累犯论处”。三.填空(每题0.5分,计10分)刑罚犯罪集团聚众犯罪事前通谋事前无通谋4.自动放弃犯罪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5.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从轻、减轻处罚免除处罚6.犯罪的既遂犯罪的预备犯罪的未遂犯罪的中止7.内在起因具体指向8.帮助犯的未遂犯未遂犯的帮助犯9.消极中止积极的行为四、单项选择(下列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每题1分,计10分)1.C2.C3.C4.B5.A6.D7.D8.C9.C10.C五、论述题(每题7分,计14分)有期徒刑和劳动教养有何区别?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徒刑分为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是将罪犯监禁在一定场所,剥夺其人身自由,并强制劳动的一种刑罚。而劳动教养则指将那些违反法纪、屡教不改、不务正业的、有劳动能力的人,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而实行的一种强制性教育改造的行政措施。劳动教养不是刑罚,也不是行政处罚,只是一种强制改造的行政措施,它与有期徒刑及其他刑罚有着严格区别:1、性质不同:有期徒刑是对犯罪分子实行的刑罚,而劳动教养则是对屡教不改的违法分子和罪行轻微的、不需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分子所采取的强制性教育改造措施;2、审批机关不同:有期徒刑由人民法院以判决的形式作出,而劳动教养则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大中城市教养委员来审定;3、期限不同:有期徒刑是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20年,劳动教养则是一至三年,必要时可处长一年;4、法律后果不同: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三年内如果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就是法定从重处罚的累犯;而劳动教养解除后的人员,则不发生累犯的问题。如此一比,可以看出,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其罪刑显然要比劳动教养人员的行为性质严重得多。2.我国刑法中数罪并罚的原则应怎样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69条规定:“判决宣告以前一个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如果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需执行。”以这一规定可以表明:1、对于死刑和无期徒刑采取了数罪并罚中吸收原则,即数罪宣告几个死刑或者最重刑为死刑的,执行一个死刑,不执行其它刑罚;同时宣告几个无期徒刑的,执行一个无期徒刑,不执行其它徒刑。2、有期徒刑、拘役和管制采取数罪并罚中限制加重原则,即数个有期徒刑,可按其数罪中最高刑之罪为基础,数罪合并刑期以下的酌情定执行刑期;对于拘役和管制数个的,也如此计算。如果所受的刑罚种类不一样,为了便于刑罚的执行,可将刑罚进行换算然后再确定刑期。六、案例分析(每题8分,计16分)1.答案:王某的行为应定为危害公共安全罪。我国《刑法》第115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害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放火罪的主要特点是:对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严重威胁,可能造成广泛的破坏。如果以放火为手段杀害特定的个人,不危及多人,则构成杀人罪。本案中王某的行为同时触犯了两个罪名,首先王某选择夜间放火,女甲全家完全有可能熟睡而来不及逃跑被烧死,这就构成了故意杀人罪。其次,王某将一桶汽油倒进女甲家点燃。火苗蔓延不仅能烧毁女甲家,而且会给左邻右舍造成严重威胁。这就侵犯了不特定的多数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构成了放火罪。王某的行为在刑法理论上叫想象的竞合犯。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对想象的竞合犯不适用数罪并罚,而是依其中规定的法定刑最重的犯罪论处。王某所触犯的故意杀人罪和放火罪两个罪名在刑法中都有死刑的规定,那就看王某犯何种罪严重。王某某放火即遂,故意杀人未遂,因而应定放火罪。2.答案:王波等人,身为地区的主要负责人,利用手中的权利,截留救灾款,修建办公楼、礼堂、其行为触犯刑法第273条“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对直接负责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规定,构成挪用救灾款物罪。此罪的特征首先是违反国家对于特定款物专款专用的财经制度。救灾款物,必须专款专用,以任何借口挪用救灾款物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其次是必须有挪用行为,如果不是挪用,则是不构成此罪;三是犯罪人必须具有特定的身份,如掌管特定款物的会计、发放人员,指使、批准的有关负责人;有关负责人可能是一人,也可以是几个人。地委书记王波等人,利用职权,不顾灾民的死活,挪用救灾款,修建办公楼、礼堂,其行为已构成了犯罪,应依照刑法第273条规定从重处罚。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计30分)1.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是指国有公司、企业董事、经理利用职务便利,自己经营或为他人经营与其所任职公司、企业同类的营业,获取非法利益,数额巨大的行为。2.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3.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4.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5.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6.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7.