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西洛镇中学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西洛镇中学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西洛镇中学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西洛镇中学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西洛镇中学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西洛镇中学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从1931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在红军较为活跃的湖北、江西、福建等省份推行农村合作运动,在不触动地主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推广“温和的土地革命”,即“合作制”,使当地的农村合作社得到空前发展。这反映了当时国民政府()A.积极贯彻执行新三民主义B.抵制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C.旨在实现“耕者有其田”D.工作重心转向了农村参考答案:选B“在不触动地主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推广‘温和的土地革命’,即‘合作制’”不是新三民主义的做法,故A项错误;从“南京国民政府在红军较为活跃的湖北、江西、福建等省份推行农村合作运动”可知,主要目的是抵制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故B项正确;“不触动地主阶级根本利益”“温和的土地革命”不是耕者有其田的措施,故C项错误;该措施只是在红军活跃的地区,没有在全国推广,不能反映当时国民政府工作重心转移,故D项错误。2.公元前509年,罗马进入共和国时期,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A.公元前5世纪初

B.公元前5世纪末C.公元前6世纪初

D.公元前6世纪末参考答案:D3.下列不属于西周分封制内容的一项是A.周天子把土地、人民,分赐给亲族、功臣,并封侯

B.诸侯要向周天子纳贡C.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带兵随从周王作战

D.诸侯要按田亩数向周王纳税参考答案:D4.亚里士多德说:对实际上平等的人们实行平等的待遇,的确是合乎正义的,既然合乎正义,也能有利于邦国。所以,限制官员的任期为六个月,使平等的人们能够轮番担任官职,可说是一个公道而有益的措施。材料中亚里士多德认为A.限制官员任期能有效遏制腐败

B.短任期制避免了官僚势力的膨胀C.短任期制有助于民主的广泛性

D.短任期制使居民均有机会参与城邦管理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材料“限制官员的任期为六个月,使平等的人们能够轮番担任官职”可知,亚里士多德认为短任期制有助于民主的广泛性,所以答案选C。材料没有涉及腐败问题,排除A;材料也没有涉及官僚势力的问题,所以排除B;由材料“对实际上平等的人们实行平等的待遇”可知,这不一定是所有居民,而且也没有体现出平等,所以排除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亚里士多德5.在“穷理”方法上,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程颐“主敬”,强调“格物致和”。两人在学术上所提出的最重要的命题是“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这说明两位思想家A.在对“理”的看法上观点迥异B.把“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C.具有典型主观唯心主义特征D.对外部认识方法上大体一致参考答案:B根据材料中的“两人在学术上所提出的最重要的命题是‘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说明两位思想家都是把“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故答案为B项。A项与材料不符,排除;两位思想家具有客观唯心主义特征,C项说法错误,排除;在“穷理”的方法上,两位思想家的主张不一样,排除D项。点睛:二程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是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本题根据材料或联系教材所学均可作出正确选择。6.下图所示为1904年驻日大使杨枢的一则奏折(部分),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午战争后国人的救国思潮由物质层面转向制度层面B.甲午战败后,国人救国求速成,学习文科较易入门C.日本近代化起步时间短,科技不如欧美发达D.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一向重道轻器,重人伦轻科技参考答案:A注意时间1904年,留日学生中近90%学习文科,这是向西方学习的潮流发展到第二个层面——制度层面的表现,选择A项。B项说法错误,甲午战后国人学习西方制度;C项说法是正确的,但与材料情况无关;D项说法正确,但材料涉及的留学教育已经突破了儒学传统。7.从1935年开始的第二期“罗斯福新政”,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着重通过社会保险法案、全国劳工关系法案、公用事业法案等法规,以立法的形式巩固新政成果,同时推动工会建设。其价值在于A.确定法治为社会发展的基石

B.使自己的政策通过立法得以长期推行C.稳定资本主义,遏制社会主义

D.为保障国民生存权转变政府职能参考答案:答案:D分析:根据材料反映的主要为保障民生而制定法规,说明该项措施的价值在于以立法形式为保障国民生存权而转变政府职能。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不能准确反映材料主旨,排除ABC项。8.右边漫画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其中不能读出的是A.朝鲜战争扩大为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B.朝鲜战争是美国推行全球战略的一部分C.志愿军抗美援朝打乱了美国的战略部署D.美国扼杀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企图失败参考答案:D解析:图片信息及创作的时间可知是朝鲜战争(1950-1953年),A、B、C符合史实。从漫画时间“1950年”可知朝鲜战争并未结束,D与史实不符,符合题意。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9.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曾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此人可能是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参考答案:A10.法国大革命初期一首流行歌谣唱道:“把高个儿截短,把矮个儿拉长”这种呼声化为图景就成了右图所示漫画,它表达的政治理念是

