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拓展模块《把栏杆拍遍》1课件_第1页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把栏杆拍遍》1课件_第2页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把栏杆拍遍》1课件_第3页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把栏杆拍遍》1课件_第4页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把栏杆拍遍》1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把栏杆拍遍——感怀望都职教贾玉英教学目标1.了解爱国词人辛弃疾不平凡的一生,体会他深沉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借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2.掌握典故的分析方法3.背诵辛弃疾的几首词作名篇辛弃疾大事年表一:公元1140年五月十一日诞生于山东历城(今济南),自幼由祖父辛赞抚育。公元1141年,辛一岁,宋向金称臣,岳飞遇害。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辛弃疾21岁,聚众起义,归义军耿京,为掌书记,劝耿京南向归宋,僧人义端归耿京后窃印叛逃,辛追杀义端。公元1162年,辛弃疾22岁,奉耿京命赴建康。叛将张国安杀耿京降金。辛率五十骑活捉张国安,驰献于建康。改任江阴签判,从此居南方。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辛弃疾出生在“靖康之难”后十三年,幼年随祖父辛赞在谯县读书,二十二岁时曾在济南聚众二千人奋起抗金,后率部渡江归宋,以图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但南宋统治者对辛弃疾心怀疑忌,虽然他屡次上书进献谋略,但均得不到采纳,只让他做江阴通判、建康府通判之类的小官。乾道八年后,先后出知滁州、绍兴、镇江等地,还曾出任过福建提点刑狱、安抚使、浙东安抚使,但辛弃疾光复旧山河的理想一直得不到实现,在开禧三年(1207)九月抑郁而终在报国无门、收复失地无望的情况下,辛弃疾将全部精力投注到词的创作中,在词作中表达自己恢复中原的理想抱负,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空怀壮志却难以实现的郁闷之情。其词纵横谨严,以豪放悲壮为主,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稼轩体”,成为最杰出的南宋词人。现存词六百二十九首,有《稼轩词》传世。我们可以用辛弃疾的一首词来简单概括他理想与现实的不同。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赏析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禄,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的东家种树书。分析词的上片

1、那么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

2、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请大家抓住关键词)

——江天、山景、落日、断鸿、游子

愁、恨3、那么词人的愁恨为何,又何因而至?

词中没有正面交代,但结合登临时地情景,可以意会得到。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志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却力不得伸。以上种种,是恨之深、愁之大者。开头两句,是纯粹写景,至“献愁供恨”三句,已进了一步,点出“愁”、“恨”两字,由纯粹写景而开始抒情,由客观而及主观,感情也由平淡而渐趋强烈。一切都在推进中深化、升华。这是——借景抒情,移情于物的手法。落日,本是日日皆见之景,辛弃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国势衰颓。“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愁4、落日和断鸿在词中比喻的是什么?

游子指辛弃疾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北伐收复失地之意,也不把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

5、这里的游子又是指谁呢?这又表达词人怎样的情感呢?看、拍、6、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他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武器,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此处以物比人,一个“看”字配合一个“了”字,写出了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栏杆拍遍”,借拍打栏杆来发泄胸中的抑郁苦闷,体现了词人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作者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直抒胸臆,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小结:

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

用的是我们常见的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则是直接()。

言志1、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词人写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张翰

——

乐于归隐

许汜

——谋取私利

刘备

——

雄才大略

桓温

——

叹时光流逝

2、词人对这些历史人物各持什么态度?

既不愿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愿学求田问舍的许汜。而赞赏刘备的包裹才气,表明自己志在为国为民。

上片写景抒情。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登高远望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罗髻。

——遥望沦陷山河的心情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叹国破家亡、怨壮志难酬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壮怀难申的孤独、愤懑

下片借典抒情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决不贪图安逸、消极归隐的心意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不为名利,追慕英雄,一心为国的衷情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写出词人因年光流逝,国事飘摇,北伐无期,恢复无望的忧惧。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无人理解、英雄被困的孤独用典

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

解读典故的方法步骤:1、根据注释明白典故的原意。2、揣摩典故中蕴含的情感。3、思考文章中用典的意图。1.“东风夜放花千树”“星如雨”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明确:这两句都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前句把繁多的灯火比作千树花,后句把满天的烟花比作似雨点般落下的星星。极为形象的渲染了元宵之夜张灯结彩,烟花怒放的喜庆景象。明确:灯火辉煌、车水马龙、繁华热闹。铺排的手法2、写景、写人起到什么作用?

写景写人都是为了反衬女主人公。

写元宵节灯火辉煌,车水马龙,一片繁华热闹景象;写盛装艳服、笑语盈盈的观灯妇女,都是为了反衬“那人”的孤高、淡泊、自甘寂寞。3、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人?置身热闹之外的“那人”形象里,实际上有作者自身的影子,或者简直就是作者人格的化身。写出了作者尽管无法实现自己的志愿,也不愿随波逐流,而甘愿在这疯狂的热闹中独守着孤高、淡泊,自甘寂寞。

——伟大的词人首先应该是高层次的知识分子和高品格的智者。辛弃疾首先是一位胸襟广阔、人格磊落、思虑深刻的知识分子,然后才是一位才情超群、成就卓越的词人。在他的精神世界里,政治家的眼光、历史家的深思、将帅的气质、艺术家的才情集于一身,构成多层次、多侧面、极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