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其他经手、管理公共财物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盗窃、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8.立功是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和以侦破其他案件的表现9.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行为。10.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且本人不能说明其来源是合法的行为。二.简答(每题5分,共20分)1.我国刑法对撤销缓刑的条件有哪些?撤销缓刑的情形,分为3种:(1)犯新罪。所谓“犯新罪",是指根据所犯罪行应当判处刑罚的新罪,包括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既可以是较重的罪,也可以是较轻的罪。不再犯罪也缓刑制度所附条件之一。如果在缓刑考验期内,又犯新罪.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2)发现判决宣告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以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如果发现犯罪分子还有“漏罪"没有被判决的,说明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犯数罪,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对犯数罪者应当依法数罪并罚,从严惩处。而缓刑是对犯罪轻微、有悔罪表现,确实不会再危害社会的犯罪分子适用的政策。因此,对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发现“漏罪"没有被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依照本法第69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主要是指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法规或考察机关的监督规定情节严重的,但尚未构成犯罪的情形。对违反本条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撤销缓刑,执行原刑罚。2.如何确定追诉时效?根据《刑法》第87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四)法定最高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最高人民检察院校准。"但第88条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察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迫诉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迫诉期限的限制。"关于追诉期限计算方法,第89条规定:“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3.刑讯逼供罪的基本特征侵犯的客体是犯罪嫌疑人的人身权力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2)在客观方面,必须是作用肉刑及变相肉刑,对犯罪嫌疑人逼取口供的行为;(3)犯罪的主体只能是国家的工作人员;(4)在主观方面是故意的,且具有逼取口供的。4.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2)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权利;(3)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4)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三.填空(每题0.5分,计10分)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3.特定款物专款专用4.放火、决水、爆炸、投毒5.三一二十6.犯罪分子个人其扶养的家属7.单罚制双罚制8.实质的一罪法定的一罪处理的一罪四、单项选择(下列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每题1分,计10分)1.D2.B3.B4.B5.D6.C7.D8.C9.D10.B五、论述题(每题7分,计14分)敲诈勒索罪与绑架罪有什么区别?(l)侵犯的客体不同。敲诈勒索罪的客体主要是财产所有权,而绑架罪的客体主要是他人的人身权利。(2)勒索对象不同。敲诈勒索罪的勒索对象是财物所有人、管理人本人,而绑架罪的勒索对象则是被绑架劫持人的家属或者他的所在单位。(3)客观方面不同。敲诈勒索罪是以威胁或要挟的方法迫使被害人交付财物,而绑架罪则是绑架劫持人质等威胁其单位或家属迫使其限期交付财物。(4)敲诈勒索罪主要是以勒索财物为目的;而绑架罪则不只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在绑架罪中,绑架他人作为人质.通常还出于其他目的。例如出于政治目的,或者是作为恐怖活动的绑架,等等。2.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区别有以下四点:第一,行为所处的阶段不同。犯罪中止,它既可能发生在犯罪的预备阶段,也可能发生在犯罪的实行阶段,犯罪未遂则是发生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的过程中。第二,对犯罪结果的心理态度不同。犯罪中止的行为人,对犯罪结果的发生是持否定态度的,即自动放弃自己原来的犯罪意图,不让犯罪结果发生;而犯罪未遂的犯罪分子,对犯罪结果的发生是抱着希望的态度,并积极追求犯罪结果发生。第三,犯罪结果没有发生的原因不同。犯罪中止的犯罪结果之所以没有发生,是由于犯罪分子自动中止的原因;而犯罪未遂的犯罪结果没有发生,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第四,处罚的宽严程序不同。犯罪中止比犯罪未遂处罚要轻。六、案例分析(每题8分,计16分)1.答案:王某某身为税务局副局长,非法收受巨额贿赂,为他人谋取利益,根据《刑法》第385条,构成受贿罪。