A.平等

B.自由

C.人权

D.博爱

参考答案:A11.1896年,梁启超说,“今夫五洲万国之名,太阳、地球之位,西人五尺童子,皆能言之”,而中国即使“近今之通人”也知之甚少,其原因是“今之译出者,何寥寥也?”彼中艺术,日出日新,愈变愈上,新者一出,旧者尽废。今之各书译成,率在二十年前,彼人视之,已为陈言矣”。据此可知梁启超认为近代中国需要A.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B.大量介绍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C.大力引进西方科技人才D.引进西学的同时还要与时俱进参考答案:D由“今之译出者,何寥寥也?”彼中艺术,日出日新,愈变愈上,新者一出,旧者尽废。今之各书译成,率在二十年前,彼人视之,已为陈言矣”可以看出梁启超主张引进西学要与时俱进,故本题答案选D项;A项不选,梁启超作为维新派代表人应该主张不仅学西方科技还要学西方政治;B项不选,题干中“今夫五洲万国之名,太阳、地球之位,西人五尺童子,皆能言之”可知自然科学知识中国已经知道不少,要翻译引进西方的新知识;C项错误,题干主要是引进西学不是引进西方科技人才。12.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材料表明这一时期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B.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C.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

D.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参考答案:【知识点】H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农业经济特点B解析:材料中原文论述了如何耕作土地,如何种植农作物,描述了我国战国时期垄作法的耕作模式和优点,是精耕细作的表现,结合史实可以知道B项表述正确,符合材料涵义。A项内容出现在汉代,C、D项说法材料没有体现。【思路点拨】解题的关键是依据材料中关键信息进行概括精耕细作的特点。13.儒家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参考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属于容易题。明清时期,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提出A、B主张的代表人物分别为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提出C主张的代表人物是西汉董仲舒。A、B、C均与题意不符合。明清之际的黄宗羲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体现了民主启蒙色彩。因此,正确答案为D。14.“乡绅”,即士大夫居乡者。《道咸宦海见闻录》载:“绅士居乡者……亦当感劝闾阎,果能家喻户晓,礼让风行,自然百事吉祥,年丰人寿矣。”这主要说明“乡绅”A.主要由致仕官员组成

B.在教化方面的作用C.在乡间拥有巨大威望

D.维系地方治安的重任参考答案:答案:B分析:根据材料中的“亦当感劝闾阎,果能家喻户晓,礼让风行”,说明“乡绅”在农村的社会教化方面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反映乡绅的来源,排除A项;CD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15.图:上述现象说明,当时我国A.国企改革成效显著B.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C.综合国力迅速增强D.工业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参考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2000年到2003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明显上升,这主要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关,使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B选项符合题意。国企改革主要是为了增强企业的活力,与对外贸易额增加无关,A选项排除。仅从中国进出口总额来看,不能得出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增强的结论,C选项排除。工业生产能力显著提升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16.胡适说:“吾意以为诸子自老聃、孔丘并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救之,故其学皆应时而生。”胡适对于社会变化与思想状况之间的关系的分析是

A.正确

B.错误

C.片面

D.表面

参考答案:A17.“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里面的“他”是指A.列宁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参考答案:D18.《世界知识画报》2004年第一期的文章《一棵树和一座古城——马六甲掠影》中有一幅插图:马六甲河口兀立着一艘西欧人首次远航至此的巨大木船,尽管历经沧桑依然保存完好。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这艘船最有可能属于哪个国家?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参考答案:A19.1929—1933年,首先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工业生产迅速大幅度下降,如下图所示。出现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1929—1933年美、德、英、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46.2%40.6%28.4%16.5%8.4%A.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

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激化C.殖民地人民的抵制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参考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危机,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所述由美国引发的经济危机影响到其他国家,这表明了美国和其他国家市场之间联系的加强,即资本主义市场已经形成,所以符合题意的是D项,A项是在二战之后,BC项不符合题意。20.战国某学派提出:“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剖斗折衡,而民不争”。这一思想在当时A.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B.推动了各国的变法运动C.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D.维护了社会的等级秩序参考答案:C材料认为大盗的窃国就是接过了儒家圣人所鼓吹的那套仁义道德、治国方法来达到目的的,所以他主张杜绝圣人,抛弃才智,指对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的反思,属于庄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故选C;道家思想主张社会倒退,排除A;法家思想动了各国的变法运动,排除B;道家思想蔑视当时复杂的社会等级秩序,排除D.21.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同年,“信国公汤和巡视浙江、福建沿海城池,禁民入海捕鱼”。材料主要体现了A.倭患是实行“海禁”的重要原因B.明朝厉行“海禁”政策C.明初禁止一切海外贸易D.商品经济的日益衰落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中可以看出,当时由于倭患比较严重才导致明政府实行海禁。所以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海禁”政策的原因22.有人认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是“以建立民国为核心内容,注重于民主政治的制度设计层面”。以下史实与之相符合的是()A.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B.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南京历史政府的建立

D.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参考答案:B23.1928年7月,周恩来曾指出:“我们还有一个根本的固定的军事工作方针,就是为了联合战线,不能破坏国民革命军而要帮助国民党巩固国民革命军,这完全是由于掉了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和不明白革命转变的前途而得出这样不通的结论。”周恩来得出的这一认识A.是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反思B.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C.吸取了中共“左”倾错误的教训D.促使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参考答案:A由材料“不能破坏国民革命军而要帮助国民党巩固国民革命军”可以得出所述为大革命时期党的政策,由此可以得出该认识是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认识和反思,A正确;1927年大革命以失败告终,B与题干时间不符;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等人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C不正确;D是在南昌起义之后。点睛:本题考查对大革命的失败的认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不能破坏国民革命军而要帮助国民党巩固国民革命军”的理解,结合大革命失败的原因的相关知识加以回答。24.明清时期,学界出现了一股研究“理学”的热潮,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希望通过对古礼的研究,以礼抗俗,重新确立社会的四民秩序。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明清思想专制的强化 B.阳明心学助长空谈之风C.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D.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冲击参考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明清进步思想。据材料可知研究“理学”是在以礼抗俗,重建四民(士、农、工、商)秩序,明清思想专制的强化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王阳明的“心学”助长空谈之风是原因之一,也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品经济发展,反映在思想上出现了明清进步思想家主张“工商皆本”,重新确立四民秩序,故C正确;“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冲击”不符合题意,排除D。25.1689~1696年威廉三世曾五次行使否决权,此后的安妮女王仅在1708年行使过一次否决权,再以后,“国王的否决权变成一项有名无实的虚权”。这反映了英国A.君主的权力日益减小

B.责任内阁制已经形成C.政治权利的不断下移

D.惯例成为法律的参考答案:A解析:“安妮女王仅在1708年行使过一次否决权,国王的否决权变成一项有名无实的虚权”,说明英国君主的权力在逐渐减少,故本题选择A项。【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的理解26.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

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

“洋”了。该变化反映了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参考答案:A27.马丁·路德说:“神的话,全部神的话,只有神的话,乃是一切的准则……教皇和一切的教法会议,都可能错误。”这种思想的社会意义是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C.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D.使基督教徒实现了人人平等参考答案:C28.下列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中,最能体现英国当时侵略需求的条款是A.双方商定英商进出口中国货物的关税B.强迫中国开放东南沿海五处通商口岸C.英国人在中国犯法由英国领事裁决D.英商在中国取得居住和租地的特权参考答案:A【详解】19世纪中叶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急需为商品输出寻找市场。关税可以影响市场规模,故答案为A项;B项不符合“最能体现”要求,排除;C项是领事裁判权,不符合要求,排除;D项不符合“最能体现”要求,排除。【点睛】本题可以得到的史实类选择题备考启示:准确记忆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主干史实,理解和记忆每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并从中发现历史脉络,努力实现主干史实网络化和体系化。29.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太平天国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参考答案:C考查戊戌变法。钱穆认为政治制度必须与本国的传统相适应,否则将失去生命力。戊戌变法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脱离了中国实际,最终失败。故应选C。30.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参考答案:C由“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可知孙中山认为国民党之所以在革命之后十二年还没有成功,而俄国革命六年就成功了,是因为俄国有团结而强有力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所以选C;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所以不可能走苏俄革命道路,也没有放弃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所以排除A、B;孙中山把原因归结为领导核心不够好,而没有改变斗争目标,故排除D。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