根据《刑法》第402条规定:“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不移交,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可见,王某某的行为不仅构成受贿罪,还触犯了《刑法》第402条,构成刑事不移交罪。刑事不移交罪,是指行政执法人员贪图钱财、袒护亲友或者因其他私情私利,故意对构成犯罪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不移交,情节严重的行为。行政执法人员,是指在工商、税务、海关、检疫、计量、物价等行政机关中依法执行职务的人员。徇私舞弊、枉法渎职行为广泛存在于行政执法领域,对这些机关中的执法人员加强法律监督十分必要。行政执法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明知被查处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而不移交,予以隐瞒、掩饰;或大事化小,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王某某作为税务执行人员,明知吴某某偷税数额巨大,已经构成犯罪,却贪图钱财,指使下属不将吴某某移交司法机关,以补交税款敷衍了事,造成吴某某继续偷税20余万元的严重后果。王某某的行为已经构成了刑事不移交罪。应该将受贿罪与刑事不移交罪二者数罪并罚。2.答案:丁某触犯了《刑法》第411条之规定,应认定为放纵走私罪。丁某的行为符合放纵走私罪的四个特征。本罪的客体是海关的正常活动。放纵走私的犯罪活动严重干扰了我国海关监督、管理及检查的正常工作,损害了我海关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也损害了海关的威信。此案中,丁某作为海关缉私人员,徇私舞弊、私放罪犯,使得海关的正常工作遭到严重破坏。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徇私舞弊,放纵罪犯,情节严重的行为。所谓徇私舞弊、放纵罪犯是指海关工作人员利用海关监督、管理、检查、缉私等任何一项职务上的权利,徇个人私情或为物质利益或其他利益引诱,对明知是走私的犯罪分子而放纵其出入境以逃避海关监管及司法追查的行为。所谓情节严重,是指收受走私犯的巨额贿赂;放纵的犯罪分子是盗运珍贵文物出口的或贩卖毒品的或其他重大走私案的;在行为人放纵走私罪犯的过程中使其他无辜人员受到严重威胁或受伤的;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此案中,丁某利用自己缉私的职务便利,收受秦某等四人的巨额贿赂,见利忘义,趁自己缉私时放纵了盗运国家珍贵文物出口的走私犯罪分子,符合《刑法》第411条有关行为人徇私舞弊,放纵走私,情节严重的规定,构成放纵走私罪的客观方面。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的。行为人明知所放纵的是走私犯罪分子而放纵其出入境,使其逃避海关监管,逃避法律制裁。行为人故意放纵犯罪分子出人境的原因是徇私,所以行为人的放纵罪犯的主观方面除具有故意的心理态度外,还具有徇私的动机,不论行为人徇何种私,只要具有徇私的动机并故意放纵走私,便可构成放纵走私罪的主观方面要件。此案中,丁某明知秦某等4人是盗运文物出口的犯罪分子,只是出于重金诱惑,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利用职务便利,放纵了走私犯,符合《刑法》中第411条所反映的放纵走私罪的主观要件。本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海关工作人员。只有海关工作人员放纵了走私,才可构成放纵走私罪。对于其他国家工作人员,即使具有以上的犯罪行为,也不可以定为放纵走私罪,而是要根据其具体犯罪行为及刑法的有关规定定罪量刑。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计30分)所谓传播性病罪是指明知自己患有梅毒、淋病等严重性病而进行卖淫嫖娼的行为。所谓数罪就是犯罪人以两个以上的故意,实施数个犯罪行为,造成数个危害结果,触犯数个罪名,符合数个犯罪构成的要件。所谓盗窃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地多次窃取或者窃取数额圈套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所谓教育设施重大责任事故罪是指明知校舍或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或者不及时报告,致使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行为。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所谓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所谓敲诈勒索罪是指犯罪人对被害人采取恫吓的方法,索取财物的行为。8.医疗事故罪,是指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行为。9.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10.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的财务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二.简答(每题5分,共20分)1.诬告陷害罪与报复陷害罪区别A.诬告陷害罪的犯罪对象是任何普通的公民;报复陷害罪的犯罪对象则仅限于控告人、批评人、申诉人、举报人。B.诬告陷害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可以是任何公民;报复陷害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C.诬告陷害罪并不要求是利用职权实施犯罪;报复陷害罪必须以利用职务、滥用职权为犯罪构成。D.诬告陷害罪的目的在于使他人受到刑事处分;而报复陷害罪是为了打击报复而陷害。2.主犯与从犯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区分:(l)从共同犯罪活动中的地位看,主犯在共同犯罪中居于主导支配地位,从犯在共同犯罪中处于从属地位。(2)从实际参加犯罪的程序看,主犯大多参加了全部犯罪活动,而从犯在共同犯罪中一般只参与实施一部分犯罪活动。(3)从具体罪行的大小看,在主观上,对共同的犯罪故意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罪行较大的是主犯;对主犯的犯罪意图表示赞成、附合、服从,对共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