严复(1854-1921年),福建福州人。清末著名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因译介《天演论》闻名于世,被康有为称之为“中国西学第一人”。1898年,严复译介的《天演论》印行后,原名“嗣糜”的胡适,受“优胜劣败、适者生存”之言感召而改名,并以“适之”为字。次年,梁启超在《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一文中指出:国际上的竞争“有国家之竞争,有国民之竞争”,并高度认同近代欧洲理论家“竞争者进化之母也,战争者文明之媒也”的说法。1919年7月,《少年中国》杂志第一卷刊载的魏嗣銮《人类进化的各面观》指出:正是达尔文“弱肉强食,生存竞争”的观念普遍盛行,因此导致了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冲突,最终导致一战的发生。同年,孙中山发表《建国方略之一:心理建设》,指出世界的进化可划分为“物质进化”、“物种进化”和“人类进化”三个时期,并进一步认为“物种进化”必以“竞争”为法则,“人类竞化”则依靠互助为动力。意在强调人类进化得之于互助,而不在竞争。 ——摘编自朱东华《严复译介<天演论>的旨趣及其产生的影响与论争》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个不同时期人们对严复有关进化言论的认识。(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后人们对严复进化言论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7分)参考答案:(1)认识:十九世纪末,人们认为严复提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界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和人类文明演进的必然趋势;一战后,知识界对严复进化言论进行理论上的批判,质疑国家间生存竞争的不良后果,倡导互助合作的理念。(8分)(2)原因:一战引起中国先进分子对进化论和国际关系的反思;社会进化论暗合了中国儒家传统思想中的大同理想;十月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7分,答出3方面内容即可)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传统蒙学经典概况简介蒙学经典简介《千字文》南朝梁武帝时期周兴嗣奉命将1000个单字,编纂成每句4字共250句的韵文。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知识性与艺术性,堪称双绝。《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初年,收集中文姓氏504个。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颇具实用性。《三字经》相传为南宋学者王应麟所著。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开篇。《小儿语》明代的吕得胜所撰,他主张儿童有知识时,就要进行正确教育。他认为民间儿歌对儿童固然无害,但对品德修养以及后来的发展也没有什么好处。于是他编写新的儿歌,用来代替旧的儿歌,是以成此书。《弟子规》开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清朝康熙年间李毓秀编撰。以三字韵文方式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特别注重童蒙养正、敦伦尽分。(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古代蒙学教育的特点。(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参考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多采用韵文形式,便于背诵;通俗易懂;越来越注重伦理道德渗透,立德树人;知识面广。(一点,2点,三点及三点以上(2)原因:①、经济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②、政治因素:统治者稳固统治的需要;科举制度的推动;③、思想因素:理学的影响;④、汉字因素:汉字汉字具有押韵的特点。(要求4点,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儒学与教育的关系,时间主要定位于宋明清时期,根据所学考点主要是这一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和宋明理学。(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政治制度、主流思想、经济发展、汉文化特征等方面分析出中国古代蒙学教育特点形成的原因。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李鸿章这次公费出差环球旅行,带着两个最主要的任务,其一是“结强援”,就是俄国。……李鸿章借祝贺沙皇加冕,与俄国商谈结盟抗日。结果被俄国人狠狠敲了一笔,《中俄密约》让俄国人可以在东北修筑铁路,并取得诸多特权,实际上控制了中国东北。李鸿章的另一个任务,是要游说各国“照镑加税”。……清政府希望李鸿章让洋人同意加税到百分之十。但无论是在德国,还是在英美,李鸿章都没能做到——这本身就不是单纯靠外交手段可以完成的。——李夏恩《新京报书评周刊》2015年10月23日材料二、在这次访问中,李鸿章向英人保证,一定会在中国大力引进铁路……慈禧太后:“洋人和你都谈了些什么?”李鸿章:“老佛爷,洋人要来给我们修铁路。”在2015年10月,习近平主席访英期间中国有望与英国签订承建英国高铁二号线工程的巨额订单的消息传来时,网上很快出现了这个戏拟的笑话作为回应:(英国)女王:“你们都谈了些什么?”首相(卡梅伦):“老佛爷,洋人要来给我们修铁路。”现在,中国不仅早已接受了西方来的铁路,甚至还将比原始铁路更为高级的高铁卖给一个世纪前曾将铁路推销给中国的英国。情势似乎完全反转过来。

——李夏恩《新京报书评周刊》2015年10月23日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次李鸿章出访的历史背景。(6分)并分析“结强援”对19世纪末的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9分)(3)根据材料二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